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宫花岗岩体锆刘锋20080622.pdf
书书书 2 0 0 8年 1 2月 2 9卷 6期 7 9 5 8 0 4 地 球 学 报 A C T AG E O S C I E N T I C AS I N I C A D e c . 2 0 0 8 2 9 ( 6 ) 7 9 5 8 0 4 本文由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编号K 0 8 1 1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编号4 0 6 7 2 0 6 5 ) 、 “ 十一五” 国家 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编号 2 0 0 6 B A B 0 7 B 0 2 0 1 、 0 5 ) 和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 编号 1 2 1 2 0 1 0 5 6 1 5 0 6 ) 联合资助。 收稿日期 2 0 0 8 0 9 2 0 ; 改回日期 2 0 0 8 1 0 1 0 。责任编辑 刘志强。 第一作者简介 刘锋, 男, 1 9 6 8年生, 博士研究生,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金属矿床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工作;通讯地址 1 0 0 0 3 7 , 北京 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 2 6号;电话 0 1 0 6 8 9 9 9 0 9 6 ; E m a i l l f 1 2 8 7 4 3 @1 6 3 . c o m 。 阿尔泰造山带阿巴宫花岗岩体锆石 S H R I M P 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刘 锋1 , 2 ) 李延河1 , 2 ) 毛景文1 ) 杨富全2 ) 柴凤梅3 ) 耿新霞2 ) 杨宗喜4 )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矿床成因和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 0 0 0 3 7 ;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 0 0 0 3 7 ; 3 )新疆大学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 3 0 0 4 6 ; 4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 0 0 0 8 3 摘 要 阿尔泰造山带分布着大量花岗岩。本次研究的出露于阿巴宫一带的两个片麻状花岗岩体, 其锆石 S H R I M P U P b 年龄分别为( 4 6 2 . 5 3 . 6 )M a 和( 4 5 7 . 8 3 . 1 )M a , 在误差范围内年龄一致, 表明这两个岩体是同期岩浆作用的 产物。较老的年龄说明该岩体原被划分为华力西中晚期侵入岩体的认识并不正确, 该岩基可能是由不同时代的侵入 体组成。阿巴宫2 号岩体呈岩株状出露于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火山岩地层中, 二者之间没有显示侵入接触和断层接 触关系, 表明火山岩地层可能为岩体的不整合沉积盖层, 后经剥蚀和构造作用使岩体局部出露地表。 关键词 阿尔泰造山带;阿巴宫;片麻状花岗岩;锆石 S H R I M PU P b 年龄 中图分类号P 5 9 7 .