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矸石的生态治理及综合利用.pdf
2 9 4 综 合 煤矸石的生态治理及综合利用 文⊙ 谢武(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摘要煤矸石是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废渣,约占煤炭产量的 10%,对环境的危 害很大。因此,加强对煤矸石的生态治理 及综合利用已是一个刻不容缓、亟待研究 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本文简单阐述了煤 矸石的生态治理工程及综合利用的途径。 关键词煤矸石;生态治理; 综合利用 1 、前言 煤矸石是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 渣,约占煤炭产量的 1 0 %。采煤和洗煤过 程中排出的煤矸石堆积成矸石山,对环境 的危害很大侵占土地,影响生态,破坏 景观;矸石山的淋溶水(酸性水)污染地 下水源和江河,危害农作物和水产养殖 业;由于煤矸石中有硫化铁和含碳物质存 在,还会自燃发火,排放大量烟尘,严重 污染大气,损害人体健康,抑制植物生长, 腐蚀建筑物结构;个别煤矸石山还有发生 爆炸和崩落事故的隐患,对矿区安全构成 严重威胁。 我国不仅是世界产煤大国,也是煤炭 消费大国。目前全国历年累计堆放的煤矸 石约 4 3亿吨,规模较大的煤矸山有 1 6 0 0 多座,占用土地约 1 . 5 万公顷。2 0 0 4年煤 炭产量达到 1 9 . 5 6 亿吨,按煤产量 1 0 的 低排矸量计算,当年排放煤矸石就达 1 . 9 6 亿吨。今后煤炭产量还将逐年增长,排矸 量也将逐年增加,加上以往积存的煤矸 石,其数量相当巨大。因此,煤矸石的综 合利用及生态治理已是一个刻不容缓、亟 待研究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 2、煤矸石的生态治理和综合利用 2.1 煤矸石的生态治理 矸石山生态治理的指导思想以植被 复垦、绿化环境为手段,把煤矸石生态治 理与矿区生态建设、环境污染治理相结 合,促进生态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形 成开发与整治相结合,发展与环境相协 调,努力实现煤矸石生态治理与矿区经济 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同步提高,实 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矸石山生态治理工 程可包括矸石山摊铺矸石、自燃灭火,复 燃治理、挡护、排水、坡面绿化及复垦等 工程。 2 . 1 . 1摊铺矸石、自燃灭火 根据国家对矸石山治理的规范要求, 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挖土机、推土机等施 工机械,摊铺矸石,将堆矸形成3 3 和3 5 边坡,分成断面,最终形成坡面。 对发生自燃的矸石进行灭火工作,可 采用深孔注浆法,该方法最适用于矸石山 顶部;由于斜坡上无法用工程钻机钻孔, 只能用表面浇灌法进行局部封闭处理。 2 . 1 . 2复燃治理 矸石山顶部复燃灭火处理的方法可采 用灌浆封闭法和火源挖出法。矸石山坡面 复燃灭火工程采用铺网注浆、护坡加固 法,对矸石山表面固化整治,彻底切断氧 源进入矸石山内部,彻底灭火。 2 . 1 . 3 挡护 为防止矸石山塌陷,矸石山应砌挡土 墙进行挡护。 2 . 1 . 4 . 排水 夏季常有暴雨,矸石山集水面积较 大,雨水汇集后,很容易冲垮覆盖在矸石 上的黄土,甚至冲出数米深的大沟。由于 被裸露的矸石仍有较高的温度,一旦暴露 于空气中,很容易复燃。为了保护好覆盖 封闭效果,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矸石山马道 及斜坡上修筑好排水沟。