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T3261-2011 机车、动车空气管路用橡胶软管.docx
ICS 45.060.10.29.280 S42,S41 TB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 32612011 机车、动车空气管路用橡胶软管 Rubber hose for compressed air brake on locomotive and motor car 2011-05-20发布 2011-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发布 TB/ T 3261-2011 目 次 前 言 Ⅱ 1 范 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技术要求 1 3.1 使用环境要求 1 3.2 工作压力 1 3.3 结构尺寸与公差 1 3.4 外观要求 2 3.5 材料要求 2 3.6 性能要求 2 4 检验方法 3 4.1 外观及尺寸检查3 4.2 软管胶料的检验3 4.3 管口扩张试验 3 4.4 密封试验 3 4.5 爆破试验3 4.6 弯曲试验3 4.7 高温试验 3 4.8 低温试验 3 4.9 离心力试验 3 4.10 老化试验 4 4.11 内橡胶层耐油试验4 4.12 外橡胶层臭氧试验 4 4.13 紫外线疲劳试验 4 5 检验规则 4 5.1 检验分类与检验项目4 5.2 出厂检验 5 5.3 型式检验 5 6 标识、包装、运输及储存5 6.1 标 识 5 6 . 2 包 装 5 6 . 3 运 输 5 6 . 4 储 存5 参考文献 6 I TB/T 3261201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铁道行业内燃机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负责起草,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 北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 限公司和中车集团南京七四二五工厂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欧勇辉、刘豫湘、方长征、屈蕾、吴平、王春明。 Ⅱ TB/T 3261-2011 机车、动车空气管路用橡胶软管 1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车、动车空气管路用橡胶软管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 及储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机车、动车空气管路用公称内径为5 mm25mm 橡胶软管以下简称“软管”,其他 轨道车辆空气管路用软管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912008,ISO 7801997,MOD GB/T 5282009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ISO 372005,IDT GB/T 531.1200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压入硬度试验方法 第1部分邵氏硬度计法邵 氏硬度ISO 7619-12004,IDT GB/T 16821994 硫化橡胶低温脆性的测定 单试样法eqv ISO 8121991 GB/T 16902006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ISO 18172005,MOD GB/T 35122001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ISO 1881998,EQV GB/T 55632006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静液压试验方法ISO 14021994,IDT GB/T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TB/T 28421997 铁路机车车辆空气制动橡胶软管eqv UIC 830-1/0-1983 DIN ISO 18172008 硫化橡胶液体作用的测定 3 技术要求 3.1 使用环境要求 软管应在-50℃70℃的使用环境温度下正常工作。 