中亚某难处理金矿选冶工艺研究.pdf
中亚某难处理金矿选冶工艺研究 ① 李建政, 王军强 (河南黄金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 灵宝 472500) 摘 要 对中亚某金品位 4.35 g/ t 金矿石进行了选冶联合工艺试验研究。 采用氧化焙烧预处理-氰化浸出工艺,在焙烧给料细度 -0.074 mm 粒级占 75%、氧化气氛下焙烧 120 min,焙砂磨至-0.074 mm 粒级占 90%,在氰离子浓度 0.10%条件下浸出 48 h,金浸出 率达到 86.39%,浸渣金品位 0.59 g/ t。 关键词 难处理金矿; 氧化焙烧; 氰化浸出; 金 中图分类号 TD953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 j.issn.0253-6099.2019.05.014 文章编号 0253-6099(2019)05-0053-03 A Combined Beneficiation-Metallurgical Processing Technique for Refractory Gold Ore from Central Asia LI Jian-zheng, WANG Jun-qiang (Henan Gold Indust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Lingbao 472500, Henan, China) Abstract A combined beneficiation-metallurgical processing technique has been introduced to treat a refractory gold ore grading 4.35 g/ t Au from Central Asia. By using a process consisting of pretreatment with oxidizing roasting and cyanide leaching, the feed ore with the size of -0.074 mm 75% is firstly subjected to the roasting in an oxidizing atmosphere for 120 min, and the roasted ore, after being milled to a fineness of -0.074 mm 90%, is then subjected to leaching for 48 h in the solution with the cyanide ion concentration of 0.10%, resulting in gold leaching rate up to 86.39%, with the gold content in the leached residue reduced to 0.59 g/ t. Key words refractory gold ore; oxidizing roasting; cyanide leaching; gold 中亚某国难处理金矿选厂设计规模 1 000 t/ d,设 计采用浮选-浮尾全泥氰化炭浆法联合工艺流程回收 金,自 2015 年投产以来金总回收率约 61%,其中浮选 回收率约 40%,产品是金精粉和黄金。 该国无黄金冶 炼工业,金精粉以出口为主。 近年来,该国对金精粉实 行限制出口政策。 为了优化金矿选冶工艺,提高技术 指标,对该矿进行了选冶多工艺试验研究。 1 原矿性质 中亚某国难处理金矿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和 毒砂,有少量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磁铁矿、褐铁矿、 锆石等,贵金属矿物主要为自然金、微量银金矿,脉石 矿物主要为石英、云母、斜长石、方解石、白云石、高岭 石、绿泥石和石榴子石等。 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 见表 1。 表 1 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质量分数) / % Au1)Ag1)AsSCPbTFe 4.350.030.260.670.690.014.37 ZnCuCaOMgO Al2O3SiO2 0.010.0042.541.8514.2963.91 1) 单位为 g/ t。 原矿 金 主 要 以 微 粒 金、 细 粒 金 为 主, 分 别 占 52.59%和 33. 34%,中粒金占 14. 69%,粗粒金仅占 0.38%。 金矿物嵌布形态简单,主要以浑圆粒状、角粒 状为主,其次为长角粒状、尖角粒状、麦粒状和叶片状, 其它形态含量较少。 金矿物赋存状态主要以包裹金为 主,其中硫化物包裹占 52%,脉石包裹占 15%,粒间金 占 29%,裂隙金占 4%。 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和 毒砂。 ①收稿日期 2019-03-20 作者简介 李建政(1977-),男,河南汝阳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难处理金矿回收技术开发与研究工作。 第 39 卷第 5 期 2019 年 10 月 矿矿 冶冶 工工 程程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Vol.39 №5 October 2019 万方数据 2 试验结果和讨论 2.1 常规氰化浸出试验 磨矿细度-0.074 mm 粒级占 95%,矿浆液固比 1.5,石灰调浆至 pH= 10~11,充气搅拌碱处理 2 h;控 制氰离子浓度 0.10%,充气搅拌氰化浸出 48 h,浸渣金 品位 2.85 g/ t,金浸出率 36.67%。 