另外矸石山的淋 溶水(酸性水)会污染地下水源和江河,危 害农作物和水产养殖业,应将 下转 2 9 5页 浅析水对边坡稳定的影响 文⊙ 吴良炎(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盐平管理处 浙江) 摘要在现代化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或 建成后的运营期间,有时不可避免地形成 了大量边坡工程;本文综合分析了水对边 坡稳定的影响因素,望在工程的完善建设 中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 边坡; 边坡稳定; 边坡治水 一、前言 随着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各 类高层建筑、水利水电设施、港口、高速公 路、铁路、能源工程等大量开工建设,在这 些工程的建设过程或建成后的运营期间,有 时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大量边坡工程;这些 边坡工程的稳定状况,事关工程建设的成 败与安全,会对整个工程的可行性、安全性 及经济性等起重要的制约作用,并在很大 程度上影响着工程建设的投资及使用效益, 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综合分析水对边坡稳定的影响 边坡一般是倾斜坡面的土体或岩体边 坡,由于坡面倾斜,在坡体本身重力及其 他外力作用下,整个坡体有从高处向低处 滑动的趋势,同时,由于坡体土岩自身 具有一定的强度和人力的工程措施,它会 产生阻止坡体下滑的抵抗力。一般来说, 如果边坡土 岩 体内部某一个面上的滑动 力超过了 岩 体抵抗滑动的能力,边坡将 产生滑动,即失去稳定;如果滑动力小于 抵抗力,则认为边坡是稳定的。 边坡的稳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较多,简单归纳起 来有以下几个方面边坡体自身材料的物 理力学性质;边坡的形状和尺寸;边坡的 工作条件;边坡的加固措施等等,在这其 中水是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在简 单分析水流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边坡。 一般说,水对边坡的影响主要分以下 两个方面一是使得边坡土体剪应力增加; 另一个是使得边坡土体本身抗剪强度减少。 边坡中的土是由于岩石的风化、剥离、 搬迁、沉积等地质作用而形成的,与土层 的深度、土的紧密情况不同,越到表面土 越松散边坡。由于地表水流的作用下,水 在坡表面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冲刷整个坡 面的松散物质,存在一定的沟槽和低凹 地,当水超过了低凹地或沟槽的蓄水能力, 不仅形成一定向下的荷载,而且水存在岩 土体的孔隙中时,会对岩体产生静水压力, 即孔隙水压力。其作用方向与孔隙面相垂 直,大小与孔隙水水头有关,水头越高,则 静水压力越大,静水压力会对岩体产生一 个下滑推力,当孔隙水压力剧增时引起滑 坡,从而降低岩体的稳定性一般边坡岩土 体的滑坡都是从坡顶裂缝开始。 水流渗进土体,使土体的密度增加, 这是增加土体剪切应力的主要因素。水对 岩质边坡的影响较小,这是因为岩质边坡 的强度较高。当地表水在岩石坡面排泄受 阻时,会加大岩体的重量,增加坡体的下 滑力。对于遇水容易软化的岩层,地下水 常可以使岩石内部的联结变弱,强度降低, 从而导致土体康剪强度降低。 地下水在渗流过程中会对岩土体颗粒 施加一个动水压力。它是一个体积力,其 大小与流动水的体积、水的容重和水力梯 度有关,其方向与水流的方向一致。结构 面的填充物在水的浮力作用下,重量降 低,动水压力稍大时,就会带走结构面中 的填充物颗粒,侵蚀掏空岩块之间的填充 物;同时动水还会磨平粗糙的岩石面,使 其变得光滑,降低了岩石的摩擦系数,减 小了岩体的抗滑力,降低了边坡的稳定 性。由于水流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非常 大,所以边坡工程对水流的防治是边坡稳 定的重要方面。 边坡治水包括坡面排水及坡体排水。 坡面排水主要是通过设置坡顶截水沟、平 台截水沟、边沟、排水沟及跌水与急流槽 来实现。坡体排水设施主要有渗沟、盲沟 及斜孔等。渗沟又分支撑渗沟、边坡渗沟 和截水渗沟三种,主要作用截排地表以及 几米范围内的地下水盲沟即渗水隧洞 主要用于截排或引排埋藏较深的地下水; 斜孔主要用于排除深层地下水,土层和岩 层均可采用,一般用水平钻机,埋置排水 管。同时,也可以通过在坡面植草绿化的 方法减少水对坡面的渗入边坡。 三、结论 由于水对边坡的影响是多方面和多角 度的,因此在防治边坡时,首先要做好对 边坡水的处理,做好排水系统,包括地表 排水系统和地下排水系统,使水对边坡的 影响降到最低限度,甚至消除;其次,针 对不同的边坡,了解地下水位情况,采取 不同的方法进行加固,本着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的原则因势利导,多角度、多方面的 进行分析,最终采取最优的方法。 