3.2 工作压力 软管的工作压力应小于或等于1000 kPa。 3.3 结构尺寸与公差 3.3.1 软管由内橡胶层、中间增强层和外橡胶层组成,其结构示意图见图1。 3.3.2 软管的公称内径、壁厚应符合按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 3.3.3 软管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 1 最小弯曲半径 单位为毫米 公称内径d 最小弯曲半径R 5≤d8 55 8≤d10 65 10≤d15 80 15≤d20 110 20≤d≤25 120 1 TB/T 32612011 公称内径 壁厚 最小弯曲半径 内橡 胶层 外橡 胶层 中间 增强层 图 1 软管结构示意图 3.3.4 软管长度大于或等于600 mm 时,长度极限偏差为总长的0.5;软管长度小于600 mm 时 , 长度极限偏差为3 mm 。软管公称内径极限偏差为0.5mm 。软管外径极限偏差为1 mm。 3.3.5 软管的内、外橡胶层的厚度均应大于或等于1mm。 3.4 外观要求 软管内外表面应光滑,不应有气泡、裂纹和其他影响使用的明显缺陷。 3.5 材料要求 软管的内、外橡胶层胶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软管中间增强层所采用的编织布或编织 网应为一层或多层。 表 2 软管胶料技术指标 序号 项 目 性能指标 检验方法 1 硬度邵尔A 内胶655度 外胶605度 GB/T 531.12008 2 拉伸强度 ≥8500kPa GB/T 5282009 3 扯断伸长率 ≥250 GB/T 5282009 4 热空气老化100℃24h 拉伸强度变化率 内胶-30~25 GB/T 35122001 外胶-25~25 热空气老化100℃24h 扯断伸长率变化率 内胶-40-~15 外胶-35~10 5 脆性温度 -55℃ GB/T 16821994 9 耐油污性能 89D制动缸脂常温72h体积变化 100 GB/T 16902006 3.6 性能要求 3.6.1 管口扩张性能 在软管进行管口扩张试验过程中,软管的内、外橡胶层及中间增强层均不应出现裂纹或脱层。试 验后放置24 h, 软管残留的永久变形不应超过2。 3.6.2 密封性能 在软管进行密封试验过程中,软管表面不应鼓泡、出现裂纹和泄漏。 2 TB/T 32612011 3.6.3 爆破压力 软管爆破压力应大于或等于4000 kPa。 3.6.4 弯曲性能 在软管进行弯曲试验过程中,软管不应出现弯折,表面不应出现裂纹,且密封试验不鼓泡、不泄漏。 3.6.5 高温性能 在软管进行高温试验过程中,软管不应出现弯折,表面不应出现裂纹,且密封试验不鼓泡、不泄漏。 3.6.6 低温性能 在软管进行低温试验过程中,软管不应出现弯折,表面不应出现裂纹,且密封试验不鼓泡、不泄漏。 3.6.7 耐离心力性能 在软管进行离心力试验过程中,软管不应鼓泡和泄漏,并且在软管表面不应出现裂纹。 3.6.8 耐老化性能 在软管进行老化试验后,不应出现龟裂与变形,并且老化后软管的爆破压力应大于或等 于3200 kPa。 3.6.9 内橡胶层耐油性能 在软管进行内橡胶层耐油试验后,软管的体积变化不应超过25。 3.6.10 外橡胶层抗臭氧性能 在软管进行外橡胶层臭氧试验后,不应出现龟裂。 3.6.11 软管耐紫外线疲劳性能 在软管进行紫外线疲劳试验后,紫外线照射的软管弯曲表面不应出现龟裂。 4 检验方法 4.1 外观及尺寸检查 按产品图样、技术文件和本标准的规定,对软管进行外观、尺寸与极限偏差及软管标识的检查。 4.2 软管胶料的检验 按本标准表2的规定执行。 4.3 管口扩张试验 按 TB/T 28421997中7.3.6规定的管口扩张试验方法进行。 4.4 密封试验 按 GB/T 55632006执行,试验水压力1500 kPa, 保 压 5 min。 4.5 爆破试验 按 GB/T 55632006执行。 4.6 弯曲试验 被检验软管在3 s~5s 的时间内绕半径等于表1规定的最小弯曲半径的圆盘一周进行检验。 4.7 高温试验 将被检验软管置于温度为100℃2℃的恒温箱中,持续放置2 h 后立即按4.6和4.4规定的弯曲 和密封性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4.8 低温试验 将完成高温试验后的被检软管置于温度为-50℃2℃的冷冻箱中持续放置24 h, 然后将被检验 软管一端用卡箍接头密封,另一端通过卡箍接头与恒定的1000 kPa 压力空气连通,然后在1 s 的时间 内按4.6规定的弯曲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圆盘的温度同样应为-50℃2℃。