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断面掘进机截割头截割性能研究.pdf
第5 3 卷第2 4 期 2 0 1 7 年1 2 月 机械工程学报 J O U R N A LO FM E C H A N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V b l .5 3 D e c . N O .2 4 2 017 D O I 1 0 .3 9 0 1 /J M [ E .2 0 1 7 .2 4 .1 9 3 部分断面掘进机截割头截割性能研究木 袁晓明1 ’2 ,3 邹易达1 , 2 躞雪梅1 , 2 , 3阎鹏1 , 2张立杰1 , 2 1 .燕山大学河北省重型机械流体动力传输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秦皇岛0 6 6 0 0 4 ; 2 .燕山大学先进锻压成形技术与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秦皇岛0 6 6 0 0 4 3 .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徐州2 2 1 0 0 4 摘要截割头是掘进机直接实现截割功能的关键部件,其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整机的性能。采用混凝土制作煤岩, 对自制煤岩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确定其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针对掘进机截割煤岩过程的复杂性,以部分断面掘进机截割头 为研究对象,基于单轴压缩试验所确定的物理参数,利用动力学有限元软件L S .D Y N A 建立截割头截割煤岩过程仿真模型, 探讨了截齿切削角和旋转角对截割载荷、载荷波动和截割比能耗的影响规律。由仿真结果可知,当截齿的切削角在4 8 0 ~5 0 。 范围,旋转角在1 2 。~1 6 。范围时,截割头的截割能力较佳;将由试验确定的自制煤岩截割力矩时域曲线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 验证了所建立的仿真模型的正确性。上述研究为部分断面掘进机截割头截割性能的改善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为其他类型截 割或切削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 关键词掘进机;截割头;截割性能;切削角;旋转角 中图分类号T D 4 2 1 R e s e a r c ho nC u t t i n gP e r f o r m a n c eo fC u t t i n gH e a d e r o nP a r t ..f a c eR o a d h e a d e r Y U A N X i a o m i n g 1 ,2 ,3 Z O UY i d a 1 ,2 Z O N GX u e m e i 1 ,2 ,3 Y A N P e n g 1 ,2 Z H A N GL i j i e 1 ,2 1 .H e b e iK e yL a b o r a t o r yo fH e a v yM a c h i n e r yF l u i dP o w e rT r a n s m i s s i o na n dC o n t r o l , Y a n s h a nU n i v e r s i t y , Q i n h u a n g d a o0 6 6 0 0 4 ; 2 .K e yL a b o r a t o r yo f A d v a n c e dF o r g i n g &S t a m p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a n dS c i e n c e ,M i n i s t r yo fE d u c a t i o n o fC h i n a , Y a n s h a nU n i v e r s i t y , Q i n h u a n g d a o0 6 6 0 0 4 ; 3 .J i a n g s uX u z h o uC o n s t r u c t i o nM a c h i n e r y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 ,X u z h o u2 210 0 4 A b s t r a c t T h ec u t t i n gh e a di st h em a i np a r te m p l o y e db yar o a d h e a d e rf o rc u t t i n g ,a n di t sd e s i g nd i r e c t l yd e t e r m i n e s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 o far o a d h e a d e rt os o m ee x t e n t .T h eu