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71B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使用说明书.doc
KJ71B煤矿安全监控系统 使用说明书 KJ71B煤矿安全监控系统 使 用 说 明 书 (执行标准Q/DMJD 24-2008) 长春东煤机电研究所 二00九年五月 目 录 第一章 系统介绍 1 概述--------------------------------------------------------------------------------2 2 系统构成与功能----------------------------------------------------------------------3 3 基本功能----------------------------------------------------------------------------7 4 主要技术指标------------------------------------------------------------------------10 5 传输性能----------------------------------------------------------------------------11 6 软件功能----------------------------------------------------------------------------11 7 故障分析与排除 ---------------------------------------------------------------------18 8 保养与维修--------------------------------------------------------------------------19 9 运输与贮存--------------------------------------------------------------------------19 10 随机文件及附件 ---------------------------------------------------------------------19 11 质量保证及售后服务------------------------------------------------------------------20 12 联络信息----------------------------------------------------------------------------20 第二章 系统配置和安装 1 系统的配置--------------------------------------------------------------------------21 2 系统的安装--------------------------------------------------------------------------21 第三章 系统软件操作说明 一、 软件安装--------------------------------------------------------------------------22 1 软件安装----------------------------------------------------------------------------22 2 卸载--------------------------------------------------------------------------------23 二、软件运行---------------------------------------------------------------------------23 三、界面简介---------------------------------------------------------------------------24 四、基本操作---------------------------------------------------------------------------25 一 参数设置--------------------------------------------------------------------------25 二 页面编辑--------------------------------------------------------------------------32 三 控制------------------------------------------------------------------------------34 四 列表显示--------------------------------------------------------------------------35 五 曲线显示--------------------------------------------------------------------------36 