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3457-2017 预铺防水卷材.docx
ICS 91.120.30 Q 17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T 234572017 代 替 GB/T 234572009 预 铺 防 水 卷 材 Pre-applied waterproofing sheets 2017-12-29发布 2018-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 发 布 GB/T 23457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234572009预铺/湿铺防水卷材。本标准与GB/T 234572009 相比,除编 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和范围,删除了湿铺防水卷材见第1章,2009年版的第1章;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修改标准分类,增加了橡胶类防水卷材R, 删除了用途见第4章,2009年版的第3章; 删除了水泥粉污染表面与后浇混凝土剥离强度试验项目,增加了拉伸强度、弹性恢复率、穿刺 性能、不透水性、卷材与卷材剥离强度搭接边、卷材防粘处理部位剥离强度试验项目;增加了 R 类产品技术指标,修改了拉力P 类、抗冲击性、耐热性、低温弯折性和低温柔性、渗油性、抗 窜水性、与后浇混凝土剥离强度、与后浇混凝土浸水后剥离强度技术指标见第5章,2009年 版的第4章; 增加了拉伸强度、弹性恢复率、穿刺性能、不透水性、卷材与卷材剥离强度搭接边、卷材防粘 处理处防粘处理部位剥离强度试验方法;修改了抗冲击性能、渗油性、抗窜水性、与后浇混凝土 剥离强度、与后浇混凝土浸水后剥离强度、热老化、尺寸变化率试验方法见第6章,2009年版 的第5章; 修改了出厂检验项目见7.1.1,2009年版的6.1.1。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轻质与装饰装修建筑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95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苏州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建筑材料工业技 术监督研究中心、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潍坊市宏源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科顺防水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凯伦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卓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苏州防水研究院、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基仕 伯化学材料中国有限公司、广西金雨伞防水装饰有限公司、辽宁大禹防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盘锦禹 王防水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衡水中铁建土工材料制造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大明新型建筑防水材料有限责 任公司、四川蜀羊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潍坊市宇虹防水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台安实业集团有限公 司、深圳蓝盾控股有限公司、唐山德生防水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永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赛特防水材 料有限责任公司、江西思科防水新材料有限公司、四川新三亚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建国伟业 