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0 0 6 3 0 2 1 ( 2 0 0 8 ) 0 6 7 9 5 1 0 S H R I MPU P bA g e s o f t h eA b a g o n gG r a n i t e s i nt h eA l t a yO r o g e na n d T h e i rG e o l o g i c a l I mp l i c a t i o n s L I UF e n g 1 牞 2 牘 L I Y a n h e 1 牞 2 牘 M A OJ i n g w e n 2 牘 Y A N GF u q u a n 2 牘 C H A I F e n g m e i 3 牘 G E N GX i n x i a 2 牘 Y A N GZ o n g x i 4 牘 1 牘K e yL a b o r a t o r y o f M e t a l l o g e n y a n dM i n e r a l R e s o u r c e A s s e s s m e n t 牞I n s t i t u t e o f M i n e r a l R e s o u r c e 牞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o f G e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牞B e i j i n g 1 0 0 0 3 7 牷 2 牘I n s t i t u t e o f M i n e r a l R e s o u r c e s 牞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o f G e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牞B e i j i n g1 0 0 0 3 7 牷 3 牘C o l l e g e o f G e o l o g y &P r o s p e c t i n gE n g i n e e r i n gP r o g r a m 牞X i n j i a n gU n i v e r s i t y 牞U r u m q i 牞X i n j i a n g8 3 0 0 4 6 牷 4 牘S t a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P r o c e s s e s a n dM i n e r a l R e s o u r c e s 牞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 G e o s c i e n c e s 牞B e i j i n g1 0 0 0 8 3 A b s t r a c t N u m e r o u s g r a n i t i c p l u t o n s o c c u r i nC h i n a 's A l t a yo r o g e n .T h ea u t h o r s m a d ez i r c o nS H R I M PU- P bd a t i n go f t w o g n e i s s i c g r a n i t e s i nA b a g o n g a r e a 牞 w h i c hy i e l d e da g e s o f 牗 4 6 2 . 5 3 . 6 牘 M a a n d牗 4 5 7 . 8 3 . 1 牘M a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 s et w oa g e s a r e c o n s i s t e n t w i t he a c ho t h e r w i t h i nt h e e r r o r l i m i t s 牞s u g g e s t i n g t h a t t h e t w o p l u t o n s w e r e p r o d u c e db y s y n c h r o n o u s m a g m a t i s m a n dp r o b a b l y f o r m e da c o m p l e t e p l u t o n i n t h e d e e p c r u s t . T h e a g e o f t h e A b a g o n g p l u t o n i n d i c a t e s t h a t t h e o p i n i o n h e l d b y p r e v i o u s r e s e a r c h e r s t h a t A b a g o n g g r a n i t e i s o n l y a m i d d l e - l a t e V a r i s c a np l u t o ns e e m s n o t c o r r e c t .T h eb a t h o l i t h i cg r a n i t ep r o b a b l y c o n s i s t s o f p l u t o n s f o r m e di nd i f f e r e n t a g e s . T h e N o . 