六 状态图及柱状图显示----------------------------------------------------------------37 七 模拟图形显示----------------------------------------------------------------------38 八 查询------------------------------------------------------------------------------38 九 打印------------------------------------------------------------------------------41 十 数据库维护------------------------------------------------------------------------45 十一 帮助----------------------------------------------------------------------------46 十二 语音报警窗体--------------------------------------------------------------------47 附录AKJ71B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主要设备明细表48 附录BKJ71B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框图49 第一章 系统介绍 1、概述 KJ71B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是根据AQ6201-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而改进和研制的新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该监控系统根据长春东煤机电研究所企业标准Q/DMJD 24-2008 KJ71B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研制、生产、配套和使用,可应用于煤矿实现对井上、井下的甲烷、一氧化碳、风速、负压、温度、烟雾等环境参数进行监测,由计算机进行处理,并可对设备、局部生产环节或过程进行控制,满足全矿或局部范围内安全监测监控需要的系统,该系统由数据处理系统、信息传输系统、传感器及其它相关设备组成,可集中快速地对矿井中的环境参数及各种开关量进行连续监测和实时监控,是现代化矿井生产调度、安全监测监控和科学管理不可缺少的技术设备。 KJ71B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分地面和井下两部分。地面部分由PC微机配用通讯传输接口及专用监控软件组成,外配中英文打印机、远程终端、大屏幕投影仪等设备构成功能强大的信息处理中心。 井下部分主要由KJ71B-F1矿用本安型监控分站、KJ71B-F2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监控分站、各种模拟量及开关量传感器、扩展器、断电器、声光报警器等构成监测监控网络。井下设备能及时将各种监测监控信息通过传输线上传给地面中心站,并能依据监测到的信息和中心站下传的命令做出快速反应。 该系统采用分布式微机网络技术,分时制传输方式,具有功能强、容量大、技术先进、监测精度高、工作可靠、性能价格比高等优点。系统基本配置下只用一对传输总线,可传输128个模拟量、128个开关量。扩展配置可以成倍增加监测容量。 系统软件运行基于Windows2000sp4/XPsp2平台,界面设计风格新颖,操作灵活方便,一只鼠标就可完成所有操作。系统监控软件具有显示、打印、绘图、检索、报警、控制等功能,操作简便,响应迅速,适合大、中、小型矿井使用。 1.1 系统型号含义如下所示 1.2 防爆型式由矿用本质安全型、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及复合型等设备组成。 1.3 注意事项系统中产品应符合GB3836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及MT/T 772-1998煤矿监控系统主要性能测试方法的相关规定,防爆产品应取得防爆合证、安全标志证,防爆关联、配接产品应进行防爆关联审查和检验,取得防爆关联审查检验合格证明。 1.4 环境要求 1.4.1 安装于机房、调度室的设备,应能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 a、 环境温度15℃~30℃; b、 相对湿度40~70; c、 大气压力80Kpa~106Kpa; d、 温度变化率小于10 ℃/h,且不得结露; e、 GB/T 2887 规定的尘埃、照明、噪声、电磁场干扰和接地条件。 