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T2357-2016 泡沫混凝土制品性能试验方法.docx
ICS 91.100.30 Q14 备案号55963-2016 JC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建 材 行 业 标 准 JC/T 23572016 泡沫混凝土制品性能试验方法 Test s of properties of foam concrete product 2016-07-11发布 2017-01-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JC/T 2357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定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泥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97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辽宁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沈阳市政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建筑大学。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重庆市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东北电力第三工程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怡、闫飞、张延年、邱兆军、汪青杰、王璞东、陈丽、张际华、姜兴波、康 振国、王福东、郑艳波、刘春发、孙大庆、高辉、陈伯奎、沈小俊、高飞、邱连强、韩东、赵培刚、熬 光智、王立新、贾子涛、王芗音。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 JC/T 23572016 泡沫混凝土制品性能试验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泡沫混凝土制品的外观质量、抗压强度、干表观密度、吸水率、软化系数、抗冻性能、 碳化性能、收缩性能和导热系数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公路、市政等工程用的泡沫混凝土制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294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防护热板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泡沫混凝土制品 foam concrete product 以水泥基胶凝材料、骨料、掺合料、泡沫剂、外加剂和水为原材料,采用物理或化学发泡方式,预 制而成的轻质多孔混凝土制品。 4 外观质量 4.1 仪器 4.1.1 钢直尺最小刻度为1mm。 4.1.2 钢卷尺最小刻度为1mm。 4.1.3 深度游标卡尺最小刻度为1mm。 4.2 尺寸测量 长度、宽度、高度分别在两个对应面的端部测量,各量两个尺寸。每个方向尺寸以两个测量值的算 术平均值表示,如图1所示。 1 JC/T 23572016 图1 尺寸测量示意图 4.3 缺棱掉角 目测缺棱或掉角个数;测量制品破坏部分对制品的长、高、宽三个方向的投影面积尺寸,如图2 所示。 说 明 1长度方向的投影尺寸; b宽度方向的投影尺寸; d高度方向的投影尺寸。 图2 缺棱掉角尺寸量法 4.4 裂纹 目测裂纹条数;长度以所在面最大的投影尺寸为准,若裂纹从一面延伸至另一面,则以两个面上的 投影尺寸之和为准。 2 JC/T 23572016 4.5 平面弯曲 弯曲分别在大面和条面上测量,测量时以弯曲中测得的较大值为测量结果,如图3所示。 a b 图3 平面弯曲测量示意图 4.6 结果处理 外观测量结果以毫米mm为单位,精确至1mm。 5 抗压强度 5.1 仪器 压力试验机测量精度应为1,预期最大破坏荷载应在量程的20~80之间。 5.2 试件 5.2.1 试件尺寸和数量 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100mm 立方体试件,每次试验组数根据产品特点确定,每组试件的数 量为3块。不满足制作试件尺寸的制品应试模制作满足尺寸的试件。 5.2.2 试件制备 a 试件应沿制品的长方向的中央位置采用机锯或刀锯均匀切取3块试件,试件表面距离制品端头 表面的距离应为30mm试件取样部位如图4所示; 3 说 明 1 试 件 ; 2 试 件 ; 3 试 件 。 宽度 100 3 30 长度 30 100 100 100 2 1 图4 试件切取部位示意图 JC/T 23572016 b 试件表面应平整,不应有可见裂缝或缺陷,尺寸允许偏差应为2mm; 试件应逐块编号,并应 标明取样部位。 5.3 试验步骤 5.3.1 试件受压面尺寸的测量应精确至1mm, 并按测量得到的尺寸计算试件的受压面积。 5.3.2 在抗压强度试验时,试件的中心应与试验机下压板中心对准,试件的承压面应与成型时的顶面 垂直。 5.3.3 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接近时,应调整球座,并使之接触均匀。 5.3.4 采用表1的加荷速度连续而均匀地加荷,直至试件破坏或压缩量最大值为90为破坏,并记录 破坏荷载。 表1 加荷速度 强度等级 加荷速度 kN/s 0.5~1 0.25 1~2 0.5 2~5 1.0 5.4 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 抗压强度按公式1计算 ......................... 