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崩落法矿岩质量三维数字化评价方法.pdf
自然崩落法矿岩质量三维数字化评价方法 ① 冯 武1,2,3, 王李管1,2,3, 彭平安1,2,3, 裴安磊1,2,3, 袁睿栋3 (1.中南大学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2.中南大学 数字矿山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083; 3.长沙迪迈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83) 摘 要 针对传统以岩体构造调查或岩石力学试验处的局部 RMR 值来近似表征整个区域矿岩质量存在的片面性、经验性等缺点, 提出了一种矿岩质量三维数字化评价方法。 该方法以钻孔和岩体原位调查数据为基础,选取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石质量指标、节 理间距、节理条件和地下水条件作为矿岩质量评价指标,研究各指标的空间变异特性,基于区域化变量最优估值理论及 RMR 评价 体系,将各指标插值到离散后的矿岩空间,建立起评价区域矿岩质量的三维数字化模型。 最后以该模型为基础,应用 Laubscher 崩 落图对矿区初始和持续崩落水力半径进行预测。 该方法在普朗铜矿的应用实践表明普朗铜矿平均 RMR 值为 42.27,矿岩可崩性 为较好~好,持续崩落水力半径为 21.6~22.6 m,与生产实际相符,为普朗铜矿采用自然崩落法进行大规模开采提供了支撑和依据。 关键词 区域化变量; 地质统计学; 岩体质量评价; 自然崩落法; 崩落水力半径 中图分类号 TD853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 j.issn.0253-6099.2014.02.002 文章编号 0253-6099(2014)02-0004-06 Evaluation of Rock Mass Quality in Block Caving with 3D Digitalization Method FENG Wu1,2,3, WANG Li⁃guan1,2,3, PENG Ping⁃an1,2,3, PEI An⁃lei1,2,3, YUAN Rui⁃dong3 (1.School of Resources and Safety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Hunan, China; 2.Research Center of Digital Min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Hunan, China; 3.Changsha Digital Mine Infotech Co Ltd, Changsha 410083, Hunan, China) Abstract Local RMR obtained from rock mechanics investigation or experiment is generally used to approximately represent rock mass quality of the entire mining area, which is usually one⁃sided and empirical. An evaluation with 3D digitalization method was presented, in which rock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RQD, joint spacing, joint status and groundwater status are taken as parameters based on drilling and in⁃situ survey data for evaluating rock mass quality and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each parameter is analyzed. With the theory of optimized valuation of regionalized variables and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RMR, an evaluation model with 3D digitalization is established to predict the hydraulic radius for initial and sustained caving in underground mining based on the Laubscher caving chart.