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277-2012 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墙饰面粘结质量技术规程.docx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GJ JGJ/T 277-2012 P 备案号J1346-2012 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墙饰面 粘结质量技术规程 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spccting thc defects of exterior walls cement coating of building with infrared thermography 2012-01-06 发布 2012-05-01 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发 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墙饰面 粘结质量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specting the defects of exterior walls cement coating of building with infrared thermography JGJ/T 277-2012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 1 2 年 5 月 1 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北 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墙饰面 粘结质量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specting the defects of exterior walls cement coating of building with infrared thermography JGJ/T 277-2012 关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庄 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 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印刷厂印刷 关 开本8501168毫米1/32 印张1字数32千字 2012年4月第一版 2012年4月第一次印刷 定价10.00元 统一书号15112 21755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 〈邮政编码100037 本社网址http// 网上书店http//www.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 告 第1240号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红外热像法检测 建筑外墙饰面粘结质量技术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墙饰面粘结质量技术规程 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277-2012, 自2012年5月1日起实 施。 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发 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2年1月6日 3 前 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2010]43号的要求, 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 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 规 程 。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检测仪 器;4.检测;5.检测数据分析;6.检测结论和报告。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甘肃省建设投资 控股集团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 意见或建议,请寄送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总公司地 址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东路575号,邮编730050。 