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矿井机电设备完好标准.pdf
煤矿矿井机电设备完好标准 1 目 录 Ⅰ 固定设备 1.通用部分3 2.主要提升机8 3.一般绞车10 4.主要扇风机11 5.水泵12 6.空气压缩机14 7.锅炉16 Ⅱ 运输设备 1.通用部分18 2.刮板输送机22 3.转载机23 4.绳带输送机24 5.胶带输送机25 6.窄轨电机车26 7.人车29 8.矿车30 9.调度绞车、内齿轮绞车31 Ⅲ 采掘设备 1.通用部分32 2.滚筒式采煤机35 3.液压支架37 4.液压泵站37 5.单体液压支柱38 6.回柱绞车39 7.掘进机39 8.装煤机40 9.铲斗式装岩机40 10.耙斗式装岩机..41 煤矿矿井机电设备完好标准 2 11.局部扇风机..42 12.煤电钻..42 13.风钻..43 Ⅳ 电气设备 1.通用部分43 2.地面高压断路器50 3.地面高压隔离开关50 4.通用高压开关柜51 5.矿用高压开关柜53 6.高压隔爆配电装置53 7.低压开关板(包括整流屏)53 8.低压隔爆开关55 9.50kVA 及以上户外变压器57 10.矿用变压器..59 11.矿用照明干式变压器..60 12.移动变电站..60 13.电动机..61 14.控制设备..64 15.隔爆充电机..64 16.隔爆型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65 17.矿用通讯、信号装置..65 18.矿灯..66 19.充电架..67 20.小型电器..68 21.电缆..69 附录一 煤矿矿井机电设备完好检查评定办法..70 附录二 本标准所用计量单位对照表..71 煤矿矿井机电设备完好标准 3 煤矿矿井机电设备完好标准 Ⅰ 固定设备Ⅰ 固定设备 一、 通用部分一、 通用部分 1.1 紧固件 1.1.1 螺纹连接件和锁紧件必须齐全,牢固可靠。螺栓头部和螺母不得有铲伤或 棱角严重变形。螺纹无乱扣或秃扣。 1.1.2 螺栓拧入螺纹孔的长度不应小于螺栓的直径(铸铁、铜、铝合金件等不小 于螺栓直径的 1.5 倍) 。 1.1.3 螺母扭坚后螺栓螺纹应露出螺母 13 个螺距,不得用增加垫圈的办法调整 螺纹露出长度。 1.1.4 稳钉与稳钉孔应吻合,不松旷。 1.1.5 铆钉必须紧固,不得有明显政治歪斜现象。 1.1.6 键不得松旷,打入时不得加垫,露出键槽的长度应小于键全长的 20、大 于健全长的 5(钩头键不包括钩头的长度) 。 1.2 联轴器 1.2.1 端面的间隙及同轴度应符合表 1-1-1 的规定 表 1-1-1 联轴器端面间隙和同轴度 mm 两轴同轴度 类 型 外 型 尺 寸 端面间隙 径向位移 倾斜‰ 弹性 圆柱销式 设备最大轴向 窜量加 24 ≤0.5 400‾700 700‾1350 设备最大轴向 窜量加 2‾4 ≤0.10 ≤0.20 ≤0.30 ≤0.50 80120 120180 180250 250315 315400 400500 0.30 0.35 0.40 0.50 0.55 0.65 0.75 1.3.2.3 轴颈与下轴瓦中部应有 90120 的接触弧面,沿轴向接触范围不应小于 轴瓦长度的 80。 1.3.2.4 润滑油质合格, 没量适当。 油圈或油链转动灵活。 压力润滑系统油路畅通, 不漏油。 1.3.3 滚动轴承 1.3.3.1 轴承转动灵活、平稳,无异响。 1.3.3.2 润滑脂合格,油量适当,占油腔的 1/22/3,不漏油。 