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183-2009 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docx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P JGJ JGJ 183-2009 J892-2009 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 安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afety of hydraulic lifting integral scaffold 2009-09-15 发布 2010-03-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 前 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 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102 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 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本规程。 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 定;4.架体结构;5.设计及计算;6.液压升降装置;7.安全装 置;8.安装、升降、使用、拆除以及相关附录。 本规程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 执 行 。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 释,由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 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地址江 苏省通州市新金西路93号,邮政编码226300。 本规程主编单位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苏州二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 东南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上海市建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珠海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 江苏云山模架工程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耿裕华 宫长义 花周建 干兆和 姚富新 张赤宇 施建平 陈 赟 4 罗文龙 郭 正 兴 杨 平 严 训 李 明 关赞东 黄 蕊 赵玉章 王克平 杨 东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潘延平秦春芳高秋利 平福泉 刘 群 张晓飞潘国钿 孙宗辅 杨永军 张有闻 5 目 次 1 总 则 1 2 术 语 和 符 号2 2.1 术语 2 2.2 符号 3 3 基 本 规 定5 4 架 体 结 构6 5 设 计 及 计 算 12 5.1 荷载 12 5.2 设计及计算14 6 液压升降装置19 6.1 技术要求 19 6.2 检验19 6.3 使用与维护20 7 安 全 装 置 21 .7.1 防坠落装置 21 7.2 防倾覆装置21 7.3 荷载控制或同步控制装置 22 8 安装、升降、使用、拆除 23 8.1 一般规定 23 8.2 安装 23 8.3 升降 25 8.4 使 用26 8.5 拆除26 附 录A 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产品型式试验方法 27 附 录B 液压升降装置产品型式试验方法 30 6 附录C 防坠落装置产品型式试验方法 32 附录D 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安装后验收表 34 附录E 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升降前准备 工作检查表 36 附录F 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升降后使用 前安全检查表 38 本规程用词说明 39 引用标准名录 40 附 条文说明 41 7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and Symbols 2 2.1 Terms 2 2.2 Symbols 3 3 Basic Requirement 5 4 Framework Structure 6 5 Design and Calculation 12 5.1 Load 12 5.2 Design and Calculation 14 6 Hydraulic Lifting Device 19 6.1 Technical Requirernent 19 6.2 Inspection 19 6.3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20 7 Safety Device 21 7.1 Anti -fall Device 21 7.2 Anti- overturning Device 21 7.3 Load Control or Synchronous Control Device 22 8 Installation , Lifting , Operation , Dismantling 23 8.1 General requirement 23 8.2 Installation 23 8.3 Lifting 25 8.4 Operation 26 8.5 Dismantling 26 Appendix A Product Type Test for Hydraulic Lifting Integral Scaffold 27 8 Appendix B Product Type Test for