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T985-2017 地面用水泥基自流平砂浆.doc
ICS 91.100.10 Q13 备案号58611-2017 中 华 人 JC 民 共 和 国 建 材 行 业 标 准 JC/T 985-2017 JC/T 9852017 代替JC/T 9852005 地面用水泥基自流平砂浆 Cementitious self-levelling compound for floor 2017-04-12发布 2017- 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C/T985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C/T 9852005。与 JC/T 9852005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原标准的“引言”见2005年版的引言; 修改了范围见第1章,205年版的第1章;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05年版的第2章; 增加了面层和垫层水泥基自流平砂浆的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2005年版的第3章; 增加了按材料使用部位的分类,删除了按产品组分的分类和标记见4.1.2和6.2,2005年版 的4.1、4.2和5.2; 增加了一般要水见第5章; 修改了技术要求,根据面层和垫层分别提出了技术要求见第6章,2005年版的第5章; 修改了试样制备的搅拌方法;明确了测试流动度的计时时间;修改了耐磨性与抗冲击性的试 验方法,以及测定拉伸粘结强度的加载速度见第7章,2005年版的第6章。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泥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7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芎单位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市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站、中国建材 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上海耐齐建材有限公司、汉高粘合剂有限公司、 圣戈班伟伯上海健材有限公司、美巢集团股份公司、亚地斯建材上海有限公司、广东龙湖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凯诺斯中国铝酸盐技术有限公司、瓦克化学中国有限公司、德高广州建材有限公司、 辽宁瑞镒立得科技有限公司、唐姆建材有限公司、深圳广田高科新技术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邦盾装饰 材料有限公司、林美复合材料苏州有限公司、北京市预拌砂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厂檀春丽、孙玉丽、杨斌、张永明、张丹武、王静、赵小军、罗庚望、张乐、窦 钦锋、陈斌、牟宗平、段偷芳、万德刚、沈宜成、戴知旻、张经甫、武海龙、刘威、蔡钧同、陈涛、罗 烈 康 。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人版本发布情况为 JC/T 9852005。 IIng I JC/T 9852017 地面用水泥基自流平砂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面用水泥基自流平砂浆的范围、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记、 一般要求、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入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工厂生产,应一室内的地面用水泥基自流平砂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女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牛,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810.62006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6部分无釉砖耐磨深度的测定 GB 9774 水泥包装袋 GB/T 12573水泥取样方法 GB/T 17671 K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TSO 法 JC/T 5472017 陶瓷砖胶粘剂 1 JC/T 681 JGJ/T 70 3 术语和定义 行具式水泥胶砂搅拌机 健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下列术语和定义用于本文件。 