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287-2014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节能检测标准.docx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GJ P JGJ/T 287-2014 备案号J1921-2014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节能检测标准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test of solar heat reflecting insulation coatings of buildings 2014-11-05 发布 2015-06-01 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发 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节能检测标准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test of solar heat reflecting insulation coatings of buildings JGJ/T 287-2014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 1 5 年 6 月 1 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4 北 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节能检测标准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test of solar heat reflecting insulation coatings of buildings JGJ/T 287-2014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 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庄 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 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 北京同文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 * 开本8501168毫米 1/32 印张1 字数37千字 2015年2月第一版 2015年2月第一次印刷 定价10.00元 统一书号15112 26325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 邮政编码100037 本社网址http// 网上书店http//www.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 告 第619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节能检测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建筑反射隔热涂料节能检测标准为行业标准,编 号为JGJ/T287-2014, 自2015年6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4年11月5日 3 前 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的要 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 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 标 准 。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 定;4.实验室检测;5.现场检测。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华南理工大学负责 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华南 理工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 号,邮编510640。 本标准主编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广州市鲁班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广毅涂料有限公司 北京爱万提斯科技有限公司 4 广州标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孟庆林 赵立华 张宇峰 张 磊 李 宁 罗 涛 杨文颐 刘艳峰 杨 柳 冯 雅 任 俊 杨仕超 许锦峰 胡晓珍 冀志江 沈自才 邓天宁 徐耀标 严志伟 蒋二龙 宋光均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路 宾 刘月莉 陆津龙 冀兆良 龙恩深 周孝清 江 刚 任普亮 夏 赟 丁力行 刘俊跃 5 目 次 1 总 则 1 2 术语 2 3 基本规定 4 4 实验室检测 5 4.1 一般规定 5 4.2 太阳反射比测试 5 4.3 半球发射率测试 7 4.4 检测报告 9 5 现场检测 10 5.1 一般规定 10 5.2 检测设备 10 5.3 采样要求 10 5.4 检测要求 12 5.5 检测报告 12 附 录 A 绝对光谱法测定太阳反射比 14 附录 B 辐射积分法测定太阳反射比 15 