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S390-2014 住宅排气道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ocx
CECS 3902014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 住宅排气道系统应用 技 术 规 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exhaust duct system in residential buildings 中国计划出版社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 住宅排气道系统应用 技 术 规 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exhaust duct system in residential buildings CECS 3902014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 京 丹 轩 厨 卫 技 术 中 心 批 准 单 位 中 国 工 程 建 设 标 准 化 协 会 施行日期2 0 1 5 年 4 月 1 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4 北 京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告 第186号 关于发布住宅排气道系统应用 技术规程的公告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3年第一批工 程建设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13〕057 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丹轩厨卫技 术中心等单位编制的住宅排气道系统应用技术规程,经本协会防 火防爆专业委员会组织审查,现批准发布,编号为CECS 390 2014,自2015年4月1日起施行。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二O 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前 言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3年第一批工 程建设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13〕057 号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是在总结我国住宅排气道系统应用于建筑工程的设 计、安装和验收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有关科研、设计、施工、生 产管理等单位的意见,并参考了发达国家的相关标准编制而成的。 本规程分为6章和5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 语、基本规定、设计、施工和验收等。 本规程的某些内容涉及专利,涉及专利的具体技术问题,使用 者可与本规程的参编单位协商处理。本规程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 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规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防火防爆专业委员会归口 管理,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首体南路9号主语国际2号楼,邮政编码100048负责解释。在 使用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 解释单位。 主 编 单 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丹轩厨卫技术中心 参 编 单 位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住宅设施委员会 北京华新双益轻质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北京市公安消防总队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上海恒生水泥制品厂 1 北京利豪珈源建材有限公司 北京顺天佑金茂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深圳市万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东辰建材有限公司 广州市彩蝶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曼圣节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杭州小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东莞市顺利美节能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起草人张霄云 林 涛 龚守义 李效禹 郑红梅 佟连华 王 炯 唐 刚 