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350-2015 保温防火复合板应用技术规程.docx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GJ JGJ/T 350-2015 P 备案号J 2052-2015 保温防火复合板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thermal insulated fireproof composite panels 2015-06-03 发布 2015-12-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 目 次 1 总 则1 2 术 语 2 3 基 本 规 定 4 4 材 料 6 4.1 复合板 6 4.2 外墙外保温系统配套材料及配件 10 4.3 外墙外保温系统 13 5 设 计 与 构 造 15 5.1 一般规定 15 5.2 无饰面复合板外墙外保温工程 16 5.3 有饰面复合板外墙外保温工程 20 6 施 工 23 6.1 一 般规定 23 6.2 无饰面复合板外墙外保温工程 24 6.3 有饰面复合板外墙外保温工程 27 7 质 量 验 收 30 7.1 一 般规定 30 7.2 无饰面复合板外墙外保温工程 31 7.3 有饰面复合板外墙外保温工程 34 本规程用词说明 38 引 用 标 准 名 录 39 附 条 文 说 明 41 6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2 3 Basic Requirements 4 4 Materials 6 4.1 Thermal Insulated Fireproof Composite Panels 6 4.2 Composing Materials to External Thermal Insulation System 10 4.3 External Thermal Insulation System 13 5 Design and Struction 15 5.1 General Requirements 15 5.2 External Thermal Insulation on Walls Based on Thermal Insulated Fireproof Composite Panels without Decoration Layer 16 5.3 External Thermal Insulation on Walls Based on Thermal Insulated Fireproof Composite Panels with Decoration Layer 20 6 Construction 23 6.1 General Requirements 23 6.2 External Thermal Insulation on Walls Based on Thermal Insulated Fireproof Composite Panels without Decoration Layer 24 6.3 External Thermal Insulation on Walls Based on Thermal Insulated Fireproof Composite Panels with Decoration Layer 27 7 Acceptance 30 7 7.1 General Requirements 30 7.2 External Thermal Insulation on Walls Based on Thermal Insulated Fireproof Composite Panels without Decoration Layer 31 7.3 External Thermal Insulation on Walls Based on Thermal Insulated Fireproof Composite Panels with Decoration Layer 34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 38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39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41 8 1 总 则 1.0.1 为规范保温防火复合板在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中的应用, 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中采用保温 防火复合板的外墙外保温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 1.0.3 保温防火复合板的应用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 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 术 语 2.0.1 保温防火复合板 thermal insulated fireproof composite panels 通过在不燃保温材料表面复合不燃防护面层,或在难燃保温 材料表面包覆不燃防护面层,而制成的具有保温隔热及阻燃功能 的预制板材,简称复合板。 2.0.2 无机型保温防火复合板 inorganic thermal insulated fireproof composite panels 以岩棉、发泡陶瓷保温板、泡沫玻璃保温板、泡沫混凝土保 温板、无机轻集料保温板等不燃无机板材为保温材料的保温防火 复合板,简称无机复合板。 2.0.3 有机型保温防火复合板 organic thermal insulated fire- proof composite panels 以聚苯乙烯泡沫板、聚氨酯硬泡板、酚醛泡沫板等难燃有机 高分子板材为保温材料的保温防火复合板,简称有机复合板。 2.0.4 无饰面保温防火复合板 thermal insulated fireproof composite panels without decoration layer 不带饰面装饰层的保温防火复合板,简称无饰面复合板。 2.0.5 有饰面保温防火复合板 thermal insulated fireproof composite panels with decoration layer 带有饰面装饰层或防护面层自身具有装饰性的保温防火复合 板,简称有饰面复合板。 