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砷含碳低品位难选金矿浮选试验研究.pdf
某高砷含碳低品位难选金矿浮选试验研究 ① 姚兰星1, 王毓华1, 何建璋2, 马永义1, 卢东方1 (1.中南大学 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2.西部黄金股份有限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摘 要 对某高砷含碳低品位难选金矿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 采用碳酸钠和水玻璃为调整剂,实现了矿泥分散和脉石矿物的选择 性抑制;采用 Y89-0 为捕收剂,实现了对载金矿物(黄铁矿和砷黄铁矿)的选择性捕收。 在磨矿细度-0.074 mm 粒级占 80%条件下, 采用一粗二精三扫闭路浮选流程,在原矿金品位 2.36 g/ t 时,可获得精矿金品位 36.08 g/ t、回收率 86.77%的良好指标。 关键词 金矿; 黄铁矿; 砷黄铁矿; 黄金; 浮选 中图分类号 TD923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 j.issn.0253-6099.2018.02.009 文章编号 0253-6099(2018)02-0038-05 Flotation of Lean Refractory Gold Ore with High Content of Arsenic and Carbon YAO Lan-xing1, WANG Yu-hua1, HE Jian-zhang2, MA Yong-yi1, LU Dong-fang1 (1.School of Mineral Processing and Bio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Hunan, China; 2.Western Region Gold Co Ltd, Urumqi 830001, Xinjiang, China) Abstract Flotation testing of a high-arsenic lean refractory carbonaceous gold ore was pered with sodium carbonate and water glass as regulators, showing slime well-dispersed and gangue minerals selectively depressed. The selective collection of gold-bearing minerals (pyrite and arsenopyrite) was actualized by using Y89-0 as the collector. After the feed ore with the gold content of 2.36 g/ t was milled to a grinding fineness of -0.074 mm 80%, a closed-circuit flowsheet consisting of one stage of roughing, two stages of cleaning and three stages of scavenging was adopted in the experimental study, producing a gold concentrate grading 36.08 g/ t Au at 86.77% recovery. Key words gold ore; pyrite; arsenopyrite; gold; flotation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矿产资源开发技术的 提高,黄金产量以平均每年 5%~6%的速度增长,而新 的金矿资源勘探能力却未能跟上黄金产量高速增长的 脚步[1]。 随着易采选金矿资源的不断减少,低品位难 处理金矿资源必将成为重要的黄金资源开发对象。 难 处理金矿中常含有有害元素砷、碳,且金与硫化矿及砷 矿物间的嵌布关系密切,或金以微粒、显微粒形态包裹 于脉石矿物或有害杂质中,对黄金选冶工艺造成不利。 2012 年,我国已查明金矿储量约为 6 328 t,其中,低品 位和难利用金矿资源占金资源总量约 1/3[2-3]。 