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生产质量安全技术规程- 中国江西省人民政府-.doc
ICS 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 36/ XXXXX2014 目录 前言 11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 1 4 菌种质量要求 2 5 产品质量要求 2 6 栽培场所要求 2 7 季节性常温栽培 3 8 工厂化栽培 3 9 生产投入品要求 4 10 栽培季节 4 11 生产工艺流程 4 12 原料要求 5 13 培养基配方 5 14 拌料 6 15 装袋 6 16 灭菌 6 17 冷却 6 18 接种 6 19 基本要求 7 20 菌袋培养 7 21 季节性常温出菇管理 7 22 搔菌与催蕾 8 23 菇蕾培育 9 24 子实体生长期管理 10 25 病虫害防治 10 26 采收与加工 11 27 生产管理档案归档 12 附录A1资料性附录,国家在食用菌上登记使用的农药见表A1。 示例附录B 资料性附录,菌袋生产记录表B1, 菌袋培养记录见表B2,出菇管理记录见表B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创新生物科技研究院、安远县天华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阮时珍 阮晓东 李月桂 阮周禧 黄巧珍 陈强 江旺坤 黄巧平 刘正德黄本素 王集进 梅跃明 赖伟红 金针菇生产质量安全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针菇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栽培场所、原料要求、生产工艺、菌袋制作、发菌、出菇管理、掻菌、催蕾、病虫害防治、采收、生产管理档案归档。 本标准适用于自然季节性常温栽培和控温条件下工厂化栽培的金针菇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463 玉米粉规定要求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2763‐2014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96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NY/T 119 饲料用小麦麸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5358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HG 2940 饲料级 轻质碳酸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62号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 3 术语和定义 NY/T 528规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原基 Primordia 菌丝体从营养生长阶段转为生殖生长阶段后,扭结形成白色小米粒大的颗粒状物质。 3.2 搔菌 Scratch bacteria 出菇前,用带齿的铁皮,把基质表面的菌苔、菌丝和菌被耙掉,刺激菌丝生长,促进扭结形成原基。 3.3 催蕾 induction of pin heading 采取控温、控湿、通风和调控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方法来促进原基形成菇蕾的技术措施。 3.4 有害物质 Harmful substrate。 培养料中或菇体上有毒、有害物、及其它影响食用安全卫生的物质。 3.5 金针菇 Velvet Foot、enoki mushrooms 3.6 培养料 Training materials 选用杂木屑、棉籽壳、秸秆等农副产品下脚料作为主料,以麦麸、玉米芯、豆饼粉等为辅料,按比例组成,为金针菇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的物质。 