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320-2014 粮食平房仓设计规范.doc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P GB 50320-2014 粮食平房仓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grain storehouses 2014-06-23 发布 2015-04-01 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联合发布 目 次 1 总 则 1 2 术 语 和 符 号 2 2.1 术语 2 2.2 符号 3 3 工 . 艺 5 3.1 一 般规定 5 3.2 输送系统 5 3.3 通风系统 7 3.4 熏蒸系统 10 3.5 控温仓工艺 10 3.6 气调仓工艺 11 4 建 筑 设 计 13 4.1 一 般规定 13 4.2 建筑设计及构造 15 5 作 用 与 作 用 组 合 18 5.1 基本规定 18 5.2 作用组合 20 6 结 构 设 计 23 6.1 一 般 规 定 23 6.2 结构计算 24 6.3 结构构造要求 27 7 消 防 设 施 30 8 电 气 31 8.1 一 般规定 31 1 8.2 配电系统 31 8.3 照明系统 32 8.4 防雷与接地 32 9 粮情测控系统 34 附录 A 通风系统阻力计算公式 35 附录 B 主要粮食的设计用物理参数 36 附录 C 非平堆散装粮食压力计算 37 本规范用词说明 39 引用标准名录 40 附 条文说明 41 2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and symbols 2 2.1 Terms 2 2.2 Symbols 3 3 Process 5 3.1 General requirements 5 3.2 Conveying system 5 3.3 Ventilation system 7 3.4 Fumigation system 10 3.5 Controlled temperature warehouse system 10 3.6 Controlled atmosphere warehouse system 11 4 Architectural design 13 4.1 General requirements 13 4.2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15 5 Load and load effects combination 18 5.1 Basic requirement 18 5.2 Load effects combination 20 6 Structural design 23 6.1 General requirements 23 6.2 Structural calculation 24 6.3 Structural detailing requirements 27 7 Fire -fighting facility 30 8 Electricity 31 8.1 General requirements 31 3 8.2 Distribution system 31 8.3 Lighting system 32 8.4 Lighting protection and grounding 32 9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for condition of stored -grain 34 Appendix A The calculation ulas of ventilation system 35 Appendix B The main physical parameter of design of grain 36 Appendix C The calculation ulas of bulk grain pressure with nonflat pile 37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39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40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41 4 1 总 则 1.0.1 为在粮食平房仓设计中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符合 存粮要求、作业合理、安全可靠、节能环保、节约用地、技术先进、经 济适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储存原粮及成品粮的平房仓设计。 