附 录C 太阳光谱辐照度 17 附录 D 293K 下热辐射相对光谱分布 18 本标准用词说明 19 引用标准名录 20 附 条文说明 21 6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2 3 Basic Requirements 4 4 Lab Testing 5 4.1 Genaral Requirements 5 4.2 Testing for Solar Reflectance 5 4.3 Testing for Hemispherical Emittance 7 4.4 Testing Report 9 5 In- situ Testing 10 5.1 Genaral Requirements 10 5.2 Testing Equipments 10 5.3 Sample Requirements 10 5.4 Testing Requirements 12 5.5 Testing Report 12 Appendix A Testing for Solar Reflectance -Absolute Spectrum 14 Appendix B Testing for Solar Reflectance -Radiation Integral 15 AppendixC Reference Spectral Solar Irradiance Distribution 17 Appendix D Thermal Radiation Relative Spectral Distribution at 293K 18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19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20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21 7 1 总 则 1.0.1 为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工程应用中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 济政策,规范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节能性能参数检测,做到技术 先进、安全使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及既有建筑墙面、屋面的建筑 反射隔热涂料节能性能参数的检测。 1.0.3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节能性能参数检测除应符合本标准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I 2 术 语 2.0.1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solar heat reflecting insulation coat- ings for buildings 具有较高太阳热反射比和半球发射率,可以达到明显隔热效 果的涂料。 2.0.2 太阳反射比 solar reflectance 反射的与入射的太阳辐射能通量之比值。 2.0.3 半球发射率 hemispherical emissivity 热辐射体在半球方向上的辐射出射度与处于相同温度的全辐 射体黑体的辐射出射度之比值。 2.0.4 太阳光谱辐照度 spectral solar irradiance 在某一给定波长范围内,单位波长间隔的太阳辐照度。 2.0.5 绝对光谱法 absolute spectral 将试样放置于积分球中心位置,通过测试试样在规定波长上 的绝对光谱反射比,计算试样太阳反射比的方法。 2.0.6 相对光谱法 relative spectral 通过测试试样在规定波长上相对于标准白板的光谱反射比, 计算试样太阳反射比的方法。 2.0.7 光纤光谱仪 fiber spectral 采用光纤作为信号耦合器件,将试样反射光耦合到光谱仪中 进行光谱分析测定试样反射比的仪器。 2.0.8 辐射积分法 radiation integral 漫射光照射被测表面,利用多个探测器探测一定角度上不 同波段的反射辐射能,加权计算得到被测表面太阳反射比的 方法。 2.0.9 定位片 locating piece 2 在测量头触接面与被测面之间设置的用于采样孔定位和闭光 的垫片。 2.0.10 热沉 heat sink 温度不随传热量变化的物体。 3 3 基 本 规 定 3.0.1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节能检测可分为实验室检测和现场检测。 3.0.2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节能设计验证、进场复验和抽样送 检应采用实验室检测;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施工完成后的工程节能 性能检测应采用现场检测。 3.0.3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节能性能的现场检测应按下列流程 图3.0.3。 3.0.4 检测设备应在合格检定或校准有效期内。自行研制的设 备应经过技术鉴定和校准合格。 委托受理 现场调查 制定检测方案 检测准备 确定检测点 现场检测 计算分析和结果判断 出具检测报告 结果与设计不符时重新检测 图3.0.3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节能性能的现场检测流程 4 4 实验室检测 4.1 一 般 规 定 4.1.1 实验室检测的产品取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色漆、清 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 GB/T 3186的有关规定,并应 满足检测需要。 