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9734.2-2013 建筑用节能门窗 第2部分:铝塑复合门窗.docx
ICS 91.060.50 P 32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T 29734.22013 建筑用节能门窗 第2部分铝塑复合门窗 Energy-saving windows and doors for buildings Part 2Aluminum-plastic complex windows and doors 2 0 1 3 - 1 1 - 2 7 发 布 2014-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 发 布 GB/T 29734.22013 目 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分类、代号、规格和标记2 5 材料 3 6 要求 4 7 试验方法 8 8 检验规则 10 9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3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铝塑复合型材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14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常用材料标准 16 I GB/T 29734.22013 前 言 GB/T 29734建筑用节能门窗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铝木复合门窗; -第2部分铝塑复合门窗。 本部分为GB/T 29734 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建筑幕墙门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48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塑料门窗 委员会、深圳市新山幕墙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北京中新方建筑科技研究中心、广东坚朗五金制品股份有 限公司、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哈尔滨中大化学建材有限公司、 湖北弘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北京诺托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北京新立基真空玻璃技术有限公司、北 京美驰建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秦皇岛欧泰克节能门窗有限公司、天津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重庆 华厦门窗有限责任公司、长春市建筑节能检验中心、浙江省新世纪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宁波和邦检测研 究有限公司、沈阳正典铝建筑系统有限公司、北京嘉寓门窗幕墙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洪涛、石清、张士翔、闫雷光、杜继予、刘忠伟、杜万明、许武毅、杨彦芳、 冯伟刚、王少重、河红、蒋毅、柴木多、金仁哲、江勇、张春林、栗涛、张荣喜、李叶、顾剑英、秦剑、杨向东、 张志成、侯园园。 Ⅲ GB/T 29734.22013 建筑用节能门窗 第2部分铝塑复合门窗 1 范围 GB/T 29734的本部分规定了铝塑复合门窗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代号、规格和标记、材料、要求、试 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部分适用于采用铝塑复合型材加工制作的建筑用门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680 建筑玻璃 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及有 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 GB 5237.1 铝合金建筑型材 第1部分基材 GB5237.2 铝合金建筑型材 第2部分阳极氧化型材 GB 5237.3 铝合金建筑型材 第3部分电泳涂漆型材 