2A b a g o n g p l u t o no c c u r s a s a s m a l l s t o c kt h a t c r o p s o u t w i t h i nt h e v o l c a n i c s t r a t a o f L o w e r D e v o n i a nK a n g b u t i e b a o F o r m a t i o n . T h e n o n e x i s t e n c e o f i n t r u s i v eo r f a u l t i n gc o n t a c t b e t w e e nt h i s p l u t o na n dt h e s t r a t ai m p l i e s t h a t t h e v o l c a n i c s t r a t a m i g h t b e t h e u n c o n f o r m a b l e c o v e r o f t h e p l u t o n . T h e p l u t o n c r o p s o u t l o c a l l y d u e t o t h e s u b s e q u e n t d e n u d a t i o na n dt e c t o n i c p r o c e s s . K e yw o r d s A l t a i d 牷A b a g o n g 牷g n e i s s i cg r a n i t e 牷z i r c o nS H R I M PU P bd a t i n g CAGS 图 1 阿尔泰造山带区域地质及花岗岩分布略图( 据 Wa n g 等, 2 0 0 6 ; 童英等, 2 0 0 7修改; 早 中古生代花岗岩年龄数据 转引自王中刚等, 1 9 9 8 ; 袁峰等, 2 0 0 1 ; 王登红等, 2 0 0 2 ; Wi n d l e y 等, 2 0 0 2 ;Z h a n g 等, 2 0 0 3 ; 袁超等, 2 0 0 5 ; 童英等, 2 0 0 5 , 2 0 0 7 ; Wa n g 等, 2 0 0 6 ; Z h a n g 等, 2 0 0 6 ; Y u a n 等, 2 0 0 7 ; 曾乔松等, 2 0 0 7 ; 杨福全等, 2 0 0 8 ) F i g . 1 G e o l o g i c a l s k e t c hm a po f t h eA l t a yO r o g e n ,s h o w i n g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g r a n i t e s ( m o d i f i e df r o mWa n ge t a l . , 2 0 0 6 ; T o n g e t a l . , 2 0 0 7 ;A g e s f r o mE a r l y M i d d l e P a l e o z o i c g r a n i t e s a f t e r Wa n g e t a l . , 1 9 9 8 ;Y u a ne t a l . , 2 0 0 1 ;Wa n g e t a l . , 2 0 0 2 ; Wi n d l e ye t a l . , 2 0 0 2 ;Z h a n ge t a l . , 2 0 0 3 ;Y u a ne t a l . , 2 0 0 5 ;T o n ge t a l . , 2 0 0 5 , 2 0 0 7 ;Wa n ge t a l . , 2 0 0 6 ; Z h a n ge t a l . , 2 0 0 6 ;Y u a ne t a l . , 2 0 0 7 ;Z e n ge t a l . , 2 0 0 7 ;Y a n ge t a l . , 2 0 0 8 ) 阿尔泰造山带是中亚造山带( C A O B ) 的一部 分, 同时也是重要的金属矿产成矿带。该造山带地 质演化历史复杂, 带中不同构造环境下不同时代的 花岗岩广泛分布( 图 1 ) 。花岗岩侵入体是区域构造 过程的产物, 不同时代不同变形程度的花岗岩能够 很好地记录区域构造演化过程。