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进“事故多发点”的安全施工.ppt
掘进“事故多发点”的安全施工,授课人,掘进“事故多发点”的安全施工,掘进安全施工,涉及对“五大自然灾害”的全面防治,内容较广。本教案重点阐述如何抓好掘进“事故多发点”的安全施工。所谓“事故多发点”,系指易于发生安全事故的施工点和作业场所。生产实践和事故规律表明,绝大多数饿掘进施工事故,发生在事故多发点,因此,在事故多发点施工时,要对规程措施、安全管理,做重点安排,落实到位。,掘进“事故多发点”主要有,巷道贯通施工大倾角上山施工掘进斜巷小绞车施工交岔点施工构造段和老巷施工迎头顶板管理巷道改棚施工等,一、巷道贯通施工巷道贯通施工是掘进施工的主要事故多发点之一。巷道贯通按其贯通形式和贯通目的,大体可分为以下6种情况,对贯→←透贯\←与通风使用巷道贯通与盲巷贯通与垮冒巷道贯通与采面巷道贯通等,要严格控制贯通距离和贯通精度,严防误透弄清被贯通巷道内气体、水害等重大隐患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对通风系统要提前采取控制措施爆破要设好警戒对贯通点的支架和顶板要提前采取管理措施处理好两巷关系保护好贯通点的管、线等设施贯通时,应有区队干部跟班,不同的贯通形式,安全管理重点和安全注意事项有所不同,综合起来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一)要严格控制贯通距离和贯通精度,严防误透,炮掘要求距贯通点20米前,机掘要求距贯通点50米前,由矿地测部门向施工单位下达贯通通知书,施工单位要重点安排,落实有关安全措施,否则会出现安全事故。1997年某矿巷道对贯通,贯通点中线误差0.4米,改棚冒顶死一人。1989年、1990年某两个地方矿,爆破贯通时均误透盲巷,发生瓦斯爆炸,分别死亡21人、15人。1990年某国有矿井,爆破贯通时误透盲巷,发生瓦斯爆炸,死亡49人。,(二)弄清气体、水等重大隐患情况,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对于被贯通巷道内的有毒有害气体、水患等,凡有条件的,一定要先排后贯。无条件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要采取打超前探眼等针对性措施,先小断面“挖”透;经测气员检查,确无重大隐患时,才可正规贯通爆破,否则就会发生事故。1983年某矿井,被贯通巷道的瓦斯排完后,因掉电又重新积聚,爆破引起爆炸,伤亡惨重。故要求每次贯通爆破前都应检查被贯通巷道的瓦斯是否超限。,1997年某矿井,贯通距离仅剩17米,因发现“高温点”停头处理。在打钻时,CO涌出,当时有一人喊一声“快跑”,大家就一起向外奔跑,跑在最前面的两人距开窝点只有2.5米,而安全矿长距15米,自救器虽已打开,但未戴上。这次事故包括矿总工程师、安全矿长、通风区长等8人遇难,教训极其沉痛。若当时现场人员沉着冷静,屏住呼吸,戴上自救器,采取这一针对性措施,就可化险为夷。,(三)对通风系统要提前采取措施,在贯通措施中,要明确以下四点影响范围提前应采取的控制措施。施工单位监督、辅助单位全部落实后方可贯通,否则不得贯通。1995年某国有矿井,因贯通造成一个综采面一天瓦斯超限多次,导致爆炸,一次死亡84次。某局某重点矿井,贯通后造成风流短路,致使封闭墙内瓦斯溢出爆炸,死亡7人。,四爆破要设好警戒,在贯通措施中要明确以下三点应设警戒点的数量和位置,在施工图上和井下巷道的警戒点标明。明确堵炮方式,如打栅栏等。明确联系方式,如电话或当面通知等。1990年某地方矿,漏堵点,一炮死伤3人。1997年某矿,爆破贯通时,漏设一个警戒点,造成一人死亡一人重伤。,(五)对贯通点的支架和顶板要提前采取管理措施,除与垮冒巷道贯通外,其他几种情况均要实施这一措施。某现代化矿井,因缺乏对贯通点的提前管理,导致贯通点大冒顶;在处理冒顶过程中,通风状况不稳定,风时通、时堵,发生瓦斯爆炸,造成40人死亡。,(六)处理好两巷关系,贯通点有平透、硐顶透、硐底透、半硐透等多种不同的形式和两巷关系,它们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针对性措施也各不相同,若处理不当就可能发生安全事故。1997年某矿,一煤巷上山从垮冒的轨道巷顶呈“楼上楼”贯通,没有打超前探眼、下底梁等措施,造成蹲底冒顶,跟班队长死亡。,,(七)保护好贯通点的管、线等设施1996年某矿皮带下山贯通点,因爆破震落被爆破巷道的吊挂管路,将距离贯通点50米远、坐在巷帮休息的一名职工砸死。(八)贯通时,必须有区队干部跟班鉴于贯通施工是主要的事故多发点之一,易于发生事故,因此要求贯通班,应有区队干部跟班,强化现场管理。,,二、大倾角上山施工广义地说,凡采用自留运输的上山,称之为大倾角上山。