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北京宇阳泽丽防水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鑫达鲁鑫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常熟市三 恒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新乡锦绣防水工程有限公司、河南金拇指防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来湿克威防 水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泰州市奥佳新型建材发展有限公司、江苏欧西建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潍坊市正 泰防水材料有限公司、辽宁九鼎宏泰防水科技有限公司、兰溪市天信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中宥平原科 技有限公司、上海嘉好胶粘制品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志远、朱冬青、杨斌、余奕帆、刘宝印、熊玉钦、许渊、陈伟忠、李忠人、邹先华、 丁红梅、伍盛江、郑宪明、柳志国、李藏哲、袁思平、陈斌、邓海燕、沈军、吴俊、邱谈、胡冲。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234572009。 I GB/T 234572017 预 铺 防 水 卷 材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预铺防水卷材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与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以塑料、沥青、橡胶为主体材料,一面有自粘胶,胶表面采用不粘或减粘材料处理,与 后浇混凝土粘结的防水卷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28.2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2部分沥青防水卷材 外观 GB/T 328.5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5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 厚度、单位面积质量 GB/T 328.8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8部分沥青防水卷材 拉伸性能 GB/T 328.9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9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 拉伸性能 GB/T 328.10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10部分沥青和高分子防水卷材 不透水性 GB/T 328.11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11部分沥青防水卷材 耐热性 GB/T 328.14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14部分沥青防水卷材 低温柔性 GB/T 328.15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15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 低温弯折性 GB/T 328.18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18部分沥青防水卷材 撕裂性能钉杆法 GB/T 328.20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20部分沥青防水卷材 接缝剥离性能 GB/T 328.25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25部分沥青和高分子防水卷材 抗静态荷载 GB/T 