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T3295-2013 高速公路箱型运梁车.docx
ICS 45.120 S 19 TB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 32952013 高速铁路箱梁运梁车 Vehicle for transporting box-beam of high speed railway 2013-02-20发布 2013-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 TB/ T 32952013 目 次 前 言 Ⅱ 1 范 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工作环境1 4 技术要求 2 5 检验方法5 6 检验规则7 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 I TB/T 3295201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铁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铁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 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秦皇岛天业通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尹卫、龚成光、陈浩、李坚、魏福祥、梁怿如、文文。 Ⅱ TB/T 32952013 高速铁路箱梁运梁车 1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速铁路箱梁运梁车的工作环境、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 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高速铁路箱梁运梁车以下简称运梁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 GB 50017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89231988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985.1 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 GB/T 985.2 埋弧焊的推荐坡口 GB/T 1228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 GB/T 1229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母 GB/T 1230 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 GB/T 1231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 GB/T 15912008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 33232005 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 GB/T 3766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 3797 电气控制设备 GB/T 92861998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3452.2 色漆和清漆 漆膜厚度的测定 GB/T 19418 钢的弧焊接头 缺陷质量分级指南 GB/T 204182006 土方机械 照明、型号和标志灯以及反射器 JB/T 5946 工程机械 涂装通用技术条件 JB/T 105592006 起重机械无损检测 钢焊缝超声检测 JB/T 10902 工程机械 司机室 3 工作环境 3.1 海拔不大于2000 m。 