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in Pulang Copper Mine gave the following results the average RMR of Pulang Copper Mine is 42.27, orebody shows some sort of good cavability, and the hydraulic radius required for sustained caving is in the range of 21 6~22.6 m, which is in a good agreement with practical production and provides support or basis for the decision of block caving method in large⁃scale exploitation of Pulang Copper Mine. Key words regionalized variables; geological statistics; rock quality evaluation; block caving method; block caving hydraulic radius 工程岩体质量是复杂岩体工程地质特性的综合反 映,对地下采矿工程岩体质量的评价是矿山勘察、可行 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的桥梁及纽带[1]。 自然崩落法是一种开采成本低廉、劳动生产率高、 作业安全性好的采矿方法,被誉为地下采矿中的“露 天开采”。 然而这种方法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要求严 格,同时与其它地下开采方法相比有明显区别,一旦实 施将很难进行采矿方案变更[2-4]。 因此,在采用自然 崩落法的矿山对矿岩质量进行全面评价显得尤为 重要。 长期以来,人们应用 Q 值法、GSI 法、Mathews 法、 RMR 系统分类法、MRMR 系统分类法等对地下矿山矿 ①收稿日期 2013-11-10 基金项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项目(2011AA060407) 作者简介 冯 武(1986-),男,湖南怀化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矿山。 通讯作者 王李管(1964-),男,山西乡宁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矿山。 第 34 卷第 2 期 2014 年 04 月 矿矿 冶冶 工工 程程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Vol.34 №2 April 2014 岩质量进行了诸多评价[5-6],然而这些应用通常是以 岩体原位调查或岩石力学试验处获得的参数来计算评 价指标,并以此小范围内的评价值近似表征整个矿区 的岩体质量。 对于采用自然崩落法的矿山,不仅要考 虑到矿体上下盘岩体的可崩性差异,还要考虑到底部 出矿工程部位岩体的稳定性[7]。 传统以点带面的评 价方法因没能考虑各参数的随机变化,其评价结论存 在一定缺陷,给后续研究和设计带来较大风险[8]。 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矿岩质量三维数字化评 价方法,并以普朗铜矿为例,建立了普朗铜矿矿岩质量 三维数字化评价模型,为后续设计获得了详尽有意义 的指导性参数。 1 矿岩质量三维数字化评价原理 近一个世纪以来,岩体质量评价方法已经从单因 素到多因素,从定性到定量,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实用的 复杂技术,并成为工程岩体参数预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目前国内外岩体质量评价方法(体系)繁多,不同 岩体质量评价方法选用的各参评因素、评价标准等不 尽相同,其中在自然崩落法采矿设计中,最受人们关注 的还属 RMR 法及其各种修正方案(如 MRMR 法) [9]。 1.1 RMR 评价体系 RMR 法是 1974 年由南非著名的岩石力学专家 Bieniawski 提出的众多岩体工程质量分类方法中的一 种,也是进行岩体质量评价和确定岩体变形参数的重 要方法之一[10-11]。 