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评价单元的划分.doc
3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评价单元的划分 3.1 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一定限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 3.2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J 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尽管其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有害的后果,都可归结为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危险有害物质的泄漏、散发和能量的意外释放。因此,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是危险、有害因素转换为事故的根本原因。 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失控主要体现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等3个方面。 在GB 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英中,将人的不妥全行为分为操作失误、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等13大类;将物的不安全状态分为防护、保险、信 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j 缺陷,以及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等四大类。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分类 见表31和表32。 表31人的不安全行为 1 分类号 分 类 分类号 分 类 Ol 01.1 01.2 01.3 01.4 01.5 01.6 01.7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 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等 忘记关闭设备 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扳手、把柄等的操 作 奔跑作业 01.8 01.9 01.10 01.11 01.12 01.13 01.14 01.15 01.16 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 机器超速运转 违章驾驶机动车 酒后作业 客货混载 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 工作坚固不牢 用压缩空气吹铁屑 其他 3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评价单元的划分续表 分类号 分 类 分类号 分 类 02 02.1 吃.2 02.3 02.4 03 03.1 03.2 03.3 04 04.1 04.2 饵.3 05 06 06.1 06.2 06.3 ;06.4 i 06.5 7 06.6 ; 06.7 1 06.8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拆除了安全装置 安全装置堵塞、失掉了作用 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其他 使用不安全设备 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 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 其他 手代替工具操作 用手代替手动工具 用手清除切屑 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 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 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冒险进入涵洞 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 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离危险区 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或井中 未“敲帮问顶”开始作业 冒进信号 调车场超速上下车 易燃易爆场合明火 06.9 06.10 06.11 07 08 09 10 11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2 12.1 12.2 12.3 私自搭乘矿车 在绞车道行车 未及时嘹望 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 车吊钩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 扫等工作 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 忽视其使用 未戴护目镜或面罩 未戴防护手套 未穿安全鞋 未戴安全帽 未佩戴呼吸护具 未佩戴安全带 未戴工作帽 其他 不安全装束 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肥大服装 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 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表32物的不安全状态 01.2.1 01.2.2 防护罩未在适应位置 防护装置词整不当 03.1 03.2 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所用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 01.2.3 坑道掘进、隧道开凿支撑不当 04 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01.2.4 防爆装置不当 04.1 照明光线不良 01.2.5 采伐、集材作业安全距离不够 04.1.1 照度不足 01.2.6 爆破作业隐蔽所有缺陷 04.1.2 作业场地烟雾尘弥漫视物不清 01.2.7 