1.0.3 粮食平房仓分类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按粮食储存形式可分为散装仓和包装仓。 2 按使用功能可分为收纳仓、中转仓与储备仓。 3 按储存粮食的类型可分为原粮仓和成品粮仓。 4 按储粮技术可分为普通仓、控温仓、气调仓、数字化仓、熏 蒸仓及通风仓。 5 按温度控制要求,可分为常温仓和控温仓,其中控温仓又 可分为准低温仓和低温仓。 6 按仓顶盖或结构体系可分为预应力混凝土折线形屋架平 房仓、拱板屋盖平房仓、门式刚架平房仓、组合门式刚架彩板屋盖 平房仓、双坡板架屋盖平房仓及双T 板屋盖平房仓。 1.0.4 粮食平房仓设计应根据安全储粮、提高存粮性能与作业要 求,选用相应工艺、设备及粮情检测设施,应采用科学保粮的新技 术和新方法。 1.0.5 粮食平房仓中应优先采用节能环保型及对保护生态环境 有益的新型建筑材料。 1.0.6 粮食平房仓在平面及竖向布置方面与周围环境和设施的 距离不得小于防火、卫生等有关标准规定的安全距离。 1.0.7 粮食平房仓设计除应满足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 关标准的规定。 1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粮食平房仓 grain storehouse 用于储存粮食且满足储粮功能要求的单层房屋建筑。 2.1.2 粮堆机械通风 machinery ventilation of grain pile 通过风机,有目的地将外界空气送入粮堆,促使粮堆内外空气 进行交换的一种通风方法。 2.1.3 粮层阻力 resistance of grain layer 气流穿过粮堆所遇到的压力损失, 一般用气流的静压降表示。 2.1.4 空气分配器 air distributing apparatus 在机械通风中能将风道内的空气均匀送向粮堆内的部件。 2.1.5 环流熏蒸 circulating fumigation 利用强制通风,使化学药物剂气体在闭合回路中进行循环 流动的方法。 2.1.6 粮食密度 mass density of grain 单位体积的粮食质量。 2.1.7 粮食重度 gravity density of grain 单位体积粮食所受的重力。 2.1.8 粮食压力 pressure of grain 粮食作用在接触物体表面上的力。 2.1.9 原粮 raw grain 未经加工的谷物、豆类及薯类的总称。 2.1.10 成品粮 product grain 原粮经过机械等方式加工后形成的产品。 2.1.11 散装仓 bulk-grain storage 2 粮食以散堆状态储存且仓壁承受粮食侧压力的仓房。 2.1.12 包装仓 packing storage 粮食以麻袋、面袋及纸箱等包装码垛堆放,墙体不承受粮食侧 压力的仓房。 2.1.13 控温仓 controlled temperature storage 以控制储粮温度来提高粮食储藏稳定性的仓房,包括低温仓 与准低温仓。 2.1.14 熏蒸仓 fumigation storage 采用化学药剂气体熏蒸方法杀灭储粮有害生物的仓房。 2.1.15 气调仓 controlled atmosphere storage 通过调整二氧化碳、氮气等气体成分来提高粮食储藏稳定性 的仓房。 2.1.16 廒间 separate space in grain warehouse 粮食平房仓中独立的储存空间。根据实际需要,单栋平房仓 可作为一个单独的廒间,也可分隔成多个廒间。 2.1.17 成品粮仓 product grain storage 能够合格储存成品粮食半年以上的低温或准低温仓。 2.1.18 数字化仓 digitization storage 应用信息物联网技术与装置,能够测定粮食水分、温度、湿度、 虫情、满仓度与重量等内容的粮仓。 2.2 符 号 2.2.1 几何参数 b₀- 平房仓檐墙轴线之间的距离; b₁ 平房仓檐墙之间净距离; f- 拱板上弦拱轴矢高; h--- 粮食平堆高度; h₁- 粮食加堆的高度; h₂-靠墙面的粮堆高度; 3 l 简支梁长度,拱板跨度; lo平房仓山墙轴线之间的距离; l₁---- 平房仓山墙之间净距离; s 储粮顶面至所计算截面处的距离,当斜堆粮面时为斜 堆粮重心至所计算截面处的距离。 2.2.2 计算系数 k-粮食侧压力系数; k,----散装仓仓容利用系数; kb包装仓面积利用系数; Yk基础抗滑稳定系数; μ 基础底面对地基的摩擦系数。 