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地层下管片支护的数值模拟研究.pdf
第3 6 卷第l 期 2 0 1 6 年0 2 月 矿冶工程 M I N I N GA N DM 哐T A I J .U R G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V o l _ 3 6 №l F e b i n a r y2 0 1 6 软弱地层下管片支护的数值模拟研究① 汪学清,马炯,乔胜利,胡德俊,侯公羽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 0 0 0 8 3 摘要将超短钢纤维混凝土的准静态力学实验结果作为参数,运用到钢纤维混凝土管片的数值模拟中,通过对软塑状黏性土、饱 和粉土地层条件下不同材料的支护结果进行对比,得出在该地层条件下采用钢纤维混凝土管片可以有效减少隧道变形。 关键词钢纤维混凝土管片;软弱地层;数值模拟;支护 中图分类号T U 4 5 2文献标识码A d o i 1 0 .3 9 6 9 /j .i s s n .0 2 5 3 - 6 0 9 9 .2 0 1 6 .0 1 .0 0 3 文章编号0 2 5 3 - 6 0 9 9 2 0 1 6 0 1 - 0 0 1 1 - 0 4 N u m e r i c a lS i m u l a t i o no fS e g m e n tS u p p o r tu n d e rS o f tG r o u n d W A N GX u e q i n g ,M AJ i o n g ,Q I A OS h e n g l i ,H UD e - j u n ,H O UG o n g - y u S c h o o lo fM e c h a n i c sa n dC i v i lE n g i n e e r i n g ,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i l 以n i n g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B e i j i n g ,B e i j i n g1 0 0 0 8 3 ,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q u a s i s t a t i cm e c h a n i c a lt e s t sw a sc o n d u c t e df o ru l t r a s h o r ts t e e lf i b e rr e i n f o r c e dc o n c r e t e ,w i t hr e s u l t s t a k e na sp a r a m e t e r sf o rn u m e r i c a ls i m u l a t i o no fs t e e lf i b e rr e i n f o r c e dc o n c r e t es e g m e n t s .B a s e do nt h ec o m p a r i s o na m o n g t h es u p p o r t i n gm e t h o dw i t hd i f f e r e n tm a t e r i a lu n d e rs o f tc l a y ,s a t u r a t e ds i l t ,i ti sc o n c l u d e dt h a ts t e e lf i b e r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a d o p t e df o rs u c hs o f tg r o u n dw o u l dd i s p l a ys u p e r i o rp e r f o r m a n c ei nr e d u c i n gt h et u n n e ld e f o r m a t i o n . K e yw o r d s s t e e lf i b e rr e i n f o r c e dc o n c r e t es e g m e n t s ;s o f tg r o u n d ;n u m e r i c a ls i m u l a t i o n ;s u p p o r t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建设进入了快 速增长期,老城区已经不能满足工业、民用建筑、城市 交通及市政建设等的发展要求,一味地扩大城市面积 并不能解决这些矛盾,反而带来新的交通、教育等问 题,因此,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和建设城市地下轨道交通 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J 。在城市建筑密集区, 盾构法施工是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建设最主要的方法, 如何控制盾构施工过程中可能对周围建筑产生的影响 和地表变形,已成为岩土工程领域重要研究课题。