GB 5237.4 铝合金建筑型材 第4部分粉末喷涂型材 GB 5237.5 铝合金建筑型材 第5部分氟碳漆喷涂型材 GB5237.6 铝合金建筑型材 第6部分隔热型材 GB/T 5823 建筑门窗术语 GB/T 5824 建筑门窗洞口尺寸系列 GB/T 7106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T 8484 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T 8485 建筑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T 8814 门、窗用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 型材 GB 11614 平板玻璃 GB/T 11793 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 塑料门窗力学性能及耐候性试验方法 GB/T 11944 中空玻璃 GB/T 11976 建筑外窗采光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 12003 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 塑料窗 外形尺寸的测定 GB/T 14154 塑料门垂直荷载试验方法 GB/T 14155 整樘门软重物体撞击试验 GB/T 22632 门扇 抗硬物撞击性能检测方法 GB/T 29739 门窗反复启闭耐久性试验方法 JC/T 1079 真空玻璃 JGJ 113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JGJ/T 151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 1 GB/T 29734.22013 3 术语和定义 GB/T 5823 、GB/T 5824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铝塑复合型材 aluminum-plastic complex profile 建筑铝合金型材与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 塑料型材道过机械方法复合为一体并共同承担荷载 作用的门窗用型材。 3.2 铝塑复合门窗 aluminum-plastic complex windows and doors 采用铝塑复合型材制作框、扇杆件结构的门、窗的总称。 3.3 主要受力杆件 major load-bearing frame member 门窗立面内承受并传递门窗自身重力及水平风荷载等作用力的中横框、中竖框、扇梃等型材,以 及组合门窗拼樘框型材。 [GB/T 8478-2008,定义3.4] 4 分类、代号、规格和标记 4.1 分类和代号 4.1.1 窗按开启形式 窗按开启形式分类与代号见表1。 表 1 窗按开启形式分类与代号 开启形式分类 固定窗 平开窗 推拉窗 悬窗 上悬窗 中悬窗 下悬窗 平开下悬窗 代号 G P T SX ZX XX PX 注百叶窗代号为Y、纱扇代号为S。 4.1.2 门按开启形式 门按开启形式分类与代号见表2。 表 2 门按开启形式分类与代号 开启形式分类 平开门 平开下悬门 推拉门 推拉下悬门 折叠门 代号 P PX T TX Z 注纱扇代号为S。 4.2 规格 门、窗的规格由门、窗的宽度构造尺寸W 和高度构造尺寸H 的千、百、十位数字,前后顶序排列 2 GB/T 29734.22013 的六位数字表示。例如,门窗的 W 、H 分别为1150 mm 和1450 mm 时,其尺寸规格型号为115145。 4.3 门、窗厚度系列 门、窗框厚度系列基本尺寸按门、窗框型材无拼接组合时的最大厚度公称尺寸确定。 4.4 标记方法与示例 4.4.1 标记方法 由铝塑窗门代号、开启形式代号、窗门框厚度、规格、性能标记代号、纱扇代号及标准代号组成。 LSCM 标准代号 纱扇代号 性能代号 规格 一 窗 门 框 厚 度 开启形式代号 一 铝 塑 窗 门 注 1性能代号标注顺序抗风压、气密、水密、保温、隔声、采光、遮阳。 注 2当抗风压、水密、气密、保温、隔声、采光、遮阳性能无指标要求时不填写。 4.4.2 示例 示例1 铝塑复合平开窗,窗框厚度为60 mm, 规格型号为150210,抗风压性能为2.0 kPa, 水密性能为150 Pa, 气密性能为 1.5m/mh, 保温性能2.8 W/mK, 隔声性能为30 dB, 采光性能0.4,遮阳性能0.50,带纱扇窗。标记为 LSCP60-150210-P₃2.0-△P150-q或q₂1.5-K2.8-Rw30-Tr0.4-SC0.5-SGB/T 29734.2。 示例2 铝塑复合平开门,门框厚度60 mm, 规格型号为150210,性能无指标要求时不填写,无纱扇时不填写。