因此, 关注和研究 花岗岩是研究造山带演化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 阿尔泰造山带花岗岩岩石类型主要有英云闪长 岩、 花岗闪长岩、 黑云母花岗岩、 二云母花岗岩、 白云 母花岗岩等。许多学者( Z o ue ta l . , 1 9 8 8 ; 刘伟, 1 9 9 0 ; 岳永君等, 1 9 9 0 ; 赵振华等, 1 9 9 3 ; 何国琦等, 1 9 9 4 ; 胡蔼琴等, 1 9 9 7 ; 王中刚等, 1 9 9 8 ; C h e ne t a l . , 2 0 0 2 ) 对阿尔泰造山带花岗岩进行过大量研究。 Z o u 等 ( 1 9 8 8 ) 依据花岗岩与造山作用的关系将其 分为造山型花岗岩和非造山型花岗岩。近年来前人 利用锆石 S H R I M PU P b法和锆石 L A I C P M SU P b 法对部分花岗岩进行过年代学研究, 如后造山花岗 岩喇嘛昭岩体、 哈拉苏岩体( Wi n d e l ye t a l . , 2 0 0 2 ; 王 涛等, 2 0 0 5 ) , 后造山富蕴南线性小岩体群( 童英等, 2 0 0 6 ) 、 萨勒巴斯混合花岗岩( 杨新岳等, 1 9 9 4 ) 、 冲 697 CAGS 乎尔岩体( 曾乔松等, 2 0 0 7 ) 、 蒙库一带的岩体( 杨富 全等, 2 0 0 8 ) 等。统计结果显示古生代岩浆侵入活 动存在4个峰值 4 6 0M a 、 4 0 8M a 、 3 7 5M a 和2 6 5M a ( Wa n ge t a l . , 2 0 0 6 ; 曾乔松等, 2 0 0 7 ) 。目前确定的 岩体年龄主要集中在 4 1 6~ 2 6 5M a , 具有 4 6 0M a 左 右年龄的岩体仅有切木切克一处岩体( 4 6 2M a ) , 被 认为是该区最老的花岗岩体, 反映了阿尔泰同造山 作用早期陆弧环境下的岩浆活动( Wa n ge ta l . , 2 0 0 6 ) 。本次研究的阿巴宫岩体依据原阿勒泰幅 1 ∶2 0万地质图显示为一面积巨大的带状岩基, 属于 华力西中晚期侵入体。张湘炳等( 1 9 9 6 ) 在乌奇里 克他乌一带曾对该岩体( 称为乌奇里克他乌岩体) 进行研究, 获得全岩 R b S r 年龄值为 3 4 4M a ; Wa n g 等( 2 0 0 6 ) 在大桥附近也对其( 称为乌里奇岩体) 研 究, 利用 T I M S 法获得锆石 U P b 年龄为 3 7 5M a 。为 提供同位素年代学方面的更多精确信息, 本文以详 细野外地质调查为基础, 对阿巴宫铁矿附近两个岩 体进行了锆石 S H R I M PU P b的精确定年。其结果 也对厘定区域花岗岩活动时限、 动力学背景及造山 带的演化提供了进一步信息。 1 区域地质背景 中国阿尔泰造山带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哈萨克 斯坦准葛尔板块之间, 属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部 分。其南以额尔齐斯大断裂为界与准葛尔板块相 接, 为典型的显生宙增生造山带( S e n g o re ta l . , 1 9 9 3 ) 。由北向南, 何国琦等( 2 0 0 4 ) 将其划分为北 阿尔泰晚古生代陆缘活动带的诺尔特泥盆纪石炭 纪上叠火山沉积盆地、 喀纳斯可可托海古生代 岩浆弧, 南阿尔泰晚古生代活动陆缘的克兰泥盆 纪石炭纪弧后盆地、 卡尔巴纳雷姆石炭纪二 叠纪岩浆弧、 西卡尔巴石炭纪弧前盆地以及额尔齐 斯布尔根碰撞混杂带( 图 2 ) 。北部诺尔特一带主 要由中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火山沉积岩组成, S 型花岗岩侵入时代主要为志留纪、 泥盆纪, 少数二叠 纪侏罗纪( 袁峰等, 2 0 0 1 ) 。中部喀纳斯可可托 海一带主要为早古生代深变质岩系, 出露地层主要 有震旦纪至中奥陶世的浅变质巨厚陆源复理石建造 ( 哈巴河群) 、 晚奥陶世的火山磨拉石及陆源碎屑 建造( 东锡勒科组、 白哈巴组) , 中 晚志留世变砂岩 ( 库鲁姆提组) 。花岗岩类广泛分布, 时代以早泥盆 世为主, 主要为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片麻状黑 云母花岗岩、 片麻状斜长花岗岩、 黑云母花岗岩、 二 云母花岗岩等。南阿尔泰主要由泥盆纪火山沉积 图 2 阿巴宫一带区域地质图(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地质矿产局, 1 9 7 8 ;何国琦等, 2 0 0 4修改) F i g . 