1.4.2 除有关标准另有规定外,系统中用于井下的设备应能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 a、 环境温度0℃~40℃; b、 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25℃); c、 大气压力80-106 kPa; d、 允许在有滴水、甲烷及煤尘等爆炸环境中使用,但无显著振动和冲击; e、 周围介质无破坏绝缘的腐蚀性气体; 1.4.3 KJ71B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能承受的最恶劣的储运条件 地面中心站主机0℃-40℃、相对湿度93(40℃)、振动20m/s2、冲击300m/s2 分站等井下设备-40℃-60℃、相对湿度95(25℃)、振动50m/s2、冲击500m/s2 1.4.4 系统供电电源 1.4.4.1 地面设备交流电源 a)额定供电电压AC 380V/220V,允许偏差-15~10; b)谐波不大于5; c)频率50 Hz,允许偏差5。 1.4.4.2 井下设备交流电源 监控分站或隔爆兼本安电源箱在下列供电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 a)供电电压AC 127V/380V/660V; b)允许偏差 ; c)谐波不大于10; e)频率50 Hz,允许偏差5; f)备用电池供电时间 电网停电后,电池供电时间不小于2小时。 2、系统构成与功能 2.1 系统组成 系统地面部分主要由监控主机、KJ365-J传输接口、KNF16X信号防雷栅(嵌入到传输接口)等组成;井下主要由KJ71B-F1矿用本安型监控分站、KDW0.25-660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电源箱、DG5/36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远程断电器、KJ71B-F2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监控分站、KJ71B-U矿用本安型监测用扩展器、KXB107-18本安型声光报警器、各种传感器以及电缆等组成。系统中各主要设备系统中各主要设备详见附录AKJ71B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主要设备明细表,系统组成框图详见附录BKJ71B煤矿安全监控系统 框图。 2.2 地面中心站要求 2.2.1 监控主机 中心站监控主机和备用机各一台(含显示器) 监控主机采用高可靠性工控机,并满足可靠性、可维护性、开放性和扩展性要求 a、CPU Intel奔腾Ⅳ2.4 以上CPU b、内存256M以上 c、显卡Windows系统兼容,含有32MB以上显存,可工作于1024*768分辨率,16位色模式下。 d、双硬盘,每个硬盘40G以上 2.2.2 传输接口 a、 KJ365-J传输接口 1台 ; b、 KNF16X 信号防雷栅(嵌入KJ365-J传输接口内部); 传输距离接口与读卡分站之间最大传输距离 10 km(使用MHYVRP型电缆,电缆分布参数分布电阻≤12.8Ω/km;分布电容≤0.06μF/km;分布电感≤0.8mH/km); c、 传输方式主从式、半双工、FSK调制; d、 传输速率1200 bps; e、 挂接容量16个监控分站。 2.2.3 其它地面设备 中心站可配接打印机、UPS电源、投影仪或电视墙、网络交换机、服务器及配套设备等,应选用当时主流技术的通用产品,并满足可靠性、可维护性、开放性和扩展性等要求。 2.2.4 中心站软件 a)操作系统Windows2000 SP4 以上 b)数据库Microsoft Access2000 以上 c)编程语言Visual Basic.Net d)监控软件使用中每个操作步骤都有汉字提示,同时帮助文件中有详细的汉字说明。 2.3 井下主要监控设备 2.3.1 配接设备见附录A。 2.3.2 附录A中所列甲烷和一氧化碳传感器稳定性应不小于15d。 2.3.3 KJ71B-F1 矿用本安型监控分站 a 防爆型式矿用本质安全型“ExibI” b 工作电源KDW0.25/660 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电源箱。 c 分站容量输入容量模拟量8路,开关量8路; 控制输出容量8路本安控制信号,其中4路可通过KDW0.25/660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电源箱转换成非本安控制接点,另外4路可配接DG5/36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远程断电器或KXB107-18本安型声光报警器。 d)最大组合负载1台CGY-1遥控甲烷传感器,1台GKT3矿用设备开停传感器,1台DG5/36矿 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远程断电器。 e)分站与传感器或执行器采用MHYVR电缆连接,导体截面不小于1.5mm2,远程本安供电最大距离 不小于2.0 km(电缆分布参数分布电阻≤12.8Ω/km;分布电容≤0.06μF/km;分布电感≤ 0.8mH/km)。 