1 式中 f.c试件的抗压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P 破坏荷载,单位为牛N; F 试件受压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 试验结果以试件抗压强度的算术平均值或单块最小值表示,精确至0.01 MPa。 6 干表观密度 6.1 仪器 6.1.1 电热鼓风干燥箱最高温度200℃,灵敏度2℃。 6.1.2 天平称量2000 g, 感量0. 1g。 6.1.3 钢直尺分度值为0.5mm。 6.1.4 钢卷尺分度值为0.5mm。 6.2 试件 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100mm 立方体试件,每次试验组数根据产品特点确定,每组试件的数 量为3块。不满足制作试件尺寸的制品宜试模制作满足尺寸的试件。 6.3 试验步骤 6.3.1 取一组3块试件,逐块量取长度、宽度、高度,并应精确至1mm,计算每个试件的体积V。 4 JC/T 23572016 6.3.2 将试件放在电热鼓风干燥箱内,在1055℃烘干至恒质量在干燥过程中,冷却至室温称量, 前后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2,前后两次称量时间间隔为4h, 称其质量mo。 6.4 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 干表观密度应按公式2计算 式中 ro干表观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mo 试件干燥状态下质量,单位为克g; V试件的体积,单位为立方毫米mm。 试件结果以试件干表观密度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精确至1 kg/m。 7 吸水率 7.1 仪器 7.1.1 电热鼓风干燥箱最高温度200℃,灵敏度2℃。 7.1.2 天平称量2000g, 感量0. 1g。 7.2 试件 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100mm 立方体试件,每次试验组数根据产品特点确定,每组试件的数 量为3块。不满足制作试件尺寸的制品宜试模制作满足尺寸的试件。 7.3 试验步骤 7.3.1 取一组3块试件,逐块量取长度、宽度、高度,并精确至1mm, 计算每个试件的体积 V。 7.3.2 将3块试件放入电热鼓风干燥箱内,试件在1055℃下烘干至恒质量在干燥过程中,前后两 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2,前后两次称量时间间隔为4h, 称其质量mo。 7.3.3 当试件冷却至室温后,应放入水温应为205℃的恒温水槽内,然后应加水至试件高度的1/3, 保待24h, 再加水至试件高度的2/3,经24h后,加水高出试件30mm 以上,保持24h。 7.3.4 将试件从水中取出,用湿布抹去表面水分,应立即称取每块质量mg, 精确至1g。 5 7.4 试验结果计算 7.4.1 体积吸水率按公式3计算 ................................. 3 式中 W, 体积吸水率,; mo试件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单位为克g; mg 试件在饱和吸水状态下的质量,单位为克g; V 试件在干燥状态下的体积,单位为立方毫米mm; JC/T 23572016 Pw水的密度,0.001 g/mm。 试件的吸水率应为3块试件吸水率的算数平均值,并应精确至1。 7.4.2 质量吸水率按公式4计算 .................................. 4 式中 WR质量吸水率,; mo试件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单位为克g; mg 试件在饱和吸水状态下的质量,单位为克g。 试件的吸水率应为3块试件吸水率的算数平均值,并应精确至1。 8 软化系数 8.1.1 恒温水槽水温205℃。 8.1.2 压力试验机测量精度应为1,预期最大破坏荷载应在量程的20~80之间。 8.2 试件 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100mm 立方体试件,不满足制作试件尺寸的制品宜试模制作满足尺寸 的试件。每组试件的数量为6块,其中3块用于软化试验,3块用于未经软化强度对比试验。 8.3 试验步骤 8.3.1 将用于软化试验的5块试件浸入205℃的恒温水槽内,然后加水至试件高度的1/3,并保待 24h, 再加水至试件高度的2/3,并应经24h 后,加水高出试件30mm 以上,保持24h。 8.3.2 将5块对比试件,在205℃,相对湿度为605条件下,放置至正常状态试件前后两次 称量质量相差不超过5。 8.3.3 将软化后的试验和未经软化对比试件,按第5章的规定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8.4 试验结果计算 软化系数应按公式5计算 式中 f₁软化后的抗压强度平均值,单位兆帕MPa; fo对比试件的抗压强度平均值,单位兆帕MPa。 软化系数结果计算精确至0.01。 9 抗冻性 9.1 仪器 9.1.1 低温箱最低工作温度-30℃以下。 6 JC/T 23572016 9.1.2 天平称量2000g, 感量1g。 9.1.3 电热鼓风干燥箱最高温度200℃,灵敏度1℃。 9.1.4 恒温水槽水温205℃。 9.2 试件 试件尺寸为100 mm100mm100mm 立方体试件,每组试件的数量为10块5块对比。 9.3 试验步骤 9.3.1 将冻融试件,浸入水温为205℃恒温水槽中,水面应高出试件30mm, 保持48h。 9.3.2 将试件从水中取出,用湿布抹去表面水分,测定其冻融前抗压强度。 9.3.3 将试件放入预先降温至-15℃以下的低温箱中,其间距不小于20mm, 当温度降至-18℃时记录时 间。在-202℃下冻6h 取出,放入水温为205℃的恒温水槽中,融化5h 作为一次循环,如此 循环15次为止。 