标记为 PLSM60-150210-GB/T 29734.2。 5 材料 5.1 铝塑复合型材 门、窗用铝塑复合型材应符合附录 A 的要求。 5.2 玻璃 应采用符合GB 11614 规定的建筑级平板玻璃或以其为原片的各种加工玻璃。玻璃的品种、厚度 和最大许用面积应符合JGJ 113 有关规定。中空玻璃应符合 GB/T 11944 的要求。真空玻璃应符合 JC/T 1079 的要求。 5.3 密封及弹性材料 5.3.1 密封材料应满足国家现行相应标准要求,参见附录 B。 门窗玻璃安装、杆件连接及附件装配所用 密封胶应与所接触的各种材料相容,并与所需粘结基材具有良好粘结性。 3 GB/T 29734.22013 5.3.2 密封胶条与型材不能有相溶性。 5.3.3 玻璃支承块、定位块等弹性材料应符合 JGJ 113的规定。 5.4 五金件、附件、紧固件、增强型钢 5.4.1 五金件、附件、紧固件、增强型钢应满足国家现行相应标准的要求,参见附录 B 。门窗相扇连接、 锁固用功能性五金配件应满足整樘门、窗承载能力及反复启闭性能的要求。 5.4.2 门窗组装机械联接应采用不锈钢紧固件。不应使用铝及铝合金抽芯铆钉做门窗受力联接用紧 固件。 6 要求 6.1 外观质量 门窗可视面应表面平整,不应有明显的色差、凹凸不平、严重的划伤、擦伤、碰伤等缺陷,不应有铝 屑、毛刺、油污或其他污迹。连接处不应有外溢的胶粘剂。 6.2 尺寸允许偏差 门框、门扇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要求,窗框、窗扇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县求。 表 3 门框、门扇外形尺寸允许偏差 位为毫米 项 目 尺寸范围 允许偏差 门宽度和高度构造内侧尺寸 对边尺寸之差 一 ≤3.0 宽度和高度 ≤2000 士2.0 2000 士3.0 门框、门扇对角线尺寸之差 一 ≤3.0 表 4 窗框、窗扇外形尺寸允许偏差 位为毫米 项 目 尺寸范围 允许偏差 窗宽度和高度构造内侧尺寸 对边尺寸之差 一 ≤3.0 宽度和高度 ≤1500 士2.0 1500 士2.5 窗框、窗扇对角线之差 一 ≤3.0 6.3 装配质量 6.3.1 门窗框、门窗扇相邻构件装配间隙不应大于0.3 mm; 相邻二构件同一平面高低差不应大于C.5 mm。 6.3.2 平开门窗、平开下悬门窗关闭时,门窗框、扇四周的配合间隙应满足设计要求,配合间崇允许偏 差为1.0 mm。 6.3.3 平开门窗、平开下悬门窗关闭时,搭接量应满足设计要求。窗扇与窗框搭接量允午偏差为 4 GB/T 29734.22013 1.0mm, 门扇与门框搭接量允许偏差为2.0 mm 。搭接量的实测值不应小于5.0 mm。 6.3.4 主要受力杆件的长度大于500 mm 时,型材腔体中宜放置增强型钢,增强型钢壁厚不应小于 1.5 mm。用于固定每根增强型钢的紧固件不应少于三个,其间距不应大于300 mm, 距型材端头内角距 离不应大于100 mm 。固定后的增强型钢不应松动。 6.3.5 五金配件安装位置应正确,数量应齐全,能承受往复运动的配件在结构上应便于更换。五金配 件承载能力应与扇重量和抗风压要求相匹配,门、窗扇的锁闭点不宜少于2个。当扇高大于1.2 m 时 , 锁闭点不应少于3个。外平开窗扇的宽度不宜大于600 mm, 高度不宜大于1500 mm。 6.3.6 框梃、框组角、扇组角联接处应采用连接件组装,四周缝隙应有密封措施。 6.3.7 密封条装配后应均匀、牢固,接口严密,无脱槽、收缩、虚压等现象。 6.3.8 压条装配后应牢固。压条角部对接处的间隙不应大于1mm, 6.3.9 玻璃的装配应符合JGJ 113的规定。 6.4 力学性能 平开窗、悬窗力学性能应符合表5的要求,推拉窗力学行能应符合表6的要求,平开门、平开下悬门 及推拉下悬门力学性能应符合表7的要求,推拉门力学性能应符合表8的要求。 表 5 平开窗、悬窗力学性能 项 目 技术要求 锁紧器执手的启闭力 不大于80 N力矩不大于10N m 启闭力 平铰链不大于80 N,滑撑铰链不小于30N不大于80 N 悬端吊重 在500 N作用力下残余变形不大于2mm,试件不损坏仍保持使用功能 翘曲 在300 N作用力下,允许有不影响使用的残余变形,试件不损坏,仍保持使用功能 反复启闭 经不少于10000次的开关试验,试件及五金件不损坏,其固定处及玻璃压条不 松脱 大力关闭 经模拟7级风连续开关10次,试件不损坏,仍保持开关功能 窗撑试验 在200 N的作用下,窗扇不应位移,连接处型材不破裂 表 6 推拉窗力学性能 项 目 技术要求 启闭力 左右推拉窗不大于100N 上下推拉窗不大于135 N 弯曲 在300N作用力下,试件不损坏,允许有不影响使用的残余变形,仍保持使用功能 扭曲没有凸出把手的推拉除外 在200N作用力下,试件不损坏,允许有不影响使用的残余变形 反复启闭 经不少于10000次的开关试验,试件及五金件不损坏,其固定处及玻璃压条不 松脱 5 GB/T 29734.22013 表 7 平开门、平开下悬门及推拉下悬门力学性能 项 目 技术要求 锁紧器执手的启闭力 不大于100 N力矩不大于10N m 启闭力 不大于80N 悬端吊重 在500 N作用力下残余变形不大于2 mm试件不损坏仍保持使用功能 翘曲 在300N作用力下,允许有不影响使用的残余变形,试件不损坏,仍保持用功能 反复启闭 经不少于100000次的开关试验,试件及五金件不损坏,其固定处及剥离压条不 松脱 大力关闭 经模拟7级风连续开关10次,试件不损坏,仍保持开关功能 垂直荷载强度 对门施加30kg荷载,门扇卸荷后的下垂量不应大于2mm 软物撞击 试验后无破损,仍保持开关功能 硬物撞击 无破损 注1垂直荷载强度适用于平开门。 