2 R e g i o n a l g e o l o g i c a l m a po f t h eA b a g o n gA r e a ( m o d i f i e df r o m1 2 0 0 0 0 0A l t a yS h e e t , 1 9 7 8a n d H ee t a l . , 2 0 0 4 ) D 1k 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 D2a 中泥盆统阿尔泰; S2 - 3 中、 上志 留统;① 阿巴宫 1号岩体;② 阿巴宫 2号岩体;Ⅰ2 - 1 北阿尔 泰早古生代陆缘活动带;Ⅰ2 2 - 1 诺尔特泥盆纪石炭纪上叠火 山沉积盆地;Ⅰ3 2 - 1 喀纳斯可可托海古生代岩浆弧;Ⅰ2 - 2 南阿尔泰晚古生代活动陆缘;Ⅰ1 2 - 2 克兰泥盆纪石炭纪弧后 盆地;Ⅰ2 2 - 2 尔巴纳雷姆石炭纪二叠纪岩浆弧; Ⅰ3 2 - 2 西卡尔巴石炭纪弧前盆地;γ 花岗岩体 D 1k L o wD e v o n i a nK a n g b u t i e b a oF o r m a t i o n ;D2a M i d d l eD e v o n i a n A l e t a iF o r m a t i o n ; S 2 - 3 U p p e r m i d d l e S i l u r i a n ; ① N u m b l e o n e g r a n i t ei nA b a g o n ga r e a ;② N u m b l et w og r a n i t ei nA b a g o n ga r e a ; Ⅰ2 - 1E a r l yP a l e o z o i ca c t i v e b e l t o f c o n t i n e n t a l e d g e i nN o r t hA l t a i d ; Ⅰ2 2 - 1 N u r t e rD e v o n i a n C a r b o n i f e r o u sv o l c a n i cs e d i m e n t a r yb a i s n ; Ⅰ3 2 - 1 K a n a s K e k e t u o h a i p a l e o z o i cm a g m a a r c ;Ⅰ2 - 2 L a t eP a l e o z o i ca c t i v eb e l t o f c o n t i n e n t a l e d g ei nS o u t h e r nA l t a i d ;Ⅰ1 2 - 2 K e l a n D e v o n i a n C a r b o n i f e r o u s b a c k a r cb a i s n ;Ⅰ2 2 - 2 E r b a N a l e i m u C a r b o n i f e r o u s P e r m i a nm a g m aa r c ;Ⅰ3 2 - 2 X i k a e r b aC a r b o n i f e r o u s f o r e a r cb a i s n ;γ G r a n i t e 岩系( 主要为早泥盆世康布铁堡组和中泥盆世阿尔 泰组) 组成, 其次是石炭纪火山沉积岩系。 综合研究显示( 何国琦等, 1 9 9 4 ;H ue ta l . , 2 0 0 0 ; 许继锋等, 2 0 0 1 ;Wi n d l e ye t a l . ,2 0 0 2 ;L i e t a l . , 2 0 0 3 ;X i a oe t a l . , 2 0 0 4 ;王涛等, 2 0 0 5 ) , 阿尔泰 造山带于晚前寒武世晚期到早古生代早期为稳定大 陆边缘阶段, 早古生代到晚古生代( 石炭纪中期) 发 797第 6期 刘锋等 阿尔泰造山带阿巴宫花岗岩体锆石 S H R I M P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CAGS 生了俯冲、 碰撞、 增生, 到早中二叠世以后就进入 了后造山阶段。 2 岩体地质 本次研究的两个花岗岩体位于阿巴宫铁矿北东 侧附近( 因此本文将这两个岩体分别称之为阿巴宫 1号岩体和 2号岩体) ( 图 2 ) 。岩体位置位于北阿 尔泰陆缘活动带的喀纳斯可可托海古生代岩浆弧 南界, 与南阿尔泰晚古生代活动陆缘的克兰泥盆 纪石炭纪弧后盆地相接, 处于两个构造单元的结 合部位。1号岩体距阿巴宫铁矿 1 . 2k m左右, 呈岩 基状, 沿区域构造线方向近似带状分布, 规模较大。 