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筒实验载荷采煤机斜切工况下振动特性分析.pdf
滚筒实验载荷采煤机斜切工况下振动特性分析 陈洪月1 ’2 ~,杨辛未1 ,毛君1 ,宋秋爽4 ,袁智4 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阜新,1 2 3 0 0 0 2 .煤炭工业协会高端综采成套装备动力学测试与大数据分析中心阜新,1 2 3 0 0 0 3 .矿山液压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阜新,1 2 3 0 0 0 4 .中煤集团中国煤矿机械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 0 0 0 1 1 摘要针对斜切工况下采煤机的载荷冲击大、振动剧烈的问题,采用H e r t z 接触理论描述采煤机行走部与刮板输 送机间的接触刚度,运用接触碰撞理论描述导向滑靴与销排间的接触间隙,再基于集中质量法,建立了斜切工况下 采煤机侧向上6 个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以实验测试得到的滚筒轴向截割载荷作为激励,分析了斜切工况下 采煤机侧向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整机振动量随着滚筒截深的增大而增大,前滚筒大于后滚筒、前摇臂大于后摇 臂,机身的振动量相对较小,最后通过实验对模型结果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采煤机;斜切进刀;非线性;动态特性;综采装备力学测试 中图分类号T H l l 3 .1 ;T D 4 2 1 引言 长期以来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而采煤机 是现代机械化采煤机作业的最主要的设备口] 。随着 煤炭资源开发的力度加大,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 2 ] , 煤矿巷道内的工作环境极度恶劣,采煤机在工作过 程中经常发生剧烈的振动,尤其在斜切工况下的采 煤机,滚筒所受到的轴向载荷冲击对采煤机整体的 工作机构产生巨大的影响;并随着斜切截深的增大, 采煤机各部位所受到的载荷冲击也随之增大,容易 发生采煤机各零部件非正常损耗,严重时会停机,造 成经济损失。目前,国内多数专家、学者对采煤机在 工作过程中的振动特性作了一定的研究。刘长钊 等[ 3 1 建立了采煤机截割部传动系统机电耦合的动力 学模型,提出了减小该系统的动态啮合力冲击的方 法。蒲志新等[ 4 1 运用了非线性和多体接触力学理 论,建立了采煤机牵引部传动系统的刚柔耦合模型, 并描述了齿轮啮合的接触过程。毛君争5 “] 运用多 体动力学理论建立截割部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 求解并分析了啮合刚度、阻尼以及激振频率对其动 态特性的影响。赵丽娟等口1 依据拓扑结构原理,对 在截割含夹矸韧性煤下前后滚筒的动态特性进行了 分析。陈洪月等凹。1 阳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并运用 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采煤机动力学模型,对其在 不同牵引速度下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最后通 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以上的研究中,多采用有限元分析法研究采煤 机单个系统,而作为一个大型组成复杂的机械设备, 采煤机各系统的振动特性是相互影响的,并且以上 的研究分析中未考虑斜切进刀工况对采煤机的振动 特性的影响,且缺乏相应的实验验证,导致计算结果 与采煤机实际工况下的振动特性存在着较大差异。 基于以上的问题,笔者采用集中质量法建立采煤机 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实验对滚筒载荷进行采集,获取 激励载荷,再对斜切进刀过程中采煤机振动模型进 行求解,最后通过实验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 研究结果对采煤机整机的可靠性及关键零件疲劳寿 命预测提供参考。 