使用 传统的浸出工艺往往得不到理想的产品,而采用浮选 法将含金矿物预先富集后,再进行冶炼加工则是一种 常见技术途径[4-7]。 某高砷含碳低品位金矿属于典型的难选金矿,主 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和砷黄铁矿,具有砷含量高、金含 量低、载金矿物嵌布粒度较细、碳质含量较高和脉石矿 物易泥化易浮等特点,严重影响了金的浮选指标。 本 文基于原矿工艺矿物学分析和浮选试验,确定了合理 的药剂制度及工艺流程,获得了较好的浮选指标,可为 相似类型的难处理金矿提供有益借鉴。 1 矿石性质 试验矿样为某金矿山的岩芯样(约 140 kg)、土黄 色粉末样(约 25 kg)和黑色粉末样(约 35 kg)构成的 混合样。 人工从混合试样中挑选出工艺矿物学制片样 后,经颚式破碎机粗碎、对辊破碎机细碎和振动筛筛分 得到-3 mm 试验矿样。 对-3 mm 试验矿样进行混匀 和缩分,按 500 g 装袋密封,供试验使用。 对试验原矿 ①收稿日期 2017-10-18 基金项目 中南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2017zzts574) 作者简介 姚兰星(1993-),女,重庆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难选金矿选矿。 通讯作者 王毓华(1964-),男,湖北鄂州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矿产资源分选与利用。 第 38 卷第 2 期 2018 年 04 月 矿矿 冶冶 工工 程程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Vol.38 №2 April 2018 万方数据 样进行了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 1。 表 1 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质量分数) / % Au1)SAsCCaOMgO 2.361.440.461.952.7814.67 SiO2Al2O3Fe2O3K2ONa2OTFe 53.6816.338.041.680.975.63 1) 单位为 g/ t。 由表 1 可知,矿石中金品位较低,碳和砷含量较 高。 此外,CaO、MgO、SiO2和 Al2O3含量也较高,可见, 矿石中的脉石矿物除石英外,方解石、白云石和其他易 泥化的硅酸盐矿物含量也较高。 根据 XRD 和镜下分 析,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砷黄铁矿及少量铁 氧化产物,其中黄铁矿为主要载金矿物,砷黄铁矿次 之。 脉石矿物则主要为石英、云母和白云石,其次为长 石、高岭石和绿泥石等。 镜下分析未发现单体金,金主 要赋存于黄铁矿和砷黄铁矿中,且黄铁矿与砷黄铁矿 共生关系密切,呈粗细粒不均匀分布,其中细粒级黄铁 矿达到 1 μm 左右。 由此可见,该金矿具有金品位低、 碳砷含量高、载金矿物嵌布特性复杂等特点。 2 选矿试验研究 2.1 磨矿细度对浮选指标的影响 磨矿细度是影响选矿指标的重要参数,为此首先 按照图 1 所示流程及条件,考察了磨矿细度对浮选指 标的影响,结果如图 2 所示。 由图 2 可知,浮选粗精矿 金品位和回收率随磨矿细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 这是 由于矿石中载金矿物黄铁矿与砷黄铁矿呈粗细粒不均 匀嵌布,且细粒级嵌布较多,磨矿细度增大有利于细粒 嵌布载金矿物的解离。 但当磨矿细度-0.074 mm 粒级 含量超过 80%后,由于脉石矿物泥化程度加重,导致 浮选环境恶化,矿泥罩盖在载金矿物表面,降低其可浮 磨矿 原矿 药剂单位g/t 3 min碳酸钠 3 min水玻璃 3 min硫酸铜 3 min Y89-0 2 min RB-3 750 750 50 200 84 3 min Y89-0 2 min RB-3 50 36 粗选 1 尾矿精矿 3 min 粗选 2 3 min 图 1 磨矿细度试验流程 -0.074 mm粒级含量/ 22 20 18 16 14 84 82 80 78 76 74 72 707580859095 金品位/g t-1 金回收率/ ■ ■ ■ ■ ● ● ● ● 图 2 磨矿细度试验结果 性,致使浮选粗精矿金品位与回收率开始下降。 