3.2 环境温度 -20℃50℃。 3.3 环境风力 a 工作状态不大于6级; 1 TB/T 32952013 b 非工作状态不大于11级。 3.4 适用线路纵坡不大于40‰,横坡不大于10‰,以上两种坡道不应同时出现。 3.5 运梁车的工作环境超出本标准规定的条件时,应对发动机、电动机、电气系统、液压系统及制动系 统等进行校核或适应性设计。 4 技术要求 4.1 性能参数要求 4.1.1 运梁车应能在半径60 m 及以上曲线线路上走行。 4.1.2 额定载荷下运梁车应能在40‰及以下纵坡线路上走行。 4.1.3 载梁运输时,接地比压不应大于0.6 MPa。 4.1.4 液压悬挂升、降量均不应小于150 mm。 4.1.5 空载最高走行速度10 km/h, 运梁时最高走行速度5 km/h。 4.2 整车要求 4.2.1 运梁车应能与箱梁架桥机配合喂梁作业。 4.2.2 运梁车走行时均衡轮组应满足三点支撑的要求。 4.2.3 运梁车各管路、电缆布置合理,排列整齐,固定可靠,作业时不应相互干扰。 4.2.4 运梁车面漆应均匀、细致、光亮、完整和色泽一致,应无粗糙不平、漏漆、错漆、皱纹、针孔及流挂 等缺陷。 4.2.5 整车涂装应符合 JB/T 5946的规定,油漆漆膜厚度每层应为25μm35μm, 总厚度不应小于 100μm, 漆膜附着力应符合 GB/T 92861998中 的I 级质量要求。 4.2.6 运梁车金属结构件的材质,低合金结构钢按 GB/T 15912008,牌号的选用不应低于表1的 规定。 表 1 牌号的选用 构 件 类 型 重 要 构 件 一 般 构 件 工作环境温度 ≥0℃ 0℃-20℃ ≥-20℃ 钢材牌号 Q235B Q235C Q235B Q345B Q345C 注重要构件指车体、走行轮组架及驮梁台车架等。 4.2.7 主要结构件的材料在下料前应进行预处理,在涂装前应进行表面喷抛丸处理,且应达到 GB 89231988中规定的级或 St3 级,其他构件应达到Sa2 级或St2 级 。 4.2.8 焊缝坡口的形式和尺寸应符合 GB/T 985.1 和 GB/T 985.2 的规定,如有特殊要求应在图样上 注明。 4.2.9 焊缝应无目测可见的明显缺陷,焊接外观应符合 GB/T 19418的要求。 4.2.10 焊接构件用焊条、焊丝和焊剂的选择应与母材相适应。 4.2.11 运梁车重要结构件,包括车体、走行轮组架及驮梁台车架等对接焊缝应进行无损探伤,射 线探伤时不应低于GB/T 33232005 中规定的Ⅱ级,超声波探伤时不应低于JB/T 105592006 中 规定的 I 级,其他全焊透焊缝应进行超声波探伤,其焊缝等级不应低于JB/T 105592006 中规定的 Ⅱ级。 4.2.12 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应符合GB 50017 的规定。 2 TB/T 32952013 4.2.13 钢结构用高强度螺栓、螺母、垫圈的尺寸应分别按 GB/T 1228 、GB/T 1229 和 GB/T 1230的规 定,其技术条件应符合GB/T 1231的规定。 4.3 车 体 4.3.1 车体节段成型后,相邻节段端部拼接处梁高最大允许公差为0.5 mm, 腹板中心距最大允许公 差为0.3 mm。 4.3.2 车体腹板的局部平面度,每米平面度公差为5 mm。轨道侧向每2 m 直线度公差为1 mm, 轨道 全长侧向直线度最大允许公差为5mm。两根运行小车轨道轨距最大允许公差为5 mm。 4.3.3 轨道接头处宜采用45斜口接头,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接头处的高低差不应大于1 mm; b 接头处的头部间隙应为3 mm~5mm; c 接头处的侧向错位不应大于1 mm。 4.4 驮梁台车 4.4.1 驮梁台车在轨道上行走应顺畅,无卡滞、走偏现象,所有的均衡轮架应摆动灵活,无卡滞现象。 4.4.2 驮梁台车的制动应能保证在20‰的轨道坡度上不溜动。 4.4.3 驮梁台车应设置固定装置。 4.4.4 应具有同步控制功能,相对速度差不应超过0.5。 4.4.5 采用链条拖拉时,链条应处于适度张紧可调状态。 4.4.6 采用钢丝绳拖拉时,拖拉卷筒钢丝绳应处于适度张紧可调状态,不应在卷筒上打滑,拖拉卷筒 及滑轮应转动灵活,无异常声响。 