1采煤机整机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建立 采煤机在斜切进刀的过程中,滚筒受到的轴向 载荷冲击远大于牵引方向的载荷,直接影响采煤机 侧向的动态特性。因此,斜切工况下采煤机的侧向 垂直于煤岩且平行于支撑底板方向 振动可以看成 * 国家能源研发 实验 中心重大资助项目 2 0 1 0 2 1 5 ;辽宁省教育厅创新团队资助项目 L T 2 0 1 3 0 0 9 收稿日期2 0 1 70 3 2 2 ;修回日期2 0 1 70 5 1 8 乩A 一 ∞ 端 竺型 动.莹| 一 振墅靴竺 卷年一 万方数据 第2 期陈洪月,等滚筒实验载荷采煤机斜切工况下振动特性分析 是具有多自由度阻尼的受迫振动,采煤机结构如图1 所示,其中6 为采煤机前后导向滑靴之问的距离。 1 牵引方向 } z 竖直方向 2 34y 5 67 。 8 糟’1 y ‘ b 1 .前滚筒;2 .前摇臂;3 .前导向滑靴;4 .前平 滑靴;5 .销排;6 .机身;7 .中部槽;8 .后导向滑 靴;9 .后平滑靴;1 0 .后摇臂;1 1 .后滚筒 图1 采煤机结构示意图 F i g .1 S c h e m a t i cd i a g r a mo fs h e a r e r 由于采煤机结构复杂,为了清晰的表示采煤机 的侧向振动情况,并考虑到模型的简化以及计算的 方便,在建立采煤机侧向的动力学模型的过程中,采 用集中质量法,将采煤机整机划分为5 部分。并做 如下假设 1 采煤机各部分的质量集中在一点,并且将采 煤机整机划分为前、后滚筒,前、后摇臂,机身共5 部 分; 2 忽略采煤机的液压系统、电器系统、传动系 统及各部分的连接件对整个采煤机系统的影响; 3 采煤机系统为刚性系统,并采用刚度、阻尼 元件对各部分之间的接触、连接进行描述; 4 忽略滚筒载荷对采煤机整机系统的惯性 影响。 依据斜切工况下采煤机的工作特点口1 ,建立斜 切工况下采煤机整机在侧向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如图2 所示。 图2采煤机整机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F i g .2 N o n l i n e a rd y n a m i cm o d e lo fs h e a r e r 图中m 。为前滚筒的质量;她为前摇臂的质 量;m 。为机身的质量;m 。为后摇臂的质量;r H j 为后 滚筒的质量;z 。,为前滚筒的振动位移;T z 为前摇臂 的振动位移;T 。为机身的振动位移;工。为后摇臂的 振动位移;z 娟为后滚筒的振动位移;k 扪c z l 和k 。c z 4 分别为采煤机前后滚筒与前后摇臂之间的连接刚度 和阻尼系数;k 扪畅和k 。。,C 。。分别为采煤机前后摇臂 与机身之间的连接刚度和阻尼系数;k 扪C 。。和k 。。,% 为采煤机平滑靴与输送机中部槽之间的接触刚度和 阻尼;k 。f z 7 和k 鸸,f z 8 为采煤机导向滑靴与输送机销 排之间的接触刚度和阻尼系数;0 靠为在垂直于煤壁 的平面内采煤机的振动摆角;R 。,为前滚筒在轴向上 受到的阻力 方向指向煤壁 。 为求解斜切工况下采煤机各部分的动态特性, 由牛顿第二定律m ;, C i .Z ’“ k x F ,,可得采煤机 整机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为 k l z 】一工2 f 1 主l 一主。2 一R , 珀 缸 忆 屯一如 缸 一o % 以一疋一缸 b %- - l - z 4 缸 % 矗一屯 参 k %一铷 % 以一铷 k 妇 铷 % 屯 等如 如 心 w o %缸 ≥ % 言6 } z sJ 亏十 白 奎。一主一等弘 等 走。 工。。一等% 厶 厶\厶, 等忆。c 也一铷,等一 kz 3 %- - .T z 4 红 等- - C 3c 以一 t , ≥如 每一是s 冬%l 等一% z 。 f T 。] 每珐,每一F ,等 F 。等一o m 。互州 b z 。- - 3 7 2 3 一等% c 。 主。一主。一等自。 是。 z 。一丁; 4 主4 一主 I 一0 r //5 王5 k 4 z 拍一z 。4 [ 。4 主娟一o l ‘“ 。d 一0 其中W 一/2 M g 为采煤机与刮板输送机之间的摩擦 万方数据 振动、测试与诊断 第3 8 卷 数,取肛一0 .2 ,g 一9 .8N /k g ;F 引F 胡分别为采煤机 导向滑靴与刮板输送机销之间的法向弹性恢复力与 阻尼力之和。 