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 04.1.3 光线过强 01.2.8 其他 04.2 通风不良 02 02.1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一 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 04.2.1 04.2.2 无通风 通风系统效率低 02.1.1 02.1.2 通道门遮挡视线 制动装置有缺陷 04.2.3 04.2.4 风流短路 停电停风时爆破作业 02.1.3 安全间距不够 04.2.5 瓦斯排放未达到安全浓度爆破作业 02.1.4 拦车网有缺陷 04.2.6 瓦斯超限 02.1.5 工件有锋利毛刺、毛边 04.2.7 其他 02.1.6 设施上有锋利倒棱 04.3 作业场所狭窄 02.1.7 其他 04.4 02.2 强度不够 04.4.1 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 02.2.1 02.2.2 机械强度不够 绝缘强度不够 04.4.2 04.4.3 采伐时,未开“安全道” 迎门树、坐殿树、搭挂树未作处理 02.2.3 起吊重物的绳索不合安全要求 04.4.4 其他 02.2.4 02.3 其他 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 04.5 04.6 父通域跆明日c置个女芏 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 眈.3.1 02.3.2 设备带“病”运转 超负荷运转 04.7 04.7.1 ,Ij 地面有油或其他液体 02.3.3 其他 04.7.2 冰雪覆盖 02.4 维修、调正不良 04.7.3 地面有其他易滑物 0c2.4.1 设备失惨 04.8 贮存方法不安全 02.4.2 地面不平 04.9 环境温度、湿度不当 02.4.3 保养不当、设备失灵 02.4.4 其他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一防护服、手套、护目镜 03 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 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 3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评价单元的划分 43 安全管理的缺陷可参考以下分类。 1对物含作业环境性能控制的缺陷,如设计、监测和不符合处置方面的缺陷。 2对人失误控制的缺陷,如教育、培训、指示、雇用选择、行为监测方面的缺陷。 3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的缺陷,如工艺、技术错误或不当,无作业程序或作业程序有错误。 4用人单位的缺陷,如人事安排不合理、负荷超限、无必要的监督和联络、禁忌作业等。 5对来自相关方供应商、承包商等的风险管理的缺陷,如合同签订、采购等活动中忽略了安全健康方面的要求。 6违反安全人机工程原理,如使用的机器不适合人的生理或心理特点。此外,一些客观因素,如温度、湿度、风雨雪、照明、视野、噪声、振动、通风换气、色彩等也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是导致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失控的间接因素。 3.3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是为了便于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与识别。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方法有多种,下面将简要介绍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方法。 3.3.1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 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以下6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等;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等;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等;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等;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危害等; 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7射线、a粒子、8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等; 8明火;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液体、固体,其他高温物质等;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液体、固体,其他低温物质等; 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2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缺氧,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等; 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显示不准及其他信号缺陷等; 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晰、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及他标志缺陷等;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液体、固体、粉尘与气溶胶及其他易燃易性物质等; 2自燃性物质; 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液体、固体、粉尘与气溶胶及其他有毒物质等; 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液体、固体及其他腐蚀性物质等; 5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等; 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物; 5其他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1负荷超限体力、听力、视力及其他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5辨别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别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 2操作错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错误; 3监护错误;‘ 4其他错误; 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1搬举重物; 2作业空间; 3工具不合适; 4标识不清。 