原阿勒泰幅 1 ∶2 0万地质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 质矿产局, 1 9 7 8 ) 显示该岩基岩性主要有黑云母花 岗岩、 二云母正长花岗岩、 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和白云 母斜长花岗岩等。采样地岩体的岩性为二云母正长 花岗岩, 岩石具有不同程度的片麻状构造; 岩体与南 侧志留系沉积地层为区域断裂接触关系。2号岩体 距阿巴宫铁矿 4 0 0m左右, 铅锌矿点北东侧。出露 面积很小(< 1k m 2) , 呈近似圆形小岩株状出露于 下泥盆统康布铁堡岩组中, 岩性为二云母正长花岗 岩, 岩石具有弱的片麻状构造。岩体与地层的接触 关系由于后期较强的变形变质作用而变得模糊不 清。但根据局部地段的接触关系看, 二者没有显示 侵入接触的特征, 同样也不存在断层接触, 由此判断 火山岩地层可能是岩体的不整合沉积盖层。 3 样品分析及结果 3 . 1 样品概况 1号岩体样品采集位置4 7 4 4 ′ 4 5 . 5 ″ N ,8 8 2 8 ′ 2 7 . 2 ″ E ; 2号岩体样品采集位置 4 7 4 4 ′ 1 2 . 9 ″ N ,8 8 2 7 ′ 4 8 . 7 ″ E 。 1号岩体样品( A B G 0 1 ) 为片麻状二云母正长花 岗岩 灰白色, 细中粒花岗结构, 块状似片麻状构 造。主要矿物为微斜条纹长石 ( 5 0 %) 、 斜长石 ( 2 5 %) 、 石英( 2 0 %) 、 白云母( 为主) 及黑云母( 次 之) ( 5 %) 。微斜条纹长石呈它形粒状半自形宽 板状, 粒度一般 2~ 5m m ; 部分破碎重结晶, 粒度 0 . 3~ 0 . 7m m 。斜长石多呈半自形板状, 少数它形粒 状, 粒度多在 1~ 3m m ; 局部轻微绢云母化, 偶见双 晶弯曲现象。石英它形粒状, 呈集合体状分布于长 石间, 粒度 0 . 4~ 0 . 5m m不等, 略显拉长定向排列, 表面裂纹发育, 晶内波状消光。白云母、 黑云母鳞片 集合体状分布, 略有定向排列的趋势。副矿物为磁 铁矿、 锆石、 磷灰石等, 见次生矿物绢云母。 2号岩体样品( A B G 6 8 ) 为片麻状二云母正长花 岗岩 灰色, 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 似片麻状构造。 主要矿物有微斜条纹长石( 5 0 %) 、 斜长石( 2 0 %) 、 石英( 2 0 %) 、 黑、 白云母( 1 0 %) 。微斜条纹长石它 形粒状半自形宽板状, 粒度 5~ 1 2m m , 部分为粒 状重结晶集合体, 晶内包嵌少量半自形板状斜长石。 斜长石半自形板状它形粒状, 粒度 0 . 2~ 3 . 0m m , 见半自形板状重结晶长石集合体, 具轻微绢云母化、 钾质补片状交代。石英它形粒状, 单晶或集合体分 布于长石间, 颗粒边缘略显缝合线状, 晶内波状、 带 状消光。黑、 白云母鳞片集合体状分布, 黑云母表面 局部绿泥石化。副矿物为磁铁矿、 锆石等, 也见次生 矿物绢云母。 A B G 0 1样品中锆石颗粒在透反射光下大多为 无色或浅色, 少量为浅黄褐色, 半透明; 部分颗粒破 碎, 许多颗粒边部略有磨圆, 有些锆石有一定程度的 蚀变, 晶体内常见暗色不透明包裹体; 锆石晶体大小 一般 7 0~ 1 2 0μ m , 长宽比 1 1~ 2 1 , 大多自形 程度较好, 常呈细长柱状、 板状或短柱状, 表面光滑; 也有些锆石自形程度较差, 表面粗糙, 多有小的凹 坑, 裂纹也较多。 A B G 6 8样品中锆石颗粒与 A B G 0 1相比, 颗粒 较大, 一般 1 0 0~ 2 0 0μ m , 长宽比主要 2 1~ 3 1 ; 浅黄褐色锆石明显要多, 透明度相对要差, 蚀变略 强一些。阴极发光图像显示 ( 图 3 ) , A B G 0 1和 A B G 6 8中的锆石晶体内部均发育较好的振荡环带 和扇形环带结构, 是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 3 . 2 样品测试方法及结果 锆石颗粒采用常规方法从样品中分选出来, 在 双目镜下挑选出晶形和透明度较好的颗粒。将锆石 与标准锆石9 1 5 0 0 一同粘于环氧树脂靶上, 凝固后磨 至近一半并抛光, 使锆石颗粒的内部暴露, 用于锆石 形态、 阴极发光图象研究和 S H R I M P锆石 U P b年龄 测定。单矿物锆石样品制靶和锆石阴极发光照像以 及锆石的 U P b 法测年均在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完成。 