注2全玻璃门不检测软、硬物体撞击性能。 表 8 推拉门力学性能 项 目 技术要求 启闭力 不大于100 N 弯曲 在300N作用力下,试件不损坏,允许有不影响使用的残余变形,仍保持 用功能 扭曲 在200 N作用力下,试件不损坏,允许有不影响使用的残余变形 反复启闭 经不少于100000次的开关试验,试件及五金件不损坏,其固定处及玻漓压条不 松脱 软物撞击 试验后无破损,仍保持开关功能 硬物撞击 无破损 注1无凸出把手的推拉门不做扭曲试验。 注2全玻璃门不检测软、硬物体撞击性能。 6.5 物理性能分级及指标 6.5.1 抗风压性能 以安全检测压力值p₃ 进行分级,分级应符合表9的规定。 表 9 抗风压性能分级 单位为千帕 分级 1 2 3 4 5 6 7 8 9 分级指标 值 p₃ 1.0≤ps 1.5 1.5≥qi1.0 1.0≥q₁0.5 q₁≤0.5 单位面积分级 指标值q₂ m/m h 7.5≥q₂6.0 6.0≥q₂4.5 4.5≥q₂3.0 3.0≥q₂1.5 q₂≤1.5 6.5.3 水密性能 以分级指标值△p 进行分级,分级应符合表11规定。 表11 水密性能分级 单位为帕 分级 1 2 3 4 5 6 分级指标△p 100≤△pK≥2.5 2.5K≥2.0 2.0K≥1.6 1.6K≥1.3 1.3K≥1.1 K0.6 0.6≥SC0.5 0.5≥SC0.4 0.4≥SC0.3 0.3≥SC0.2 5C≤0.2 7 试验方法 7.1 试件存放及试验环境 试验前门窗试样应在235℃的条件下存放16 h 以上,并在该条件下进行检测。 7.2 外观质量 在自然光线下,距试样400 mm~500 mm 目测外观项目。 7.3 尺寸允许偏差 测量方法应符合 GB/T 12003的规定。 7.4 装配质量 7.4.1 门窗框、门窗扇相邻构件装配间隙、相邻二构件同一平面度 门窗框、门窗扇相邻构件装配间隙用精度为0.1 mm 的塞尺测量。相邻两构件连接处同一平面高 低差用精度为0.02 mm 的深度尺进行测量。 7.4.2 门窗框、门窗扇配合间隙 用精度0.1 mm 的塞尺检测门窗框、门窗扇相邻构件的装配间隙和门窗框、门窗扇的配合间隙。 7.4.3 搭接量 门、窗框与扇四周搭接量,其检测部位应在门、窗扇宽度和高度的中点,用精度为0.02 mn. 的量具 检测。 8 GB/T 29734.22013 7.4.4 紧固件、增强型钢 用钢卷尺检测紧固件的装配间距。用精度为0.02 mm 的游标卡尺检测增强型钢壁厚。 7.4.5 五金配件安装 目测检查。 7.4.6 中梃联接处的密封 目测检查。 7.4.7 密封条、毛条装配 目测检查。 7.4.8 压条装配 用精度0.1 mm 塞尺测量对接处的间隙,目测检查是否在一边使用了两根及两根以上压条,检查压 条装配是否牢固。 7.5 力学性能 7.5.1 启闭力、锁紧器执手的启闭力、悬端吊重、翘曲、大力关闭、窗撑试验、弯曲、扭曲按 GB/T 11793规定的方法检测。 7.5.2 反复启闭性能试验按GB/T 29739的规定检测。 7.5.3 垂直荷载强度按 GB/T 14154 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门的软物撞击性能按GB/T 14155 规定的 方法进行检测。门的硬物撞击性能按GB/T 22632 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 7.6 物理性能检测 7.6.1 抗风压性能 按 GB/T 7106 的规定检测。 7.6.2 气密性能 按 GB/T 7106 的规定检测。 7.6.3 水密性能 按 GB/T 7106 的规定检测。 7.6.4 保温性能 保温性能按GB/T 8484 规定的方法检测。 7.6.5 空气声隔声性能 空气声隔声性能按GB/T 8485 规定的方法检测。 7.6.6 采光性能 采光性能按GB/T 11976 规定的方法检测。 9 GB/T 29734.22013 7.6.7 遮阳性能 在按 GB/T 2680规定实测门窗单片玻璃太阳光光谱透射比、反射比等参数基础上,按JJ/T 151 规定,在夏季标准计算条件下计算门窗遮阳系数SC 值。 