2.0.6 无饰面保温防火复合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 external wall thermal insul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rmal insulated fire- proof composite panels without decoration layer 由粘结层、无饰面保温防火复合板保温层、薄抹灰抹面层和 饰面层构成,并辅以锚栓固定于外墙外表面,起保温、防护和装 2 饰作用的构造系统,简称复合板薄抹灰保温系统。 2.0.7 有饰面保温防火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 external wall thermal insul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rmal insulated fireproof composite panels with decoration layer 由粘结层和有饰面保温防火复合板构成,并辅以专用锚固件 固定于外墙外表面,起保温、防护和装饰作用的构造系统,简称 有饰面复合板保温系统。 3 3 基 本 规 定 3.0.1 复合板在运输和进场堆放过程中,应采取防护措施,不 可重压或与锋利物品碰撞。产品应放在干燥通风处贮存,不宜露 天长期暴晒。 3.0.2 复合板的使用高度及其外墙外保温工程的防火要求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 3.0.3 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并应 满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 3.0.4 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与基层墙体可靠连接。在基层 正常变形以及承受自重、风荷载和室外气候的长期反复作用下, 不应产生裂缝、空鼓。外墙外保温系统各组成部分应具有物理- 化学稳定性,组成材料应彼此相容并具有防腐性。 3.0.5 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具有防水渗透功能。 3.0.6 复合板外保温复合墙体的保温、隔热和防潮性能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有关规定。 3.0.7 复合板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应在主体结构施工质量验收 合格后进行。 3.0.8 复合板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现场的防火要求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 50720的 有关规定。 3.0.9 当有机复合板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区域动用电气焊、砂 轮等明火时,应确保复合板防护面层完整无裸露。不得在复合板 切割断面和裸露部位处进行电气焊接和明火作业。 3.0.10 施工用照明等发热设备通过有机复合板时,应采取保护 措施。电气线路不应穿越或敷设在有机复合板的保温材料中;必 须穿越或敷设时,应采取穿金属管并在金属管周围采用不燃隔热 4 材料进行防火隔离等防火保护措施。设置开关、插座等电器配件 的部位周围应采取不燃隔热材料进行防火隔离等防火保护措施。 3.0.11 施工现场应配置灭火器材与设施,作业前应对相关施工 人员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培训。 3.0.12 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使用年限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 144的有关规定。 5 4 材 料 4.1 复 合 板 4.1.1 复合板按所采用的保温材料属性,可分为无机复合板、 有机复合板。按复合板是否具有装饰层,可分为无饰面复合板和 有饰面复合板。按单位面积的质量大小可分为I 型复合板和Ⅱ型 复合板,I 型复合板单位面积质量应小于20kg/m,Ⅱ 型复合板 单位面积质量应为20kg/m30kg/m。 4.1.2 无机复合板采用的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 A 级 , 其他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岩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墙外保温用岩棉制品 GB/T 25975的有关规定。当用于复合板薄抹灰保温系统、有饰 面复合板保温系统时,垂直于板面方向的抗拉强度不应小于 0.10MPa; 当用于非透明幕墙的保温层时,垂直于板面方向的抗 拉强度不应小于10kPa。 2 发泡陶瓷保温板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表4.1.2 发泡陶瓷保温板的性能指标 项 目 指标 试验方法 无烧结釉面 有烧结釉面 体积密度 kg/m ≤180 ≤230 ≤280 ≤330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无机硬质 绝热制品试验方法GB/T 5486 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对于 有烧结釉面的产品,进行体积密 度测试时,应剔除烧结釉面 导热系数 平均温度 25℃ [W/ m K] ≤0.065 ≤0.080 ≤0.085 ≤0.10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绝热材料 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防护热板法GB/T 10294或绝 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 测定 热流计法GB/T 10295 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6 续表4.1.2 项 目 指标 试验方法 无烧结釉面 有烧结釉面 垂直于板面 方向的抗拉 强度 MPa ≥0.15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模塑聚苯 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 GB/T 29906规定的试验方法进 行检验 体积吸水率 ≤3.0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无机硬质 绝热制品试验方法GB/T 5486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燃烧性能 等级 A级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 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 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3 泡沫玻璃保温板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泡沫玻璃绝热制 品JC/T 647的有关规定。 4 泡沫混凝土保温板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泥基泡沫保 温板JC/T 2200的有关规定。 5 无机轻集料保温板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无机轻集料防 火保温板通用技术要求JG/T 435的有关规定。 4.1.3 有机复合板采用的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应低于B₁ 级,且垂直于板面方向的抗拉强度不应小于0.10MPa, 其他性 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模塑聚苯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 墙外保温系统材料GB/T 29906的有关规定。 2 挤塑聚苯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 泡沫塑料 XPSGB/T 10801.2的有关规定。 3 硬泡聚氨酯板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聚氨酯硬泡复合保 温板JG/T 314的有关规定。 4 酚醛泡沫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绝热用硬质酚醛泡沫 制品GB/T 20974的有关规定。 7 4.1.4 复合板采用无机板材或聚合物砂浆为面层材料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 纤维增强硅酸钙板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纤维增强硅酸钙 板第1部分无石棉硅酸钙板JC/T 564.1或纤维增强硅酸 钙板第2部分温石棉硅酸钙板JC/T 564.2的有关规定。 2 纤维水泥板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外墙用非承重纤维增 强水泥板JG/T 396的有关规定。 3 薄石材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天然花岗石建筑板材 GB/T 18601或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 GB/T 19766的有关 规 定 。 4 陶瓷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陶瓷板GB/T 23266的 有关规定。 5 聚合物砂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 规 程 JGJ 144中对抹面胶浆的有关规定。 4.1.5 复合板规格尺寸宜符合表4.1.5的规定。 表4.1.5 复合板规格尺寸 长 度 m m 宽 度 m m 厚 度 m m 600~1200 300~800 20~120 4.1.6 复合板外观应符合表4.1.6的规定。 表4.1.6 复合板外观 项 目 指 标 试验方法 外观 无饰面复合板 板面平整,无破损,无影响使用的 缺棱和掉角 观察法 有饰面复合板 颜色均匀一致,表面平整,无破损, 无影响使用的缺棱和掉角 观察法 4.1.7 复合板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1.7的规定。 4.1.8 有饰面复合板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1.8的规定。当采 用涂料为装饰面时,装饰面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保温装饰 8 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T 287的有关规定。 表4.1.7 复合板尺寸允许偏差 项 目 指标 试验方法 厚度mm 士2.0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泡沫塑料与橡 胶 线性尺寸的测定GB/T 6342规定的 试验方法进行检验;板面平整度使用长度 为1m的靠尺进行测量,复合板尺寸小于 1m的按实际尺寸测量 长度mm 土2.0 宽度mm 2.0 对角线差mm ≤3.0 板面平整度mm ≤2.0 表4.1.8 有饰面复合板的性能指标 项 目 指标 试验方法 I型 Ⅱ 型 单位面积质量 kg/m 20 20~30 应按现行行业标准保温装饰板 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T 287规 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拉伸粘 结强度 MPa 原强度 ≥0.10, 破坏发生 在保温材 料中 ≥0.15. 