n i a x i a lc o m p r e s s i o ne x p e r i m e n ti sc a r r i e do u to nt h eh o m o g e n e o u sc o a lr o c km a d eb yt h e c o n c r e t e ,a n dt h e nt h ec o m p r e s s i v es t r e n g t ha n de l a s t i cm o d u l u so f t h ec o a lr o c ka r eo b t a i n e d .A i m e da tt h ec o m p l e x i t yo f t h ep r o c e s s o fc u t t i n gc o a lr o c ki nar o a d h e a d e r , t h ec u t t i n gh e a do fap a r t f a c et u n n e lm a c h i n ei ss t u d i e d .B a s e do nt h ep h y s i c a lp a r a m e t e r s d e t e r m i n e db yt h eu n i a x i a lc o m p r e s s i o ne x p e r i m e n t ,t h ed y n a m i cf m i t ee l e m e n ts o f t w a r eL S D Y N Ai su s e dt om o d e lt h ec u t t i n g h e a do ft h ec u t t i n gm a c h i n e ,a n dt h e nt h ee f f e c t so fc u t t i n ga n g l ea n dr o t a t i o na n g l eo nt h ec u t t i n gl o a d ,l o a df l u c t u a t i o na n ds p e c i f i c e n e r g ya r ei n v e s t i g a t e d .B yt h ec o m p a r i s o nb e t w e e nt h et i m e - d o m a i nC u r v eo ft h ec u t t i n gm o m e n to b t a i n e df r o mt h eh o m o g e n e o u s c o a lr o c kb ye x p e r i m e n ta n dt h es i m u l a t i o nr e s u l t s ,a n dt h es i m u l a t i o nm o d e li sv e r i f i e d .T h ea b o v er e s e a r c hp r o v i d e sat h e o r e t i c a l b a s i sf o r t h ei m p r o v e m e n to ft h ec u t t i n gp e r f o r m a n c eo ft h ec u t t i n gh e a do fp a r to ft h er o a d h e a d e r , a n dp r o v i d e sat h e o r e t i c a l r e f e r e n c ef o rt h er e s e a r c ho fo t h e rt y p e so fc u t t i n go rc u t t i n g . K e yw o r d s r o a d h e a d e r ;c u t t i n gh e a d e r ;c u t t i n gp e r f o r m a n c e ;c u t t i n ga n g l e ;r o t a t i o n a la n g l e 0 前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的需求量逐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资助项目 2 0 1 6 Y F C 0 8 0 2 9 0 1 。2 0 1 7 0 7 1 9 收到 初稿,2 0 1 7 1 0 2 8 收到修改稿 步提高,对掘进机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掘进 机主要分为全断面掘进机和部分断面掘进机。前者 主要利用千斤顶推动圆形刀盘旋转前进,适用于岩 石地质结构,用于道路、隧道和水利等工程建设; 后者主要用于煤矿采掘,分为纵轴式掘进机和横轴 式掘进机。近十年以来,三一重工和徐工重工等大 万方数据 机械工程学报 第5 3 卷第2 4 期 型装备制造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掘进机的生产数 量不断增加,但其性能与国外同型号产品相比仍存 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大功率机型的截割效率 低、可截割岩石硬度低、截齿磨损量大等。因此, 亟需掌握掘进机设计的核心理论与技术,提高我国 掘进机产品的设计水平和截割能力u 也J 。 