3.7 金针菇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金钱菌属。学名是 Colly-bia velutipes Curt. Fr.Quel。学名毛柄金钱菌,又称毛柄小火菇、构菌、朴菇、冬菇、朴菰 、冻菌、金菇、智力菇等,英文为“Enoki Mushroom “,拉丁文学名为Flammulina velutiper Fr. Sing.。 因其菌柄细长,似金针菜,故称金针菇,属伞菌目白蘑科金针菇属,是一种菌藻地衣类。金针菇具有很高的药用食疗作用。 3.8 金针菇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金钱菌属。学名是 Colly-bia velutipes Curt. Fr.Quel。 4 菌种质量要求 Quality requirement for the spawn 4.1 应使用由相应资质的菌种场所供应的菌种。 4.2 母种 Stock culture 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62号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 4.3 原种 Mother spawn 应符合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标准规定 4.4 栽培种 Spawn 应符合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标准规定 5 产品质量要求 The quality requirement 5.1 产品质量要求 应符合GB2763-2014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要求。 5.2 指栽培基质和生产环境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不使用禁用农药,农药残留及其它有害物质符合国家标准的商品金针菇。 5.3 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硫酸盐等的含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的商品金针菇。 6 栽培场所要求 6.1 场所与布局 6.1.1 场所环境 应符合NY 5358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栽培场所应生态环境良好、水质优良,远离周围3000m5000m 以内,应远离有毒有害气体,工矿业三废、禽畜舍、垃圾场、医院、学校、公共场所、居民住宅区、污水和其它污染源的场所。 6.1.2 栽培场所布局 应根据金针菇生产流程、栽培工艺,结合当地的地形、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等因素进行科学安排。栽培场的区域划分以方便操作,提高栽培成功率为原则。生产区和原料仓库、成品仓库、生活区应严格分开。生产区中拌料区、装料区、灭菌区、冷却区、接种区应各自独立,又相互衔接,其中灭菌区、冷却区、接种区应紧密相连。原料仓库应设在下风口。 7 季节性常温栽培 7.1 菇房要求 宜坐北朝南,具有防雨、遮阳、挡风等基础设施。屋顶应有覆盖物和隔热性能;墙壁应坚固、平滑,便于清洗、消毒;地面应坚实、平整,有利于栽培管理和采收管理。每间菇房的占地面积以70m280m2为宜。 7.2 栽培层架 采用竹木、不绣钢、角铁架等制成的,搭建层架,架设5层6层,下层距地面20 cm30 cm,层高间距45 cm50 cm,靠墙单边的菌床宽为60cm70cm, 中间菌床宽度为110cm130cm、最高层距顶棚 70 cm90 cm、过道宽70 cm80 cm。 8 工厂化栽培 8.1 菇房要求 宜坐北朝南,每间菇房占地面积以70 m2100 m2为宜。 8.2 菇房建设 8.2.1 菇房设施 菇房墙体采用彩钢泡沫夹心板建成,内墙厚度8 cm10 cm, 房顶宜用13 cm15 cm,房顶也可用挤塑板或泡沫板建造,增强保温和隔热性能。 8.2.2 栽培层架 层架设5层6层、底层与地面距离20 cm30 cm、两边操作的栽培架宽度为120 cm130 cm、单边操作栽培架宽度为60 cm70 cm、顶层栽培架距屋顶100 cm120 cm、栽培架之间的通道70 cm80 cm。 