破坏发生 在保温材 料中 耐水强度 ≥0.10 ≥0.15 耐冻融强度 ≥0.10 ≥0.15 抗弯荷载N 不小于板材自重 燃烧 性能 等级 无机复合板 A级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 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规定 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有机复合板 不低于B级 保温材料导热系数 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绝热材料稳 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防护热 板法GB/T 10294或绝热材料稳 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热流计 法GB/T 10295规定的试验方法进 行检验 9 4.1.9 无饰面复合板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1.9的规定。 表4.1.9 无饰面复合板的性能指标 项 目 指标 试验方法 I型 Ⅱ 型 单位面积质量 kg/m 20 20~30 应按现行行业标准保温装饰板 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T 287规 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拉伸粘 结强度 MPa 原强度 ≥0.10, 破坏发生 在保温材 料中 ≥0.15, 破坏发生 在保温材 料中 耐水强度 ≥0.10 ≥0.15 耐冻融强度 ≥0.10 ≥0.15 燃烧 性能 等级 无机复合板 A级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 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规定 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有机复合板 不低于B₁ 级 保温材料导热系数 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绝热材料稳 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防护热 板法GB/T 10294或绝热材料稳 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热流计 法GB/T 10295规定的试验方法进 行检验 注以岩棉为保温材料的复合板,当作为非透明幕墙的保温层时,拉伸粘结强度 不应小于10kPa, 且破坏发生在岩棉保温材料中。 4.2 外墙外保温系统配套材料及配件 4.2.1 胶粘剂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2.1的规定。 4.2.2 抹面胶浆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2.2的规定。 4.2.3 玻纤网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2.3的规定。 4.2.4 锚栓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外墙保温用锚栓 JG/T 366 10 的有关规定。 表4.2.1 胶粘剂的性能指标 项 目 指标 试验方法 拉伸粘 结强度 MPa 与水泥 砂浆 原强度 ≥0.60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墙 外保温系统材料GB/T 29906规定的试验方法 进行检验 耐水 强度 浸水48h, 干燥2h ≥0.30 浸水48h, 干燥7d ≥0.60 拉伸粘 结强度 MPa 与复 合板 原强度 与I型≥0.10, 与Ⅱ型≥0.15,破 坏发生在保温材 料中 耐水 强度 浸水48h, 干燥2h 与I型≥0.06, 与Ⅱ型≥0.09 浸水48h, 干燥7d 与I型≥0.10, 与Ⅱ型≥0.15 可操作时间h 1.5~4.0 表4.2.2 抹面胶浆的性能指标 项 目 指标 试验方法 拉伸粘 结强度 MPa 与复 合板 原强度 与I型≥0.10, 与Ⅱ型≥0.15,破 坏发生在保温材 料中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墙 外保温系统材料GB/T 29906规定的试验方法 进行检验 耐水 强度 浸水48h, 干燥2h 与I型≥0.06, 与Ⅱ型≥0.09 浸水48h, 干燥7d 与I型≥0.10, 与Ⅱ型≥0.15 耐冻融强度 与I型≥0.10, 与Ⅱ型≥0.15 压折比 ≤3.0 可操作时间h 1.5~4.0 11 表4.2.3 玻纤网的性能指标 项 目 指标 试验方法 单位面积质量 g/m ≥130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增强制品试 验方法 第3部分单位面积质量 的测定GB/T 9914.3规定的试验 方法进行检验 耐碱断裂强力经向、纬向 N/50mm ≥750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玻璃纤维网 布耐碱性试验方法 氢氧化钠溶液 浸泡法GB/T 20102规定的试验方 法进行检验 耐碱断裂强力保留率 经向、纬向 ≥50 断裂伸长率经向、纬向 ≤5.0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增强材料 机织物试验方法 第5部分玻璃 纤维拉伸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测 定GB/T 7689.5规定的试验方法 进行检验 4.2.5 锚固件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2.5的规定。 表4.2.5 锚固件的性能指标 项 目 指标 试验方法 拉拔力标准值kN ≥0.60 应按现行行业标准保温装饰板 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T 287规 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悬挂力kN ≥0.10 4.2.6 饰面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涂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 GB/T 9755、外墙无机建筑涂料JG/T 26和复层建筑涂料 GB/T 9779的有关规定; 2 饰面砂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墙体饰面砂浆JC/T 1024的有关规定。 