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T170-2012 E玻璃纤维布.docx
ICS 59.100.10 Q36 备案号39007-2013 JC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建 材 行 业 标 准 JC/T 1702012 代 替JC/T 1702002 E 玻璃纤维布 E-glass fiber fabrics 2012-12-28发布 2013-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建 材 行 业 标 准 E 玻 璃 纤 维 布 JC/T 1702012 *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 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标准化研究所发行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各地新华书店经售 地矿经研院印刷厂印刷 版 权 所 有 不 得 翻 印 * 开本88012301/16 印张1 字数28千字 2013年4月第一版2013年4月第一次印刷 印数1400 定价22.00元 书号155160 219 * 编号0874 网址 电话01051164708 地址北京朝阳区管庄东里建材大院北楼 邮编100024 本标准如出现印装质量问题,由发行部负责调换。 JC/T 170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C/T 1702002无碱玻璃纤维布。与JC/T 170200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 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E玻璃纤维布见封面,2002年版的封面 删除了“前处理布”、“脱浆布”和“后处理布”三条术语及定义见2002年版的第3章; 增加了前处理布和后处理布的可燃物含量要求见6.1.5; 提高了外观质量要求见6.2,2002年版的6.2。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玻璃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常州天马集团有限公司、巨石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英、陈尚、王玉梅、方允伟、徐琪。 JC/T 1702002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C/T 1701973 、JC/T 17019801986; JC/T 28019801986。 I JC/T 1702012 E 玻璃纤维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E 玻璃纤维布的术语和定义、产品代号、产品规格及组织类型、要求、试验方法、检 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以E 玻璃纤维连续纱为原料,经织造而成的织物,包括坯布、脱浆布和后处理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1449 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GB/T 1549 纤维玻璃化学分析方法 GB/T 4202 玻璃纤维产品代号 GB/T 7689.2 增强材料 机织物试验方法第2部分经、纬密度的测定 GB/T 7689.3 增强材料机织物试验方法第3部分宽度和长度的测定 GB/T 7689.5 增强材料 机织物试验方法 第5部分玻璃纤维拉伸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GB/T 9914.1 增强制品试验方法第1部分含水率的测定 GB/T 9914.2 增强制品试验方法第2部分玻璃纤维可燃物含量的测定 GB/T 9914.3 增强制品试验方法第3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GB/T 18374 增强材料术语及定义 3 术语和定义 GB/T 18374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产品代号 产品代号应符合GB/T 4202的规定。 示例公称厚度为0.1mm, 宽度为900mm 的E玻璃纤维布标记为 EW100-90 5 产品规格及组织类型 典型产品规格及组织类型见表1,其余由供需双方商定。 