大 量工程实践表明,隧道开挖在原始地层中形成新的空 间,初始平衡状态被打破,使隧道周围土体中的应力重 新分布。由于岩土是天然形成的,性质千差万别,各个 地层深度参数均不相同且难以准确测定,给隧道建设 带来了很大困难心J 。有些支护结构由于承载力不足, 在施工中出现变形过大最终导致破坏,甚至有可能造 成重大安全事故。 钢纤维舭 S t e e lF i b e rR e i d o m e dC o n c r e t e ,S F R C 在2 0 世纪7 0 年代得到实用,它具有优良的物理、力学 性能,在隧道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节约投资成本的同 时也提高了结构的使用寿命。此外,S F R C 在欧洲、1 3 本等国已成为隧道支护的关键结构材料1 。近年来 S F R C 在我国得到较快应用,但由于我国国内暂时缺 少相应的测试和检验标准,因此虽频繁借鉴国外标准, 尚没有满足工程应用的经验。 1 钢纤维的增强效应 虽然国内外对钢纤维增强机理的研究取得了一定 成果,但由于S F R C 的多相、多组分和非均质性,其增 强机理十分复杂,再考虑不同的施工方式、钢纤维形状 以及粗骨料 对于有粗骨料的混凝土,钢纤维其实只 是在粗骨料之间的空隙里分布 等因素的影响,仍需 进一步探讨能反映实际情况的增强理论。国内外大量 试验和实践表明,钢纤维能有效阻碍混凝土内部微裂 缝的扩展及宏观裂缝的形成,它克服了混凝土抗拉强 ①收稿日期2 0 1 5 0 9 0 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U 1 3 6 1 2 1 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2 0 0 9 Q L ll 】 作者简介汪学清 1 9 7 1 一 ,男,山东成武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岩石动力学、工程爆破、人工智能及无线传感f 回络。 万方数据 矿冶工程 第3 6 卷 度低、极限延伸率小、性脆等缺点,显著改善了混凝土 抗拉、抗弯、抗冲击及抗疲劳性能。有资料显示,S F R C 的纤维体积率在1 %- 2 %之间,较之普通混凝土,抗拉 强度提高4 0 %一8 0 %,抗弯强度提高6 0 %一1 2 0 %,抗剪 强度提高5 0 %一1 0 0 %,抗压强度提高幅度较小,一般 在O 一2 5 %之间,但抗压韧性却大幅度提高。 钢纤维混凝土主要特点如下 1 强度和质量比增大。 2 具有较高的抗拉、抗弯、抗剪和抗扭强度,能承 受较大的围岩和土体的变形作用而保持良好的整 体性。 3 具有卓越的抗冲击性能,钢纤维混凝土抵抗冲 击或震动荷载作用性能可提高2 - 7 倍。 4 钢纤维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的收缩值降低 7 %一9 %。 5 抗疲劳性、耐久性显著提高。 在岩石地层的矿山法隧道衬砌方面,采用喷射 S F R C 来取代传统的喷射混凝土支护,在国内已得到 广泛应用,这是当今S F R C 应用最广泛的工程领域之 一[ 3 ] 。在软土隧道轨道交通盾构支护中采用钢纤维 混凝土管片 S t e e lF i b e rR e i n f o r c e dC o n c r e t eS e g m e n t s , S F R C S 方面,钢纤维也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实践。 本文将在软土层围岩软弱地带对S F R C S 衬砌的应用 进行数值模拟分析。 2 三维有限元模拟方法及计算模型 2 .1 衬砌结构单元 F l a c 3 0 能够模拟计算三维岩体、土体及其他介质中 工程结构的受力与变形形态。本文将衬砌管片定义为 1 0 0m m 壳 s h e l l 结构单元,可较方便地将隧道中的衬 砌嵌入分析模型中,从而对盾构开挖引起的软黏土地层 扰动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基于文献[ 4 ] 对长度6r a i n 、长 径比4 0 的超细、超短、高强度钢纤维所做的试验研究, 将钢纤维力学性能在隧道衬砌中的应用来进行数值模 拟及分析。该实验揭示了S F R C 受压损伤破坏的基本 特征,不同钢纤维含量U 下,准静态实验在应变率 1 0 ‘5 /s 、1 0 。2 /s 下的部分应力应变曲线如图1 所示。 2 .2 计算参数 根据S L /T1 9 1 9 6 和G B 5 0 0 1 0 - 2 0 0 2 规范“ J fE 。 1 0 q / 2 .2 3 4 .7 4 /F c ., i t ,o .2 式中E 。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L .。为混凝土立方体抗 压强度标准值;u 为泊松比。 经计算所得参数如表1 所示。 