本规程主编单位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总公司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木规程参编单位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沈阳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检测 中心 沈阳建筑大学 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北京东方建宇混凝土科学技术研究院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王欢祥 冯力强 徐教宁 晏大玮 4 孟康荣 张剑峰 李杰成 原遵东 边智慧 贾玉新 文先琪 吴玉厚 魏利国 王安岭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陆津龙 崔士起 由世岐 陈 松 张嘉亮 曹万智 金光辉 马岷成 高永强 5 目 次 1 总 则 1 2 术语 2 3 检测仪器 3 3.1 技术要求 3 3.2 使用环境条件 3 4 检测 4 4.1 一般规定 4 4.2 现场检测 5 5 检测数据分析 7 6 检测结论和报告 8 附 录A 红外热像仪校准方法 9 附录B 全国部分城市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墙饰面粘结 质量适宜检测时段 12 附录C 常用饰面材料表面发射率 13 附录D 检测记录表 14 本规程用词说明 15 附 条文说明 17 6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2 3 Test Equipment 3 3.1 Tcchnical Requircments 3 3.2 Use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3 4 Testing 4 4.1 General Requirements 4 4.2 Field Testing 5 5 Test Data Processing 7 6 Test Results and Report 8 Appendix A Infrared Calibration 9 Appendix B Suitable Testing Time for Exterior Walls Cement Coating of Building with Infrared Thermography in some Cities of China 12 Appendix C Commonly used in Decorative Surface Emissivity 13 Appendix D Test Record 14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15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17 7 1 总 则 1.0.1 为规范红外热像技术在建筑外墙饰面层粘结质量检测中 的应用,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外墙采用满粘法施工的饰面层粘结质 量检测,不适用于下列饰面层的粘结质量检测 1 采用混色饰面砖或涂料,且影响检测结果判断的饰面层; 2 表面有较大凹凸装饰的饰面层。 1.0.3 使用红外热像法进行建筑外墙饰面层粘结质量检测的人 员,应通过专业技术培训。 1.0.4 采用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墙饰面层粘结质量时,除应 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 术 语 2.0.1 饰面层 cement coating 附着于建筑外墙外侧,起装饰作用的构造层。 2.0.2 空间分辨力 spatial resolution 红外热像仪分辨物体空间几何形状细节的能力。 2.0.3 图像处理 image processing 对红外热像图进行除噪声、图像色彩调整、消除背景、空鼓 面积计算等处理。 2.0.4 空鼓 exfoliation of cement coating 饰面层与基层之间或饰面层内部各层材料之间因相互粘结不 牢而出现的分层现象。 2 3 检 测 仪 器 3.1 技 术 要 求 3.1.1 红外热像仪的性能指标应满足下列条件 1 工作波段为8μm14μm, 且具备可见光成像辅助功能; 2 检测温度范围为-20℃100℃; 3 温度显示分辨率不大于0.08℃; 4 测温一致性不大于0.5℃; 5 测温准确度为2℃; 6 探测器像素值不小于320240; 7 空间分辨力不小于1mrad。 