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通风方式对大倾角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域的影响研究.pdf
★煤矿安全★ 移动扫码阅读 引用格式刘志文,史建设,傅琦,等不同通风方式对大倾角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域的影响研究 [J]中国煤炭, 2 0 2 0,4 68∶7 2-7 8 L i uZ h i w e n,S h i J i a n s h e,F uQ i,e t a l S t u d yo n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d i f f e r e n t v e n t i l a t i o nm o d e s o nd a n g e r o u s a r e a o f c o a l s p o n t a n e o u sc o m b u s t i o n i nd e e p G i n c l i n e dg o b[J] C h i n aC o a l,2 0 2 0,4 68∶7 2-7 8 不同通风方式对大倾角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域 的影响研究 刘志文1 史建设1 傅 琦1 李文涛1 吴春雷2 1 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峡煤矿,甘肃省平凉市,7 4 4 1 0 0; 2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江苏省徐州市,2 2 1 1 1 6 摘 要 针对东峡煤矿大倾角工作面采空区现场危险区域难确定的问题,在确定工作面 及采空区参数的基础上,采用相似模拟试验方法,构建了采空区自燃 “ 三带”模拟试验系 统,得出了大倾角工作面采空区在不同风量、不同风向下O2浓度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 大倾角采空区自燃 “ 三带”呈立体分布;随着工作面风量的增大,风流进入采空区的深度以 及对采空区的影响高度增大;上、下行通风条件下自燃 “ 三带”主要分布在下巷道侧. 关键词 大倾角采空区 相似模型 不同风量 上下行通风 “ 三带”分布 中图分类号 T D 7 2 4 文献标识码 A S t u d yo nt h e i n f l u e n c eo fd i f f e r e n t v e n t i l a t i o nm o d e so nd a n g e r o u sa r e a o f c o a l s p o n t a n e o u s c o m b u s t i o ni nd e e p G i n c l i n e dg o b L i uZ h i w e n 1, S h i J i a n s h e 1, F uQ i 1, L iW e n t a o 1,W uC h u n l e i2 1 D o n g x i aC o a lM i n eo fG a n s uH u a t i n gC o a lG r o u pC o m p a n y,P i n g l i a n g,G a n s u7 4 4 1 0 0,C h i n a; 2 S c h o o l o fS a f e t yE n g i n e e r i n g,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M i n i n ga n dT e c h n o l o g y,X u z h o u,J i a n g s u2 2 1 1 1 6,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I nv i e wo f t h ep r o b l e mt h a t i tw a sd i f f i c u l t t od e t e r m i n e t h ed a n g e r o u s a r e a i n t h eg o bo fD o n g x i aC o a lM i n e,b a s e d o nt h ep a r a m e t e r so fw o r k i n g f a c e a n dg o b,t h e a u t h o r s c o n s t r u c t e da s i m u l a t i o ne x p e r i m e n t s y s t e mo f " t h r e e z o n e s "o f g o bs p o n G t a n e o u sc o m b u s t i o nf o l l o w i n gt h es i m i l a r i t ys i m u l a t i o nt e s t,a n do b t a i n e d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 l a wo fO2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i nt h ed e e p G i n G c l i n e dg o bu n d e rd i f f e r e n t a i r v o l u m e a n dd i f f e r e n tw i n dd i r e c t i o n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 t h r e e z o n e s "o f s p o n t a n e o u s c o m b u s G t i o ni nd e e p G i n c l i n e