综合 考虑,合适的磨矿细度为-0.074 mm 粒级占 80%。 2.2 捕收剂种类及用量试验 为了考察捕收剂对载金矿物的捕收性能,在不添 加硫酸铜的前提下,参考已有研究结果[5-7],重点考察 了戊基黄药、MA-3、Y89-0、丁铵黑药单用以及戊基黄 药与丁铵黑药按 4 ∶1组合使用对金浮选指标的影响。 试验条件为磨矿细度-0.074 mm 粒级占 80%,碳酸钠 用量 1 000 g/ t,水玻璃用量 1 000 g/ t,捕收剂粗选 1 用 量 200 g/ t、粗选2 用量50 g/ t,RB-3 粗选1 用量60 g/ t、 粗选 2 用量 24 g/ t。 试验流程同图 1,结果见表 2。 表 2 捕收剂种类试验结果 捕收剂 种类 产品 名称 产率 / % 品位 / (gt -1 ) 回收率 / % 精矿8.5216.7060.04 戊基黄药尾矿91.481.0339.96 原矿100.002.37100.00 精矿6.9018.8558.33 MA-3尾矿93.101.0041.67 原矿100.002.23100.00 精矿9.5122.2481.66 Y89-0尾矿90.490.5318.34 原矿100.002.59100.00 精矿30.746.5081.22 丁铵黑药尾矿69.260.6618.78 原矿100.002.46100.00 戊基黄药与 丁铵黑药组合 精矿14.1413.5181.99 尾矿85.860.4918.01 原矿100.002.33100.00 由表 2 可知,单独使用 Y89-0 和丁铵黑药,以及戊 基黄药与丁铵黑药组合时,浮选粗精矿金回收率均大 于 80%,表明三者的捕收能力相当。 对比分析三者获 得的浮选粗精矿金品位可知,单独使用 Y89-0 做捕收 剂时,浮选粗精矿金品位最高,达到了 22.24 g/ t,表明 Y89-0 具有相对较好的选择性和捕收能力。 已有研究 表明[8],黄药在黄铁矿表面会产生物理和化学吸附, 93第 2 期姚兰星等 某高砷含碳低品位难选金矿浮选试验研究 万方数据 选择性捕收黄铁矿。 Y89-0 因含有碳链长度不同的黄 药,在兼顾选择性的同时,具有较强的捕收能力。 已有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5-7],丁铵黑药是黄铁 矿型金矿石浮选常用的捕收剂,且多与其他黄药类捕 收剂组合使用,以提高金回收率。 为此,在不添加硫酸 铜的前提下,进一步考察了 Y89-0 与丁铵黑药的不同 组合比例对浮选指标的影响。 试验条件为磨矿细度 -0.074 mm 粒级占 80%,碳酸钠用量 1 000 g/ t,水玻璃 用量 1 000 g/ t,组合捕收剂粗选 1 用量 200 g/ t、粗选 2 用量 50 g/ t,RB-3 粗选 1 用量 84 g/ t、粗选 2 用量 36 g/ t。 试验流程同图 1,结果如表 3 所示。 表 3 Y89-0 与丁铵黑药组合比例试验结果 组合比例 (Y89-0∶丁铵黑药) 产品 名称 产率 / % 品位 / (gt -1 ) 回收率 / % 精矿19.059.1984.57 3∶1尾矿80.950.4015.43 原矿100.002.07100.00 精矿17.3610.3584.75 4∶1尾矿82.640.3915.25 原矿100.002.12100.00 精矿16.0511.8785.43 5∶1尾矿83.950.3814.57 原矿100.002.23100.00 精矿11.3718.3282.01 1∶0尾矿88.630.5117.99 原矿100.002.54100.00 由表 3 可知,当 Y89-0 与丁铵黑药组合使用时,浮 选精矿金回收率较单用 Y89-0 有所提高(参见表 2), 但精矿金品位下降幅度较大。 随着组合捕收剂中丁铵 黑药比例降低,浮选精矿金品位逐渐升高。 综合分析 Y89-0 单用和丁铵黑药与 Y89-0 组合使用的浮选指 标,由于丁铵黑药具有较强的起泡能力,其组合捕收剂 获得的金回收率提高主要是通过增大精矿产率来实现 的,可见丁铵黑药的使用会导致脉石矿泥机械夹带作 用加剧,使进入粗精矿中的脉石矿物或细粒黄铁矿与 脉石的连生体增加,导致粗精矿富集比下降,而精矿富 集比的降低又会导致闭路试验中矿循环量增大,不利 于浮选流程的稳定。 可见,选择单用 Y89-0 作捕收剂 是合适的。 根据捕收剂筛选结果进行了粗选 1 作业 Y89-0 用 量试验,粗选 2 作业 Y89-0 用量为 50 g/ t,其他条件不 变,试验流程同图 1,结果如图 3 所示。 