1.3.4 轴承温度应符合表 1-1-3 的规定 表 1-1-3 轴承温度 C 轴 承 类 型 允 许 最 高 温 度 滑动轴承 合 金 瓦 0.8 Pmax ≤0.8 Pmax 0.8 Pmax 压力振摆值 士 0.2 士 0.4 士 0.3 士 0.6 残 压 ≤0.5 ≤1.0 2.6 安全保护装置 提升机除必须具备煤矿安全规程第 392、第 393 条规定的保护装置,还具 备下列保护。 a 制动系统的油压(风压)不足不能开车的闭锁; b 向器闭锁; c 润滑系统断油时不能开车的保护。 d 压换向器的棚栏门闭锁; e 器接近停车位置,湿度低于 2m/s 的后备保护(报警、并使保险闸动作) ; 煤矿矿井机电设备完好标准 10 f 斗提升系统应设 这些保护装置应保证灵敏有效,动作可靠,定期进行试验整定,留有记录,有 效期半年。 2.7 天轮及导向轮 2.7.1 天轮或导向轮的轮缘和辐条不得有裂纹、开焊、松脱或严重变形。 2.7.2 有衬垫的天轮和导向轮,衬垫固定应牢靠,槽底磨损量不得超过钢丝 绳的直径。 2.7.3 天轮和导向轮的径向圆跳动和端面圆跳动不得超过表 1-2-2 的规定 表 1-2-2 天轮及导向轮的圆跳动 mm 直 径 允许最大 径向圆跳动 允 许 最 大 端面圆跳动 一般天轮 及导向轮 多绳提升 导向轮 5000 30005000 ≤3000 6 4 4 10 8 8 5 4 3 2.8 微拖装置 2.8.1 气囊离合器摩擦片和摩擦轮之间的间隙不得超过 1mm,气囊未老化变 质,无裂纹。 2.8.2 压气系统不漏气,各种气阀动作灵活可靠。 三、 一般绞车三、 一般绞车 3.1 滚筒 3.1.1 滚筒不得有开焊、裂纹和变形。 3.1.2 双滚筒绞车的离合器和定位装置要灵活有效,齿轮和衬套润滑良好。 3.1.3 滚筒上钢丝绳的固定和缠绕层数应符合 煤矿安全规程 第 384、 385、 386 条规定。 3.1.4 钢丝绳的检查、试验和安全系数,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八章第 三节有关条文的规定。 3.2 深度指示器 3.2.1 深度指示器的螺杆、传动和变速装置润滑良好,指示准确。 煤矿矿井机电设备完好标准 11 3.2.2 有断轴断销保护。 3.3 仪表 绞车上使用的各种仪表要定期校验,指示正确可靠。 3.4 信号 信号系统要声光俱备,准确可靠。 3.5 制动系统 3.5.1 制动装置的操作机构和传动杆件动作灵活可靠,各销轴润滑良好,不 松旷。 3.5.2 闸轮无严重磨损,闸衬或闸带无断裂,磨损余厚不得小于 3mm。闸木 磨损后固定螺丝的顶端距闸木曲面不小于 5mm。 3.5.3 制作时闸瓦与闸轮接触良好,不过热,噪音和震动不超过规定。 3.5.4 施闸手柄与活塞的工作行程不超过全行程的 3/4。 3.5.5 闸的制动力矩、保险闸的空动时间和制动减速度,应符合煤矿安全 规程第 397、398、399 条规定,并按第 401 条的规定进行试验。 3.5.6 油压系统不漏油,风压系统不漏风。 3.6 安全保护装置 绞车应具有下列 4 项安全保护装置, 并要进行定期整定试验, 保护灵敏有效。 (1) 防止过卷和过放; (2) 保险闸手动或脚踏开关; (3) 减速警铃。 3.7 天轮、导向轮 天轮或导向轮的轮缘、辐条不得有开焊、裂纹、松脱或明显变形。底部磨损量 不超过钢绳的直径。润滑良好,转动、游动灵活。 四四、主要扇风机主要扇风机 4.1 机体 4.1.1 机体防腐良好,无明显变形、裂纹、剥落等缺陷。 