dg o bw e r e t h r e e G d i m e n s i o n a l d i s t r i b u t e d;w i t h t h e i n c r e a s eo f a i r v o l u m e i nw o r k i n g f a c e,t h ed e p t ho f a i r f l o w i n t og o ba n d t h e i n f l u e n c eh e i g h tw e r e i n c r e a s e d;t h e " t h r e e z o n e s "o f s p o n t a n e o u s c o m b u s t i o nw e r em a i n l yd i s t r i b u t e do n t h e s i d e o fd o w nr o a d w a yu n d e r t h ec o n d i t i o no fu p w a r da n dd o w n w a r dv e n t i l a t i o nm o d e s K e yw o r d s d e e p G i n c l i n e dg o b,s i m i l a r i t ym o d e l,d i f f e r e n ta i rv o l u m e,u p w a r da n dd o w n w a r dv e n t i l a t i o n m o d e s," t h r e e G z o n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大倾角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会造成采空区上部岩 层垮落,易损坏布置在采空区内的监测设备,增加 现场实测研究的难度,且采空区内煤、岩堆积规律 复杂,难以从理论角度直接分析风流在采空区内的 运移规律[ 1-4].因此,在实验室开展相似模拟试验 是研究采空区风流场分布的重要方法.相似模拟试 27 中国煤炭第4 6卷第8期2 0 2 0年8月 验过程直观、观测方便、可人为控制、试验周期 短、重复性强,因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利 用相似模拟试验,模拟在不同风量、不同通风方式 条件下,大倾角采空区风流运移特点及采空区氧气 分布,对指导大倾角采空区的防灭火具有重要的指 导意义. 1 采空区自燃 “ 三带”模拟试验系统的构建 1 1 相似原理 相似模拟试验是以相似理论和因次分析为基础 的模型试验技术,模型与原型之间必须遵循一定的 相似准则,即在几何、运动、动力、边界条件和重 要的物理力学参数相似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模型之 间的相似规律,本试验平台基本参数按照实际工作 面1∶5 0进行制作,遵守相似理论三大定律[ 5-6]. 1 2 系统主体设计 根据一般工作面实际尺寸,按照1∶5 0的比 例,搭建采空区自燃 “ 三带”相似模拟试验平台进 行相似模拟试验,研究风量和风向对采空区氧气 O2浓度及自燃 “ 三带”分布的影响,定性得出 漏风在采空区的主要影响区域,为采空区的防灭火 提供一定的指导.试验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 1-C H4气瓶,2-C H4减压阀;3-C H4流量计; 4-N2气瓶;5-N2减压阀;6-有机玻璃外壳; 7-传感器;8-巷道模型;9-煤层模型;1 0-旋转机构; 1 1-注气口;1 2-空气流量计;1 3-流量积算仪;1 4-真空泵; 1 5-控制器;1 6-变送器;1 7-计算机 图1 试验系统原理 为了研究采空区内风流运移规律及O2浓度分 布特点,传 感 器 分 别 布 置 在 距 工 作 面3 0 0 mm、 5 5 0mm和1 1 5 0mm水平,分上、中、下3层布 置,距 底 板 高 度 分 别 为7 0 mm、1 5 0 mm和 2 5 0mm,并在底板铺设每隔1 0 0mm开有小孔的 1 2mm橡胶管路,用来注入氮气 N2 ,相关参数 及传感器布置位置及方式如图2所示. 图2 传感器分布 2 试验过程及结果 2 1 试验工作面概况 东峡煤矿3 7 2 2 0-1大倾角综放工作面为西翼 采区首采面,该工作面煤层为特厚易自燃煤层,工 作面平均倾角5 2 ,工作面走向长度1 0 3 6m,倾斜 长度5 9 2m,采用综合机械化放顶煤采煤法开采, 采高2 6m,放顶高度7 2m.工作面采用U型通 风方式,设 计 供 风 量4 9 0 m 3/ m i n,实 际 供 风 量 7 5 0m 3/ m i n. 2 2 试验过程 调节 平 台 角 度 至5 2 ,控 制 通 风 机 风 量 为 3 9L/m i n、6L/m i n和7 2L/m i n进行模拟矿井 通风试验,3组风量分别对应工作面实际风量为 4 9 0m 3/ m i n、7 5 0m 3/ m i n和9 0 0m 3/ m i n,试验过 程如图3所示. 连接好系统各个管路,向采空区注入N2,待 控制柜O2浓度读数稳定在8%后,停止注入N2, 静置1 2h以上,待各传感器读数稳定后,调节平 台倾 角 至5 2 ,打 开 真 空 泵,分 别 调 节 流 量 至 37 不同通风方式对大倾角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域的影响研究 3 9L/m i n、6L/m i n和7 2L/m i n,观察并记录 O2浓度变化情况. 图3 试验过程 2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2 3 1 风量对采空区O2浓度分布的影响 为了研究不同风量下大倾角工作面采空区O2 浓度的分布,在采取下行通风方式时,分别选取 3 9L/m i n、6L/m i n、7 2L/m i n作为工作面通风 量,传感器监测的O2浓度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 1在不同配风量条件下,回风巷侧1号、4 号、7号 传 感 器 组 最 大 O2浓 度 分 别 为1 2 8%、 1 2%、1 1 6%,均为下层传感器,1号、4号上层 最大O2浓度分别为1 2 4%和1 1 9%,中层传感器 O2浓度介于上、下两层之间. 