高庆文 张广忠 张 琦 王殿明 聂法玉 孙 蕊 王启定 王 仁 林 郑 志 坚 冯才云 洪 琦 唐新叶 姚军茹 郭建华 主要审查人吴德绳 张树君 王岳人 杨嗣信 王建明 任 彤 陈伟涛 2 目 次 1 总 则 1 2 术 语2 3 基 本 规 定 4 4 设 计 6 4.1 一般规定 6 4.2 系统设计 6 4.3 排气道管体设计 7 4.4 进气口设计 7 4.5 防倒灌风帽设计8 5 施 工 9 5.1 一般规定 9 5.2 进场检验 9 5.3 排气道安装 11 5.4 防倒灌风帽安装 12 5.5 防火止回阀安装 12 6 验 收 13 6.1 一般规定 13 6.2 系统通风性能检测 13 6.3 质量验收 14 附 录A 住宅排气道系统资料验收记录 16 附 录 B 住宅排气道系统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17 附 录C 住宅排气道系统施工过程验收记录 18 附 录D 住宅排气道系统检测验收记录 19 附 录 E 住宅排气道系统验收结论汇总20 1 本规程用词说明 21 引用标准名录 22 附 条文说明 23 2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2 3 Basic requirements 4 4 Design 6 4.1 General requirements 6 4.2 System design 6 4.3 Exhaust duct design 7 4.4 Air inlet design 7 4.5 Anti-backflow hood design 8 5 Construction 9 5.1 General requirements 9 5.2 Incoming inspection 9 5.3 Installation of exhaust duct 11 5.4 Installation of anti -backflow hood 12 5.5 Installation of fire resisting check damper 12 6 Acceptance 13 6.1 General requirements 13 6.2 Ventilation perance testing 13 6.3 Quality acceptance 14 Appendix A Ination acceptance record of exhaust duct system in residential buildings 16 Appendix B Acceptance record of concealed work of exhaust duct system in residential buildings 17 3 Appendix C Acceptance record of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exhaust duct system in residential buildings18 Appendix D Inspection acceptance record of exhaust duct system in residential buildings 19 Appendix E Acceptance conclusion summary of exhaust duct system in residential buildings 20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 21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22 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23 4 1 总 则 1.0.1 为保证住宅排气道工程质量,使住宅排气道系统满足适 用、安全、经济、改善通风环境等性能要求,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住宅及商、住两用住宅的 厨房、卫生间等排气道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 住宅排气道系统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 关标准的规定。 1 2 术 语 2.0.1 住宅排气道系统 exhaust duct system 由排气道、防火止回阀、防倒灌风帽成套组合形成,用于排除 厨房炊事过程中产生的油烟气或卫生间浊气,同时具备防回流功 能的整体系统。 2.0.2 排气道 exhaust duct 用于排除厨房炊事活动产生的烟气或卫生间浊气的具有导流 功能的管道制品。 2.0.3 单孔结构排气道 single-hole structure of exhaust duct 一种由建筑材料制成的、竖向单孔断面管道结构的排气道。 2.0.4 多孔结构排气道 multi-holes structure of exhaust duct 一种由建筑材料制成的、竖向多孔断面管道结构的排气道。 2.0.5 奇、偶数层结构排气道 odd and even floor structure of exhaust duct 一种矩形双孔结构排气道,由左、右主管道组成,通过隔板将 奇数层和偶数层的进气口分设在两个不同的主管道上,在进气口 处设置具有防回流功能的导流装置。 2.0.6 防火止回阀 fire resisting check damper 安装在排气道进气口处,风机工作时呈开启状态排出废气, 风机不工作时处于自然关闭状态防止废气回流,室内或共用排 气道内气温达到规定值时可自动关闭,并在规定时间内能满足耐 火性能要求,起隔烟阻火作用的阀门。 