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CC发电和煤气化技术.pdf
2 0 0 1 年 3月 第 2卷 第 1 期 电力设备 E le c t r ic a l E q u ip m e n t Ma r . 2 0 0 1 V o l . 2 No. 1 I GC C发电和煤气化技术 董 卫 国 国家电力公司热工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 1 0 0 3 2 摘要 简要阐述了整体谋气化联合循环 I G C C 发电技术的流程特点和技术优势, 介绍了国外 I G C C发展概况和可用 于I G C C发电的几种煤气化技术。 关键词 I G C C ; 洁净煤发电; 煤气化 中图分类号 T M 6 1 1 . 3 1 0 引言 7 0 年代初期的石油危机,给世界带来巨大影 响和冲击。 西方主要工业国家政府从本国经济发展 和国家安全的战略角度考虑,推行能源多样化的政 策, 并鼓励发电行业燃料多样化。 根据对世界能源结 构的分析, 普遍认为煤的储量大、 价格稳定、 比较 容易获得,但煤在燃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 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 , 各国政府在考 虑利用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的同时,积极推动 洁净煤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经过几十年的 努力,不同形式的洁净煤发电技术得到了很大 发展 。 从7 0 年代开始, 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就有计划地 开展了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I n t e g r a t e d G a s i f i c a t i o n C o m b in e d C y c l e , I G C C 发电技术的开发研究。第一 个成功进行I G C C发电工业性示范的是 1 9 8 4 年投运 的美国C o o l Wa t e r 电站。这个示范电站的重要意义 在于证明了I G C C发电技术的可行性,并取得极好 的环保性能, 被称为“ 世界上最清洁的燃煤电站” 。 得益于近1 0 余年来燃气轮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目前燃气轮机单机功率超过2 0 0 M W,燃用天然气 或油的联合循环发电净效率已超过5 8 。随着燃气 温度的进一步提高和蒸汽循环的优化,下世纪初联 合循环发电效率可望达到6 0 。因此, I G C C发电技 术已经大型化, 正走向商业化应用。 在目前技术水平 下, I G C C发电的净效率可达4 3 - 4 5 , 今后可能达 到5 2 或更高, 而污染物排放量仅为目前发达国家 先进环保标准的若干分之一。既有发电的高效率, 又有极好的环保性能, 因而成为世界瞩目的极有发 展前途的一种洁净煤发电技术。 , I G C C发电技术简介 I G C C 发电技术由两大部分组成, 即煤的气化和 净化部分及燃气一 蒸汽联合循环发电部分。 煤经过气化和净化后, 除去煤气中9 9 以上的 硫化氢和几乎1 0 0 的粉尘,将固体燃料转化成燃 气轮机能燃用的清洁的气体燃料。 燃气一 蒸汽联合循 环发电结合了热源温度很高的燃气循环和冷源温度 较低的蒸汽循环, 大大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燃气一 蒸汽联合循环的型式有许多种, 最常用的是余 热锅炉型联合循环。因为燃气轮机的排气温度相当 高 一般为5 0 0 一 6 0 0 9 C , 在燃气轮机后面安装一台 余热锅炉, 可产生高温、 高压的蒸汽, 送到蒸汽轮机 中作功, 就可以多发一部分电力, 必然提高了燃料中 能量的转换效率。 图1 是采用T e x a c o 气化技术的美国T a m p a 电 站的I G C C发电系统示意图。 1 . 1 气化 配置一台德士古 T e x a c o 气化炉, 属水煤浆进 料氧气下吹式气流床气化。 气化能力2 4 0 0 t / d , 水煤 浆浓度6 8 , 氧气浓度9 5 。 气化压力2 . 83 .0 M P a , 温度约为 1 4 8 2 q C 。粗煤气主要成分为H Z , C O , C O Z 和水蒸汽, 燃料中的硫转化成S 0 2 和C O s 。 煤中所含灰 分在气化过程中熔融成液态渣。 高温煤气向下流动进 人辐射式煤气冷却器, 煤气温度降到约7 0 0 9 C , 煤气 中的熔融渣在底部水室中淬冷成玻璃状渣。煤气继 而进人2 个并联的对流式煤气冷却器继续冷却到 4 8 0 9 C 。