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3477.20-2017 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 第20部分:污染性的测定.docx
ICS 91.100.50 Q 24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T 13477.202017 代替GB/T 13477.202002 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 第20部分污染性的测定 Test for building sealantsPart 20Determination of staining ISO 16938-12008,Building constructionDetermination of the staining of porous substrates by sealants used in jointsPart 1Test with compression, ISO 16938-22008 Building constructionDetermination of the staining of porous substrates by sealants used in jointsPart 2Test without compression,MOD 2 0 1 7 - 0 7 - 1 2 发 布 2018-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 发 布 GB/T 13477.202017 前 言 GB/T 13477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分为20个部分 第1部分试验基材的规定; 第2部分密度的测定; 第3部分使用标准器具测定密封材料挤出性的方法; 第4部分原包装单组分密封材料挤出性的测定; 第5部分表干时间的测定; 第6部分流动性的测定; 第7部分低温柔性的测定; 第8部分拉伸粘结性的测定; 第9部分浸水后拉伸粘结性的测定; 第10部分定伸粘结性的测定; 第11部分浸水后定伸粘结性的测定; 第12部分同一温度下拉伸-压缩循环后粘结性的测定; 第13部分冷拉-热压后粘结性的测定; 第14部分浸水及拉伸-压缩循环后粘结性的测定; 第15部分经过热、透过玻璃的人工光源和水曝露后粘结性的测定; 第16部分压缩特性的测定; 第17部分弹性恢复率的测定; 第18部分剥离粘结性的测定; 第19部分质量与体积变化的测定; 第20部分污染性的测定。 本部分为GB/T 13477的第20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 13477.202002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 第20部分污染性的测定,与 GB/T 13477.202002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范围,删除了有关溶剂型密封材料的内容见第1章,2002年版的第1章;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02年版的第2章; 修改了原理见第4章,2002年版的第4章; 修改了试验器具见第6章和图1,2002年版的第6章; 修改了试件制备,删除了有关溶剂型密封材料的内容见第7章,2002年版的7.1、8.1和图1; 修改了试验步骤,删除了有关溶剂型密封材料的内容,增加了压缩试验各参数对应关系表和非 压缩试验的内容见第8章和表1,2002年版的7.2和8.2; 增加了污染性评定、最大和最小污染宽度及深度测量示意图、测试报告示例样表见第9章、 图2、图3和表2; 修改了试验报告见第10章列项a 、c 、d 、e 、f] 、g 、h 、i,2002 年版9. 1列项b 、c 、d] 、e] 和9.2列项b 、c 、d 、e]。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 16938-12008建筑结构 用于接缝的密封材料对多孔基材 污染性的测定 第1部分压缩试验和 ISO 16938-22008建筑结构 用于接缝的密封材料对多孔基 I GB/T 13477.202017 材污染性的测定 第2部分非压缩试验。 本部分与ISO 16938-12008和 ISO 16938-22008相比,在结构上有一些调整,附录A 中列出了本 部分与ISO 16938-12008和 ISO 16938-22008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本部分与ISO 16938-12008和 ISO 16938-22008 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 通过在其外侧空白位置的垂直单线|进行了标识,附录 B中给出了相应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 览表。 本部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对标准的名称做了修改,将“用于接缝的密封材料对多孔基材污染性的测定 第1部分压缩 试验”和“用于接缝的密封材料对多孔基材污染性的测定 第2部分非压缩试验”两个标准的 名称合并修改为“污染性的测定”; “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GB/T 13477的本部分”或“本部分”; 删除了ISO 16938-12008和 ISO 16938-22008的前言; 删除了ISO 16938-12008和 ISO 16938-22008中5 . 