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落法转充填法隔离层安全厚度的确定.pdf
崩落法转充填法隔离层安全厚度的确定 ① 曾令义, 潘 冬 (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国家金属采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012) 摘 要 以广东信宜银岩锡矿崩落法转充填法为例,采用厚跨比法、简化梁法和普氏压力拱法,对隔离层最小安全厚度进行了理论 研究,并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对所选的最小隔离厚度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对于确保矿山井下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隔离层安全厚度; 厚跨比法; 简化梁法; 普氏压力拱法; 数值模拟 中图分类号 TD32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 j.issn.0253-6099.2015.04.005 文章编号 0253-6099(2015)04-0017-04 Determination of Safety Thickness of Isolation Layer during Transition from Caving to Cut⁃and⁃Fill Stoping ZENG Ling⁃yi, PAN Dong (Nation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Metals Mining, Changsha Institute of Mining Research Co Ltd, Changsha 410012, Hunan,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specific situation in Yinyan Tin Mine during the transition of caving to cut⁃and⁃fill stoping, theoretical study was conducted on the safety thickness of isolation layer by using thickness⁃to⁃span ratio, the simplified Timoshenko beam theory and Protodyakonov′s theory. After that, the minimum thickness of isolation layer was verified by mean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study results are of great signification to underground safe production. Key words safety thickness of isolation layer; thickness⁃to⁃span ratio; the simplified Timoshenko beam theory; Protodyakonov′s theory; numerical simulation 对于生产过程中采矿方法转型的矿山,新采用的 采矿方法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原有采空区对 新采矿工艺的影响;二是两种不同采矿工艺之间也存 在着相互影响。 为避免这些不利影响,需预留一定厚 度的岩体作为隔离层来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1-3]。 广东信宜银岩锡矿山原设计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 法采矿,由于顶板围岩完整稳固,矿石回采后顶板无法 自然崩落,没有形成覆盖层,矿山投产到目前为止已形 成大约 22104m3的采空区未处理,这给后续采矿留 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为保证下部矿体的安全回采,生产时需在原崩落 法开采形成的空区和现充填开采区域间留设一定厚度 的隔离层,见图 1。 1 矿山开采现状及背景 广东信宜银岩锡矿是广东省最大的锡矿,矿区位 于信宜市正东方向直距 36 km,斑岩型锡矿共圈出矿 体 65 个,其中锡矿体 53 个,钨锡钼综合矿体 5 个,钼 矿体 7 个。 6 号矿体为区内最大的矿体,其储量占全 区储量的 89%。 本区矿石主要为原生矿石,工业类型 主要为锡矿石、钨锡钼矿石、钼矿石,以锡矿石为主。 矿岩普氏硬度系数 f=8~12。 矿山于 2007 年上半年完成基建,进入投产期。 目 前已形成 900 m 主平硐、950 m 平硐、1 025 m 平硐以 及 1 060 m 平硐;900 m 以上中段开拓工程已基本完 成。 矿区现有坑道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矿体、围岩均坚 硬,完整,坑道绝大部分地段不需要支护。 目前矿山保有设计利用储量 1 427.7 104t,平均 品位 Sn 0.53%。 生产能力 99104t/ a(3 000 t/ d),矿 山服务年限约 16 年。 2010 年 9 月,“凡亚比”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导致银 岩锡矿尾矿库发生溃坝,致使矿山停产。 目前事故善 后处理已基本结束,开始着手矿山的复产工作。 