4.1.2 机壳接合面及轴穿过机壳处,密封严密,不漏风。 4.1.3 轴流式通风机 4.1.3.1 叶轮、轮毂、导叶完整齐全,无裂纹。叶片、导叶无积尘,至少每 半年清扫一次。 煤矿矿井机电设备完好标准 12 4.1.3.2 叶轮保持平衡,可停在任何位置。 4.1.3.3 叶片安装角度一致,用样板检查,误差不大于1。 4.1.4 离心式通风机 4.1.4.1 叶轮铆钉不松动,焊缝无裂纹,拉杆坚固牢靠。 4.1.4.2 叶轮与进风口的配合符合厂家规定。如无规定应符合下述要求 a 搭接式搭接长度不小于叶轮直径的 1/100;径向间隙不大于叶轮直径的 3‰; b 对接式轴向间隙不大于叶轮直径的 5‰。 4.1.4.3 叶轮应保持无积尘,至少每半年清扫一次。 4.1.4.4 叶轮应保持平衡,可以停在任何位置。 4.2 反风装置、风门 4.2.1 反风门及其它风门开关灵活,关闭严密,不漏风。 4.2.2 风门绞车应能随时启动,运转灵活。 4.2.3 钢丝绳固定牢靠,涂油防锈,断丝数每捻距内不超过 25。 4.2.4 导绳轮转动灵活。 4.3 仪表 有水柱计及轴承温度计,每年校验一次。 4.4 运转与出力 4.4.1 运转无异响,无异常振动。 4.4.2 每年进行一次技术测定,在符合设计规定的风量、风压情况下,风机 效率不低于设计效率的 90。测定记录有效期为一年。 4.5 设备环境 4.5.1 主扇房不得用火炉取暖,附近 20m 内不得有烟火或堆放易燃物品。 4.5.2 风道、风门无杂物。 4.6 记录资料 有通风系统图、反风系统图和电气系统图。 五五、水水 泵泵 5.1 泵体和管路 5.1.1 泵体无裂纹。 5.1.2 泵体与管路不漏水,防腐良好;排水管路每年进行一次清扫,水垢厚度 煤矿矿井机电设备完好标准 13 不超过管内径的 2.5。 5.1.3 吸水管管径不小于水泵吸水口径。 主要水泵如吸水管管径大于水泵吸水口径时, 应加偏心异径短管接头, 偏心部 分在下。 5.1.4 水泵轴向窜量符合有关技术文件规定,部分多级泵参见表 1-5-1。单级 水泵轴向窜量不大于 0.5mm。 5.1.5 盘根不过热,漏水不成线。 5.1.6 真空表、压力表指示正确,每年校验一次。 表 1-5-1 D 型泵轴向窜量 mm 平衡盘组装后 水泵型号 正常轴向窜量 允许最大轴向窜量 80D30 100D45 150D30 200D43 200D65 250D40 12GD200 12.0 23.0 23.5 24.0 35.0 46.0 35.0 3.5 5.0 6.0 6.0 7.0 8.0 8.0 5.2 闸板阀、逆止阀、底阀 5.2.1 齐全、完整、不漏水。 5.2.2 闸阀操纵灵活,动作可靠。 5.2.3 吸水井(坑)无杂物,底阀不淤埋和堵塞。不漏水,自灌满引水起 5min 后能启动水泵。无底阀水泵的引水装置应能在 5min 内灌满水启动水泵。 5.3 运转与出力 5.3.1 运转正常,无异响,无异常振动。 5.3.2 水泵主闸阀应能全部敞开。 5.3.3 电动机温度正常。 5.3.4 主水泵每年进行一次技术测定,排水系统效率不低于 50,测定记录 有效期一年。 5.3.5 吸水高度不超过水泵设计允许值。 5.4 资料 煤矿矿井机电设备完好标准 14 泵房内有排水管路系统图、供电系统图。 六、空 气 压 缩 机 六、空 气 压 缩 机 6.1 机体 6.1.1 气缸无裂纹,不漏水,不漏气。 6.1.2 排气温度单缸不超过 190C,双缸不超过 160C。 6.1.3 阀室无积垢和炭化油渣。 