锆石的 U P b年龄利用 S H R I M P Ⅱ技术测定。 详细的分析原理和流程参见 Wi l l i a m s 等( 1 9 8 7 ) 的 相关文献, 仪器工作调节和分析方法详见宋彪等 ( 2 0 0 2 ) 的相关文献。测试中应用 R S E S参考锆石 T E M( 4 1 7M a ) 进行元素分馏校正, 应用标准锆石 9 1 5 0 0 ( 1 0 6 2 . 4M a ) 标定样品的 U 、 T h 、 P b含量。普通 铅根据实测的2 0 4P b进行校正。年龄计算和图解使 用S Q U I D ( 1 . 0 2 ) 和I S O P L O T 程序( L u d w i g , 1 9 9 9 ) 。 897地 球 学 报2 0 0 8年 CAGS 图 3 阿巴宫花岗岩体中代表性锆石的阴极发光图 F i g . 3 C a t h o d o l u m i n e s c e n c ei m a g e s o f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z i r c o n s f r o mt h eA b a g o n gp l u t o n 同位素比值误差为1 σ , 加权平均年龄具9 5 %的置信 度。年龄值选用2 0 6P b / 2 3 8U年龄。 进行 S H R I M P锆石 U P b分析前, 进行透、 反射 电子图像( B S E ) 及阴极发光( C L ) 图像分析, 以确定 锆石颗粒的晶体形态、 内部结构以及标定测年点。 样品测试过程中尽量选择生长环带明显, 无包裹体 和裂纹的锆石晶体或避开锆石中的裂纹和包裹体。 每测定 3个样品点, 测定一次标准锆石。本次研究 在 A B G 0 1和 A B G 6 8样品中各选择了 1 6颗锆石均 进行了 1 7次 S H R I M PU P b分析, 锆石 S H R I M PU P b 年龄分析结果列于表 1 。 阿巴宫 1号花岗岩体中锆石 U含量变化于 ( 2 2 0~ 1 7 2 5 ) 1 0 - 6, T h含量( 1 0 4~6 0 3 )1 0- 6, T h / U值为 0 . 2 0~ 0 . 7 7 , 均大于 0 . 1 , 表明了锆石为 岩浆成因( B e l o u s o v ae t a l . , 2 0 0 2 ) 。1 7个测点仅有 1个点( 1 6 . 1 ) 远离年龄谐和线, 年龄也偏低, 2 0 6 P b / 2 3 8U年龄为 3 6 5 . 0M a 。其原因可能是放射成因 铅丢失导致年龄数据偏低, 因此该年龄不参加年龄 计算。其余 1 6个点基本都位于谐和线附近。注意 到点 1 2 . 2位于锆石核部, 其年龄值( 4 2 6 . 3M a ) 偏 离年龄集中区较多, 而且较边部点 1 2 . 1 ( 4 7 3 . 6M a ) 年轻许多, 显然是矛盾的。再观察研究锆石透反射 图像, 发现点 1 2 . 2范围内有很细小的裂纹和一个细 小包体, 这可能就是造成年龄偏年轻的原因, 因此该 数据也不参与计算。另外, 考虑各测点中普通铅高 异常数据、 2 0 7和2 0 6P b 误差及精度等因素, 同时将 1 2 . 1 、 9 . 1 、 8 . 1和 6 . 1的测年数据排除在年龄计算之 外。剩余的 1 1个点在锆石 S H R I M PU P b年龄谐和 图上集中成群分布( 图 4 ) , 2 0 6P b /2 3 8U年龄集中在 ( 4 5 0 . 7~ 4 7 1 . 6 )M a , 1 1个测点的2 0 6P b / 2 3 8U加权平 均年龄为( 4 6 2 . 5 3 . 6 ) M a( M S D W= 1 . 4 ) , 即代表 岩体的形成时代。 阿巴宫 2号岩体花岗岩中锆石 U含量变化于 ( 7 4~ 5 2 1 ) 1 0 - 6, T h含量( 5 0~ 4 0 1 ) 1 0- 6, T h / U 值为 0 . 2 0~ 1 . 0 9 ,T h / U值大于 0 . 1 , 表明了锆石为 岩浆成因( B e l o u s o v ae t a l . , 2 0 0 2 ) 。1 7个测点中 1 6 个点基本给出一致的2 0 6P b / 2 3 8U年龄, 为( 4 4 4 . 8~ 4 6 9 . 