3.1 地面用水泥基自流平砂浆 cementitious self-levelling compound for floor 由水泥基胶凝材料细骨料、填料及添加剂等组成,与水搅拌后具有流动性或稍加辅助性铺摊就能 流动找平的地面用材料。 3.2 面层水泥基自流平砂浆 cementious self-levelling compound for overlayment 用于地面精细找平,提供平坦和或光滑的表面,可作为饰面层使用或在其上涂覆其它饰面材料后 使用的具有一定耐磨性的水泥基自流平砂浆。 3.3 垫层水泥基自流平砂浆 cementitious self-levelling compound for underlayment 用于地面找平,提供平坦和/或光滑的表面,用以承载上层饰面铺装材料的水泥基自流平砂浆。 4 分类和标记 4.1 分类 2 3 JC/T9852017 4.1.1 按材料使用部位分为面层0和垫层U。 4.1.2 面层产品按其抗压强度等级分为C25 、C30 、C35 、C40 、C50, 共5类;垫层产品按其抗压强度 等级分为C16、C20、C25、C30、C35、C40, 共6类。 4.1.3 面层产品按其抗折强度等级分为F6 、F7 、F8 、F10, 共4类;垫层产品按其抗折强度等级分为 F4 、F6 、F7 、F8 、F10,共5类。 4.2 标记 产品按下列顺序标记标准号、产品名称代号SL 、产品分类和强度等级。 示例抗压强度等级为C35、抗折强度等级为F8的面层水泥基自流平砂浆标记为 JC/T 9852017 SL 0 C35F8 5 一般要求 产品的生产与应用不应对人体、生物与环境造成有害的影响,所涉及有关的安全与环保要求,应符 合我国的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6 技术要求 6.1 外观 粉料应均匀、无结块。 6.2 物理力学性能 6.2.1 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物理力学性能 序号 项 目 指标 面层 垫层 1 流动度/mm 初始流动度 ≥130 20min流动度 ≥130 2 拉伸粘结强度/MPa ≥1.5 ≥1.0 3 尺寸变化率/ -0.10~0.10 -0.15~0.15 4 抗冲击性 无开裂或脱离底板 5 24h抗压强度/MPa ≥6.0 6 24h抗折强度/MPa ≥2.0 7 耐磨性/mm ≤400 ≤800 用户若有此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可选项目,由供需双方商定。 6.2.2 抗压强度等级应符合表2的要求。 JC/T9852017 表2 抗压强度等级要求 强度等级 C16 C20 C25 C30 C35 C40 C50 28d抗压强度/MPa≥ 面层 一 一 25.0 30.0 35.0 40.0 50.0 垫层 16.0 20.0 25.0 30.0 35.0 40.0 一 6.2.3 抗折强度等级应符合表3的要求。 拉折强度等级要求 强度等级 F6 F7 F8 F10 28d抗折强度/MPa≥ 面层 6.0 7.0 8.0 10.0 4.0 6.0 7.0 8.0 10.0 7 试验方法 A 7.1 一般规定 7.1.1 试样 每次拌和至少 要 2kg的试样。 7.1.2 标准试验条件 标准试验条件是环境温度232℃、相对湿度505。所有试件的养护时间允许时间偏差见 表 4 。 表4试件养护时间允许时间偏差 试件的养护时间 养护时间允许的时间偏差 丝 0.25h 8h 7.1.3 试验材料的状态调节 试验前,所有试验材料包括 准试验条件下放置至少24h。 7.1.4 试验设备 7.1.4.1 天平精确度为0.1g。 7.1.4.2 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应符合JC/T 681的要求。 7.1.5 试样制备 按以下程序制备试样 a 按生产商提供的使用配合比配制试样。