煤气显热得到回收, 产生1 0 .4 M P a 的饱和蒸 汽。气化炉和辐射式煤气冷却器做成一体, 外壳直径 5 . 1 8 5 m, 高3 9 .3 4 5 m, 总重约9 0 0 t , 气化炉炉膛用耐火 砖衬里。 第 1 期 董卫国 I G C C发电和煤气化技术 排气至烟囱 水煤浆 图1 美国T a m p a 电站的I G C C 发电系统示意 1 . 2 煤气净化 经过对流式冷却器的煤气分两路进人煤气净化 系统, 清除煤气中的固体颗粒、 硫化物、 碱金属盐和 卤化物等有害物质,以保护燃气轮机及使排气满足 环境法规的要求。T a m p a 电站设置了高温和常温两 套煤气净化系统。 高温煤气净化是一套 1 0 容量的工业示范装 置,采用美国G E环保公司研究开发的脉动式移动 床高温脱硫技术。 工作温度4 8 25 3 8 9 C , 用钦锌脱硫 剂吸收H 2 S , 生成浓度约1 3 的S 0 2 , 送往硫酸厂, 脱 硫效率为9 8 。净化后煤气中H 2 S 和C O s 含量不超 过3 0 W g / g 。吸收剂可再生利用。 9 0 的粗煤气进人常温煤气净化系统, 高温煤 气净化系统停运时, 该系统能处理1 0 0 的粗煤气。 常温煤气净化采用文丘里洗涤器湿法除尘和M D E A 法脱硫, T a m p a 没有采用水解器将C O s 转化为H 2 S , 脱硫效率为9 6 . 1 . 3 空气分离 配置了一套完全独立的高压空分系统,空气由 独立的空气压缩机供给。空分站日产2 1 0 0 t 纯度为 9 5 的氧气和6 3 0 0 t 纯度为9 8 的氮气。 氧气除供 气化炉用外, 还供给硫酸厂。 氮气经压缩并加热后回 注到燃气轮机燃烧室, 既可降低N O 的生成, 又可增 大燃气轮机做功能力。 1 .4 联合循环 燃气轮机为M S 7 0 0 1 F型, 燃用合成煤气时初温 t B 1 2 6 0 9 C , 额定功率可达1 9 2 M W. 燃气轮机排气进 人一台三压自然循环余热锅炉,煤气冷却系统产生 的高压饱和蒸汽也在这里进一步加热成过热蒸汽。 驱动一台再热式汽轮机, 主蒸汽参数为1 0 M P a / 5 3 8 ℃/ 5 3 8 ℃。 1 . 5 灰渣及废水处理 积存在辐射式煤气冷却器底部水室中的灰渣, 通过一个锁斗装置周期性地排人沉淀池中,锁斗装 置约每半小时开启一次。粗渣在沉淀池中分离并被 捞取送往灰渣场。含有细渣的水被泵送到细渣一水 分离系统, 首先通过一个沉降池, 使细渣得到浓缩, 然后用一台旋转鼓式真空过滤器,将细渣分离出来 送往灰渣场。 煤气携带的细灰, 在洗涤塔中除去。 含有细渣的 水连续送往细渣一 水分离系统。 分离后的水回到系统 中 重复使用。T a m p a 电厂做到废水零排放。 2 I G C C发电技术的主要优势 I G C C之所以受到重视, 是因为它有以下技术优 势 1 效率高, 且进一步提高效率的潜力大。 I G C C 的高效率主要来自联合循环,联合循环燃气侧参数 对循环性能的影响较大。随着燃气初温的进一步提 高和其他有关的技术进步, I G C C的净效率很快能达 到5 0 或更高。 2 煤的洁净转化使它具有极好的环保性能。 电力设备第 2卷 先将煤转化为煤气, 净化后燃烧, 克服了由于煤的 直接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粉尘排放几乎为 零, N 仪和S O 的排放也远低于环境污染排放标准, 脱硫率 9 8 ,能更好地适应下世纪火电发展的 需要。 3 耗水量少, 比常规汽轮机电站少3 0 - 5 0 , 这使它更有利于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发挥优势, 也 适于矿区建设矿口电站。 4 易大型化, 目前单机功率可达到 4 0 0 M W 以上 。 5 I G C C 是一个由多种技术集成的 系统, 煤的 气化、 净化技术、 燃气轮机技术以及汽轮机技术等的 发展都为它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6 能充分综合利用煤炭资源, 适用煤种广。 能 和煤化工业结合成多联产系统, 能同时生产电、 热、 燃料气和化工产品。如便于与生产甲醇、 醋酸、 合成 氨、尿素等化工过程相结合,使煤得以充分综合利 用, 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7 燃煤后的废物处理量最少, 脱硫后生产的 元素硫或硫酸可以出售。灰溶融冷却后形成玻璃状 渣, 能固化碱金属等有害物质, 大大减轻环境污染, 而且可用作建筑材料。 8 当天然气和石油枯竭时, 可用I G C C改造现 有燃油气的联合循环。 I G C C也可用于对现有蒸汽电 站的增容改造, 又便于实施电站的“ 分阶段建设” , 能 最有效地利用建设资金。 3 国外 I G C C发展概况 从1 9 9 31 9 9 7 年,欧、美各国相继建成了4 座 2 5 03 0 0 M W的I G C C示范电站。 