国内外学者对截割头截割性能的进行了大量 研究。E Y Y U B O G L U 等I j J 对比了截齿等圆周差角和 等截线间距分布的截割头的截割性能,与前者相比, 后者的制造难度较小,且性能无明显差异。 H E K I M O G L U 等[ 4 - 5 j 通过物理试验研究了截割头螺 旋线包角对横向切应力的影响,量化了该包角与截 割头体切削性能间的关系。A C A R O G L U 等[ 6 - 7 1 分析 了掘进机的工作稳定性问题,通过仿真得出了截齿 的安装倾斜角度和头体整体形状是影响截割稳定性 主要因素的重要结论。D O G R U O Z 等瞄1 对截齿截割 过程进行了全面的试验测试,研究了不同岩石类型 对切削力和截割头磨损量的影响,并采用截割比能 耗评价了截割头的截割效率。R E S T N E R 等p o 建立了 掘进机截割过程的有限元模型,根据岩石性质、切 割速度、回转速度和切削深度对掘进机的机械结构 进行了调整。s u 掣Ⅲ1 在P F C 3 D 中模拟了岩石的切 割过程,理论模型、数值模拟、和试验确定的平均 切削力比较接近。G R I M A 等I l u 指出,与大气环境 条件下相比,高压条件下切削力会因膨胀而增大, 因压实而降低,且高压下岩石的截割过程呈现明显 的塑性断裂模式。D E W A N G A N 掣1 2 1 通过切削量、 齿尖温度和截齿磨损量三个评价指标对两种不同材 料的截齿进行了对比,并确定了两种截齿在直线截 割条件下的最佳倾斜角度。C H O I 等【l 驯通过离散元 仿真优化了凝灰岩的截割间距和截割深度,并得到 了两个刀具间存在非断裂区域和各刀具间引起的断 裂互不干涉的结论。W Y K 等I I 刮基于离散元法探讨 了楔形和纽扣形状的岩石刀具的磨损问题,并指出 截割深度是影响掘进机截割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 M E N E Z E S 等【l 纠对不同岩石截割模拟方法的优劣进 行了对比,并通过有限元仿真论证了L S .D Y N A 是 一款能够模拟岩石截割的不连续切削过程的商用软 件。李晓豁【l 叫以截割头的结构形状、几何参数、截 齿类型与布置为研究对象,对掘进机截割性能、截 割效率和整机可靠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为掘进 机截割头的改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付林等【l 叫利用 动力学仿真软件L S D Y N A 对单齿钻进截割过程进 行了有限元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截割过程中截齿承 受了较大的进给阻力,截割阻力随着截割角的增大 以二次函数的形式减小。 通过上述研究可知,国内外学者主要针对截割 头单齿截割特性进行研究,对截割头整体截割性能 的研究较少。但单齿截割研究仅针对截割头的某一 包络线形状,无法考虑截齿间的相互影响。采用离 散元法能够从细观角度揭示截割对象的破碎机理、 描述节理面的压缩、分离和滑动,确定宏观和微观 之间的平衡点,但所建立的颗粒在尺度上比分子和 原子大很多,颗粒的法向和切向刚度、最大粘结正 应力和切应力等细观参数随着颗粒直径的变化而变 化,因此,所建立离散元模型和细观参数一般仅能 适用特定问题,当细观颗粒尺寸变化或问题复杂化 后,颗粒的参数需重新修正,导致离散元模型的通 用性不强。采用基于单元生死技术的有限元法模拟 岩石的截割过程,在煤岩物理参数确定的条件下, 无须不断调整岩石的物理参数以适应不同模拟工况 下的截割过程,因此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基于上述 原因,以掘进机截割头整体为研究对象,使用动力 学有限元软件L S D Y N A 建立煤岩截割过程有限元 模型,分析不同切削角和旋转角对截割载荷、载荷 波动和截割比能耗的影响规律,通过试验对其进行 验证,从而为选取截齿的最优安装角度提供理论 参考。 1截割过程建模与参数设置 1 .1 几何模型 截割头主要包括头体、齿座和截齿。自行设计 的截割头头体分为柱、锥和球三段,截齿安装在齿 座里,齿座焊接于截割头头体上。利用P r o /E 三维 制图软件绘制的截割头和煤岩三维几何模型如图l 所示。 图l 截割头和煤岩三维几何模型 1 .2 有限元模型 根据煤岩形状,在H y p e r M e s h 中将煤岩体分割 成柱段、锥段和球段,采用先面后体的顺序对煤岩 体进行映射网格划分。采用同样的方式对截齿、齿 座和头体进行网格划分,所建立的截割头和煤岩三 万方数据 2 0 1 7 年1 2 月 袁晓明等部分断面掘进机截割头截割性能研究 1 9 5 维有限元模型如图2 所示。 图2 截割头和煤岩三维有限元模型 1 .3 材料参数 采用混凝土制作了煤岩,以代替真实煤岩进行 试验,将自制煤岩做成圆柱形试样进行单轴压缩试 验,确定其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以用于有限元仿 真中煤岩材料性质的设置,提高有限元仿真的准 确性。 试样的底面直径为1 0 0n l m ,高为2 1 0i n m 。