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失地层近水平钻孔水力反循环取心试验.pdf
第 48 卷 第 5 期 煤田地质与勘探 Vol. 48 No.5 2020 年 10 月 COAL GEOLOGY hydraulic reverse circulation coring; near-horizontal borehole; core blockage; solutions 万方数据 第 5 期 杨冬冬等 漏失地层近水平钻孔水力反循环取心试验 263 地层漏失在钻井领域中是比较复杂且普遍存在 的一种情况,漏失严重时会浪费大量的生产时间、 人力、物力、财力,甚至发生塌孔、埋钻事故等, 因此,一定要加以重视[1-2]。水力反循环连续取心钻 进曾经作为继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技术之后的又一 创新性技术,其在地质资源勘查、矿山坑道钻探、 地质构造探测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4]。该 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反循环冲洗液在钻杆柱内 的上升力将孔底钻取的岩心连续不断地输送至孔 外,从而实现不提钻连续取心的目的[5-6]。与常规 取心技术[7-8]相比,该工艺方法可减少 2030的 辅助时间,具有效率高、纯钻进时间长、钻探成本 低、岩矿心采取率高、品质好、劳动强度小等诸 多优点[9-10]。 探查煤矿井下工作面是否存在陷落柱、溶洞、 断层等地质异常体是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钻遇上述 地层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漏失问题[11-12]。针对单管 水力反循环取心技术,由于需要向钻孔环空注入冲 洗液实现反循环取心,地层漏失会导致进入钻具中 心通道的冲洗液量急剧减少[13-14],反循环取心效果 差,并且对孔口密封性有更高的要求,不适合煤矿 井下施工工况;绳索取心施工技术虽然受地层漏失 的影响较小,但需要反复提、放内管打捞总成实现连 续取心,内管打捞总成易磨损、施工工序复杂且辅助 时间相对较长[15]。而双壁水力反循环取心技术受地层 漏失影响较小且劳动强度低,综合考量上述取心施工 方法,决定将双壁水力反循环取心技术应用于煤矿井 下地质异常体探测工作中。首先在渭南某露天矿区进 行地面漏失地层近水平钻孔双壁水力反循环连续取心 试验研究及可行性分析后,取得较好的试验效果,为 后续煤矿井下地质异常体探测提供技术支撑。 1 技术原理及特点 近水平钻孔双壁水力反循环连续取心钻进技术 原理如图 1 所示。在近水平钻孔内,泥浆泵将冲洗 液首先压送至双壁送水器,双壁送水器与双壁钻杆 内环空相连通,使得冲洗液沿着双壁钻杆内环空进 入取心钻头并从钻头水眼喷出,大部分冲洗液携带 岩心及破碎的岩屑沿着钻具中心通道上返至孔外岩 心箱,少量冲洗液进入钻孔环空正循环通道携带环 空沉渣上返,施工过程中岩心持续卡断并上返从而 实现不提钻连续取心。现场试验利用钻机提供孔内 钻具给进力及回转力,利用泥浆泵提供岩心上返动 力,同时起到钻头冷却及携粉排渣的作用,双壁反 循环取心钻进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冲洗液对孔壁的 冲刷,有利于孔壁稳定,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层 漏失问题。 图 1 近水平钻孔双壁水力反循环连续取心原理 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double-wall hydraulic reverse circulation coring for near horizontal boreholes 2 现场反循环取心配套装备 本次地面试验配套的钻探装备主要有钻机、泥 浆泵、89/42 mm 双壁钻杆、反循环取心钻头、双 壁送水器、钻孔成像仪等,具体情况见表 1。 表 1 取心钻探配套装备及机具 Table 1 Auxillary equipment and tools for coring drilling 名称 型号/规格 坑道全液压钻机 ZDY3200S 泥浆泵 3NB320/3-30 双壁钻杆 89/42 mm1.5 m 反循环取心钻头 113/38 mm, 98/38 mm 双壁送水器 89 mm 钻孔成像仪 CXK12 2.1 89/42 mm 双壁钻杆 双壁钻杆是顺利实施水力反循环连续取心钻进 的关键钻具之一。本次试验研制了 89/42 mm 双壁 钻杆,双壁钻杆单根长度为 1.5 m,双壁钻杆结构如 图 2 所示,该双壁钻杆由外管、内管二部分组成。 内管由内管公接头、内管杆体、内管母接头依次螺 纹连接组成,内管杆体通过焊接在内管母接头与内 管公接头上的支撑定位块限位固定于外管内,其中 内管公接头一端为插接公头,内管母接头一端为插 接母头,内管公接头与内管母接头通过插接方式连 图 2 89/42 mm 双壁钻杆 Fig.2 Double-wall drilling pipes of 89/42 mm 万方数据 264 煤田地质与勘探 第 48 卷 接,因此,双壁钻杆内、外管的连接形式有所不同, 内管之间采用插接连接形式,外管之间采用螺纹连 接形式,便于施工过程中双壁钻杆的装卸。 