3.3.2参照GB 6441--1986进行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事故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 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 9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坍塌,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4火药爆炸,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 ‘ 3.3.3按职业健康分类 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及其他有害因素等7类。 3.4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遵循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 3.4.1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是分辨、识别、分析确定系统中存在的危险,而并非研究防止事故发生或控制事故发生的实际措施。它是预测安全状态和事故发生途径的一种手段,这就要求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时,必须以安全科学理论作指导,使之能真正揭示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并予以准确描述,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楚地表示出来,用合乎逻辑的理论予以解释。 2系统性。危险、有害因素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要对系统进行全面、详细的剖析,研究系统和系统及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清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相关的危险、有害性。 3全面性。识别危险、有害因素时不得发生遗漏,以免留下隐患。要从厂址、自然条件、总图运输、建构筑物、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特种设备、公用工程、设施、安全管理制度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识别;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操作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还应分析、识别开车、停车、检修及装置受到破坏及操作失误情况下的危险、有害后果。 4预测性。对于危险、有害因素,还要分析其触发事件,亦即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出现的条件或可能的事故模式。 3.4.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注意的问题 1为了有序、方便地进行分析,防止遗漏,宜按厂址、平面布局、建筑物、物质、生产工艺及设备、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公用工程、作业环境等几个方面,分别分析其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列表登记,综合归纳。 2对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诱导原因进行重点分析,从而为确定评价目标、评价重点、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和采取控制措施计划提供依据。 3对重大危险、危害因素,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输、操作时的危险、危害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分析设备、装置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危险、危害因素。 3.5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3.5.1设备或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3.5.1. 1工艺设备、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1设备本身是否能满足工艺的要求。这包括标准设备是否由具有生产资质的专业工厂所制造;特种设备的设计、生产、安装、使用,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或许可证。 2设备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附件或安全防护装置,如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液压计、阻火器、防爆阀等。 3设备是否具备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如超限报警、故障报警、状态异常报警等。 4设备是否具备紧急停车的装置。 5设备是否具备检修时不能自动运行、不能自动反向运转的安全装置。 3.5.1.2化工和机械;OPY--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1化工设备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1设备是否有足够的强度; 2设备密封性能是否可靠; 3安全保护装置是否配套; 4设备是否适用。 