利 用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依次对3 个试样进行单轴压 缩试验,以3m m /m i n 的速度匀速加载至最大载荷 直至试样发生脆性断裂,然后以同样的速率退回, 将不同时刻的载荷与位移数据通过计算机进行存 储。加载后试样破裂效果如图3 所示,加载过程中 的载荷位移变化曲线如图4 所示,所确定的试验结 果如表l 所示。 图3 试样破裂效果图 f t 移S1 1 1 1 1 1 图4 试样载荷一位移曲线 表1 试验结果 1 .4 其他参数 采用单元生死技术模拟掘进机截割头截割煤 岩的过程,将截割掉的单元“杀死”,以模拟煤岩截 落的效果。截齿与煤岩的接触采用E S T S 侵蚀接触 方式,截割头转速4 6r /m i n ,横摆速度1 .2m /m i n , 仿真总时间为40 0 0 m s 。 2 截割头截割煤岩仿真分析 提取由仿真确定的截割头所受载荷和截落煤 岩质量等数据,分析不同切削角和旋转角对截割头 的截齿载荷、载荷波动和截割比能耗的影响。掘进 机截割头所受载荷,是截割头上所有参与截割的截 齿受力的合力。掘进机截割头载荷波动通常用载荷 变差系数表示,变差系数为不同时间点的截割载荷 数据的标准差与平均值之比。截割比能耗是指截割 头截割单位体积煤岩所做的功,其大小可反映截割 效率的高低。 2 .1 切削角变化截割头截割仿真分析 2 .1 .1 切削角对截齿载荷的影响 切削角为截齿轴线与截齿齿尖点截割轨迹切 线的夹角。截齿载荷随切削角变化曲线如图5 所示。 由图可知,平均截割阻力随切削角的增大而减小; 切削角从4 8 0 增大到5 4 0 时平均牵引阻力不断增大; 平均侧向阻力比平均截割阻力和平均牵引阻力低一 个数量级,切削角从4 8 0 增大到5 4 。时平均侧向阻力 绝对值逐渐增大。平均截割力矩随切削角增大而减 小,切削角在5 0 。~5 4 0 减小缓慢。随着切削角的增 大,截齿运动轨迹对应的煤岩切割量有一定的减少, 使截割阻力有减小的趋势;同时,煤岩承受的压应 力增大,使其截割阻力有增大的趋势,由截割阻力 曲线变化趋势可知,前者起主要作用。牵引阻力和 截割阻力的影响因素基本一致,但由牵引阻力曲线 变化趋势可知,后者起主要作用。侧向力的数量级 较小,截齿的安装精度、掘进机功率和截割头转速 等因素对其影响较大。总的截割力矩是每个截齿与 对应截齿的截割半径乘积的和,所以截割力矩和截 割阻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因此,切削角为4 8 0 ~ 5 0 。左右时,截割头受力状态较为理想。 万方数据 机械工程学报 第5 3 卷第2 4 期 切削角o r / 。 a 平均截割阻力 4 6 4 8 5 05 25 4 切削角o - / 。 b 1 平均牵引阻力 4 64 85 05 25 4 切削角o r / 。 c 平均侧向阻力 切削角叭。 d 平均截割力矩 图5 截齿载荷随切削角变化曲线 2 .1 .2 切削角对载荷波动的影响 截割载荷变差系数随切削角变化曲线如图6 所 示。由图可知,截割阻力变差系数随切削角增大而 单调递增;牵引阻力变差系数随切削角增大而大致 呈单调递减的趋势,但切削角在5 2 。~5 4 0 时,牵引 阻力变差系数递减缓慢;切削角在4 6 0 ~4 8 0 范围内 侧向阻力变差系数增大,切削角在4 8 。~5 4 0 范围内 侧向阻力变差系数逐渐减小。切削角在4 8 0 左右时, 截割力矩变差系数有最小值,切削角在4 8 。~5 2 0 范 围时,截割力矩变差系数不断增加。截割载荷变 差系数受到截割厚度、截割头转速、进给速度和 截齿排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一般地,随着截割 厚度增加,截割头转速和进给速度增大,截齿间 距增加,截割载荷变差系数有增大的趋势。综合 上述分析可知,切削角在4 8 。~5 0 。时,截割载荷 波动相对较小。 \ b 巅 垛 艄 刮 .o 垂 ; 瓶 辏 、、; 裁 垛 耥 制 R 莲 再 特 ≮ 籁 髅 姘 斟 最 。 枕 链 ◆ 切削角o r / 。 a 截割阻力变差系数 4 64 85 05 25 4 切削角o r / 。 b 牵引阻力变差系数 然[ 切削角o - / 。 c 侧向阻力变差系数 2 0 L 一L 4 64 8 切削角O - i 。1 d 截割力矩变差系数 图6 截割载荷变差系数随切削角变化曲线 2 .1 .3 切削角对截割比能耗的影响 截割头的截割比能耗随切削角变化曲线如图7 所示。由图7 可知,切削角在4 6 0 ~5 0 0 范围内,截 割头比能耗逐渐减小;切削角在5 0 。~5 4 0 范围内, 截割头截割比能耗逐渐增大。虽然切削角在4 6 0 ~ 5 4 0 范围内变化时,截割比能耗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 仅为2M J /m 3 ,但根据型号为E B Z 2 0 0 的纵轴式掘 一\\ ◆ 5 0 5 O 5 0 8 8 7 7 6 6 一uI.z』一瓷t裂长一讯糍霹o, 万方数据 2 0 1 7 年1 2 月 袁晓明等部分断面掘进机截割头截割性能研究 进机的生产能力4 .3m 3 /m i n 和平均每天8h 的工作 时间进行估算,每天需要消耗能量的最大值和最小 值相差40 0 0M J 左右,影响相对较大。截割比能耗 是截割阻力所作的功与煤岩截割量的比值,随着切 削角的增大,截割阻力逐渐减小,但煤岩截割量也 逐渐减小。由曲线7 可知,当切削角小于5 0 0 时,截 割阻力减小幅度比煤岩截割量大,当切削角大于5 0 。 