2.0.7 故障报警输出装置 failure alarm output device 2 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的防火止回阀,当因故障而关闭不能排 气时,能显示故障状态的警示标志或信号输出的装置。 2.0.8 导流装置 guiding device 安装在排气道进气口处,具有导流功能的组件。 2.0.9 防倒灌风帽 anti-backflow hood 安装于排气道出屋顶处,排除废气,防止风、雨、雪等进入排气 道内的装置。 2.0.10 耐火砂浆掺合料 refractory mortar admixture 一种按固定比例添加到排气道制作材料中的用于提高排气道 耐火极限的掺合材料。 3 3 基 本 规 定 3.0.1 住宅排气道系统应采用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要求的组 件。 3.0.2 排气道系统通风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住宅厨房排气道系统每户排风量应为300m/h500m/h. 且应防火、不倒灌。 2 住宅卫生间排气道系统每户排风量应为80m/h 100m/h, 且应防火、不倒灌。 3.0.3 排气道管体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h。 3.0.4 排气道外壁进气口下部应标有产品商标或生产企业名称、 产品的型号、安装层号和气流方向个等。 3.0.5 排气道壁厚不应小于10mm。 3.0.6 排气道管体成品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0.6的规定。 表3.0.6 排气道管体成品允许偏差 项 目 名 称 允许偏差mm 长度 -9.0 壁厚 0,4 横截面外轮廓尺寸 长边 一4.2 短边 -3,2 横截面对角线 0.7 端面垂直度 ≤11400 平整度 ≤7 3.0.7 网布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耐碱玻璃纤维网布JC/T841 的有关规定。 4 3.0.8 界面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界面处理剂JC/T 907的有关规定。 3.0.9 建筑用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 14684 的有关规定。 3.0.10 防火止回阀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通风和排烟 系统用防火阀门GB 15930 和排油烟气防火止回阀GA/T 798 的有关规定。 3.0.11 导流装置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h, 并应与排气道保持完 整、不脱落。 3.0.12 防倒灌风帽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在保证排气道内气体 正常排出的情况下,应防止风、雨、雪等进入排气道内。 5 4 设 计 4.1 一 般 规 定 4.1.1 排气道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 GB 50096、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的有关规定。 4.1.2 排气道主风道通风截面尺寸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民 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 和建筑通风效 果测试与评价标准JGJ/T309 的有关规定。 4.1.3 排气道系统应进行整体设计,并选用同一系统的排气道管 体、导流装置、防火止回阀和防倒灌风帽等定型产品。 4.1.4 燃气热水器排烟管严禁接入排气道中。 4.1.5 太阳能热水器的水、电管线严禁接入排气道中。 4.1.6 任何管线严禁横向或竖向穿越排气道。 4.2 系 统 设 计 4.2.1 排气道系统施工图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排气道和设备布置平面图应以正投影法绘制。 2 剖面图应在平面图基础土选择反映系统全貌的部位垂直 剖切后绘制。 3 应注明排气道、进气口标高。 4.2.2 排气道系统布置应根据住宅厨卫建筑平面布置、厨房炊事 操作和卫生间的使用要求确定,并可布置在下列位置 1 设于厨房、卫生间靠近内墙侧。 2 设于厨房、卫生间侧墙。 3 设于厨房、卫生间靠近外墙内侧。 4 当厨房和卫生间相毗邻时,可将厨房排气道和卫生间排气 6 道同设于厨房内或卫生间内。 5 设于靠近厨房、卫生间的储藏室或阳台内。 6 当用于既有建筑改造时,排气道可附设在建筑外墙。 4.2.3 排气道应伸出屋面,伸出高度应有利于烟气扩散,并应根 据屋面形式、排出口周围遮挡物的高度、距离和积雪深度确定。平 屋面伸出高度不得小于0.6m, 且不得低于女儿墙的高度。坡屋面 伸出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排气道中心线距屋脊小于1.5m 时,应高出屋脊0.6m。 2 排气道中心线距屋脊1.5m3m 时,应高于屋脊,且伸出 屋面高度不得小于0.6m。 3 排气道中心线距屋脊大于3m 时,其顶部与屋脊的连线同 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不应大于10,且伸出屋面高度不得小于0.6m。 