2.2 反循环取心钻头 反循环取心钻头主要起到改变冲洗液流向的作 用,迫使冲洗液向钻头中心部分流动,以达到携带 岩屑岩心上返流速。本次试验选用了 98/38 mm 和 113/38 mm 两种规格的反循环取心钻头,其取心直 径为 38 mm,卡断器复合片距离钻头顶端 87 mm, 卡断器出刃高度为 4 mm,钻头内管与钻头外管插 接配合,具体结构如图 3 所示。取心施工中,岩 心逐渐形成至卡断器位置,随着岩心进一步上移, 卡断器对岩心产生径向挤压力,岩心受到弯矩作 用使其在岩心根部发生断裂,断裂的岩心长度为 8090 mm。 图 3 98/38 mm 反循环取心钻头 Fig.3 Reverse circulation coring bit of 98/38 mm 3 现场试验及可行性分析 3.1 取心试验结果 本次地面试验地点选在陕西省渭南市某矿山开 展,地层主要为砂岩层,地层裂隙发育明显。现场 共施工了 3 个反循环取心试验钻孔,分别是 1、2、 3 号反循环试验钻孔。其中 1 号反循环试验钻孔共 施工 19.5 m,取心约 5 m,取心率为 25.6;2 号反 循环试验钻孔共施工 57 m,取心约 39.5 m,取心率 为 69.3;3 号反循环试验钻孔共施工 120.8 m,取 心约 101.38 m,取心率为 83.9。上述 3 个取心钻 孔的最大回次进尺为 69 m,本次试验综合取心率 73.9,反循环取心效果较好,平均钻进效率为 3.616.26 m/h。现场施工的 3 个反循环试验钻孔整 体取心情况见表 2。对现场收集的岩心进行统计归 纳,岩心完整度较高,岩心长度超过 50 mm 的岩心 数量超过 80,大部分岩心长度在 85 mm 左右,岩 心直径在 37.5 mm 左右。通过对上返岩心的观察, 地层变化、裂隙、层理的情形均清晰可辨,图 4 为 1、2、3 号反循环试验钻孔岩心实物。 表 2 试验钻孔取心总体情况 Table 2 Overall coring situation of the testing boreholes 孔号孔深/m 取心 孔段/m 取心孔 段长/m 岩心 总长度/m 钻孔取心 率/ 1 37.5 18.037.5 19.5 5.00 25.6 2 57.0 057.0 57.0 39.50 69.3 3 120.8 0120.8 120.8 101.38 83.9 图 4 试验现场钻进返出的岩心 Fig.4 Returned core from testing field drilling 本次试验过程中主要采用了 98/38 mm 和 113/38 mm 两种规格的反循环取心钻头,其中采用 113/38 mm 取心钻头施工进尺累计 27 m, 较 98/38 mm 取心钻头的取心效果差一些, 取心率降低 2030 且上返岩心较短。采用 113/38 mm 取心钻头施工 时,孔内钻具抖动比较明显,主要是钻头碎岩面积 增大且钻头外径与双壁钻杆外径相差较大致使钻孔 环空间隙尺寸增大,地层裂隙发育且局部地层较破 碎,在钻机给进力作用下,钻具稳定性差,导致岩 心上返不畅,较易发生卡堵,因此,本次试验主要 采用 98/38 mm 取心钻头进行施工。 3.2 孔口窥视结果 地层漏失程度主要分为三个等级轻微漏失、 中度漏失、严重漏失[16],轻度漏失地层的漏失量小 于 1 m3/h, 中度漏失地层的漏失量为1.02.4m3/h, 严 重漏失地层指漏失量大于 2.4 m3/h 或漏失量大于泥浆 泵输出泵量的地层。在施工 1 号反循环试验钻孔时, 钻具结构未进行改进前, 泵量设置为 320 L/min, 中心 通道返水流量 180200 L/min,计算后漏失量为 7 8 m3/h,远大于 2.4 m3/h 且孔口无返水,钻孔环空正 循环无法形成,判断为裂隙发育地层且漏失程度属 于严重漏失。为了观察试验地层裂隙发育程度,于 是下放 CXK12 型钻孔成像仪进行孔内裂隙观测, 其 中 2 号反循环试验钻孔下放总深度 28.5 m,共观察 到 11 处裂隙, 分别在 0.7、 13.5、 19、 22.5、 23、 25.5、 万方数据 第 5 期 杨冬冬等 漏失地层近水平钻孔水力反循环取心试验 265 27.528.5 m 处裂隙较大,孔内较大裂隙的开裂宽度 可达到 510 cm,由于 28.5 m 处出现塌孔,下放过 程中存在大量碎石,内窥仪无法继续下入,其他 2 个反循环试验钻孔均因同样原因无法顺利下入钻 孔成像仪。 考虑下放深度过短而后继续用成像仪窥视左 下方具有代表性的其他试验遗留钻孔,该孔总深 度 150 m 左右,此次下放较顺利,内窥仪下放深度 94 m,共发现 25 处裂隙,其中 0.8、21、30、51、 58、78、81、93 m 处裂隙较大,较大裂隙的开裂宽 度均在 510 cm,孔内局部裂隙发育情况如图 5 所 示。该次试验中 3 个取心钻孔的最大回次进尺为 69 m,由于试验钻孔所处岩层裂隙发育,钻孔深度 每增加 510 m 就会出现一个较大裂隙, 裂隙处上返 的岩心较破碎,相较地层较好孔段易发生卡堵,但 整体取心效果并未受到较大影响。目前中硬岩层水 力反循环取心最长回次进尺超过 100 m,但都是在 钻孔深度较深且岩性较完整的前提下完成的[17]。 图 5 钻孔内局部裂隙窥视截图 Fig.5 Peep screenshots of the local fissures in borehole 3.3 可行性分析 本次试验地层裂隙发育明显, 且裂隙宽度较大, 属于严重漏失地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且裂隙 发育孔段岩层较破碎。