若给出一个值域范围,则采用中间值,并要求在整个试 验过程中采用同一配合比的试样; 4 5 JC/T 9852017 b 按生产商规定的比例称取对应于2kg 粉状组分的用水量或液体组分用量,倒入搅拌机中,将 2kg 粉料样品在30s 内匀速放入搅拌器内,低速拌合60 s; c 停止搅拌,30s 内用刮刀将搅拌叶和料锅壁上的不均匀拌和物刮下; d 高速搅拌60s, 静停60s, 再继续高速搅拌15s 。拌和物不应有气泡,否则再静停60s 使其 消泡,然后立即将其装入模内。 7.2 外观 目测 。 7.3 流动度 7.3.1 试样制备 自流平砂浆流动度试样制备应按7.1规定的标准试验条件和步骤进行。 7.3.2 试验器具 7.3.2.1 试模内径300.1mm, 高500.1mm 的金属或塑料空心圆柱体。 7.3.2.2 测试板面积大于300mm300mm的平板玻璃。 7.3.3 试件制备 将流动度试模水平放置在测试板中央,测试板表面平整光洁、无水滴。把制备好的试样灌满流动度 试模后,刮去试模上口多余的浆料后,在2s 内垂直向上提升50mm~100mm, 保持10s~15s 使试样自 由流动 。 7.3.4 试验步骤 7.3.4.1 初始流动度 试件制备完成后开始计时,4min 后,测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7.3.4.220min 流动度 将搅拌完成后的同批试样在搅拌器内静置20min,再低速搅拌15s, 测定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取 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7.3.5 试验结果计算 对同一样品进行两次试验,流动度取两次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精确至1mm。 7.4 拉伸粘结强度 7.4.1 试样制备 拉伸粘结强度试样制备应按7.1规定的标准试验条件和步骤进行。 7.4.2 试验器具 7.4.2.1 拉伸粘结强度使用的试验仪器应有足够的灵敏度及量程,仪器精度1。应能通过适宜的连 接方式使其不产生任何弯曲应力,试验时破坏荷载在其量程的20~80,加荷速度为51mm/min。 JC/T 9852017 7.4.2.2 拉拔接头尺寸为501mm501mm 并有足够强度的正方形钢板,最小厚度10mm, 有 与试验仪器相连接的部件。 7.4.2.3 成型框由硅橡胶或硅酮密封材料制成见图1,表面平整光滑,并保证砂浆不从成型框与 混凝土板之间流出。孔尺寸精确至0.2mm。 单位为毫米 说明; 厚度5mm。 孔尺寸50mm50mm。 图1 拉伸粘结强度成型框 7.4.3 试验用基材 7.4.3.1 基材为混凝土板,其性能应符合JC/T 5472017附录A 的要求。 7.4.3.2 基材和试件应符合表5的要求。 表5 试验基材及试件要求 试验项目 试验基材尺寸 mm 试验基材数量 块 试件数量 块 试件养护龄期 d 拉伸粘结强度 20040040~50 1 10 28 7.4.4 试件制备 将成型框放在混凝土底板成型面上,按7.1制备好的试样倒入成型框中抹平,放置24h 后脱模, 10个试件为一组见图2。 7.4.5 试验步骤 脱模后的试件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放置至27d 龄期,用砂纸打磨掉表面的浮浆,然后用适宜的高强 粘结剂将拉拔接头粘结在试件成型面上,在标准试验条件下继续放置24h 后用拉力试验机进行加荷, 拉伸速度为51mm/min。 JC/T9852017 单位为毫米 说明 1混凝土板; 2自流平砂浆试件。 图 2 拉伸粘结强度试件成型示意图 7.4.6 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 拉伸粘结强度按公式1计算,精确至0.1MPa。 1 式中 P 拉伸粘结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F 最大破坏在荷载,单位为牛顿N; S粘结面积,200mm。 取10个数据的算 述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若有超出平均值20范围的数据,则应舍弃,若仍有 5个或更多数据被保留,取上述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若少于5个数据,则应重新试验;若破坏 模式为高强粘结剂与拉技头之间界面破坏应重新进行试验。 7.5 尺寸变化率 7.5.1 试样制备 尺寸变化率的试样制备应按1规定的标准试验条件和步骤。 7.5.2 试验器具 7.5.2.1 收缩仪符合JGJ/T 70 要求的立式砂浆收缩仪,标准杆长度1761mm,测量精度为0.01mm。 