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工作面切顶留巷临时支护技术研究应用.pdf
第 5 期 山 西 焦 煤 科 技 No. 5 2020 年 5 月 Shanxi Coking Coal Science 临时支护;恒阻大变形锚索;围岩监测 中图分类号TD3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0652202005-0046-04 我国煤矿井下工作面开采原来以 121 工法为主, 每个回采工作面需布置两条回采巷道,且工作面需留 设一定宽度的区段煤柱,造成矿井采掘接替紧张、回 采率低等问题。 为此,何满朝等提出切顶卸压自成巷 无煤柱开采技术,并在许多矿井进行了实践,取得了 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4]. 其研究重点集中在“切 顶卸压恒阻大变形锚索” 主体支护,对于切顶留巷 期间的临时支护研究较少,盲目采用单体支柱进行临 时支护,不利于矿井生产经济性、安全性、科学性的实 现。 以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曙光煤矿 1226 运输巷为背景,在确定其主体切顶支护方案的 前提下,对临时支护技术进行研究及应用,以保证巷 道围岩的稳定性。 1 工程概况 曙光煤矿位于山西省孝义市,主采 2、3煤层,生 产规模 90 万 t/ a,现阶段 2煤层布置 1226 综采工作 面,区段标高为 960 1 105 m,相对高差 145 m. 1226 工作面煤层均厚为 2. 85 m,工作面走向推进长 度 1 562 m,工作面开切眼长度 180. 5 m,沿顶底板割 煤,不留顶底煤,平均采高为 2. 85 m. 为提高工作面 回采率及巷道利用率,设计在 1226 运输巷采用无煤 柱沿空留巷技术。 2 1226 运输巷支护技术 1226 运输巷掘进期间采用“锚网索梁”永久支护 方式,顶板每排采用 6 根 d20 mm2 400 mm 的左旋 螺纹钢锚杆配合 4. 5 m 的钢筋托梁进行支护,顶锚杆 锚固剂采用 MSK2355、MSZ2355 各一卷。 锚索采用 d21. 6 mm6 500 mm 的钢绞线,布置在两排锚杆中 间, 采 用 “ 三 花 ” 布 置 方 式, 树 脂 锚 固 剂 采 用 MSK2355、MSK2355、MSZ2355 各一卷。 两帮每排各 支设 4 根 d20 mm2 400 mm 的左旋螺纹钢锚杆,在 巷道右帮 2煤层与夹矸分界处打设一根点锚索,锚 索与巷道右帮成 75角,锚索的排距为 2 m,锚索采用 d21. 6 mm6 500 mm 的钢绞线配合 300 mm300 mm 12 mm 的四方铁板进行支护,锚固剂采用 MSK2355、 MSK2355、MSZ2355 各一卷。 3 巷道切顶卸压恒阻大变形锚索留巷支护 1226 运输巷采用以“切顶卸压恒阻大变形锚索 支护”为主体的支护方案,通过预裂切缝爆破,在局 部范围切断工作面顶板应力传递,减弱巷道顶板压 力,保护巷道顶板完整性。 具体方案在 1226 工作面 运输巷靠近回采侧范围内进行切顶爆破,切缝孔距巷 道回采侧帮 150 mm,切缝面由竖直方向向采空区旋 转 15,切缝孔间距设计为 600 mm,切顶钻孔垂直高 度为 10. 0 m,施工时至少超前工作面 50 m. 采用恒阻大变形锚索控制顶板下沉,恒阻大变形 锚索加固方案锚索 d21. 8 mm,长度为 12 m,恒阻器 d85 mm, 长 450 mm, 恒 阻 值 为 32 t, 可 伸 缩 量 为 150 mm. 1226 工作面运输巷和材料巷共布设 2 列恒 阻大变形锚索,第一列恒阻锚索距切缝钻孔 400 mm 距回采侧煤帮 550 mm,排距 1 000 mm;第二列中 线偏实体煤侧 200 mm,排距 2 000 mm. 恒阻锚索相 邻锚索之间用 3 mm280 mmW 钢带连接平行于巷 道走向。 预裂钻孔及恒阻锚索支护见图 1. 图 1 1226 运输巷留巷支护示意图 4 巷道分区临时支护方案 工作面回采期间,巷道与工作面相对位置发生变 化时,受到的采动影响大小也发生变化。 工作面前方 一定范围内,巷道围岩受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工作 面附近,巷道受采煤机割煤、采空区顶板垮落的动压 影响;工作面后方一定范围内,巷道仍受采空区顶板 垮落的动压影响,需要持续变形一段时间才能最终稳 定。 因此,将工作面附近的 1226 运输巷划分为 3 个 区超前支护区工作面前方 30 m,架后临时支护区 架后 0200 m和成巷稳定区架后 200 m 之后, 分区见图 2. 4. 1 超前支护区 工作面前方 30 m 内的运输巷受超前支承压力的 影响,巷道围岩易出现较大的变形,故设计采用单体 液压支柱配合 π 型梁进行临时补强支护,采用一梁 三柱垂直巷道轴线方向布置,排距为 1. 0 m,超前支 护长度不小于 30 m. 4. 2 架后临时支护区 工作面后方 0200 m,采空区顶板逐渐垮落,动 压影响较为剧烈。 因此,在架后 0 200 m,顶板需要 临时加强支护。 现有的架后临时支护主要有单体临 时支护、单体墩式支架临时支护和门式刚架临时支 护[5-6]. 其中单体支柱主要用于浅埋深、薄煤层、压力 比较小的留巷支护,曙光煤矿开采深度大,巷道内压 力显现明显,因此主要从单体墩式支架临时支护和 门式钢架临时支护之间选择。 单体墩式支架临时 支护和门式钢架临时支护对比见表 1. 