6.1.4 阀片无裂纹,与阀座配合严密,弹簧压力均匀。气阀用水试验,阀座和 阀片保持原运行状态,盛水持续 3min,渗水不超过 5 滴为合格。 6.1.5 活塞与气缸余隙一般不得大于表 1-6-1 的规定,或符合有关技术文件的 规定。 6.1.6 十字头滑板运转时无异响, 滑板与滑道间隙不超过生产厂设计规定的两 倍。参见表 1-6-1。 表 1-6-1 目前煤矿使用较多的几种空压机主要间隙 mm 一级气缸余隙 二级气缸余隙 空气压缩 机型号 内 外 内 外 字头滑板 顶间隙 1-10/8 1-20/8 1-40/8 1-100/8 4L-20/8 L5.5-40/8 5L-40/8 L8-60/7 7L-100/8 1.5‾3.0 1.7‾3.0 3.0‾5.0 2.5‾4.0 1.2‾2.2 1.8‾2.6 2.5‾3.5 1.5‾2.5 3.0‾5.0 1.5‾3.0 1.7‾3.0 3.0‾5.0 2.5‾4.0 2.0‾3.0 2.6‾3.2 2.5‾3.5 2.0‾3.0 3.0‾5.0 1.5‾3.0 2.0‾4.0 3.0‾5.0 2.0‾3.0 1.2‾2.2 1.3‾1.9 2.0‾5.0 1.5‾2.5 2.5‾4.5 1.5‾3.0 2.0‾4.0 3.0‾5.0 2.0‾3.0 2.0‾3.0 2.2‾2.8 2.0‾5.0 2.0‾3.0 2.5‾4.5 0.12‾0.25 0.21‾0.148 0.15‾0.42 0.15‾0.25 0.250‾0.345 0.21‾0.34 0.142‾0.260 0.140‾0.627 6.2 冷却系统 6.2.1 水泵符合完好标准。 6.2.2 冷却系统不漏水。 煤矿矿井机电设备完好标准 15 6.2.3 冷却水压力不超过 0.25MPa。 6.2.4 冷却水出水温度不超过 40C,进水温度不超过 35C。 6.2.5 中间冷却器及气缸水套要定期清扫,水垢厚度不超过 1.5mm。 6.2.6 中间冷却器、后冷却器不得有裂纹,冷却水管无堵塞、无漏水。后冷 却器排气温度不超过 60C。 6.3 润滑系统 6.3.1 气缸润滑必须使用压缩机油,其闪点不低于 215C,并应经过化验, 有化验合格证。 6.3.2 有十字头的曲轴箱,油温不大于 60C;无十字头的曲轴箱,油温不大 于 70C。 6.3.3 曲轴箱一般应使用机油润滑。如果曲轴箱的油能进入气缸的,必须使 用与气缸用油牌号相同的压缩机油。 6.3.4 气缸以外部位的润滑,用油泵供油时油压为 0.10.3MPa。润滑油必须 经过过滤,过滤装置应完好。 6.4 安全装置与仪表 6.4.1 压力表、温度计齐全完整,灵活可靠,每年校验一次。 6.4.2 中间冷却器、后冷却器、风包必须装有安全阀。安全阀必须灵活可靠, 其动作压力不超过使用压力的 10,每年校验一次。 6.4.3 在风包主排气管路上应安装释压阀,动作灵活可靠,动作压力要高于 工作压力的 0.20.3 MPa。 6.4.4 压力调节器灵敏可靠。 6.4.5 水冷式空气压缩机有断水保护或断水信号,灵敏可靠。 6.4.6 空气压缩机应有断油保护或断油信号,灵敏可靠。 6.4.7 安放测量排气温度的温度计,其套和插入排气管内的深度不小于管径 的 1/3,或按厂家规定。气缸排气口应装有超温时能自动切断电源的保护装置。 6.5 风包、滤风器与室内管路 6.5.1 空气压缩机的进风管和风包每年清扫一次,每天运转时间短的可适当 延长。 6.5.2 风包要有人孔和放水阀。 6.5.3 滤风器要定期清扫,间隔期不大于三个月。