4.2.4 排气道的楼板预留孔洞尺寸应根据排气道截面各边增加 50mm 确定。 4.3 排气道管体设计 4.3.1 排气道应竖向垂直布置,不应中途转弯或水平布置。 4.3.2 厨房和卫生间严禁共用同一排气道系统。同一层内厨房 排气道系统应单独设置,不应将同一层内两个厨房的排气道接人 同一个排气道系统内。套内毗邻卫生间可共用同一排气道系统。 4.3.3 住宅排气道系统应做承托处理,承托间隔不应超过5层。 4.4 进气口设计 4.4.1 排气道内进气口位置应设有防止排气道内烟气倒灌的导 流装置,并符合下列规定 1 单孔结构排气道内进气口位置应安装导流装置,并加装防 火止回阀。 2 多孔结构排气道的支管接口件进气口位置应安装导流装 置。当支管接口件进气口的高度小于0.6m 时,应安装防火止回 7 阀。当支管接口件进气口的高度大于0.6m, 且穿过两层楼板,隔 层分区时,可免装防火止回阀。 3 当在奇、偶数层结构排气道内的进气口两侧设置导流装 置,且导流装置与主管道连接的三通夹角向上不应大于30,隔层 分区时,可免装防火止回阀。 4.4.2 厨房排气道进气口接口直径宜为160mm, 卫生间排气道 进气口接口直径宜为100mm 4.4.3 排气道进气口设置在吊顶内时,进气口垂直下方吊顶应设 置检修口。 4.5 防倒灌风帽设计 4.5.1 竖向排气道防倒灌风帽的安装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建筑砌 筑体 。 4.5.2 防倒灌风帽出气口有效总面积不应小于排气道通风横截 面积 。 4.5.3 防倒灌风帽宜选用与住宅建筑主体同寿命、免维护的产 品。 8 5 施 工 5.1 一 般 规 定 5.1.1 排气道系统施工安装之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1 经规定程序审批的设计图集及其他设计文件齐全。 2 住宅排气道系统中的排气道、防火止回阀等具备产品合格 证、产品物理性能检验报告、耐火极限型式检验报告、系统通风水 平性能检验报告。 3 楼板预留孔洞的尺寸、位置不应有偏移。 4 有经批准的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 5 材料、施工队伍、机具等已准备就绪,能保证正常施工并符 合质量要求。 6 施工现场有材料存放场地,满足施工需要。 5.1.2 排气道系统材料进场后,应分类挂牌堆放,对需防晒、防雨 的材料应采取防晒、防雨措施。 5.1.3 排气道系统安装施工工艺流程可按图5.1.3 进行。 5.2 进 场 检 验 5.2.1 排气道系统进场后,应对下列项目进行检查 1 应对排气道的结构、型号、层号、导流装置标识、气流方向、 进风口位置和外观进行检查,并对出现的一般缺陷及时修补。 2 应对防火止回阀的型号、尺寸、安装方向、故障报警输出装 置、关闭可靠性、密封性、外观进行检查。 3 应对防倒灌风帽的型号、尺寸、外观进行检查。 5.2.2 排气道系统抽样检查数量应按不同规格每2000根为一个 批次,不足2000根应按一个批次进行。抽检项目应符合下列规 9 定 1 排气道抽检项目应包括壁厚和尺寸偏差。 2 防火止回阀抽检项目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消防产品现场检 查判定规则GA 5882012 中第6.12.3条的相关规定执行。 3 防倒灌风帽抽检项目应为出气口的有效总面积。 开始排气道系统安装施工 检查预留孔洞尺寸和位置 有地下室,浇筑首层排气道基础 安装首层排气道 第二层安装排气道承托架 从第二层起,每五层安装一个排气道承托架 安装上一层排气道 浇筑排气道与楼板预留孔洞的缝隙 墙体接缝处施工 安装风帽 安装防火止回阀 隐蔽工程检查验收 系统检查验收 每五层安装一个排气道承托架 无地下室,安装首层排气道 图5 . 1 . 3 排气道系统安装施工工艺流程 10 5.3 排气道安装 5.3.1 安装前,应从上面吊挂垂直中心线,弹出中心线,并在楼板 和墙面上弹出两条正交的中心线,做好标记。 5.3.2 有地下室时,首层楼板应采用C20 混凝土做基础,依据测 量中心线标记安装排气道,校正中心线后固定,排气道中心线与预 留洞中心线偏差不应大于5mm。排气道的垂直位置应用靠尺校 正,偏差不应大于5mm 。当混凝土基础强度达到设计标号的50 后,方可进行第二层管道的安装。 5.3.3 上一层排气道安装时,应在上、下两根排气道管体接缝处 涂抹水泥砂浆,排气道应对准中心线,上、下排气道中心线偏差不 应大于5mm,垂直偏差不应大于5mm。排气道与楼板预留孔洞 之间的缝隙应用具有耐火性能C20 混凝土填实。排气道与墙面 的缝隙,应用耐火水泥砂浆填实。 5.3.4 在相应楼层安装承托件时,应符合设计要求。承托件与排 气道之间的缝隙应进行密封处理。 5.3.5 每层排气道安装完后应对安装质量进行检查,管体安装允 许偏差应符合表5.3.5的规定。 表5.3.5 排气道管体安装允许偏差 检 验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 验 方 法 中心线 5 用经纬仪进行校对 平整度 ≤10 用靠尺和塞尺检查 垂直度 ≤5 用靠尺线坠检查 上下层错位 士5 吊线钢尺检查 5.3.6 排气道应按管体上标识的层号、气流方向和图纸设计的风 口方向进行安装。 5.3.7 奇、偶数层结构排气道安装应按层号、进气口开口位置和 导流装置的标识进行安装。 11 5.4 防倒灌风帽安装 5.4.1 风帽安装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1 风帽安装基座的位置、尺寸和高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在风帽基座的上平面放置25mm25mm 钢板网,用12 水泥砂浆抹平。 