2 9 5 综 合 寒潮天气简析 文⊙ 王波 大庆市气象局 摘要寒潮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 对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从 2 0 0 8年年初我国大部分省区发生的冰雪天 气来看,寒潮已经不仅仅影响我国北方居 民的衣食住行,甚至对整个国民经济都造 成了严峻的考验。分析寒潮的形成、路径、 特点,有助于我们对寒潮做好预防,最大 程度减少寒潮天气过程造成的损失。 1 . 寒潮的成因 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群众 习惯把寒潮称为寒流。所谓寒潮,就是北 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 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 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 太阳辐射是大气环流形成和维持的最 基本的原因。太阳辐射的能量到达地球并 被利用的仅是极少的一部分,主要有以下 几种形式一是通过光合作用存储一部 分; 二是上层空间、云、地面反射一部分回 太空; 三是空气和地面 包括海洋 吸收一部 分; 四是地球向外层空间 太空 中辐射一部 分以红外线等电磁波的形式。太阳辐射 在地表分布不均,随纬度增高而减小。在 低纬度地区,即在 3 5 N ~3 5 S之间,辐 射的收入大于支出。在此以外地区,辐射 的支出大于收入。因此,低纬度有热量盈 余,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高纬度有热量亏 损,空气冷缩下沉。这样导致了在高、低 纬之间出现气压差,产生水平气压梯度 力。由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赤道和 极地之间产生了大范围的大气运动。 在北极地区由于太阳光照弱,地面和 大气获得热量少,常年冰天雪地。到了冬 天,太阳光的直射位置越过赤道,到达南 半球,北极地区的寒冷程度更加增强,范 围扩大,气温一般都在零下 4 0 ℃ 5 0 ℃以 下。范围很大的冷气团聚集到一定程度, 在适宜的高空大气环流作用下,就会大规 模向南入侵,形成寒潮天气。 2 . 我国寒潮的形成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从我国 往北去,就是蒙古国和俄罗斯的西伯利 亚。西伯利亚是气候很冷的地方,再往北 去,就到了地球最北的地区北极了。那里 比西伯利亚地区更冷,寒冷期更长。影响 我国的寒潮就是从那些地方形成的。 位于高纬度的北极地区和西伯利亚、 蒙古高原一带地方,常年受太阳光的斜 射,地面接受太阳光的热量很少。尤其是 到了冬天,太阳光线南移,北半球太阳光 照射的角度越来越小,因此,地面吸收的 太阳光热量也越来越少,地表面的温度变 得很低。在冬季北冰洋地区,气温经常在 - 2 0 ℃以下,最低时可到 - 6 0 ℃ - 7 0 ℃。 1月份的平均气温常在 - 4 0 ℃以下。 由于北极和西伯利亚一带的气温很 低,大气的密度就要大大增加,空气不断 收缩下沉,使气压增高,这样,便形成一 个势力强大、深厚宽广的冷高压气团。当 这个冷性高压势力增强到一定程度时,就 会像决了堤的海潮一样,一泻千里,汹涌 澎湃地向我国袭来,这就是寒潮。 每一次寒潮爆发后,极地或西伯利亚 的冷空气就要减少一部分,气压也随之降 低。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冷空气又重新聚 集堆积起来,孕育着一次新的寒潮的爆发。 3 . 寒潮的路径 入侵我国的寒潮主要有三条路径① 西路从西伯利亚西部进入我国新疆,经 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②中路从西伯利 亚中部和蒙古进入我国后,经河套地区 和华中南下;③从西伯利亚东部或蒙古 东部进入我国东北地区,经华北地区南 下。 4 . 寒潮的特点 寒潮爆发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具有不 同的特点。在西北沙漠和黄土高原,表现 为大风少雪,极易引发沙尘暴天气。在内 蒙古草原则为大风、吹雪和低温天气。在 华北、黄淮地区,寒潮袭来常常风雪交加。 在东北表现为更猛烈的大风、大雪,降雪 量为全国之冠。在江南常伴随着寒风暴 雨。 5 .寒潮的影响及影响范围 寒潮和强冷空气通常带来的大风、降 温天气,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灾害性天 气。