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锚杆—锚索耦合支护参数研究.pdf
第 4 2卷第 5期能 源 与 环 保 V o l 4 2 N o 5 2 0 2 0年5月 C h i n aE n e r g y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M a y 2 0 2 0 收稿日期 2 0 2 0- 0 1- 0 6 ; 责任编辑 陈朋磊 D O I 1 0 . 1 9 3 8 9 / j . c n k i . 1 0 0 3- 0 5 0 6 . 2 0 2 0 . 0 5 . 0 3 1 作者简介 贾祺祺( 1 9 8 8 ) , 男, 山西晋城人, 助理工程师, 2 0 1 5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 现从事煤矿掘进工作。 引用格式 贾祺祺. 巷道锚杆锚索耦合支护参数研究[ J ] . 能源与环保, 2 0 2 0 , 4 2 ( 5 ) 1 5 3 1 5 6 . J i aQ i q i . S t u d y o np a r a m e t e r s o f b o l t c a b l e c o u p l i n g s u p p o r t i n g i nr o a d w a y [ J ] . C h i n a E n e r g y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 2 0 2 0 , 4 2 ( 5 ) 1 5 3 1 5 6 . 巷道锚杆锚索耦合支护参数研究 贾祺祺 (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寺河煤矿, 山西 晋城 0 4 8 2 0 5 ) 摘要 根据某工作面实际工程概况, 分析了巷道锚杆锚索耦合支护参数, 设计了 3种支护参数, 模拟 分析了巷道回采和掘进期间围岩变形特征, 得到了最佳支护形式, 然后采用数值模拟软件, 分析巷道 支护参数合理性, 主要分析了锚杆预紧力、 锚索长度、 顶板锚杆数量等。研究为相似条件下巷道支护 提供指导。 关键词 锚杆锚索; 耦合支护; 围岩变形; 支护参数 中图分类号 T D 3 5 3 . 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3- 0 5 0 6 ( 2 0 2 0 ) 0 5- 0 1 5 3- 0 4 S t u d yo np a r a me t e r s o f b o l t c a b l ec o u p l i n gs u p p o r t i n gi nr o a d w a y J i aQ i q i ( S i h e C o a l M i n e , S h a n x i J i n c h e n gA n t h r a c i t e C o a l M i n i n gG r o u pC o . , L t d . , J i n c h e n g 0 4 8 2 0 5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A c c o r d i n gt oa c t u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s i t u a t i o no f w o r k i n g f a c e , 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dp a r a m e t e r s o f b o l t c a b l e c o u p l i n g s u p p o r t i n g i n r o a d w a y , t od e s i g nt h r e ek i n d s o f s u p p o r t i n gp a r a m e t e r s , t os i m u l a t ea n da n a l y z ed e f o r m a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s u r r o u n d i n gr o c kd u r i n g m i n i n g a n dd r i v i n go f r o a d w a y , t oo b t a i nt h eb e s t s u p p o r t i n gf o r m , a n dt h e nu s e dn u m e r i 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s o f t w a r et oa n a l y z er a t i o n a l i t yo f r o a d w a y s u p p o r t i n g p a r a m e t e r s , a n dm a i n l y a n a l y z e dt h e p r e t i g h t e n i n g f o r c e o f b o l t , t h e l e n g t ho f c a b l e , t h e n u m b e r o f r o o f b o l t s a n ds o o n. T h es t u d yp r o v i d e dg u i d a n c ef o r r o a d w a ys u p p o r t i n gu n d e r s i m i l a r c o n d i t i o n s . K e y w o r d s b o l t c a b l e ; c o u p l i n gs u p p o r t i n g ; s u r r o u n d i n gr o c kd e f o r m a t i o n ; s u p p o r t i n gp a r a m e t e r s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速, 煤炭开采发挥着重 要的作用。