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T574-2006 海泡石.docx
ICS Q 备案号191382007 JC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 JC/T 5742006 代 替JC/T 5741994 海泡石 2 0 0 6 - 1 1 - 0 3 发 布 2007-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JC/T 574--2006 前 言 本标准是对JC/T 5741994海泡石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与JC/T 5741994 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1 本标准的适用范围修改为钻井泥浆、油脂脱色和一般工业用海泡石的质量检验和验收,其他用 途的海泡石亦可参照采用。 2 本标准的种类中增加了一般工业用海泡石的分类。 3 本标准增加了标记内容。 4 本标准的技术要求中对水分的技术指标进行了修改;在油脂脱色用海泡石技术要求中增加了有 害矿物含量的技术指标;增加了一般工业用海泡石的技术要求。 5 本标准的试验方法中增加了干式分级、含砂量、烧失量、海泡石含量和有害矿物含量的试验方 法。 6 检验规则内容重新编写。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JC/T 5741994。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咸阳非金属矿研究设计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威阳非金属矿研究设计院、河北省易县海泡石开发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石志刚、覃东萍、张荣德、刘柳。 本标准委托咸阳非金属矿研究设计院负责解释。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4年,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JC/T 574-2006 海 泡 石 1 范图 本标准规定了海泡石产品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钻井泥浆、油脂脱色和一般工业用海泡石,其他用途的海泡石亦可参照采用。 2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601 化学试剂 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 6003 试验筛 GB 9909 实验室用标准筛振荡机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活性度 Active grade 表明海泡石的活化程度。以每百克样品消耗0.1 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来表示。 3.2 游离酸 Educt acid 海泡石粘土中以游离状态存在的酸,以 H₂SO₄ 计,以表示。 3.3 有害矿物 Harmful mineral 主要指斜纤维蛇纹石、角闪石、透闪石等有害矿物。 4 分类与标记 4.1 分类 4.1.1 产品按用途分为钻井泥浆用海泡石、油脂脱色用海泡石和一般工业用海泡石三类。 4.1.2 油脂脱色用海泡石根据脱色力分为 I 类、Ⅱ类、Ⅲ类。 4.1.3 一般工业用海泡石根据纤维长度分为一般工业用纤维状海泡石和一般工业用粘土状海泡石两 种,按其质量分为I 类、Ⅱ类、Ⅲ类。纤维长度小于等于0.250 mm 为粘土状海泡石,按最大细度分为 0.250 mm,0.150 mm 和0.075 mm 三种规格,分别用250、150、75表示;纤维长度大于0.250 mm 为纤 维状海泡石,按纤维长度分为4 mm 、3 mm 和 2 mm 三种规格。 4.2 标记 产品按下列顺序标记产品名称、类别、规格、本标准号。 示 例 a 钻井泥浆用海泡石标记为钻井泥浆用海泡石JC/T 5742006 b 油脂脱色用海泡石标记为油脂脱色用海泡石Ⅱ类JC/T5742006 c 一般工业用纤维状海泡石标记为一般工业用纤维状海泡石且类3 mm JC/T 574--2006 1 JC/T 5742006 5 技术要求 5.1 钻井泥浆用海泡石的技术要求见表1。 表 1 钻井泥浆用海泡石技术要求 悬浮体性能,粘度计600 r/min的读数/mPa s ≥ 30 筛余量孔径0.125 mm筛/ ≤ 2.0 水分/ ≤ 10.0 5.2 油脂脱色用海泡石的技术要求见表2. 表 2 油脂脱色用海泡石技术要求 项 目 I类 Ⅱ 类 班类 脱色力 ≥ 300 220 115 活性度 ≥ 80.0 游离酸以H₂SO,计/ ≤ 0.20 筛余量孔径0.075 mm筛/ ≤ 5.0 水分/ ≤ 10.0 有客矿物含量/ ≤ 3 5.3 一般工业用海泡石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表4规定。 表3 一般工业用纤维状海泡石技术要求 项 目 I类 Ⅱ 类 田类 规 格 4 mm 3mm 2 mm 4 mm 3 mm 2mm 4 mm 3 mm 2 mm 外 观 呈白色,浅灰色.