8 检验规则 8.1 检验类别与项目 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8.2 出厂检验 8.2.1 出厂检验项目见表16和表17,按本部分规定的方法检测。 8.2.2 抽样方法产品出厂前,应按每一批次、品种、规格随机抽样5且不应少于3樘。 8.2.3 判定规则根据表16和表17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检验门窗的性能。当其中某项不合格时,应 加倍抽样。对不合格的项目进行复验,如该项仍不合格时,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加倍由样的样 品经检验,若全部检测项目符合本部分规定的合格指标,则判定该批产品为合格品。 8.3 型式检验 从出厂检验合格的检验批中,按表18规定的数量随机抽取。 8.3.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 正式生产后,当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而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正常生产时,每两年检测一次; d 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8.3.2 型式检验项目见表16和表17。 表16 窗型式检验与出厂检验项目 项 目 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 要求 试验 方法 固定窗 平开窗 推拉窗 悬窗 固定窗 平开窗 推拉窗 悬窗 外观质量 √ √ √ √ √ √ √ √ 6.1 7.2 尺寸允许偏差 √ √ √ √ √ √ √ √ 6.2 7.3 对角线尺寸之差 √ √ √ √ √ √ √ √ 6.2 7.3 窗框、窗扇相邻 构件装配间隙 √ √ √ √ √ √ √ √ 6.3.1 7.4.1 相邻二构件同一平面度 √ √ √ √ √ √ √ √ 6.3.1 7.4.1 窗框、窗扇配合间隙 一 √ √ √ 一 √ 一 √ 6.3.2 7.4.2 窗框、窗扇搭接量 一 √ √ √ 一 √ √ √ 6.3.3 7.4.3 紧固件 √ √ √ √ √ √ √ √ 6.3.4 7.4.4 10 GB/T 29734.22013 表16续 项 目 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 要求 试验 方法 固定窗 平开窗 推拉窗 悬窗 固定窗 平开窗 推拉窗 悬窗 增强型钢壁厚 √ √ √ √ √ √ √ √ 6.3.4 7.4.4 五金配件装配 一 √ √ √ √ √ √ 6.3.5 7.4.5 中梃联接处的密封 √ √ √ √ √ √ √ √ 6.3.6 7.4.6 密封条、毛条装配 √ √ √ √ √ √ √ √ 6.3.7 7.4.7 压条装配 √ √ √ √ √ √ √ √ 6.3.8 7.4.8 锁紧器执手的启闭力 一 √ - √ -- √ -- √ 6.4 7.5.1 启闭力 - √ √ √ 一 √ √ √ 6.4 7.5.1 悬端吊重上悬窗、 中悬窗、下悬窗除外 √ √ --- 6.4 7.5.1 翘曲 √ √ 一 一 一 6.4 7.5.1 大力关闭 一 √ 一 √ 一 一 一 6.4 7.5.1 窗撑试验 一 √ 一 √ 一 一 一 6.4 7.5.1 弯曲 - √ --- 一 一 -- 一 6.4 7.5.1 扭曲 一 √ 一 一 一 6.4 7.5.1 反复启闭 一 √ √ √ - 一 - 一 6.4 7.5.2 抗风压性能 √ √ √ √ 一 一 - 6.5.1 7.6.1 气密性能 √ √ √ √ 一 一一 一 6.5.2 7.6.2 水密性能 √ √ √ √ 一 一 一 一 6.5.3 7.6.3 保温性能 √ √ √ √ 一 - - 一 6.5.4 7.6.4 空气声隔声性能 △ △ △ △ 一 一 一 6.5.5 7.6.5 采光性能 △ △ △ △ 一 一 一 6.5.6 7.6.6 遮阳性能 △ △ △ △ 一 一 6.5.7 7.6.7 型材壁厚 √ √ √ √ √ √ √ √ A.3.3 A.4.3 注表中符号“ √ ”表示需检测项目,符号“一”表示无需检测项目,符号“△”表示用户提出要求时的检测项目。 此项目检测应为生产过程检测。 