9.3.4 每隔5次循环检查并记录试件在冻融过程中的外观破坏情况,如出现裂纹,掉角,弯曲等。 9.3.5 冻融过程中,发现试件呈明显的破坏情况如试件开裂,应取出试件,停止冻融试验,并记录 冻融次数。 9.3.6 将经15次冻融后的试件,按照第5章的规定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9.4 结果计算 强度损失率按公式6计算 ................................... 6 式中 Pm强度损失率,; Po试件冻融前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P₁试件冻融后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试件的强度损失应为试件的算数平均值,并精确至0.1。 10 碳化性 10.1 仪器 10.1.1 碳化试验箱下部设有进气孔,上部设有排气孔,且有湿度观察装置,盖门必须严密。二氧化 碳浓度203质量浓度,湿度为555。 10.1.2 1质量分数的酚酞溶液用浓度为70质量浓度的乙醇配制。 10.1.3 抗压强度试验设备。 10.2 试件 100 mm100mm100mm 立方体试件,五组试件,每组的数量为3块。 一组3块为对比试件;四组 12块为碳化试件,其中三组9块为碳化深度测定, 一组3块用于测定碳化后的强度。 10.3 试验步骤 7 JC/T 23572016 10.3.1 将试件放入水温应为205℃的恒温水槽内,然后应加水至试件高度的1/3,保待24h, 再 加水至试件高度的2/3,经24h 后,加水高出试件30mm 以上,保持24h。 10.3.2 将试件从水中取出,用湿布抹去表面水分,测定其碳化前抗压强度fc。 10.3.3 其余4组试件放入碳化箱进行碳化,二氧化碳浓度在203,相对湿度控制在705, 试件间隔不得小于20mm,4d 后,每天取一块劈开,用1酚酞溶液测定碳化深度,直至试件中心不 是红色,则认定试件已完全碳化,此时,取一组试件测定其碳化后的抗压强度f.。 10.3.4 对比试件放置于在205℃,相对湿度为705条件下,将已全部碳化的3个试件和3个 对比试件按第5章的规定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10.4 结果计算 碳化系数按公式7计算,精确至0.01 ........................................ 7 式中 K. 碳化系数; f. 碳化后试件抗压强度平均值,单位为兆帕MPa; fcc对比试件抗压强度平均值,单位为兆帕MPa。 11 收缩性能 11.1 仪器 11.1.1 立式收缩仪精度为0.01mm, 上下测点采用90锥形凹座。 11.1.2 收缩头采用黄铜或不锈钢制成,如图5所示。 单位为毫米 图5 收缩头 11.1.3 调湿调温箱最高温度为50℃,湿度控制范围为10~85,精度为2。 11.1.4 恒温水槽水温202℃。 11.1.5 千分表。 8 JC/T 23572016 11.2 试件 试件尺寸为40mm40mm160mm, 每组试件的数量为3块。 11.3 试件处理 11.3.1 在试件的两个端面中心,各钻一个直径6mm~10mm, 深度13mm 孔洞。 11.3.2 将试件浸水4h~6h 后取出在孔内灌入水玻璃水泥浆或其他粘结剂,然后埋置收缩头,收缩头 中心线应与试件中心线重合,试件顶面应平整。2h 后检查收缩头安装是否牢固,否则重装。 11.4 试验步骤 11.4.1 试件放置1d 后,浸入水温为202℃恒温水槽中,水面应高出试件30mm, 保持72h。 11.4.2 将试件从水中取出,用湿布抹去表面水分,并将收缩头擦干净。 11.4.3 将试件放在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602的调湿调温箱中。用标准杆调整仪表原 点,然后按标明的测试方向立即测定试件初始长度,记下初始百分表读数。 11.4.4 试件长度测试误差为0.01mm, 称取质量误差为0.1g。 11.4.5 测定初始长度后,应将试件置于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602的调湿调温箱中,然 后第7 d 、14 d 、28d 、56d分别测定试件的长度,即为干燥后长度。 11.5 结果计算 干燥收缩值按公式8计算 式中 △相应为t 天7d 、14d 、21d 、28d 、56 d时的干燥收缩值,单位为毫米每米mm/m; So标准杆长度,1761mm; yo千分表原点,单位为毫米mm; S₁试件初始长度百分表读数,单位为毫米mm; S₂试件干燥后长度百分表读数,单位为毫米mm; s 两个收缩头长度之和 单位为毫米mm。 试件的干燥收缩值应为3块试件干燥收缩值的算数平均值,并精确至0.01mm/m。 12 导热系数 12.1 试件尺寸和数量 试件尺寸为300mm300mm30mm, 每次试验组数根据产品特点确定,每组试件的数量为3块。不 满足制作试件尺寸的制品宜试模制作满足尺寸的试件。 12.2 试件处理 将试件放在电热鼓风干燥箱内,在1055℃烘干至恒质量在干燥过程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前 后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2,前后两次称量时间间隔为4h。 12.3 测试方法 9 JC/T 23572016 试验方法按照GB/T 10294的规定进行。 12.4 结果 试件的导热系数应为导热系数的算数平均值,精确到0.001W/mK。 13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a 受检单位; b 试件名称、编号、数量、规格尺寸及状态; c 送抽样日期; d 检验项目; e 依据标准; f 检验类别; g 试验结果; h 报告编号及日期; i 检验单位、试验人、审核人及其他。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