乳白色,浅黄色 干式分级/ 4.0mm ≥ 5 一 一 5 一 一 5 一 一 3.0 mm 40 30 一 40 30 一 40 30 一 2.0mm 60 50 30 60 50 30 60 50 30 1.0mm 80 60 60 80 60 60 80 60 60 0.25 mm 90 85 80 90 85 80 90 85 80 -0.25 mm ≤ 10 15 20 10 15 20 10 15 20 海泡石含量. ≥ 75 65 55 水分/ ≤ 3.0 含砂量/ ≤ 3.0 烧失量/ ≤ 24.00 有害矿物含量/ ≤ 3 表4 一般工业用粘土状海泡石技术要求 项 吕 I类 Ⅱ 类 Ⅲ类 规 格 250 150 75 250 150 75 250 150 75 外 观 呈白色,浅灰色,乳白色,浅黄色 海泡石含量/ ≥ 40 25 10 孔径筛余量/ ≤ 5.0 水分/ ≤ 3.0 含砂量/ ≤ 10.0 烧失量/ ≤ 24.00 有害矿物含量/ ≤ 3 2 JC/T 574---2006 6 试验方法 6.1 外观检验 将样品放在洁净的白瓷盘内,观察其色泽进行判定。 6.2 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能检验 6.2.1 仪器及装置 a 天平感量,0.001和0.0001g; b 高速搅拌机承载状态下转速11000300r/min, 带有直径为2.5 cm 的单个波纹状叶轮; c 搅拌简高180 mm, 顶端内径97mm, 底端内径70 mm; d 粘度计直读式,读数在0~300mPa s 之间,转速为600 r/min; e 分光光度计波长510mm, 吸光度0~1.5,1 cm 比色杯,蒸馏水作参比; f 磁力搅拌器; g 烘箱温度为0~200℃; h 高温炉温度可保持为95025℃; i 标准筛应符合 GB 6003 试验筛; j 恒温水浴温度在95~100℃; k 水压表表压可调至700 kPa; 1 电炉; m 中速定量滤纸; n 电动振筛机应符合GB 9909 有关规定; o 铝制托盘; p 坩埚; qX 一射线衍射仪。 6.2.2 试剂 B 盐酸0.5V/V; b 氯化钠饱和溶液将约40g 氯化钠加到100 mL 蒸馏水中,充分搅拌,并过滤; c 正辛醇;分析纯; d 中性磷酸盐; e 氢氧化钠分析纯; f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aOH0.1 mol/L,按GB 601配制; g 氢氧化钠溶液cNaOH0.03mol/L; 配制方法称取1.2g 氢氧化钠,溶于100 mL 水中,移人100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标 定精确称取于105~110℃烘1h 的基准苯二甲酸氢钾0.1~0.2g, 称准至0.0001g 。溶于50 mL 新煮沸过的冷水中,加2~3滴1酚酞指示剂,用0.03 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溶液显微红色。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按式1计算 3 1 式中 M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单位为克g; V滴定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204.2苯二甲酸氢钾的摩尔质量. h 乙酸钠标准溶液cCH₃COONa0.1 mol/L,称取136.08 g 乙酸钠CH₃COONa3H₂O, 称准至0.001 g, 溶于100 mL 蒸馏水中,混匀; i 1 酚酞指示剂; JC/T 574-2006 j 标准土脱色力110; 注可采用用浙江省仇山标准土或湖北地质实验室生产的标准土。 k 标准菜油将市售菜油置于铝锅内,在电炉上加热控制油温不要超过100℃I h。在加热过程 中,每隔10 min 左右加入适量海泡石,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将滤液摇匀,取出少许在分光光度计 上比色。滤液的吸光度小于0.80为宜,再加入适量菜油混匀,使其吸光度为0.800.01,此即为标准菜 油介质,装入棕色磨口瓶中保存备用。 6.2.3 试样及其制备 将按7.2条取得的试样倒在牛皮纸上,用翻滚法混匀至少翻滚15次,用四分法分成两份,分别装人 两个磨口瓶中,一份为备样,一份为试验样,各个试验样量根据需求称取,称样时用牛角勺在瓶里搅匀。 6.2.4 干式分级的测定 6.2.4.1 试验步骤 称取按6.2.3制备的试样50 g,精确到0.001g, 放入规定的标准筛内,开动电动振筛机连续筛摇 2 min,筛完后将各层筛的筛余物放入称量瓶内分别称重。 6.2.4.2 结果计算 4 各层筛分百分含量按式2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 式中 m,--- 各层筛余物质量,单位为克g; 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2 同一试样应进行平行测定,平行样间之差不大于3.0,取其算术平均值为各层筛分百分含量的试 验结果。 6.2.5 筛余量测定 6.2.5.1 试验步骤 称取20g 试样,精确到0.001g, 加到350 mL 含有0.2g 中性磷酸盐的水中,在高速搅拌机上以11000 300r/min 的转速搅拌2 min。把试样倒人相应孔径的标准筛中,以压力68.9 kPa 的水流冲洗筛子上的 试样2min 左右,把筛余物冲洗到已知质量的蒸发皿中,在1053℃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称量。 6.2.5.2 结果计算 筛余量按式3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 3 式中 m 筛余物质量,单位为克g; m-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同一试样应进行平行测定,取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最终结果。 