该方法综合考虑影响岩体工程质 量的岩石单轴抗压强度(σc)、岩石质量指标(RQD)、 节理间距(Js)、节理条件(Jc)和地下水条件(Jw)等因 素,然后对各分类因素按区间进行评分,最后相加即得 岩体质量评价的基本 RMR 值。 1.2 实现方法与步骤 影响岩体工程质量的因素(如 σc、RQD、Js、Jc、Jw 等)在空间上既存在特定的分布规律,又存在局部的 随机性,即这些因素一方面表现出随机变异的特点,另 一方面表现出确定性变异的特点[12]。 因此可以将这 些因素视为区域化变量,用变异函数对其空间结构性 进行分析,利用地质统计学理论对其在三维矿岩中的 展布规律进行推估与评价[13-14]。 矿岩质量三维数字化评价方法的步骤是① 基于 钻孔和岩体原位调查数据建立矿岩评价参数的原始三 维数据库;② 对各参评参数进行变异性分析及交叉验 证,确定各参数的变程、块金及基台值;③ 根据地质资 料建立待评价区域的三维实体模型;④ 基于八叉树结 构及次分块技术,建立评价区域 RMR 块体模型;⑤ 利 用区域化变量最优估值理论对各评价参数进行空间插 值,最终得到矿区整体三维数字化 RMR 评价模型。 2 工程应用 2.1 工程概况 云南普朗铜矿为 2001 年启动的大调查项目发现 的一个特大型斑岩铜矿,目前已探明铜资源储量达 650 万吨。 设计一期采、选建设规模为年处理原矿石 1 250 万吨,建成后将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地下开采金 属矿山。 考虑到普朗铜矿矿床厚大但品位低,同时岩 层破碎、完整性差,工程地质条件恶劣,拟采用自然崩 落法开采矿石。 为查清普朗铜矿矿体及其顶底板岩石力学参数及 结构面特征,以及以上因素对矿体的可崩性、崩落矿石 块度及矿体崩落规律的影响,先后于 2006 年和 2012 年 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岩体构造调查工作。 共设计调查 钻孔40 个,实际钻孔施工总长度 13 355.6 m,有效数据 量 21 073 条。 另外在 3720 中段(双壁调查)、3900 中 段(单壁调查)开展井下坑道岩体原位调查工作,调查 总长度 1 152.6 m,有效数据量 10 423 条。 获得的主要 数据包括不连续结构面的几何参数(产状、间距及持 续性)、不连续面表面条件(平直度、粗糙度、张开度)、 充填物性质、风化等级、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等。 大量扎 实的现场工作以及详尽的调查数据,为了解普朗铜矿 矿岩构造分布规律、评价普朗铜矿矿岩质量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2.2 定性因素的定量表示 对矿岩质量进行三维数字化评价时,要求所有原 始样品数据都必须是数值型。 基于钻孔和岩体原位调 查的结果中,节理条件和地下水条件一般为定性描述, 如节理条件中的结构面粗糙度分为三大类,即台阶型, 波浪型和平面型,每个大类又可分为三个亚类,即粗糙 的、平坦的和光滑的,一共九类;地下水条件分为完全 干燥、湿润、潮湿、滴水和流水五类。 因此有必要对这 些指标进行量化以便后续工作的开展。 根据普朗铜矿现有工程揭露情况以及岩体构造调 查结果,综合考虑普朗铜矿水文地质条件,评定普朗铜 矿地下水条件为潮湿型,分值为 7 分。 对于节理条件的量化,潘长良等人通过对节理表 面形貌与结构面剪切强度之间关系的研究,提出用结 构面摩擦角量化结构面粗糙度的方法,其关系式为 φ = 18.36 + 1.25i(1) 式中 φ 为结构面摩擦角;i 为粗糙度指标,对于粗糙 型、平坦型和光滑型三类粗糙度,其对应的 i 值分别为 18.2,16.5 和 11.4。 由式(1)得单位回次内岩芯的平均结构面摩擦 5第 2 期冯 武等 自然崩落法矿岩质量三维数字化评价方法 角为 Jφ= 18.36 + 1.25 n ∑ n k = 1 ik(2) 式中 Jφ为单位回次内岩芯的平均结构面摩擦角;ik为 该回次内第 k 个结构面的粗糙度指标;n 为该回次内 结构面的个数。 定性指标量化后的修正 RMR 评分标准如表 1 所示。 表 1 修正后的 RMR 评分标准 完整岩石强度RQD 指标节理间距摩擦角地下水 点载荷强度/ MPa单轴抗压强度/ MPa评分区间/ %评分区间/ cm评分区间/ ()评分条件评分 >10>2501590~10020>20020>4130完全干燥15 4~10100~2501275~901760~2001539~4125湿润10 2~450~100750~751320~601037~3920潮湿7 1~225~50425~5086~20835~3710滴水4 对较低范围进行 单轴压缩实验 5~252 1~51<253<65<350流水0 10 2.3 变异函数结构分析 在一个均匀带上,地质统计学要求数据必须固定 在相同大小的承载上。 