Hydraulic Lifting Device 30 AppendixC Product Type Test for Anti-fall Device 32 Appendix D Acceptance after Installation for Hydraulic Lifting Integral Scaffold 34 Appendix E Checklist for Preliminaries before Lifting for Hydraulic Lifting Integral Scaffold 36 Appendix F Safety Checklist before Using for Hydraulic Lifting Integral Scaffold 38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 39 Normative Standards 40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41 9 1 总 则 1.0.1 为规范建筑施工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的应用和管理,统 一其技术要求,确保建筑施工安全,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高层、超高层建构筑物不带外模板的 千斤顶式或油缸式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的设计、制作、安装、检 验、使用、拆除和管理。 1.0.3 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的安全技术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 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 hydraulic lifting integral scaffold 依靠液压升降装置,附着在建构筑物上,实现整体升降 的脚手架 。 2.1.2 工作脚手架 truss of the scaffold 采用钢管杆件和扣件搭设的位于相邻两竖向主框架之间和水 平支承桁架之上的作业平台。 2.1.3 水平支承 horizontal support truss 承受架体的竖向荷载的稳定结构。 2.1.4 竖向主框架 major vertical frame 垂直于建筑物立面,与水平支承结构、工作脚手架和附着支 承结构连接,承受和传递竖向和水平荷载的构架。 2.1.5 架体 structure of the scaffold 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的承重结构,由工作脚手架、水平支承 结构、竖向主框架组成的稳定结构。 2.1.6 附着支承 attached supporting structure 附着在建构筑物结构上,与竖向主框架连接并将架体固 定,承受并传递架体荷载的连接结构。 2.1.7 架体高度 scaffold height 架体最底层横向杆件轴线至架体顶部横向杆件轴线间的 距离 。 2.1.8 架体宽度 width of the scaffold 架体内、外排立杆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2.1.9 架体支承跨度 supporting span of the scaffold 两相邻竖向主框架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 2 2.1.10 悬臂高度 cantilever height 架体的附着支承结构中最上一个支承点以上的架体高度。 2.1.11 悬挑长度 overhang length 竖向主框架中心轴线至水平支承端部的水平距离。 2.1.12 防倾覆装置 anti-overturning device 防止架体在升降和使用过程中发生倾覆的装置。 2.1.13 防坠落装置 anti-fall device 架体在升降过程中发生意外坠落时的制动装置。 2.1.14 导轨 conduct rail 附着在附着支承结构或竖向主框架上,引导脚手架上升或下 降的轨道。 2.1.15 液压升降装置 hydraulic lifting device 依靠液压动力系统,驱动脚手架升降运动的执行机构。 2.1.16 制动距离 braking distance 额定荷载状态下,架体开始坠落到防坠落装置制停的滑移 距离。 2.1.17 机位 location of the machine 安装液压升降装置的位置。 2.2 符 号 2.2.1 荷载 G--- 永久荷载恒载的标准值; Pk- 跨中集中荷载的标准值; Qk可变荷载活载的标准值; Qk均布线荷载的标准值; S- 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Sck永久荷载恒载效应的标准值; SQk可变荷载活载效应的标准值; wk-- 风荷载标准值; w基本风压。 3 2.2.2 材料、构件设计指标 A 爬杆净截面面积; E钢材弹性模量; f 钢材强度设计值; I 毛截面惯性矩; R---- 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 [v]- -- 受弯构件的允许挠度; N 拉杆或压杆最大轴力设计值。 2.2.3 计算系数 M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μs 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 φ挡风系数; β₂风振系数; YG--- 恒荷载分项系数; Y₄- 活荷载分项系数; Y₁ 附加安全系数; Y₂ 附加荷载不均匀系数; Y₃ 冲击系数。 2.2.4 几何参数 L 受弯杆件跨度; L,------- 立杆纵距。 4 3 基 本 规 定 3.0.1 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架体及附着支承结构的强度、刚度 和稳定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防坠落装置必须灵敏、制动可靠, 防倾覆装置必须稳固、安全可靠。 3.0.2 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产品定型前应进行专门鉴定。