6.2.6 水分测定 6.2.6.1 试验步骤 称取2 g 试样,精确到0.0001g, 放入已干燥称量的称量瓶中,在1053℃的烘箱中烘1~2h, 取 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 min,称量。再放入烘箱中烘30 min,按同样的方法冷却,称量至恒重。 6.2.6.2 结果计算 水分按式4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 式中 m₂干燥后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4 JC/T 574-2006 m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同一试样应进行平行测定,若平行样间之差不大于0.5,取其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否则重新进 行测定, 6.2.7 悬浮体性能测定 6.2.7.1 称取20 g 试样,精确到0.001 g, 一边用玻璃搅拌一边逐渐把试样加人350 mL 氯化钠饱和溶 液中,然后用高速搅拌机在11000300r/min 的转速下搅拌20 min 。把制成的悬浮体倒人适当的容器 中,加人2滴正辛醇,并且用刮勺搅拌,把容器放到粘度计上,记录在600 r/min 转速下粘度计刻度盘的 读数。 6.2.7.2 同一试样应进行平行测定,若平行测定读数之差不大于4 mPas, 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最终结 果,否则应重新测定。 6.2.8 脱色力测定 6.2.8.1 试验步骤 6.2.8.1.1 用移液管取15 mL 标准菜油,移人干燥比色管内,加入0.0600~0.2000g 于1503C 下烘干30 min 的海泡石试样,加塞摇动,使试样均匀分散于散油介质中。 6.2.8.1.2 将比色管置于温度95~100℃的水浴中加热1h,每间隔10 min 取出摇动1 min,冷却后, 用双层滤纸过滤于50 mL 的烧杯内。 6.2.8.1.3 全部过滤完后,在分光光度计上比色,读取吸光度A. 6.2.8.1.4 分别精确称取0,0.030,0.0500,0.0700,0.0900,0.1100,0.1500和0.2000 g 标准土,各按 上述方法测定其脱色后的吸光度,绘制标准土的用量与吸光度相对应的标准土脱色曲线。在曲线上查 出与试样吸光度A 相对应的标准土质量。 6.2.8.2 结果计算 脱色力按式5计算,精确至整数位。 5 式中 ms与试样吸光度相对应的标准土质量,单位为克g; m-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T₀ 标准土的脱色力。 同一试样应进行平行测定,若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20,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最终测定结果,否则 应重新进行测定。 6.2 .9 活性度测定 6.2.9.1 试验步骤 6.2.9.1.1 称取20.00g 试样,置于250 mL 带磨口塞的锥形瓶中。加100 mLeCH₈COONa0.1 mol/L 乙酸钠标准溶液,强烈振摇几次,加热至30℃,迅速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15 min 取下,再强烈 振摇几下,立即过滤于洁净干燥的锥形瓶中。用移液管取50 mL 滤液于另一锥形瓶中,加入三滴酚酞指 示剂,用cNaOH0.1 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保持半分钟不消失为终点。 6.2.9.1.2 按同样步骤以蒸馏水代替乙酸钠标准溶液做一空白试验。 6.2.9.2 结果计算 活性度按式6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 6 式中 V₁样品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₂ 空白试验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cNaOH-- 标定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浓度,单位为每升摩尔mol/L; 5 JC/T 574---2006 m--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2--取样倍率。 同一试样应进行平行测定,若平行样间之差不大于3.00,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最终结果,否则应重新 测定。 6.2.10 游离酸测定 6.2.10.1 试验步骤 称取1 g 试样,精准至0.0001g, 置于150mL 烧杯中,加水约50 mL, 加热煮沸3 min 。将其过滤于 125 mL 带磨口塞的锥形瓶中,以热蒸馏水洗涤烧杯和带有滤纸的漏斗4~5次,再将滤液煮沸以除去 CO₂, 加盖盖严。冷却至室温后,加三滴酚酞指示液,用cNaOH0.03 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 至溶液显微红色。 用蒸馏水按同样方法做一空白试验。 6.2.10.2 结果计算 游离酸含量按式7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三位。 