美国能源部自1 9 8 6 年开始实施了一项清洁煤 技术示范计划, 经5 轮招标, 共选中4 5 个项目, 总投 资6 9 .7 亿美元 ,, 能源部拨款占3 4 。 其中I G C C 项目 6 个, 总投资 2 1 . 7 亿美元, 占总投资的3 1 . 美国Wa b a s h R i v e r I G C C示范机组, 是一个老厂 改造项目, 采用D e s t e c 气化炉, G E 7 F A型燃气轮机, 利用原有1 0 0 M W蒸汽轮机。电站净功率2 6 2 M W, 设计净效率 4 0 L H V 0 1 9 9 3 年9 月破土动工, 1 9 9 5 年8 月完成电站各分系统调试, 8 月底气化炉 开始投煤, 至 1 1 月中旬完成了整个电站的整体化试 运行和初步试验。从 1 9 9 5 年 1 2 月开始为期3 年的 示范运行, 截止到 1 9 9 9 年9 月底, 气化炉累计运行 1 4 2 7 5 h , 可用率超过7 7 。 除带基本负荷外, 有时也 燃用燃油带尖峰负荷。在2 种运行方式下燃气轮机 都能稳定运行, 且对电网的适应性良好。 系统经进一 步优化, 电站效率已超过设计值, 达到4 2 . 美国T a m p a 电站I G C C 机组采用T e x a c o 气化炉 和G E 7 F A燃气轮机。净功率为2 5 0 M W, 设计净效 率4 1 L H V 0 1 9 9 4年 1 0月开始安装, 1 9 9 6 年 7 月首次投运煤气化炉, 9月首次燃用煤气发电, 机 组于9 月底投人商业运行, 开始为期4年的示范运 行。至 1 9 9 9年 9月底机组燃用煤气累计运行 1 5 3 5 0 h o 在调试和运行过程中出现的2个主要问题是 气/ 气热交换器的堵塞、 腐蚀和泄漏; 细渣分离系统 不能满足运行要求。最终拆除了气/ 气热交换器, 虽 然采取了一定措施机组效率仍比设计值低约 1 . 5 个 百分点。 荷兰B u g g e n u m电站I G C C 示范机组净功率2 5 3 M W,采用S h e l l 气化炉和西门子V 9 4 .2 燃气轮机, 1 9 9 0 年开始建设, 1 9 9 4 年4 月正式用煤气发电。气 化炉运行正常, 但由于采用完全整体化空分系统, 机 组启动困难, 后改用蒸汽注入方法解决启动问题。 燃 气轮机在燃用合成煤气时曾经发生振荡燃烧, 1 9 9 6 年更换改进的燃烧室后已基本解决。1 9 9 6 年9 月继 续执行示范计划,到 1 9 9 8 年8 月已经在 4 0 到 1 0 0 负荷之间进行了1 0 个煤种试验,机组累计运 行超过 1 0 5 0 0 h , 最长连续运行8 0 0 h , 机组净效率达 到设计值, 全厂可用率达到 8 5 , 气化炉可用率达 到9 5 , 1 9 9 9 年1 月正式转人商业运行。 西班 牙 的 P u e r t o l l a n o I G C C示 范 电站 采 用 P r e n fl o 气化炉, 西门子公司的V 9 4 . 3 型燃气轮机, 净 输出功率3 0 0 M W,气化炉气化能力为2 6 4 0 t / d , 是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燃煤 I G C C电站,净效率 4 5 L H V a 1 9 9 4 年4 月动工建设, 1 9 9 6 年4 月燃气轮 机开始燃用天然气调试, 1 9 9 8 年4 月开始燃煤进行 整体调试。由于燃气轮机在燃用合成煤气时存在与 B u g g e n u m电站相似的振荡燃烧问题, 现在已由西门 子公司进行改造。 到1 9 9 9 年9 月底气化炉累计运行 1 2 7 7 h , 机组燃用煤气运行5 9 2 h o 美国另一个 I G C C示范电站也已在P i n o n P i n e 建成。 采用K R W增压流化床空气气化技术, 并示范 高温陶瓷过滤器和移动床高温脱硫技术。气化煤能 力8 8 1 t / d , 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由一台M S 6 0 0 1 F A型 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一台双压余热锅炉及其汽轮机 发电机组组成。机组净出力9 9 . 7 M W,机组净效率 4 2 L H V 。该电站于 1 9 9 5 年2 月开始动工建设, 1 9 年9 月 1 8日联合循环装置首次燃用天然气运 第 1 期 董卫国 I G C C发电和煤气化技术 行, 1 9 9 8 年 1 月开始燃用煤气进行调试。 此外, 在欧美和日 本等地, 还有多座已建成或在 建的以石油焦或渣油为燃料的I G C C电站。 4 用于G C C发电的煤气化技术 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的首要问题是煤的气 化技术, 煤的气化泛指各种煤 焦 与载氧的气化剂 O Z , H 刃, C O , 之间的一种不完全反应, 最终生成由 C O , H Z , C O Z , C H 4 , N Z , H Z S , C O S 等组成的煤气。