2.3.4 KDW0.25/660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电源箱 a 防爆型式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Exd[ib]I” b 工作电压AC 127V/380V/660V变压器抽头方式,允许电压波动范围75~110。 c 本安电源 9路输出电源,电压18V, 额定输出电流300mA d)后备供电交流停电时,电池供电时间不小于2h; e)最大组合负载1台CGY-1遥控甲烷传感器,1台GKT3矿用设备开停传感器,1台DG5/36矿 用远程断电器。 f) 与监控分站采用MHYVR电缆连接,导体截面不小于1.5mm2,远程本安供电最大距离不小于 2.0 km(电缆分布参数分布电阻≤12.8Ω/km;分布电容≤0.06μF/km;分布电感≤0.8mH/km)。 g)断电接点输出4路,容量AC 5A /36V 2.3.5 DG5/36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远程断电器 a 防爆型式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Exd[ib]I”; b 工作电源DC ≤18V,工作电流<40 mA; c 断电器与分站的信号传输方式开关量信号,信号电压≤0.5 V时为“关”,信号电压≥3.0 V 时为“开”。 d 断电器至分站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2.0 km( MHYVR型电缆,电缆分布参数分布电容≤ 0.06μf/km;分布电感≤0.8mH/km;分布电阻≤12.8Ω/km) e 断电接点常开常闭接点可设定,接点容量a.c. 5A/36V(阻性负载) f 断电器到供电开关最大距离5m 2.3.6 KJ71B-F2 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监控分站 a 防爆型式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Exd[ib]I” b 工作电压AC 127V/380V/660V变压器抽头方式,允许电压波动范围75~110。 c 本安电源五路输出电源,电压18V, 额定输出电流300mA d)后备供电交流停电时,电池供电时间不小于2h; e)分站容量输入容量模拟量4路,开关量7路; 输出容量1个控制输出接口,可配接4台DG5/36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远程断电 器和1台KXB107-18本安型声光报警器。 f 最大组合负载1台甲烷传感器;或1台KJ71B-U矿用本安型监测用扩展器器,通过扩展器可接 入1台GFW15矿用风速传感器和7台GKT3矿用设备开停传感器。 g)分站与传感器或执行器采用MHYVR电缆连接,导体截面不小于1.5mm2,远程本安供电最大距离 不小于2.0 km(电缆分布参数分布电阻≤12.8Ω/km;分布电容≤0.06μF/km;分布电感≤ 0.8mH/km)。 2.3.7 KJ71B-U矿用本安型监测用扩展器 a 防爆型式矿用本质安全型,其标志为ExibI b 工作电源工作电压DC 18V,工作电流小于200 mA(含传感器)。 c 扩展器接口1号口 模拟量信号、开关量信号任选输入口 2号口~8号口 开关量信号输入口 9号口 与分站通讯口 d 扩展器与分站的通讯方式主从式、半双工、单极性、基带编码。 扩展器与分站通讯的传输速率1200bps 扩展器与分站通讯口电压峰值1.5V~18.9V e 输入信号模拟量200Hz~1000Hz频率信号,模拟量转换误差 ≤1 开关量0/1/5mA电流信号。 f 传感器通过扩展器接入分站时,传感器至分站之间的最大距离2.0km(MHYVR型电缆,电缆分 布参数分布电阻≤12.8Ω/km;分布电容≤0.06μF/km;分布电感≤0.8mH/km) 2.3.8 KXB107-18本安型声光报警器 a 防爆型式矿用本质安全型,其标志为ExibI b 工作电压18V DC,允许波动范围16~21V;工作电流120mA。 c 输入信号①主从式、半双工、单极性、基带编码,传输速率1200 bit/S RS-232串行通讯信 号,传输信号电压峰峰值Vpp≥12V; ②开关量信号,信号电压≤0.5 V时为“关”,信号电压≥3.0 V时为“开”。 d 报警器至关联设备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2km(MHYVR型电缆,电缆分布参数分布电阻≤ 12.8Ω/km;分布电容≤0.06μF/km;分布电感≤0.8mH/km) e 警报声级强度在距其1m远处的声响信号声压级应不小于85 dBA;光信号应能在20m处 清晰可见。 2.4 电缆 2.4.1 中心站到监控分站之间使用蓝色外护套MHYVRP系列电缆,导体截面不小于1.5mm2;监控分站与 传感器、扩展器、断电器及报警器之间使用蓝色外护套MHYVR系列电缆,导体截面不小于1.5mm2, 电缆分布参数分布电阻≤12.8Ω/km;分布电容≤0.06μF/km;分布电感≤0.8mH/km。 2.4.2 用于连接供电电源断电控制的电缆使用黑色橡套电缆。 2.4.3 系统中井下设备所使用的电缆应具有阻燃性能。具有防爆合格证和“MA”标志。严禁与调度电线和动力电缆等共用。 2.5 系统接地及防雷保护措施 2.5.1 接地 监控系统应有单独接地,不允许与其它系统共地。