图1 钢纤维的应力应变曲线 a 苦 1 0 一/s ; b 分 1 0 2 /s 表1 弹性模量计算值 某隧道采用管片支护,土质为软塑状黏性土及潮 湿、饱和粉土砂层、软土等J ,假设天然地面是半空间 半无限体 表面一个无限大的水平面,弹性体积模量 为5 0 0M P a ,弹性切变模量为3 0M P a ,计算摩擦角为 1 5 0 ,抗拉强度为3k P a ,初始应力为7 9 0k P a ,密度为 2 0 0 0k g /m 3 。本文模拟3 个隧道开挖阶段,每个阶段 表示隧道进尺1m ,例如第1 阶段指隧道法线方向开 挖第一个1m 。 2 .3 不同支护条件下的数值模拟比较 2 .3 .1隧道未采用结构单元支护在无支护受力条 件下的数值模拟如图2 所示。 未进行任何支护的开挖过程中,第1 阶段开挖后, 隧道顶部下沉6 9m m ,底部上升8 0m m 。第2 阶段开 挖后,隧道顶部下沉9 3m l n ,底部上升1 0 0m m 。第3 阶段开挖过程中,计算结果不收敛,说明无条件支护 下,隧道周围土体达到极限状态,隧道破坏。 万方数据 第1 期 汪学清等软弱地层下管片支护的数值模拟研究 图2 无支护模拟 2 .3 .2 隧道采用普通混凝土材料结构单元在C 3 0 混凝土管片支护受力条件下的数值模拟如图3 所示。 图3 混凝土管片支护 C 3 0 混凝土管片支护受力下的开挖过程中,第1 阶 段开挖后,隧道顶部下沉8 .9i n l n ,底部上升1 5 .1m i l l 。 第2 阶段开挖后,隧道顶部下沉1 7 .8m m ,底部上升 3 0r a i n 。第3 阶段开挖后,隧道顶部下沉2 9 .1r a i n ,底 部上升3 2m l n 。 2 .3 .3 隧道采用S F R C S 材料结构单元在6l l l l n 钢纤 维混凝土管片支护受力条件下的数值模拟如图4 所示。 图4 钢纤维混凝土管片支护 6m m 钢纤维混凝土管片支护受力下的开挖过程 中,第l 阶段开挖后,隧道顶部下沉8 .4m /n ,底部上升 1 6 .7m m 。第2 阶段开挖后,隧道顶部下沉1 7m i l l ,底 部上升3 2m m 。第3 阶段开挖后,隧道顶部下沉2 3 .7t o n i , 底部上升3 3 .5m i l l 。 2 。4 下沉量对比 将隧道顶部最大的下沉量记录到表格中,并比较 普通混凝土管片和S F R C 管片支护条件下最大下沉量 的差值。隧道在掘进工程中掘进方向上的压应力变为 。时,围岩应力重新分布,洞壁变形在弹性区域内保持 稳定,在靠近隧道洞壁处自然产生应力流,随着开挖深 度增加,掌子面因弹- 塑性变形只能维持短期的稳定, 但是应力从外朝内进行径向和纵向传播后会在离洞壁 较远处产生成拱效应,在这种情况下,若要洞壁长期稳 定,必须人为加固。在支护条件下开挖2m 时,围岩还 能保持弹.塑性状态稳定,洞壁变形量不大。而开挖3m 万方数据 矿冶工程 第3 6 卷 时,围岩已不能保持稳定而破坏,人为加固物受力增大 变形增加。如表2 所示。 表2 顶部下沉数据分析 开挖 塑墅竺下沉量减少下沉量减少 阶段无支护c 3 0 溉t 管片S F R C 管片僧矿r m百分比7 % 注表示土体已经破坏。 3 结论 1 C 3 0 混凝土管片和6m m 钢纤维混凝土管片 S F R C S 两种支护方式对比研究表明,在第1 阶段和 第2 阶段开挖过程中,隧道顶部下沉量相差不大,第3 阶段S F R C S 支护使隧道顶部最大下沉量减少5 .4m m , 减少下沉量1 8 .6 %,从而可以有效控制变形和减少地 面沉降。 2 隧道在无支护条件下第3 阶段破坏,说明开挖 进尺也是影响隧道破坏的重要原因。支护条件下第 2 、3 阶段各点竖直位移波动上升,表明后续的支护分 担了部分承载力,土层应力重新分布,各位置下沉和上 升量也重新形成。 参考文献 [ 1 ]晏浩,朱合华,傅德明.钢纤维混凝土在盾构隧道衬砌管片中应 用的可行性研究[ J ] .地下工程与隧道,2 0 0 0 1 1 3 1 6 . [ 2 ]文竞舟.隧道初期支护力学分析及参数优化研究[ D ] .重庆重庆 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 0 1 2 . [ 3 ]同治国,朱合华,廖少明,等.地铁隧道钢纤维混凝土管片力学性 能研究[ J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 0 0 6 ,2 5 增1 2 8 8 8 2 8 9 3 . [ 4 ]刘永胜,王肖钧,金挺,等.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和本构关系 研究[ J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 0 0 7 ,3 7 7 7 1 7 - 7 2 3 . [ 5 ] G B 5 0 0 1 0 - 2 0 1 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S ] . [ 6 ] M u n T h o m a s .梁庆国,欧尔峰译.喷射混凝土衬砌隧道[ M ] .北 京科学出版社.2 0 1 4 . 一 一一 一一一 伯 列删 羚 一 辙 一 一椭嚣 | | 一胀鞴 一 一醐臻鼠 一 一中州皱例 一 磊篓一 一 根 删析址 扮 ●- 七1 、且 y 竺 粼 把瓤鼬 扮 一 篙删 一 “ 制章 “ 岱 复文 “ 一、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