4.4.7 采用自力走行时,爬坡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制动应可靠。 4.5 走行轮组 4.5.1 走行轮组中各走行轮胎的充气压力应保持一致,充气压力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误差不应大 于10。 4.5.2 液压悬挂应设置防爆保护装置,液压悬挂升降的最大行程应符合设计要求值。 4.5.3 走行轮组应设置横向摆动装置,应满足40‰的“人”字坡的要求。 4.6 动力系统 4.6.1 燃油管路的固定位置与排气管路、电气系统的间隙不应小于50 mm。 4.6.2 除排气歧管外,排气系统的固定位置应距可燃物不包括柔性固定件至少75 mm, 距燃油、液 压件、电气系统至少50 mm,并应确保不受燃油、润滑油、液压油的滴落。 4.6.3 油箱的布置和安装应确保在加注期间溢出的油液和油箱、管路或附件泄露的油液不会溅落到 发动机、排气系统、电气系统和其他火源上以及驾驶室内。 4.6.4 发动机应动力性能良好,运转平稳,怠速稳定,无异响,机油压力应正常。 4.6.5 发动机的功率不应小于标牌或产品使用说明书标明发动机功率的75。 4.6.6 发动机应有良好的启动性能,应能由驾驶员在座位上启动。 4.6.7 发动机停机装置应灵活有效。 4.6.8 发动机点火、燃油供给、润滑、冷却和排气等系统的机件应齐全,性能良好。 4.7 转向系统 4.7.1 运梁车的方向盘或手柄应操纵灵活,使用方便,无阻滞现象。 4.7.2 运梁车转向系统在任何操作位置上,不应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 4.7.3 转向臂、拉杆、销轴及球铰不应有裂纹或损伤,并且销轴及球铰不应松旷。 4.7.4 运梁车在平坦、硬实、干燥和清洁的道路上行驶不应跑偏,其方向盘或手柄不应有摆振、卡 滞等异常现象。 3 TB/T 32952013 4.8 制动系统 4.8.1 运梁车应设置足以使其减速、停车和驻车的制动系统或装置。 4.8.2 运梁车的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的控制装置应相互独立。 4.8.3 行车制动应能保证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能控制运梁车安全、有效地减速和停车。空载状态下, 以10 km/h 车速在平直水泥路面上以最大减速度制动停车,制动距离不应大于7.5 m, 额定载荷状态 下,以5 km/h 车速在平直水泥路面上以最大减速度制动停车,制动距离不应大于5 m。 4.8.4 驻车制动应能使运梁车在没有驾驶员的情况下,也能停在上、下坡道上。驾驶员应能在座位上 实现驻车制动。 4.9 液压系统 4.9.1 液压系统应符合 GB/T 3766的规定。 4.9.2 液压系统空载压力损失不应大于3 MPa, 操纵阀杆处于中位时压力损失不应大于2 MPa。 4.9.3 运梁车工作时,液压油箱内液压油的最高温升不应大于40℃,最高工作温度不应大于85℃。 4.9.4 液压回路中,在液压元件启动、停止、空转、调整和液压故障处理等工况下,应具有防止执行元 件失控的措施。 4.9.5 泄油管路、先导控制回油管路应与主回油管路分开,直接通往油箱。 4.9.6 可动元件之间应使用软管,抑制机械振动处和不宜于使用钢管处,可使用软管,其余部分不应 使用软管。 4.9.7 安装软管的长度应尽可能短,安装及运行中软管不应发生严重弯曲和变形;同时对于软管故障 会引起危险或软管易于磨损之处应加以保护。 4.10 电气系统 4.10.1 运梁车电气系统应符合 GB/T 3797 的规定。 4.10.2 控制系统宜采用集中控制。 4.10.3 电气设备室外电控设备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GB 42082008中规定的IP54。 4.10.4 电气设备安装应牢固可靠;在运梁车工作过程中,不应发生相对于运梁车的水平移动或垂直 跳 动 。 4.10.5 电气系统控制线、信号线、电源线应分开敷设。电线应敷设于线槽或金属管中,金属管宜通过 管架固定,在线槽或金属管不便敷设或有相对移动的场合,可穿金属软管敷设。电缆可直接敷设,但在 有机械损伤、化学腐蚀、油污浸蚀的地方应有防护措施。