从现场的试验情况来看,本 套取心钻具在该漏失地层取心效果较好,试验中并 未因冲洗液漏失导致中心返水减小严重、卡堵频发 等情况的出现,并且破碎地层通过性较好,为后期 的井下试验提供参考和有力支撑。 4 钻具结构改进 为了提高该套反循环取心钻具的返心能力及漏 失地层的适应性,保证反循环取心钻具中心通道的 冲洗液上返流量,对取心钻头的内管及连接钻头的 第一根双壁钻杆内管进行结构上的优化改进。 4.1 取心钻头内管结构改进 取心钻头包括取心钻头本体及钻头内管两部分 组成,在钻头内管周向等间距加工 3 个 5 mm 且与 钻具中轴线夹角为 45的上斜内喷孔,喷射方向与 岩心上返方向一致,使得冲洗液流至取心钻头内管 处沿着内喷孔部分分流至中心通道,形成具有一定 速度的水射流,岩心经过取心钻头卡断器卡断后, 分流的冲洗液会辅助岩心上返,取心钻头内管如图 6 所示。 图 6 取心钻头内管 Fig.6 Inner pipe of the coring bit 4.2 双壁钻杆内管结构改进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心通道返水量,使上返岩心 二次加速,减少岩心在钻具内管的停留时间,一定 程度上减少卡堵,对连接反循环钻头的第一根双壁 钻杆内管进行类似优化改进,即在双壁钻杆内管杆 体下端周向上等间距布设 3 个 5 mm 且与钻具中轴 线夹角为 30的上斜内喷孔,冲洗液喷射方向与岩 心上返方向一致,为了令上述内喷孔喷射出的冲洗 液大部分能沿着双壁钻杆内管向上运行并减少向下 分流的冲洗液对下部上返岩心的影响,于是将内喷 孔轴线与钻具中轴线的夹角降低至 30,使得岩心 上返过程中途经此处,会再次加速上返,有效降低 出现卡堵的概率,对提升反循环取心效果有积极作 用。改良后双壁钻杆结构如图 7 所示。 图 7 改进后双壁钻杆结构 Fig.7 Structure schematic diagram of improved double-wall drill pipe 通过对钻头内管及双壁钻杆内管结构上的改 良,中心通道返水量明显增大。为了验证冲洗液的 分流情况,在控制入口泵入流量一定的前提下,对 改良前后的中心通道返水量及中心通道冲洗液流速 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数据见表 3,泥浆泵入口流量 为 250 L/min,测试钻孔为 3 号反循环试验钻孔,测 试施工孔深为 8090 m,分别测试 3 次。从表 3 可以 看出改良前中心通道平均返水流量为 144.3 L/min, 改 良后中心通道平均返水流量 217.6 L/min,提高了 50.7左右; 改良前中心通道平均返水流速 1.81 m/s, 万方数据 266 煤田地质与勘探 第 48 卷 改良后中心通道平均返水流速 2.74 m/s,提高了 51.4左右。结构改良反循环效果提升明显,能够有 效地解决因地层漏失严重而导致中心通道冲洗液上 返流速低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水力反循环取 心施工技术能够在漏失地层的正常开展。 表 3 中心返水量及中心返水流速 Table 3 Central return water volume and central return water flow rate 中心返水流量/Lmin–1 中心返水流速/ms–1 次数 泵量/ Lmin–1 改良前 改良后 改良前 改良后 1 250 150 220 1.89 2.77 2 250 143 216 1.80 2.72 3 250 140 217 1.76 2.74 平均值 144.3 217.6 1.81 2.74 5 现场试验遇到的问题及措施 5.1 环空排渣问题 由于地层裂隙发育漏失严重,孔口不返水或返 水较小,而且钻具内管内喷孔的增加,使得大部分 冲洗液流入钻具中心通道,流入环空的流量大致在 3050 L/min, 不满足钻孔环空排渣的需要,导致钻具 与钻孔环空内的岩屑不能顺利排出孔外而在钻孔内 集聚,可能会导致钻机回转压力大、进尺缓慢、甚 至卡钻埋钻事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用多次往复冲孔减 少钻孔环空沉渣的方法。冲孔方式有两种,分别是 反循环排渣法及正循环排渣法反循环排渣法是指 冲孔过程中冲洗液沿着钻具环空进入从反循环钻头 底部水眼喷出,携带孔内岩屑从中心通道上返至孔 外;由于钻头水眼个数有限且水眼喷出的冲洗液会 发生分流,当沉渣较多时反循环排渣法无法高效返 渣,此时,可以采用正循环排渣法,将冲洗液通过 变径接头泵入取心钻具中心通道,并堵住双壁送水 器侧面注水口,冲洗液全部进入钻孔,提高正循环 通道返水流量,将孔内沉渣携带至孔外。 5.2 岩心卡堵问题 由于地层局部裂隙发育明显,钻至该处的岩心 会比较破碎,主要的卡堵形式为滞留卡堵与失稳卡 堵[18]。滞留卡堵是指上返岩心与岩屑小岩块具有 不同的运移速度,使得在某一个瞬间,岩屑进入岩 心与内管的环隙中使岩心制动;失稳卡堵是指岩心 长度较短, 这类岩心会在内管运移过程中发生翻转, 由于短岩心斜截面长度接近中心通道内径导致翻转 过程中某一时刻卡堵于中心通道内。 