沿空留巷的巷道支护一直受到众多学者 的重视, 李全根等[ 1 ]研究了高应力软岩超大断面巷 道锚杆 + 锚索 +锚注动态耦合支护技术, 采用“ 让 压有度、 刚强足够” 的软岩支护技术, 对耦合支护的 最佳时间进行了确定; 苏学贵等[ 2 ]对高位复合顶板 巷道锚杆锚索耦合支护进行了研究, 采用 F L A C 3 D数 值模拟软件, 分析了该类巷道顶板破坏特征, 计算了 锚杆锚索耦合加固机理, 实测了掘巷道锚杆( 索) 工 作载荷和围岩变形; 王进锋[ 3 ]分析了高应力软岩回 采巷道锚杆( 索) 耦合支护技术, 以软岩的耦合支护 理论为基础, 采用现场监测及现场应用, 分析了高应 力软岩巷道围岩支护。本文采用数值模拟, 分析了 不同支护条件下巷道回采和掘进期间围岩变形特 征, 得到了最优的支护形式。 1 工程概况 研究煤矿主要开采 5号煤层, 煤层厚度为 5~ 7 m , 平均 6m , 采深为 4 6 0m , 煤层倾角为 3 ~ 1 0 , 平 均为 7 , 属近水平煤层。研究工作面位于 5号煤层 一采区, 北部为 5 0 2 7工作面, 西部为 5 0 0 9工作面, 南部为 5 0 2 9工作面, 研究巷道断面尺寸为 52 0 0 m m 31 0 0m m 。5 0 2 8综放工作面采掘平面如图 1 所示。 351 2 0 2 0年第 5期 能 源 与 环 保第 4 2卷 图 1 5 0 2 8综放工作面采掘平面 F i g 1 Mi n i n gp l a no f 5 0 2 8f u l l y me c h a n i z e dc a v i n gf a c e 2 巷道耦合参数设计 2 . 1 耦合支护参数一 巷道顶板采用长度为 24 0 0m m , 直径为 2 0m m 的左旋无纵筋螺旋纹钢锚杆, 锚杆排距为 8 0 0m m , 间距为 9 4 0m m , 每排布置 6根锚杆。顶板锚索采用 长度 62 0 0m m 、 直径 2 1 . 6m m的 1 7 7 0级低松弛钢 绞线, 锚索排距为 16 0 0m m , 间距为 18 8 0m m 。 巷道帮部采用长度为 24 0 0m m 、 直径为 2 0m m 的左旋无纵筋螺旋纹钢锚杆, 锚杆间距为 8 0 0m m , 间距为 8 0 0m m , 每排布置 4根锚杆。帮部锚杆垂直 于墙体, 帮部不布置锚索。耦合支护参数一的巷道 支护参数如图 2所示。 图 2 耦合支护参数一巷道支护参数 F i g 2 R o a d w a ys u p p o r t i n gp a r a me t e r s o f c o u p l i n gs u p p o r t i n gp a r a me t e r s 2 . 2 耦合支护参数二 巷道顶板采用长度为 24 0 0m m 、 直径为 2 0m m 的左旋无纵筋螺旋纹钢锚杆, 锚杆排距为 8 0 0m m 、 间距为 9 4 0m m , 每排布置 6根锚杆。顶板锚索采用 长度 62 0 0m m 、 直径 2 1 . 6m m的 1 7 7 0级低松弛钢 绞线, 锚索排距为 16 0 0m m 、 间距为 18 8 0m m 。 巷道帮部采用长度为 24 0 0m m 、 直径为 2 0m m 的左旋无纵筋螺旋纹钢锚杆, 锚杆排距为 8 0 0m m , 排距为 7 0 0m m , 每排布置 5根锚杆。巷帮侧实体煤 的锚杆间距为 8 0 0m m , 间距为 8 0 0m m , 帮部锚杆垂 直于墙体, 帮部不布置锚索。与耦合支护参数一相 比增加了 1根锚杆。 2 . 3 耦合支护参数三 巷道顶板采用长度为 24 0 0m m 、 直径为 2 0m m 的左旋无纵筋螺旋纹钢锚杆, 锚杆间距为 8 0 0m m , 间距为 9 4 0m m , 每排布置 6根锚杆。顶板锚索采用 长度 62 0 0m m 、 直径 2 1 . 6m m的 17 7 0级低松弛钢 绞线, 锚索排距为 16 0 0m m , 间距为18 8 0m m , 在矩 形巷道边角处, 锚杆斜向帮部和水平夹角为 7 5 布 置。 巷道帮部采用长度为 24 0 0m m 、 直径为 2 0m m 的左旋无纵筋螺旋纹钢锚杆, 锚杆间排距均为 8 0 0 m m , 每排布置 4根锚杆。煤柱一侧布置 1根锚索, 锚索长 52 0 0m m , 直径为 1 7 . 8m m , 排距为 16 0 0 m m , 布置在煤柱帮的中央。与耦合支护参数一相比 增加了 1根锚索。 3 耦合支护参数选择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 4 1 0 ], 对该 3种支护参数条 件下, 巷道回采和掘进期间围岩变形特征进行了模 拟, 结果如图 3所示。 由图 3 ( a ) 可知, 当巷道在掘进期间, 实体煤帮 巷道的变形量为 7 0m m , 巷道煤柱帮的变形量为 1 5 0m m , 巷道围岩已经受到基本控制, 但是巷道非 对称变形特征并没有改善。在回采期间, 实体煤帮 巷道的变形量为 1 5 0m m , 巷道煤柱帮的变形量为 3 0 0m m , 此时巷道非对称变形特征也很明显。 由图 3 ( b ) 可知, 当巷道在掘进期间, 实体煤帮 巷道的变形量为 7 0m m , 巷道煤柱帮的变形量为 1 4 5m m , 两帮巷道变形量的差值为 7 5m m , 和支护 参数一相比, 巷道非对称变形特征并没有得到改善。 在回采期间, 实体煤帮巷道的变形量为 1 5 0m m , 巷 道煤柱帮的变形量为 2 9 0m m , 此时巷道非对称变形 特征有所缓解。 