2机械加工设备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机械加工设备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可根据以下标准、规程进行查对。 3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评价单元的划分 47‘ 1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安全要求; 2磨削机械安全规程; 3剪切机械安全规程; 4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5电机外壳防护等级; 6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7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定; 8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 3.5.1.3 电气设备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电气设备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应紧密结合工艺要求和生产环境的状况来进行,一般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识别。 1电气设备的工作环境是否属于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是否属于粉尘、潮湿或腐蚀环境。在这些环境中工作时,电气设备是否满足相应要求; 2电气设备是否具有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 3电气设备是否属国家规定的淘汰产品; 4用电负荷等级对电力装置的要求; 5电气火花引燃源; 6触电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绝缘、电气隔离、屏护、电气安全距离等是否可靠; 7是否根据作业环境和条件选择安全电压,安全电压值和设施是否符合规定; 8设备的防雷、防静电措施是否可靠; 9设备的事故照明、消防等应急用电是否可靠; 10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是否可靠,如集散控制系统DS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IE、紧急停车装置ESD、冗余装置等是否可靠。 3.5.1.4特种机械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1起重机械 起重机械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有关机械设备的基本安全要求对于起重机械同样适用。这些基本要求有设备本身的制造质量应良好,材料坚固,具有足够的强度而且没有明显的缺陷。所有的设备都必须经过测试,而且进行例行检查,以保证其完好性。起重机械主要有以下危险、有害因素。 1翻倒由于基础不牢、超机械工作能力范围运行和运行时碰到障碍物等原因造成。 2超载超过工作载荷、超过运行半径等。 3碰撞与建筑物、电缆线或其他起重机相撞。 4基础损坏设备置放在坑或下水道的上方,支撑架未能伸展,未能支撑于牢固的地面。 5操作失误由于视界限制、技能培训不足等造成。 6负载失落负载从吊轨或吊索上脱落。 2厂内机动车辆 厂内机动车辆性能良好、无缺陷,载质量、容量及类型应与用途相适应。车辆的动力类型,应与作业区域的性质相适应。在通风不良的密闭空间内,不宜使用动力为内燃发动机的车辆。所有车辆应加强维护,以免重要部件如刹车、方向盘及提升部件发生故障。任何损坏均需报告并及时修复。操作员的头顶上方应有安全防护措施。应按制造者的要求来使用厂内机动车辆及其附属设备。其主要有以下危险、有害因素。 1翻倒提升重物动作太快,超速驾驶,突然刹车,碰撞障碍物,在载有重物时使用前铲,在车辆前部有重载时下斜坡、横穿斜坡或在斜坡上转弯、卸载,在不合适的路面或支撑条件下运行等,都有可能发生翻车。 2超载超过车辆的最大载荷。 3碰撞与建筑物、管道、堆积物及其他车辆之间发生碰撞占 4楼板缺陷楼板不牢固或承载能力不够。在使用车辆时,应查明楼板的承重能力地面层除外。 5载物失落如果设备不合适,会造成载荷从叉车上滑落的现象。 6火灾或爆炸电缆线短路、油管破裂、粉尘堆积或电池充电时产生氢气等情况下,都有可能导致火灾或爆炸。运载车辆在运送可燃气体时,本身也有可能成为引火源。 3传送设备 最常用的传送设备有带式输送机、滚轴和齿轮传送装置。其主要有以下危险、有害因素。 1夹钳肢体被夹人运动的装置中。 2擦伤肢体与运动部件接触而被擦伤。 3卷人伤害肢体绊卷到机器轮子、带子之中。 4撞击伤害不正确的操作或者物料高空坠落造成的伤害。 3.5.1.5锅炉及压力容器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锅炉及压力容器大量用于工业生产、公用事业和人民生活之中,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承压设备。它包括锅炉、压力容器、有机载热体炉和压力管道。我国政府将锅炉、压力容器、有机载热体炉和压力管道等定为特种设备。为了确保特种设备使用安全,国家对其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等各个环节,实行国家劳动安全监察。 1锅炉及有机载热体炉 锅炉和有机载热体炉都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其功能是用燃料燃烧或其他方式释放的热能加热给水或有机载热体,以获得规定参数和品质的蒸汽、热水或热油等。锅炉的分类方法较多,按用途可分为工业锅炉、电站锅炉、船舶锅炉、机车锅炉等;按出口工作压力的大小可分为低压锅炉、中压锅炉、高压锅炉、超高压锅炉、亚临界压力锅炉和超临界压力锅炉。 2压力容器 广义上的压力容器就是承受压力的密闭容器,因此广义上的压力容器包括压力锅、各类储罐、压缩机、航天器、核反应罐、锅炉和有机载热体炉等。为了安全管理便利,往往对压力容器的范围加以界定。在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中规定,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0.1 MPa,容积大于或等于25 L,且最高工作压力与容积的乘积不小于20 LMPa的容器为压力容器。因此,狭义的压力容器不仅不包括压力很小、容积很小的容器,也不包括锅炉、有机载热体炉、核工业用的特殊容器和军事上用的特殊容器。