4.1.2 试样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涂料应在容器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并用涂布器或刮板 分两道均匀涂覆在1mm~2mm 厚的铝合金板表面,涂层干膜厚 度应为200μm~300μm, 且涂层应平整,无气泡、裂纹等缺陷; 2 水性涂料涂膜,两道涂布的时间间隔应为6h; 溶剂型涂 料涂膜,两道涂布的时间间隔应为24h; 3 涂膜养护时间应为7d; 试样制备环境的温度应为23℃2℃,试样制备环境的 相对湿度应为505; 5 检测试样尺寸应根据仪器确定,检测试样数量应为3个。 4.1.3 实验室检测环境的温度应为23℃5℃,实验室检测环 境的相对湿度不得高于60。 4.2 太阳反射比测试 4.2.1 太阳反射比的实验室检测应采用绝对光谱法、相对光谱 法或辐射积分法。 4.2.2 采用绝对光谱法检测时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A 的有关规 定,采用辐射积分法检测时应符合本标准第 B.1 节的有关 规 定 。 4.2.3 采用相对光谱法检测时,分光光度计设备性能应符合表 4.2.3-1的规定,光纤光谱仪设备性能应符合表4.2.3-2的规定。 5 表4.2.3-1 分光光度计设备性能 设备组件 性能要求 检测范围与精度 分光光度计 波长范围不应小于350nm~2500nm;波 长精度不应低于1.6nm 太阳反射比的检测 范 围 应 为 0 . 0 2 0 . 97;检测精度应 为0.01 积分球 内径不应小于30mm,内壁应为高反射 材料 标准白板 压制的硫酸钡或聚四氟乙烯板;标准白 板应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检定有效 期内 表4.2.3-2 光纤光谱仪设备性能 设备组件 性能要求 检测范闱与精度 光纤光谱仪 波长范围应为350nm2500nm;在 350nm1100nm波长范围精度不应低于 0.5nm.在1100nm2500nm波长范围精 度不应低于3.2nm 太阳反射比检测范 围应为0.02~0.97; 检测精度应为0.01 光源 卤钨灯 光纤 多模光纤芯径不应小于600μm;数值孔 径应为0.220.02;光纤长度不宜超过3m 积分球 内径应为30mm120mm;在400nm 1500nm波长范围的最低反射率不得低于 96,在250nm2500nm的最低反射率不 得低于93,采样孔直径不应小于9mm 标准白板 压制的硫酸钡或聚四氟乙烯板;标准白 板应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检定有效 期内 4.2.4 相对光谱法检测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仪器应正确连接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仪器工作参数设定应正确; 6 3 将标准白板安装在积分球试样孔处,应在仪器规定的波 长范围内测量绝对光谱反射比的基线; 4 将试样安装在积分球试样孔处,应在同一波长范围内测 定试样相对于标准白板的光谱反射比。 4.2.5 相对光谱法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太阳反射比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4.2.5-1 △,λ1- λ1/2 4.2.5-2 式 中 ps-- 太阳反射比; i-波长350nm~2500nm 范围内的计算点; λ,---计算点i 对应的波长 nm, 应按本标准附录C 的 规定选取; n 计算点的数目,应取96个; Pa 波长为λ,的标准白板的绝对光谱反射比测定值,应 采用计量部门的检定值; Ph 波长为λ;的试样相对于标准白板的光谱反射比测 定值 ; E 、λ--- 在波长λ,处太阳光谱辐照度 [W/mnm], 应 按本标准附录C 的规定选取; △, 计算点波长间隔 nm。 2 应测试3个试样的太阳反射比,并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最 终结果 。 4.3 半球发射率测试 4.3.1 半球发射率可采用辐射计或红外分光光度计检测。 4.3.2 辐射计设备性能应符合表4 . 3 . 2 - 1的规定,红外分光光 度计设备性能应符合表4 . 3 . 2- 2的规定。 7 表4.3.2-1 辐射计设备性能 设备组件 性能要求 检测范围与精度 辐射计探测器 重复性1 半球发射率检测范围应为 0 .03~0 .95;检测精度应 为0.01 毫伏计 灵敏度0.01mV 热沉 导热良好表面高辐射 表4.3.2-2 红外分光光度计设备性能 设备组件 性能要求 检测范围与精度 红外分光光度计 波长范围不小于2.5μm25.0μm 半球发射率检测范 围应为0.05~0.90; 检测精度应为0.01 积分球 内径不小于60mm.内壁为高反射材料 标准板 聚四氟乙烯板或金镜;应经计量部门 检定合格并在检定有效期内 4.3.3 检测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辐射计检测时,检测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将发射率参比试样置于热沉上,再将辐射探测器放到 参比试样上,通过微调应使仪表读数等于参比试样值; 2 将被测试样置于热沉上,再将辐射探测器放到被检测 试样表面上,待读数稳定后即为被检测试样的发射率。 此过程应至少进行3次。 2 采用红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时,检测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仪器应正确连接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仪器工作参数设定应正确; 3 将标准板安装在积分球试样孔处,应在仪器规定的波 长范围内进行基线扫描; 4 将试样安装在积分球试样孔处,应在同一波长范围内 进行相对于标准板的试样光谱反射比扫描。 