8.2.3 通气设施 菇房安装6台排气扇规格为40 cm40 cm外有带百叶扇,墙上方安装3台、墙壁下方安装3台 。 8.2.4 降温设施 每间菇房占地面积70 m290 m2,应安装一台7.5 HP17430 W10 HP23240 W制冷机及配套的风机; 每间菇房占地面积90 m2100 m2,应安装一台10 HP23240 W13 HP30122 W制冷机和配套的风机。 8.2.5 光照设施 每间菇房应安装40W节能灯15盏18盏,或安装相应亮度的白色LED灯带。 8.2.6 水分调节设施 每间菇房的每架底层下面, 要安装与栽培架长度相等长的硬塑料水管, 直径为15 mm20 mm, 并将水管错位打孔, 孔直径0.3 cm0.5 cm, 孔与孔之间距离15 cm20 cm。 9 生产投入品要求 9.1 生产用水包括培养料配制用水和出菇管理用水,可用自来水、泉水、井水等,水质应符合GB 5749规定的要求 9.2 培养基质 9.2.1 应符合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9.2.2 选用的原辅材料应为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 9.2.3 选用秸秆、棉籽壳等农副产品下脚料作为原料,在收获前2个月不能施用高毒农药 9.3 栽培种 菌种应符合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 9.4 栽培容器 应选择17cm18cm35cm37cm0.005cm高压聚丙烯塑料袋作为栽培容器,塑料袋要求厚薄均匀、抗涨强度大、底部密封性好,并符合GB 9688规定的要求。 9.5 化学药剂 应符合GB 4285和GB/T 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宜使用国家在食用菌生产上登记使用的农药,参见附录附 录 A1资料性附录。 10 栽培季节 10.1 季节性常温栽培 金针菇属于低温型品种,应根据当地气候和地理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接种和出菇时间。栽培季节选在春、秋两季栽培,工厂化生产的可周年栽培。春季栽培11月2月制菌袋, 出菇期1月4月;秋季栽培10月11月制菌袋, 出菇期12月次年4月。 10.2 工厂化栽培 有控温条件的菇房,周年生产。 11 生产工艺流程 备料→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发菌培养→出菇管理→搔菌与催蕾管理→菇蕾培育→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 12 原料要求 12.1 原辅材料 应符合NY/T 5099 要求。主料为杂木屑、棉籽壳,辅料为麦麸、玉米粉、豆饼粉、石膏、石灰粉、轻质碳酸钙、水等。 12.2 材料质量要求 应符合NY/T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和应符合表A1中的规定。 附 录 A1资料性附录 表A1 原材料使用质量要求 表A1原材料质量要求 原料名称 质 量 要 求 杂木屑 应采用水青冈、抱栎、杨、柳等阔叶树种,针叶树种的木屑应自然堆积23个月。 棉籽壳 应新鲜、干燥,颗粒松散,色泽正常,无霉烂、无结团、无异味、无混杂物。 玉米芯 应新鲜、干燥,色泽正常,无霉烂、无结团、无异味、无混杂物,GB/T 10463的要求。 玉米粉 应符合GB/T 10463的要求。 麦麸 应符合NY/T 119的要求。 豆饼粉 应新鲜、无霉烂、无异味、无混杂物。 轻质碳酸钙 应符合HG 2940的要求。 石膏和石灰粉 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要求。 生产用水 可选用未受污染水。水质应符合GB 5749规定的要求。 13 培养基配方 13.1 杂木屑60,麸皮25,玉米粉5,豆粕8,石膏1.5,石灰0.5,含水量6365,pH值7.0 8.0。 13.2 棉籽壳75,麦麸或米糠15,豆粕7,蔗糖1,碳酸钙1.5,石灰0.5,含水量6365, pH值7.08.0。 13.3 棉籽壳40,杂木屑30麦麸或米糠22,玉米粉5,蔗糖1,碳酸钙1.5,石灰0.5,含水量6365,pH值7.08.0。 