5.4.2 使用正投影法校正风帽,中心线应与基座中心线保持一 致。 5.4.3 当采用膨胀螺栓连接或采用钢筋由风帽顶部至基座贯穿 连接的方式时,应将风帽固定在基座上。 5.4.4 风帽靠墙安装时,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采取防水保温处 理 。 5.5 防火止回阀安装 5.5.1 防火止回阀应自上而下逐层安装,安装前应先检查防火正 回阀外形的完整性及操作机构的灵活性。 5.5.2 防火止回阀应采用镀锌螺栓将其固定在排气道预留进气 口处,防火止回阀与排气道的接缝处应采取密封处理。 5.5.3 防火止回阀安装完后,应检查阀片启闭状况等操作性能。 12 6 验 收 6.1 一 般 规 定 6.1.1 排气道系统应进行工程验收,由施工单位组织建设、监理 和设计单位联合验收。验收应按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 附录 E 做好记录、签字并归档。 6.1.2 排气道系统工程质量验收应提供下列资料 1 合同或协议书。 2 住宅排气道系统设计文件。 3 主要材料、设备、成品的出厂合格证明和进场检验报告。 4 住宅排气道系统施工文件。 5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记录。 6 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 7 施工工程过程验收记录。 8 排气道系统检测验收记录。 9 申请竣工验收报告。 10 工程竣工核算报告。 6.1.3 验收应按排气道系统或住宅单元划分。 6.2 系统通风性能检测 6.2.1 排气道系统安装后,应进行现场防窜烟、防倒灌性能检测。 6.2.2 现场防窜烟、防倒灌性能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测 1 检测数量排气道系统性能检测采取抽样检查方式,数量 按不同系统抽检一次。 2 检测设备风机风压180Pa250Pa, 排风量500m/h、 烟雾弹。 13 3 检测方法烟雾试验,随机选一楼层,在排气道进气口处使 用风机,连续抽入烟雾,目测各层排气道接驳处及非开机层进气口 不应有烟气漏出。 6.3 质 量 验 收 6.3.1 排气道系统的验收应符合表6.3. 1的要求。 表6.3.1 排气道系统验收项目 项 目 要 求 排气道管体安装允许偏差 按本规程第5.3.5条执行 排气道系统垂直度 中心线偏差不应大于5mm 排气道外立面与 墙立面的缝隙处理 应用玻纤增强水泥砂浆粉刷,粉刷层的厚度不应 大于10mm 排气道系统通风性能检测 按本规程第6.2节执行 平整度 不应大于10mm 相邻排气道断面密封程度 严实 6.3.2 排气道组件的验收应符合表6.3.2的要求。 表6.3.2 排气道组件验收项目 项 目 要 求 排气道 性能 外观质量 符合住宅厨房、卫生间排气道JG/T 194的规 定 尺寸与行位 允许偏差 垂直承载力 抗柔性冲击 耐 火 性 耐火极限 耐火极限应大于1h。导流装置、防火止回阀不 脱落、不变形 隔热性 耐火极限1h时,背火面平均温度140C,任一 点温度180℃ 保持差压 耐火极限1h时,保持300士15Pa差压 14 续表6 .3 .2 项 目 要 求 防火 止回阀 性能 耐火性 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h 火灾时关闭可靠性 温感器动作后,防火止回阀应自动关闭,手动开 启/复位 关闭可靠性 10次关闭操作中 防火止回阀应能从开启位置 可靠地关闭,各零部件应无变形、磨损及其他影响 其密封性能的损伤 一般工况 油烟机正常工作时应能开启 防倒灌 风帽 外观 应表面光滑 出气口面积 出气口有效总面积不应小于排气道通风横截面 积 6.3.3 符合本规程第6.3.1条和第6.3.2条规定的工程,验收为 合 格 。 15 附录A 住宅排气道系统资料验收记录 表A 住宅排气道系统资料验收记录表 序号 验 收 内 容 验 收 结 果 1 合同或协议书 □合格 □不合格 2 住宅排气道系统设计文件 □合格 □不合格 3 主要材料.设备、成品的出厂合格证明和进场检 验报告 口合格 □不合格 4 住宅排气道系统施工文件 口合格 □不合格 5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记录 口合格 □不合格 6 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 口合格 □不合格 7 范工工程过程验收记录 □合格 □不合格 8 排气道系统检测验收记录 □合格 口不合格 9 申请竣工验收报告 口合格 □不合格 10 工程竣工核算报告 口合格 □不合格 验收结果 资料验收结论 资料验收人员签名 验收日期 16 附录B 住宅排气道系统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表 B 住宅排气道系统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表 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总包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隐蔽工程内容 序号 检查内容 安装质量 1 排气道管体 □合格 □不合格 2 管体对接密封 口合格 口不合格 3 导流装置 □合格 口不合格 4 排气道承托 □合格 □不合格 5 管体与墙面接缝 □合格 口不合格 6 风帽基座 □合格 □不合格 验收意见 建设单位/总包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验收人 日期 签章 验收人 日期 