针对岩心卡堵情况并结合现场条件,提出了多 种解卡方案,包括通过提高钻机回转速度令钻具震 动、中心通道下放推送杆、中心通道打水等方法, 其中提高钻具回转速度令钻具震动的方法解卡成功 率较低,中心通道下放推送杆的方法对于较深钻孔 耗时依旧较长,而采用变径接头向中心通道打水解 卡的方法,操作简单、耗时最短且解卡成功率最高, 因此,本次试验主要采用变径接头向中心通道打水解 卡的方式, 具体情况如图 8 所示。 将 3NB320 泥浆泵流 量调整至 320 L/min,堵住双壁送水器侧面注水口,打 水过程中,保持钻具回转并前后反复提拉,待孔口返 水水量较大时,暂停向中心通道打水,更换接头并向 双壁送水器侧面注水口打水,通过双壁送水器尾部的 返水量大小对解卡是否成功进行初步判断,如果水量 明显增大, 可继续尝试进行取心施工, 进尺 80100 mm 观察双壁送水器尾部是否有岩心返出,有则证明本次 解卡成功,并持续观察双壁送水器尾部返水量变化。 试验过程中,3 号反循环试验钻孔发生多次卡堵,累计 发生卡堵 6 次,其中 5 次均采用中心通道打水这种方 式都顺利解卡,解卡成功率较高。 图 8 中心通道打水解卡 Fig.8 Central channel water pumping to relieve blocked cores 6 结 论 a. 本次试验共施工 3 个近水平反循环取心钻 孔,累计进尺 215.3 m,单孔最大孔深 120.8 m,综 合取心率 73.9,单孔最高取心率为 83.9,反循 环取心效果显著,3 个取心钻孔的最大回次进尺为 69 m,平均钻进效率为 3.616.26 m/h,且岩心完整 度较高, 岩心长度超过 50 mm的岩心数量超过 80, 大部分岩心长度在 85 mm 左右。 b. 试验地层漏失严重,地层裂隙发育,通过对 取心钻头内管及双壁钻杆内管加工内喷孔可有效提 高中心通道返水量,改良后中心通道平均返水流量 提高到 217.6 L/min,中心通道平均返水流速提高到 2.74 m/s,相较改良前分别提高了 50.7、51.4左 右,改良效果明显,保证了该套反循环取心钻具在 漏失地层施工中的取心效果。 c. 为了避免钻孔环空钻渣过多,可以通过正循 环排渣法、 反循环排渣法有效清理钻孔环空的沉渣, 万方数据 第 5 期 杨冬冬等 漏失地层近水平钻孔水力反循环取心试验 267 有效避免因钻孔环空沉渣过多导致的钻机回转压力 大、进尺缓慢及卡钻、埋钻等事故的发生。 d. 本次进行的漏失地层近水平钻孔双壁水力 反循环连续取心试验研究,验证了本套双壁取心钻 具在漏失且破碎地层进行取心施工具有可行性,试 验中并未因冲洗液漏失导致取心钻具中心通道返水 量减小严重、卡堵频发等情况的出现,并且破碎地 层通过性较好,本次试验有效预见在煤矿井下地质 异常体等漏失地层中施工近水平取心钻孔过程中可 能出现的问题,并且及时改进完善反循环取心钻具 结构及工艺技术,为水力反循环取心技术应用于煤 矿井下地质异常体探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请听作者语音介绍创新技术成果 等信息,欢迎与作者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References OSID 码 [1] 高德程. 哈达门沟矿区 ZK10802 钻孔复杂地层钻进工艺[J]. 现代矿业,2019,351140–43. GAO Decheng. Complex ation drilling technology for drill- ing ZK10802 in Hadamengou mining area[J]. Modern Mining, 2019,351140–43. [2] 易旺,李凯,赵凌云,等. 黔西地区钻遇地层漏失分析及堵漏 措施探讨[J]. 石油化工应用,2019,38613–16. YI Wang,LI Kai,ZHAO Lingyun,et al. Leakage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of leakage stoppage measures for drilling strata in western Guizhou[J]. Petrochemical Industry Application,2019, 38613–16. [3] 董智广,常喜顺. SSF75 双壁管水力反循环连续取心试验及可 行性分析[J]. 西部探矿工程,1997,94112–114. DONG Zhiguang,CHANG Xishun. Test of hydraulic cou- ter-cycling continuous core drilling of SSF75 double-wall pipe and technological parallel analysis[J]. West-China Exploration Engineering,1997,94112–114. [4] 张永勤,张晓西,靳玉生,等. 中硬岩石水力反循环连续取心 钻探工艺的研究与应用[J]. 北京地质,199823–5. ZHANG Yongqin,ZHANG Xiaoxi,JIN Yusheng,et al. In moderately hard rocks,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he drill- ing technology on the continuous coring in reversed jetting [J]. Beijing Geology,199823–5. [5] 虞结根. 