328.26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26部分沥青防水卷材 可溶物含量浸涂材料含量 GB/T 52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GB 129522011 聚氯乙烯PVC 防水卷材 GB/T 16422.2 塑料 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 第2部分氙弧灯 CJ/T 2342006 垃圾填埋场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 JG/T 245 混凝土试验用振动台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预铺防水卷材 pre-applied waterproofing sheet 由主体材料、自粘胶、表面防减粘保护层除卷材搭接区域、隔离材料需要时构成的,与后浇混 凝土粘结,防止粘结面窜水的防水卷材。 3.2 抗窜水性 anti water moving between layer 通过防水层与基层的完全粘结,防止水压作用下水在粘结界面内流窜的性能。 1 GB/T 234572017 4 分类 4.1 类型 产品按主体材料分为塑料防水卷材P 类、沥青基聚酯胎防水卷材PY 类、橡胶防水卷材R 类。 4.2 规格 预铺防水卷材产品的厚度 P 类卷材全厚度为1.2 mm 、1.5 mm 、1.7 mm。 PY 类4.0 mm。 R 类卷材全厚度为1.5 mm 、2.0 mm。 其他规格由供需双方商定。 4.3 标记 产品按本标准编号、类型、主体材料厚度/全厚度、面积、顺序标记。 示例150 m1.2 mm 全厚度0.9 mm 主体材料厚度的塑料预铺防水卷材标记为 预铺防水卷材 GB/T 234572017P0.9/1.2-50。 示例210 m4.0 mm 厚度的聚合物改性沥青聚酯胎预铺防水卷材标记为 预铺防水卷材GB/T 234572017PY 4.0-10。 5 要求 5.1 面积、单位面积质量、厚度 5.1.1 面积不小于产品面积标记值的99。 5.1.2 PY类产品单位面积质量、厚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5.1.3 P 类、R 类产品主体材料厚度、卷材全厚度平均值都不小于标称值,P 类胶层厚度不小于0.25 mm, R 类胶层厚度不小于0.5 mm, 粘结搭接的卷材纵向边缘无胶层部位宽度不超过5 mm。 5.1.4 其他规格可由供需双方商定,P 类产品主体材料厚度不得小于0.7 mm, 全厚度不得小于1.2 mm; PY 类厚度不得小于4.0 mm;R 类产品主体材料厚度不得小于0.9 mm, 全厚度不得小于1.5 mm。 表 1 4.0 mm 规格的PY 类产品单位面积质量、厚度 项 目 指 标 单位面积质量/kg/m ≥ 4.1 厚 度 / mm 平均值 ≥ 4.0 最小单值 ≥ 3.7 5.2 外观 5.2.1 成卷卷材应卷紧卷齐,端面里进外出不得超过20 mm。 5.2.2 成卷卷材在4℃45℃任一产品温度下展开,在距卷芯1000 mm 长度外不应有裂纹或10 mm 以上的粘结。 5.2.3 PY 类产品,其胎基应浸透,不应有未被浸渍的条纹。 2 GB/T 234572017 5.2.4 卷材表面应平整,不准许有孔洞、结块、气泡、缺边和裂口。 5.2.5 每卷卷材接头不应超过一个,较短的一段长度不应少于1000 mm, 接头应剪切整齐,并加长 150 mm。 5.3 物理力学性能 产品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 2 产品物理力学性能 序号 项 目 指标 P PY R 1 可溶物含量/g/m ≥ 一 2900 2 拉伸 性能 拉力/N/50 mm ≥ 600 800 350 拉伸强度/MPa ≥ 16 9 膜断裂伸长率/ ≥ 400 300 最大拉力时伸长率/ ≥ 一 40 一 拉伸时现象 胶层与主体材料或胎基无分离现象 3 钉杆撕裂强度/N ≥ 400 200 130 4 弹性恢复率/ ≥ 一 一 80 5 抗穿刺强度/N ≥ 350 550 100 6 抗冲击性能0.5 kg m 无渗漏 7 抗静态荷载 20 kg,无渗漏 8 耐热性 80℃,2h无滑移、 流淌、滴落 70℃,2h无滑移、 流淌、滴落 100℃,2h无滑移、 流淌、滴落 9 低温弯折性 主体材料35℃, 无裂纹 主体材料和胶层 35℃,无裂纹 10 低温柔性 胶层-25℃,无裂纹 20℃,无裂纹 一 11 渗油性/张数 ≤ 1 2 1 12 抗窜水性水力梯度 0.8 