4.2.7 腻子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外墙用腻子 JG/T 157 的有关规定。 4.2.8 硅酮密封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酮建筑密封胶 12 GB/T 14683的有关规定。 4.2.9 防火隔离带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 隔离带技术规程JGJ 289的有关规定。 4.3 外墙外保温系统 4.3.1 复合板薄抹灰保温系统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3.1的 规 定 。 表4 . 3 . 1 复合板薄抹灰保温系统的性能指标 项 目 指 标 试验方法 耐候 性 外观 经耐候性试验后,不 得出现空鼓、剥落或脱 落等破坏,不得产生渗 水裂缝 应按现行行业标 准外墙外保温工 程技术规程JGJ 144规定的试验方 法进行检验 抹面层与复合板拉伸 粘结强度MPa 与I型≥0.10,与Ⅱ 型≥0.15 耐冻 融性 外观 30次冻融循环后,系 统无空鼓、脱落,无渗 水裂缝 抹面层与复合板拉伸 粘结强度MPa 与J型≥0.10,与Ⅱ 型≥0.15 抗冲击性J 建筑物首层墙面以及 门窗口等易受碰撞部位 10J级 建筑物二层以上墙面 等不易受碰撞部位 3J级 吸水量kg/m 系统在水中浸泡1h后 的吸水量不得大于或等 于1.0kg/m 热阻m K/W 符合设计要求 抹面层不透水性 2h不透水 保护层水蒸气渗透性能 [g/m h] 符合设计要求 注1当需要检验外墙外保温系统抗风荷载性能时,性能指标和试验方法由供需 双方协商确定; 2 保温系统设计带有防火构造时,应检查防火构造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 现行有关标准要求,并对带有防火构造的系统进行试验。 13 4.3.2 复合板用于非透明幕墙保温层时,抹面层可不进行抗冲 击性检验 。 4.3.3 对于复合板薄抹灰保温系统,水中浸泡24h, 系统吸水 量小于0.5kg/m 时,可不进行耐冻融性检验。 4.3.4 有饰面复合板保温系统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3.4的 规 定 。 表4.3.4 有饰面复合板保温系统的性能指标 项 目 指 标 试验方法 I型 Ⅱ 型 耐候性 外观 无粉化、起鼓、起泡、 脱落现象,无宽度大于 0.10mn的裂缝 应按现行行业标准保 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 材料JG/T 287规定的试 验方法进行检验 面层与保温材料拉 伸粘结强度 MPa ≥0.10 ≥0.15 拉伸粘结强度MPa ≥0.10, 破坏发生在 保温材料中 ≥0.15, 破坏发生在 保温材料中 单点锚固力kN ≥0.30 ≥0.60 抗冲击性J 建筑物首层墙面以及 门窗口等易受碰撞部位 10J级 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外 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JGJ 144规定的试验方法进 行检验;对于有烧结釉面 的发泡陶瓷保温板,抗冲 击性试验后,应无发散性 裂纹 建筑物二层以上墙面 等不易受碰撞部位3J 级 吸水量g/m ≤500 不透水性 系统内侧未渗透 热阻m K/W 符合设计要求 水蒸气渗透性能 [g/m h] 防护层透过量大于保 温层透过量 注1当采用无机型有饰面复合板或保温系统有透气构造时可不检验水蒸气渗透 性 能 ; 2 当有饰面复合板为有烧结釉面的发泡陶瓷保温板时可不检验不透水性。 14 5 设计与构造 5.1 一 般 规 定 5.1.1 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各种组成材料应配套供应。配 套材料、配件应与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性能相容,并应符合国 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5.1.2 复合板外墙外保温工程的热工和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规 程第3.0.6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保温层内表面温度应高于0℃,并且不应低于室内空气 在设计温度、湿度条件下的露点温度; 2 门窗框外侧洞口四周、女儿墙、封闭阳台以及出挑构件 等热桥部位应采取保温措施; 3 保温系统应计算金属锚固件、承托件热桥的影响。 5.1.3 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做好密封和防水构造设计,重 要部位应有详图。水平或倾斜的出挑部位以及延伸至地面以下的 部位应做防水处理。在外保温系统上安装的设备或管道应固定于 基层上,并应采取密封和防水措施。 5.1.4 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做好系统在檐口、勒脚处的包 边处理。装饰缝、门窗四角和阴阳角等处应设置局部增强网。基 层墙体变形缝处应做好防水和保温构造处理。 5.1.5 外墙外保温系统采用有机复合板时,应在保温系统中每 层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防火隔离带应采用燃烧性能为A 级的 材料,防火隔离带的高度不应小于300mm; 同时防火隔离带的 设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 程JGJ 289的有关规定。 5.1.6 外墙外保温系统采用有机复合板时,防护层厚度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 15 5.1.7 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设计,在重力荷载、风荷载、 地震作用、温度作用和主体结构正常变形影响下,应具有安全 性,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和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的有关规定。 