3.1.2 红外热像仪应具有产品合格证。 3.1.3 红外热像仪应定期进行校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红外热像仪校准方法应按本规程附录A 执行; 2 校准项目应包括温度示值误差和测温一致性; 3 校准有效期不宜超过1年。 3.2 使用环境条件 3.2.1 红外热像仪的使用环境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环境温度应在-5℃40℃; 2 环境湿度应小于90。 3 4 检 测 4.1 一 般 规 定 4.1.1 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墙饰面层粘结质量工作程序,应 按图4.1.1进行。 接受委托 4.1.2 接受委托后,应进行现场调 查和资料收集 , 并宜包括下列内容 现场调查和相关资料收集 1 建筑物结构形式、规模、饰 面情况 、 使用时间 ; 编写检测技术方案 2 建筑设计图纸; 3 建筑物方位、朝向、日照、 现场检测 周 边 环 境 遮 挡 或 反 射 情 况 ; 4 建筑物冷、热源部位及工作 检测数据分析 情 况 ; 5 建筑物外墙渗漏、开裂、脱 是 落 及 维 修 等 情 况 。 是否需要补充检测 4.1.3 检测前应编写检测技术方 否 编写检测报告 案 ,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检测技术方案应依据委托的 内容、现场调查结果和收集的资料 图4. 1. 1 红外热像法检测 编 写 。 建筑外墙饰面层粘结质量 2 检测技术方案应包括下列 工作程序框图 内 容 1 检 测 时 间 ; 2被检墙面的方位及检测时段; 3检测仪器在现场的工作位置; 4 拍 摄 距 离 、 拍 摄 角 度 及 拍 摄 次 数 ; 4 5 对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的方法。 3 检测时段可按本规程附录B 确定。 4 选择拍摄距离和拍摄角度时,应保证被测建筑物周边环 境无障碍物遮挡,并应保证所得图像易于识别。 4.2 现 场 检 测 4.2.1 红外热像法现场检测的环境和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选择在晴天、低风速的条件,且风速不宜大于4m/s; 2 被检测建筑外墙的热辐射或环境温度应处于快速升高或 降低的时段; 3 待测区域不应有明水。 4.2.2 红外热像法现场检测时,除应符合本规程第3.2.1条的 规定外,尚应注意下列情况的影响 1 降水、雾霾、扬尘等因素的影响。 2 拍摄距离与角度及光学变焦镜头的影响。所选拍摄距离 与角度及光学变焦镜头宜确保每张红外热像图的最小可探测面积 在目标物上不大于50mm50mm。 3 外墙饰面材料发射率的影响。常用饰面材料表面发射率 可按本规程附录C 确定。 4 建筑物内外冷热源的影响。 5 相邻建筑物对待测目标物区域的影响。 6 待测区域存在污垢、渗漏等情况的影响。 7 建筑物外立面凹凸状外形构造阴影区域及幕墙、门窗等 反射阳光不均匀导致的影响。 8 建筑物高度、方向、风速变化的影响。 9 建筑物结构变化冷、热桥导致温度场异常的影响。 4.2.3 红外热像法现场检测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安放、调试仪器及设备,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记录天气、气温、日照、风速、饰面层表面温度等; 3 拍摄并记录被测区域红外及可见光图像; 5 4 记录拍摄距离、角度、拍摄时间等相关信息; 5 验证疑似缺陷部位; 6 填写检测记录表,记录表格式可按本规程附录D 执行。 6 5 检测数据分析 5.0.1 红外热像图分析时,应采用易识别粘结缺陷的图像表达 检测结果。 5.0.2 红外热像图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对分块拍摄的红外热像图进行准确的拼接合成; 2 对合成后的图像进行几何修正; 3 除去背景,选择适宜的温度范围,选用2色~3色显示 图像,突出缺陷在图像中的分布; 4 采用箭头、框图等标注方法说明缺陷位置及范围; 5 将经过处理得到的缺陷分布图与所测外墙立面可见光图 像准确叠加,输出结果图。 5.0.3 粘结缺陷判定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对红外热像图和可见光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所测饰 面层红外热像和可见光粘结缺陷标记图像。 2 根据检测现场的实际环境和条件,排除周边环境的影响, 得出检测结果。必要时,应采用辅助检测方法验证检测结果。 3 推定饰面层粘结缺陷部位和程度。 7 6 检测结论和报告 6.0.1 根据检测结果,应对建筑外墙饰面层粘结质量进行分级, 给出措施建议,并应符合表6.0.1的规定。 