液压 升降装置应由法定检测单位进行型式检验,施工中使用的液压升 降装置、防坠落装置必须采用同一厂家、同一型号的产品。 3.0.3 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产品型式试验,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A 的规定。使用中不得违反技术性能规定,不得扩大适用范围。 3.0.4 安装和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作业 前应接受安全技术交底。 5 4 架 体 结 构 4.0.1 架体结构图4.0.1的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架体结构高度不应大于5倍楼层高; 2 架体全高与支承跨度的乘积不应大于110m; 图4 . 0 . 1 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总装配示意图单位 mm 1一竖向主框架;2一建筑结构混凝土楼面;3附着支承结构;4导 向及防倾覆装置;5悬臂吊梁;6液压升降装置;7防坠落装 置;8水平支承结构;9工作脚手架;10架体结构 6 3 架体宽度不应大于1.2m; 4 直线布置的架体支承跨度不应大于8m, 折线或曲线布置 的架体中心线处支承跨度不应大于5.4m; 5 水平悬挑长度不应大于跨度的1/2,且不得大于2m; 6 当两主框架之间架体的立杆作承重架时,纵距应小于 1.5m, 纵向水平杆的步距不应大于1.8m。 4.0.2 竖向主框架图4.0.2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竖向主框架可采用整体结构或分段对接式结构,结构形 式应为桁架或门式刚架两类,各杆件的轴线应汇交于节点处,并 应采用螺栓或焊接连接; 2 竖向主框架内侧应设有导轨或导轮; 3 在竖向主框架的底部应设置水平支承,其宽度与竖向主 框架相同,平行于墙面,其高度不宜小于1.8m, 用于支撑工作 脚手架。 4.0.3 水平支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平支承各杆件的轴线应相交于节点上,并应采用节点 板构造连接,节点板的厚度不得小于6mm; 2 水平支承上、下弦应采用整根通长杆件,或于跨中设一 拼接的刚性接头。腹杆与上、下弦连接应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 3 水平支承斜腹杆宜设计成拉杆。 4.0.4 附着支承图4.0.4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建筑物对应于竖向主框架的部位,每一层应设置上下 贯通的附着支承; 2 在使用工况时,竖向主框架应固定于附着支承结构上; 3 在升降工况时,附着支承结构上应设有防倾覆、导向的 结构装置; 4 附着支承应采用锚固螺栓与建筑物连接,受拉端的螺栓 露出螺母不应少于3个螺距或10mm, 为防止螺母松动宜采用弹 簧垫片,垫片尺寸不得小于100mm100mm10mm; 5 附 着 支 承 与 建 筑 物 连 接 处 混 凝 土 的 强 度 不 得 小 7 图4 .0 .2 竖向主框架示意图 1一外立杆;2内立杆及导轨;3一竖向主框架与附 着支承搁置杆件;4斜腹杆;5与附着支承搁置 杆件的立杆;6横杆;7一液压升降装置与防坠落 装置的联运机构;8防坠落装置;9液压升降装 置;10-液压升降装置组装附件;11液压升降装 置组装附件导向及受力架 8 b 防倾覆、导轨装置示意图 图4.0.4 附着支承及防倾覆、导轨结构示意图 1建筑结构混凝土墙体;2调节螺栓;3调节螺母; 4拉杆耳板;5一附着支承;6可前后移动的防倾覆装 置组装架;7内导向轮;8导轨;9外导向轮 于10MPa。 4.0.5 工作脚手架宜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其结构构造应符 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30的规定,工作脚手架应设置在两竖向主框架之间,并应 与纵向水平杆相连。立杆底端应设置定位销轴。 4.0.6 竖向主框架悬臂高度不得大于6m 或架体高度的2/5。 4.0.7 当水平支承不能连续设置时,局部可采用脚手架杆件进 行连接,但其长度不得大于2.0m, 且必须采取加强措施,其强 度和刚度不得低于原有的水平支承。 4.0.8 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不得与物料平台相连接。 9 4.0.9 当架体遇到塔吊、施工电梯、物料平台等需断开或开洞 时,断开处应加设栏杆并封闭,开口处应有可靠的防止人员及物 料坠落的措施。 4.0.10 架体外立面应沿全高设置剪刀撑,剪刀撑斜杆应采用旋 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件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 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剪刀撑水平夹角 应为4560,悬挑端应以竖向主框架为中心设置对称斜拉杆, 其水平夹角不应小于45。 4.0.11 架体在下列部位应采取可靠的加强构造措施 1 与附着支承结构的连接处; 2 液压升降装置的设置处; 3 防坠落、防倾覆装置的设置处; 4 吊拉点设置处; 5 平面的转角处; 6 因碰到塔吊、施工电梯、物料平台等设施而需断开或开 洞 处 ; 7 水平支承悬挑部位; 8 其他有加强要求的部位。 4.0.12 安全防护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架体外侧必须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2000目/100cm 围挡;密目式安全立网必须可靠固定在架体上; 2 架体底层的脚手板除应铺设严密外,还应具有可翻起的 翻板构造 ; 3 工作脚手架外侧应设置防护栏杆和挡脚板,挡脚板的高 度不应小于180mm, 顶层防护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5m; 4 工作脚手架应设置固定牢靠的脚手板,其与结构之间的 间距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 规范JGJ 130的相关规定。 