地面中心站设备的外壳和通讯电缆的屏蔽层应接 到安全保护地,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Ω。其它井下设备的接地要求应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第482~487条的规定,系统通讯电缆干线的屏蔽层仅允许在地面中心站机房或竖井一处可靠接到屏蔽地上,决不允许多点接地。 2.5.2 防雷保护措施 2.5.3 机房电源防雷系统在中心站机房交流220V供电进线处应接有KNF220-10电源防雷栅。 2.5.4 信号线防雷井上入井口及监控机房信号线接口处分别安设防雷栅(型号KNF16X;防爆标志 ExiaⅡCT6;生产厂家咸阳坤宁微电子研究所)。防雷栅必须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3 基本功能 3.1 数据采集 3.1.1 系统必须具有甲烷浓度、风速、风压、一氧化碳浓度、温度等模拟量采集、显示及报警功能。 3.1.2 系统必须具有馈电状态、风机开停、风筒状态、风门开关、烟雾等开关量采集、显示及报警功能。 3.1.3 系统必须具有瓦斯抽采(放)量监测、显示功能。 3.2 控制功能 3.2.1 系统必须由现场设备完成甲烷浓度超限声光报警和断电/复电控制功能 a 甲烷浓度达到或超过报警浓度时,声光报警; b 甲烷浓度达到或超过断电浓度时,切断被控设备电源并闭锁;甲烷浓度低于复电浓度时,自动解锁; c 与闭锁控制有关的设备(含甲烷传感器、分站等)未投入正常运行或故障时,切断该设备所监控区域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并闭锁;当与闭锁控制有关的设备工作正常并稳定运行后,自动解锁。 3.2.2 系统必须由现场设备完成甲烷风电闭锁功能 a 掘进工作面甲烷浓度达到或超过1.0CH4时,声光报警;掘进工作面甲烷浓度达到或超过1.5CH4时,切断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并闭锁;当掘进工作面甲烷浓度低于1.0CH4时,自动解锁; b 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的甲烷浓度达到或超过1.0CH4时,声光报警、切断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并闭锁;当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的甲烷浓度低于1.0CH4时,自动解锁; c 被串掘进工作面入风流中甲烷浓度达到或超过0.5CH4时,声光报警、切断被串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并闭锁;当被串掘进工作面入风流中甲烷浓度低于0.5CH4时,自动解锁; d 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或风筒风量低于规定值时,声光报警、切断供风区域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并闭锁;当局部通风机或风筒恢复正常工作时,自动解锁; e 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掘进工作面或回风流中甲烷浓度大于3.0CH4,必须对局部通风机进行闭锁使之不能起动,只有通过密码操作软件或使用专用工具方可人工解锁;当掘进工作面和回风流中甲烷浓度均低于1.5CH4时,自动解锁; f 与闭锁控制有关的设备(含分站、甲烷传感器、电缆、接线盒等)故障或断电时,声光报警、切断该设备所监控区域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并闭锁;与闭锁控制有关的设备接通电源1分钟内,继续闭锁该设备所监控区域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当与闭锁控制有关的设备工作正常并稳定运行后,自动解锁。严禁对局部通风机进行故障闭锁控制。 3.2.3 系统必须具有地面中心站手动遥控断电/复电功能,并具有操作权限管理和操作记录功能。 3.2.4 系统应具有异地断电/复电功能。 3.3 存储和查询 系统必须具有以地点和名称为索引的存储和查询功能 a 甲烷浓度、风速、负压、一氧化碳浓度等重要测点模拟量的实时监测值; b 模拟量统计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 c 报警及解除报警时刻及状态; d 断电/复电时刻及状态; e 馈电异常报警时刻及状态; f 局部通风机、风筒、主要通风机、风门等状态及变化时刻; g 瓦斯抽采(放)量等累计量值; h 设备故障/恢复正常工作时刻及状态等。 3.4 显示功能 3.4.1 系统必须具有列表显示功能 a 模拟量及相关显示内容包括地点、名称、单位、报警门限、断电门限、复电门限、监测值、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断电/复电命令、馈电状态、超限报警、馈电异常报警、传感器工作状态等; b 开关量显示内容包括地点、名称、开/停时刻、状态、工作时间、开停次数、传感器工作状态、报警及解除报警状态及时刻等; c 累计量显示内容包括地点、名称、单位、累计量值等。 