表6.0.1 建筑外墙饰面层粘结质量分级及措施建议 等 级 分 级 措施建议 I 无明显缺陷 可不采取措施 Ⅱ 有明显缺陷 应采取措施 6.0.2 检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工程名称及工程概况; 2 委托单位; 3 检测单位及人员名称; 4 检测仪器型号及编号; 5 检测区域范围及被测墙面轴线位置; 6 检测区域墙休饰面材料类型; 7 检测时间、环境和条件; 8 检测数据红外热像图及相同位置的可见光图像; 9 检测结论; 10 图释。 8 附录 A 红外热像仪校准方法 A.0.1 红外热像仪校准的环境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环境温度应为235℃,湿度不应大于85RH; 2 应满足校准设备和被校准热像仪的适用条件要求; 3 不应有强环境热辐射。 A.0.2 校准红外热像仪的仪器及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采用铂电阻温度计、热电偶或辐射温度计测量黑体辐 射源温度; 2 黑体辐射源的温度范围应满足被校准热像仪的技术要求。 A.0.3 红外热像仪的校准项目应包括外观、示值显示、示值误 差、测温一致性。 A.0.4 红外热像仪的外观可通过手动、目测检查,且热像仪的 外壳、机械调节部件、外露光学元件、按键、电器连接键等不应 有影响热像仪测量功能的缺陷。 A.0.5 红外热像仪的示值显示可手动、目测检查,且热像仪的 示值显示效果不应有影响正常使用的缺陷。 A.0.6 红外热像仪的示值误差校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校准温度点应为量程的上、下限及量程的中间值。 2 应清洁热像仪光学外露元件。 3 应安装附加光学镜头等光学元件。 4 应根据热像仪的聚焦范围要求、光学分辨力及黑体辐射 源直径,确定测量距离。 5 校准前,应将热像仪预先开机。 6 应根据热像仪的使用要求,输入量程和校准条件数据, 且校准时热像仪发射率参数应设置为1或等于黑体辐射源发 射率。 9 7 在进行示值误差校准之前,应完成热像仪的使用说明要 求的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操作。 8 应将被校准热像仪置于点温度测试模式,测量黑体辐射 源目标中心温度。在每一个校准温度点,应至少进行4次测量, 并应同时记录黑体辐射源参考标准的测量值 tBB,,、被校准热 像仪示值 t,, 和被校准热像仪当前量程。 9 黑体辐射源辐射温度平均值 teB 可按下式计算 A.0.6-1 式中tB,, 在第i 个校准温度点,标准器的第j 个黑体辐射 源温度测量值; m, 在 第i个校准温度点的测量次数,m₂ ≥4。 10 被校准热像仪示值平均值 t₂ 可按下式计算 A.0.6-2 式中t,,在 第 i 个校准温度点,被校准热像仪的第 j 个 示值; m,在第i个校准温度点的测量次数,m,≥4。 11 第 i 个校准温度点的被校准热像仪的示值误差△l₂ 可按下式计算 △t₂t.-LBBi1 、2 、 n A.0.6-3 A.0.7 红外热像仪的测温一致性校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热像仪实际使用情况设定黑体辐射源温度,宜 为100℃。 2 应清洁热像仪光学外露元件。 3 应安装附加光学镜头等光学元件。 4 校准前,应将热像仪预先开机。 5 应根据热像仪的使用要求,输入量程和校准条件数据, 且校准时热像仪发射率参数应设置为1或等于黑体辐射源发 射率。 10 6 应根据热像仪的聚焦范围要求、光学分辨力及黑体辐射 源直径,确定测量距离。在进行测温一致性测试时,不应使用热 像仪的数字变焦功能。 7 在进行测温一致性校准之前,应完成热像仪使用说明要 求的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操作。 8 应将被校准热像仪显示器画面划分为9个区域,且9个 区域的中心点应分别标记。 9 在实验条件下,当黑体辐射源的尺寸不能完全覆盖热像 仪视场时,应采用腔式黑体辐射源进行测温一致性测试,并应调 整热像仪或黑体辐射源位置,使黑体辐射源中心分别成像于标记 点,使用热像仪测量黑体辐射源中心温度;当黑体辐射源的尺寸 能完全覆盖热像仪视场时,应采用面黑体辐射源进行测温一致性 测试,调整热像仪或黑体辐射源位置,使面辐射源清晰成像,并 将热像仪发射率参数设置为面辐射源发射率。应分别测量并记录 标记点温度tn 和 ts, 且测量顺序应为5 →i→5i1 、2 、 9,i≠5。 10 被校准热像仪测温一致性的值 d 可按下式计算 ,t-tsi1 、2 、 9,i≠5 A.0.7 式中 在i 个标记点,被校准热像仪示值的平均值。 