为确保 1226 运输巷的切顶留巷效果,对门式支 架与墩式支架综合分析比较后,最终确定采用门式支 架进行 1226 运输巷的架后临时支护。 1226 运输巷 为矩形断面,根据自然平衡拱理论,作用在深埋岩体 巷道顶部的围岩压力为自然平衡拱内岩体的自重,顶 742020 年第 5 期张能旺综采工作面切顶留巷临时支护技术研究应用 图 2 巷道不同位置临时支护图 表 1 门式支架与墩式支架对比表 类别门式支架墩式支架对比效果 顶板支护整体局部靠切缝侧门式优 底板支护整体加底梁局部靠切缝侧门式优 单体量0800 个门式优 运输方式机械人工或单轨吊门式优 200 m 费用1 640 万元680 万元墩式优 底鼓控制效果好效果差门式优 板最大松动范围为[5-6] hg a c fd 1 式中 hg顶板最大松动范围,m; a巷道宽度的一半,m,取 2. 35; c帮部最大破坏范围,m,取 3. 5; fd顶板硬度系数,取 2. 由式1可得,hg 2. 925 m,按照最危险的情况 考虑,顶板松动范围内的岩体自重全部由门式支架承 担,则所需的门式支架支护力为[7] N hgγ2c 2ad2 式中 N所需支护力,kN; hg顶板最大松动范围,m,取 2. 925; γ岩层平均重力密度,kN/ m3,取 25; c巷道两帮破坏范围,m,取 3. 5; a巷道宽度,m,取 2. 35; d支护排拒,m,取 1. 5. 由式2可得,N 1 283. 34 kN. 根据压强公式 PN/ S,可算 出 所 需 支 护 压 强 至 少 需 0. 182 MPa. ZLQ2826/ 22. 5/ 38 型门式支架初撑力为 1 978. 2 kN, 工作阻力为 2 826 kN,均大于所需支撑力,因此确定 采用 ZLQ2826/ 22. 5/ 38 型门式支架。 1226 运输巷锚 杆排距为 1 000 mm,为有效避让顶板锚杆、锚索,确 定门式支架架间距为 1 500 mm,留巷加强支护长度 按照 200 m 考虑,共需 134 架门式支护装置。 相邻门 式支护装置横梁之间通过矿用高强度圆环链及紧链 器连接,实现相邻门式支护装置之间的连接,避免因 立柱卸压发生倒架。 门式支架布置方式见图 3. 为防止采空区的矸石滚落至巷道内,支架靠近采 空区一侧挂设钢筋网,钢筋网上部与顶板金属网捆扎 在一起,钢筋网由 d6 mm 的钢筋焊接而成,尺寸为 1 700 mm1 000 mm,钢筋网挂设完成后,在采空区 侧布置可伸缩 36U 型钢,U 型钢长 2. 6 m可根据巷 道高度适当调整,U 型梁排距为 500 mm,布置见 图 4. 4. 3 成巷稳定区 滞后采煤工作面 200 m 以上的巷道内,当围岩趋 于稳定时,将门式支架撤去,保留可伸缩 U 型钢进行 挡矸支护,根据巷道内瓦斯浓度、采空区漏风情况,确 定是否进行碎石帮侧喷浆处理。 喷浆时采用水泥砂 浆,喷浆厚度不小于 50 mm,必要时进行复喷。 5 应用效果 5. 1 监测点布置及监测周期 曙光煤矿 1226 运输巷沿空成巷施工后,在现场 进行了巷道表面位移量监测,布置 83 组测点,每组测 点包括 2 个点顶板A 点、底板B. 监测方法用 收敛仪分别测量各测点到基准点的距离,两测点相邻 两次测试数据的差值即为两点相对移近量,以此累加 相邻两次测试数据的差值即可得两点相对总移近量, 测量精度 0. 1 mm. 巷道表面位移监测为实时在线监 测,每次获取的观测数据需要做好记录表及时整理, 共进行为期 21 天的监测。 84山 西 焦 煤 科 技2020 年第 5 期 图 3 运输巷道门式支护临时支护展开图 图 4 架后临时支护侧视图 5. 2 支护效果评价 对现场监测得到的数据整理得到图 5,成巷初期 巷道围岩位移量快速增大,成巷约 10 天后围岩趋于 稳定,两帮移近量稳定在 23. 5 mm 左右,顶底板移近 量稳定在 16. 3 mm 左右,巷道变形量小,支护效果 良好。 图 5 围岩位移量变化曲线图 6 总 结 1 以“切顶卸压恒阻大变形锚索支护”为主体 的切顶留巷技术应用期间,临时支护对于留巷围岩稳 定非常关键。 工作面超前段受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 可采用单体柱或单体柱工字钢进行补强支护,超前 支护距离不小于 100 m;工作面开采时,顶板开采垮 落,动压明显,可采用门式支架等强度高、整体性强的 临时支护方式,工作面后方顶板从垮落到稳定需要一 定的时间,因此距工作面较近的架后区域不仅需要进 行顶板补强支护,还需进行挡矸支护,采用可伸缩 U 型钢挡矸支护效果良好;当巷道距工作面较远时,顶 板运动基本趋于稳定。 矿压监测结果表明,巷道顶板 稳定后,可将架后临时支护的设备撤掉,只进行挡矸 支护即可。 2 围岩位移监测结果表明,留巷期间围岩稳定 后,两帮移近量稳定在 23. 5 mm 左右,顶底板移近量 稳定在 16. 3 mm 左右,围岩稳定性良好,能够满足 1228 接替工作面的生产需求。 参 考 文 献 [1] 何满潮,宋振骐,王 安,等. 长壁开采切顶短壁梁理论及其 110 工法-第三次矿业科学技术变革[J]. 煤炭科技,201711-9,13. [2] 马俊生. 店坪矿切顶卸压无煤柱开采设计方案研究[J]. 山西焦煤科技,20161041-44. [3] 宋立兵. 神东矿区切顶卸压成巷技术研究[J]. 煤炭科技技术,2016880-85. 下转第 52 页 942020 年第 5 期张能旺综采工作面切顶留巷临时支护技术研究应用 表 1 8201 面与 8202 面精煤回收率表 月份 2019 年 8201 面 产量 / 万 t 2016 年 8202 面 对应采位产量 / 万 t 回收率 提高率 / 3 月618 321611 5935. 