2的注; 删除了ISO 16938-12008的第8.2.4条列项 d 中“500 h”; 删除了ISO 16938-22008的第8.4条列项 d 中“500 h”。 本部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轻质与装饰装修建筑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95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河南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市白云化工实业有限公司、郑州中 原应用技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高士实业有限公司、广东新展化工 新材料有限公司、广东普赛达密封粘胶有限公司、江门大光明粘胶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邓超、段林丽、曾容、张德恒、柴明侠、胡新嵩、王奉平、李桂妃、冯祥佳。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34771992 、GB/T 13477.202002。 Ⅱ GB/T 13477.202017 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 第20部分污染性的测定 1 范围 GB/T 13477的本部分规定了建筑密封材料污染性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建筑接缝中密封材料对多孔基材如大理石、石灰石、砂石或花岗石污染性的测定, 其中试验方法A 适用于压缩条件下测定污染性的试验,试验方法B 适用于非压缩条件下测定污染性的 试 验 。 注本试验方法是对因密封材料内部物质渗出使多孔基材表面产生早期污染的可能性的评价,本试验结果仅代表 试验密封材料和试验基材,不能被用于推断其他配方的密封材料或其他多孔基材。加速试验期间,如果密封材 料对基材没有产生污染或变色,并不意味着试验密封材料经过长期使用后,不会使多孔试验基材污染或变色。 多个国家的经验表明,采用相似的试验方法压缩试件能进一步加快污染的产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477.152017 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 第15部分经过热、透过玻璃的人工光源和水 曝露后粘结性的测定ISO 114312002,MOD GB/T 14682 建筑密封材料术语 GB/T 16422.22014 塑料 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 第2部分氙弧灯ISO 4892-22006, IDT GB/T 16422.32014 塑料 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 第3部分荧光紫外灯ISO 4892-3 2006,IDT 3 术语和定义 GB/T 1468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原理 本试验方法测量接缝密封材料在规定的条件下对多孔基材造成的肉眼可见的污染。 将密封材料填人两块多孔基材之间固化制成试件。将试件压缩或不压缩并经受热和/或低温和/ 或光辐射加速老化处理,老化处理后评价试验试件。通过目测基材表面产生的变化,测量最大和最小污 染宽度及污染深度,记录基材外表面和本体内部的污染现象。 5 标准试验条件 试验室标准试验条件为温度232℃、相对湿度505。 1 GB/T 13477.202017 6 试验器具 6.1 基材两块基材应为相同材料,尺寸为75 mm25 mm12 mm,如图1所示。 6.2 隔离垫块表面应防粘,用于制备密封材料截面为12 mm12 mm 的试件,见图1。 6.3 防粘材料防粘薄膜或防粘纸,如聚乙烯PE 薄膜等,宜按密封材料生产商的建议选用。用于制 备 试 件 。 6.4 遮蔽带用于覆盖基材的试验表面见图1的说明4,以防止制备试件时被密封材料玷污。 6.5 鼓风式干燥箱温度可调至702℃。 6.6 低温试验箱温度可调至一202℃。 6.7 夹具或其他装置可使试件保持压缩状态8.2.1。 单位为毫米 说明 1 基材; 2密封材料; 3隔离垫块6.2; 4试验表面; 5修整表面。 图 1 污染性试验用试件 6.8 人工气候老化试验仪 荧光紫外-冷凝老化试验仪或氙灯老化试验仪均可作为人工气候老化试验仪使用,并符合以下 规 定 a 荧光紫外-冷凝老化试验仪光源为UVA-340 型荧光灯,其辐射能量峰值在343nm 波长处,能 2 GB/T 13477.202017 满足GB/T 16422.32014中规定的紫外线曝露所需的温度、湿气或喷水条件。波长在 340 nm处的辐照度为0.770.02W/m, 辐射温度为60℃; b 氙灯老化试验仪光源为带有滤光装置的氙灯,试件经受光曝露所需的温度和水的控制条件应 符合GB/T 16422.22014第6章表3方法A 中循环1或2的规定。当波长范围为300 nm 400 nm 时,试件表面的平均辐照度为602W/m; 或当波长为340 nm 时,辐照度为 0.51 W/mnm。 注由于光源的光谱强度分布和曝露条件见8.2.2.4的列项a~d]] 不同,荧光紫外-冷凝光曝露和氙灯曝露两者 之间的试验结果可能会不同。 6.9 黑标温度计符合GB/T 16422.22014中4.4的规定。 