MPa/35 mm,4h不窜水 13 不透水性0.3 MPa,120 min 不透水 14 与后浇混凝土剥离 强度/N/mm 无处理 ≥ 1.5 1.5 0.8,内聚破坏 浸水处理 ≥ 1.0 1.0 0.5,内聚破坏 泥沙污染表面 ≥ 1.0 1.0 0.5,内聚破坏 紫外线处理 ≥ 1.0 1.0 0.5,内聚破坏 热处理 ≥ 1.0 1.0 0.5,内聚破坏 15 与后浇混凝土浸水后剥离强度/N/mm ≥ 1.0 1.0 0.5,内聚破坏 16 卷材与卷材 剥离强度搭 接边/N/mm 无处理 ≥ 0.8 0.8 0.6 浸水处理 ≥ 0.8 0.8 0.6 3 GB/T 234572017 表 2续 序号 项 目 指标 P PY R 17 卷材防粘处理部位剥离强度b/N/mm ≤ 0.1或不粘合 18 热老化 80 ℃,168 h 拉力保持率/ ≥ 90 80 伸长率保持率/ ≥ 80 70 低温弯折性 主体材料32℃, 无裂纹 一 主体材料和胶 层-32℃,无裂纹 低温柔性 胶层-23℃,无裂纹 -18℃,无裂纹 一 19 尺寸变化率/ ≤ 士1.5 0.7 1.5 仅适用于卷材纵向长边采用自粘搭接的产品。 b颗粒表面产品可以直接表示为不粘合。 6 试验方法 6.1 标准条件 水泥砂浆标准养护条件为温度202℃,相对湿度≥95。 6.2 试件制备 试件在232℃室内放置24 h 后进行裁取,每组试件在卷材宽度方向均匀分布裁样,剥离强度可 采用大块试样制样,避开卷材边缘100 mm 以上,裁切的试件不应有毛边。 P 类 、R 类卷材试件尺寸与数量见表3,PY 类卷材试件尺寸与数量见表4。 表 3 P 类、R 类卷材试件尺寸与数量 序号 项 目 尺寸纵向横向/mm 数量/个 1 拉伸性能 直条形 22025 纵横向各5 哑铃形 12525 纵横向各5 2 钉杆撕裂强度 200100 纵横向各5 3 弹性恢复率 12525 5 4 抗穿刺强度 φ100 5 5 抗冲击性能 约300300 5 6 抗静态荷载 约300300 3 7 耐热性 10050 3 8 低温弯折性 10050 4 P 类 2 9 低温柔性 15025 5 10 渗油性 5050 3 4 GB/T 234572017 表 3 续 序号 项 目 尺寸纵向横向/mm 数量/个 11 抗窜水性 约110110 3 12 不透水性 约150150 3 13 与后浇混凝土 剥离强度 无处理 20050 5 浸水处理 20050 5 泥沙污染表面 20050 5 紫外线处理 20050 5 热处理 20050 5 14 与后浇混凝土浸水后剥离强度 20050 5 15 卷材与卷材剥离 强度搭接边 无处理 50150 10 浸水处理 50150 10 16 卷材防粘处理部位剥离强度 50150 10 17 热老化 拉伸性能保持率 处理时220150, 处理后裁取22025 处理时纵横向各1, 处理后纵横向各5 低温弯折性 处理时100250, 处理后裁取10050 处理时1, 处理后4 低温柔性 处理时150150, 处理后裁取15025 处理时2, 处理后10 18 尺寸变化率 250250 3 表 4 PY 类卷材试件尺寸与数量 序号 项 目 尺寸纵向横向/mm 数量/个 1 可溶物含量 100100 3 2 拉伸性能 250~30050 纵横向各5 3 钉杆撕裂强度 200100 纵横向各5 4 抗穿刺强度 φ100 5 5 抗冲击性能 约300300 5 6 抗静态荷载 约300300 3 7 耐热性 10050 3 8 低温柔性 15025 10 9 渗油性 5050 3 10 抗窜水性 约110110 3 11 不透水性 约150150 3 5 GB/T 234572017 表 4 续 序号 项 目 尺寸纵向横向/mm 数量/个 12 与后浇混凝土剥离强度 无处理 20050 5 泥沙污染表面 20050 5 浸水处理 20050 5 紫外线处理 20050 5 热处理 20050 5 13 与后浇混凝土浸水后剥离强度 20050 5 14 卷材与卷材剥离 强度搭接边 无处理 50150 10 浸水处理 50150 10 15 卷材防粘处理部位剥离强度 50150 10 16 热老化 拉伸性能保持率 处理时250~300300, 处理后裁取250~30050 处理时纵横向各1, 处理后纵横向各5 低温柔性 处理时150150, 处理后裁取15025 处理时2, 处理后10 17 尺寸变化率 250250 3 6.3 面积 用最小分度值为1 mm 的尺测量,宽度取卷材两端和中间3处的平均值,同时在距卷材宽度方向边 缘100 mm 处分别测量长度,面积以宽度平均值乘以长度平均值得到。若有接头,以量出的两段长度之 和减去150 mm 计算。 