11 附录B 全国部分城市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 外墙饰面粘结质量适宜检测时段 表B 全国部分城市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 外墙饰面粘结质量适宜检测时段 城市 建筑立面的朝向 东 南 西 北 北京 700900 1100~1300 15001700 1100~1300 上海 800900 ll001300 15001600 1l001300 南宁 800~900 11001300 15001600 1100~1300 广州 800~900 1100~1300 15001600 1100~1300 福州 800900 1100-1300 1500-1600 11001300 贵阳 800900 1100~1300 15001600 1100~1300 长沙 800900 1100~1300 15001600 1l00~1300 郑州 800900 1100~1300 15001600 11001300 武汉 800900 11001300 15001600 11001300 西安 800~900 1100~1300 15001600 1100~1300 重庆 800900 1100~1300 15001600 11001300 杭州 800-900 11001300 15001600 1100~1300 南京 800900 1100~1300 15001600 1100~1300 南昌 800900 1100~1300 15001600 1100~1300 合肥 800~900 1100~1300 15001600 1100~1300 12 附录C 常用饰面材料表面发射率 表C 常用饰面材料表面发射率 材料名称 状态 温度℃ 发射率 水泥砂浆 干燥 常温 0.54 饰面砖 光滑、釉面 20 0.92 白色、发光 常温 0.70~0.75 红色、粗糙 20 0.880.93 黄色、平滑耐火砖 20 0.85 大理石 光滑 常温 0.94 13 附录D 检测记录表 表D 外墙饰面层粘结质量检测记录表 工 程 名 称 地址 仪 器 名 称 编号 基层材料 _饰面材料 天气_ 气温 风速_ 日照情况 编号 分区 楼层 立面 朝向 红外 像片号 数码 像片号 拍摄 距离 拍摄 角度 拍摄 时间 饰面层 表面温度 检 测 校核 检测日期 14 木规程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 条义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 “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墙饰面 粘结质量技术规程 JGJ/T 277-2012 条 文 说 明 制 定 说 明 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墙饰面粘结质量技术规程 JGJ/T 277-2012,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1月6日以第1240号 公告批准、发布。 本规程制定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 结了我国工程建设建筑外墙饰面层粘结质量检测的实践经验,同 时参考了建筑红外热像检测要求JG/T269、 工业检测型红 外热像仪GB/T 19870 等,通过试验及实体工程现场检测取得 了相关的重要技术参数。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 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 墙饰面粘结质量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 程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 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程正文同等的 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程规定的参考。 18 目 次 1 总 则 20 3 检测仪器 21 3.1 技术要求 21 3.2 使用环境条件 22 4 检测 23 4.1 一般规定 23 4.2 现场检测 25 5 检测数据分析 29 6 检测结论和报告 31 19 1 总 则 1.0.1 本规程是对采用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墙湿作业施工的 砂浆、外墙砖等饰面层粘结质量的技术规定。 1.0.2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建筑外墙采用满粘法施工的饰面层粘 结质量的检测。 建筑物外墙的饰面砖施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点粘法和条粘 法在施工时就已经使饰面砖和墙体之间形成了空鼓,若使用红外 热像法检测极易误判,最好不用热像法,而用其他方法检测。 