7.5.2.2 试模内部尺寸为10mm40m160m 的金属或塑料模具,试模底面尺寸为40mm160mm; 且在试模的两个端面中心各开一个直径6.5mm 的孔洞。 7.5.2.3 收缩头黄铜或不锈钢加工而成,符合JGJ/T 70标准要求。 7.5.3 试件制备 在收缩模具内表面涂一薄层脱模油,将收缩头固定在试模两端面的孔洞中,使收缩头露出试件端面 81mm。按7.1制备试样,将拌合好的试样倒入收缩试模内,无需振动,用金属刮刀清除多余砂浆, 使砂浆完全充满模具并使表面平整,三个试件为一组。 7.5.4 试验步骤 JC/T9852017 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放置24h 后方可脱模,并编号、标明测定方向。测定前,用标准杆调整收缩仪 的百分表原点。脱模后30min 内按标明的测定方向测定试件长度,即为试件的初始长度L₀ 。 测定初 始长度后,应将试件置于标准试验条件下养护,至28d 时,按标明的测定方向测定试件长度,即为自 然干燥后长度L₁。 7.5.5 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 按公式2计算每个试件的尺寸变化率,精确至0.01。 式中 ε尺寸变化率,; L₀试件初始长度,单位为毫米mm; L自然干燥后试件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 L试件本体的长度,160 mm; La两个收缩头埋入砂浆试件中的长度之和,即202mm。 取3个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若有一个超出平均值20范围的数据,则舍弃后取其平 均值作为试验结果;若一组中有2个数据超出平均值20,应重新试验。 7.6 抗冲击性 7.6.1 试样制备 抗冲击性试样制备应按7.1规定的标准试验条件和步骤进行。 7.6.2 试验器具 7.6.2.1 落锤装置 由装有水平调节旋钮的钢基和一个悬挂着电磁铁的竖直钢架,一个导管和10.015kg 金属落锤 组成。锤头见图3所示。 单位为毫米 图3 锤头示意图 6 7 JC/T9852017 JC/T 985 2017 8 9 7.6.2.2 试模 内框75mm75mm, 高 5mm 的金属或塑料模具。 7.6.3 试验用基材 7.6.3.1 基材为混凝土板,其性能应符合JC/T 5472017附 录A的要求。 7.6.3.2 基材尺寸为100mm100mm40~50mm, 数量3块。 7.6.4 试件制备 将成型框放在100m100m 形 质 d 将拌合好的试样倒入成型框中,抹平,在7.1规定的 标准试验条件下放置24h后 脱 模 , 试 件 为 一 组 。 7.6.5 试验步骤 脱模后的试件置于7.1规定的标准试验条件下养护至28d 龄期,将待测试件水平放置在冲击设备 的底座上,保证落锤落在试件的中心部位,将10.015kg 落锤固定1m 高度并自由落下,目测试件 表面是否有开裂或脱离底板现象。 7.6.6 试验结果评定 每个试件冲击一 3 3个试件均无开裂或无脱离底板现象时判定为合格。 7.7 抗压、抗折强度 7.7.1 试样制备 抗压、抗折强度 晚样制备应按71规定的标准试验条件和步骤进行。 7.7.2 试验器具 7.7.2.1 三联试模符 B/T17671 要求,可同时成型三条400.1mm400.1mm1600.4mm 棱柱体试件的带底板钢质 联 模 。 7.7.2.2 材料试验机符 GB/T 17671要求,应具有合适的量程和灵敏度。 7.7.3 试件制备 拌合好的试样按GB/T 17671月定制备,无需振动,24h 和28 d 强度各一组试件,每组试件3个。 7.7.4 试验步骤 24h 后脱模,按GB/T17671 测定24 h 抗拆和抗压强度,其余脱模后的试件在标准试验条件下继续 养护至28d 龄期,测定其抗折和抗压强度。 7.7.5 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 7.7.5.1 抗折强度 以一组3个棱体的抗折强度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单个抗折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平均值精确至0.1MPa; 当3个强度值中有一个超出平均值10时,应舍弃后再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若一组中有2个强度 值超出平均值10,应重新试验。 7.7.5.2 抗压强度 以一组3个棱体上得到的6个抗压强度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单个抗压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平均值 精确至0. 