6.4 单位面积质量 用最小分度值为0.2 kg 的磅秤称量每卷卷材的质量,称量不包括卷芯和隔离材料,根据6.3得到的 面积,计算单位面积质量。 6.5 厚度 产品全厚度,不包括产品表面隔离材料和颗粒防粘材料的厚度。厚度用分度值为0.01mm、压力为 205kPa 、 接触面直径为10mm 的厚度计测量,轻轻落下立即读数,测量时应保证卷材平整。将卷材 沿宽度方向裁取30 mm 宽的一条,在距卷材边缘100 mm 外,沿卷材宽度方向均匀测量5点,扣除隔离 材料的厚度,以5点的平均值作为卷材的厚度。对于表面为颗粒物的产品,在卷材留边处长度约1m 范 围测量。 P 类 、R 类卷材的主体材料厚度按GB/T 328.52007中光学法测量,每块试件测量2点,相距50 mm, 取所有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粘结搭接的卷材纵向边缘无胶层部位宽度取纵向1m 长度范围内用精度0.5 mm 的钢直尺均匀分 布5点测量,取5点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6.6 外观 按 GB/T 328.2进行。 6 GB/T 234572017 6.7 可溶物含量 按 GB/T 328.26进行。 6.8 拉伸性能 6.8.1 P 类 、R 类卷材 拉力按GB/T 328.92007 中 方 法A 进 行 。P 类拉伸速度为250 mm/min,R 类为500 mm/min。 取同向5个试件的平均值,拉力将试验结果乘以2换算到单位为N/50 mm,纵横向分别测试。若拉伸 试验机拉到极限试件仍不断裂,则可缩短夹具间距,改用夹具间距为50 mm 进行,用新试件重新试验。 拉伸强度、膜断裂伸长率按GB/T 328.92007 中 方 法 B 进 行 。P 类拉伸速度250 mm/min,R 类 500mm/min 。P 类 、R 类产品以6.5测得的主体材料厚度来计算拉伸强度。记录主体材料断裂时的伸 长率,作为膜断裂伸长率。试验结果取同向5个试件的平均值,纵横向分别测试。 纵向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横向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及拉伸时现象都应符合要求。 6.8.2 PY 类卷材 按 GB/T 328.8进行,记录胶层与胎基是否分离。 6.9 钉杆撕裂强度 按 GB/T 328.18进行。 6.10 弹性恢复率 按 GB/T 528 进行。裁取哑铃1型试件,在232℃放置2 h 后并在此条件进行试验。在试件中 间划两条间距25 mm 的平行标线,然后将标线间距离从25 mm 拉伸至50 mm, 保持该状态1h 。 将 试 件取下,放置在铺有滑石粉的光滑表面上放置1 h, 然 后 测 量 每 个 试 件 的 标 线 间 距 离 L₂, 精 确 到 0.1 mm。 弹性恢复率按式1计算 7 式中 R L₁ L₂ 弹性恢复率,以表示; 试件拉伸后标线间距离50 mm, 单位为毫米mm; 试件恢复后标线间距离,单位为毫米mm; 1 L。试件标线间初始距离25 mm, 单位为毫米mm。 试验结果取5个试件的算术平均值,结果计算精确到1。 6.11 抗穿刺强度 按 CJ/T 2342006中 附 录B 进行。 6.12 抗冲击性能 将试件胶层面朝上平放在尺寸约为300 mm300mm3 mm 的铝板上,并一起放在嵌有光滑的 不锈钢支撑板尺寸约为300 mm300 mm3mm的混凝土块尺寸约为400 mm400 mm50 mm上 进行试验,如图1所示。落锤包括穿刺工具的质量共为5001g, 落差高度从落锤的底面至卷材的 GB/T 234572017 上表面所测的距离为10005mm 。 按 GB 129522011中6.9进行。分别测试5个试件,所有试件 无穿孔渗漏为通过。 单位为毫米 说 明 1 压环; 2 试件; 3 铝板; 4 嵌入混凝土块上表面的不锈钢板; 5 混凝土块。 图 1 抗冲击性能支撑装置示意图 6.13 抗静态荷载 按 GB/T 328.252007 进行,采用方法B 的硬支撑,荷载20 kg。 6.14 耐热性 按 GB/T 328.112007 中方法B 进行。对于P 类 、R 类卷材若易变形,用两个回形针并排悬挂进 行,试验结束观察试件有无滑移、流淌、滴落。 6.15 低温弯折性 按 GB/T 328.15进行。全部采用纵向试件,P 类主体材料面弯曲朝外的试件2个;R 类主体材料面 弯曲朝外的试件2个,胶层面弯曲朝外的试件2个。1s 压下,保持1 s, 用6倍放大镜目测观察,P 类 主 体材料均无裂纹为通过;R 类主体材料和胶层均无裂纹为通过。 6.16 低温柔性 按 GB/T 328.14进行。 