金属网滤风器清扫后,应 涂粘性汪,沾度为 3.34.0E,不许使用挥发性油代替。油浴式滤风器应用与气缸 煤矿矿井机电设备完好标准 16 用油牌号相同的压缩机油。 6.6 运转与出力 6.6.1 空气压缩机的盘车装置应与电气启动系统闭锁。 6.6.2 运转无异响及异常振动。 6.6.3 排气量每年要测定一次,在额定压力下,不应低于设计值的 90。 6.6.4 有压风管路系统图、供电系统图。 七、锅七、锅 炉炉 7.1 锅炉本体 7.1.1 制造、安装符合锅炉受压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的要求。零部件 完整齐全。 7.1.2 锅筒、汽包、水管、汽管、烟火管、联箱等受压元件无变形、无裂纹 和严重腐蚀。封头、炉胆,受热管束不变形,人孔、手孔及阀门的连接密封良好, 不漏水、不漏汽。 7.1.3 锅炉受热面(包括水冷壁、对流管束、过热器、省煤器、予热器等) 内部水垢不超过 1mm,采暖锅炉每个采暖期清扫一次,供汽锅炉每半年清扫一次。 辅助受热面完整,无烧损。 7.2 炉墙、炉膛、烟道 7.2.1 炉墙严密,无裂纹、无变形,炉膛、前拱、后旋、挡火墙无塌陷、无 洞裂,绝热性能良好。炉墙骨架和炉筒吊挂横梁等无弯曲、裂纹。 7.2.2 燃烧合理,无正压运行现象,燃烧设备完整,运转良好,炉排无缺损, 链条炉排不供起、不跑偏。烟道、烟管无漏烟,无堵塞,闸门开闭灵活。 7.2.3 锅炉热效率达到规定要求 蒸发量(t/h)热效率() ≤4 410 10 ≥60 ≥65 ≥70 7.3 安全附件、管道、阀门 7.3.1 锅筒、集箱、省煤器、过热器等都应安装安全阀,蒸发量≥0.5t/h 的 锅炉锅筒上至少要安装两个,其开启压力要符合国家锅炉监察部门的规定。 7.3.2 安全阀零部件齐全,并有防松动、防飞脱装置和通至安全地点的排汽 煤矿矿井机电设备完好标准 17 管、泄水管。 安全阀每半年校验一次。 使用期间每周进行一次手动试验,每月进行一次汽动试验。 7.3.3 压力表精度不低于 2.5 级。刻度应为工作压力的 1.5 至 3 倍,表盘直 径要大于 100mm,在刻度盘上应划出红线指示工作压力。压力表前要有三通旋塞, 并有存水弯管,其内径使用钢管时不小于 10mm,使用铜管时不小于 6mm,使用 期间每半年冲洗一次。 压力表不漏汽,表针不跳动。每年应校验一次。 7.3.4 每台锅炉 (热水锅炉除外) 应装两个独立的双色水位计 (蒸发量≤0.2t/h 的可以装一个) ,工作可靠,水位清晰,有最高、最低水位标志,有防护罩和接到 安全地点的放水管,蒸发量大于 2t/h 的锅炉必须装设高、低水位警报器。水位计 与锅筒之间的水管,内径不小于 18mm。水位计要指定专人负责监视,并挂负责人 名牌。 7.3.5 烟囱有避雷装置,其接地电阻不低于 10Ω。每年雷雨季节之前应测定 一次,并有测定记录。 7.3.6 闸阀齐全合格,连接锅筒和分汽缶的拇根蒸汽母管上应装两个蒸汽闸 阀,其间应装有通向大气的疏水管和阀门,其内径不小于 18mm。 在锅炉给水管上应设止回阀和截止阀,截止阀应装在锅筒和止回阀之间。 在锅筒和节煤器等处应设放汽阀、水阀(排污阀) ,并便于操作。蒸发量大于 1t/h 或工作压力大于 0.7MPa。的锅炉,每台应有独立的排污管和两个串联的排污 阀,灵活可靠。根据水质不同确定排污次数,但每班排污不少于两次。 7.3.7 管道、阀门应有明显标志,阀门开关灵活,保温良好,无漏泄。 7.3.8 热水锅炉锅筒的进出口要有温度计、 压力表; 供水管最高处要有集汽 装置和放汽阀以及超温警报器、安全阀,回水管要有恒压装置和除污器;无汽化、 汽塞现象。 