如果样品的切割和分布不均 一,则必须进行数据的正则化,即样品组合。 样品组合 的方式有多种,最常用的是沿钻孔长度方向进行组合。 样长组合的计算公式为 GC= ∑ m i = 1 GiLi ∑ m i = 1 Li (3) 式中 GC为组合样参数值;Gi为位于组合样计算长度 范围内的第 i 个样品的参数值; Li为第 i 个样品的长 度;m 为参与组合样计算的样品数。 样品组合后,对所研究对象的实际变异性有一种 平滑效应,即方差变小。 在本研究中,原始样本平均长 度为2.3 m,组合样长定为2.5 m,这样既可以保证区域 化变量落在相同的承载上,又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原 始数据的空间分布规律。 以组合后的样本数据为基础,对矿岩质量评价参 数中的 岩 石 单 轴 抗 压 强 度 ( σc)、 岩 石 质 量 指 标 (RQD)、节理间距(Js)和摩擦角(Jφ)进行试验变异函 数的计算和理论变异函数的拟合,求出理论变异函数 中的变程、块金和基台值。 试验变异函数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γ∗(h) = 1 2N(h)∑ N(h) i = 1 [Z(xi) - Z(xi+ h)] 2 (4) 式中 γ∗(h)为关于滞后距 h 的试验变异函数;N(h)为 样品数;Z(xi)和 Z(xi+h)分别为 xi和 xi+h 时的样 品值。 球状理论变异函数的基本形式为 γ(h) = 0h = 0 C0+ 3C 2a h - C 2a3 h30 < h ≤ a C0 + C h > a (5) 式中 γ(h)为关于滞后距 h 的理论变异函数;a 为变 程;C0为块金值;C 为拱高;C0+C 为基台值。 对各参数进行理论变异函数计算时,考虑到不同 方向上其变异性是不同的,因此分别在矿体走向、倾向 和厚度 3 个方向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 2 所示。 图 1 为摩擦角在矿体走向、倾向和厚度方向上的试验及理 论变异函数图。 表 2 理论变异函数参数表 参数σcRQDJsJφ C02200.0030.5 C0 +C 61.43579.360.0843.59 a走向方向685412321 a倾向方向71421823 a厚度方向653710518 2.4 理论变异函数的最优性检验 构造理论变异函数的目的最终是为克里格估值服 务,为了使推估结果更为准确可靠,还需要对理论变异 函数模型进行最优性检验。 一方面是检验理论变异函 数与实验变异函数离散点的拟合情况,另一方面是分 析其在克里格估值计算中的应用效果。 最常用的检验 方法是交叉验证法。 交叉验证的基本思想是假设每个实测点上的样品 值是未知的,用其周围已知点的值对该点进行克里格 估值,估值时先通过解式克里格方程组求出各点的权 系数,然后利用式加权求和即得克里格估计值。 这样, 6矿 冶 工 程第 34 卷 图 1 摩擦角试验及理论变异函数图 (a) 走向方向;(b) 倾向方向; (c) 厚度方向 若有 N 个实测点,就有 N 个实测值 Z 和 N 个克里格估 计值 Z∗,统计估计值与实际值之间误差并绘制直方 图,从直方图中的参数衡量变异函数拟合的优劣。 图 2 为 σc、RQD、Js、Jφ交叉验证的误差统计直方 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参数的估值误差均值趋近于 0,同时分布较为集中,说明所选取的理论变异函数模 型是合理的。 ∑ n j = 1 λjC(xi,xj) - u = C(xi,V) ∑ n i = 1 λi = 1 (6) 式中 i,j= 1,2,,n;λi,λj为权系数;C(xi,xj)为滞后 距为 xi至 xj之间距离的变异函数值;C(xi,V)为滞后 距为 xi至待估点 V 之间距离的变异函数值。 图 2 误差统计直方图 (a) σc; (b) RQD;(c) Js;(d) Jφ Z∗ V =∑ n i = 1 λiZi(7) 式中 Z∗ V 为待估点 V 处的克里格估计值;Zi为 i 处的 已知样品值。 2.5 矿岩质量评价模型构建 首先根据原始 AutoCAD 资料建立普朗铜矿地质 7第 2 期冯 武等 自然崩落法矿岩质量三维数字化评价方法 体模型,如图 3 所示。 图 3 普朗铜矿地质体模型 地质体模型建立后,采用八叉树结构及次分块技 术建立普朗铜矿矿岩质量评价块段模型,模型中的任 一子块即可用于承载该处矿岩质量评价的各个参数。 所建立块段模型的尺寸如表 3 所示。 表 3 普朗铜矿矿岩质量评价块段模型的基本参数 方向起点坐标/ m延伸长度/ m基础块尺寸/ m X17 596 3741 41610 Y3 102 7251 358.510 Z3 1701 13010 最后按式(6)和式(7)对各参数在评价区域内进 行空间插值,并按表 1 计算 RMR 值。 