3.4.2 系统应能在同一时间坐标上,同时显示模拟量曲线和开关量状态图等。 3.4.3 系统必须具有模拟量实时曲线和历史曲线显示功能。在同一坐标上用不同颜色显示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等曲线。 3.4.4 系统必须具有开关量状态图及柱状图显示功能。 3.4.5 系统必须具有模拟动画显示功能。显示内容包括通风系统模拟图、相应设备开停状态、相应模拟量数值等。应具有漫游、总图加局部放大、分页显示等方式。 3.4.6 系统必须具有系统设备布置图显示功能。显示内容包括传感器、分站、电源箱、接口和电缆等设备的设备名称、相对位置和运行状态等。若系统庞大一屏容纳不了,可漫游、分页或总图加局部放大。 3.5 打印功能 系统必须具有报表、曲线、柱状图、状态图、模拟图、初始化参数等召唤打印功能。报表包括模拟量日(班)报表、模拟量报警日(班)报表、模拟量断电日(班)报表、模拟量馈电异常日(班)报表、开关量报警及断电日(班)报表、开关量馈电异常日(班)报表、开关量状态变动日(班)报表、监控设备故障日(班)报表、模拟量统计值历史记录查询报表等。 3.6 人机对话 系统必须具有人机对话功能,以便于系统生成、参数修改、功能调用、控制命令输入等。 3.7 自诊断 系统必须具有自诊断功能。当系统中传感器、分站、接口、电源、传输电缆等设备发生故障时,报警并记录故障时间和故障设备,以供查询及打印。 3.8 双机备用 系统具有双机热备份功能,双机备用在全自动方式下运行,工作主机工作时,备用主机可接收并存储监控信息,但不对系统控制,但备用主机实时监测工作主机的工作状态,当监测到工作主机异常时,自动转入主机工作状态,并使原工作主机转入备用状态,从主机异常到备用机转为主机工作时间不大于5min。 3.9 备用电源功能 系统具有备用电源。当电网停电后,系统应能对甲烷浓度、风速、负压、CO浓度、主通风机开停、局部通风机开停、风筒状态等主要监控量继续监控。 3.10 数据备份功能 系统应具有数据备份功能,采用双硬盘备份,系统软件自动将数据备份于不同的两个硬盘中。 3.11 模拟报警和断电 系统中CGY-1遥控甲烷传感器具有现场模拟报警和断电功能。 3.12 其他 3.12.1 系统应具有网络通信功能。 3.12.2 系统应具有软件自监视功能。 3.12.3 系统应具有软件容错功能。 3.12.4 系统应具有实时多任务功能,能实时传输、处理、存储和显示信息,并根据要求实时控制,能 周期地循环运行而不中断。 4 主要技术指标 4.1 模拟量的输入传输处理误差不大于1.0。 4.2 累计量的输入传输处理误差不大于1.0 4.3 最大巡检周期≤30s。 4.4 控制执行时间控制时间不大于30s,甲烷超限断电及甲烷风电闭锁的控制执行时间不大于2s。 4.5 存储时间 甲烷、温度、风速、负压、CO等重要测点的实时监测值存盘应保存7d以上,模拟量统计值、报警/解除报警时刻及状态、断电/复电时刻及状态、馈电异常报警时刻及状态、局部通风机、风筒、主要通风机、风门等状态及变化时刻、瓦斯抽采(放)量等累计量值、设备故障/恢复正常工作时刻及状态等记录应保存1年以上。当主机发生故障时,丢失上述信息的时间长度应不大于5min。 4.6 画面响应时间调出整幅画面85的响应时间应不大于2s,其余画面应不大于5s。 4.7 传输误码率 ≤10-8 4.8 最大传输距离 a 地面中心站到井下分站的距离10km。 b 分站到传感器信号传输距离2km。 4.9 系统容量 一台地面监控主机可带16台监控分站。 4.10 双机切换时间 系统具有双机热备份功能,双机备用在全自动方式下运行,工作主机工作时,备用主机可接收并存储监控信息,但不对系统控制,但备用主机实时监测工作主机的工作状态,当监测到工作主机异常时,自动转入主机工作状态,并使原工作主机转入备用状态,从主机异常到备用机转为主机工作时间不大于5min。丢失信息长度时间应不大于5min。 4.11 备用电源工作时间 在电网停电后,系统应具有备用电源功能,地面中心站备用电源在系统电网停电后应保证中心站设备正常工作不小于2h,井下后备电源供电在系统电网停电后应保证系统井下设备正常工作不小于2h。 4.12 统计值时间模拟量统计值应是5min的统计值。 4.13 本安供电距离 监控分站本安电源出口到各负载终端的最大供电距离不小于2km采用MHYVR或MHYVRP通信电缆 导体截面不小于1.5mm2 KDW0.25/660 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电源箱负载连接方式电源输出为9路,全部输出到KJ71B-F1监控分站,其中1路作为分站自身工作电源,另外8路作为外部传感器或断电器工作电源,每1路最大负载为1路模拟量传感器、1路开关量传感器、1路DG5/36远程断电器。 KJ71B-F2监控分站本安电源负载连接方式有三种a)电源与传感器一对一方式;b)电源-扩展器- 多路传感器(星形连接)方式;c)电源-多路执行器4路DG5/36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远程断电器及 1路声光报警器,总线连接方式。 