压力容器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按设计压力的大小分为常压容器、低压容器、中压容器、高压容器和超高压容器;根据安全监察的需要又分为第一类压力容器、第二类压力容器和第三类压力容器。 3压力管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73号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压力管道定义为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 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 mm的管道。 压力管道的分类方法也较多,按设计压力的大小分为真空管道、低压管道、中压管道和高压管道,从安全监察的需要分为工业管道、公用管道和长输管道。 锅炉压力容器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有锅炉压力容器内具有一定温度的带压工作介质承压元件的失效、安全保护装置失效等3类种。由于安全防护装置失效或和承压元件失效,使锅炉压力容器内的工作介质失控,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常见的锅炉压力容器失效有泄漏和破裂。所谓泄漏是指工作介质从承压元件内向外漏出或其他物质由外部进入承压元件内部的现象。如果漏出的物质是易燃、易爆、有毒物质,不仅可以造成热冷伤害,还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中毒、腐蚀或环境污染。所谓破裂是承压元件出现裂缝、开裂或破碎等现象。承压元件最常见的破裂形式有韧性破裂、脆性破裂、疲劳破裂、腐蚀破裂和蠕变破裂等。 3.5.1.6登高装置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主要登高装置有梯子、活梯、活动架、脚手架通用的或塔式的、吊笼、吊椅,升降工作平台、动力工作平台等。其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有登高装置自身结构方面的设计缺陷,支撑基础下沉或毁坏,不恰当地选择了不够安全的作业方法,悬挂系统结构失效,因承载超重而使结构损坏,因安装、检查、维护不当而造成结构失效,因为不平衡造成的结构失效,所选设施的高度及臂长不能满足要求而超限使用,由于使用错误或者理解错误而造成的不稳,负载爬高,攀登方式不对或脚上穿着物不合适、不清洁造成跌落,未经批准使用或更改作业设备,与障碍物或建筑物碰撞,电动、液压系统失效,运动部件卡住。 下面选择几种装置说明登高装置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其他有关登高装置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可查阅相关的标准和规定。 1梯子 1首先,应考虑有没有更加稳定的其他代用方法;其次,要考虑工作的性质及持续时间及作业高度。如何达到这一作业高度,在作业高度上需要何种装备及材料,作业的角度及立脚的空间以及梯子的类型及结构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2用肉眼检查梯子是否完好而且不滑。 3在高度小于5 m且需要用登高设备时,由一个人检查梯子顶部的防滑保障设施,由另一人检查梯子底部或腿的防滑措施。 4是否能保证由梯子登上作业平台时或者到达作业点时,其踏脚板与作业点的高度相同,而梯子是否至少高过这一点1 nl,除非有另外的扶手。 5梯子的高度是否每间隔9 m设有一个可供休息的立足点。 6梯子的立足角是否大致为75。相当于水平与垂直长度的比例为14。 7梯子竖框是否平衡,其上、下两方的支持是否合适。 8是否对梯子进行定期检查;除了标志处,是否还有喷漆处。 9是否使用了应当销毁的梯子。 10金属或木头已湿的梯子是否置于或者放到靠近动力线的地方。 2通用脚手架 1常用的脚手架有3种主要类型,其结构是由钢管或其他型材做成。这3种类型分别是 ①独立扎起的脚手架,它是一个临时性的结构,与它所靠近的结构之间是独立的,如系于另一个结构也仅是为了增加其稳定性; ②要依靠建筑物通常是正在施工的建筑物来提供结构支撑的脚手架; ③鸟笼状的脚手架,是一个独立的结构,空间较大,有一个单独的工作平台,通常是用于内部工作的。 2通用脚手架安装及使用时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①设计的机构能否保证其承载能力; ②基础能否保证承担所加的载荷; ③脚手架结构元件的质量及保养情况是否良好; ④脚手架的安装是否由有资格的人或者是在其主持下完成的,其安装与设计是否一致、设计与要求的负载是否一致,是否符合有关标准; ⑤所有的工作平台是否铺设完整的地板,在平台的边缘是否有扶手、防护网或者其他防止坠落的保护措施,是否能防止人员或物料从平台上坠落; ⑥使人员、物料等到达工作平台所采用的方法或方式是否合适; ⑦所有置于工作平台上的物料是否堆放有序,且不超载; ⑧对于已完成的结构,是否未经允许就改动; 一 ⑨对结构是否进行检查,首先是在建好之后,然后是在适当的时间间隔内是否进行检查通常是周检,检查的详情是否有记录并予以保存。 3升降工作平台 一般来讲,此类设施由3部分组成。 柱或塔用来支持平台或箱体。 平台用来载人或设备。 底盘用来支持塔或者柱。 升降工作平台在安装及使用时主要识别以下危险、有害因素。 1安装、使用或拆卸设备的人员是否经过培训; 2是否按照制造商的说明来检查、维护及保养设备; 3在有外支架时,是否有水平、坚实的基础面;在测试及使用前,外支架是否伸开 4从事维修及调试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 5设备的安全工作载荷是否超载,是否清楚地标明,操作人员是否易于辨认; 6启动升降索时是否有足够的空间; 7作业平台四周是否有防护栏,是否有适当的进出装置; 8在非紧急情况下是否使用应急系统; 9是否使用地面围栏,禁止未经批准的人员进入作业区; 10是否容易接触架空动力线,是否事先进行检查,安全距离是否满足要求。 3.5.2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危险、有害物质,工业噪声与振动,温度与湿度 , 和辐射等。 1危险、有害物质 生产中的原料、产品、半成品、中间产品、副产品以及贮运中的物质分别以气、液、固态存在,它们在不同的状态下分别具有相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危险、有害特性。因此,了解并掌握这些物质固有的危险、有害特性是进行危害识别、分析、评价的基础。 危险、有害物质的识别应从其理化性质、稳定性、化学反应活性、燃烧及爆炸特性、毒性及健康危害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识别。例如甲醇的危险性识别见表33。 