6.10 量具分度值为0.5 mm。 7 试件制备 每一个密封材料样品每一种加速老化条件需制备四个试件。 制备试件需将两块试验基材和两块隔离垫块进行组装见图1,并平放在防粘材料上。 按生产商的说明如是否用底涂及多组分密封材料的混合程序制备试件。 按下列程序制备试件 a 密封材料和基材应保持在232℃; b 两块基材的试验面应与密封材料的修整面相平; c 在基材的上表面粘贴遮蔽带,避免制备试件时沾污基材表面; d 将密封材料嵌填人由基材和隔离垫块组成的空腔内避免形成气泡; e 挤压密封材料至基材的内表面; f 修整密封材料表面,使之与基材上粘贴的遮蔽带和隔离垫块表面齐平; g 密封材料嵌填、修整完后,应立即除去遮蔽带; h 将试件侧放,尽早去除防粘材料;试件和隔离垫块应继续保持原位48h, 以使密封材料充分固 化或完全干燥。 将制备好的试件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养护28 d。 8 试验步骤 8.1 通 则 按各方商定可按下述方法A压缩试验或方法B非压缩试验的步骤进行试验。 8.2 方法A压缩试验 8.2.1 压缩 将所有试件按密封材料的位移能力进行压缩。压缩率为7.5、12.5、20、25或各方商 定的幅度见表1,用合适的夹具使密封材料试件保持压缩状态。 3 GB/T 13477.202017 表 1 位移能力、压缩率和压缩后的接缝宽度的对应关系 位移能力 压缩率 压缩后的接缝宽度 mm 7.5 7.5 11.1 12.5 12.5 10.5 20 20 9.6 25 25 9.0 8.2.2 老化程序 8.2.2.1 老化程序规定 按各方商定,应按下述一个或多个老化程序进行试验。 8.2.2.2 热老化 将四个压缩试件放置在702℃的干燥箱中,14 d 时取出两个试件,28 d 时再取出另外两个 试件。 8.2.2.3 低温老化 将四个压缩试件放置在-202℃的冰箱中,14 d 时取出两个试件,28 d 时再取出另外两个 试件。 8.2.2.4 人工气候老化 按各方商定,应从下述老化程序中选择一项对试件进行光曝露试验 a UV 荧光紫外-冷凝老化试验仪和潮湿曝露条件 在 UV 荧光紫外-冷凝老化试验仪中,密封材料表面与光源距离为50 mm, 试验仪的每个循环 设定为紫外光照8 h 和502℃冷凝4 h; b 氙灯老化试验仪和潮湿曝露条件 在氙灯老化试验仪中,试件按GB/T 13477.152017 中9.2.2自动循环或9.2.3人工循环 的规定进行干燥期光照及湿态期喷淋或在水中浸泡循环曝露试验; c UV 荧光紫外-冷凝老化试验仪和干燥曝露条件 在 UV 荧光紫外-冷凝老化试验仪中,密封材料表面与光源距离为50 mm, 试验仪的紫外辐照 温度设定为602℃; d 氙灯老化试验仪和干燥曝露条件 在氙灯老化试验仪中,试件在光照和652℃下干燥曝露,温度由黑标温度计检测。 将四个压缩试件放置在人工气候老化试验仪中,试验表面朝向光源,14 d 时取出两个试件,28 d 时 再取出另外两个试件。 8.3 方法B非压缩试验 8.3.1 老化程序规定 按各方商定,应按下述一个或多个老化程序进行试验。 4 GB/T 13477.202017 8.3.2 热老化 同8.2.2.2。 8.3.3 低温老化 同8.2.2.3。 8.3.4 人工气候老化 同8 . 2 . 2 . 4。 9 污染性评定 9.1 通则 老化试验结束后,将试件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放置1d, 按方法 A 试验的压缩试件应事先解除压缩。 9.2 检查基材表面 检查每块基材表面,判定密封材料是否已引起基材表面产生变化。如果有,用量具6.10测量并记 录试验基材表面的最大和最小污染宽度见图2,精确至0.5 mm。 9.3 检查基材深度 将基材从最大污染宽度处垂直于接缝敲开。若试验基材表面没有观察到污染,则将基材从中间敲 成两块。检查基材本体内部,判定密封材料是否已引起基材本身变色。在密封材料接缝的中心6mm 深处,用量具6.10测量并记录渗透进基材本体的最大和最小污染深度见图3,精确至0.5 mm。 说明 1 基材; 2 最大污染宽度; 3 最小污染宽度。 图 2 最小和最大污染宽度的测量 5 GB/T 13477.202017 说明 1 最大污染深度; 2 最小污染深度。 图 3 最小和最大污染深度的测量 9.4 结果表示 判定每种试验条件下,两个试件中任何一个基材的最大和最小污染宽度及污染深度,测试报告样表 示例见表2样表中仅列出污染宽度。 对于某些密封材料,通过在暗室里用短波长紫外灯光来检验试件,可能会提高污染性检查的可信度 和操作简便性。 通过用水或染色的水弄湿基材有时可能会改进疏水型污染性的检查方法。有些密封材料可能会 严重污染整个基材,导致基材整体变色一致,难以检查污染性,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将基材表面与未经受 曝露的进行对比。 表 2 最大、最小污染宽度和污染深度测试报告样表 曝露条件 试件 基材 老化处理时间 14 d 28 d 最小污染宽度 mm 最大污染宽度 mm 最小污染宽度 mm 最大污染宽度 mm 70 ℃ 1 2 报告 A B A B 2 3 4 2 2 8 5 6 4 8 4 8 9 5 4 15 12 10 9 15 20℃ 1 2 报告 A B A B 氙灯 湿曝露 1 2 报告 A B A B 10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写明下述内容 6 GB/T 13477.202017 a 实验室的名称,试验报告编号和日期; b 采用的GB/T 13477的本部分; c 样品名称、类别化学种类、颜色和批号; d 所用基材,基材来源产地和试验表面加工状态; e 所用底涂料的名称、类型如果使用; f 所用的试验步骤A 法 或B 法; g 所用的压缩率如果使用A 法; h 按有关各方商定的试验程序要点,即 1 采用的具体老化程序,即热老化8.2.2.2或8.3.2,和/或低温老化8.2.2.3或8.3.3,和/ 或人工气候老化8.2.2.4或8.3.4; 2 采用人工气候老化程序的类型 UV 荧光紫外-冷凝老化试验仪6.8 a] 和潮湿曝露条件; 氙灯老化试验仪[6.8 b]] 和潮湿曝露条件; UV 荧光紫外-冷凝老化试验仪6.8 a] 和干燥曝露条件; 氙灯老化试验仪[6.8 b]] 和干燥曝露条件。 