4.3.4 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辐射计检测时,应取3次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 试样的半球发射率,应测试3个试样的半球发射率,并取算术平 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8 2 采用红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半球发射率应按下式计算 4.3.4 式中E 半球发射率; Pra 试样的热辐射光谱反射比; G -293K 下热辐射相对光谱分布,应按本标准附录 D 的规定选取。 2应测试3个试样的半球发射率,并取算术平均值作为 最终结果。 4.4 检 测 报 告 4.4.1 检测报告应包括下列信息 1 报告的名称、编号及页码、检测单位名称及地址、委托 单位名称和地址; 2 样品的名称、描述、尺寸、送样或抽样的地点与日期; 3 检测的依据、设备和条件; 环境描述 5 检测的结果; 6 附图、附表; 7 报告主检人、审核人和批准人的签名。 4.4.2 检测报告宜包括测点及其周围环境照片。 9 5 现 场 检 测 5.1 一 般 规 定 5.1.1 太阳反射比的现场检测应采用相对光谱法或辐射积分法。 5.1.2 检测点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检测点的涂层外观应平整、清洁,涂层表面拉毛的凸起 高度不宜大于2.0mm; 2 检测点的涂层表面应干燥; 3 检测时检测点应避免受太阳直接照射。 5.1.3 现场检测环境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现场检测环境的温度宜为5℃35℃; 2 现场检测环境的相对湿度不宜高于80; 3 现场检测应避免在雨、雾天气进行; 4 环境风速宜小于5m/s。 5.2 检 测 设 备 5.2.1 采用相对光谱法检测时,检测设备性能应符合本标准表 4.2.3-2的有关规定;当采用辐射积分法检测时,检测设备性能 应符合本标准表B.1.1 的有关规定。 5.2.2 检测设备应具有抗振动、抗干扰和防尘等性能,并应满 足能在本标准第5.1.3条规定的环境条件下使用。 5.3 采 样 要 求 5.3.1 现场检测采样时,测量头触接面与检测点之间应配置定 位 片 。 5.3.2 定位片图5.3.2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定位片应带有采样孔、采样孔边牙和测量头定位槽; 10 2 定位片应采用不锈钢板制作,测量头触接面范围的板厚 δ不应大于0.3mm, 直径 D 不应小于测量头采样孔直径的 10倍,采样孔直径 d 应比测量头采样孔直径大1.0mm; 3 定位片的定位槽底内径 D 应比测量头触接面轮廓直 径大0.5mm; 4 定位片背面的采样孔边缘上应带有边牙,边牙的锋刃程 度以左右旋转定位片时易于切入被测面为宜,厚度 h₁ 不宜大 于0.2mm, 高度 li₂ 应等于被测涂层表面拉毛的凸起高度; 5 定位片的采样孔内壁应涂白,其余面应涂黑。 a 定位片正面 b定位片背面 c 定位片剖面 图5.3.2 定位片 1-定位片;2--采样孔;3--采样孔边牙;4测量头定位槽;5--测量头触接面; D- 定位片直径;δ触探面板厚度d-- 采样孔直径; D- 定位槽底内径; h 边牙厚度h₂- 边牙高度 11 5.4 检 测 要 求 5.4.1 每个检测区域应确定3个检测点,3个检测点宜按等边 三角形布置,检测点间距不宜小于500mm。 5.4.2 采用相对光谱法检测时,检测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仪器应正确连接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仪器工作参数设定应正确; 3 将标准白板与定位片背面靠紧,将积分球采样孔对准定 位片的采样孔,在仪器规定的波长范围内应进行光谱反射比的光 谱基线测量; 4 将定位片背面的采样孔对准检测点,并应使定位片与被 测涂料面靠紧; 5 将测量头置于定位片的定位槽内,在同一波长范围内应 进行光谱反射比测量,测得相对于标准白板的光谱反射比曲线。 5.4.3 采用辐射积分法检测时,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 第 B.2.4 条的规定。 5.4.4 采用相对光谱法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太阳反射比应按本标准公式4.2.5-1和4.2.5-2 计算; 2 应取3个检测点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5.5 检 测 报 告 5.5.1 检测报告应包括下列信息 1 报告的名称、编号及页码、委托单位名称和地址; 2 工程项日名称和地址; 3 被检对象描述; 4 检测环境描述; 5 检测方法; 6 检测依据的标准文件; 7 检测设备、仪器的型号、编号、计量有效期等信息; 12 8 检测结果; 9 附图、附表; 10 检测单位名称及地址; 11 报告主检人、审核人和批准人的签名。 5.5.2 检测报告宜包括测点及其周围环境照片。 13 附 录 A 绝对光谱法测定太阳反射比 A.0.1 采用绝对光谱法检测时,分光光度计设备性能应符合表 A.0.1 的规定。 