恢复至常温后再按4.4 进行密封性试验。 4.9 离心力试验 采用如图2所示意的试验装置进行软管离心力试验。被检验的软管长度为1000 mm, 安装在试验 3 TB/T 32612011 装置旋转端的被检验软管的端部采用卡箍接头密封,而固定端的被检验软管的端部则通过卡箍接头与 恒定的1000 kPa 压力空气连通。试验持续时间为48 h。 旋转端密封 单 位 为 毫 米 8 固定端 920 恒定压力空气 n350 r/min 图 2 软管离心力试验装置示意图 4.10 老化试验 将500 mm 长的被检验软管放置在温度为70℃2.5℃的恒温箱中,放置168 h 进行老化试验。 老化试验结束后,被检软管应在室温环境下再放置24 h, 然后进行爆破试验。 4.11 内橡胶层耐油试验 在温度为20℃2℃条件下,将被检验软管一端密封,从另一端注人DIN ISO 1817-2008中规定的 IRM903 号液体,放置168 h, 然后将软管内液体完全排空。测量被检验软管试验前、后的体积值。 4.12 外橡胶层臭氧试验 试件为GB/T 5282009中规定的“2”型,试件由经爆破试验的软管外橡胶层切取,试件在伸长 20的状态下置入臭氧老化箱中,臭氧浓度为210-⁶,箱内温度为30℃2℃,保持2 h 。用7倍放大 镜检查伸长状态下的试件。 4.13 紫外线疲劳试验 按 TB/T 28421997中7.3.6规定的执行。 5 检验规则 5.1 检验分类与检验项目 软 管 检 验 分 为 型 式 检 验 和 出 厂 检 验 。 检 验 项 目 见 表 3 。 表3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 要 求 检验方法 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 外观及尺寸检查 3.3、3.4 4.1 √ √ 软管胶料检验 3.5 4.2 √ √ 管口扩张试验 3.6.1 4.3 √ √ 密封试验 3.6.2 4.4 √ √ 爆破试验 3.6.3 4.5 √ √“ 弯曲试验 3.6.4 4.6 √ √* 高温试验 3.6.5 4.7 √ 低温试验 3.6.6 4.8 √ 离心力试验 3.6.7 4.9 √ 4 TB/T 32612011 表3续 检验项目 要 求 检验方法 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 老化试验 3.6.8 4.10 √ 内橡胶层耐油试验 3.6.9 4.11 √ 外橡胶层臭氧试验 3.6.10 4.12 √ 紫外线疲劳试验 3.6.11 4.13 √ 注符号“ √ ”表示必做该项检验;符号“”表示不做该项检验。 ‘采取抽样方式检验 5.2 出厂检验 每批次新出厂的软管都应进行出厂检验。对于已经完成出厂检验,但在制造厂库存时间超过1年 的软管应重新进行出厂检验,以确认是否仍为合格产品。 5.3 型式检验 5.3.1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试制完成时; b 转厂生产的产品试制完成时; c 停产两年以上重新生产时; d 产品的结构、工艺或材料的改变可能影响到软管的性能时。 5.3.2 型式检验时,被试产品为两件,每项型式检验内容都应合格。检验中如有某项要求在被试产品 上均不合格,则判定为不合格。如有一件产品的某一项不合格,则另取抽样数两倍的产品对该项进行 复检,如仍有一件不合格,则判定为不合格。 6 标识、包装、运输及储存 6.1 标 识 在软管外表面且间隔小于500 mm 的范围内应印制软管标识,软管标识内容至少包括 a 软管制造商名称或代号; b 软管执行的标准号; c 软管公称内径; d 软管制造年份、月份。 示例制造商按 TB/T 3261 于2010年9月制造的公称内径为25mm 的软管,其标识为-TB/T 3261-25-201009。 6.2 包 装 软管包装前软管端口应采用外盖式封堵防护,外盖式封堵的形式应保证安装前必须将其拆下才能 完成安装。软管包装应符合GB/T 6388 及 GB/T 191的规定。 6.3 运 输 软管在运输中,应避免雨雪浸淋,并保持清洁。禁止与酸、碱、油类及有机溶剂等影响橡胶质量的 物质相接触。 6.4 储 存 软管储存时,库房温度应保持在-15℃35℃之间,应避免雨雪浸淋,并保持清洁。禁止与酸、 碱、油类及有机溶剂等影响橡胶质量的物质相接触。 5 TB/T 32612011 参 考 文 献 [1] DIN 74310-1-1993气压制动设备软管尺寸、材料、标志 [2] DIN 74310-2-1993压缩气体制动装置软管要求、检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