它具有五大特特点1、迎头易积聚瓦斯,巷道易于产生煤尘飞扬。2、煤岩自留性强,冲击力大,易于造成“飞快”伤人和冲倒支架。3、顶板正压力小,下滑力大,易造成支架失稳。4、若遇”三软“条件,易发生片、抽、漏、推顶板事故。5、底板有下滑趋势易发生底板失稳冒顶。,,大倾角上山施工的安全管理重点是◆瓦斯煤尘管理◆顶底板管理◆”飞快“管理其施工安全注意事项是,,(1)强化通风管理、风筒管理,防止炮烟熏人,杜绝爆破事故发生。★要特别加强局部通风管理,要确保迎头有足够的风量,杜绝瓦斯积聚,严格执行“一炮三检”放炮管理制度。2001年某国有低瓦斯矿井,在正常组织生产当中,从未发生瓦斯超限,但该矿在做采面改造”大倾角上山施工“时,掘进20米未按局部通风机,发生瓦斯爆炸,死亡6人。★要健全洒水防尘系统和煤尘清洒制度,消除煤尘飞扬、积聚。,2加强顶、底板管理,防止冒顶事故措施放小炮;超前支护;帮顶闭实;支架连锁;柱窝麻面;下底梁;管理好底板水等多种综合防止措施,消除片帮、冒顶、底梁下滑、支架失稳等因素。(3)管好“飞快”、“飞料”,确保人行安全措施打中柱,钉挡板、设扶手或留绳、闸流放煤,安全运料,存放牢靠,确保人行安全。,,(4)后路检查要求每位干部、职工进出工作面时,都要仔细检查抬棚、支架、中柱,挡板、底梁、扶手、连锁装置等是否完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隐患。只要认真执行上述措施,“大倾角上山”施工,是完全可以实现安全施工的。,,三、掘进斜巷小绞车施工事故统计表明,掘进斜巷小绞车施工,易于发生断绳、跑车、“放大滑”等伤亡事故。小绞车事故在矿井运输事故中,居于首位,也是掘进施工主要的“事故多发点”之一。四、交叉点施工因掘进交叉点施工断面大,支护形式复杂,顶板可能二次松动,又要处理好两巷关系,易于发生较大冒顶施故,因此要求区队干部必须跟班。,,五、构造段和老巷施工,当掘进工作面遇断层、褶曲、破碎带等特殊情况时,施工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对支护形式、炮眼布置、装药量、超前支护、老硐隐患处理等方面,应及时编制有针对性的安全补充措施。1997年某国有煤矿,煤层轨道巷掘进期间遇走向断层,未及时制定补充措施,迎头打眼冒顶死亡1人。该区工程技术人员被追究了责任。,六、迎头顶板管理,掘进工作面迎头,是顶板事故的“多发点”。为顶板事故的发生,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优化设计对掘进工作面的支护,应根据煤岩类别、围岩性质、矿山压力、巷道断面、服务年限等因素,优化设计,合理选择数据,从技术上把好安全关。2005年某矿,沿空掘进采煤工作面风巷,由于采用的锚索网支护相关技术参数不合理,导致掘进工作面迎头大面积冒顶长达5米以上,死亡3人。,(二)科学施工掘进工作面要采用“钻爆法”施工时要科学布置炮眼,合理装药;当采用“机掘法”施工时,科学把握截割部位、截割程序、截割深度。无论采取那种方法,都应科学组织施工,以实现“优质、安全、快速、高效”的要求。(三)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只有管理工作到位,才能搞好工程质量,打好安全基础。,,有些矿井尽管“五大自然灾害”条件非常不好,但是,就因为各种制度制定得细、执行得严,认真实施了精细化管理,也是实现了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四)严格执行顶板管理相关规定◆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采掘工上岗时,首先要进行敲帮问顶,排除活矸、险帮,方可作业;严防片帮、掉顶事故。2006年某矿的掘进副班长,放炮后,没有“敲帮问顶”,在用风镐找肩窝时被掉矸砸死。,,◆严格实施前探梁支护,严禁空顶作业。2008年4月某矿,掘进工作面工程质量差,又违章空顶作业,发生大面积冒顶,死亡10人。事发后矿主既未及时汇报,贻误了最佳抢救时机,又瞒报事故,有关责任人受到了法律的严惩。1984年某矿,在锚喷支护的掘进工作面,没有实施临时点柱支护,当迎头打锚杆时发生冒顶,死亡3人。,,◆严格执行支架防倒凡采用架棚支护巷道,迎头前10米范围内的支架必须采取连锁防倒措施,严防放炮倒棚。1964年某矿,煤巷掘进工作面是工字钢梯形支护,支架没有采取连锁防倒措施,一炮蹦到12棚,2小时没扶完,发生冒顶,死亡1人。,,(七)巷道改棚施工在巷道改棚施工前,必须对改棚区域的整体支护情况认真观察,再去掉原有支护前先进行临时支护,采取打点柱等综合防倒措施。一定不要图省事、怕麻烦、抱侥幸,切记防范为先。1994年某矿大巷扩修棚子,为采取防倒措施,发生冒顶,死亡2人。,本次的课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