目前 已进行 I G C C商业示范的煤气化工艺有 T e x a c o , D e s t e c , S h e l l , P r e n fl o 和K R W, 其它的一些气化工艺 如 H T W, G S P , B G L和 U - G a s 等正在或计划进人 I G C C 示范工程。 这些气化工艺几乎涵盖了所有类型 的煤气化工艺。 国外先后开发了1 0 0 多种气化工艺 炉型 , 最 有发展前途的也有1 0 余种。 最常用的气化分类是按 煤和气化剂在气化炉内的相对运动来划分,即分成 固定床、 流化床和气流床等3 种。 加压L u r g i 炉是典型的固定床气化炉, 用氧一 蒸 汽连续鼓风, 主要用于制取城市煤气。气化剂 氧和 蒸汽从气化炉底部进人灰渣层,预热后进人气化 层, 热煤气向上经干馏、 干燥层后离开气化炉。产品 煤气中含有 1 0 - 1 5 的烃类 甲烷、 乙烷、 不饱和 烃 , 经除焦油和水洗后可做城市煤气。 英国煤气公司B G C 与德国L u r g i 公司合作, 开 发了液态排渣气化炉, 取名为B G L 。操作压力2 . 5 - 3 . 0 M P a , 反应温度 1 4 0 01 6 0 0 ℃, 灰渣以液态形式 排出, 取消了转动炉算。由于高温操作, 气化强度提 高了2 - 3 倍。粗煤气中C O , 含量由3 0 左右降至 3 - 5 , 煤气热值提高2 5 , 对I G C C有利。B G L 炉 尚处于示范试验阶段, 未实现工业化。 流化床气化炉中气化剂由炉底部吹人,使细颗 粒煤 6 m m 在气化炉内呈流态化状态。气化温度 控制在煤灰的灰软化温度以下犷以避免煤颗粒 “ 软 化” 和相聚变大而破坏流态, 这种气化炉显然不能 用粘结性煤, 并要求较高化学活性。 由于炉温低、 反 应时间短、 碳转化率较低, 造成飞灰多且灰渣分离 困难, 这是流化床气化的最大缺点。国外已工业化 的炉型有常压Wi n k l e r 和加压操作的H T W炉。此 外,还有U - G a s , K R W等流化床气化炉也逐步走向 工业化。 气流床气化炉中粉煤由气化剂夹带人炉并进行 燃烧和气化。 受反应区空间的限制, 气化反应必须在 数秒钟内完成。必须严格控制人炉煤的粒度 0 . 1 m m , 以保证有足够的反应面积。 煤和气化剂的相对 速度很低, 为增加反应推动力, 必须提高反应温度即 反应速度。 火焰中心温度在2 0 0 0 ℃以上, 液态排渣 是其必然结果。国外已工业化的气流床气化炉型有 湿法供煤的T e x a c o 炉和D e s t e c 炉,及干法供煤的 S h e l l 炉和P r e n fl 。 炉。 T e x a c o 炉是率先实现工业化的第二代气化工 艺。 为强化气化过程, 各类方法都向加压发展。 粉煤 气流床气化实现加压操作的最大难题是粉煤的升压 和输送。美国T e x a c o 公司首先提出水煤浆概念, 在 7 0 年代对水煤浆制备、 喷嘴、 耐火材料、 废热回收、 测温技术等作了许多富有成效的研究与开发, 为 T e x a c o 炉的工业化打下基础。现在最大单炉容量已 达到2 5 0 0 t / d o T e x a c o 炉的主要优点为 ①煤适应 范围较宽; ②水煤浆进料可靠、 气化工艺简单, 对提 高气化压力和扩大规模特别有利; ③气化中不含高 级烃, 适合作化工合成原料气; ④不污染环境, 三废 处理方便。主要缺点是冷煤气效率较低、 氧耗高、 耐 火材料价格高。 美国D O W化学公司在T e x a c o 技术基础上开发 了D O W气化工艺, 后来改称D e s t e c 气化法, 是一种 二段式水煤浆加压气化。水煤浆经水平布置的2 个 喷嘴进人气化炉第一段。进煤量占总量的8 0 , 气 化温度约 1 4 2 7 9 C , 气化压力2 . 7 6 M P a 。煤在部分燃 烧条件下气化, 并使灰融化成液态渣。 第一段生成的 粗煤气向上流人第二段, 该段设有2 - 3 个喷嘴, 采用 水煤浆为第二段进料, 占总供煤量的2 0 , 在高温 煤气中蒸馏、 热解, 并与水蒸汽反应生成 H 和C o . 通过第二段后煤气热值提高并使温度降低,可省去 辐射式煤气冷却器, 只需设置对流式煤气冷却器。 7 0 年代后期以来前西德、 荷兰、 前东德相继开 发了干粉加压气化,代表性的炉型有S h e l l , P r e n fl o 和G S P 。 这些气化方法的基本原理相同, 只在加煤方 式、 炉结构、 排渣等方面略有差异。 S h e l l / P r e n fl 。 炉都应用密封料斗法加煤装置, 干粉煤从常压料斗进入增压料斗,升压后进人略高 于气化炉压力的工作料斗,借螺旋输煤器或星形加 料器计量并用N 吹送人炉。气化炉为冷壁结构, 水 冷管涂以3 0 m m的耐火涂层, 以达到以渣抗渣的目 的。 