最终反映普朗铜 矿矿岩质量的三维 RMR 评价模型如图 4 所示。 图 4 普朗铜矿矿岩质量 RMR 评价模型 3 结果分析与水力半径预测 3.1 结果分析 根据 Laubscher 的评价标准[15](见表 4),对模型 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普朗铜矿矿岩可崩性可分为 四级,即Ⅱ级、Ⅲ级、Ⅳ级和Ⅴ级,其中Ⅲ和Ⅳ级占总体 积百分比为 99.1%,普朗铜矿整体矿岩可崩性为较好 ~好,结果如表 5 所示。 表 4 劳布施尔的评价标准 RMR 值 范围 可崩性 级别 可崩性 破碎 块度 二次 爆破量 初始拉 底面积 100~81Ⅰ不可崩 80~61Ⅱ差大高>30 60~41Ⅲ较好中不定20~30 40~21Ⅳ好小低8~20 <20Ⅴ很好很小很低8 表 5 普朗铜矿矿岩可崩性等级分类统计表 可崩性 级别 RMR 值 范围 体积 / m3 所占百分比 / % RMR 均值 Ⅰ81~10000 Ⅱ61~807 687 0000.7765.01 Ⅲ41~60768 861 00077.1444.49 Ⅳ21~40218 909 00021.9633.82 Ⅴ0~201 292 0000.1318.63 小计996 749 00042.27 3.2 水力半径预测 根据矿岩质量评价结果,基于 Laubscher 崩落 图[16]对普朗铜矿崩落水力半径进行预测,得普朗铜矿 上盘岩体持续崩落水力半径为 22.6 m,下盘岩体持续 崩落水力半径为 22.3 m,矿体持续崩落水力半径为 21 6 m。 初始崩落和持续崩落水力半径沿勘探线布置 方向的变化曲线如图 5 所示。 图 5 崩落水力半径沿勘探线变化图 4 结 论 1) 研究影响矿岩质量的各参数,发现其具有明显 的结构性和随机性,符合区域化变量特征。 以钻孔和 岩体原位调查数据为样本,以变异函数为工具,利用地 质统计学方法对矿岩质量参评参数在评价区域内进行 空间插值,基于区域化变量最优估值理论及 RMR 评 价体系,提出了一种矿岩质量三维数字化评价方法,为 全面准确地反映地下矿山矿岩工程质量提供了一种新 途径。 2) 以普朗铜矿为例,建立了反映矿区矿岩质量的 8矿 冶 工 程第 34 卷 三维 RMR 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得普朗铜矿总体矿 岩质量可分为 Ⅱ 级、Ⅲ级、Ⅳ级和Ⅴ级,其中Ⅲ和Ⅳ级占总 体积百分比为 99.1%,矿岩可崩性为较好~好,说明在普 朗铜矿应用自然崩落法进行大规模开采是可行的。 3) 根据矿岩质量评价结果,基于 Laubscher 崩落 图,得普朗铜矿上盘岩体持续崩落水力半径为22.6 m, 下盘岩体持续崩落水力半径为 22.3 m,矿体持续崩落 水力半径为 21.6 m。 从不同勘探线区域来看,从南到 北崩落水力半径逐渐增大,但总体上初始崩落和持续 崩落水力半径值都较小,适合应用自然崩落法开采。 参考文献 [1] 陈昌彦, 王贵荣. 各类岩体质量评价方法的相关性探讨[J]. 岩石 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21(12)1894-1900. [2] William A H, Richard L B. Underground mining methods Engineer⁃ ing fundamentals and international case studies[M]. Colorado SME, 2001. [3] 刘育明. 自然崩落法的发展趋势及在铜矿峪矿二期工程中的技术 创新[J]. 采矿技术, 2012,12(3)1-4. [4] 袁海平, 曹 平. 我国自然崩落法发展现状与应用展望[J]. 金属 矿山, 2004,338(8)25-28. [5] Palmstrom A, Broch E. Use and misuse of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 systems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Q⁃system[J].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2006,21(6)575-593. [6] 王彦武. 地下采矿工程岩体质量可拓模糊评价方法[J]. 岩石力 学与工程学报, 2002, 21(1) 18-22. [7] 陈清运, 蔡嗣经, 明世祥, 等. 国内自然崩落法可崩性研究与应 用现状[J]. 