1 JC/T 1702012 表1 产品规格、组织类型、织物密度、单位面积质量和厚度 产品规格 组织类型 织物密度 根/10mm 单位面积质量 g/m 厚度 mm 经向 纬向 EW25 平纹 282 222 17.53 0.0250.005 EW30 平纹 181 221 253 0.0300.005 EW30B 平纹 241 181 213 0.0300.005 EW40 平纹 201 181 273 0.0400.005 EW60 平纹 201 222 525 0.0600.006 EW80 斜纹 281 121 808 0.0800.008 EW90 平纹 181 161 858 0.0900.009 EW100 平纹 201 201 10010 0.1000.010 EW110 平纹 201 13.51 10010 0.1100.011 EW130* 斜纹 201 121 16016 0.1300.013 EW140 平纹 161 121 13514 0.1400.014 EW180 斜纹 201 101 22022 0.1800.018 EW200 平纹 161 121 20020 0.2000.020 EW240 斜纹 201 101 29029 0.2400.024 注带*的产品为钓鱼竿用布。 6 要求 6.1 理化性能 6.1.1 碱金属氧化物含量 碱金属氧化物含量应不大于0.8。 6.1.2 厚度 厚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脱浆布和后处理布的厚度要求由供需双方商定。 6.1.3 织物密度 织物密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6.1.4 单位面积质量 单位面积质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6.1.5 可燃物含量 2 JC/T 1702012 除非另有商定,前处理布的可燃物含量不大于1.5,脱浆布的可燃物含量不大于0.20,后处理 布的可燃物含量为不大于1.0。 6.1.6 含水率 含水率应不大于0.30。 6.1.7 拉伸断裂强力 拉伸断裂强力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拉伸断裂强力 单位为牛顿每25毫米 产品规格 坯布拉伸断裂强力 ≥ 脱浆布和后处理布拉伸断裂强力 ≥ 经向 纬向 经向 纬向 EW25 118 88 33 31 EW30 160 120 44 42 EW30B 180 100 50 35 EW40 196 137 71 40 EW60 274 274 76 66 EW80 774 157 250 40 EW90 441 294 122 70 EW100 490 400 137 96 EW110 490 490 137 118 EW130 1078 294 400 70 EW140 650 450 180 140 EW180 1617 245 600 60 EW200 980 735 190 180 EW240 2064 294 700 70 注带*的产品为钓鱼竿用布。 6.1.8 长度 长度由供需双方商定,实际长度应在标称值的1.5范围内。 6.1.9 宽度 宽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3 JC/T 1702012 表3 宽度 单位为毫米 公称宽度 允许偏差 101≤公称宽度900 10 -0 900≤公称宽度1350 15 -0 1350≤公称宽度 30 -0 6.1.10 水提取液电导率 用于电绝缘制品的前处理布和后处理布的水提取液电导率应不大于15mS/m。 6.1.11 层合板湿态弯曲强度保留率 前处理布和后处理布的层合板湿态弯曲强度保留率应不小于85。 6.2 外观 6.2.1 外观疵点分类 外观疵点分类见表4。 表4 外观疵点分类 序号 疵点名称 疵点程度 分类 主要疵点 O 次要疵点 △ 1 断经 1单根断经,经向半米内10mm50mm,每3处 2单根断经,每长100 mm50 mm起算 3双根断经,每长30mm10mm起算 △ △ △ 2 错、松、紧经 1错经包括双经、穿错、号数用错每根每长1m 2多股、缺股纱,每2根每长1m 3松、紧经纱每2根每长1m △ △ △ 3 双纬、脱纬 1双纬、断纬、百脚、经向半米内,每2梭半幅起算 2脱纬、每梭3根及以上包括连续的,150 mm起算,每处 3连续的断纬或双纬,经向200 mm内,每5梭 △ △ △ 4 错纬 1经向每10mm 2经向50mm及以上的 O △ 5 经、纬圈 1经向半米内,每5个 2经向50mm内,10个以上的 O △ 6 位移 1经向半米内,空隙宽度1mm~2mm的,每5个 2空隙宽度2mm以上的,每个 △ △ 7 接头痕迹 1厚度为0.10mm及以下的,长70mm以上的,每个 2厚度为0.10mm以上,长90mm以上的,每个 △ △ 8 稀密路 1经向10mm内,比允许公差多或少1根的 2经向10mm内,比允许公差多或少2根的 3空隙宽度在3mm~10mm稀路 410mm以上的稀路 O O 不允许 △ 4 JC/T 1702012 表4续 序号 疵点名称 疵点程度 分类 主要疵点 O 次要疵点 △ 9 边不良 1散边和布边纬纱连续断裂,经向每长50mm10mm起算 2突出布边3mm及以上的毛圈,经向每长100mm △ △ 10 杂物 1粗1mm及以下的,经向50mm内,10个以上 2粗1mm2mm,每个 3粗2mm以上的,每个 O O △ 11 拖纱 1布面拖纱,10mm及以上的,每根 2布边拖纱,20mm及以上的,每根 △ △ 12 污渍 1宽度在2根以上的块状污渍,每长10 mm 2宽度在2根及以下的线状污渍,每长70mm 370mm以下的线状和10mm以下的点状污渍 经向半米内,每5个 