由图 3 ( c ) 可知, 当巷道在掘进期间, 实体煤帮 巷道的变形量为 7 0m m , 巷道煤柱帮的变形量为 1 0 0m m , 两帮巷道变形量的差值为 3 0m m , 和支护 参数一、 支护参数二相比, 巷道非对称变形特征有所 改善。在回采期间, 实体煤帮巷道的变形量为 1 5 0 m m , 巷道煤柱帮的变形量为 2 0 0m m , 此时巷道非对 451 2 0 2 0年第 5期贾祺祺 巷道锚杆锚索耦合支护参数研究 第 4 2卷 称变形特征明显缓解。 图 3 不同支护条件下巷道回采 和掘进期间围岩变形特征 F i g 3 D e f o r ma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s u r r o u n d i n gr o c k d u r i n gr o a d w a ymi n i n ga n de x c a v a t i o n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s u p p o r t i n gc o n d i t i o n s 综上所述, 3种支护参数下, 当巷道帮部打 1根 锚索时, 巷道变形量有所降低, 巷道非对称变形特征 有所改善。因此综合考虑, 耦合支护参数选择方案 三。 4 巷道支护参数合理性验证 ( 1 ) 锚杆预紧力。不同顶锚杆预紧力的巷道顶 板的应力场分布如图 4所示。分别模拟分析了预紧 力矩为 1 0 0 、 2 0 0 、 3 0 0N m时巷道顶板的应力场分 布。当预紧力矩为 1 0 0N m时, 锚杆高预应力区域 主要为靠近托盘位置和锚杆底部, 并且锚杆各预应 力场相互独立; 当预紧力矩为 2 0 0N m时, 锚杆高 预应力区域也主要为靠近托盘位置和锚杆底部, 但 是预应力矩高于预紧力矩为 1 0 0N m时, 预应力沿 锚杆近似呈“ 葫芦” 形; 当预紧力矩为 3 0 0N m时, 锚杆各预应力场相互叠加, 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厚 度的承压拱。因此, 当锚杆预紧力矩为 3 0 0N m时 为最佳。 图 4 不同顶锚杆预紧力的巷道顶板的应力场分布 F i g 4 S t r e s s f i e l d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r o a d w a yr o o f w i t hd i f f e r e n t r o o f b o l t p r e t e n s i o n ( 2 ) 锚索长度。根据数值模拟, 得到顶板塑性 区的高度为 30 0 0~ 35 0 0m m , 依据冒落拱理论, 锚 索长度应大于塑性区范围 10 0 0m m , 则得出, 锚索 长度设置为 62 0 0m m 。 ( 3 ) 顶板锚杆数量。根据数值模拟, 分别模拟 分析了顶板锚杆为 5根和 6根条件下巷道顶板预应 力场分布, 当顶板锚杆为 5根时, 顶板锚杆并未形成 相互叠加的预应力场, 不利于巷道的支护; 当顶板锚 杆为 6根时, 顶板锚杆形成相互叠加的预应力场, 有 利于巷道的支护, 控制巷道变形, 维护顶板完整性。 551 2 0 2 0年第 5期 能 源 与 环 保第 4 2卷 因此, 当顶板锚杆为 6根, 锚杆间距为 9 4 0m m时, 此时巷道的支护效果最好。 ( 4 ) 煤柱帮有无钢筋梯子梁加固。煤柱帮应力 区扩散如图 5所示。 图 5 煤柱帮应力区扩散 F i g 5 D i f f u s i o no f s i d es t r e s s z o n eo f c o a l p i l l a r 由图 5可知, 当煤柱帮无钢筋梯子梁加固时, 锚 杆产生的压应力场相互不连接, 呈圆形分布, 此时产 生的预应力场是相互独立的, 不能够有效对围岩进 行控制; 当煤柱帮有钢筋梯子梁加固时, 锚杆产生的 压应力场相互连接, 逐渐向梯子梁方向延伸, 形成压 应力圈。因此, 在煤柱帮增加钢筋梯子梁加固, 有利 于预应力扩散, 提高锚杆的整体支护能力。 5 结论 根据具体的地质概况, 提出了 3种支护参数, 采 用数值模拟, 分析了不同支护条件下巷道回采和掘 进期间围岩变形特征, 得到了最优的支护形式, 最后 对巷道支护参数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研究为相似地 质条件的巷道支护提供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R e f e r e n c e s ) [ 1 ] 李全根, 陈泉建. 高应力软岩超大断面巷道锚杆 +锚索 +锚注 动态耦合支护技术[ J ] . 煤矿支护, 2 0 1 5 ( 3 ) 1 0 1 5 . L i Q u n g e n , C h e nQ u a n j i a n . D y n a m i cc o u p l i n gs u p p o r t t e c h n o l o g y f o r b o l t s , a n c h o r c a b l e s , a n dg r o u t i n g i nh i g h s t r e s s s o f t r o c ks u p e r l a r g e s e c t i o nr o a d w a y [ J ] . C o a l M i n e S u p p o r t i n g , 2 0 1 5 ( 3 ) 1 0 1 5 . [ 2 ] 苏学贵, 李浩春, 李彦斌, 等. 高位复合顶板巷道锚杆锚索耦合 支护研究[ J ] .