5 4 月599 792571 7754. 9 5 月587 088558 0685. 2 6 月556 799510 3579. 1 6 结 语 经过 7 个多月的试验,对 8201 工作面产量统计 分析,确定同忻矿综放面合理的放顶煤工艺。 采用多 轮间隔和单轮顺序放煤工艺,8201 工作面的平均单刀 产量为 4 576 t,单米精煤产量为 5 720 t,与邻近 8202 工作面相比,回收率平均提高了 6,效果显著。 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同忻矿根据探测顶煤的厚 度,不断优化回采和放煤工艺,如放慢机组速度,严格 控制一次走架数量,从而增加放煤时间,给顶煤回收 创造有利条件。 此次优化使同忻矿放顶煤工艺、顶煤 回收率处于集团公司领先水平,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 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吴向前. 济宁三号煤矿放顶煤上行开采关键技术探讨[J]. 煤炭科学技术,2009,37828-35. [2] 王红星. 提高综采放顶煤工艺煤炭回收率的探索和展望[J]. 煤,201519143-45. [3] 边 强. 一次采全高和放顶煤工艺采出率问题分析[J]. 煤炭科学技术,2007,352101-104. [4] 曹晓鹏. 综采放顶煤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实践与应用[J]. 煤炭科技,2018378-80. [5] 刘建权. 提高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回采率的措施研究[J]. 机械管理开发,20181143-147. [6] 王秋生. 厚及特厚煤层合理高效放顶煤工艺探讨[J]. 中州煤炭,2011645-46. [7] 李 健. 煤矿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探究[J]. 中国矿山工程,2018,47434-36. [8] 金明乾. 通过合理的放顶煤工艺参数提高顶煤采出率[J]. 科技资讯,2012,1497. Optimization of Fully Mechanized Top Coal Caving Technology in 8201 Working Face of Tongxin Coal Mine SUN Miao, DONG Hexiang, ZHAO Haibing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of the mine, reduce the loss of uncollected coal, and ef- fectively extend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min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production situation of 8201 fully mechanized roof caving face in Tongxin mine, the single round sequence coal caving process is optimized to multi-roundinterval layering coal caving process. The field test at 8201 working face shows that under the same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the same advancing, compared with the adjacent 8202 working face, the optimized process in 8201 working making the coal recovery increased by 6, which effectively guaranteed safety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 the mine, verified the roof caving technology in the ultra-thick coal seam. Key words Roof caving process; Multi-round caving; Sequence; Interval layering 上接第 49 页 [4] 王 瑨. 12605 工作面切顶卸压成巷支护技术探讨[J]. 江西煤炭科技,2019386-88,91. [5] 孟玉良. 临时支护装置在煤矿掘进工作面的应用探究[J]. 当代化工研究,20191439-40. [6] 吴跃东. 巷道气垛式前探梁临时支护装置的分析[J]. 机械管理开发,2019,3410139-140. [7] 陈上元,何满潮,王洪建,等. 深井沿空切顶巷道围岩协同控制及应力演化规律[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9,364660-669. 25山 西 焦 煤 科 技2020 年第 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