对于采用外墙外保温体系饰面层,由于饰面层粘贴于保温材 料表面,饰面层与外保温层之间、外保温层体系各层材料之间都 有可能产生粘结空鼓。尤其是外墙外保温采用EPS 聚苯板和 XPS 聚苯板的外墙薄抹灰系统,抹面砂浆与聚苯板之间产生粘 结空鼓的情况比较常见,在用红外热像法检测时,可能无法准确 区分热像图显示的空鼓原因,此时需要慎重采用红外成像法检测 技术,并结合外墙外保温体系的饰面层粘结质量其他检测方法进 行综合判断。 有些建筑外墙用多种不同颜色的外墙饰面材料粘贴成细小花 纹图形,由于颜色不同,表面温度会有所不同,饰面正常部分和 空鼓部分不能正确区分,所以这种情况下红外热像法是不适 用 的 。 此外,由于表面有大的凹凸装饰的饰面层会发生红外线乱反 射,所以红外热像法也不适用。 20 3 检 测 仪 器 3.1 技 术 要 求 3.1.1 太阳光在6000K 时的峰值波长为0.5 μm, 波长3μm 5μm 时的光辐射强度约是波长8 μm~14μm 光辐射强度的100 倍,所以,受太阳光的影响很大,即使是相同的材料波长在 6μm以下时,除黑色涂料发射率大以外,白色涂料和外墙砖等 发射率会降低,因此,需要在检测时恰当地选择红外热像仪的波 长。建筑外墙饰面层检测时选用波长8μm14μm 的热像仪比较 合 适 。 热像仪测温范围是可以事先设定的。 -20℃100℃测温范 围基本能够满足建筑饰面层质量的检测。 热像仪温度显示分辨率是一个重要性能指标,由于建筑外墙 饰面层正常部位与空鼓部位产生的温度差比较小约为0.5℃, 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推荐使用温度显示分辨率不大于 0.08℃的仪器。 热像仪的像素值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表达精度,因此,尽 量选用像素值高的热像仪。否则,检测距离就会受到很大限制。 空间分辨力要求不小于 lmrad, 在拍摄距离不超过50m 时, 可以确保每张红外热像图的最小可探测面积在目标物上不大于 50mm50mm。 3.1.2 在红外热像仪出厂时,应该附带产品合格证。 3.1.3 为保证红外热像仪测温温差的准确性,使用者应按照规 程附录 A 进行仪器的校准。附录A 相关内容引用热像仪校准 规范JJF 1187的规定。 校准项目包括温度示值误差和测温一致性。温度示值误差 考虑到建筑外墙饰面层表面温度通常范围,温度示值误差不超过 21 2.0℃;测温一致性不大于0.5℃;复校时间间隔由用户根 据使用情况确定,建议为1年,使用特别频繁时应适当缩短。在 使用中红外热像仪出现异常情况,从而对红外热像仪性能产生怀 疑时,应提前进行校准。 3.2 使用环境条件 3.2.1 红外热像仪采用高灵敏度的红外探测器,为了避免影响 图片质量,须对拍摄环境进行规定。通过查阅国内外成熟的红外 热像仪的说明手册,结合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制定了仪器的 使用应在环境温度-5℃40℃之间,检测时环境温度过低或过 高会使墙面温度趋于均衡,空鼓部位与正常部位墙面温差很小, 无法进行准确的检测与判定;环境湿度宜控制在90以内,确 保红外热像仪的正常使用。 22 4 检 测 4.1 一 般 规 定 4.1.1 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墙饰面层粘结质量的检测程序应 包含如下内容接受委托并由委托方提供被检测建筑的权属关系 证明和原始工程图纸等资料,在委托人无法提供以上资料或资料 不全的情况下,检测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在预调 查的基础上制定检测方案,选定现场检测日期及现场检测实施方 案。制定检测方案后,实施现场检测。根据现场检测记录的数据 对红外热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并判定被检测饰面层粘结空鼓部 位、程度及质量分级。必要时,可采用锤击法、拉拔法等其他方 法进行检测结果的验证,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最后依据记 录的相关资料编写检测报告。 4.1.2 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是在正式检测之前的准备调查,该 调查是后期检测的必要条件。通过确认红外热像法的适用性及从 建筑物管理人员处得到的信息,搞清楚该建筑物有无修补、建筑 物的实际用途、环境特征等,相关信息有益于后续检测方案编 写、现场检测和检测报告编制等工作的完成。 在调查过程中需要确认如下项曰 1 该建筑设计图纸图纸和实际建筑是否完全符合、有无 差异; 2 该建筑的历史竣工时间、施工方法、维修等情况; 3 该建筑的外观情况观察建筑外墙饰面及其老化情况; 4 热冷环境建筑内有无正在使用的热冷源及其 位置; 5 建筑方位、建筑物朝向及各墙面的方位等; 6 周边情况四周道路和人行道宽度、邻接地块和空地、 23 相邻建筑的方位和高度,有无树木和障碍物等; 7 检测时应采取的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 4.1.3 为了更高效地进行检测,根据现场调查结果以及对收集 资料的分析,应事先做好检测技术方案。