反循环水力连续取心钻进工艺的推广应用[J]. 西部 探矿工程,2002增刊 1280–281. YU Jiegen.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reverse circulation hy- draulic continuous core drilling technology[J]. West-China Ex- ploration Engineering,2002Sup.1280–281. [6] 武环,王德平,郭福盛. 反循环中心取样钻探技术在第三系砾 岩金勘探中的应用[J].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6, 331049–51. WU Huan,WANG Deping,GUO Fusheng. Application on re- verse circulation central sampling in exploration of tertiary con- glomerate gold[J]. Exploration EngineeringRock Soil Drilling and Tunneling,2006,331049–51. [7] 薛晓辉,曾凡武,陈磊,等. 常规取心过程中页岩含气量解吸 测定分析及建议[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15,43527–30. XUE Xiaohui,ZENG Fanwu,CHEN Lei,et al. 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shale gas content measurement during conven- tional coring[J]. Coal Geology Exploration,2015,43527–30. [8] 李柏军,邹润,郭超. 绳索取心技术在覆盖地层钻井中的 应用[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19,473217–222. LI Baijun, ZOU Run, GUO Chao. Application of wire line coring technique in overburden drilling[J]. Coal Geology Explora- tion,2019,473217–222. [9] 尚月成,张星明. 水力反循环取心钻探效果及几个问题的 看法[J]. 西部探矿工程,20004109–110. SHANG Yuecheng,ZHANG Xingming. The effect of hydraulic reverse circulation coring drilling and the view of several prob- lems[J]. West-China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20004 109–110. [10] 郑阳. 水力反循环取心钻进在铜坑矿钻探生产中的应用[J]. 西部探矿工程,200610204–206. ZHENG Yang. Application of hydraulic reverse circulation cor- ing drilling in copper mine drilling[J]. West-China Exploration Engineering,200610204–206. [11] 袁超峰,袁永,刘志恒,等. 近距离陷落柱对工作面推进的影 响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2019,478108–115. YUAN Chaofeng,YUAN Yong,LIU Zhiheng,et al. Study on influence of close collapse pillar on advancement of working face[J].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9,478108–115. [12] 李振华,谢晖,李见波,等. 采动影响陷落柱活化导水规律试 验研究[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512 4377–4383. LI Zhenhua,XIE Hui,LI Jianbo,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mining effect on collapse column activated water conducting mechanism[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45124377–4383. [13] 陈礼干. 坑内单管水力反循环取心钻探技术研究[J]. 矿产与 地质,2001,154284–289. CHEN Ligan. Study on hydraulic anti-revolve core sampling technique of pit boring with single tube[J]. Mineral Resources and Geology,2001,154284–289. [14] 梅安平. 