PY 类弯曲轴直径为50 mm,P 类弯曲轴直径为30 mm 。PY 类取纵向10个试 件,5个试件上表面,5个试件下表面分别试验,每面5个试件中至少4个试件目测无裂纹为该面通过, 上下两面都通过认为符合低温柔性要求。 P 类取纵向5个试件,全部测试胶层面朝外,5个试件中至少 4个试件目测无裂纹,认为符合低温柔性要求。 6.17 渗油性 将试件表面隔离材料去除表面若为颗粒物,则将颗粒物去除,胶面朝下放在5层面积大于试件的 中速定性滤纸上,然后用铝箔密封包裹滤纸和试件,水平放置在釉面砖上,滤纸在下面,试件上面压 1kg 的重物,重物接触面大于试件尺寸,然后将试件放入已调节到802℃温度的烘箱中,水平放置 8 GB/T 234572017 24 h15 min,然后在232℃下放置1h, 检查渗油张数。 凡有污染痕迹的滤纸都算作渗出,以3个试件中最多的渗出张数作为结果。 6.18 抗窜水性水力梯度 6.18.1 试件制备 在卷材试件中间开一直径10 mm 的孔,然后放入砂浆抗渗性模具直径较大的一端,卷材应比抗渗 仪的密封圈大出一圈,以便卷材面与抗渗仪的密封圈间密封,采取措施避免砂浆塞入卷材开出的孔中, 然后将砂浆浇注在卷材试件的粘结面上,在符合JG/T 245 规定的混凝土振动台上振实20 s, 卷材的粘 结面朝向砂浆见图2,采用标准砂制备的砂浆配比满足抗渗压力至少1.5 MPa, 在202℃放置24 h 脱模,再于标准养护条件养护28 d。 砂浆配合比建议为强度等级42.5普通硅酸盐水泥ISO 标准砂水120.4。 说 明 1抗渗模具; 2砂浆; 3模具与砂浆界面未密封; 4卷材粘结面朝上; 5密封垫圈; 6水; 7试件开孔。 图 2 抗窜水性示意图 6.18.2 试验步骤 清出卷材中间的孔,将抗渗性试件装入砂浆抗渗仪,卷材面迎水,抗渗试件的周围锥面一圈不采取 密封措施,保持与外界畅通,加压到0.4 MPa, 保持24 h, 以后每加压0.1 MPa, 保持4 h, 直至砂浆试块 周边表面有渗水水迹,或达到规定的试验压力不渗水。 6.18.3 试验结果 达到规定压力保持时间后所有3个试件中至少2个试件砂浆表面无渗水水迹,压力保持不下降为 不窜水,用卷材中间开孔边到卷材表面抗渗砂浆块边缘的距离约35 mm, 所承受的规定压力作为抗 窜水性水力梯度,单位为 MPa/35 mm。 9 GB/T 234572017 6.19 不透水性 按 GB/T 328.102007中方法B 进行。P 类 、R 类卷材采用十字开缝盘,PY 类卷材采用7孔盘, 试验时间为120 min 。将防粘材料揭去,覆盖滤纸以防粘结,胶面迎水,颗粒表面可主体材料面迎水。 6.20 与后浇混凝土剥离强度 6.20.1 无处理 6.20.1.1 砂浆配合比为强度等级42.5普通硅酸盐水泥ISO 标准砂水120 .4。 6.20.1.2 试件粘结面尺寸为7050mm, 采用大块的卷材上浇砂浆同时制备多个试件,剥离试验前 裁切到规定尺寸。将试件粘结面的隔离材料除去,将试件平放在模具的底部,粘结面朝上,然后将砂浆 拌合物倒入模具,在符合JG/T 245规定的混凝土振动台上振实20 s, 厚度30 mm~50 mm见图3。 在202℃放置24 h 脱模,在标准养护条件养护至7 d。 单位为毫米 说 明 1 砂 浆 ; 2粘结面7050mm; 3 卷材。 图 3 与后浇混凝土剥离强度示意图 6.20.1.3 试件在232℃室内放置4 h, 将砂浆板装在试验机一端的夹具上,将未粘结卷材一端翻转 180夹在试验机另一端的夹具中,使试件的纵向轴线与拉伸试验机及夹具的轴线重合见图3。夹具 间距离至少为100 mm, 不承受预荷载。试验在232℃进行,拉伸速度为10010mm/min 。 连续 记录拉力直至试件分离。 去除应力应变图中起始和结束的1/4区域,取中间1/2区域的平均剥离力或峰面积力的平均值除 以试件宽度作为试件的剥离强度,单位为N/mm, 试验结果取5个试件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6.20.2 浸水处理 将揭除表面隔离材料后的试件浸入232℃的水中1682h, 取出吸干明水,再按6.20.1进行 10 GB/T 234572017 试 验 。 6.20.3 泥沙污染表面 在232℃条件下,将含泥量不超过2且最大粒径不超过0 . 20 mm 的细砂均匀撒在平放的卷材 粘结面上,保持1682h, 然后每个试件用水冲洗表面的细砂2 min, 再按6 . 20 . 1进行试验。 6.20.4 紫外线处理 揭除试件表面的隔离材料,将试件的粘合面朝向光源,放入符合GB/T 16422.2 要求的氙弧灯老化 仪中,辐照强度为602W/m300 nm~400 nm,黑 标 温 度 为 6 5 3 ℃ 。 光 照 同 时 每 2 h 喷 淋 18 min,累计辐照时间72 h5 min。