4.0.13 构配件的制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制作构配件的原、辅材料的材质及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10 并应按规定对其进行验证和检验; 2 加工构配件的工装、设备及工具应满足构配件制作精度 的要求,并应定期进行检查; 3 构配件应按照工艺要求及尺寸精度进行检验,对防倾覆 及防坠落装置等关键部件的加工件应有可追溯性标志,加工件必 须进行100检验;使用构配件时,应验证出厂合格证。 11 5 设计及计算 5.1 荷 载 5.1.1 荷载由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组成,永久荷载标准值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的规定。 5.1.2 脚手板自重标准值应按表5.1.2取值。 表5.1.2 脚手板自重标准值 类 别 标准值kN/m 冲压钢脚手板 0.30 竹笆板 0.35 木脚手板 0.35 5.1.3 栏杆和挡脚板自重线荷载标准值应按表5.1.3取值,安 全网应取0.005kN/m。 表5.1.3 栏杆和挡脚板自重线荷载标准值 类 别 标准值kN/m 栏杆和冲压钢脚手板挡板 0.16 栏杆和竹串板脚手板挡板 0.17 栏杆和木脚手板挡板 0.17 5.1.4 施工活荷载应根据施工具体情况确定荷载标准值,其值 不得小于表5.1.4的规定。 表5.1.4 施工活荷载标准值 工况类别 按同时作业 层数计算 每层活荷载 标准值kN/m 使用工况 结构施工 2 3.0 装修施工 3 2.0 爬升工况 结构施工 2 0.5 下降工况 装修施工 3 0.5 12 5.1.5 风荷载标准值wk 应按下式计算 Wkβ₂A₂As7 β₂风振系数一般可取1.0,也可按实际情况选取; μ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 荷载规范GB 50009的规定采用; μ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 W基本风压值 kN/m, 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中 N10 年的规定采 用。非工作状态和工作状态,均不应小于 0.35kN/m。 5.1.6 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应符合表5.1.6的规定。 表5.1.6 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 背靠建筑物状况 全封闭 敞开或开洞 As 1.0Φ 1.3φ 5.1.7 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应按最不利荷载效应组合进行计算, 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及连接强度时,应采用荷载设计 值荷载标准值乘以荷载分项系数;计算变形时,应采用荷载 标准值。其荷载效应组合应按表5.1.7采用。 表5.1.7 荷载效应组合 计算项目 荷载效应组合 纵、横向水平杆;水平支承桁架; 使用过程中的固定吊拉杆和竖向主框 架;附着支承;防倾覆及防坠落装置 恒荷载施工活荷载 竖向主框架;脚手架立杆稳定;连 接螺栓及混凝土局部承压 ①恒荷载施工活荷载 ②恒荷载0.9施工荷载组合值风 荷载组合值 液压升降装置 永久荷载升降过程的施工活荷载 13 不考虑风荷载 SYGSGky₄Sok 考虑风荷载 SYGSik0.9Y₄SokY₄Swk 5.1.7-1 5.1.7-2 14 式中YG;恒荷载分项系数YG1.2; Y₄ 活荷载分项系数 Y₄1.4; Sck恒荷载效应的标准值kN/m; SQ-- 活荷载效应的标准值kN/m; Swk风荷载效应的标准值kN/m。 5.1.8 水平支承上部的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计算应符合国家现行 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30的 规 定,验算立杆稳定时,其设计荷载应乘以附加安全系数γ,其 值为1.43。 5.1.9 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上的升降动力设备、吊具、索具, 在使用工况条件下,其设计荷载值应乘以附加荷载不均匀系数 Y2,其值为1.3;在升降、坠落工况时,其设计荷载应乘以冲击系 数 Y3, 其值为2。 5.2 设计及计算 5.2.1 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 构设计规范GB 50017、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GB 5001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的规定。 5.2.2 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架体结构、附着支承结构、防倾、 防坠装置的承载能力应按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的要求采用分项系 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并应进行下列设计计算 1 竖向主框架的强度和压杆稳定及连接计算; 2 水平支承的强度和压杆稳定及连接计算; 3 脚手架架体的强度和压杆稳定及连接计算; 4 附着支承的强度和稳定及连接计算; 5 防倾覆装置的强度和稳定及连接计算; 6 穿墙螺栓以及建筑物混凝土结构螺栓孔处局部承压计算。 5.2.3 竖向主框架、水平支承、架体,应根据正常使用极限状 态的要求验算变形,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 的要求。 5.2.4 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的索具、吊具应按允许应力法进行 设计,并应符合有关机械设计的要求。 