图4 下行通风不同风量O2浓度 47 中国煤炭第4 6卷第8期2 0 2 0年8月 2工作面配风量不断增大时,1号、4号、7 号传感器组O2浓度上升速率和最大值也增大,且 距工作面较近的1号传感器组的O2浓度最大值比 距工作面较远的7号传感器组大. 3随着风量的增大各传感器O2浓度增大, 但增大幅度比上行通风时增大幅度小,且上、中、 下层浓度最大值差别不大. 风量为3 9L/m i n时,风流动能较小,在自 然风压和沿程阻力的影响下,动能迅速下降,受工 作面负压作用,向回风巷方向流动,因此回风巷侧 O2浓度变化较小. 风流向回风巷流动过程中,动能随着距工作面 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向采空区深部带入O2减小, 使距工作面较远的7号传感器组的O2浓度小于距 工作面较近的1号传感器组. 下行通风时,风流流动方向与自然风压方向相 同,增大了风流的动能,使风流快速向回风巷侧流 动,使得传感器组各层之间O 2浓度最大值差别较小. 2 3 2 风向对采空区氧气浓度分布的影响 为了研究大倾角工作面条件下,上、下行通风 对采空区O2浓度分布的影响,笔者选取工作面风 量为7 2L/m i n试验数据为研究对象,大倾角工 作面上、下行通风条件下O2传感器变化曲线如图 5所示. 图5 不同风向条件下O2浓度 1下巷道侧的1号、4号、7号传感器组O2 浓度在上行通风时要高于下行通风,且差值较大; 但采空区中部的2号、5号、8号传感器组O2浓度 在下行通风时要高于上行通风,且差值较小. 57 不同通风方式对大倾角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域的影响研究 2同一传感器组下层O2浓度均比中层O2浓 度高,靠近工作面的O2浓度均比远离工作面的O2 浓度高. 3在上行通风时,下巷道侧靠近工作面的1 号下层O2浓度升高幅度最大,由起始的7 7%上 升到2 0%;同样,在下行通风时,下巷道侧靠近 工作面的1号下层O2浓度升高幅度最大,由起始 的7 8%上升到1 2 8%. 4上行通风和下行通风时采空区O2浓度的 分布范围有很大差别,上行通风时,7号传感器组 O2浓度分别为下层1 6 1%、中层1 4 3%;下行通 风时, 在7号 传 感 器 组O2浓 度 分 别 为 下 层 1 1 6%、中层1 1 3%,可以看出上行通风时,风 流对采空区O2浓度影响范围更远. 5在上行通风时,7号传感器中层O2浓度 为1 4 3%,8号传感器中层O2浓度为7 9%;而 在下行通风时,7号传感器中层O 2浓度为1 1 3%, 8号传感器中层O2浓度为8 4%.因此,在风流影 响高度上,上行通风对采空区下巷道侧O2浓度的 影响大于下行通风,下行通风对采空区中部O2浓 度的影响大于上行通风. 2 4 采空区自燃 “ 三带”分布及风流影响范围 2 4 1 采空区自燃 “ 三带”分布 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使用M a t l a b绘制出 在5 2 倾角及不同风量条件下,采空区立体自燃 “ 三带”分布情况.由于在不同风量条件下,自燃 “ 三带”分布仅表现在范围上的差别,因此,仅选 取6L/m i n风量条件下进行研究,图中均以进风 巷尾部作为坐标原点,图中0 1和0 1 8分别表示 O2浓度1 0%和1 8%,上、下行通风条件下采空区 自燃 “ 三带”分布如图6和图7所示. 图6 上行通风条件下采空区自燃 “ 三带”分布 图7 下行通风条件下采空区自燃 “ 三带”分布 67 中国煤炭第4 6卷第8期2 0 2 0年8月 1在上行通风条件下,距底板7 0mm位置, 风流受沿程阻力和自然风压的双重作用,向采空区 深部流动,在进风巷侧形成约6 0 0 mm宽的氧化 带;风流在向回风侧流动过程中,动能急剧降低, 从而使氧化带靠近工作面,且宽度减小,在回风巷 侧形成宽度约1 6 0mm的氧化带,氧化带整体宽度 为1 5 09 0 0mm;随着距底板距离的增大,氧化 带范围以进风巷为中心逐渐缩小. 2在下行通风条件下,距底板7 0mm位置, 风流在工作面压差和自然风压作用下,沿倾向方向 流动,由于初始动能较大,且流动过程中受遗煤阻 碍,使部分风流快速向采空区深部流动,分别在 进、回风巷侧形成宽度为1 5 0mm和1 1 0 0mm的 氧化带;随着距底板距离的增大,氧化带范围以回 风巷为中心逐渐缩小. 2 4 2 采空区风流影响范围 受遗煤阻碍时风流运移情况如图8所示.风流 在采空区流动时,受遗煤的阻碍,向阻力小的区域 流动, 在无其他力的干扰情况下, 风流慢慢偏离 初始运动方向,向采空区深部流动,且动能降低; 初始动能越大,风流所能影响的范围越远;随着风 量的升高,风流初始动能增大,进入采空区深部的 距离增大,工作面与采空区压差△H也增大,压 差对采空区风流影响的范围增大,导致风流到达采 空区 回 风 巷 内 壁 后,向 采 空 区 深 部 流 动 的 距 离减小. 图8 受遗煤阻碍时风流运移示意 图9 上、下行通风风流影响区域示意 在距底板7 0mm高度,大倾角工作面采空区 风流影响范围如图9所示,图中空白区域为风流能 够影响的区域,风流主要影响区域为下巷道侧采空 区,上行通风比下行通风风流的影响范围大,风流 影响范围由下巷道至上巷道以此递减;上行通风 时,风流影响范围在采空区中部迅速减小,而下行 通风时,风流影响范围缓慢减小. 3 结论 1工作面风量逐渐增大的过程中,风流对采 空区O2浓度的影响范围逐渐增大,风流动能增大, 风流进入采空 区的深度 以及能 够 影 响 的 高 度 也 增大. 2由于大倾角工作面上下巷道高差较大,自 然风压在不同风向时,对风流的影响较大,导致风 流主要影响区域均为采空区下巷道侧. 