电缆续接处应采用接线盒连接。敷设于线槽 或金属管中的电线不应有接头;导线连接应用冷压接头,不应使用焊锡连接;电缆固定敷设时,敷设弯 曲半径不应小于5倍电缆直径,移动敷设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8倍电缆直径。 4.10.6 电线用金属管应清除内壁锈渍和毛刺并涂以防锈涂料;金属管弯曲半径不应小于5倍金属管 直径;金属管和线槽进出线口应有保护嘴或相应措施保护,金属管和线槽应能防止雨水浸入。 4.10.7 蓄电池应满足柴油机启动、电气系统的控制,以及照明、安全控制等电气设备的用电要求。 4.11 照明装置 4.11.1 司机室、电气室和通道都应有合适的照明,还应有运梁车走行和作业用照明,其照明灯应考虑 3个方向的防震措施,并便于检修和更换灯泡。 4.11.2 固定式照明装置的电压不应超过220 V, 不应使用金属结构做照明线路的回路;可携式照明 装置的电压不应超过50 V。 4.11.3 照明应设专用电路,电源应从主断路器或主刀开关进线端分接,主断路器或主刀开关断 开时,照明、讯号电路不应断电,照明、讯号电路及其分支电路均应设置短路保护。 4.11.4 运梁车的照明、信号和标志灯具应符合 GB/T 204182006中照明组Ⅲ的要求。 4.12 司 机 室 4.12.1 司机室应符合JB/T 10902 的规定。 4 TB/T 32952013 4.12.2 运梁车应设置主、副司机室,两司机室之间所有操作应互锁,并应能独立操作。 4.12.3 主司机室应能旋转90。 4.12.4 司机室不应漏雨。 4.13 安全装置 4.13.1 运梁车应设置失压保护、零位保护和漏电保护装置。 4.13.2 运梁车应设置液压油油温、油压,发动机水温、机油压力等报警装置。 4.13.3 运梁车应具有重载速度限制功能。 4.13.4 在司机室内、运梁车前后端两侧均应设置对位停车紧急断电开关。 4.13.5 电气系统应设置过流或过载保护。 4.13.6 运梁车应设置防止与架桥机相撞的测距、报警及停车装置,在距离架桥机5 m 时应开始自动 减速,停车后安全距离不应小于300mm。 4.13.7 驮梁台车运行机构应设限位器及其止挡装置。 4.13.8 运梁车上外露的、有伤人可能的旋转零部件,如联轴器、传动轴、链传动等,均应装设防护罩。 4.13.9 维修及调整时经过的通道,应设安全、方便的梯、凳。 4.13.10 室外安装的电气设备应设防雨罩或采取其他防雨措施。 4.13.11 运梁车应设置有闪烁灯、示宽灯。 4.13.12 主司机室旋转90后,运梁车只允许微动。 4.13.13 运梁车应配备灭火器。 5 检验方法 5.1 一般检验 5.1.1 检查必备的证书是否已经过审核,检测记录、原材料和外购件的证件是否齐全、有效。查看外 观质量检查记录和无损探伤报告。目测和手动检查各部螺栓、插销、销钉等的连接状态。目测检查运 梁车面漆、所有重要部分的规格和状态,检查时不拆开任何部件,但应打开在正常维护和检查时需要打 开的盖子,如限位开关盖,检查主要部件如下 a 驮梁台车、走行轮组、电气设备、动力系统、液压系统、制动系统和照明等各机构; b 运梁车金属结构及其连接件、梯子、通道和司机室; c 所有的防护装置、安全装置; d 钢丝绳或链条及其固定件; e 滑轮或链轮及其轴向固定件。 5.1.2 漆膜厚度用符合 GB/T 13452.2 规定的漆膜测厚仪在运梁车车体上取10点进行测量,测得的 平均值即为实测值。漆膜附着力按 GB/T 92861998 规定的方法进行。 5.2 驮梁台车检验 5.2.1 空载时,操作控制驮梁台车在轨道上行走,目测检查走行情况和所有的均衡轮架。 5.2.2 额定载荷时,在20‰的坡道上进行制动,检查驮梁台车是否有溜逸现象。 5.2.3 运梁车在40‰的坡度道路上运送梁片时制动,查看驮梁台车固定装置是否锁定可靠。 5.2.4 运梁车模拟喂梁作业工况,驮梁台车与架桥机起重小车同步移梁,检查驮梁台车走行、拖拉链 条或钢丝绳、拖拉卷筒及滑轮的运行情况。检查驮梁台车之间或驮梁台车与架桥机起重小车之间,同 步运行情况,检查其相对速度差是否符合要求。 5.3 走行轮组检查 5.3.1 采用轮胎压力检测仪检查运梁车走行轮组,记录各走行轮胎的充气压力值,查看实测压力值是 否满足要求。 5.3.2 目测检查走行轮组防爆保护装置、横向摆动装置是否齐全。 