表A.0.1 分光光度计设备性能 设备组件 性能要求 检测范围与精度 分光光度计 波长范围不应小于350nm2500nm; 波长精度不应低于1.6nm 太阳反射比检测范 围应为0.02~0.97; 检测精度应为0.01 积分球 内径不应小于60mm,内壁应为高反 射材料 A.0.2 检测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仪器应正确连接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仪器工作参数设定应正确; 3 应将试样安装在试样架上放入积分球内中间部位; 4 应在仪器规定的波长范围内测定试样的绝对光谱反射比。 A.0.3 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太阳反射比应按下式计算 A.0.3 式中p 波长为λ,时试样的光谱反射比。 2 应测试3个试样的太阳反射比,并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最 终结果。 14 附录 B 辐射积分法测定太阳反射比 B.1 实验室检测 B.1.1 采用辐射计分法检测时,辐射积分仪设备性能应符合表 B.1.1 的规定。 表 B.1.1 辐射积分仪设备性能 设备组件 性能要求 检测范围与精度 测量头 集成式 积分球 波长范围不应小于350nm2500nm,测 量波段不应少于4个应由卤钨灯、过滤 器和探测器组成;测量头内壁为高反射材 料探测器应能探测到紫外、蓝光、红光 和近红外区的电子感应测量头采样孔孔 径 应 为 2 5 m m 2 6 m m ; 重 复 性 应 为 0.003;偏差应为0.002 太阳反射比检测范 围应为0.02~0.97; 检测精度应为0.01 读数模块 应具有数据采集、处理和显示功能,数 显分辨率应为0.001数字显示器不稳定度 应小于[读数的10.003/h] 校准装置 包括黑腔体和高反射比的标准陶瓷白板, 标准白板应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检定 有效期内 B.1.2 检测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仪器应正确连接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仪器工作参数设定应正确; 3 开机预热期间应盖罩采样孔,预热30min 后进行仪器 校 准 ; 15 4 应采用反射比为零的黑腔体调零,采用高反射比标准板 校准; 5 应将试样放在测量头的采样孔上靠紧,并应在显示值稳 定后读数。 B.1.3 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取3次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试样的太阳反射比; 2 应测试3个试样的太阳反射比,并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最 终结果。 B.2 现 场 检 测 B.2.1 现场检测设备应由读数模块、校准装置、测量头和定位 片等组成。 B.2.2 检测点的确定应符合本标准第5.4.1条的规定。 B.2.3 检测采样应符合本标准第5.3节的规定。 B.2.4 检测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仪器应正确连接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仪器工作参数设定应正确; 3 开机预热期间应盖罩采样孔 . 预热30min 后进行仪器 校准; 4 应采用反射比为零的黑腔体调零,采用高反射比标准板 校准; 5 应将定位片背面的采样孔对准检测点,并应使定位片与 被测涂料面靠紧; 6 应将测量头置于定位片的定位槽内靠紧,并应在显示值 稳定后读数。 B.2.5 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取3次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检测点的太阳反射比; 2 应测试3个检测点的太阳反射比,并取算术平均值作为 该检测区域的最终结果。 16 附录 C 太阳光谱辐照度 表C 太阳光谱辐照度 E、λ 表 λ nm E. λ, [Wm nm] λ; nm Eλ [W/m nm] λ, nm Eλ [W/m nm] λ nm E. λ [W/m nm] 305.0 0.0092 570.0 1.4471 980.0 0.6230 1800.0 0.0290 310.0 0.0408 590.0 1.3449 993.5 0.7197 1860.0 0.0019 315.0 0.1039 610.0 1.4315 1040.0 0.6655 1920.0 0.0012 320.0 0.1744 630.0 1.3821 1070.0 0.6144 1960.0 0.0204 325.0 0.2379 650.0 1.3684 1100.0 0.3976 1985.0 0.0878 330.0 0.3810 670.0 1.3418 1120.0 0.1058 2005.0 0.0258 335.0 0.3760 690.0 1.0890 1130.0 0.1822 2035.0 0.0959 340.0 0.4195 710.0 1.2690 1137.0 0.1274 2065.0 0.0582 345.0 0.4230 718.0 0.9737 1161.0 0.3267 2100.0 0.0859 350.0 0.4662 724.4 1.0054 1180.0 0.4433 2148.0 0.0792 360.0 0.5014 740.0 1.1673 1200.0 0.4082 2198.0 0.0689 370.0 0.6121 752.5 1.1506 1235.0 0.4631 2270.0 0.0677 380.0 0.6867 757.5 1.1329 1290.0 0.3981 2360.0 0.0598 390.0 0.6946 762.5 0.6198 1320.0 0.2411 2450.0 0.0204 400.0 0.9764 767.5 0.9938 1350.0 0.0313 2494.0 