5 传输性能 系统的信息传输性能符合MT/T 899-2000的有关要求。 5.1 地面传输接口与监控分站 a)传输方式主从式、半双工、FSK调制编码。 b)传输速率1200 bps c)传输芯线2芯,无极性 d)最大传输距离地面传输接口至读卡分站的最大距离为10 Km; e 传输信号工作电压峰峰值≤ 2V 5.2监控分站控制接口与DG5/36断电器、KJ71B-U扩展器或KXB107-18声光报警器 a)传输方式主从式、半双工、单极性、基带编码。 b)传输速率1200 bps c)传输芯线4芯(电源、地线、双向信号) d)最大传输距离监控分站到断电器、报警器或扩展器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2.0 Km。 e 传输信号工作电压峰峰值1.5V~18.9V 5.3 信号制式 a 模拟量输入200Hz1000Hz 频率信号,信号高电平≥3V,低电平≤0.5V,正负脉宽≥0.3ms b 开关量输入0/1/5mA电流信号,输入信号电流0为传感器断线状态;输入信号电流≥0.8mA 且≤1.5mA为“停”状态;输入信号电流≥3.5mA为“开”状态。 6 软件功能 6.1 操作管理 软件必须具有操作权限管理功能,对参数设置,控制等必须使用密码操作并具有操作记录。 6.2 主菜单 在各种显示模式下都必须有主菜单显示,主菜单包括参数设置、页面编辑、控制、列表显示、曲线显示、状态图及柱状图显示、模拟图显示、打印、查询、帮助、其他等。 在主菜单下必须设置以下子菜单 a 参数设置系统参数、模拟量、开关量、累计量、其他; b 页面编辑列表、曲线、模拟图、其他; c 控制控制逻辑、操作、其他; d 列表显示报警(模拟量、开关量)、断电控制(模拟量、开关量)、馈电异常(模拟量、开关量)、调用(模拟量、开关量)、设备故障、其他; e 曲线显示报警、断电控制、馈电异常、调用、其他; f 状态图与柱状图显示状态图、柱状图、其他; g 模拟图显示通风系统、瓦斯抽采(放)、系统自检、其他; h 打印编辑、报警(模拟量、开关量)、断电控制(模拟量、开关量)、馈电异常(模拟量、开关量)、调用(模拟量、开关量)、设备故障、其他; i 查询报警(模拟量、开关量)、断电控制(模拟量、开关量)、馈电异常(模拟量、开关量)、调用(模拟量、开关量)、设备故障、其他; j 帮助参数设置、页面编辑、控制、列表显示、曲线显示、状态图与柱状图显示、模拟图显示、打印、查询、其他; 6.3 分类查询 a 报警查询根据输入的查询时间,将查询期间内的全部报警的模拟量和开关量显示或打印; b 断电查询根据输入的查询时间,将查询期间内的全部断电的模拟量和开关量列表显示或打印; c 馈电异常查询根据输入的查询时间,将查询期间内的全部馈电异常的开关量和模拟量显示或打印; d 调用查询根据输入的被查询量和查询时间,将查询期间内被查询量显示或打印; 6.4 快捷方式 在任何显示模式下,均可直接进入所选监控量的列表显示、曲线显示或状态图及柱状图显示、模拟图显示、打印、参数设置、页面编辑、查询等方式。 6.5 中文显示与打印 软件必须具有汉字显示、汉字打印和汉字提示功能。 6.6更改存储内容 软件必须具有防止修改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等存储内容(参数设置及页面编辑除外)功能。 6.7 模拟量数据表格显示 6.7.1 显示内容 模拟量数据表格显示包括以下内容① 传感器设置地点;② 传感器所测物理量;③监测值;④平均值;⑤最大值;⑥最小值;⑦报警/解除报警状态及时刻;⑧断电/复电命令及时刻;⑨馈电状态及时刻;⑩实时时钟等。 6.7.2 实时显示 模拟量报警、模拟量断电、馈电异常必须实时显示。 6.7.3 调用显示 根据所选择的模拟量显示其相应内容① 地点;② 名称;③ 单位;④ 报警门限;⑤ 断电门限;⑥ 复电门限;⑦ 监测值;⑧ 最近一次统计的最大值;⑨ 平均值;⑩ 最后一次报警或解除报警时刻;⑾ 最后一次断电或复电时刻等。 6.7.4 报警显示 当模拟量大于或等于报警门限时,自动显示超限时刻等,显示内容包括① 地点;② 名称;③监测值;④报警时刻;⑤最后一次断电/复电时刻;⑥馈电状态、时刻及措施(报警后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其中所采用的安全措施为人工录入,采用措施时间自动生成,以下同)等。 6.7.5 断电显示 当模拟量大于等于断电门限时,自动显示断电命令及时刻等,显示内容包括;① 地点;② 名称;③监测值;④报警及时刻;⑤断电及时刻;⑥ 馈电状态及时刻、⑦安全措施等。 6.7.6 馈电异常显示 当模拟量断电命令与馈电状态不一致时。自动显示馈电异常时刻等,显示内容包括① 地点;② 名称;③监测值;④报警及时刻;⑤断电及时刻;⑥ 馈电状态及时刻;⑦安全措施等。 6.7.7 报警记录查询显示 根据所选择的查询时间,显示查询时间内的累计报警次数等,显示内容包括① 地点;② 名称;③累计报警次数;④累计报警时间;⑤报警期间最大值及时刻;⑥每次报警期间最大值及时刻;⑦每次报警时间;⑧每次报警起止时刻;⑨每次报警措施;⑩查询起止时刻等。 6.7.8 断电记录查询显示 根据所选择的查询时间,显示查询时间内的累计断电次数等,显示内容包括①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