由图 3 可知,随 着粗选 1 作业 Y89-0 用量增加,精矿中金品位逐渐降 低,金回收率不断升高。 当粗选 1 作业 Y89-0 用量超过 200 g/ t 后,捕收能力增强,细粒级连生体进入粗精矿 中,导致金品位大幅度下降,而金回收率增加不多。 综 合考虑,粗选 1 作业 Y89-0 用量为 200 g/ t 时效果最佳。 Y89-0用量/g t-1 19 17 15 13 11 85 83 81 79 77 75 150200250300 金品位/g t-1 金回收率/ ■ ■ ■ ■ ●● ● ● 图 3 Y89-0 用量试验结果 2.3 起泡剂用量试验 浮选过程中,泡沫的大小、数量、稳定性及泡沫层 厚度等参数对浮选有较大影响。 研究表明[9],RB-3 作 起泡剂时,泡沫尺寸小、数量多、泡沫大小均匀、稳定性 较好,有利于提高细粒级载金黄铁矿和砷黄铁矿的浮 选回收。 在磨矿细度-0.074 mm 粒级占 80%,碳酸钠 用量 1 000 g/ t,水玻璃用量 1 000 g/ t,捕收剂 Y89-0 粗 选 1 用量 200 g/ t、粗选 2 用量 50 g/ t 时,进行了 RB-3 起泡剂用量试验,试验流程同图 1,结果如图 4 所示。 RB-3用量粗选1粗选2/g t-1 23 20 17 14 85 84 83 82 81 80 6424843610848 金品位/g t-1 金回收率/ ■ ■ ■ ● ● ● 图 4 起泡剂用量试验结果 由图 4 可知,随着粗选作业 RB-3 用量增加,精矿 品位逐渐降低,金回收率也呈下降趋势。 这可能是由 于起泡剂用量增大,脉石矿泥上浮量增大,机械夹杂作 用增强,浮选选择性下降[9],导致精矿产率虽然增大, 但金品位和回收率均降低。 综合考虑,RB-3 以粗选 1 用量 84 g/ t、粗选 2 用量 36 g/ t 时的指标相对较好。 2.4 活化剂用量试验 因黄铁矿与砷黄铁矿是主要载金矿物,提高载金 矿物可浮性是提高精矿中金品位及回收率的关键。 已 有研究结果表明[5-7,10],硫酸铜是黄铁矿和砷黄铁矿 的有效活化剂,碱性条件下,Cu 2+ 以氢氧化铜为优势组 分,在黄铁矿和砷黄铁矿表面优先吸附并与捕收剂反 应生成碱式黄原酸铜,促进捕收剂吸附。 为此,重点考 察了硫酸铜用量对浮选指标的影响。 试验条件为磨 04矿 冶 工 程第 38 卷 万方数据 矿细度-0.074 mm 粒级占 80%,碳酸钠用量 1 000 g/ t, 水玻璃用量 1 000 g/ t,捕收剂 Y89-0 粗选 1 用量 200 g/ t、粗选 2 用量 50 g/ t,RB-3 粗选 1 用量 84 g/ t、粗选 2 用量 36 g/ t。 试验流程同图 1,结果如图 5 所示。 硫酸铜用量/g t-1 22 21 20 19 18 85 83 81 79 77 75 30205060407080 金品位/g t-1 金回收率/ ■ ■ ■ ● ● ● 图 5 硫酸铜用量试验结果 由图 5 可知,随着硫酸铜用量增加,精矿金品位缓 慢升高,但金回收率则先增加后降低,当硫酸铜用量为 50 g/ t 时,选别指标相对较好。 这是因为硫酸铜虽然 对载金黄铁矿和砷黄铁矿有活化作用,但当其用量过 大时,会消耗一部分捕收剂,从而导致载金矿物回收率 下降。 2.5 调整剂用量试验 原矿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原矿含一定量的碳质物 以及易泥化脉石矿物,会恶化浮选环境,降低载金矿物 的可浮性。 根据已有研究结果[4],碳酸钠可调节矿浆 pH 值,对硫化矿表面有溶解清洗作用,可提高黄铁矿 或砷黄铁矿的表面活性,而水玻璃则是常用的硅酸盐 脉石抑制剂和矿浆分散剂,且碳酸钠和水玻璃组合使 用有利于分散矿泥和抑制脉石矿物[5-7,11]。 为此,考 察了碳酸钠和水玻璃组合调整剂用量对浮选指标的影 响。 试验条件为磨矿细度-0.074 mm 粒级占 80%,硫 酸铜用量 50 g/ t,捕收剂 Y89-0 粗选 1 用量 200 g/ t、粗 选 2 用量 50 g/ t,RB-3 粗选 1 用量 84 g/ t、粗选 2 用量 36 g/ t。 试验流程同图 1,结果见表 4。 