即使提高氰离子浓 度至 0.15%, 金浸 出 率 也 仅 有 41.69%。 依 据 国 标 GB/ T328402016[1],直接氰化浸金金浸出率低于 50%,属中度难处理金矿石。 2.2 浮选-浮选尾矿氰化浸出试验 2.2.1 浮选试验 磨矿细度-0.074 mm 粒级占 65%,硫酸铜用量 100 g/ t、丁基黄药用量 270 g/ t、丁铵黑药用量 95 g/ t、 2#油用量 70 g/ t 条件下,采用一粗二精三扫闭路浮选, 获得金精矿产率 6.35%、精矿金品位 46.06 g/ t、金回收 率 69.06%,浮选尾矿金品位 1.40 g/ t。 金精矿产品达 到 YS/ T30042011[2]七级品质量标准要求。 2.2.2 浮选尾矿氰化浸出试验 磨矿细度-0.074 mm 粒级占 95%,矿浆液固比 1.5,石灰调浆至 pH= 10~11,搅拌时间 2 h;氰离子浓 度 0.10%,浸出时间 48 h,浮选尾矿氰化浸出,浸渣金 品位 1.01 g/ t,金作业浸出率 30.10%,相对原矿金浸出 率 9.31%。 2.2.3 浮选-浮选尾矿氰化浸出试验 实验室采用浮选-浮选尾矿氰化浸出工艺,金总回 收率达到 78.37%,比工业指标有大幅提高。 工业上通 过工艺优化,可以有效提高技术指标。 2.3 焙烧预处理-氰化浸出试验 难处理金矿必须经矿物化学处理方可得到较理想 的浸出率,常用的金矿化学处理工艺有焙烧、浸出、微 生物浸出等[3],焙烧分为氧化焙烧、硫酸化焙烧、氯化 焙烧、氯化离析、加盐焙烧等。 根据该矿矿石性质,确 定采用氧化焙烧法进行预处理,再对焙砂进行氰化浸 出。 试验流程如图 1 所示。 B3 8 .A1B 63-0.074 mmC85 / .A,3 9/1* A.1.5 ;/1 pH10 11 93D7,0.10 图 1 焙烧预处理-氰化浸出试验流程 2.3.1 焙烧温度试验 按图 1 所示流程,在原矿粒度-2 mm,氧化气氛下 焙烧 100 min,氰化浸出时间 48 h,进行了焙烧温度条 件试验,结果见表 2。 由表 2 可见,最佳焙烧温度为 700 ℃。 表 2 焙烧温度试验结果 焙烧温度/ ℃浸渣金品位/ (gt -1 )金浸出率/ % 6000.9977.20 6500.7782.26 7000.7482.95 7500.7582.76 2.3.2 焙烧时间试验 焙烧温度 700 ℃,其他条件不变,焙烧时间条件试 验结果见表 3。 由表 3 可知,最佳焙烧时间为 120 min。 表 3 焙烧时间试验结果 焙烧时间/ min浸渣金品位/ (gt -1 )金浸出率/ % 600.8281.18 900.7383.33 1200.6285.71 1500.6385.47 2.3.3 焙砂磨矿细度试验 焙烧时间 120 min,其他条件不变,焙砂磨矿细度 条件试验结果见表 4。 由表 4 可见,最佳磨矿细度为 -0.074 mm 粒级占 90%。 表 4 焙砂磨矿细度试验结果 -0.074 mm 粒级含量/ %浸渣金品位/ (gt -1 )金浸出率/ % 800.7483.05 850.6485.33 900.5786.97 950.6385.47 2.3.4 浸出时间试验 焙砂磨矿细度-0.074 mm 粒级占 90%,其他条件 不变,浸出时间条件试验结果见表 5。 由表 5 可知,最 佳浸出时间为 48 h。 表 5 浸出时间试验结果 浸出时间/ h浸渣金品位/ (gt -1 )金浸出率/ % 240.7981.74 480.5587.25 720.5387.86 2.3.5 焙烧给料粒度试验 为了考察焙烧给料粒度对焙烧效果的影响,对 45矿 冶 工 程第 39 卷 万方数据 -2 mm 试样进行磨矿,再按图 1 所示流程进行氧化焙 烧-氰化浸出,研究焙烧矿给矿粒度对浸出效果的影 响,结果见表 6。 由表 6 可知,焙烧作业给料粒度对浸 出率有一定影响,考虑到工业上原矿焙烧需采用干式 磨矿工艺,选择焙烧作业给料粒度为-0.074 mm 粒级 占 75%。 表 6 焙烧粒度试验结果 -0.074 mm 粒级含量/ %浸渣金品位/ (gt -1 )金浸出率/ % 550.6285.73 650.6185.88 750.5986.39 850.6386.47 2.3.6 综合试验 采用氧化焙烧预处理-氰化浸出工艺,在焙烧给料 细度-0.074 mm 粒级占 75%、氧化气氛下焙烧 120 min,焙砂磨至-0.074 mm 粒级占 90%,在氰离子浓度 0.10%条件下浸出48 h,金浸出率达到86.39%,浸渣金 品位 0.59 g/ t。 该工艺不仅可提高金浸出率,而且实 现了产出全部为黄金产品。 3 结 语 1) 中亚某矿属中度难处理金矿石,其主要特点是 嵌布粒度以微粒金、细粒金为主,赋存状态以包裹金为 主,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和毒砂。 2) 采用常规氰化浸出工艺,金浸出率仅 41.69%; 采用浮选-浮选尾矿氰化浸出工艺,浮选金回收率 69.06%,金总回收率78.37%。 常规氰化浸出工艺和浮 选-氰化联合工艺回收效果均不佳。 3) 采用氧化焙烧预处理-氰化浸出工艺,在焙烧 给料细度-0.074 mm 粒级占 75%、氧化气氛下焙烧 120 min,焙砂磨至-0.074 mm 粒级占 90%,在氰离子 浓度 0.10%条件下浸出 48 h,金浸出率达到 86.39%,浸 渣金品位 0.59 g/ t。 参考文献 [1] GB/ T 328402016, 金矿石[S]. 2016. [2] YS/ T30042011, 金精矿[S]. 