13.4 杂木屑60,麦麸20,玉米芯16,碳酸钙1,蔗糖1,石膏粉1.5,石灰0.5,含水量63 65,pH值7.08.0。 13.5 稻草粉50,麦麸25,玉米芯22,蔗糖1,碳酸钙1.5,石灰0.5,含水量6365,pH值7.08.0。 13.6 杂木屑39,玉米芯32,麦麸20,豆粕7,蔗糖1,碳酸钙1.5,石灰0.5,含水量63 65,pH值7.08.0。 14 拌料 按培养料配方比例准备好各种原辅材料。将棉籽壳、玉米芯提前1 d2 d进行预湿, 并加入1 2的石灰粉;红糖在使用前用温水融化后加入料中,配制时先将各种原辅材料混合均匀,按料水比11.25 11.35的比例缓慢将水加入混合搅拌均匀,含水量控制63 65 , pH值7.08.0。 15 装袋 采用高压聚丙烯塑料袋装料,规格为17cm37 cm0.005 cm,或18 cm37 cm0.005 cm,用装袋机装袋,将培养基质填装到栽培容器中,上紧下松,中间打穴洞,装料高度18 cm20 cm ,每袋装湿料1250 g1350 g,装完料的塑料袋后套上套环和套盖。 16 灭菌 16.1 常压灭菌 将料袋放入常压锅内进行灭菌,一般起火3 h4 h,当锅内温度达100 ℃, 保持23 h25 h,待袋温降到80 ℃以下时出锅,及时移到已消毒的冷却室。 16.2 高压灭菌 当高压灭菌的压力表升至0.05 MPA放气,气压再升至1.5压力时,保持3 h4 h,灭菌结束,待袋温降到80 ℃以下时出锅,及时移到已消毒的冷却室。 17 冷却 将灭菌的料袋移到已消毒的冷却室,料袋内温度冷却至27 ℃以下时,移入接种室无菌室接种。 18 接种 18.1 菌种要求 菌种符合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62号。 18.2 品种选择 应符合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的规定 。 18.3 接种要求 18.3.1 应掌握菌丝满袋3 d5 d,菌种的菌龄35 d40d。 18.3.2 接种箱采用气雾消毒剂消毒30 min40 min,每平方用量为4g5g。 18.3.3 无菌室可采用紫外线或臭氧机消毒10 h12 h,关闭后方可接种。 18.3.4 超净工作台采用紫外线消毒30 min40 min。 18.3.5 将接种工具等放入接菌室接种箱进行消毒。 18.3.6 每瓶袋栽培种接25袋30袋栽培袋。 19 基本要求 19.1 培养室消毒 培养室在使用前打扫、清洗干净,干燥,应提前4d5 d,喷洒杀虫剂,关闭门窗,用气雾消毒剂熏蒸消毒6 h8 h ,使用杀虫剂应符合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GB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旳规定。 19.2 菌袋培养 培养室要求环境干燥、防潮、避光、通风、保温,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培养室在使用前要彻底进行清洗干净、消毒。 19.3 菌袋排放 接种后的菌袋移入消毒后培养室,采取墙式堆叠排放,堆放高度应根据气温情况而定,气温高时准放5袋7袋,气温低时可堆放8袋10袋。 20 菌袋培养 20.1 季节性常温栽培 20.1.1 温度控制 发菌期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 发菌时注意观察袋内温度, 当袋温度超过25℃以上时, 要及时进行翻堆倒垛, 严防烧菌,每隔10d12d翻堆检查一次。 20.2 春季栽培温度控制 栽培袋生产安排在出菇室内温度能降到13℃以下应提前40d进行, 这时外界气温较高, 发菌室应适当采取降温措施, 白天不通风戓少通风, 夜间通大风 。如果温度较低, 应适当摆放大垛, 将温度控制在25℃以内 。 20.3 秋季栽培温度控制 秋季气温低对发菌不利, 可通过掀草帘、有条件可采取加温,还可利用堆积之间的温度来调节,提高发菌温度, 将栽培袋紧排在一起 , 排与排之间少留空隙,堆垛高可8袋10袋, 使温度控制在25℃ 以内, 这时要注意发菌室内的通风。 21 季节性常温出菇管理 21.1 搔菌 21.1.1 出菇前必须搔菌,去除老菌种块和菌皮,最好采用平搔法,这样不伤及料面,出蕾早,子实体形成多、而整齐。 21.1.2 搔菌后培养基上面的菌丝接触到空气,促进菌丝恢复生长,能在整个培养料表面上整齐地形成原基。 