依据斜切工况下的采煤机实际工作情况以及几 何参数,导致采煤机前后导向滑靴与刮输送机销排 之间存在间隙,并且在采煤机的侧向的方向上,导向 滑靴与销排之间在接触碰撞的过程中,同时存在着 导向滑靴内面与销排侧面的法向刚度和阻尼。以及 导向滑靴内面与销排顶面的切向刚度和阻尼,由于 导向滑靴与销排之间的侧向刚度很小,对采煤机侧 向振动影响不大,因此在采煤机侧向振动的分析过 程中,可以视为导向滑靴与销排之间只存在法向的 刚度k 。和阻尼c 。,如图3 所示。其中z 为采煤机 前后导向滑靴的内侧宽度,叫为销排的宽度,d ,一z , 一硼为前后导向滑靴与销排之间的间隙 i 一7 ,8 。 导 向 滑 靴 内 面 图3导向滑靴与销排之间接触刚度和间隙示意图 F i g .3 C l e a r a n c ed i a g r a mo fc o n t a c ts t i f f n e s sb e t w e e n g u i d ef o o ta n dp i n 基于以上分析,并结合斜切工况卜米煤机买际 的工作情况,式 1 采煤机振动系统的微分方程中的 F ,和F 。。的数学表达式可分为如下4 种情况 1 当采煤机前后导向滑靴的内侧面与销排均 未发生接触,即当 z 。 ≥氏f ≤d 2 L , T 。 等氏 ≤穹,此时b o ,b o ,则有 鬣三 ㈤ 2 当采煤机前后导向滑靴的内侧面- q 销排均 发生接触,即当 z 鸪 等氏I 譬, l z 。 等如l 譬,此时b ≠O ,k z 8 ≠o ,则有 f F ,一b T 鹉 等%一鲁 白仁曲 等如 l F 。。一b T 。。一每如一譬 c 打 主。一每弘 3 当采煤机前导向滑靴的内侧面与销排发生 接触,而后导向滑靴与销排未发生接触,即当 z 矗 等%1 鲁、1 % 每如f ≤譬,此时b ≠。, k 。 0 ,则有 I F , 【F 8 一 , % 铷。一鲁 幻 主H 虿b z 氏“ “’ 4 当采煤机前导向滑靴的内侧面与销排未发 生接触,而后导向滑靴与销排发生接触,即当 z 。 等铊l ≤譬,lz 。 每%I 譬时,此时 k ,一0 ,k 。≠0 ,则有 F 7 0 民吐。㈦一铷一譬 ㈣ 妇 以一铷 2接触刚度 在机械结构的静、动态特性的研究过程中,通常 把零件之间相互接触、工作时传递载荷的区域称为 结合部,两个接触面称为结合面。机械加工的接触 表面由于受到粗糙度的影响,在微观上两个接触的 表面并不是理想的完全接触,与理想的光滑表面的 接触特性有显著的差别,进而结合面存在着接触刚 度和接触阻尼,并且对机械结构的静、动态特性产生 着重要的影响。以下基于G W 模型[ 】1 ] 和C E B 模 型[ 1 “,并采用分形几何理论,对采煤机导向滑靴刮 板输送机销排结合面的法向刚度进行了描述。 基于H e r t z 接触理论,在微观上并不存在理想 光滑表面。因此,采煤机导向滑靴内侧与刮板输送 机销排结合面的法向接触情况,可以假设为一个粗 糙表面 导向滑靴内面 与一个理想光滑表面 销排 的接触问题,如图4 所示。对于图4 b 中的等效接 触区域上的单个微凸体,可以将其近似看做为一个 球体,其等效的曲率半径为R 。当未受载荷作用时, 其接触状态如图4 c 所示。当受到法向载荷p 作 用时,其接触状态如图4 d 所示,艿为等效球体的法 向的接触变形,r 为法向接触圆面的半径,接触面积 为盘’。 依据单个微凸体的法向载荷与变形量的关 万方数据 第2 期陈洪月,等滚筒实验载荷采煤机斜切工况下振动特性分析 系o “3 得出 户一瓦R 丁1 泸3 1 1 一u 5 .1 一u E d 。E dE 。 实际接触K 域 ‘梦‘≮∥≮‘≯ 譬 ≯ 6 7 a 实际接触表面 a A c t u a lc o n t a c ts u r f a c e 等 c 载荷作用前接触状态 由载荷作用后接触状态 c C o n t a c ts t a t eb e f o r el o a d i n g d C o n t a c ts t a t e a R e r l o a d i n g 图4导向滑靴与销排微观接触示意图 F i g .4 S c h e m a t i cd i a g r a mo fm i c r o s c o p i cc o n t a c t b e t w e e ng u i d ef o o ta n dp i n 其中E 。。为导向滑靴与销排的等效弹性模量;E 。, E 。分别为导向滑靴与销排的弹性模量;u 。,u 、分别 为导向滑靴与销排的泊松比。 由式 6 可以得出,导向滑靴与销排结合面的等 效单个微凸体与理想平面的法向接触刚度为 k ,,一2 E d 。