时,煤岩截割量减小幅度比截割阻力大。因此,切 削角在5 0 0 左右时,截割头的截割比能耗有最小值。 一⋯’4 F i ;r 丁j 4 切削角口,【J 图7 截割比能耗随切削角变化曲线 2 .2 旋转角变化截割头截割仿真分析 2 .2 .1 旋转角对截齿载荷的影响 旋转角为截齿中心线与截齿回转平面的夹角。 截齿载荷随旋转角变化曲线如图8 所示。由图可知, 平均截割阻力随旋转角增大而增大;平均牵引阻力 随旋转角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且在1 4 0 左 右达到最大峰值;平均侧向阻力绝对值随旋转角增 大而减小,在1 4 0 左右减小趋势变缓,当旋转角继 续增大,平均侧向阻力绝对值维持在60 0 0 N 左右。 平均截割力矩趋势与平均截割阻力趋势相近。随着 旋转角的变化,截齿运动轨迹对应的煤岩切割量和 煤岩承受的压应力变化较小,但当旋转角增大时, 截齿与煤岩的接触面积增大,截割阻力有增大的趋 势。旋转角对牵引阻力和侧向阻力的影响相对较小。 同样,总的截割力矩是每个截齿与对应截齿的截割 半径乘积的和,截割力矩和截割阻力变化趋势基本 一致。因此,旋转角在1 0 0 ~1 4 0 左右截割头受力较 为理想。 趸 R 器 霎 * 旋转角E / 。 a 平均截割阻力 6 0I.......................................【..............................................................................【......................._一 l O1 21 41 61 8 旋转角c / 。 b 平均牵引阻力 r 、一 一1 3 5 三1 3 0 毛 蝌1 2 5 撇 疆1 2 G 丑 性一 ”‘l l5 c 平均侧向阻力 I l 二4l nS 旋转角一, d 平均截割力矩 图8 截齿载荷随旋转角变化曲线 2 .2 .2 旋转角对载荷波动的影响 截割载荷变差系数随旋转角变化曲线如图9 所 示。由图可知,截割载荷变差系数基本维持在6 以 下,仅在旋转角为1 0 0 时侧向阻力变差系数超过了 2 0 。截割阻力变差系数随旋转角增大总体呈先减小 后增大的趋势,在旋转角为1 6 0 时取最小值;牵引 阻力变差系数随旋转角增大呈上升趋势,在1 0 0 ~ 1 4 0 范围内变化不大;侧向阻力变差系数随旋转角增 大而减小,并在其大于1 2 0 时减小速度明显变缓。 截割力矩变差系数随旋转角增加单调递减。同样, j i 021 468 旋转角s 一【 J a 截割阻力变差系数 万方数据 1 9 8 机械工程学报 第5 3 卷第2 4 期 旋转角£A 。 b 牵引阻力变差系数 。一≥ 籁 惜01 2 5 蝴 斟 裂 耋o1 2 0 栅 疆 01 1 5 旋转角£ 。 c 侧向阻力变差系数 0l 二】41 68 旋转角e / 。 d 截割力矩变差系数 图9 截割载荷变差系数随旋转角变化曲线 载荷波动主要受到截割厚度、截割头转速、进给速 度和截齿排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旋转角变化对其 影响不大。因此,旋转角在1 2 。~1 6 0 时截割载荷变 差系数相对较小。 2 .2 .3 旋转角对截割比能耗的影响 截割比能耗随旋转角变化曲线如图1 0 所示。 由图可知,截割头截割比能耗随旋转角增大而增大。 随着旋转角的增大,截割阻力增大,而煤岩截割量 变化较小,因此截割比能耗增大。由上述分析可知, 旋转角应尽可能取其较小值。 旋转角z / 。 图1 0 截割比能耗随旋转角变化曲线 综合考虑切削角和旋转角对截齿载荷、载荷变 差系数和截割比能耗的影响,确定截割头截齿的切 削角在4 8 0 ~5 0 0 范围时,旋转角在1 2 0 ~1 6 。范围时, 截割状态较优。 3 截割性能试验 设计了一款E B Z l 6 0 系列悬臂式掘进机截割 头,其切削角为5 0 0 ,旋转角为1 4 。,对应的实物模 型如图1 1 所示。该截割头截割自制煤岩的过程如图 1 2 所示。通过试验获得截割力矩达到稳定后截割头 的截割力矩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并与仿真结果进行 对比,如图1 3 所示。仿真与试验的截割性能指标对 比如表2 所示。 4 0 3 0 图1 2 截割头截割自制煤岩过翟 2 0 0 4 0 06 0 8 0 时问,,I 截割头试验与仿真力矩曲线图 甜 铊 ∞ 粥 拍 一叩uJ.f|至一\毒、攥箍基耀镶 万方数据 2 0 1 7 年1 2 月 袁晓明等部分断面掘进机截割头截割性能研究 1 9 9 表2 仿真与试验数据参数对比 由图1 3 可知,仿真与试验所确定的截割力矩时 域曲线较为接近,验证了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的正 确性。由表2 可知,力矩平均值和截割比能耗的误 差均在2 0 %左右,但力矩波动系数的误差达到了 5 7 .4 %,试验中的力矩波动系数明显比仿真的力矩波 动系数大,可能是截割头自身安装误差和自制煤岩 中的杂质导致其物理性能不具有统一性等的缘故。 4 结论 1 建立了掘进机截割头整体截割过程有限元 模型,通过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进行了自制煤岩试 样的单轴压缩试验,确定了自制煤岩的抗压强度和 弹性模量,为有限元仿真提供了准确的材料参数。 