由于采用了干粉供煤提高了冷煤气效率、 避免了 喷嘴磨损问题, 采用水冷壁结构, 又避免了炉膛耐火 砖的磨损问题, 因此, 气化炉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也 进一步提高。 下转第5 5 页 第 1 期 毛国光大中型空冷汽轮发电机的发展趋势 空冷发电机替代退役的发电机。 因此, 可以说发展大4 中型空冷汽轮发电机前景是广阔的,适当的采用空 冷发电机对电力系统来说也是经济的。 5 5 参考文献 6 S e n s k e K, M a r k u s H V A i r - C o o l e d G e n e r a t o r s A i m f o r 3 0 0 M V A . S i e m e n s P o w e r G e n e r a t o r T e c h n o l o g y F o s s i l P o w e r G e n e r a t o r P r e - s e n t a t i o n B e ij in g J u l y 7 -9 , 1 9 9 3 中国电力百科全书 编辑委员会, 中国电力出版社 中国电力百 科全书 编辑部. 中国电力百科全书 火力发电卷 . 北京 中国电 力出版社, 1 9 9 5 M a n f r e d L i e s e , R n d o l f V o n M u s i 1 . K WU T u r b o - G e n e r a t o r T e c h n o l o - g y . S i e m e n s F o s s i l P o w e r G e n e r a t i o n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 B e ij i n g J u l y 7 - 9 , 1 9 9 3 M a n f re d L i e s e .S i e m e n s T u b o g e n e r a t o r s a t t h e L e a d i n g e d g e o f D e - v e l o p m e n t .S i e m e n s P o w e r G e n e r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F o s s i l P o w e r G e n e r a t o r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B e ij i n g J u l y 7 -9, 1 9 9 3 A n d e r s o n F E . G e n e r a t o r C o o l i n g ; A i r o r H y d ro g e n .3 7 t h G E T u r b i n e S t a t e - o f - t h e - A r t T e c h n o l o g y S e m i n a r , 1 9 9 3 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 中国发电设备行业协会发电机分会, 大电 机、 水轮机行业科技情报网. 中国发电设备产品大全 汽轮发电 机分册 . 哈尔滨 大电机杂志社, 1 9 9 2 J a m e s J .G i b n e y III .G E G e n e r a t o r s - a n o v e r v i e w .3 7 t h G E T u r b i n e S t a t e - o f - t h e - A rt T e c h n o l o g y S e m i n a r , 1 9 9 3 收稿日期 2 0 0 0 - 1 0 - 2 0 作者简介 毛国光 1 9 3 2 - , 男, 高级工程师 教授级 , 从事电机的试验研究工作。 De v e ] T r e n d o f L a r g e a n d Me d i u m S i z e d A i r - c o o l e d T u r b o - g e n e r a t o r s M a o G u o g u a n g C h i n a P o w e r C o m p l e t e E q u i p m e n t C o . L t d . B e ij i n g , 1 0 0 0 1 1 A b s t r a c t T h i s p a p e r d e s c r ib e s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c o u r s e s o f a i r - c o o l e d t u r b o - g e n e r a t o r s b o t h a t h o m e a n d i n f o r e