经向半米内,密集的 O △ △ △ 13 起毛 1经向单根纱起毛,每长50 mm 2布面横向起毛包括严重损损伤布底或严重起毛 半幅以内,10mm以上 半幅以上,50 mm以上 O 不允许. △ 14 破洞 1经纬纱共断或并断3~6根的,每处 2经纬纱共断或并断7根以上的,每处 O △ 15 轧梭 120根以下 220根及以上对接或单面接好的 注对接良好指接头不翘、不毛、不超长和不交叉 O O 16 歪斜 全幅宽内纬纱与水平的偏离度超过2.5 不允许 17 跳花 110mm20mm的,每处 220mm以上的,每处 注跳花指3根及以上的经、纬纱相互脱离组织,并列跳 成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 O △ 18 布面不平 布面不平超过匹长1/5的 注布面不平为除每匹的前后端10m以外,将整匹布退出 2m,其最低下垂点分别为 宽度900 mm以下,布重小于100 g/m的,大于20 mm 宽度900mm及以上,布重大于100g/m的,大于30mm 不允许 6.2.2 质量要求 6.2.2.1 以主要疵点计,平均每100m 长度内主要疵点不得超过20个,5个次要疵点相当于1个主要 疵 点 。 6.2.2.2 匹长200m 及以下的,不得有拼段。匹长200m 以上的拼段不得超过2段,每段长度不得少于 100m, 拼段处应有明显标志。对于一个交付批,拼段的卷数不得超过总数的5。 7 试验方法 7.1 碱金属氧化物含量 按GB/T 1549的规定。 7.2 厚 度 . 按附录A的规定。 5 JC/T 1702012 7.3 织物密度 按GB/T 7689.2的规定。 7.4 单位面积质量 按GB/T 9914.3的规定。 7.5 可燃物含量 按GB/T 9914.2的规定。 7.6 拉伸断裂强力 按GB/T 7689.5的规定。 7.7 含水率 按GB/T 9914.1的规定。 7.8 宽度和长度 按GB/T 7689.3的规定。 7.9 水提取液电导率 按附录B的规定。 7.10 层合板湿态弯曲强度保留率 按GB/T1449 试验方法,分别浸水前后层合板弯曲强度,将浸水后的弯曲强度值除以浸水前的弯曲 强度值得出湿态弯曲强度保留率。 层合板的玻璃纤维含量为45~55。层合板浸水试验条件沸腾的蒸馏水中浸泡2h。 7.11 外观 正常照度下,距离0.5m, 用目测和钢直尺检验。 8 检验规则 8.1 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8.1.1 出厂检验 产品出厂时,必须进行出厂检验。出厂检验项目应包括厚度、织物密度、单位面积质量、含水率、 拉伸断裂强力、宽度、长度和外观。 8.1.2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应包括本标准要求中全部检验项目。在下列情况下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投产时; b 原材料或生产工艺有较大改变时; c 停产时间超过三个月恢复生产时; 6 JC/T 1702012 d 正常生产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 供需双方合同有要求时; g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8.2 检查批与抽样 8.2.1 检查批 同一品种、同一规格、同一生产工艺,稳定连续生产的一定数量的单位产品为一个检查批。 8.2.2 抽样 8.2.2.1 按表5的规定从检查批中随机抽取外观检验用样本。 表5 外观质量的抽样与判定 批量大小 样本大小 合格质量水平AQL4.0 合格判定数Ac 不合格判定数Re ≤25 3 0 1 26~280 13 1 2 281~500 20 2 3 501~1200 32 3 4 1201~3200 50 5 6 3201~10000 80 7 8 10001~35000 125 10 11 35001~150000 200 14 15 ≥150001 315 21 22 8.2.2.2 按表6的规定从检查批中随机抽取理化性能检验用样本。 表6 理化性能的抽样与判定 批量大小 样本大小 合格质量水平AQL4.0 接受质量限k 2~25 3 0.954 26~90 4 1.046 91~150 6 1.108 151~500 13 1.189 501~1200 18 1.212 1201~3200 25 1.225 3201~10000 35 1.311 10001~35000 50 1.372 35001~150000 70 1.451 ≥150001 95 1.484 7 JC/T 1702012 8.3 判定规则 8.3.1 织物外观质量 应符合6.2规定,批质量的判定按表5进行。 8.3.2 理化性能的判定 8.3.2.1 碱金属氧化物含量、织物密度、可燃物含量、含水率、长度、宽度、水提取液电导率、层合 板湿态弯曲强度保留率以样本测试平均值的修约值判定。 8.3.2.2 厚度、单位面积质量、拉伸断裂强力以质量统计量Qu 、Q1 判定,其合格质量水平应符合 AQL4.0。 若 Qu、QL≥k, 判该项理化性能合格,若Qu、Qik, 则该项性能不合格。 