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 0 1 2 ( 5 ) 9 4 9 6 . S uX u e g u i , L i H a o c h u n , L i Y a n b i n , e t a l . R e s e a r c ho nb o l t a n da n c h o r c o u p l i n gs u p p o r t o f h i g h l e v e l c o m p o u n dr o o f r o a d w a y [ J ] . J o u r n a l o f T a i y u a nU n i v e r s i t y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1 2 ( 5 ) 9 4 9 6 . [ 3 ] 王进锋. 高应力软岩回采巷道锚杆( 索) 耦合支护技术研究 [ D ] . 西安 西安科技大学, 2 0 0 8 . [ 4 ] 魏垂胜. 大埋深软岩高地应力岩巷支护技术研究[ J ] . 能源与 环保, 2 0 1 8 , 4 0 ( 2 ) 1 7 9 1 8 4 . We i C h u i s h e n g . S t u d yo ns u p p o r t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o fh i g h s t r e s s e d r o c kr o a d w a yi nl a r g eb u r i e dd e e ps o f t r o c k [ J ] . C h i n a E n e r g y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 2 0 1 8 , 4 0 ( 2 ) 1 7 9 1 8 4 . [ 5 ] 张锁. 特厚煤层巷道拱梁耦合支护结构与围岩稳定性控制研 究[ D ] . 太原 太原理工大学, 2 0 1 7 . [ 6 ] 刘洪涛, 王飞, 蒋力帅, 等. 顶板可接长锚杆耦合支护系统性能 研究[ J ] .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 0 1 4 , 3 1 ( 3 ) 3 6 6 3 7 2 . L i uH o n g t a i , Wa n gF e i , J i a n gL i s h u a i , e t a l . S t u d yo n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o f t h ec o u p l i n g s u p p o r t s y s t e mf o r t h e l o n g a n c h o r b o l t o nt h e r o o f [ J ] . J o u r n a l o f M i n i n g&S a f e t yE n g i n e e r i n g , 2 0 1 4 , 3 1 ( 3 ) 3 6 6 3 7 2 . [ 7 ] 杨培举, 刘长友, 万志军. 深部软岩巷道锚杆锚索耦合控制机 理研究[ C ] / / 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2 0 0 6 . [ 8 ] 黄庆显, 韩金生. 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整体锚注技术研究 [ J ] . 能源与环保, 2 0 1 8 , 4 0 ( 5 ) 1 9 0 1 9 4 . H u a n gQ i n g x i a n , H a nJ i n s h e n g . R e s e a r c ho ni n t e g r a t e da n c h o r g r o u t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f o rs u r r o u n d i n gr o c ko f d e e ph i g hs t r e s ss o f t r o c kr o a d w a y [ J ] . C h i n aE n e r g y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r o t e c t i o n , 2 0 1 8 , 4 0 ( 5 ) 1 9 0 1 9 4 . [ 9 ] 勾攀峰, 辛亚军, 张和, 等. 深井巷道顶板锚固体破坏特征及稳 定性分析[ J ]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 0 1 2 , 4 1 ( 5 ) 7 1 2 7 1 8 . G o uP a n f e n g , X i nY a j u n , Z h a n gH e , e t a l . F a i l u r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s t a b i l i t ya n a l y s i so f r o o f a n c h o ri nd e e pm i n er o a d w a y [ J ]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1 2 , 4 1 ( 5 ) 7 1 2 7 1 8 . [ 1 0 ] 牛福龙. 大同矿区侏罗纪下部煤层巷道锚杆与锚索变形能力 匹配的研究与应用[ C ] / / 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 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 2 0 0 9 . 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