i g n c o u n t r i e s , a n a - l y z e s t h e a d v a n t a g e s a n d 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a i r - c o o l e d t u r b o - g e n e r a t o r s . T h e A u t h o r d e e m s t h e p r o m i s i n g p r o s p e c t s o f a ir - c o o l e d l a r g e a n d m e d i u m s i z e d g e n e r a t o r s t o b e a p p l i e d i n C h i n a . K e y w o r d s 二 t u r b o - g e n e r a t o r ; a i r c o o l e d; h y d r o g e n c o o l e d ; w a t e r c o o l e d 上接第3 1 页 5 中国 G C C示范项目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 会改变, 煤电在我国电力工业中仍将起主导作用。 但 目前燃煤发电存在污染严重、 供电煤耗高等问题, 不 能满足我国2 1 世纪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面向2 1 世纪, 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我国资源、 经济和环境 协调可持续发展。开发和采用洁净煤发电技术是这 一发展的必然要求。 I G C C发电技术把高效、 清洁、 废 物利用、 多联产和节水等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更符 合2 1 世纪发电技术的发展方向。I G C C发电技术已 能大型化并已接近商业化,且在发展中不存在重大 技术障碍。开发和采用I G C C发电技术对我国电力 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9 9 9 年9 月国家计委已批准在山东烟台电厂建 设一座2 0 04 0 0 M W的I G C C示范电站, 目前该项目 正在积极筹备中。 收稿日期 2 0 0 0 - 1 0 - 2 0 作者简介 董卫国 1 9 4 1 - , 男, 高级工程师 教授级 , 中 国电机工程学会燃气轮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从事燃气 轮机、 联合循环和洁净煤发电等技术研究。 I G C C G e n e r a t i o n a n d C o a l G a s i f i c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s D o n g We i g u o T h e r m a l P o w e r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t h e S t a t e P o w e r C o r p o r a t i o n , X i a n C i t y , S h a n x i P r o v i n c e , 7 1 0 0 3 2 A b s t r a c t T h i s p a p e r b r i e f l y d e s c r i b e s t h e m a i n f e a t u r e a n d i t s t e c h n i c a l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G a s i f ic a t i o n C o m b i n e d C y c l e I G C C , t h e c u r r e n t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i n t h e w o r l d a n d s o m e p o t e n t i a l c o a l g a s i f i c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a r e a l s o i n t r o d u c e d . K e y w o r d s 二I G C C ; c l e a n c o a l p o w e r g e n e r a t i o n ; c o a l g a s i f i c a t i o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