表17 门出厂检验与型式检验项目 项 目 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 要求 试验 方法 平开门 平开 下悬门 推拉门 推拉 下悬门 折叠门 平开门 平开 下悬门 推拉门 推拉 下悬门 折叠门 外观质量 √ √ √ √ √ √ √ √ √ √ 6.1 7.2 尺寸允许偏差 √ √ √ √ √ √ √ √ √ √ 6.2 7.3 对角线尺寸 √ √ √ √ √ √ √ √ √ √ 6.2 7.3 11 GB/T 29734.22013 表17续 项 目 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 试验 要求 方法 平开门 平开 下悬门 推拉门 推拉 下悬门 折叠门 平开门 平开 下悬门 推拉门 推拉 下悬门 折叠门 门框、门扇相邻 构件装配间隙 √ √ √ √ √ √ √ √ √ √ 6.3.1 7.4.1 相邻二构件同一平面度 √ √ √ √ √ √ √ √ √ √ 6.3.1 7.4.1 门框、门扇配合间隙 √ √ √ √ √ √ √ √ 6.3.2 7.4.2 门框、门扇搭接量 √ √ √ √ √ √ √ √ √ √ 6.3.3 7.4.3 紧固件 √ √ √ √ √ √ √ √ √ √ 6.3.4 7.4.4 增强型钢壁厚 √ √ √ √ √ √ √ √ √ √ 6.3.4 7.4.4 五金件安装 √ √ √ √ √ √ √ √ √ √ 6.3.5 7.4.5 中梃联接处的密封 √ √ √ √ √ √ √ √ √ √ 6.3.6 7.4.6 密封条、毛条装配 √ √ √ √ √ √ √ √ √ √ 6.3.7 7.4.7 压条装配 √ √ √ √ √ √ √ √ √ √ 6.3.8 7.4.8 锁紧器执手的启闭力 √ √ √ √ √ √ 一 √ 一 6.4 7.5.1 启闭力 √ √ √ √ √ √ √ √ √ √ 6.4 7.5.1 悬端吊重 √ √ 一 一 √ 一 一 一 6.4 7.5.1 翘曲 √ √ 一 √ √ 一 一 一 一 一 6.4 7.5.1 大力关闭 √ √ 一 - 一 --- 一 --- 一 6.4 7.5.1 弯曲 一 一 √ √ 一 - 一 一 一 6.4 7.5.1 扭曲 一 √ √ 一 一 一 6.4 7.5.1 反复启闭 √ √ √ √ √ 一 一 一 一 一 6.4 7.5.2 垂直荷载强度 √ -- 一 一 一 一 一 6.4 7.5.3 软物撞击 √ √ √ √ √ 一 一 -- 一 6.4 7.5.3 硬物撞击 √ √ √ √ √ 一 -- 一 - . 一 6.4 7.5.3 抗风压性能 √ √ √ √ √ 一 一 一 一 6.5.1 7.6.1 气密性能 √ √ √ √ √ 一 一 一 - 一 6.5.2 7.6.2 水密性能 √ √ √ √ √ . 一 - - 一 6.5.3 7.6.3 保温性能 √ √ √ √ √ 一 一 - 一 一 6.5.4 7.6.4 空气声隔声性能 △ △ △ △ △ 一 一 一 一 -- 6.5.5 7.6.5 遮阳性能 △ △ △ △ △ 一 一 一 一 - 6.5.7 7.6.7 型材壁厚 √ √ √ √ √ √ √ √ √ √ A.3.3 A.4.3 注1表中符号“ √ ”表示需检测的项目,符号“一”表示无需检测的项目,符号“△”表示用户提出要求时的检测 项目。 注2内门及无下框无槛外门不检测抗风压、气密、水密、保温性能。 此项目检测应为生产过程检测。 12 GB/T 29734.22013 8.3.3 抽样方法批量生产时,从出厂检验合格产品中随机抽取3樘进行型式检验。 8.3.4 检验试件分组、数量及试验顺序见表18。 表18 门窗性能检验试件分组、数量及试验顺序 试件分组 1 2 试验项目及顺序 隔声 采光 保温 1气密 2 水 密 3抗风压 力学性能 试件数量/樘 3 1 1 3 了 试件合计/樘 3 3 8.3.5 型式检验判定规则根据表16、表17规定的型式检验项目,检验门窗的性能。当其中某项不合 格时,应加倍抽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检,如该项目仍不合格,则判定产品为不合格品。经检验,若全 部检验项目符合本部分规定的要求,则判定产品为合格品。 9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9.1 标志 产品应有合格证和标识,合格证上应有如下内容 a 制造厂名或商标; b 产品名称; c 产品标记及执行的标准编号; d 生产日期。 9.2 包装 9.2.1 产品的外表面应用无腐蚀作用的软质材料包装,包装要牢固可靠。 9.2.2 产品出厂时,应附有产品清单及产品检验合格证。 9.3 运输 9.3.1 装运产品的运输工具,应有防雨措施并保持清洁。 9.3.2 在运输、装卸时,应保证产品不变形、不损坏。 9.4 贮存 9.4.1 产品应放在通风、防雨、干燥、清洁、平整的地方,不应与腐蚀物质接触。 9.4.2 产品贮存环境温度应低于50℃,距热源不应小于1 m。 9.4.3 产品应用非金属垫块垫平,产品应立放,立放角不应小于70,并有防倾倒措施。 13 GB/T 29734.22013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铝塑复合型材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A.1 分类 铝塑复合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