1MPa; 如6个测定值中有1个超出6个平均值10时,应舍弃后再取剩下5个测定值的平 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如5个测定值中再有超过平均值10时,应重新进行试验。 7.8 耐磨性 7.8.1 试样制备 耐磨性试样制备应按7.1规定的标准试验条件和步骤进行。 7.8.2 试验器具 7.8.2.1 耐磨试验机符合GB/T 3810.62006中4.1要求的耐磨试验机。 7.8.2.2 磨料符合GB/T 3810.62006中4.3要求的刚玉磨料。 7.8.2.3 测量量具精度为0.1mm。 7.8.2.4 试模光滑硬质、不吸水的正方形框架例如聚乙烯或聚四氟乙烯,其尺寸为1001mm 1001mm101mm 或其他适合于相应耐磨试验机的尺寸。 7.8.3 试件制备 把试模放在聚乙烯薄膜上。在试模上涂抹足量的砂浆,刮平以保证完全填充模板空隙并使之平整。 24h 脱模后在7.1规定的标准试验条件下养护至28d 龄期。制备两个试件。 7.8.4 试验步骤 养护至规定龄期的试件放入耐磨试验机,使抹平的成型面朝向圆盘以保证其与旋转圆盘成切线。应 使磨料以20010g/100r 的速度均匀地进入研磨区域。不锈钢圆盘旋转50r 。从试验机中取出试件, 测量槽沟的弦长度L, 精确到0.5mm。每个试件应至少在两处成正交的位置进行试验,弦长取两个数 值的平均值。磨料不能再重复利用。 7.8.5 试验结果计算 按 GB/T 3810.62006第7章的规定进行。耐磨性试验结果用体积V表示,取两个试件的平均值 作为试验结果,精确到1mm。 8 检验规则 8.1 检验分类 8.1.1 出厂检验 8.1.1.1 出厂检验项目包括外观、流动度、抗压强度24h 、28 d、抗折强度24h 、28d。 8.1.1.2 当用户需要时,生产者应在产品发出之日起7d 内提供除28d 强度以外的各项检验结果,32d 内补发28d 强度的检验结果。 8.1.2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包括第6章中技术要求和供需双方合同中商定的性能。在下列情况下进行型式检验。 10 11 JC/T 9852017 a 新产品投产或产品定型鉴定时; b 原材料、配方等发生较大变化,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c 正常生产条件下,每一年至少进行一次; d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e 产品连续停产六个月以上恢复生产时。 8.2 组批 同一配料工艺条件、同一类型、同一强度等级产品100t 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时亦作为一批。 8.3 抽样 粉料产品按照GB/T 12573的规逻进行,总计不少于20kg。抽取的样品分为两份 一份试验, 一份 备用。 8.4 判定规则 按第7章试验,若该类产品全部试验结果符合第6章相关规定时,则判该批产品合格;若有两项或 两 项 以 上 不 符 合 标 准 要 求 则 判 该 批 产 品 不 合 格 。 若 结 果 中 仅 有 一 项 不 符 合 标 准 要 求 , 重 新 用 备 用 样 品 对 该 项 目 复 检 。 若 该 复 检 预 目 符 合 标 准 规 定 , 则 判 该 批 产 品 合 格 ; 若 仍 不 符 标 准 规 定 , 则 判 该 批 产 品 不 合 格 。 9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9.1 标志 产品外包装上应包括 生产厂名、地 址 ; 产品名称及代 强度等级; 产品配比与产品净质量 生产日期或批号; 贮存与运输注意事项 贮存期; 使用说明书。 9.Z 散巴装表发运时应提交与袋装标志相 8 9.2.1 产品可采用袋装或散装。袋装的粉料产品宜采用防潮包装袋包装,每袋净含量不应少于其标志 质量的99。随机抽取20袋,总质量含包装袋应不少于标志质量的总和。包装袋应符合 GB 9774 的规定。 9.2.2 产品包装中应附有产品合格证。 9.3 运输和贮存 JC/T 9852017 9.3.1 不同类型、强度等级的产品应分别贮存,不应混杂。 避免日晒雨淋,禁止接近火源,防止碰撞, 注意通风。 9.3.2 散装产品应贮存在散装移动筒仓内,筒仓应密闭,且防雨、防潮。 9.3.3 袋装产品应干燥保存。应有防雨、防潮、防扬尘措施。 9.3.4 产品的贮存期自生产日期之时计,并在产品说明书与包装标识上明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