表33甲醇的危险性识别 中文名甲醇、木酒精 英文名Methanol,Methanol alcoh01 标识 分子式H30H 分子量32.04 UrN编号1230 危规号32058 RTECS号PCI400000 CAS号67561 性状无色澄清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熔点/一97.8 溶解性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多种有机溶剂 理化 沸点/ 64.8 相对密度水1 O.79 性质 饱和蒸汽压/kPa 13.3321.2C 相对密度空气1 1.11 临界温度/ 240 燃烧热1d/m01 727.0 临界压力/MPa 7.95 最小引燃能量/mJ 0.215 燃烧性易燃 燃烧分解产物CO, 闪点/℃11 聚合危害不聚合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5.544.0 稳定性稳定 燃烧 自燃温度/385 禁忌物酸类、酸酐、强氧化剂、碱金属 爆炸 危险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 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性 爆炸性气体的分类、分级、分组]1AT2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雾状水、干粉、二氧化碳 毒性 接触限值中国PCTWA25 皮PCST]EL50 皮 美国哪一TWAACGIH262 200 ppm皮 TLVSTELACGIH328 250 ppm皮 对人 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人,出现轻度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 体危 力、眩晕、酒醉感、意识蒙咙,甚至昏迷;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 害 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失调,黏膜刺激,视力减退等 急救 吸入后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皮 肤接触时,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加强通风 防护 个体防护接触蒸汽时,应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酋 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 泄漏 人员迅速撤离污染区至上风处,并隔离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佩戴自给式呼吸器,穿 处理 一般消防服 储运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库内,室内温度小于30℃;远离火种、热源,防日光直射;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 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禁止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注意流速,且有接地 装置 皮皮肤吸收lppm 危险、有害物质的物质特性,可从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获取。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主要由“成分/组成信息、危险性概述、理化特性、毒理学资料、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等16项内容构成。 进行危险、有害物质的危险、有害性识别与分析时,危险、有害物质分为以下9类。 1易燃、易爆物质引燃、引爆后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的物质。由于其具有迅速地释放能量的能力而产生危害,或者是因其爆炸或燃烧而产生的物质造成危害如有机溶剂。 2有害物质人体通过皮肤接触或吸人、咽下后,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3刺激性物质对皮肤及呼吸道有不良影响的物质如丙烯酸酯。有些人对刺激性物质反应强烈,且可引起过敏反应。 4腐蚀性物质用化学的方式伤害人身及材料的物质如强酸、碱。 腐蚀性物质的危险有害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人的化学灼伤;二是腐蚀性物质作用于物质表面,如设备、管道、容器等,而造成腐蚀、损坏。 腐蚀性物质可分为无机酸、有机酸、无机碱、有机碱、其他有机和无机腐蚀物质等五类。腐蚀的种类则包括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两大类。 腐蚀的危险与有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①腐蚀性物质作用于皮肤、眼睛或进入呼吸系统、食道而引起表皮组织破坏,甚至死亡。 ②腐蚀造成管道、容器、设备、连接部件等损坏,轻则造成跑、冒、滴、漏,易燃易爆及毒性物质缓慢泄漏,重则由于设备强度降低发生破裂,造成易燃易爆及毒性物质大量泄漏,导致火灾爆炸或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 ③腐蚀使电气仪表受损,动作失灵;使绝缘损坏,造成短路,产生电火花导致事故发 ④腐蚀性介质对厂房建筑、基础、构架等会造成损坏,严重时可发生厂房倒塌事故。 ⑤当腐蚀发生在内部表面时,肉眼不能发现,会形成更大的隐患。如石油化工设备,于测厚漏项而造成设备或管道破裂,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5有毒物质是指以较小剂量作用于生物体,能使生物体的生理功能或机体正常结构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病理改变、甚至死亡的物质,如氯化物溶剂及重金属如铅。 有毒物质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如下 ①有毒物质的毒性与物质的溶解度、挥发性和化学结构等有关。一般而言,溶解度越的有毒物质,其毒性越大,因其进人体内溶于体液、血液、淋巴液、脂肪及类脂质的数多、浓度大,生化反应强烈所致。挥发性越强的有毒物质,其毒性越大,因其挥发到空中的分子数多,浓度高,与身体表面接触或进入人体的毒物数量多,毒性大。物质分子构与其毒性也存在一定关系,如脂肪族烃系列中碳原子数越多,毒性越大;含有不饱和的化合物化学毒性较大。 ②在工业有毒物质,危险识别过程中,经常采用按化学性质分类的分类方法;工业有物质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