R 丁d i 8 根据导向滑靴内面的微凸体变形前后的几何关 系,以及文献[ 1 4 ] 中分形粗糙度参数G 的典型值, 在此可以认为R d ,则有导向滑靴与销排结合面等 效单个微凸体的接触面积口朝为 &7 2 7 R a 9 将式 9 代入式 8 中,得到导向滑靴与销排结 合面的单个微凸体法向接触刚度与面积数学关系为 仄7 - 是,。一2 E d x /告 1 0 V 厶儿 为了更准确地描述导向滑靴与销排结合面最大 接触点的实际接触面积口,,依据文献[ 1 5 ] 得到接触 面积为“7 的接触点大小的分布函数 ” “7 等妒“D 2 a t 尸2 “,_ 。2 卜2 0 1 ,其值与分形维数D 有关n 5 。。 对导向滑靴与销排结合面的单个微凸体进行积 分换就可以得到采煤机导向滑靴与刮板输送机销排 之间的接触刚度 是 』i 。走。行c “7 ,d n 7 c ,2 , 其中a7 。为单个微凸体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之问的 临界接触截面积。 基于以上分析,将式 1 0 ,1 1 代入式 1 2 中,并 依据文献[ 1 2 ] ,a7 2 a ,a7 ,一2 a ,,“7 ,一2 a 。整理得到 采煤机前后导向滑靴与销排结合面的法向接触刚 度为 是7 2 2 悉1D 驴‘2 。 /2 定一■ 一∞、。。 √7 c 一 。 X z 3 虿b z 如一鲁 叫2 『 r 。。 每口。 争 ‘1 。’7 2 c z 1 一。,,2 ] b 一善业够c z ⋯z . √7 【 1 一D 。 。r 。。 ≥臼。 争 。7 2 『 z 。。等口。。d F 8 ‘1 。’7 2 盘f 1 一。,,2 ] 3 采煤机滚筒载荷获取 采煤机滚筒载荷的确定,是对采煤机整机动态 特性分析的前提。本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来获取采 煤机滚筒的载荷,实验地点为中煤集团张家口国家 能源煤矿采掘机械装备研发 实验 中心。考虑到煤 矿井下的环境复杂与采集数据的可靠性,依据相似 原则,建立一个与实际煤壁在空间上满足1 1 比例 以及物理性能参数与实际煤岩相同的模拟煤壁,模 拟煤岩普式硬度,’3 ,煤壁长为7 0m ,高为3m ,如 图5 a 所示。实验过程中,通过粘贴在截齿齿座轴 径安装孔内的三组应变片,来分别测量截齿在截割 过程中的牵引阻力、截割阻力、侧向阻力,齿座的下 端通过连接销轴固定在滚筒的方形孔内,如图5 b 所示。通过安装在滚筒边缘的旋转位置传感器,来 测量滚筒的旋转角度。截齿三向力传感器将所采集 到的信号通过无线发射模块传输到数据接收中心, 嘴柳吼部 糙冉/ 粗彗/ I业 万方数据 振动、测试与诊断第3 8 卷 传感器和发射模块的安装如图5 C 所示。采用无 线加速度传感器A 3 0 1 对采煤机摇臂的振动量进行 测量,一个安装在采煤机前摇臂的中间位置,该位置 接近采煤机摇臂的重心,用来检测采煤机在斜切进 刀工况下摇臂的振动特性;由于采煤机滚筒上无法 安装加速度传感器,为检测滚筒的振动特性,将另一 个安装在摇臂的前端靠近滚筒的位置,并且保证传 感器测量的精度不受落煤的影响以及测量数据的准 确性,将传感器进行了封装,如图5 d 所示。在进 行实验之前,需要传感器进行标定,以保证实验测量 值的准确性,最终在数据接收中心的P C 机中,利用 M a t l a bG U I 模块开发的采煤机测试分析软件,将由 传感器测试到的.t s p 数据转化为.m a t 格式数据作 为原始数据,并采用中值滤波、均值滤波等方式进行 处理,以及运用傅里叶拟合、高斯拟合、指数拟合等 多种拟合方法,对检测的数据与标定数据进行拟合。 截割阳,7 引阻力 a 实验现场 b 齿座示意图 a E x p e r i m e n t a ls i t ef b lS c h e m a t i cd i a g r a mo f t o o t hh o l d e r c 安装无线发射模块 d 安装无线加速度传感器 C W i r e l e s st r a n s m i t t i n gm o d u l e d W i r e l e s sa c c e l e r a t i o ns e n s o r 图5 实验测试 F i g .5E x p e r i m e n t a ll e s t 实验过程中的数据采集系统为B e e d a t e 无线采 集系统,采煤机型号为M G 5 0 0 /1 1 8 0 ,滚筒的截割转 速为3 5 .2r /m i n ,刮板机型号为S G Z l 0 0 0 /1 0 5 0 ,刮 板机的俯角为0 。