全孔水力反循环 PDC 钻头理论设计研究[J]. 煤矿机 械,2015,361223–26. MEI Anping. Theoretical design of PDC coring drill bit in en- tire-hole reverse circulation drilling[J]. Coal Mine Machinery, 2015,361223–26. [15] 麻坦,郜晓勇. 牛 D1 井复杂构造带绳索取心钻探工艺技术研 究[J].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7,44419–22. MA Tan,GAO Xiaoyong. Research on wire-line core drilling technology for Niu D1 well in complex structural belt[J]. Explo- ration EngineeringRock Soil Drilling and Tunneling,2017, 44419–22. 万方数据 268 煤田地质与勘探 第 48 卷 [16] 高玉良, 杨尹成, 张萧牧. 连云港太和磷矿破碎漏失地层岩芯 钻进工艺[J]. 西部探矿工程,2012739–40. GAO Yuliang, YANG Yincheng, ZHANG Xiaomu. Core drilling technology of broken and lost ation in Taihe phosphate ore in Lianyungang[J]. West-China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 2012739–40. [17] 张永勤. 水力反循环连续取心钻探技术的发展与前瞻[J]. 探 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1999,24增刊 1154–157. ZHANG Yongqin.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of hydraulic re- verse circulation continuous coring drilling technology[J]. Ex- ploration EngineeringRock Soil Drilling and Tunneling, 1999Sup.1154–157. [18] 张希浩,冯德强,韦念龙. 水力输岩过程中岩心的堵塞及 预防[J].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1989,14536–40. ZHANG Xihao,FENG Deqiang,WEI Nianlong. Core plugging and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of hydraulic rock transport[J]. Ex- ploration EngineeringRock Soil Drilling and Tunneling, 1989,14536–40. 责任编辑 聂爱兰 上接第 261 页 [24] 黄进军,李文飞,陈辛未,等. 封堵用超细碳酸钙与超细二氧 化硅分散性研究[J]. 材料科学与工艺, 2017,25335–40. HUANG Jinjun,LI Wenfei,CHEN Xinwei,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drilling fluid dispersion of ultrafine SiO2 and ultrafine CaCO3[J]. Materials Science Technology,2017,25335–40. [25] 黄聿铭. 适于松科 2 井深部取心钻进的超高温聚磺钻井液室内 研究[D].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 HUANG Yuming. Study on ultra–high temperature poly- sul- fonate drilling fluid for deep coring drilling in Well Songke-2[D]. Beijing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 jing,2017. [26] 许洁,乌效鸣,王稳石,等. 松科 2 井抗超高温钻井液技术[J]. 钻井液与完井液,2018,35229–34. XU Jie,WU Xiaoming,WANG Wenshi,et al. Ultra-high tem- perature drilling fluid technology of well Songke-2[J]. Drilling Fluid Completion Fluid,2018,35229–34. 责任编辑 聂爱兰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