表 4 碳酸钠与水玻璃用量试验结果 调整剂种类及用量 / (gt -1 ) 产品 名称 产率 / % 品位 / (gt -1 ) 回收率 / % 碳酸钠750 水玻璃750 粗精矿10.2618.7782.65 尾矿89.740.4517.35 原矿100.002.33100.00 碳酸钠1 000 水玻璃1 000 粗精矿8.6120.3780.45 尾矿91.390.4719.55 原矿100.002.18100.00 碳酸钠1 250 水玻璃1 250 粗精矿9.2219.1575.13 尾矿90.780.6524.87 原矿100.002.35100.00 由表 4 可知,随着碳酸钠与水玻璃用量增大,浮选 粗精矿金品位虽有提高,但不明显,而金回收率反而有 所下降。 这可能是随碳酸钠和水玻璃用量增大,虽在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矿泥和碳质物对载金矿物浮选的影 响,但矿石中部分载金矿物与脉石的连生体也同时受 到了抑制,可见,当碳酸钠与水玻璃用量均为 750 g/ t 时是合适的。 2.6 全流程试验 基于条件试验结果,进行了全流程开路试验和闭 路试验。 闭路试验流程及条件见图 6,结果见表 5。 磨矿 原矿 药剂单位g/t 3 min碳酸钠 3 min水玻璃 3 min硫酸铜 3 min Y89-0 2 min RB-3 750 750 50 200 84 3 min硫酸铜 3 min Y89-0 2 min RB-3 20 50 24 3 min Y89-0 2 min RB-3 50 36 3 min Y89-0 2 min RB-3 50 24 粗选 1 精矿尾矿 3 min 粗选 2 3 min 扫选 3 2 min 扫选 2 精选 1 3 min 3 min 2 min 25 12 精选 2 2 min 3 min 3 min Y89-0 2 min RB-3 50 24 扫选 1 3 min Y89-0 RB-3 3 min 2 min 50 24 Y89-0 RB-3 -0.074 mm占80 图 6 闭路试验流程 表 5 闭路试验结果 产品名称产率/ %金品位/ (gt -1 )金回收率/ % 精矿5.7036.0886.77 尾矿94.300.3313.23 原矿100.002.37100.00 采用试验确定的浮选药剂制度,经一粗二精三扫 闭路浮选流程,在原矿金品位为 2.36 g/ t 的条件下,可 获得精矿金品位 36.08 g/ t、回收率 86.77% 的良好 指标。 3 结 论 1) 原矿金品位较低,仅为 2.36 g/ t,其主要载金矿 物为黄铁矿和砷黄铁矿,二者共生关系密切,呈粗细粒 14第 2 期姚兰星等 某高砷含碳低品位难选金矿浮选试验研究 万方数据 不均匀嵌布。 此外,脉石矿物易泥化,以及较高含量的 碳质物均对浮选不利。 2) 采用 Y89-0 作捕收剂,对载金矿物(黄铁矿和 砷黄铁矿)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捕收作用;采用 RB-3 作 起泡剂使得泡沫均匀稳定;采用碳酸钠和水玻璃为调 整剂,可实现矿泥分散和脉石矿物的选择性抑制,改善 浮选环境;采用硫酸铜为活化剂,可提高载金矿物的可 浮性,减少载金矿物与脉石连生体在尾矿中的损失。 3) 磨矿细度-0.074 mm 粒级占 80%时,采用试验 确定的最佳浮选药剂制度,经一粗二精三扫闭路浮选 流程,在原矿金品位为 2.36 g/ t 时,可获得精矿金品位 36.08 g/ t、回收率 86.77%的良好指标。 参考文献 [1] 向永生,何焕学,张继林. 低品位矿产资源评价问题研究 以金 矿资源为例[J]. 地质与勘探, 2008,44(3)79-83. [2] 范建峰. 我国黄金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状况分析[J]. 河南科技, 2014(2)167-168. [3] 崔毅琦,王 凯,孟 奇,等. 含砷难处理金矿提金工艺的研究现 状[J]. 矿冶, 2015,24(1)31-34. [4] 叶国华,童 雄,张 杰. 含砷黄铁矿的研究进展[J]. 国外金属 矿选矿, 2006(3)20-24. [5] 余胜利,王毓华,张 英,等. 某难选低品位金矿的选矿试验研究[J].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013(2)17-25. [6] 余世磊,王毓华,王进明,等. 新疆某黄铁矿型低品位金矿石浮选 试验[J]. 金属矿山, 2013(5)78-81. [7] 李 强,何建璋,王毓华,等. 新疆某低品位难选黄铁矿型金矿提 金试验研究[J]. 黄金, 2014,35(12)45-49. [8] 姜 毛,张 覃,李龙江. 黄药类捕收剂与载金黄铁矿的作用机理 研究[J]. 矿冶工程, 2015,35(3)44-47. [9] 谷艳玲,冯其明,欧乐明. 