根据矿 山复产初步规划,拟将矿山生产的大部分尾矿用于井下 充填,采矿方法由崩落法改为充填法,尾矿总产量为 856104m3,其中 57.8%的尾矿(495 104m3)充填至 井下,42.2%的尾矿(361 104m3)排入尾矿库,拟新建 的尾矿库库容将大大减小,能满足矿山的生产服务年限。 ①收稿日期 2015-02-28 作者简介 曾令义(1983-),男,湖南郴州人,硕士,主要从事采矿及井巷工程等方面的设计研究工作。 第 35 卷第 4 期 2015 年 08 月 矿矿 冶冶 工工 程程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Vol.35 №4 August 2015 图 1 矿体开采剖面图 2 隔离层安全厚度计算 影响隔离层厚度的主要因素是安全和经济。 所留 的隔离层厚度过大,会使矿山质押大量矿量,前期回收 率相对降低;若隔离层厚度不够,受到上部空区冒落产 生的冲击扰动,会导致隔离层发生破坏,严重影响下部 的回采作业。 影响隔离层安全厚度的因素有很多。 隔离层本身 的破碎程度,采空区的面积、空间位置,以及与周边矿 柱的联系等都会影响到隔离矿柱安全厚度的确定。 考 虑到采用单一的分析方法可能会造成较大偏差,本文 采用厚跨比法、简化梁法和普氏压力拱法对隔离层的 稳定性进行研究,确定合理的安全隔离层厚度,为充填 采矿法安全高效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2.1 厚跨比法 厚跨比法[4-5]考虑两个关键因素,一是采空区的 水平跨度 W,二是隔离层的最薄处厚度 H。 根据厚跨 比理论,不考虑顶板形态、荷载大小和性质,要求安全 隔离层厚度与采空区的跨度之比(H/ W)不小于 0.5。 因矩形硐稳定性较拱形硐差,通常将 H/ W 作为估算隔 离层安全厚度的最小值。 引入安全系数 K,其计算公 式为 H KW ≥ 0.5(1) 式中 H 为隔离层最薄处厚度,m;W 为采空区水平跨 度,m;K 为安全系数。 安全系数 K 与隔离层岩石的力学性质有关,通常 取为 K=1.15~1.30。 考虑其他因素对隔离层稳定性 的影响,为保障矿山安全生产,取安全系数 K=1.5~2.0。 根据银岩锡矿采场跨度 15 m,可计算出安全隔离 层厚度为 11.25~15 m。 2.2 结构力学简化梁法 对于空区上部的安全隔离层,按照前苏联某学者 的理论[6-8],可将其简化为两端固定的厚梁,依此力学 模型,可得到隔离层最小安全厚度 H 的计算公式为 H = 0.25ln γln+γln 2 + 8bσ许 bσ许 (2) 式中 H 为隔离层最小安全厚度,m;γ 为上覆矿岩重 度,γ=32 kN/ m3;In为采场跨度,设计中为 15 m;b 为 梁宽,取 1 m;σ许为允许拉应力,kPa,顶板允许的应 力为 σ许≤ σ极 KKc (3) 式中 K 为安全系数,可取 1.5~3.0;Kc为结构削弱系 数;σ极为极限抗拉强度,取 4 400 kPa。 Kc值取决于隔离层岩石的坚固性、裂隙发育情况 以及软弱夹层等因素。 银岩锡矿山隔离层上部采用无 底柱分段崩落爆破法回采,落矿时会导致隔离层产生 附加应力,并使其裂隙发育,这将大大削弱隔离层岩体 强度。 故 Kc通常取较大值 7~10。 取安全系数 K=2,得顶板允许的应力为 200 kPa。 代入式(2),通过结构力学简化梁法计算得到的顶板 安全层最小隔离厚度为 18 m。 2.3 普氏压力拱法 普氏地压理论[9-10]认为,巷道或采空区形成后,顶 81矿 冶 工 程第 35 卷 板将形成压力拱带。 按照岩性,压力拱带又分为以下 3 种形式 1) 自然拱适用于顶部受竖直压力、侧帮不受压 的坚硬岩体。 2) 压力拱适用于顶部及侧帮有受压较松软 岩体。 3) 破裂拱适用于松散性岩层,松散岩石的内摩擦 角等于采空区侧壁崩落后的滑动面与水平面的交角。 为安全考虑,按松散性岩层计算拱高 H = 0.5b + htan(90 - φ) f (4) 式中 b 为采空区宽度,为 15 m;h 为采空区高度,为 15 m;φ 为岩体内摩擦角,35; f 为岩体硬度系数。 可采用如下经验公式计算岩体的硬度系数 f = Rc 10 (5) 式中 Rc为岩体的单轴抗压强度,MPa。 银岩锡矿矿体主要含锡,矿体本身及围岩(花岗 岩)的抗压强度约 76.5~87.8 MPa,取平均值,Rc = 82 MPa,得 f=8.2。 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经验,采用工程类比法确定自 然平衡拱高之上岩层的厚度,通常取顶板最小安全厚 度为自然平衡拱高的 3~4 倍。 这里取最小安全厚度 为压力拱拱高的 4 倍。 由普氏压力拱法计算最小安全 厚度为 14.3 m。 3 数值模拟验证 矿山经过长期崩落法开采,井下 1060 m 和1042 m 中段形成众多采空区,采空区面积、位置、形状均不相 同,岩层破碎程度不一,这些因素导致了隔离层周围环 境复杂。 因此,这里隔离层的厚度取前文中 3 种理论 计算得出的最大值18 m,采用 FLAC3D对重点区域应力 分布状况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验证最小隔离层厚度 的可靠性。 模型建立中,需要将矿石和围岩设置为不同的组 (Group),分别赋予不同的物理力学参数,见表 1。 表 1 岩体物理力学参数 名称 抗拉强度 / MPa 抗剪强度 / MPa 弹性模量 / MPa 内聚力 / MPa 泊松 比 内摩擦角 / () 体重 / (tm -3 ) 矿石2.211.9628.630.182352.78 围岩2.412.1648.630.182352.76 岩体的多次开挖相当于多次加卸载。 本次数值分 析采用摩尔⁃库仑本构模型,考虑到模拟过程中岩体存 在塑性屈服,岩体中不同的开挖顺序和步骤将对应不 同的应力状态。 多次开挖使得原岩应力发生了释放及 重新分布,围岩应力状态随之发生改变,如图 2 ~ 3 所示。 图 2 开挖前最小主应力分布图 图 3 开挖后最小主应力分布图 通过数值分析可以看出,开挖前,空区周边的拉应 力最大值达到 1 MPa,且分布范围较小;开挖后,采空 区周边围岩由于卸载作用,拉应力有所降低,最大值接 近于 0.8 MPa,但拉应力区域范围有所扩大,多数区域 拉应力在 0.3 MPa 以下,均小于围岩和矿体的抗拉强 度,说明隔离层的厚度为 18 m 能够满足当前的安全生 产要求。 