3上、下行通风条件下自燃 “ 三带”都主要 分布在下巷道侧,因此,应加强对下巷道侧采空区 的监控力度,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 1] 代晓亮,张人伟,毕岩峰综放面采空区 “ 三带” 范围的测定与注氮防灭火技术的应用 [ J]煤矿安 全,2 0 1 1,4 2 1 2 8 5-8 9 [ 2] P a nR o n g k u n,C h e n gY u a n p i n g,Y uM i n g g a o,e t a l 77 不同通风方式对大倾角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域的影响研究 N e w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p a r t i t i o nf o r"t h r e ez o n e s "s p o n G t a n e o u sc o a lc o m b u s t i o ni ng o a f[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M i n i n g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2 0 1 3,1 2 1-4 [ 3] 苏来旺注氮对采空区氧浓度和三带宽度的影响 [ J]淮 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2 0 1 2,1 24 7 2 5-2 7 [ 4] 吴玉国,邬剑明,张东坡,等综放工作面连续注 氮下采空区气体分布及 “ 三带”变化规律 [ J]煤 炭学报,2 0 1 1,3 6 6 9 6 4-9 6 7 [ 5] 李鸿昌矿山压力的相似模拟试验 [M]徐州中 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 9 8 8 [ 6] 谢文兵,陈百祥,郑百生采矿工程问题数值模拟 研究与分析 [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 出 版社, 2 0 0 5 作者简介刘志文 1 9 7 6-, 男, 陕西志丹人, 采矿 工程师, 现任甘肃华亭煤电股份有限公司东峡煤矿总工程 师, 主要从事生产技术管理方面的实践与研究.E G m a i l j s k f b w e n @1 6 3 c o m. 责任编辑 张艳华 关于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指导意见 印发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所有企业都 必须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 煤矿安全监察局日前制定印发了 关于落实煤矿企 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 意 见 . 意见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 第一思想,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坚守安全生产红 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以建立 “ 人人有责、层层负责、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责 任体系,健全 “ 明责知责、履职尽责、失职追责” 的安全生产责任运行机制为主线,强化责任意识、 强化监督考核、强化责任追究,切实解决一些煤矿 企业对所属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不作为、少作为、乱 作为问题.坚持 “ 管理、装备、素质、系统”并重 原则,着力夯实安全基础、管控重大风险、治理重 大灾害,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扎实推进煤矿安 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意见要求,坚守安全发展理念.坚持生命 至上、安全第一.煤矿企业要牢固树立 “ 零死亡” 理念和目标,切实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发展的前 提、基础和保障.强化法治意识.坚持法治思维, 守牢法律底线,自觉接受监督检查,严格执行监管 监察指令,做到依法办企办矿、依法履职尽责、依 法生产经营.强化责任担当.自觉把落实主体责任 贯穿到工作决策部署、考核监督、人员准入等各环 节、全过程. 意见明确,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 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强化内部监督. 意见强调,严格落实主要负责人法定职责. 落实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严格履行法定职 责,实施安全生产公开承诺.同时,夯实安全生产 基础.强化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强化风 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加快智能化建设,持续提 升从业人员素质,大力推进 “ 一优三减” ,切实保 障安全投入,加强重大灾害治理,提升应急救援 能力. 另外,要强化监督指导.强化监管监察,强化 社会监督,强化联系指导,发挥中央企业表率作用. 87 中国煤炭第4 6卷第8期2 0 2 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