7 式中 cNaOH 标定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单位为每升摩尔mol/L; V₁ 滴定试样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 空白试验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4910⁻与1.00 mL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1.000 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 硫酸的质量。 同一试样应进行平行测定,若平行样间之差不大于0.04,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最终结果,否则应重 新测定。 6.2.11 含砂量的测定 6.2.11.1 试验步骤 称取试样100g, 放入铝制托盘中,注入清水,用玻璃棒搅拌后,慢慢将悬浮起的海泡石绒滤掉,反复 数次,直至没有绒状物存在,然后放入1053℃烘箱中干燥,烘干称重。 6.2.11.2 结果计算 含砂量按式8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 式中 m 铝制托盘和砂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铝制托盘质量,单位为克g; 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6.2.12 烧失量的测定 6.2.12.1 试验步骤 将试样1053℃干燥2h 以上,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取1 g 试样,精确至0.0001 g, 置于 预先灼烧至恒量的瓷坩埚中。盖上坩埚盖并留一缝隙,置于高温炉中,从低渐高逐渐升高温度至950 25℃,灼烧30 min 。取出坩埚,盖好坩埚盖,稍冷,置于干燥器中冷却30 min, 称量。重复灼烧20 min, 直至恒重。 6.2.12.2 结果计算 烧失量按式9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三位。 6 JC/T 5742006 式中 m₆灼烧前试样和坩埚的质量,单位为克g; m,灼烧后试样和坩埚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取两次平行分析结果算出平均质量为最终分析。 6.2.13 矿物含量的测定 6.2.13.1 试验步骤 取试样约10g 于玛瑙乳钵中研细至全部通过200目标准筛孔径75μm, 混匀。将试样置于样品 盒中压制成平滑的试样片;置试样片于 X一射线衍射仪的样品架上,按设备操作规程开机并进行照射。 6.2.13.2 结果计算 根据得到的衍射谱线,然后计算出海泡石、有害矿物的含量,精确至整数位。 7 检验规则 7.1 组批规则 以同一班次生产的产品为一个检验批。 7.2 抽样方法及数量 7.2.1 袋装海泡石产品采取等距抽样,即在同一批量中每隔n1 袋,在该袋中至少抽50 g.n 按式10 计算 10 式中 N 每批产品的总袋数; n取样间隔数。 当计数的n 值为带有小数值时,小数点以后部分舍去。当N≤10 时,分别在批中每袋抽取。取样 时,用取样钎从袋口垂直插入袋中1/2处取样,所取总样量不少于500 g。 7.2.2 散装海泡石产品取样分别从堆积的上、中、下多部位取,所取总样量不少于500g。 7.3 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3.1 出厂检验和形式检验项目见表5. 表 5 出厂检验和形式检验项目 产品分类 出厂检验项目 型式检验项目 钻井泥浆用海泡石 水分、筛余量 表1所列全部项目 油脂脱色用海泡石 脱色力、水分、筛余量 表2所列全部项目 一般工业用海泡石 干式分级/筛余量、水分、烧失量 表3或表4所列全部项目 7.3.2每批产品经工厂检验部门按标准规定的方法检验合格,出具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7.3.3 型式检验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型式检验 a 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b 材料、工艺有较大变动,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出厂检验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d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e 企业正常连续生产一年时。 7 JC/T 574-2006 7.4 判定规则 检验结果中除水分外如有任何一项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时,应从同批量中重新取样复检,全部检验 指标合格为合格品,否则为不合格品。如水分超过标准要求,应扣除超过标准要求部分计量。 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8.1 标志 每个包装上应有产品名称、执行标准编号、净含量、生产厂厂名、厂址、生产日期。 8.2 包装 产品采用内衬塑料薄膜的塑料编织袋包装,包装要坚固、整洁,并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8.3 运输及贮存 运输贮存中应防雨、防潮、防破包,严禁与农药、化肥、化学药品等混放、混运。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