图 4 为上部空区形成后预留隔离层 18 m 情况下, 因开采活动引起的地表位移分布图。 从图 4 可以看出, 最大地表位移发生在采区中心位置,其值接近 1.5 cm; 远离采区中心的位置,位移值不断减小。 地表位移整 体上不是很大,可以保证采区的安全生产。 图 4 开采后地表位移分布图 91第 4 期曾令义等 崩落法转充填法隔离层安全厚度的确定 4 结 论 预留隔离层厚度 18 m 情况下,采用阶段空场嗣后 充填采矿法回采后,周边围岩应力变化和地表位移变 化都在允许范围内,可见选取的隔离层厚度可确保下 部生产安全。 但隔离层会受到井下爆破作业的动力扰 动,原形成的采空区可能存在冒落和塌陷的动力冲击, 这些因素都有可能造成隔离层发生失稳。 因此,为保 障安全生产,建议矿山对上部空区先进行充填,再进行 下部的回采作业。 参考文献 [1] 阳雨平,谢选杰,郭 民,等. 基于 AHP 和灰色关联 TOPSIS 的残 矿回采方案优选[J]. 矿冶工程,2015(1)1-5. [2] 张光存,杨志强,高 谦,等. 矿用尾砂固结粉在铁矿山全尾砂现 场充填试验研究[J]. 矿冶工程,2014(3)19-22. [3] 范文录,李夕兵,周子龙. 基于可靠度理论的钢筋混凝土假顶强度 确定与配筋设计研究[J]. 矿冶工程,2013(4)30-35. [4] 寇向宇,徐 飞,褚洪涛,等. 杨家湾崩落转充填法隔离层安全厚 度研究[J]. 矿业研究与开发,2013,33(5)59-62. [5] 岩小明,李夕兵,李地元,等. 露天开采地下矿室隔离层安全厚度 的确定[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6,2(4)666-671. [6] 李地元,李夕兵,赵国彦. 露天开采下地下采空区顶板安全厚度的 确定[J]. 露天采矿技术,2005(5)17-20. [7] 陆 广,罗周全,刘晓明,等. 露天转地下开采隔层厚度安全分析 [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1,28(1)132-137. [8] 田志恒,聂永祥. 复杂采空区顶板最小安全厚度的确定方法[J]. 采矿技术,2009,9(5)26-28. [9] 任高峰,王官宝,石栓虎,等. 特大地下采空区稳定性评价及处理 措施[J].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5,22(2)22-25. [10] 徐文彬,宋卫东,杜建华,等. 崩落法转阶段嗣后充填法采场稳定 性分析[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3,35(4)415-422. (上接第 16 页) [11] The Framework Model of Supply⁃Chain Process in CALS Environ⁃ ment[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S1)270-271. [12] 陈 凯,张 达,张元生. 采空区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处理方 法[J]. 光学学报,2013,36(8)125-130. [13] 过 江,古德生,罗周全. 金属矿山采空区 3D 激光探测新技术 [J]. 矿冶工程,2006,26(5)16-19. [14] 罗周全,李 畅,刘晓明,等. 金属矿床可视化建模及储量计算 [J]. 矿冶工程,2009,29(1)10-14. [15] 喜文飞,史正涛. 一种新的点云数据组合精简算法研究[J]. 科 技通报,2014,31(3)153-156. [16] 李晋江,张彩明,范 辉. 群体智能点云光顺去噪算法[J]. 计算 机集成制造系统,2011,17(5)935-945. 矿冶工程杂志 2016 年征订启事 矿冶工程(双月刊)由中国金属学会、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是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及中国学术期 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RCCSE),是集学术性和技术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刊 物,已被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资讯、台湾华艺数据库等全文收录,是国外多家知名检 索机构的检索对象。 矿冶工程读者对象是采矿、选矿、冶金、材料、地质、化工等系统的有关生产人员、院校师生和管 理人员。 主要栏目为采矿、选矿、冶金、材料、矿冶行业企业管理等,内容新颖,是开拓、激发创造力的良 师益友。 矿冶工程编辑部承接彩色、黑白及文字广告业务,欢迎各企事业单位来电来函联络。 矿冶工程真诚欢迎新、老订户向全国各地邮局订阅本刊,也可直接向编辑部订阅。 邮发代号 42-58,大 16K,定价 20 元,全年 120 元。 地 址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路 966 号联 系 人 黄小芳 邮 编 410012开户名称 矿冶工程杂志(长沙)有限公司 电 话 (0731)88657070/88657176/88657173开户银行 工商银行长沙左家垅支行 传 真 (0731)88657186帐号 1901013009201095502 E-mail kuangyegongchengzz@ 163.com 02矿 冶 工 程第 35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