21.1.3 菌瓶袋搔菌后,瓶口盖湿报纸上或无纺布、或进行套袋保湿,秋季栽培室温降至8℃15℃,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 21.1.4 为防止搔菌后的料面长时间裸露出现失水现象,采取增湿器进行调节湿度,或覆盖报纸或无纺布保湿,每天向报纸或无纺布喷水,并保持菇房内地面湿润和良好的通风空气。 21.1.5 当菌袋表面上出现棕色液滴时,立即进行催蕾。房棚温应控制在8℃14℃,并把塑料膜撑起,高10cm20cm,相对湿度控制在8085。 21.1.6 菇房棚每天通风2次3次,揭膜通风1次2次,每次30 min40 min,揭膜应在菇房棚通风后进行。8d10d有大量菇蕾发生。 21.1.7 待瓶袋口表面菌丝出现绒絮状、色泽变灰即进入催蕾处理。菇房温度降至10℃16℃, 10d13d后在料面上可以看见针头状的浅灰色菇蕾。菇蕾形成后光照控制在200 Lx400 Lx。 21.2 工厂化栽培出菇管理 21.2.1 培养室应提前3 d5 d用漂白粉溶液漂白粉100 g加水10 kg进行清洗消毒 ;或用 新洁 尔灭溶液 新洁尔灭500 g加水10 kg进行清洗消毒。 21.2.2 接种后的菌袋排放黑暗的培养室培养,温度保持在23 ℃25 ℃。空气相对温度75 以下。 21.2.3 接种后7d10 d应检查菌袋,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在整个培养期间, 发菌周期应检查2次 3次, 发现污染袋应及时处理。 21.2.4 发现污染袋应及时处理。 菌袋在22℃25 ℃条件下培养, 菌丝长满袋需30d35d。 21.2.5 菌袋长满袋后,当菌丝转为微量的黄色水珠,基质重量减轻时,培养周期35d40d, 达到生理成熟。 21.3 上架排袋 接种后适温培养35d40d , 将生理成熟菌袋套环棉塞取下, 笠袋摆放床架上。 22 搔菌与催蕾管理 22.1 搔菌 22.1.1 出菇前应要搔菌,去除老菌种块和菌皮。最好采用平搔法,这样不伤及料面,出蕾早, 子实体形成多、整齐。 22.1.2 菌丝长满瓶袋后,当瓶袋移入出菇室后进行搔菌,将料面轻刮一遍,刺激原基的形成,应将菌袋表面轻轻耙剔0.5 cm0.8 cm的老菌种块和表层老菌丝。 22.1.3 搔菌培养基上面的菌丝接触到空气,很快恢复生长,能在培养料表面形成原基。 22.1.4 搔菌后1 d2 d菇房内温度调至7℃10℃, 空气相对湿度控制85 90,二氧化碳浓度控制0.2 以下。 22.1.5 为防止搔菌后的料面长时间裸露出现失水现象,采取增湿器进行调节湿度,或覆盖报纸或无纺布保湿,每天向无纺布或报纸上喷雾状水,并保持菇房内地面湿润和良好的通风空气。 22.2 预冷 菌丝长满袋后,经过搔菌后,移入9℃12℃,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的栽培室内催蕾 3d 5d。 22.3 催蕾 22.3.1 搔菌后菌袋内有积水及时倒掉,确保菌袋表面内不得积水,湿润培养基表面,有利于原基形成。 22.3.2 经过搔菌,待菌袋表面菌丝恢复变浓白, 再经5 d7 d逐渐扭结成针头大的小菇蕾。 22.3.3 搔菌后增加湿度8590,采取增湿器进行调节湿度,可用喷雾向料面喷雾化水,每天2次3次,等料面有出现米粒大的子实体时才可喷水。 22.3.4 搔菌后 8 d12 d 菇房内温度调至10℃15℃, 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85 90 ,二氧碳浓度控制0.2 以下。 23 菇蕾培育 23.1 开袋环境条件 最适出菇温庋为7℃10℃, 搔菌期温庋10℃ -15℃ , 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要适当散射光照,毎天通风2次3次,9d- 12d可形成菇蕾。 23.2 原基形成条件 原基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栽培菌袋的营养料必须长满菌丝,发满菌丝的菌袋经搔菌后,继续培养7d 10d可形成菇蕾。 23.3 形成菇蕾时要求有适时的散射光,光照太弱,菇蕾形成少,菇体生长期光照应减弱,否则菇柄短,菌 盖大,商品价值较低。 23.4 二氧化碳C02浓度控制在0.1以下;每天通风3次5次,每次通风20 min30 min。 23.5 出菇房可选用节能灯、日光灯或LED灯带, 每天用100 Lx200 Lx的散射光照射3h5h。 