5 TB/T 32952013 5.3.3 使用标尺测量液压悬挂升降,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4 动力系统检查 通过载荷试验检查运梁车的动力系统是否符合要求,试验方法见5.12.1.2。 5.5 转向系统检查 运梁车在不同的设计转向模式下行驶,以最大的转向角度低速行驶,按轨迹取点划线测量、计算其 曲线半径是否符合要求;检查各部件是否有干涉现象,相对运动是否正常。 5.6 制动系统检查 5.6.1 行车制动试验,分别在空载和额定载荷工况下,运梁车以设计的最大速度在平直的水泥路面上 行驶,进行制动,测量制动距离,检验其制动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5.6.2 驻车制动试验,运梁车在空载和额定载荷工况下,在40‰的坡道上,检查是否有溜逸现象。 5.7 液压系统检查 5.7.1 运行发动机5 min, 检查运梁车液压系统各管路、液压元件和辅件装置的安装和连接状态,查看 各连接部位有无渗漏。 5.7.2 用压力表或测试仪检测液压系统空载时、操纵阀杆件处于中位时的压力损失。 5.7.3 连续运行5h 后,使用最小刻度为1℃的温度计,测量工作时液压油的温度。 5.8 电气系统检验 5.8.1 目测检查电气各回路的接线状态,通过实际操作检查电器仪表、指示灯、开关等电气元件工作 是否正常。 5.8.2 运梁车在进行各种性能试验时,检查整机信号显示装置是否正常,模拟达到极限保护装置的设 定值,检查各报警信号、各极限保护装置动作的可靠性。 5.9 照明装置检查 5.9.1 运梁车照明、信号和标志灯具按GB/T 204182006 给出的方法进行检查验收。 5.9.2 目测检查运梁车电气室、各通道、走行和作业用照明装置功能是否正常,目测检查照明线路的 敷设是否满足要求。 5.10 司机室检查 5.10.1 通过实际操作检查主、副驾驶室能否实现可靠互锁。 5.10.2 检查司机室能否旋转至90极限位置。 5.10.3 淋雨试验应在正常运行情况下进行。试验前应关闭所有门窗,试验时在水管前装设喷头模拟 大雨状,使水流成抛物线,向司机室顶面和四周喷水水喷至司机室表面时与铅直面成30左右,各处 喷水时间不少于5 min。试验后观察司机室内是否有渗漏水现象,电气、照明等设备是否工作正常。此 项试验也可在大雨或暴雨天的露天进行。 5.11 安全装置检查 5.11.1 目测检查运梁车是否安装有失压保护、零位保护和漏电保护装置,检查紧急断电开关是否正 常工作。运梁车进行转向、前进、后退等动作时,查看设置的闪烁灯、指示灯是否正常工作,各声音报警 系统能否正常发声。 5.11.2 在运梁车前方设置屏障,检测运梁车与屏障防止相撞的测距、报警、停车等性能是否满足 要求。 5.11.3 空载情况下,驮梁台车运行到两端极限位置,检查限位开关是否工作正常。 5.11.4 将司机室旋转至90极限位置,检查运梁车是否只能在微动状态下。 5.12 载荷试验 5.12.1 额定载荷试验 5.12.1.1 额定载荷试验的试验载荷为1.0GG 。 为额定载荷。 5.12.1.2 运梁车分别以额定载荷模拟运梁和喂梁工况,检查运梁车主要结构和机构的性能参数实测 6 TB/T 32952013 值;检查车辆行走及制动装置等是否出现异常震动、声响和永久性变形、损坏等现象;检查各机构是否 工作正常。 5.12.1.3 在进行额定载荷试验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a 测试工况和测试点选择原则 1 分别在运梁车运梁、喂梁工况测试钢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2 以该车理论计算结果的较大应力点,选择为测试点。 b 强度测试方法采用电阻应变片测量,检查各测点的主应力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c 刚度测试方法运梁车分别以额定载荷模拟运梁和喂梁工况,检测车体中部的上拱度和下挠 度,检查测试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12.2 加载试验 5.12.2.1 运梁车承受1. 1G。,分别模拟运梁和喂梁工况,在其整个运动范围内作反复起动和制动, 重复进行3次,目测检查构件是否有损坏,连接处是否有松动或损坏,各动作速度是否符合设计 要求。 