2.2.3 粮食散料的物理特性参数 y-- 粮食重力密度; φ 粮食的内摩擦角; δ- 粮食对灰砂粉刷面的外摩擦角; β粮食滑动楔体的滑动面与墙面的夹角; α加堆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2.2.4 作用及作用效应 Phk粮食作用于仓壁单位面积上的水平压力标准值; Pn 粮食作用于仓壁单位面积上的竖向摩擦力标准值; F₁ 粮食对单位长度仓壁的竖向摩擦力标准值; Phik- 简支梁 i 端处粮食水平压力标准值; Pbyk简支梁 j 端处粮食水平压力标准值; 4 3 工 艺 3.1 一 般 规 定 3.1.1 工艺设计方案应根据建设规模、气候条件、使用功能、粮食 种类、粮食接收与发放条件及储存时间等具体情况,经技术经济比 较后确定。 3.1.2 平房仓工艺设计应包括输送系统、通风系统、熏蒸系统、冷 却系统和气调系统等内容。 3.1.3 粮食储存期限多于6个月的成品粮仓,宜采用控温仓。 3.1.4 凡储粮时间超过6个月的平房仓宜设机械通风、环流熏蒸 等系统;北方寒冷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配置,南方炎热地区储存稻 谷等热敏性粮种的仓房宜配置冷却系统。 3.1.5 粮食进出仓作业应采取粉尘控制措施。 3.1.6 选用的设备应具备安全可靠、高效低耗、破碎率低、操作方 便等性能,符合环保、卫生要求。长期暴露于仓外的金属箱体、管 线、配件等应采取防腐、防锈措施,箱体宜采用不锈钢等材质。 3.1.7 平房仓廒间容量应根据储粮品种、轮换条件等因素确定。 3.1.8 仓外绿化带布置不宜影响工艺作业要求。 3.2 输 送 系 统 3.2.1 输送系统工艺设计应包括工艺参数的确定、工艺流程设 计、设备选择及布置。输送工艺设计应线路简捷,满足作业功能要 求。 3.2.2 平房仓进出粮输送系统宜包括取样、计量、输送、清理、装 仓、出仓、包装、除尘等工序。 3.2.3 粮食进出仓常规输送作业应符合下列工艺流程 5 1 散粮接收工艺流程散粮汽车来粮→取样检验→汽车衡计 量→移动式接料带式输送机→清理筛清理→移动式带式输送机→ 移动式转向输送机→平房仓内布粮。 2 散粮发放工艺流程平房仓内散粮→扒粮机→移动带式输 送机→装汽车→汽车衡计量发放。当需要包粮发放时,增加移动 式打包工序。 3 包粮接收-包粮发放工艺流程包粮汽车→取样检验→汽 车衡计量→移动带式输送机叉车→包粮堆存→移动带式输送机 叉车→装车→汽车衡计量发放。 4 包粮接收-散粮存放工艺流程包粮汽车→取样检验→汽 车衡计量→拆包→移动式带式输送机→清理筛清理→移动式带式 输送机→移动式转向带式输送机→平房仓内布粮。 3.2.4 散装仓输送设备选择宜符合下列要求 1 散装仓进出仓宜选用移动式设备;单台移动设备能力宜为 50t/h,100t/h。 2 宜根据单仓容量、接卸设施的作业时间等条件确定进出仓 系统设备组合,并确定单组作业线的能力和作业线数量。 3 每组作业线应连贯、设备产量宜匹配。单仓进出仓作业可 由多条生产线同时作业完成。 4 宜根据作业场地、仓房开间、跨度及装粮高度等条件,选择 设备的种类、规格和数量。移动设备间的组合、连接宜方便设备移 动。 5 粮食进出仓作业宜优先选用产生自动分级少的设备。 6 进入散装平房仓内的设备宜符合卫生及环保要求。 3.2.5 包装仓输送设备选择宜符合下列要求 1 选择输送设备应根据其功能、作业线运输距离等因素确 定,根据进出仓作业量、时间、包装袋尺寸等条件确定设备能力及 数 量 。 2 进出仓可配置移动式包粮带式输送机、平板车、电瓶车、叉 6 车及码垛机等设备。 3 码头中转仓宜设起重机配合作业。起重机作业能力宜与 运输设备能力匹配。 4 粮食加工厂成品包装仓宜根据打包车间位置合理设置固 定设备,设备作业能力宜与打包车间设备的生产能力匹配。 3.2.6 当采用气力输送设备进行作业时,应选用粮食分级程度 轻、增碎率小及能耗少的机型。 3.2.7 散装平房仓挡粮板或挡粮门应设置出粮孔,出粮孔位置、 尺寸应满足与之衔接设备的进料要求。 3.2.8 平房仓仓门及坡道设置应满足移动式输送设备进出仓作 业要求;平房仓窗户设置应满足补仓作业要求。新建包装仓门外 宜配置装卸平台。 3.2.9 用于接收铁路、码头来粮的平房仓,可根据作业需要配置 固定式进出仓输送线。 3.2.10 成品粮仓宜设有专用进出仓及码垛等设备。 3.3 通 风 系 统 3.3.1 通风系统主要由风机、连接管、风道及通风控制器组成,通 风系统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风道的布置与设计、通风参数选择、风 机型号和规格的确定。 3.3.2 散装仓粮堆机械通风系统宜按通风降温要求设计,通风道 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通风道形式可采用地槽或地上笼,风道宜对称布置,应满 足通风均匀、操作管理方便的要求,单廒间内风道形式应统一。 