5.2.5 竖向主框架的强度和压杆稳定及连接计算应包括下列 内 容 1 风荷载与垂直荷载作用下,竖向主框架杆件的内力强度 计 算 ; 2 将风荷载与垂直荷载组合计算最不利杆件的内力设计值; 3 最不利杆件强度和压杆稳定性,以及受弯构件的变形 计 算 ; 4 节点板及节点焊缝或螺栓连接时螺栓强度计算。 5.2.6 在水平支承的强度和压杆稳定及连接计算中,水平支承 其节点荷载应由架体构架的立杆来传递;在操作层内外桁架荷载 的分配应通过小横杆支座反力求得。 5.2.7 附着支承的强度和稳定及连接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物每一楼层处均应设置附着支承,每一附着支承应 承受该机位范围内的全部荷载的设计值,并乘以荷载不均匀系数 Y₂或冲击系数,冲击系数取值为2; 2 应进行抗弯、抗压、抗剪、焊缝强度、稳定性、锚固螺 栓强度计算和变形验算。 5.2.8 导轨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荷载设计值应根据不同工况分别乘以相应的荷载不均匀 系 数 ; 2 应进行抗弯、抗压、抗剪、焊缝强度、稳定性、锚固螺 栓强度计算和变形验算。 5.2.9 防坠落装置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荷载的设计值应乘以相应的冲击系数,系数取值为2; 并应按升降工况一个机位范围内的荷载取值; 2 应依据实际情况分别进行强度和变形验算; 15 3 防坠落装置不得与横吊梁设置在同一附着支承上。 5.2.10 竖向主框架底座框和吊拉杆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荷载设计值应依据主框架传递的反力计算; 2 升降设备与竖向主框架连接应进行强度和稳定验算,并 对连接焊缝及螺栓进行强度计算。 5.2.11 悬臂梁设计应进行强度和变形验算。 5.2.12 液压升降装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按升降工况一个最大的机位荷载,并乘以荷载的不均匀 系数Y₂确定荷载设计值; 2 液压升降执行机构的提升力应满足N₈ ≤N. N₅ 为荷载 设计值,N. 为液压升降装置提升力额定值; 3 液压升降装置提升力额定值 N. 宜按下式计算 N.0.9FP 5.2.12 式中F 液压升降装置活塞腔面积 m; P-液压系统工作压力 MPa。 5.2.13 穿墙螺栓应同时承受剪力和轴向拉力,其强度应按下列 公式计算 5.2.13-1 5.2.13-2 5.2.13-3 式中N 、N, 一个螺栓所承受的剪力和拉力设计值 kN; N 、N 一个螺栓抗剪、抗拉承载能力设计值 kN; D螺螺杆直径; ft 螺栓抗剪强度设计值一般采用Q235 取 ft 130N/mm; do螺栓螺纹处有效截面直径; f 螺栓抗拉强度设计值一般采用Q235取 f 16 170N/mm。 5.2.14 穿墙螺栓孔处混凝土局部抗压强度验算应按下列公式 计算 Ri1,2≤R 5.2.14-1 式中R螺栓孔处的混凝土局部抗压承载力设计值kN/m R1.35βf.Am 5.2.14-2 β混凝土局部抗压强度提高系数,采用1.73; f--爬升龄期的混凝土试块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kN/m; Am一个螺栓局部承压计算面积 m,Amdb₁ 或 Am db₂ d 为螺栓杆直径,有套管时为套管外径; R₁ 、R₂ 螺栓对穿孔处下部和上部的混凝土产生的压应力 kN, 可按图5.2.14及下式计算 图5.2.14 穿墙螺栓局部承压应力分析简图 17 N、螺栓承受的剪力设计值 kN; c 剪力作用点与墙面的距离 mm; b 墙体厚度 mm; b₁、b₂墙体下部和上部的受压区计算高度 mm。 5.2.15 穿墙螺栓孔处混凝土抗冲切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N,0.6f,umho 5.2.15 式中N, 螺栓承受的拉力设计值 kN; f.-爬升龄期的混凝土试块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kN/ m; um-- 离螺栓垫板面积周边h₀/2 处的周长; ho截面有效高度。 注垫板的宽度与厚度比不应大于10。 5.2.16 位于建筑物凸出或凹进结构处的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应 进行专项设计。 18 6 液压升降装置 6.1 技 术 要 求 6.1.1 液压升降装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液压缸 技术条件 JB/T 10205、液压缸试验方法GB/T 15622的有关规定。 6.1.2 液压控制系统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液压系统通用技术 条件GB/T 3766和液压元件通用技术条件 GB/T 7935 的 有关规定。液压控制系统应具有自动闭锁功能。 6.1.3 液压系统额定工作压力宜小于16MPa, 各液压元件的额 定工作压力应大于16MPa。 6.1.4 溢流阀的调定值不应大于系统额定工作压力的110。 6.1.5 液压升降装置的工作性能参数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 的有 关规定。 6.1.6 液压油清洁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液压系统的油液清洁度不应低于那氏9级; 2 液压元件清洁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液压件清洁度评 定方法及液压件清洁度指标JB/T 7858的有关规定。 6.2 检 验 6.2.1 液压控制系统的性能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各回路通断及各元件工作应正常; 2 泵的噪声、压力脉动、系统振动应在允许范围内; 3 压力表、信号灯、报警器等各种装置的测量和信号应准 确无误。 6.2.2 当达到额定工作压力的1.25倍时,保压15min, 液压升 降装置应无异常情况。 6.2.3 在额定工作压力状态下连续运转30min 后,液压油温度 19 应在60℃以下。 6.2.4 在负载工况运转时,噪声不应大于75dBA。 6.2.5 在额定荷载作用下,当液压控制系统出现失压状态时, 液压升降装置不得有滑移现象。 