,刮板机的侧倾角为0 。。在实验过 程中采集了斜切工况下采煤机的截齿载荷,采煤机 的牵引速度为2m /m i n ,并将采集到的截齿数据代 入式 1 4 中E I6 j 。X ,为滚筒上第i 个参与截割截齿 的侧向阻力,N 。为滚筒上参与截割的截齿总数,因 每个滚筒上安装了3 6 个截齿,在采煤机前滚筒完全 进刀时,前滚筒参与截割的截割截齿数量为1 8 个。 由于采煤机在斜切进刀的过程中,前滚筒参与截割 的截齿数量逐渐增加,滚筒的轴向载荷逐渐增大,当 前滚筒达到完全进刀的情况时,随着斜切进刀工作 的进行,参与截割截齿的数量达到最大,前滚筒的轴 向载荷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如图6 所示。当采煤机 牵引速度为2m /m i n 时,采煤机前滚筒在5 0S 达到 完全进刀状态。 N 。 R 。一∑x 。 1 4 i 1 其中R 。为滚筒的轴向载荷。 图6 滚筒轴向载荷 F i g .6 S i d ed i r e c t i o nl o a do fd r u m 4 模型求解与验证 应用W o r k b e n c h 有限元分析软件中S t a t i c S t r u c t u r a l 模块,对图2 中采煤机各部分的等效连 接刚度 是。k 列k 。k 。k 刚k 。 进行模拟求解。如 图7 所示,采煤机摇臂与机身采用两个销轴连接,并 且每个销轴的两端与采煤机机身固定。为提高求解 速度,同时保证模拟求解的准确性,在P r o /E 三维 建模软件中将模型进行适当简化,保留了机身的连 接铰耳部分、采煤机摇臂以及连接销轴。将模型导 入W o r k b e n c h 软件中,为有效地模拟出机身与摇臂 实际的连接情况以及求解出机身与摇臂之间的等效 连接刚度,定义采煤机材料为Q 2 3 5 ,摇臂为刚性体, 销轴两端与机身固定,机身为全约束,并且基于以上 实验在摇臂与滚筒连接的轴心处施加载荷P 一6 1 0 4 N 。最后求解得到采煤机摇臂与机身连接处的 口 图7 模拟分析 F i g .7 S i m u l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 . 慧燃黧兰激.豪毓豪~ ~一渗 r 萝 万方数据 第2 期陈洪月,等滚筒实验载荷采煤机斜切工况下振动特性分析 最大侧向位移为0 .0 2 7m m 。由胡克定律F k x , 可得k 一k 。一2 .2 2 1 0 9N /m 。由阻尼系数与刚 度系数之间的经验公式C 一 0 .0 3 ~0 .0 5 护7 。18 I ,可 得C 。2 ’3 0 .0 4 2 .2 2 1 0 9 8 .8 8 1 0 7 N m / s ~。采用相同方法,可以得到采煤机其他各部分 之间的连接刚度和阻尼系数,如表1 和表2 所示。 M G 5 0 0 /1 1 8 0 型采煤机相关参数,如表3 所示。 表1 连接刚度 T a b .1 T h ec o n n e c t i o ns t i f f n e s sl0 9N /m 表3M G 5 0 0 /1 1 8 0 型采煤机相关参数 T a b .3 T h er e l a t e dp a r a m e t e r so fM G 5 0 0 /11 8 0s h e a r e r 1 0 3 k g 基于以上分析.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将以上得到 的采煤机滚筒轴向的载荷作为外激励施加到前滚筒 质心处。求解得到斜切工况下采煤机各部分的振动 位移曲线,如图8 所示。在斜切进刀的过程中,采煤 机各部分的振动位移大部分的时刻都为正值,说明 斜切工况下的采煤机整机振动位移的方向指向煤壁 侧,并且对采煤机前滚筒和前摇臂的振动特性影响 最大。随着采煤机斜切进刀工作的进行,采煤机前 滚筒的振动位移迅速递增,而后滚筒的较缓慢。前 后摇臂在斜切进刀的过程中,振动位移变化的趋势相 对前后滚筒的较小。当采煤机达到完全进刀状态时, 采煤机前滚筒和前摇臂的振动位移均值分别为 5 .8 6 4 ,3 .2 6 1m m 。由于采煤机机身的质量较大,惯 性较大,因此采煤机机身的振动与振动摆角很小。 由以上分析可知,采煤机在5 0S 时达到完全进 刀工况。在采煤机滚筒完全截割煤岩工况下,求解 结果与实验测得的采煤机前滚筒与前摇臂的振动加 速度曲线如图9 所示,特征值如表4 所示,其中‰ 为采煤机前截割部振动加速度的仿真值,a 。,为采煤 机前截割部振动加速度的实验值。