2 单侧通风的仓房通风口宜设在北侧,通风口盖板应启闭方 便,与通风机等设备对接方便,并应满足保温、气密、防腐、防潮和 风道投药的要求。 3 空气分配器开孔率应大于25,孔眼尺寸以不漏粮为限。 风道各连接处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粮食漏入通风道。 7 4 通风道的金属构件应进行防腐、防锈处理。 5 仓内通风道应能承受设计装粮高度的粮食压力。地槽空 气分配器、盖板应能承受进出仓机械设备的最大荷载。 6 建在地下水位高及软土地基上的仓房不宜选用地槽风 道 。 3.3.3 散装仓机械通风主要参数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总通风量应按下式计算 QoqAhp 3.3.3-1 式 中 Qo---- 总通风量m/h; q单 位 通 风 量[m/h kg], 取 值 范 围 宜 为 3 10-1210-m/hkg; A-- 每组风网对应的堆粮面积m; p粮食质量密度kg/m, 可按本规范附录 B 选取; h 粮食平堆高度m。 2 风道风速应按下式计算 8 式中v. 风道风速m/s; Q. 通过风道的风量m/h; F,风道的横截面积m。 3 空气分配器表观风速应按下式计算 3.3.3-2 3.3.3-3 式中Va 气流穿过空气分配器的表观风速m/s; Qa通过分配器的风量m/h; Fa- 分配器开孔面的表面积m。 4 支风道间距应按下式计算 l2hK-1 3.3.3-4 式中l支风道间距m, 边侧通风道与侧墙间距不宜大于0.5l; K 通风途径比,超过6m 堆粮高度时取值范围宜为1 .2 1.5; h--- 粮食平堆高度m。 5 风道末端与仓壁距离宜为0.8m~1.5m, 通风道单程长度 不宜超过25m。 3.3.4 通风系统总阻力宜按下式计算 H₀HgHaH, 3.3.4-1 式 中 H 。通风系统总阻力Pa; Hg 粮层阻力Pa; Ha---- 空气分配器阻力Pa; H, 风网阻力Pa。 注通风系统Hg 、H₁ 、Ha 的 阻 力 计 算 公 式 应 符 合 本 规 范 附 录 A的规定。 3.3.5 通风机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根据风量和风压选择通风机,所选风机应满足高效低噪、 适应多尘环境和移动安装方便的要求,其工作点应在通风机高效 工作区内;降温通风机不宜作为环流风机使用。 2 通风机的风量应按下式计算 Q₁S₁Qo 3.3.5-1 式中Q- 通风机的风量m/h; S₁ 风量系数,取值宜为1.10~1.15。 3 通风机的风压应按下式计算 H₁S₂H 。 3.3.5-2 式 中 H₁ 通风机的风压Pa; S₂ 风压系数,取值宜为1.10~1.20。 3.3.6 所有平房仓均应根据储粮要求、仓房尺寸和气候条件配置 换气排风扇,合理选择粮面上方空间换气的作业方式;采用机械通 风时,宜提高檐墙、山墙上排风扇的安装位置和通风的自动化程 度;通风设备的通风量应保证粮面上方空间通风换气次数不少于 每 小 时 4 次 。 9 3.4 熏 蒸 系 统 3.4.1 熏蒸系统的设计应根据仓房结构、廒间容量、堆粮形式及 储粮品种,确定熏蒸方式和技术方案。 3.4.2 粮食储备仓通常采用常规熏蒸与环流熏蒸方式;散装、堆 粮 5m 以上的仓房宜采用环流熏蒸;压盖粮堆宜采用膜下环流熏 蒸方式。 3.4.3 环流熏蒸设施主要由环流、施药及药物浓度检测等部分组 成,环流熏蒸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环流管、回流管和浓度检测管的布 置与计算,环流参数的选择,风机与施药装置的确定。 3.4.4 环流系统管道应与通风系统网路统一设计,仓外管道接口 应密闭;与熏蒸剂接触的部件及管道应耐熏蒸剂腐蚀。 3.4.5 表面压盖或密封的粮堆采用膜下环流方式时,膜下宜设置 回流管。 3.4.6 平房仓的门窗、洞口及各类工艺管线孔洞应进行气密处 理,有熏蒸要求的仓房,整仓气密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粮油储 藏平房仓气密性要求GB/T 25229 的有关规定。 3.4.7 熏蒸系统应配置有关防护用品及检测仪器,并应按现行行 业标准粮食仓库安全操作规程LS 1206的有关要求执行。 3.5 控温仓工艺 3.5.1 控温仓应根据储粮性质、品种,仓房结构及当地气候条件 确定技术方案。 3.5.2 控温仓应具有较好隔热密闭性能。仓房墙体、屋盖等部位 的传热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粮油储藏技术规范GB/T 29890 的有关要求执行。