7.3.9 煤、水、电、汽计量仪表(装置)齐全完整,准确可靠。每半年校验 一次。 7.4 给水、除尘及其它辅机 7.4.1 给水设备配备合理,运转正常,能充分保证锅炉用水。 根据锅炉和水质情况,设有软化处理设施,并正常使用。锅炉水质符合 GB1576-85低压锅炉水质标准 。 煤矿矿井机电设备完好标准 18 7.4.2 给煤、出渣、鼓风、引风等设备配备合理,零部件齐全完整,各部螺 丝紧固、润滑、密封、绝缘等情况良好,运转正常,工作环境整洁。 7.4.3 除尘器无破裂,无孔洞,拼命严密。锁气器灵活可靠。烟尘排放符合 国家环境保护的规定。 7.5 照明 水位计、压力表、安全阀等处有足够的照明。房内有安全电压电源,能安装 行灯,便于对隐闭处进行检查。 7.6 记录资料 有锅炉使用许可证。 有汽、水管道、阀门布置示意图。 ⅡⅡ 运输设备运输设备 1 通用部分 1 通用部分 1.1 坚固件 1.1.1 螺纹连接件和锁紧件齐全,牢固可靠。螺栓头部和螺母无铲伤或棱角 严重变形,螺纹无乱扣或秃扣。 1.1.2 螺母拧紧后,螺栓螺纹应露出螺母 13 个螺距。不得在螺母下面加多 余的垫圈来减少螺栓的伸出长度。 1.1.3 同一部位的坚固件规格应一致。主要连接部件或受冲击载荷容易松动 部位的螺母应使用防松螺母(背帽)或其它防松装置。使用花螺母时,开口销应 符合要求;螺母止动垫圈的包角应稳固;铁丝锁紧螺母时,其拉紧方向应和螺旋 方向一致,接着应向内弯曲。 1.1.4 螺栓不得弯曲。螺栓螺纹在连接件光孔内部分不少于两个螺距。沉头 螺栓拧紧后,沉头部不得高出连接件的表面。 1.1.5 键不得松动,键和键槽之间不得加垫。 1.2 轴和轴承 1.2.1 轴无裂纹、损伤或锈蚀,运行时无异常振动。 12.2 轴承磨损允许最大间隙不超过表 2-1-1 的规定 1.2.3 轴承润滑良好,不漏油,转动灵活,无异响。滑动轴承温度不超过 65C,滚动轴承温度不超过 75C。 表表 2-1-1 轴承磨损允许最大间隙轴承磨损允许最大间隙 mm 煤矿矿井机电设备完好标准 19 圆锥滚动轴承 轴径或 轴承内 径 滑动轴承 (顶间 隙) 滚动轴 承 调整值 允许值 3050 5080 80120 12018 0 18025 0 0.25 0.30 0.35 0.40 0.50 0.20 0.25 0.30 0.35 -- 0.050.1 2 0.060.1 4 0.070.1 7 -- -- 0.20 0.25 0.30 -- -- 1.3 齿轮 1.3.1 齿轮无断齿,齿面无裂纹或剥落。 1.3.2 点蚀坑面积不超过下列规定 a 点蚀区高度接近齿高的 100; b 点蚀区高度占齿高的 30,长度占齿长的 40; c 点蚀区高度占齿高的 70,长度占齿长的 10。 1.3.3 齿面出现的胶合区不超过齿高 1/3、齿长 1/2。 1.3.4 齿厚磨损不超过下列规定 a 硬齿面齿轮,齿面磨损达硬化层的 80; b 软齿面齿轮,齿厚磨损为原齿厚的 15; c 开式齿轮,齿厚磨损为原齿厚的 25。 1.3.5 齿轮副啮合的接触斑点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圆柱齿轮,沿齿长不小于 50,沿齿高不小于 40; b 圆锥齿轮,沿齿长、齿高均不小于 50; c 弧齿锥齿轮,沿齿长、齿高均不小于 3050; d 蜗轮,沿齿长不小于 35;沿齿高不小于 50; e 圆柱齿轮副、蜗轮副接触斑点的分布应在齿面中部,圆锥齿轮副应在齿 面的中部并偏向小端。 