签章 验收人 日期 签章 17 附录C 住宅排气道系统施工过程验收记录 表C 住宅排气道系统施工过程验收记录表 序号 验 收 项 目 验收依据 外 观 检 查 1 排气系统 安装质量 排气道管体 按本规程 施工的要求 □合格 □不合格 2 导流装置 □合格 □不合格 3 防火止回阀 □合格 □不合格 4 防倒灌风帽 □合格 □不合格 外观检测统计 施工过程验收结论 施工过程验收人员签名 验收日期 18 附录D 住宅排气道系统检测验收记录 表D 住宅排气道系统检测验收记录表 序号 验 收 项 目 验收依据 系 统 检 测 1 排气道管体安装允许偏差 按本规程 □合格 □不合格 2 排气道系统垂直度 □合格 □不合格 3 排气道外立面与墙立面的缝隙处理 □合格 □不合格 4 排气道系统通风性能检测 □合格 口不合格 5 平整度 □合格 □不合格 6 相邻排气道断面密封程度 □合格 □不合格 验收结果 系统检测验收结论 系统检测验收人员签名 验收日期 19 附录E 住宅排气道系统验收结论汇总 表E 住宅排气道系统验收结论汇总表 工程名称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资料验收结论 □合格□不合格 验收人签名 年 月 日 隐蔽工程验收结论 □合格□不合格 验收人签名 年 月 日 施工过程验收结论 □合格□不合格 验收人签名 年 月 日 系统检测验收结论 □合格□不合格 验收人签名 年 月 日 建议与要求 年 月 日 建设单位签名 年 月 日 设计单位签名 年 月 日 施工单位签名 年 月 H 监理单位签名 年 月 日 注资料验收、隐蔽工程验收、施工过程验收、系统检测验收四项结论中,如果有一 项不合格,不能通过验收,经整改合格后再填写本表。 20 本规程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21 引用标准名录 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 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 建筑通风效果测试与评价标准JGJ/T 309 建设用砂GB/T14684 建筑通风和排烟系统用防火阀门GB15930 消防产品现场检查判定规则GA 588 排油烟气防火止回阀GA/T 798 耐碱玻璃纤维网布JC/T841 混凝土界面处理剂JC/T 907 住宅厨房、卫生间排气道JG/T 194 22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 住宅排气道系统应用 技 术 规 程 CECS 3902014 条文说明 目 次 2 术 语 27 3 基本规定 28 4 设 计 29 4.2 系统设计 29 5 施 工 30 5.2 进场检验 30 5.3 排气道安装 30 25 2 术 语 2.0.1 本条术语与现行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T 50096 一致。 2.0.2 本条术语与现行行业标准住宅厨房、卫生间排气道JG/T 194一致。 2.0.6、2.0.7 这两条术语与现行行业标准排油烟气防火止回 阀 GA/T798 一致。 2.0.8 利用空气动力学伯努利方程原理,在进气口处设置的导流 配件,在同时开机率较低时,进气口呈负压状态;在同时开机率较 高时,减小进气口正压,以达到规范规定的排气量标准,同时由防 火正回阀联合组成的导流功能组件。 2.0.10 掺合料按比例添加到由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 泥组成的排气道材料中,使排气道的耐火极限达到1h 以上。 27 3 基 本 规 定 3.0.2 本条依据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通风效果测试与评价标准 JGJ/T 309的有关规定制定。 3.0.3 本条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构建耐火试验方法 第 1 部 分 通用要求GB/T 9978.1、通风管道耐火试验方法GB/T 17428的有关规定一致。 3.0.12 防倒灌风帽应与整个排气道系统的耐火极限保持一致, 不应低于1h 。防倒灌风帽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空气分布器 性能试验方法JG/T 20 的相关规定。 28 4 设 计 4.2 系 统 设 计 4.2.2 本条第4款规定当厨房和卫生间毗邻时,可以同时将厨房 排气道和卫生间排气道同时设置在厨房内或者卫生间内,但是厨 房和卫生间排气不能共用同一排气道系统。 29 5 施 工 5.2 进 场 检 验 5.2.1 排气道修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住宅厨房、卫生间排气 道JG/T194 的相关规定,壁厚应达到本规程第3.0.5条的要求。 5.2.2 抽检项目应满足下列要求 排气道的壁厚和尺寸偏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住宅厨房、卫 生间排气道JG/T 194的规定。 防雨盖板、防倒灌风板不宜有蜂窝麻面。表面应方正,导流凸 圆弧体、支柱、支柱直径应上下一致,表面应光滑,不应有蜂窝麻 面。 5.3 排气道安装 5.3.7 示例以24层为例,第一个分系统1层6层,第二个分 系统7层12层,第三个分系统13层18层,第四个分系统19 层24层,可在同一分系统内厨房、卫生间规格分开分奇、偶层 任意进行安装。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