可以看出,采煤 机在截割煤岩过程中,前滚筒受到的载荷冲击较大, I 蠢 趔 幅 鞲 亦 暑 t /s a 滚筒振动位移 a S i d ed i r e c t i o nv i b r a t i o nd i s p l a c e m e n to f d r u m f /s O 摇臂振动位移 b S i d ed i r e c t i o n v i b r a t i o nd i s p l a c e m e n to f r o c k e r t | s C 机身振动位移及摆角 c S i d ed i r e c t i o nv i b r a t i o nd i s p l a c e m e n ta n d s w i n ga n g l eo f f u s e l a g e 勺 盘 \ 嘏 躺 需 蟮 农 赛 图8采煤机整机振动位移 F i g .8 S i d ed i r e c t i o nv i b r a t i o nd i s p l a c e m e n to fs h e a r e r t /s a 前滚筒振动加速度 a V i b r a t i o na c c e l e r a t i o no f f r o n tr o H e r ∥s f b 前摇臂振动加速度 b V i b r a t i o na c c e l e r a t i o no f f r o n tr o c k e ra n n 图9采煤机前截割部振动加速度 F i g .9 V i b r a t i o na c c e l e r a t i o no ff r o n tc u t t i n gu n i t 并且方向时刻变化。通过对比数值分析结果和实验 结果可知,采煤机前滚筒和前摇臂振动加速度的变 化范围较为一致,但实验值的绝对值稍大于仿真值, 且都在15 %以内。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是a .刮板 输送机相邻的中部槽以及销排连接处存在着高度 万方数据 振动、测试与诊断第3 8 卷 差,当采煤机行走经过连接位置时,会产生一定的冲 击,从而影响整机振动特性;b .在采煤机动力学模 型中,接触部件之间的刚度与阻尼建模的复杂程度 与实际接触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别;C .在求解计算的 过程中,采煤机各部分之问的刚度值和阻尼值均为 近似值,与实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偏差,同样会影响 仿真计算的准确性。 表4 采煤机前截割部振动加速度仿真与实验特征值 T a b .4 S i m u l a t i o na n de x p e r i m e n t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v a l u eo fv i b r a t i o na c c e l e r a t i o no ft h ef r o n tc u t t i n gu n i t 5结论 1 为研究斜切工况下采煤机的振动特性,综合 考虑采煤机各部分之间的连接特性以及与刮板输送 机的接触特性,并从微观上描述了其接触形态,建立 了采煤机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实验方法获取 了斜切工况下采煤机的滚筒载荷。 2 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采煤机整机的动力学 模型进行了求解分析。结果表明采煤机前滚筒与 前摇臂振动受到的影响最大,随着截煤深度的增大, 前滚筒的振动位移迅速增大,当达到采煤机达到完 全进刀状态时,前滚筒和前摇臂的振动位移均值分 别为5 .8 6 4 ,3 .2 6 1m m 。 3 通过实验方法对斜切工况采煤机前滚筒和 前摇臂的振动加速度进行了采集,并得到了其振动 加速度的特征值。分析结果表明采煤机前滚筒和 前摇臂在斜切进刀的过程中,受到的载荷冲击较大, 前滚筒的振动振动加速度的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分 别为一1 3 .2 0 4 ,4 7 9 .0 0 6 ,一4 6 3 .5 8 9 m m /s 2 ;前摇臂 的振动振动加速度的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 一9 .0 2 3 ,3 3 4 .1 0 1 ,一3 2 1 .4 4 4m m /s 2 。