2011. [3] 李正要. 矿物化学预处理[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15. 引用本文 李建政,王军强. 中亚某难处理金矿选冶工艺研究[J]. 矿冶 工程, 2019,39(5)53-55. �������������������������������������������������������������������������������������������������� (上接第 52 页) 油酸钠也发生了无选择性吸附行为,另一方面是在过 分剧烈的颗粒紊流中,由于搅拌而形成了大量的空化 气泡,造成了脉石矿物的大量夹杂。 4 结 论 1) 通过搅拌调浆过程能量输入调控,可以改善捕 收剂油酸钠与抑制剂海藻酸钠在白钨矿、方解石、石英 3 种矿物表面吸附的选择性,进而改变矿物颗粒的表 面性质与颗粒聚团结构,实现 3 种微细粒悬浮液结构 的调节,使微细粒白钨矿颗粒群形成屈服应力较大的 颗粒聚团结构,使微细粒方解石、石英颗粒群形成屈服 应力低的、分散程度较好的悬浮液结构,为白钨矿的高 效分选提供较好的分离环境。 2) 在白钨矿-方解石-石英人工混合矿体系中,通 过调节调浆搅拌过程能量输入,改变矿浆的屈服应力, 可以促进微细粒白钨矿形成疏水性颗粒聚团,同时增 强抑制剂海藻酸钠的选择性作用,提升富集比。 参考文献 [1] 王国生,黄海威,高玉德,等. 复杂难选含钨铁矿选矿工艺研究[J]. 矿冶工程, 2016,36(2)50-53. [2] 董留洋,覃文庆,焦 芬,等. 阳离子-阴离子组合捕收剂浮选分离 白钨矿和方解石[J]. 矿冶工程, 2018,38(4)61-64. [3] Mietta F, Chassagne C, Winterwerp J C. Shear-induced flocculation of a suspension of kaolinite as function of pH and salt concentration[J].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09,336(1)134-141. [4] Zhou W, Chen H, Ou L, et al. Aggregation of ultra-fine scheelite particles induced by hydrodynamic cavit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 nal of Mineral Processing, 2016,157236-240. [5] Farrokhpay S. The importance of rheology in mineral flotation A re- view[J]. Minerals Engineering, 2012,36-38272-278. [6] Cruz N, Peng Y, Farrokhpay S, et al. Interactions of clay minerals in copper-gold flotation Part 1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clay mineral suspensions in the presence of flotation reagents[J]. Minerals Engi- neering, 2013,50-5130-37. [7] Cruz N, Peng Y, Elaine Wightman. Interactions of clay minerals in copper-gold flotation,Part 2Influence of some calciumbearing gangue minerals on the rheological behaviou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 Processing, 2015,14151-60. [8] Cruz N, Peng Y, Wightman E, et al. The interaction of pH modifiers with kaolinite in copper-gold flotation[J]. Minerals Engineering, 2015,8427-33. [9] Cruz N, Peng Y, Wightman E, et al. The interaction of clay minerals with gypsum and its effects on copper-gold flotation[J]. Minerals En- gineering, 2015,77121-130. [10] Wei Chen, Qiming Feng, Guofan Zhang, et al. Effect of energy in- put on flocculation process and flotation performance of fine scheelite using sodium oleate[J]. Minerals Engineering, 2017,11227-35. 引用本文 龙 涛,陈 伟. 调浆过程能量输入对微细粒白钨浮选矿浆 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J]. 矿冶工程, 2019,39(5)49-52. 55第 5 期李建政等 中亚某难处理金矿选冶工艺研究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