6.2.6 液压升降装置最低启动工作压力应小于0.5MPa。 6.2.7 液压升降装置在1.5倍额定工作压力作用下,不得有零 件损坏等现象。 6.2.8 在额定工作压力下和温度20℃45℃的环境中,液压 升降装置应可靠工作,固定密封处不得渗漏油,运动密封处渗油 不应成滴。 6.2.9 在正常工作状态时,液压控制系统应有防止误操作的 功能。 6.3 使用与维护 6.3.1 液压油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不同牌号液压油不得混用; 2 液压升降装置应每月进行一次维护,各液压元件的功能 应保持正常; 3 液压油应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化验,清洁度应达到那氏 9 级 。 6.3.2 当液压系统出现异常噪声时,应立即停机检查,排除噪 声源后方可运行。 6.3.3 液压升降装置应安装在不易受到机械损伤的位置,应具 有防淋、防尘措施。 6.3.4 液压管路应固定在架体上。 6.3.5 液压控制台的安装底部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应具有 防淋、防尘的措施。 6.3.6 液压升降装置在使用12个月或工程结束后,应更换密封 件,检验卡齿,并应重新采取防腐、防锈措施。 20 7 安 全 装 置 7.1 防坠落装置 7.1.1 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的每个机位必须设置防坠落装置, 防坠落装置的制动距离不得大于80mm。 7.1.2 防坠落装置应设置在竖向主框架或附着支承结构上。 7.1.3 防坠落装置应按本规程附录C 进行检验。 7.1.4 防坠落装置使用完一个单体工程或停止使用6个月后, 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再次使用。 7.1.5 防坠落装置受力杆件与建筑结构必须可靠连接。 7.2 防倾覆装置 7.2.1 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在升降工况下,竖向主框架位置的 最上附着支承和最下附着支承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得小于2.8m 或 1/4架体高度;在使用工况下,竖向主框架位置的最上附着支承 和最下附着支承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得小于5.6m 或1/2架体 高度 。 7.2.2 防倾覆导轨应与竖向主框架有可靠连接。 7.2.3 防倾覆装置应具有防止竖向主框架前、后、左、右倾斜 的功能 。 7.2.4 防倾覆装置应采用螺栓与建筑主体结构连接,其装置与 导轨之间的间隙不应大于8mm。 7.2.5 架体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架体全高的0.5,防倾覆 装置通过调节应满足架体垂直度的要求。 7.2.6 防倾覆装置与导轨的摩擦宜采用滚动摩擦。 21 7.3 荷载控制或同步控制装置 7.3.1 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升降时必须具有荷载控制或同步控 制功能。 7.3.2 当某一机位的荷载超过设计值的30或失载的70时, 荷载控制系统应能自动停机并报警。 7.3.3 当相邻机位高差达到30mm 或整体架体最大升降差超过 80mm 时,同步控制系统应能自动停机并报警,待其他机位与超 高超低机位相平时方可重新开机。 22 8 安装、升降、使用、拆除 8.1 一 般 规 定 8.1.1 技术人员和专业操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液压升降整体脚手 架的技术性能及安全要求。 8.1.2 遇到雷雨、6级及以上大风、大雾、大雪天气时,必须 停止施工。架体上人员应对设备、工具、零散材料、可移动的铺 板等进行整理、固定,并应作好防护,全部人员撤离后应立即切 断电源。 8.1.3 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施工区域内应有防雷设施,并应设 置相应的消防设施。 8.1.4 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安装、升降、拆除过程中,应统一 指挥,在操作区域应设置安全警戒。 8.1.5 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安装、升降、使用、拆除作业,应 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 80 的有关规定。 8.1.6 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施工用电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施 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的有关规定。 8.1.7 升降过程中作业人员必须撤离工作脚手架。 8.2 安 装 8.2.1 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应由有资质的安装单位施工。 8.2.2 安装单位应核对脚手架搭设构配件、设备及周转材 料的数量、规格,查验产品质量合格证、材质检验报告等文件资 料。构配件、设备、周转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 13793 的规定 ; 23 2 钢管脚手架的连接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铁制作,其材质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的规定,并在 螺栓拧紧的扭力矩达到65Nm 时,不得发生破坏; 3 脚手板应采用钢、木、竹材料制作,其材质应符合相应 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4 安全围护材料及辅助材料应符合相应国家现行标准的有 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