0.0178 410.0 1.1162 780.0 1.0901 1395.0 0.0015 2537.0 0.0031 120.0 1.1111 800.0 1.0424 1442.5 0.0537 2941.0 0.0042 430.0 1.0330 816.0 0.8184 1462.5 0.1013 2973.0 0.0073 440.0 1.2548 823.7 0.7565 1477.0 0.1017 3005.0 0.0063 450.0 1.4707 831.5 0.8832 1497.0 0.1755 3056.0 0.0031 460.0 1.5416 840.0 0.9251 1520.0 0.2531 3132.0 0.0052 470.0 1.5237 860.0 0.9434 1539.0 0.2643 3156.0 0.0187 480.0 1.5693 880.0 0.8994 1558.0 0.2650 3204.0 0.0013 490.0 1.4834 905.0 0.7214 1578.0 0.2357 3245.0 0.0031 500.0 1.4926 915.0 0.6433 1592.0 0.2384 3317.0 0.0126 510.0 1.5290 925.0 0.6653 1610.0 0.2204 3344.0 0.0031 520.0 1.4311 930.0 0.3890 1630.0 0.2356 3450.0 0.0128 530.0 1.5154 937.0 0.2489 1646.0 0.2263 3573.0 0.0115 540.0 1.4945 948.0 0.3022 1678.0 0.2125 3765.0 0.0094 550.0 1.5049 965.0 0.5077 1740.0 0.1653 4045.0 0.0072 17 附录 D 293K 下热辐射相对光谱分布 表D 293K 下热辐射相对光谱分布G 表 波长μm G 波长μm Gx 4.5 0.0053 15.0 0.0281 5.0 0.0094 15.5 0.0266 5.5 0.0143 16.0 0.0252 6.0 0.0194 16.5 0.0238 6.5 0.0244 17.0 0.0225 7.0 0.0290 17.5 0.0212 7.5 0.0328 18.0 0.0200 8.0 0.0358 18.5 0.0189 8.5 0.0379 19.0 0.0179 9.0 0.0393 19.5 0.0168 9.5 0.0401 20.0 0.0159 10.0 0.0402 20.5 0.0150 10.5 0.0399 21.0 0.0142 11.0 0.0392 21.5 0.0134 11.5 0.0382 22.0 0.0126 12.0 0.0370 22.5 0.0119 12.5 0.0356 23.0 0.0113 13.0 0.0342 23.5 0.0107 13.5 0.0327 24.0 0.0101 14.0 0.0311 24.5 0.0096 14.5 0.0296 25.0 0.0091 18 本标准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 表示允许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 “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9 引用标准名录 1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GB/T 3186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节能检测标准 JGJT 287-2014 条 文 说 明 制 订 说 明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节能检测标准JGJ/T 287-2014, 经住 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11月5日以第619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 我国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工程应用的经验,同时参考了Standard Test for Determination of Solar Reflectance Near Ambi- ent Temperature Using a Portable Solar ReflectometerASTM C1549-2009 等国外先进技术标准,通过对光纤光谱仪、分光 光度计及辐射积分仪等关键仪器设备进行比对试验,确定了太阳 辐射比等关键参数的检测方法。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管理和科研院校等单位的有关人员 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建筑反射隔热涂 料节能检测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 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 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 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22 目 次 1 总 则 24 2 术 语 25 3 基 本 规 定 26 4 实 验 室 检 测 27 4.1 一 般规定 27 4.2 太阳反射比测试 27 4.3 半球发射率测试 29 4.4 检测报告 29 5一 现 场 检 测 30 5.1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