将实验测量 值与采用数值求解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验 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 1 ]刘送永.采煤机滚筒截割性能及截割系统动力学研究 [ D ]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 0 0 9 . E 2 ]刘建功,吴淼.中国现代采煤机械[ M ] .北京煤炭工业 出版社,2 0 1 1 2 32 4 . [ 3 ] 刘长钊,秦大同,廖映华.采煤机截割部机电传动系统 动力学特性分析[ J ] .机械工程学报,2 0 1 6 ,5 2 7 1 4 2 2 . L i uC h a n g z h a o ,Q i nD a t o n g ,I 。i a oY i n g h u a .D y n a m i ca n a l y s i sf o rt h ec u t t i n ge l e c t r o m e c h a n i c a [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s y s t e mi nt h el o n gw a l ls h e a r e r F J ] .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o f M e c h a n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1 6 ,5 2 7 1 42 2 . i nC h i n e s e [ 4 ] 蒲志新,周淑烨,丁丹丹.基丁R e c u r D y n 软件的采煤机 牵引部传动系统动力学仿真[ J ] .机械强度,2 0 1 6 ,3 8 5 1 1 3 0 一1 1 3 4 . P uZ h i x i n ,Z h o uS h u h u a ,D i n gD a n d a n .D y n a m i cs i m u l a t i o nf o rt r a n s m i s s i o ns y s t e mo fc o a lw i n n i n gm a c h i n e h a u l a g ep a r tb a s e do nR e c u r D y ns o f t w a r e [ J ] .J o u r n a l o fM e c h a n i c a lS t r e n g t h ,2 0 1 6 ,3 8 5 1 1 3 0 1 1 3 4 . i n C h i n e s e [ 5 ] 毛君,苗立野,谢苗.采煤机截割部动力学特性及可靠 性研究[ J ] .机械强度,2 0 1 5 ,3 7 5 8 8 0 8 8 5 . M a oJu n ,M i a oL i y e ,X i eM i a o .R e l i a b i l i t y b a s e dr o b u s t o p t i m i z a t i o nd e s i g no ft h et r a n s m i s s i o ns y s t e mo fa s h e a r e rr a n g i n ga r m [ J ] .J o u r n a lo fM e c h a n i c a l S t r e n g t h ,2 0 1 5 ,3 7 5 8 8 08 8 5 . i nC h i n e s e [ 6 ] 毛君,张瑜,张坤,等.采煤机截割部传动系统的非线性 动力学建模及仿真[ J ] .中国机械工程,2 0 1 7 ,2 8 1 2 7 3 4 . M a oJ u n ,Z h a n gY u ,Z h a n gK u n ,e ta 1 .N o n l i n e a rd y n a m i c sm o d e l i n ga n ds i m u l a t i o no fs h e a r e rc u t t i n gu n i t t r a n s m i s s i o ns y t e m [ J ] .C h i n e s eM e c h a n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1 7 ,2 8 1 2 7 3 4 . i nC h i n e s e [ 7 ]赵丽娟,田震.