检测技术方案需要研究 被测建筑物所具备的检测条件、环境和气象条件,然后决定检测 时间,确定红外热像仪的工作位置、检测距离、检测次数以及必 要时用其他检测方法确认热像法检测结果等。 检测技术方案的主要内容含义如下 1 检测时间收集长期天气预报,调查正式检测前约4d 5d 的天气情况,选择气候状况相对稳定的时间段,然后确定检 测日程。 2 需要检测墙面的位置及最佳检测时段确认被测墙面日 照能量、判断红外热像法的适用性,没有日照的部分应选取合适 的检测时段,具体建议检测时段附录B 引用标准建筑红外热 像检测要求JG/T269 规定的参数。 3 红外热像仪在现场的工作位置应考虑建筑物规模高 度、宽度、建筑物周边条件相邻建筑、相邻空地、道路等、 检测距离等因素后再确定检测仪器工作位置。 4 检测距离及检测次数红外热像法对被测建筑物的规模 和结构形式基本没有限制,但是,建筑物的高度和平面尺寸过 大,会使检测距离加大。如果红外热像仪仰角和水平角过大,会 使检测精度降低,也会导致误判。所以,检测工作要在允分掌握 红外热像仪检测功能的基础上进行。为了对大面积的墙面分块拍 摄,应事前制作拍摄分块简图。应尽量减少检测次数,对于高大 建筑外墙应选择恰当的检测距离。 5 辅助检测验证对于涉及沾污部位、阴影部位及有热源 的影响部位、树木障碍物的阴影部位、特殊部位阳台侧面 等,应在确定异常缺陷部位后,用其他检测方法如敲击法和拉 拔法进行辅助验证检测。 24 4.2 现 场 检 测 4.2.1 为了使正常部位与空鼓部位产生温度差,则需要外墙温 度有足够的变化量。使墙体产生人为的温度变化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主要依赖于太阳能和自然界的气温变化。由于外墙表面温度 分布随着天气、时间、方位的不同,其变化是相当复杂的,所 以,对每一片外墙都需要确定好合适的检测时段。也就是说,本 方法在用于外墙饰面检测时,在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检测是非常 重要的。当外墙的表面温度比主体温度高,热就从外墙表面传到 主体中,当外墙的表面温度比主体低时,热就由里传到外。如果 墙体饰面材料有空鼓,外墙和主体之间的热传导变小。囚此,当 外墙表面从日照或外部升温的空气中吸收热量时,有空鼓层的部 位温度变化比正常情况大。通常,当暴露在太阳光或升温的空气 中时,外墙表面的温度升高,空鼓部位的温度比正常部位的温度 高;相反,当阳光减弱或气温降低,外墙表面温度下降时,剥落 部位的温度比正常部位的温度低。由于空气的导热系数远低于瓷 砖、砖、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因此当热流从表面进入建筑物饰面 层时,即会在“空鼓”等缺陷部位受到空气阻挡发生“热堆积”, 使该处的红外热像呈“热斑”等特征。由红外热像“热斑”出现 的部位、持续时间等特征推知存在饰面砖粘结质量问题的区域 范 围 。 红外热像法检测易受太阳辐射量变化的影响,所以在雨天时 是不能进行检测的,在多云的天气下,如果正常部位和空鼓部位 温度差大于0.2℃,虽然可以进行检测,但是容易出现误判现 象,所以应尽量在晴天时检测。降雨过后,外墙处于不均匀含水 或表面湿润状态,另外,还有雨水从裂缝等处浸入空鼓部分,所 以在雨水蒸发过程中实施检测也会增加误判的可能性。因此,需 在墙壁完全干燥后再进行检测。从这个意义上讲,检测工作应在 时间方面要给出相当大的余量。 4.2.2 尽量选在风和日丽的天气进行检测工作,刮风、下雨、 25 有雾的天气不能进行检测。 一般的红外热像仪空间分辨力多为1mrad 左右,红外热像 仪在所测饰面层上能分辨的最小可测点面积为50mm50mm 。 为了满足分辨到50mm 直径的目标,空间分辨力为Imrad 的红 外热像仪应在距被测目标50m 以内的位置工作,当因环境条件 限制无法满足要求时,应在相应的红外热像图旁注明。由于被测 建筑物周边环境的限制,热像仪应在距被测目标距离在50m 100m 之间,热像仪应配备长焦镜头进行拍摄,满足饰面层上能 分辨的最小可测点面积为50mm50mm 的要求。当进行近距离 高处拍摄时或更近距离的拍摄,热像仪应配备广角镜头进行拍 摄。拍摄角度红外热像仪观察方向与被测建筑饰面层发射表面 法向方向的夹角应控制在45以内,确保得到理想的拍摄效 果,超过45时,应在相应的红外热像图旁注明。 红外热像仪不仅接收到被测物的放射,而且也有来自大气中 的放射、天空或对面建筑物等的太阳反射光及其他干扰光,被测 墙面发射率低的情况下,容易受到这些影响。所以,在检测发射 率低的外墙饰面层时,需要正确选择检测环境。 物体对于红外线的吸收率、发射率及穿透率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