23.6 经6d9d,培养料表面就会出现许多褐色水珠,形成大量原基。催蕾期间采取增湿器进行调节湿度,可经常往报纸或无纺布上、或进行套袋喷水保湿,报纸或无纺布要平整,不能让水流入瓶袋内,否则易引起病害发生。 23.7 创造出7℃10℃的温差刺激, 待4h5h,每天通风4次6次,每次15 min30 min, 5d8d 可形成小菇蕾。 23.8 待9d12 d子实体生长到1㎝时进行温度控制,温度控制在12℃15℃,空气湿度8590,以促进菇蕾分化分枝。 23.9 诱导期 以光线刺激为主,光线强度控制200 Lx300 Lx,采取增湿器进行调节湿度,或用湿报纸或无纺布覆盖菌袋,保湿催蕾,相对湿度控制85 95 ,诱导原基形成。 23.10 现蕾期 保湿为主,菇房相对湿度在90 左右,保持袋内二氧化碳浓度0.2以下, 为辅促进菇蕾生长。 23.11 伸长期 二氧化碳浓度控制0.2 左右,光照需4h6h,促进子实体发育。当子实体长到3cm5cm时开始拉袋。 23.12 成熟期 通风为主,每天通风3次5次,每次通风15 min30 min。通风次数视菇房外温度而定。温度 过低时,在气温较高时通风;温度过高时,在早、晚气温较低时通风。菇房保持相对湿度85 90 ,促进子实体生长。 24 子实体生长期管理 24.1 温度 24.1.1 季节性常温栽培时出菇温度应控制10 ℃18 ℃,最好降温温差刺激。 24.1.2 工厂化栽培应温度控制8℃13℃之间,降温让温差刺激。 24.2 湿度 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85 95 。 24.3 通风 每天应适当通风;当幼菇形成后应加大通气量,但要保湿, 创造温差刺激,保持空气新鲜,促进子实体形成。 24.4 光照 经过3h5h光照刺激,菇蕾形成时要求有适当的照射光,子实体生长阶段需200 Lx500 Lx的照射光,每天保持3 h5 h。在采菇前2d3d不用光照。 25 病虫害防治 25.1 防治原则 化学防治使用农药时, 应符合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GB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的规定。的要求,不得使用刷毒,高毒以及药毒残留高的农药。原基形成后至采收决不准使用任何农药。 25.2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力强的优良菌种,制备菌丝健壮、生活力强的生产菌种,创造有利金针菇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及杂菌繁殖的环境条件。菇房保持良好的通风、清洁卫生,使用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源。 25.3 物理防治 利用日光暴晒、高温焖房棚、黑光灯诱杀等措施。菇房的门窗和通风孔安装60目的窗纱,做到随手闭门,经消毒隔离带进房棚。 25.4 生物防治 采用生物农药、农用链霉素等和生物防腐保鲜剂、天然杀虫剂防治病虫害。 25.5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25.5.1 金针菇的主要病害是黑斑病、黏菌病、锈斑病、柄基腐病等。 25.5.2 搞好菇房内外卫生,将菇房内温度控制在10℃左右。 25.5.3 湿度控制在8590, 可减轻病害。 25.5.4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安排生产季节。 25.5.5 合理调控菇房温度,加强通风,减少喷水,降低菇房的湿度。 25.5.6 发现病虫害,及时清除病菇进行掩埋处理。 25.5.7 出菇期间不能往子实体上喷水,菇房的理管用水可加入12漂白粉,控制温度,适时通风。 25.5.8 真菌甘病害,控制拮施是菌块避兔喷水过产,及时通风换气、保持新鲜空气。 26 采收与加工 26.1 采收标准 26.1.1 采收标准是菌盖轻微展开,鲜销金针菇菌盖在67分开伞时釆收, 不宜太迟,以免柄基部变褐色,基部绒毛增加,而影响质量。 26.1.2 当菌盖直径长至1 cm1.5 cm, 柄长13 cm15 cm,菌膜未破裂时,盖未开伞,即可采收。 26.2 采收要求 26.2.1 采菇人员要穿戴洁净的工作服、帽、口罩等。 