薄煤层采煤机振动特性研究[ J ] .振动与 冲击,2 0 1 5 ,3 4 1 1 9 5 一1 9 9 . Z h a oL i j u a n ,T i a nZ h e n .V i b r a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t h i nc o a ls e a ms h e a r e r [ J ] .J o u r n a lo fV i b r a t i o na n d 万方数据 第2 期陈洪月,等滚筒实验载荷采煤机斜切工况下振动特性分析 2 4 7 S h o c k ,2 0 1 5 ,3 4 1 1 9 5 1 9 9 . i nC h i n e s e E 8 ]陈洪月,刘烈北,毛君,等.激励与滚筒振动耦合下采煤 机动力学特性分析[ J ] .工程设计学报,2 0 1 6 ,2 3 3 2 2 8 2 3 4 . C h e nH o n g y u e ,I 。i uL i e b e i ,M a oJ u n ,e ta 1 .T h ea n a l y s i s o ft h es h e a r e rd y n a m i cf e a t u r ei nt h ec o u p l i n gr e l a t i o n b e t w e e nt h em o t i v a t i o na n dt h ed r u mv i b r a t i o n [ J ] . 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o fE n g i n e e r i n gD e s i g n ,2 0 1 6 ,2 3 3 2 2 8 2 3 4 . i nC h i n e s e [ 9 ]陈洪月,白杨溪,毛君,等.多激励下采煤机在行走平面 内的非线性振动特性分析[ J ] .机械设计与研究,2 0 1 6 , 3 2 2 1 6 6 1 7 0 . C h e nH o n g y u e ,B a iY a n g x i ,M a oJ u n ,e ta 1 .N o n l i n e a r v i b r a t i o no fs h e a r e ri nw a l kp l a n eu n d e rm u l t i p l ee x c i t a t i o n [ J ] .M a c h i n eD e s i g na n dR e s e a r c h ,2 0 1 6 ,3 2 2 1 6 6 1 7 0 . i nC h i n e s e [ 1 0 ] 陈洪月,白杨溪,毛君,等.工况激励下采煤机7 自由度 非线性振动分析[ J ] .机械强度,2 0 1 7 ,3 9 1 1 - 6 . C h e nH o n g y u e ,B a iY a n g x i i ,M a oJu n ,e ta 1 .7 - D O F n o n l i n e a rv i b r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o fs h e a r e ru n d e rc o n d i t i o n e x c i t a t i o n [ J ] .J o u r n a lo fM e c h a n i c a lS t r e n g t h ,2 0 1 7 ,3 9 1 1 - 6 . i nC h i n e s e [ 1 1 ] G r e e n w o o dJA ,W i l l i a m s o nJPB .C o n t a c to fn o m i n a l l yf l a ts u r f a c e s [ J ] .P r o c e e d i n g so f t h eR o y a lS o c i e t y , 1 9 6 6 ,A 9 5 2 3 0 0 3 1 9 . [ 1 2 ] 赵永武,吕彦明,蒋建忠.新的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力 学模型[ J ] .机械工程学报,2 0 0 7 ,4 3 3 9 5 1 0 1 . Z h a n gY o n g w u ,L vY a n m i n g ,J i a n gJ i a n z h o n g .N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