控温仓的最低气密指标应达到熏蒸仓的要求。 3.5.3 粮堆平均温度超过20℃以上的控温仓应设置制冷系统。 以粮堆降温为主的原粮仓宜配置谷物冷却机,成品仓宜采用固定 式制冷系统。 10 3.5.4 控温系统主要由制冷设备、风机、粮堆通风道和仓房组成, 控温系统设计宜包括仓房保温隔热参数确定、制冷设备选择、冷负 荷与制冷量计算、冷风管道布置。 3.5.5 散装平房仓粮堆冷却系统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要求 1 设计回风系统时,宜与原有的通风、环流等系统相结合。 2 仓外环流管的安装高度要兼顾膜下环流的需要,其穿墙管 的安装高度宜与仓内膜下回流管的埋设深度一致。 3 回风管应对称布置,或与粮堆下部风道呈错排布置,符合 均匀送风的要求。 4 仓外通风口、环流管宜做好保温与气密处理。 3.5.6 控温包装平房仓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包装仓宜采用上部均匀送风、下部集中回风的气流组织方 式,回风路径不应超过30m 。贴附送风时,空气中不得带有明水, 气流也不应直接吹向包装粮。每廒间控温空调设备不宜少于2 台。 2 风道应保温,表面不应有冷凝水产生,可联通设计。 3 成品粮的控温仓温度宜控制在20℃及以下。 3.5.7 控温仓应设置物料温度平衡的缓冲间,并应设置防止室外 湿热空气进入仓内的设施。 3.5.8 仓内粮面上的空间宜采用空调或其他冷却方式控温。仓 内安放的空调挂机或其他冷却部件,应配备完善的冷凝水回收装 置,并将冷凝水排至仓外;挂机四周仓壁上应预埋密封用的双层槽 管或采取其他防腐措施。 3.6 气调仓工艺 3.6.1 气调仓的气密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粮油储藏平房仓气 密要求GB/T 25229的有关规定。 3.6.2 充氮气调系统的工艺设计宜包括充氮量计算、制氮设备选 择、浓度检测方式确定与输送管路布置等内容。 11 3.6.3 充氮系统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充氮系统设备可按每万吨气调仓容15~35m/h 制氮量 的要求配置,可根据输气量及允许压降配置管径,并可按仓内空间 的80设定每次操作的充气量。 2 气体输送管网宜与仓房的环流系统连成一体,并宜在管道 上设置相应阀门。 3 气调仓宜设置气体浓度检测系统,检测系统可采用人工检 测或自动检测。 4 仓内取样点的数量及位置等,可按现行行业标准磷化氢 环流熏蒸技术规程LS/T 12012002 第5.2.5条的要求确定。 5 气调仓宜设置限压装置,调节仓内外的压差。 6 建有气调仓的粮库宜配备3套以上的氧呼吸器。 3.6.4 若气调仓采用固定式制氮设备,宜建设独立的供气站,并 宜设置专用输送管输送气体。 12 4 建 筑 设 计 4.1 一 般 规 定 4.1.1 平房仓方案设计应根据粮食堆装形式,输送及储粮工艺要 求,地质、地形及气候条件,当地建材供给情况及施工技术水平,经 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4.1.2 平房仓仓容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散装仓仓容量可按下式计算 Q₁ksplob₀h 4.1.2-1 式中Q₁---- 散装仓计算仓容kg; ks 散装仓仓容系数k, 有效装粮容积/Lob₀h, 估 算 仓 容时取 kg0.95; p-- 粮食质量密度kg/m, 可按本规范附录 B 选取; lo- 平房仓山墙轴线之间的距离m; b₀ 平房仓檐墙轴线之间的距离m; h 粮食平堆高度m。 2 包装仓仓容量可按下式计算 Q₂kbq₆Lobon 4.1.2-2 式中Q₂- 包装仓计算仓容kg; kb 包装仓面积利用系数kb 有效堆包面积/L₀b₀, 估 算 仓容时取 kb0.71; 96 -单层粮包面密度kg/m, 可按本规范附录B 选取; n-堆包层数。 4.1.3 平房仓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其占地面积及每 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表4. 1.3的规定。平房仓 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防火墙的耐火极限不得低 13 于4.00h。 