5.12.2.2 运梁车以额定载荷模拟运梁和喂梁工况,然后平稳无冲击加载到1.25Gₙ, 静止时间不应小 于10 min。卸去载荷后,检查运梁车车体、驮梁台车和走行轮组等主要构件,是否有永久变形、油漆剥 落或对运梁车的性能与安全有影响的损坏,连接处是否出现松动或损坏。 6 检验规则 6.1 运梁车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6.2 每台新造运梁车在出厂前,均应进行出厂检验,检查与试验项目按表2中“S” 符号的项目进行。 6.3 运梁车属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检查与试验项目按表2中“T” 符号的项目进行。型式 检验中对某些项目在制造厂内无条件测试,可到使用现场进行测试。 a 新产品试制、定型时; b 转厂生产时; c 正常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运梁车的性能时; d 产品停产三年后,重新恢复生产时; 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表 2 检验项目 序 号 检 验 项 目 技 术 要 求 检 验 方 法 检 验 类 型 1 性能参数要求 4.1 5.1 T、S 2 整车要求 4.2 5.1 T、S 3 车 体 4.3 5.1 T、S 4 驮梁台车 4.4.1 5.2.1 T、S 4.4.2 5.2.2 T、S 4.4.3 5.2.3 T、S 4.4.4~4.4.7 5.2.4 T、S 5 走行轮组 4.5.1 5.3.1 T、S 4.5.2、4.5.3 5.3.2、5.3.3 T、S 6 动力系统 4.6 5.4 T、S 7 转向系统 4.7 5.5 T、S 7 TB/T 32952013 表 2续 序 号 检 验 项 目 技 术 要 求 检 验 方 法 检 验 类 型 8 制动系统 4.8.1~4.8.3 5.6.1 T、S 4.8.4 5.6.2 T、S 9 液压系统 4.9.1、4.9.4~4.9.7 5.7.1 T、S 4.9.2 5.7.2 T、S 4.9.3 5.7.3 T、S 10 电气系统 4.10 5.8 T、S 11 照明装置 4.11.1~4.11.3 5.1.1、5.9.2 T、S 4.11.4 5.9.1 T、S 12 司 机 室 4.12.1 5.1.1 T、S 4.12.2 5.10.1 T、S 4.12.3 5.10.2 T、S 4.12.4 5.10.3 T 13 安全装置 4.13.1~4.13.5 5.11.1 T、S 4.13.6 5.11.2 T、S 4.13.7 5.11.3 T、S 4.13.84.13.11、4.13.13 5.1.1 T、S 4.13.12 5.11.4 T、S 14 载荷试验 额定载荷试验 一 5.12.1 T、S 加载试验 一 5.12.2 T 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 标 志 7.1.1 运梁车的标志应符合GB 2894的要求。 7.1.2 运梁车应在明显的位置处设置产品标牌,标牌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 运梁车名称、型号; b 主要技术参数; c 出厂编号、日期; d 研制单位名称。 7.2 包 装 7.2.1 运梁车的包装应符合GB/T 191 及 GB/T 13384的规定。 7.2.2 运梁车出厂时,随机技术文件应用防湿材料包裹,随机文件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 装箱单; b 产品合格证; c 使用维护说明书包括配套件说明书; d 主要外购件和易损件明细表; e 随机图纸,包括整机及各主要部件总图、液压系统原理图、电气系统原理图、电气系统接线 图 等 。 8 TB/T 32952013 7.3 运输和贮存 7.3.1 运梁车运输时,各部件分拆后尺寸应符合公路或铁路货物运输的有关规定。 7.3.2 长时间贮存时,应排净燃油和水,将各操作手柄和开关置于非工作位置,存放前及存放期间应 按说明书有关要求进行保养。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