起泡剂对硫化矿浮选的影响[J]. 矿冶 工程, 2013,33(4)52-55. [10] 马英强,印万忠,曾广胜,等. 砷黄铁矿浮选特性研究[J]. 有色 金属(选矿部分), 2015(6)58-62. [11] 孙肇淑. 从某铅锌矿尾矿中回收微细粒级黄铁矿试验研究[J]. 矿冶工程, 2016,36(4)49-52. 引用本文 姚兰星,王毓华,何建璋,等. 某高砷含碳低品位难选金矿浮 选试验研究[J]. 矿冶工程, 2018,38(2)38-42. �������������������������������������������������������������������������������������������������� (上接第 37 页) 3) 碱性 pH 值条件下,疏水力减小的主要原因是 磁铁矿表面油酸钠吸附量的降低。 参考文献 [1] 金在淼,葛书华. 金川镍矿工艺矿物与工艺关系[R]. 金川镍钴研 究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1987. [2] 冯 博, 冯其明, 卢毅屏. 羧甲基纤维素在蛇纹石/ 黄铁矿浮选体 系中的分散机理[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44 (7)2644-2649. [3] 陈晓东. 金川选矿尾矿再选新技术研究[D]. 昆明昆明理工大学 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2006. [4] Han H, Sun W, Hu Y, et al. Magnetic separation of iron precipitate from nickel sulfate solution by magnetic seeding[J]. Hydrometallur- gy, 2015,156182-187. [5] Lu J, Yuan Z, Liu J, et al. Effects of magnetite on magnetic coating behavior in pentlandite and serpentine system[J]. Minerals Engineer- ing, 2015,72115-120. [6] Ucbas Y, Bozkurt V, Bilir K, et al. Separation of chromite from ser- pentine in fine sizes using magnetic carrier[J]. Sepa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4,49(6)946-956. [7] 卢冀伟,袁致涛,郝海青,等. 磁罩盖分选技术最新研究进展[J]. 矿产综合利用, 2016(1)11-17. [8] Pugh R J, Wang Y, Forssberg E. Influence of magnetic and surface forces on the coagulation of hematite and chromite[J]. Molecular E- cology, 2015,17(2)516-518. [9] Luo L, Nguyen A V. A review of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mag- netic flocculation to separate ultrafine magnetic particles[J]. Separa- tion &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17,17285-99. [10] 卢毅屏,吕海峰,冯其明,等. 细粒软锰矿磁-疏水联合聚团研究[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43(12)4595-4599. [11] 邱冠周. 颗粒间相互作用与细粒浮选[M]. 长沙中南工业大学 出版社, 1993. 引用本文 欧阳超,卢毅屏,冯其明,等. 油酸钠作用下磁铁矿与硫化矿 物间异相聚团研究[J]. 矿冶工程, 2018,38(2)34-37. 24矿 冶 工 程第 38 卷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