寒潮大风对沿海地区威胁很大,如 1 9 6 9年 4月 2 1日~2 5日那次的寒潮,强 风袭击渤海、黄海以及河北、山东、河南 等省,陆地风力 7 ~8级,海上风力 8 ~1 0 级。此时正值天文大潮,寒潮爆发造成了 渤海湾、莱洲湾几十年来罕见的风暴潮。 在山东北岸一带,海水上涨了 3米以上,冲 毁海堤 5 0多千米,海水倒灌 3 0 ~4 0千米。 寒潮带来的雨雪和冰冻天气对交通运 输危害不小。如 1 9 8 7年 1 1月下旬的一次 寒潮过程,使哈尔滨、沈阳、北京、乌鲁 木齐等铁路局所管辖的不少车站道岔冻 结,铁轨被雪埋,通信信号失灵,列车运 行受阻。雨雪过后,道路结冰打滑,交通 事故明显上升。寒潮袭来对人体健康危害 很大,大风降温天气容易引发感冒、气管 炎、冠心病、肺心病、中风、哮喘、心肌 梗塞、心绞痛、偏头痛等疾病,有时还会 使患者的病情加重。 寒潮也有有益的影响。地理学家的研 究分析表明,寒潮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 换。随着纬度增高,地球接收太阳辐射能 量逐渐减弱,因此地球形成热带、温带和 寒带。寒潮携带大量冷空气向热带倾泻, 使地面热量进行大规模交换, 下转 2 9 6页 上接 2 9 4页 雨水通过排水沟收集排放。 2 . 1 . 5 . 土地复垦种植 矸石山的复垦包括 1 林业复垦 树种的选择矸石山植树主要以灌木 为主,乔木为辅,树种应选择抗逆性强、有 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干旱、瘠薄、盐碱、p H 值、毒害等不良立地因子有较强的适应和 忍耐能力的树种,同时应对粉尘污染、二 氧化硫、高温等不良的大气因子也有一定 的抵抗能力。此外还应特别注意选择有固 氮能力的肥土树种。栽培时间最好选择秋 季挖坑、春季植树,这可加速坑内部矸石 的风化,有利于树木的成活。还可用泥浆 蘸根栽植,成活率高。 2 牧业复垦 牧业复垦一般是在未经平整或稍加平 整的矸石山上进行。整地要提前半年进 行,以保证表层矸石充分风化,这样易于 种植。 草种应选择适应种植的牧草,是牧业 复垦成功的关键。复垦最理想的牧草应当 是播种栽植较容易、成活率高、种源丰富, 育苗简易且方法较多,适宜播种栽植时间 长,发芽力强、繁殖力大,幼苗活力强,施 肥反应快、抗旱能力强的种类。 2.2 煤矸石的综合利用 煤矸石作为资源,既是劣质燃料又是 原料和材料,进行有效处理和综合利用, 则可变废为宝,化害兴利。如何将煤矸石 变废为宝国内外已经开发出许多综合利 用途径。基本原则是在查明煤矸石性质的 基础上,区别对待,使其物尽其用,并将 各种利用途径结合起来,形成一定的开发 规模和综合利用系统,从而获得最佳的经 济效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煤矸石的 用途大致有五个方面1.煤矿井下充填; 2.煤矿地面塌陷区充填、复垦造田和铺 路; 3 .煤矸石发电; 4 .从煤矸石中提取 硫精矿和其它化工产品; 5 .生产煤矸石 砖、水泥和轻质骨料等建筑材料。 3、推进煤矸石生态治理和综合利用 的意义 我国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那么在两 型社会的建设中,推进煤矸石生态治理和 综合利用的意义重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1 、煤矸石生态治理可达到减少占 地的效果;2 、煤矸石生态治理可减轻矿区 大气污染和地下水污染;3 、煤矸石综合利 用不仅可以变废为宝,而且还有助于改变 煤炭和煤矿的“肮脏”形象,使煤炭产业 成为不产生或少产生“公害”的产业。围 绕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煤矿形成了新的产 业,延长了现有的产业链,走出了一条可 持续发展的道路;4 、煤矸石综合利用是有 发展前景的接替产业之一,已经成为许多 矿区非煤产业的发展重点,促进了矿区产 业转移和劳动力就业。 参考文献 1 .胡振琪,煤矸石山复垦[ M ] ,北京煤炭工 业出版社,2 0 0 6 2 .李永生,煤矸石及其综合利用[ M ] ,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 0 0 6 3 .时鹏辉. 李多松,煤矸石的综合利用[ J ] ,中 国环保产业,2 0 0 6 4 .胡志鹏. 杨燕,煤矸石综合利用前景广阔 [ J ] . 5 .李桂芬,煤矸石综合利用[ J ] ,煤炭技术, 2 0 0 6 广西节能,2 0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