2 基于有限元仿真分析,确定了截割头截齿 的切削角在4 8 。~5 0 0 范围,旋转角在1 2 0 ~1 6 。范围 时,截割头的截割能力较佳,从而为掘进机截割头 截齿的设计和安装提供了理论支持。 3 仿真和试验确定的截割力矩时间历程曲线较 为接近,且力矩平均值、力矩波动系数和截割比能耗 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 9 .8 %、5 7 .4 %和2 3 .0 %,验证了有 限元仿真模型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4 本文以自制煤岩代替真实煤岩进行了仿真 和试验研究,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对真实煤岩 进行仿真和试验,以进一步验证本文结论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 1 】刘建琴,刘蒙蒙,郭伟.硬岩掘进机盘型滚刀回转破岩 仿真研究[ J ] .机械工程学报,2 0 1 5 ,5 1 9 1 9 9 - 2 0 5 . L /UJ i a n q i n ,L I UM e n g m e n g ,G U OW e i .R e s e a r c ho nt h e s i m u l a t i o no fc u t t i n gr o c kr o t a r yb yh a r dr o c kt u n n e l b o r i n gm a c h i n ed i s cc u t t e r s [ J 】.J o u r n a lo fM e c h a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1 5 ,5 l 9 1 9 9 2 0 5 . 【2 】周思阳,亢一澜,苏翠侠,等.基于力学分析的T B M 掘进总推力预测模型研究[ J 】.机械工程学报,2 0 1 6 , 5 2 2 0 7 6 - 8 2 . Z H O US i y a n g ,K A N GY i l a n ,S UC u i x i a ,e ta 1 .P r e d i c t i o n o ft h r u s tf o r c er e q u i r e m e n t sf o rT B M sb a s e do n m e c h a n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 J ] . J o u r n a lo fM e c h a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1 6 ,5 2 2 0 7 6 8 2 . [ 3 ] E Y Y U B O G L UEM , B O L U K B A S IN .E f f e c t so f c i r c u m f e r e n t i a lp i c ks p a c i n go nb o o mt y p er o a d h e a d e r c u t t i n gh e a dp e r f o r m a n c e [ J ] .T u n n e l l i n g U n d e r g r o u n d S p a c e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0 5 ,2 0 5 4 1 8 - 4 2 5 . [ 4 ] H E K I M O G L UOZ ,F O W E L LRJ .T h e o r e t i c a la n d p r a c t i c a la s p e c t so fc i r c u m f e r e n t i a lp i c ks p a c i n go nb o o m t u n n e l l i n gm a c h i n ec u t t i n gh e a d s [ J ] .M i n i n g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 1 9 9 1 ,1 3 3 2 5 7 - 2 7 0 . [ 5 】H E ⅪM O G L U 0Z ,O Z D E M I R L .E f f e c to fa n g l eo fw r a p o nc u t t i n gp e r f o r m a n c eo fd r u ms h e a r e r sa n dc o n t i n u o u s m i n e r s [ J ] .T r a n s a c t i o n so ft h eI n s t i t u t i o no fM i n i n g M e t a l l u r g y , 2 0 0 4 ,1 1 3 2 1 1 8 - 1 2 2 . [ 6 】A C A R O G L UO ,E R G I NH .An e wm e t h o dt oe v a l u a t e r o a d h e a d e r o p e r a t i o n