表4.1.3 平房仓占地面积及防火分区中最大允许建筑面积m 耐火等级 每座平房仓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和每个防火分区的 最大允许建筑面积m 每栋平房仓 防火分区 一、二级 12000 3000 三级 3000 1000 4.1.4 二级耐火等级的散装仓可采用无防火保护的金属承重构 件。 4.1.5 车站、码头、机场内用于中转的包装仓,当建筑的耐火等级 不低于二级时,每座平房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和每个防火分区 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规范表4. 1.3的规定增加1.0倍。 4.1.6 仓内各部位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 的有关规定。墙面和地面不 宜低于 B₁级;顶棚不宜低于 B₁级;吊顶材料的耐火极限与燃烧性 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的有关规 定。 4.1.7 平房仓平面尺寸及建筑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跨度、高度、柱距及构件尺寸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 数协调标准GB/T 50002 的有关规定;其中跨度不宜小于18m, 廒间长度不宜小于18m。 2 散粮平堆高度不宜小于6.0m。 3 粮面与屋盖水平构件之间的净高不宜小于1.8m。 4 室内外高差不宜小于300mm。 5 包装平房仓主通道应满足工艺主作业要求,疏散通道宽度 不宜小于0.9m。 4.1.8 粮食平房仓内墙墙面及地面的装修材料,应无毒无味,对 粮食无污染。 14 4.2 建筑设计及构造 4.2.1 平房仓热工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平房仓围护结构应根据储粮生态分区及工艺专业提供的 储粮技术要求进行热工设计,热桥处应有保温隔热处理; 2 宜对围护结构进行结露验算。 4.2.2 平房仓气密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仓房气密性指标应满足储粮工艺要求。 2 门、窗、风机、穿墙管线等洞孔与墙体的连接缝,屋面板与 板之间、屋面与墙体之间的连接缝等均应采取密闭措施。 3 储备仓的门窗洞口、粮面以上风机洞口四周及散装平房仓 设计装粮高度处,均应设置塑料密封槽管。塑料密封槽管应与墙 体基层固定牢靠,转角应弧形过渡。 4.2.3 屋面工程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储备仓及成品粮仓屋面防水等级不应低于I 级,其他使用 功能的平房仓屋面防水等级不宜低于I 级。 2 屋面工程设计应明确防水及保温隔热材料的选材要求。 3 悬山形式屋面悬出山墙的宽度不宜小于500mm; 自由落 水屋面挑檐挑出墙面的宽度不宜小于600mm。 4 现浇钢筋混凝土挑檐应设置伸缩缝,间距不应大于12m。 5 拱板及双坡板架屋盖上、下弦板间夹层应设置通风装置, 下弦板上表面应做保温层,拱脚处宜采取保温措施。 6 拱板平房仓不宜采用刚性防水层,必须采用时,应采取防 止刚性防水层下滑的措施。 7 金属板材屋面上层金属屋面不宜采用明螺栓固定,必须采 用时,应采取防腐及防渗漏措施。 8 未特殊注明的设计要求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 技术规范GB 50345中的有关规定。 4.2.4 墙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5 1 应采取措施隔绝地下潮气,墙体水平防潮层不得采用沥青 或卷材等柔性材料。 2 散装仓外墙堆粮线以下部分应在内侧设置垂直防潮层;内 墙面应平整,并具有吸湿性。 3 用于储存成品粮的平房仓,其室内地面、墙面宜采用不易 起灰易清洁的材料。 4 外墙面粉刷层宜采取防龟裂措施,外墙四周宜做勒脚。 4.2.5 地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面应由基土、垫层、找平层、防潮层、结合层及面层等构 造层组成。 2 混凝土面层应设置分格缝,分格缝纵横间距不应大于6m。 3 地面防潮层应采用抗拉强度优良的卷材。 4 地面防潮层与内墙防潮层应搭接严密,接头位置应高出地 面面层300mm 以上。采用地槽通风时,防潮层遇地槽应连续。 5 墙体与仓内地坪交接处应设置沉降缝,沉降缝处防潮层应 有变形余量。 6 在软土地基上建设平房仓,当仓内地坪不采取地基处理措 施,仅依靠粮堆荷载逐渐完成地基土沉降时,不应采用地槽风道, 亦不宜做永久地面。