8.3.3 综合判定 外观和各项理化性能均合格,判该批产品合格,否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9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9.1 标志 9.1.1 标志应包括 a 生产厂名称和厂址; b 产品名称和代号; c 生产日期或批号; d 适用树脂; e 长度和/或净重及拼段必要时; f 本标准编号; g 质量检验专用章。 9.1.2 产品标志应在包装上标明,或者预先向用户提供有关资料。 9.2 包装 9.2.1 E玻璃纤维布应紧密、整齐地卷在硬质纸管芯上,布面不得有折迭和偏斜等现象。每卷布用结实、 柔软的包装材料妥善包装。 9.2.2 包装上须标明 a 生产厂名称和厂址; b 产品名称和代号; c 卷数、长度和/或净重及拼段必要时; d 本标准编号; e 生产日期或批号; f 按GB/T 191的规定标明“怕雨”、“禁止翻滚”和“堆码层数极限”三种图示。 9.3 运输 应采用干燥的遮蓬运输工具运输,运输装卸过程中禁止抛扔。 8 JC/T 1702012 9.4 贮存 必须在干燥的室内贮存。堆码层数不得超过包装上标明的堆码层数极限。 9 JC/T 1702012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E 玻璃纤维布厚度的测定 A.1 范围 本附录规定了E 玻璃纤维布厚度试验方法的原理、设备、操作和试验报告。 本附录适用于E 玻璃纤维布厚度的测定。 A.2 原理 用合适的仪器、测量在已知压力下经调湿试样的厚度。 A.3 设备 测定厚度所用的设备包括 a 厚度仪测柱直径为16mm, 标准压力为100 kPa,最小刻度为0.005 mm。 b 合适的裁剪工具。 A.4 操作 操作步骤 a 环境要求温度为232℃,相对湿度5010,调制时间至少4h; b 测量点距布卷的始端或终端应不少于300 mm,距布边应不少于50mm; c 将测柱轻轻放下,施压10s, 记录刻度盘上的读数,读数准确至0.005mm。在布样品上均匀 地测取10个点,各点间的距离应不少于150mm; d 将10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并计算其标准方差和变异系数。 A.5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 说明按本附录进行试验; b 试样的名称和代号; c 厚度; d 非标准环境下应注明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 e 试验结果和试验日期。 10 JC/T 1702012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E 玻璃纤维布水提取液电导率的测定 B.1 范围 本附录规定了E 玻璃纤维布水提取液电导率试验方法的原理、设备、操作和试验报告。 本附录规定了E 玻璃纤维布水提取液电导率的测定。 B.2 原理 将质量为5g 的 E 玻璃纤维布和200mL电导率小于0.2mS/m的水,放入一个250mL的烧瓶中,煮 沸 1h, 冷却至203℃,用合适的电导率仪测定其水提取液电导率。 B.3 设备 测定电导率的设备包括 a250mL 烧瓶; b 合适的回流冷凝器; c 天平,精度不低度0.05g; d 配有铂电极的量程为0.1mS/m1000 mS/m的电导率仪; e 100mL的测量杯; f 合适的裁剪工具; g 量程为0℃50℃的温度计。 B.4 操作 B.4.1 注意事项在裁取和贮存作水提取液电导率的织物样品时,应注意使它们不受离子污染。 B.4.2 先在待用烧瓶中将水煮沸60min, 作一次空白试验,若水的电导率不大于0.2mS/m, 此瓶可以 使用。若电导率大于0.2mS/m, 应换水再煮。若第二次试验的电导率仍大于0.2mS/m, 应另换烧瓶。 B.4.3 在整卷布上裁取便于测量尺寸的布条,在干燥器内放置不少于24h, 取出后准确称取3份5 0.05g 的织物,将试样放入烧瓶中,每个烧瓶中加入200mL的电导率小于0.2 mS/m的水。 B.4.4 将冷凝器连在烧瓶上,将烧瓶中的液体迅速加热至沸腾,并稳定地保持液体沸腾60min。之后, 在液体保持沸腾状态时,将烧瓶从冷凝器中迅速取下,并盖上玻璃塞子,迅速冷却至203℃,在测 ,电导率之前不要移动或打开塞子;且仅当打开盖子有负压现象时,提取液才符合试验要求。 B.4.5 轻轻地摇晃烧瓶中的液体,将塞子取下,取出部分提取液,将电极和测量杯冲洗三次。选择合 适的量程,测量其电导率,并测量提取液的温度。 B.4.6 按公式B.1 将水提取液电导率换算到20℃下的电导率 11 JC/T 1702012 式 中 S换算成20℃下的电导率,单位为毫西门子每米mS/m; S 实测电导率,单位为毫西门子每米mS/m; t提取液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B.4.7 以三次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B.5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 说明按本附录进行试验; b 试样的名称和代号; c 水提取液电导率; d 试验结果和试验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