a ls t a b i l i t y [ J ] .T u n n e l l i n g U n d e r g r o u n dS p a c e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0 6 ,2 l 2 1 7 2 - 1 7 9 . [ 7 】A C A R O G L UO ,E R G l NH ,E S K I K A Y AS .A n a l y t i c a l h i e r a r c h yp r o c e s sf o rs e l e c t i o no fr o a d h e a d e r s [ J ] .J o u r n a l o ft h eS o u t h e r nA f r i c a nI n s t i t u t eo fM i n i n g M e t a l l u r g y , 2 0 0 6 ,10 6 8 5 6 9 5 7 5 . [ 8 】D O G R U O ZC ,B O L U K B A S IN .E f f e c to fc u t t i n gt o o l b l u n t i n go n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 so fv a r i o u sm e c h a n i c a l e x c a v a t o r su s e di nl o w a n dm e d i u m - s 订e n g t hr o c k s [ J ] . B u l l e t i no fE n g i n e e r i n gG e o l o g y 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 2 0 1 3 ,7 3 3 7 8 1 7 8 9 . [ 9 】R E S T N E RU ,P I C H L E RJ ,R E U M U E L L E RB . N e w t e c h n o l o g i e se x t e n dt h er a n g eo fa p p l i c a t i o n so fr o a d h e a d e r s [ C /C D ] //S y m p o s i u mo nI n n o v a t i o n si nT u n n e l l i n g ,S w i s s F e d e r a lI n s t i t u t eo f T e c h n o l o g yZ u r i c h ,2 0 0 7 . [ 10 】S UO ,A K C I NNA 。N u m e r i c a ls i m u l a t i o no f r o c kc u t t i n g u s i n g t h ed i s c r e t ee l e m e n t m e t h o d [ J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o fR o c kM e c h a n i c s M i n i n gS c i e n c e s ,2 011 , 4 8 3 4 3 4 - 4 4 2 . [ 1 1 】G R I M A MA ,M I E D E M ASA ,K E T T E R I JRG V D ,e ta 1 . E f f e c to fh i g h h y p e r b a r i cp r e s s u r e o nr o c k c u t t i n g p r o c e s s [ J ] .E n g i n e e r i n gG e o l o g y , 2 0 1 5 ,1 9 6 2 4 3 6 . [ 1 2 】D E W 八N G A NS ,C H A T T O P 八D H Y A - Y AS .P e r f o r m a n c e a n a l y s i so ft w od i f f e r e n tc o n i c a lP i c k su s e di nl i n e a r c u r i n go p e r a t i o no fc o a l [ J ] .A r a b i a nJ o u r n a lf o rS c i e n c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1 6 ,4 l 1 1 - 1 7 . 【1 3 】C H O ISO ,L E ESJ .T h r e e d i m e n s i o n a ln u m e r i c a l a n a l y s i so ft h er o c k c u r i n gb e h a v i o ro fad i s cc u r e ru s i n g p a r t i c l ef l o wc o d e [ J ] .K s c eJ o u r n a lo fC i v i lE n g i n e e r i n g , 2 0 1 5 ,1 9 4 1 1 2 9 - 1 1 3 8 . [ 1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