地下最高水位高于通风地槽底板时不宜采用 通风地槽,必须采用时,应进行防水设计。 7 仓门处宜采用混凝土坡道,混凝土面层及垫层厚度应满足 运输机械通行的强度要求,坡度不宜大于16。 8 平房仓外墙四周应设混凝土散水,采用明沟排水时宜做成 明沟带散水。散水宽度应根据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建筑高度及屋 面排水形式确定,且不宜小于0.80m 。现浇混凝土构件应设置伸 缩缝,其间距不宜大于10m, 仓房转角处应设置45缝。 9 未特殊注明的设计要求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面 设计规范GB 50037 的有关规定。季节性冻土、湿陷性黄土及膨 胀土地区的散水及坡道还应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冻土地区建筑地 16 基基础设计规范JGJ 118、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 及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 的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 4.2.6 门、窗、挡粮板、雨篷及外墙挑板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门的位置与数量应根据仓房跨度、廒间长度及进出粮作业 要求确定。 2 每个廒间或每个防火分区大门的数量不应少于2个,且宜 布置在仓房的两侧檐墙上。 3 门洞尺寸应满足进出粮作业要求。 4 储备仓应采用保温密闭门,散装仓应设置挡粮板或挡粮 门,并按工艺作业要求设置出粮口。 5 仓门口处宜设置防鼠板。 6 散装仓每个廒间粮面以上宜设置粮情检测门,每廒间不少 于1个。粮情检测门应保温、密闭,门洞宽度不应小于0.80m, 高 度不宜小于1.80m, 仓外应设置通向粮情检测门的斜梯和平台,仓 内应设人员活动的安全防护栏杆和钢梯。斜梯与地面的夹角不宜 大于45,临空侧栏杆高度不得小于1.1m。 7 窗的位置与数量应根据通风、采光及工艺作业要求确定。 储备仓应采用保温、密闭窗;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宜减少窗 的数量;窗应外开且在仓外开启,可配置地面开窗设施,亦可采用 电动窗,优先采用可自动控制的有电动启闭装置的粮库专用保温 密闭窗。 8 散装仓窗洞口尺寸应满足补仓作业要求。窗宽不宜小于 1.2m, 窗高不宜小于0.90m, 窗扇宜平开,并应配备手动或电动开 窗器及可开启的防雀网,窗台宜高于装粮线300mm 以上。 9 门窗热阻不应小于相应围护墙体的热阻。 10 门窗气密性指标应高于整仓的气密要求,同时应在 1000Pa 压力至500Pa 压力作用下的半衰期不应低于2min。 11 雨篷和外墙挑板根部应采取防水措施,寒冷地区挑檐及 雨篷宜采用无组织排水。 17 5 作用与作用组合 5.1 基 本 规 定 5.1.1 粮食平房仓的结构设计中平房仓结构上的荷载和作用应 符合下列内容 1 永久荷载结构自重、土压力、预应力或其他加在结构上随 时间不变的荷载; 2 可变荷载粮食荷载、屋面活荷载、输送设施吊挂荷载、风 荷载、雪荷载、气密性加压检测荷载、温度作用或其他加在结构上 随时间变化的荷载; 3 地震作用。 5.1.2 各种荷载的取值和作用的计算,除本规范规定者外,其余均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的有关规定确定。 5.1.3 荷载代表值应按下列规定取值 1 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 2 可变荷载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或 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 5.1.4 粮食的物理参数可采用工艺专业提供的数据,也可按本规 范附录 B 取值。当未确定装粮品种计算粮食荷载时,应采用对结 构产生最不利作用的储粮品种的参数。 5.1.5 粮食荷载对仓壁的作用应包括作用于仓壁的水平压力和 竖向摩擦力。 5.1.6 平堆散装粮食对仓壁的水平压力标准值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 深度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