1.3.6 齿轮的磨损、点蚀、胶合及接触斑点面积可以检修记录为依据进行检 查,记录有效期不超过规定的检修间隔期。 煤矿矿井机电设备完好标准 20 1.4 减速器 1.4.1 箱体无裂纹或变形,接合面配合紧密,不漏油。 1.4.2 运转平稳,无异响。 1.4.3 油脂清洁,油量合适。润滑油面超过大齿轮直径约 1/3,轴承润滑脂 占油腔 1/21/3。 1.5 联轴器 1.5.1 联轴器的端面间隙和同轴度应符合表 2-1-2 的规定 表表 2-1-2 联轴器端面间隙和同轴度联轴器端面间隙和同轴度 mm 1.5.2 齿轮联轴器齿厚磨损不超过原齿厚的 25,键和螺栓不松动。 1.5.3 弹性联轴器的弹性圈外径磨损后与孔径差不大于 3mm,柱销螺母应 有防松装置。 1.5.4 链式联轴器链轮无裂纹或严重咬伤,链齿轮厚磨损不超过 35mm。 1.5.5 木销联轴器木销齐全,有防脱落装置。 1.6 液力偶合器 1.6.1 外壳及泵轮无变形、损伤或裂纹,运转无异响。 1.6.2 易熔合金塞完整,安装位置正确,符合各型液力偶合器的规定,不得 用其它材料代替。 1.7 “四不漏”的规定 1.7.1 不漏油固定设备的静止接合部位无油迹,转动及滑动部位允许有油 迹,擦干后 3min 不见油,半小时不成滴;移动设备的固定接合部位允许有油迹, 型 式 端面间隙 同 轴 度 齿 轮 式 ≤250 250500 30‾50 50‾80 80‾120 120‾180 180‾250 0.25 0.30 0.35 0.40 0.50 0.20 0.25 0.30 0.35 0.05‾0.12 0.06‾0.14 0.07‾0.17 0.20 0.25 0.30 1.2.3 轴承润滑良好, 不漏油, 转动灵活, 无异响。 滑动轴承温度不超过 65C, 煤矿矿井机电设备完好标准 33 滚动轴承温度不超过 75C。 1.3 齿轮 1.3.1 齿轮无断齿,齿面无裂纹或剥落。 1.3.2 点蚀坑面积不超过下列规定 a 点蚀区高度接近齿高的 100, b 点蚀区高度点齿高的 30,长度占齿长的 40, c 点蚀区高度占齿高的 70,长度占齿长的 10 1.3.3 齿面出现的胶合区不超过齿高 1/3、齿长 1/2。 1.3.4 齿厚磨损不超过下列规定 a 硬齿面齿轮,齿面磨损达硬化层的 80; b 软齿面齿轮,齿厚磨损为原齿厚的 15; c 开式齿轮,齿厚磨损为原齿厚的 25; 1.3.5 齿轮副啮合的接触斑点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圆柱齿轮,沿齿长不小于 50,沿齿高不小于 40; b 圆锥齿轮,沿齿长、齿高均不小于 50; c 弧齿锥齿轮,沿齿长、齿高均不小于 30‾50; d 蜗轮,沿齿长不小于 35,沿齿高不小于 50; e 圆柱齿轮副、蜗轮副接触斑点的分布应上齿面中部,圆锥齿轮副应在齿 面的中部并偏向小端。 1.3.6 齿轮的磨损、 点蚀, 胶合及接触斑点面积可以检修记录为依据进行检查, 记录有效期不超过规定的检修间隔期。 1.4 减速器 1.4.1 箱体无裂纹或变形,接合面配合紧密,不漏油。 1.4.2 运转平稳,无异响。 1.4.3 油脂清洁,油量合适,润滑油面约为大齿轮直径约 1/3,轴承润滑脂占 油腔 1/2‾1/3 1.5 联轴器 1.5.1 联轴器的端面间隙和同轴度应符合表 3-1-2 的规定 1.5.2 齿轮联轴器齿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