26.2.2 采收时要一手抓住菌柄,另一手按住袋,将菇采摘下,轻放入清洁的塑料筐内叠放整齐,以免破损。 26.2.3 用聚丙烯折角塑料袋分装,塑料袋放在分装模型盒 26.3 预冷处理 采收后放入2℃3℃的冷藏库内预冷,预冷时间8h10h。 26.4 包装 26.4.1 包装塑料袋应符合GB 9688要求。用聚丙烯折角塑料袋分装,塑料袋放在分装模型盒内,菇盖向单边进行分装。 26.4.2 采用聚丙烯折角袋分装40cm48cm0.004cm,每袋装2500g,抽真空后,并用橡皮筋扎紧袋口。 26.4.3 小包装采用白色塑料托盘, 分装每盒净重为500g, 250g,150g,用保鲜膜包装。 26.5 装箱 鲜菇按每箱4袋8袋的规格装入泡沫箱,用胶带封好。 26.6 入库 包装好的放入塑料筐内移到3℃4℃的冷藏库内贮藏,待出售。 26.7 保鲜与加工 26.7.1 采收后入3℃5℃冷库保鲜,待直接上市鲜销成加工干品销售。加工干品时,在采收后将鲟菇长短粗细分类好,摆放在竹筛片上进珍烘烤,烘烤开始温度30℃,待菇体水分蒸发40后可逐渐升温,温度控制在45℃55℃之间。 26.7.2 干菇含水量挖制在13以内,烘干后及时装入塑料袋内,密封好,以防回潮,以免变质。 26.7.3 采收后管理 采收后,清理料面,用耙剔将料面刮一遍,再覆盖湿无纺布或报纸养菌,待8 d10 d,新菇蕾出现。菇房保持相对湿度80 90 ,有菇蕾发生,要停止喷水,进行出菇管理。 27 生产管理档案归档 各环节生产管理措施应详细记录, 菌袋生产记录见附 录 A1资料性附录国家在食用菌生产上登记使用的农药见表A1。. 示例附录B资料性附录 菌袋生产记录表B1, 菌袋培养记录见表B2, 出菇管理记录见表B3。 DB36/ XXXXX2014 附 录 A1 (资料性附录) 国家在食用菌生产上登记使用的农药见表 A1 表 A1. 国家在食用菌生产上登记使用的农药 农药名 50 米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 施保功 50 米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 施保功 30 米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 施保功 50噻菌灵悬浮剂 登记号 LS2001627 LS20001214 PD386 2003 ~ 登记菇种 蘑菇 蘑菇 蘑菇 防治对象 褐腐病 疣孢霉 湿泡病 疣孢霉 褐腐病 疣孢霉 褐腐病 疣孢霉 褐腐病 疣孢霉 螨菌蛆 木霉菌 湿泡霉 木霉菌 绿霉病 毒性 低毒 低毒 低毒 使用方法与用量 喷雾 0.4 g/m2~0.6g/m2 喷雾 0.4 g/m2~0.6g /m2 拌土或喷菇床 0.4 g/m2~0.6g / m2 拌料 20g~40g/100kg 干料;喷雾 0.5 g/m2~ 0.75g/m2 喷雾 0.3 g/m2~0.4g/m2 喷雾 0.13g~ 0.22g/100m2 拌料 30g~50g/100kg 干料;喷雾 0.09g~ 0.18g/100m2 喷雾 40g~48g/100kg 干料 喷雾 40g~48g/100kg 干料 LS20021838 蘑菇 低毒 40噻菌灵可湿性粉剂 4.3菇净高氟氯氰,甲阿维 乳油 30菇丰福百可湿性粉剂 优氯克霉灵 40 二氯异氰尿 酸纳可湿粉剂 克霉灵 30百菌清,二氯异 氰可湿性粉剂 LS200047 LS20031183 蘑菇 食用菌 低毒 低毒 LS20051329 食用菌 低毒 LS95328 LS94793 平菇 平菇 低毒 低毒 (资料性附录)B 金针菇生产管理档案记录 表 B1 菌袋生产记录 制袋 日期 数量 日期 灭菌 温度 (℃) 保温时间 日期 接种 品种 数量 (袋) 损耗数量 (袋) 备注 13 DB36/ XXXXX2014 B 2 菌袋培养记录表 通风时间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日期 数量 (袋) 查菌 污染总数 (袋) 污染率 (袋) 备注 日期 温度 (℃) 相对湿度 (﹪) B 3 出菇管理记录表 出菇管理 日期 温度 相对湿度 (℃) (﹪) 通风 光照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出菇记录 总量 单产 产 量 备注 平均单 袋产量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