5.2 无饰面复合板外墙外保温工程 5.2.1 无饰面复合板可设计为复合板薄抹灰保温系统,以及作 为非透明幕墙中的保温层使用。 5.2.2 无饰面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可应用于钢筋混凝土、混 凝土多孔砖、混凝土空心砌块、烧结多孔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 材料为基层的外墙。 5.2.3 复合板薄抹灰保温系统图5.2.3应由依附于基层墙 体的界面层、找平层、粘结层、无饰面复合板、抹面层和饰面层 构成。当基层墙体的表面状况满足外墙保温设计要求时,可不做 图5.2.3 复合板薄抹灰保温系统基本构造 1一基层墙体;2界面层;3找平层;4粘结层; 5无饰面复合板;6抹面层;7锚栓;8饰面层 16 界面层和找平层;抹面层中应内置玻纤网增强,饰面层材料宜为 涂料或饰面砂浆 。 5.2.4 无饰面复合板用于非透明幕墙的保温层图5.2.4时, 其构造由依附于基层墙体的界面层、找平层、粘结层、无饰面复 合板、抹面层和幕墙板饰面层构成。当基层墙体的表面状况满足 外墙保温设计要求时,可不做界面层和找平层;抹面层中宜内置 玻纤网增强,饰面层可为各类幕墙装饰板。 图5.2.4 无饰面复合板用于非透明幕墙保温层时的构造 1一基层墙体;2界面层;3找平层;4粘结层;5无饰面复 合板;6抹面层;7锚栓;8龙骨;9嵌缝胶;10机械固 定件;11幕墙装饰板 5.2.5 复合板薄抹灰保温系统的使用高度不宜超过100m。当 高 度超过100m 时,应以实测抗风压值进行计算,并应满足设计 要 求 。 5.2.6 无饰面复合板保温系统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复合板与基层墙体的连接应采用粘锚结合的固定方式, 并以粘贴为主 。 17 2 固定有机复合板的锚栓宜设置在玻纤网内侧,固定无机 复合板的锚栓宜设置在玻纤网外侧。对于首层及加强部位,固定 复合板的锚栓均应设置在两层玻纤网之间。 3 采用无机复合板时,楼板或门窗洞口上表面应设置支撑。 高度小于54m 时,应每两层设置;高度大于54m 时,应每层设 置,支托件可为构造挑板或后锚支撑托架。 5.2.7 固定复合板的锚栓设置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用于非透明幕墙的保温构造时,固定复合板的锚栓数量 不宜少于4个/m; 用于薄抹灰保温系统时,固定复合板的锚栓 数量且不应少于6个/m 。任何面积大于0.1m的单块板锚栓数 量不应少于1个。 2 锚栓进入混凝土基层的有效锚固深度不应小于30mm, 进入其他实心砌体基层的有效锚固深度不应小于50mm。对于空 心砌块、多孔砖等砌体宜采用回拧打结型锚栓。 3 薄抹灰保温系统中,位于外墙阳角、门窗洞口周围及檐 口下的复合板,应加密设置锚栓,间距不宜大于300mm, 锚栓 距基层墙体边缘不宜小于60mm。 5.2.8 外墙阳角和门窗外侧洞口周边及四角部位,应采用玻纤 网增强,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薄抹灰保温系统中,建筑物的首层、外墙阳角部位的抹 面层中应设置专用护角线条增强,护角线条应位于两层玻纤网 之 间 ; 2 薄抹灰保温系统中,二层以上外墙阳角以及门窗外侧周 边部位的抹面层中应附加玻纤网,附加玻纤网搭接宽度不应小 于200mm; 3 门窗洞口周边的玻纤网应翻出墙面100mm, 并应在四角 沿45方向加铺一层200mm300mm 的玻纤网增强图5.2.8。 5.2.9 复合板用于勒脚部位的外保温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勒脚部位的复合板与室外地面散水间的缝隙应符合设计 要求。当无设计要求时,预留缝隙不应小于20mm, 缝隙内宜填 18 图5.2.8 门窗洞口部位玻纤网增强示意图 1-玻纤网;2复合板 充泡沫塑料,外口应设置背衬材料,并用建筑密封膏封堵。 2 复合板底部应设置铝合金或防腐处理的金属托架,托架 离散水坡高度应适应建筑结构沉降而不导致外墙外保温系统 损坏 。 5.2.10 复合板用于檐口、女儿墙部位的外保温构造,应采用复 合板对檐口的上下侧面、女儿墙部位的内外侧面整体包覆。 5.2.11 复合板用于变形缝部位时的外保温构造,应符合下列 规 定 1 变形缝处应填充泡沫塑料,填塞深度应大于缝宽的3倍; 2 应采用金属盖缝板,宜采用铝板或不锈钢板,对变形缝 进行封盖 ; 3 应在变形缝两侧的基层墙体处胶粘玻纤网,再翻包到复 合板上,玻纤网的先置长度与翻包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mm。 5.2.12 复合板用于非透明幕墙保温层时,保温构造应按照外墙 外保温做法,并应将复合板粘锚在基层墙体的外表面上。 5.2.13 复合板用于具有空腔构造的非透明幕墙时,幕墙与基层 墙体、窗间墙、窗槛墙及裙墙之间的空间,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 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19 5.3 有饰面复合板外墙外保温工程 5.3.1 有饰面复合板保温系统可用于钢筋混凝土、混凝土多孔 砖、混凝土空心砌块、烧结多孔砖等材料为基层的外墙。 5.3.2 有饰面复合板保温系统应由依附于基层墙体的界面层、 找平层、粘结层、有饰面复合板、嵌缝材料、密封材料和锚固件 构成图5.3.2。复合板应采用以粘为主、粘锚结合方式固定 在基层墙体上,并应采用嵌缝材料封填板缝。 图5.3.2 有饰面复合板保温系统基本构造 1一基层墙体;2界面层;3找平层;4粘结层; 5-锚固件;6嵌缝材料;7有饰面复合板 5.3.3 有饰面复合板保温系统可应用于高度不超过100m 的建 筑,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 用I 型复合板的保温系统,使用高度不宜高于54m。 使用高度高于54m 时,应以实测抗风压值进行计算,并应满足 设计要求。 2 采用Ⅱ型复合板的保温系统,使用高度不宜高于27m。 使用高度高于27m 时,应以实测抗风压值进行计算,并应满足 设计要求。 20 5.3.4 有饰面复合板保温系统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复合板与基层墙体的连接应采用粘锚结合的固定方式, 并且以粘贴为主; 2 对于有机复合板,锚固件应固定在复合板的装饰面板或 者装饰面板的副框上; 3 复合板的单板面积不宜大于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