0 ) M a , 年龄数据基本连续变化, 同时在锆石 997第 6期 刘锋等 阿尔泰造山带阿巴宫花岗岩体锆石 S H R I M P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CAGS 表 1 阿巴宫花岗岩( A B G 0 1 ) 和( A B G 6 8 ) 锆石 U P bS H R I MP测年数据 T a b l e 1 U P bS H R I MPz i r c o nd a t ao f A b a g o n gg n e i s s i cg r a n i t e s ( A B G 0 1a n dA B G 6 8 ) 点号 U / 1 0 - 6 T h / 1 0 - 6 2 3 2T h 2 3 8U 2 0 6P b* / 1 0 - 6 2 0 6P b c / % 2 0 6P b* 2 3 8U % 2 0 7P b * 2 3 5U % 2 0 7P b* 2 0 6P b* % 2 0 6P b 2 3 8U / M a 1 σ A B G 0 1 1 . 15 2 31 9 40 . 3 83 3 . 30 . 1 50 . 0 7 41 . 30 . 5 71 . 90 . 0 5 61 . 44 5 9 . 65 . 9 2 . 15 1 01 3 80 . 2 83 2 . 40 . 2 40 . 0 7 41 . 30 . 5 72 . 30 . 0 5 61 . 94 5 9 . 05 . 8 3 . 12 2 01 0 40 . 4 91 3 . 70 . 3 20 . 0 7 21 . 60 . 5 93 . 80 . 0 5 93 . 44 5 0 . 77 . 0 4 . 13 6 21 1 40 . 3 32 2 . 70 . 1 30 . 0 7 31 . 30 . 5 62 . 10 . 0 5 61 . 64 5 2 . 45 . 8 5 . 11 7 2 53 4 00 . 2 01 1 2 . 30 . 1 20 . 0 7 61 . 20 . 5 81 . 50 . 0 5 60 . 84 7 0 . 45 . 6 6 . 19 5 52 2 90 . 2 56 3 . 10 . 1 20 . 0 7 71 . 30 . 5 91 . 70 . 0 5 61 . 14 7 7 . 25 . 8 7 . 17 8 83 7 80 . 5 05 0 . 60 . 1 50 . 0 7 51 . 30 . 5 71 . 80 . 0 5 51 . 34 6 4 . 55 . 7 8 . 18 0 46 0 30 . 7 74 9 . 20 . 1 30 . 0 7 11 . 30 . 5 61 . 70 . 0 5 71 . 14 4 2 . 55 . 5 9 . 16 0 44 3 70 . 7 53 7 . 10 . 6 80 . 0 7 11 . 30 . 5 83 . 10 . 0 6 02 . 84 4 2 . 15 . 6 1 0 . 13 4 52 2 80 . 6 82 2 . 60 . 3 60 . 0 7 61 . 40 . 5 72 . 60 . 0 5 52 . 24 7 1 . 66 . 2 1 1 . 13 8 01 1 20 . 3 02 4 . 70 . 2 20 . 0 7 61 . 50 . 5 82 . 80 . 0 5 62 . 44 6 9 . 46 . 8 1 2 . 15 6 11 7 30 . 3 23 8 . 03 . 2 70 . 0 7 61 . 30 . 6 16 . 70 . 0 5 86 . 64 7 3 . 66 . 2 1 2 . 24 3 92 1 90 . 5 22 5 . 80 . 1 70 . 0 6 81 . 30 . 5 32 . 00 . 0 5 61 . 54 2 6 . 35 . 5 1 3 . 18 0 52 0 50 . 2 65 1 . 50 . 1 00 . 0 7 41 . 30 . 5 71 . 70 . 0 5 61 . 24 6 2 . 15 . 7 1 4 . 16 3 53 2 40 . 5 34 0 . 10 . 1 00 . 0 7 41 . 40 . 5 71 . 90 . 0 5 61 . 24 5 7 . 16 . 2 1 5 . 18 6 94 8 80 . 5 85 6 . 60 . 2 20 . 0 7 61 . 40 . 6 12 . 20 . 0 5 81 . 74 6 9 . 86 . 3 1 6 . 13 4 01 6 10 . 4 91 7 . 10 . 4 00 . 0 5 81 . 40 . 5 12 . 60 . 0 6 32 . 23 6 5 . 04 . 8 A B G 6 8 1 . 12 9 51 4 70 . 5 21 9 . 20 . 4 50 . 0 7 51 .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