3 氙灯老化试验仪中所采用的水曝露的种类喷淋或浸水; 4 氙灯老化试验仪中所采用的循环方法的种类人工或自动。 i 每种试验条件下,任何一块基材的最大和最小污染宽度mm 和污染深度mm; j 与本部分规定试验条件的任何偏离。 7 GB/T 13477.202017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与ISO 16938-12008 和 ISO 16938-22008 相比的结构变化情况 本部分与ISO 16938-12008和 ISO 16938-22008相比在结构上有所调整,具体章条编号对照情况 见表A.1。 表 A.1 本部分与ISO 16938-12008 和 ISO 16938-22008的章条编号对照情况 本部分章条编号 对应的ISO标准章条编号 ISO 16938-12008 ISO 16938-22008 5 一 一 6 5 5 6.1~6.6 5.1~5.6 5.1~5.6 6.7 5.7 一 6.8 5.8 5.7 6.8 a~6.8b 5.8.1~5.8.2 5.7.1~5.7.2 6.9~6.10 5.9~5.10 5.8~5.9 7 6 6 一 7 7 8.1 一 一 8.2 一 一 8.2.1~8.2.2 8.1~8.2 一 8.2.2.1~8.2.2.4 8.2.1~8.2.4 一 8.3 一 一 8.3.1~8.3.4 一 8.1~8.4 10 c 10 c、d 10 c、d 10 d 10 f 10 e 10 e 10g 10 f 10 f 一 10g 10 e 一 10h1~4 10h1~4 10g1~4 附录A 一 一 附录B 一 一 注除上述章条外,本部分的章条编号与ISO 16938-12008和ISO 16938-22008的章条编号均相同。 8 GB/T 13477.202017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与 ISO 16938-12008 和 ISO 16938-22008 的技术差异及其原因 表 B.1 给出了本部分与 ISO 16938-12008 和 ISO 16938-22008的技术差异及其原因。 表 B.1 本部分与 ISO 16938-12008 和 ISO 16938-22008的技术差异及其原因 本部分的章条编号 技术性差异 原因 1 将ISO 16938-12008和ISO 16938-22008的第1 章的内容合并,以试验方法A和试验方法B区分压缩试 验和非压缩试验 使本部分适应我国建筑密封材 料试验方法标准体系 将ISO 16938-12008和ISO 16938-22008第1章 的部分内容以注的形式表述 使表述简练、清晰 2 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部分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 的调整,调整的情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 件”中,具体调整如下 a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 13477.152017 代替了ISO 114312002〔见8.2.2.4 b〕〕; b用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的GB/T 14682代替了 ISO 6927见第3章 a以适应我国技术条件; bGB/T 146822006包括了 ISO 69271981的全部术语, 并与之完全一致,另外还增 加 了 部 分 术 语 。 引 用 GB/T 14682,便于标准使用 者使用中文术语 3 用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的GB/T 14682代替了 ISO 6927 便于标准使用者使用中文术语 4 将ISO 16938-12008和ISO 16938-22008的第4 章的内容合并 使表述简练、清晰,避免重复 5 增加了“标准试验条件”一章 以与GB/T 13477的其他部分 一致 6.8b 将ISO 16938-12008中5.8.2和ISO 16938-22008 中5.7.2“氙灯老化试验仪”的规定“波长在290 nm 800 nm间试件表面的辐照度为55075W/m, 300 nm以下的辐照度不应超过1 W/m”修改为“当波 长范围为300 nm~400 nm时,试件表面的平均辐照度 为602W/m;或当波长为340 nm时,辐照度为 0.51 W/m nm” ISO 16938-12008中5.8.2和 ISO 16938-22008中5.7.2规定的内 容与引用文件ISO 4892-22006不符 8.1 将ISO 16938-12008和ISO 16938-22008的第8 章的内容合并,增加了“通则”内容,以试验方法A或试 验方法B区分压缩试验和非压缩试验 使表述简练、清晰,避免重复 9.4 在改进疏水型污染性检查方法的措施中增加“或 染色的水” 便于标准使用者更清晰观察、测 量污染性试验结果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