取出在232℃室内放置24 h, 再按6 . 20 . 1进行试验。 6.20.5 热 处 理 揭除试件表面的隔离材料,将试件水平放入702℃烘箱中1682h,取出在232℃室内放 置24 h, 再按6 . 20 . 1进行试验。 6.21 与后浇混凝土浸水后剥离强度 按6.20. 1. 1养护制备试件,然后浸入232℃的水中28 d2h 。 再按6.20. 1.2进行试验。 6.22 卷材与卷材剥离强度搭接边 6.22.1 无 处 理 在232℃条件下,按GB/T 328.20 进行。以 一 块卷材的主体材料面与另一 块卷材的搭接边的 自粘胶面粘合,粘合面为5070mm, 用 质 量 为 2 kg、宽 度 为 5 0 mm~60mm 的压辊反复滚压3次,粘 合后放置24 h。 去除应力应变图中起始和结束的1/4区域,取中间1/2区域的平均剥离力或峰面积力的平均值除 以试件宽度作为试件的剥离强度,单位为N/mm, 试验结果取5个试件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6.22.2 浸 水 处 理 将按6 .22 . 1搭接好的试件浸入232℃的水中1682h, 取出吸干明水,再按6.22. 1进行试验。 6.23 卷材防粘处理部位剥离强度 试件在卷材的防粘处理部位裁取,以 一 块卷材的主体材料面与另 一 块卷材的非搭接边的有防粘材 料的自粘胶面粘合,双面有自粘胶的产品以两块卷材的非搭接边的有防粘材料的自粘胶面对粘合。按 6 .22 . 1进行试验,最小力值保留到1N, 低 于 1N 表示为不粘合,颗粒表面产品可以不用试验,结果直接 表示为不粘合。 6.24 热 老 化 6.24.1 P 类 、R 类 卷 材 将试件平放在尺寸稍大一些的胶合板上,胶层面朝上,产品表面隔离材料保留,水平放入802℃ 烘箱中1682h, 取出在232℃放置24 h 裁取试件。按6 .8 . 1测定拉伸性能,并按式2计算保持 率;按6 . 15测定低温弯折性;P 类按6 . 16测定低温柔性。 11 2 GB/T 234572017 式 中 Q 拉力、伸长率保持率,以表示; 91 拉力、伸长率热老化后数值; 90拉力、伸长率热老化前数值。 试验结果取同向5个试件的平均值,纵向、横向应分别符合要求。 6.24.2 PY 类卷材 将试件平放在尺寸稍大一些的胶合板上,胶层面朝上,产品表面隔离材料保留,将试件水平放入 802℃烘箱中1682h, 取出在232℃放置24 h, 裁取试件。按6.8.2测定拉伸性能,并按6.24.1计 算保持率;按6. 16测定低温柔性。 6.25 尺寸变化率 将试件平放在尺寸稍大一些的胶合板上,胶层面朝上,产品表面隔离材料保留;然后将试件水平放 入802℃烘箱中24 h15min 后取出,在232℃下放置2 h 后,在试件两端中间相同部位测量试 件试验前后纵向、横向尺寸。分别按式3计算纵向和横向尺寸变化率,纵向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和 横向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都应符合要求。 12 式 中 S 尺寸变化率,以表示; S₁ 处理后尺寸,单位为毫米mm; so 处理前尺寸,单位为毫米mm。 7 检验规则 7.1 检验分类 7.1.1 出 厂 检 验 出厂检验项目见表5。 表 5 出厂检验项目 3 序号 项 目 P PY R 1 面积、厚度 √ √ √ 2 单位面积质量 一 √ 一 3 外观 √ √ √ 4 可溶物含量 一 √ 一 5 拉伸性能 √ √ √ 6 低温弯折性 √ 一 √ 7 低温柔性 √ √ 8 耐热性 √ √ √ 9 渗油性 √ √ √ GB/T 234572017 表 5 续 序号 项 目 P PY R 10 不透水性 √ √ √ 11 尺寸变化率 √ √ √ 12 与后浇混凝土剥离强度无处理 √ √ √ 每三个月检验一次。 7.1.2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包括第5章要求中所有规定,在下列情况下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投产或产品定型鉴定时; b 正常生产时,每年进行一次; c 原材料、工艺等发生较大变化,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d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e 产品停产6个月以上恢复生产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