矿业快报, 2005,427(1)1-4. [8] Brown E T. Block Caving Geomechanics International Caving Study 1997-2004[M]. Queensland Julius Kruttschnitt Mineral Research Centre,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2007. [9] 贾明涛, 王李管. 基于区域化变量及 RMR 评价体系的金川Ⅲ矿 区矿岩质量评价[J]. 岩土力学, 2010,31(6)1907-1912. [10] 冯兴隆, 王李管, 毕 林, 等. 基于三维模拟技术的矿岩可崩性 评价[J]. 煤炭学报, 2008,33(9)971-976. [11] Milne D, Hadjigeorgiou J, Pakalnis R. Rock mass characterization for underground hard rock mines[J].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1998, 13(4) 383-391. [12] WANG Li⁃Guan, Sugimoto F, Yamashita S. Estimation of Cavability by Using a Block Model and Fuzzy Sets[J]. The Mining and Materi⁃ als Processing Institute of Japan, 2002,118(7)481-489. [13] WANG Li⁃Guan. Methodology in the Assessment of Field Character⁃ istics of Fractured Rock Mass[D]. Akita Akita University, 2002. [14] Brady B H G, Brown E T. Rock mechanics for underground mining [M]. New York Springer, 2007. [15] Laubscher D H. Cave mining-the state of the art[J]. Journal of the South African Institute of Mining and Metallurgy, 1994, 94(10) 279-293. [16] 冯兴隆, 王李管, 毕 林, 等. 基于 Laubscher 崩落图的矿体可 崩性研究[J]. 煤炭学报, 2008,33(3)268-272. (上接第 3 页) 度超过临界浓度后,颗粒间以接触摩擦为主;随着浓度 的进一步增加,颗粒间排列逐渐密实,接触摩擦作用增 强,导致浆体的粘度急剧增加。 3 结 语 1) 利用已有的试验数据,分析了不同颗粒物料的 相对粘度系数变化规律,发现浆体浓度达到某临界点 后,粘度急剧增加的特点。 并以此临界浓度为分界,采 用分段函数得到了颗粒物料浆体相对粘度的计算公 式,该公式计算值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 2) 相对粘度变化存在临界转变浓度的原因可能是 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浓度较低时, 颗粒间距大,主要是碰撞作用;超过临界浓度后,颗粒密 集,以接触摩擦作用为主,使浆体的粘度急剧增加。 参考文献 [1] 褚君达. 浑水的粘滞性[C]∥中国水利学会. 河流泥沙国际学术 讨论会论文集. 北京 光华出版社,1980. [2] 张世奇. 粗颗粒浑水流变特性[J]. 水利学报,1990(11)34-40. [3] 王新民,肖卫国,王小卫,等. 金川全尾砂膏体充填料浆流变特性 研究[J]. 矿冶工程,2002(3)13-15. [4] 杨 超. 金属矿山尾矿高浓度管道输送技术研究[D]. 淄博山东 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11. [5] 王 星,赵学义,瞿圆媛,等. 高浓度赤泥颗粒特性和流变特性的 试验研究[J]. 金属矿山,2008(1)107-109. [6] 袁蝴蝶,尹洪峰,任 耘,等. 凝胶注模铁矿尾矿浆料流变性能的 研究[J]. 金属矿山,2009(9)179-181. [7] 熊楚安. 煤浆浓度对油煤浆流变特性和表观黏度的影响[J]. 黑 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2,22(3)238-239. [8] 陈良勇,段珏锋,刘 猛,等. 水煤浆真实流变特性的研究[J]. 动 力工程, 2008,28(5)74-79. [9] 孙成功,吴家珊,李保庆. 高浓度煤浆的制备和流变性的研究[J]. 燃料化学学报,1996,24(2)132-133. [10] 郑伯坤. 尾砂充填料流变特性和高浓度料浆输送性能研究[D]. 长沙长沙矿山研究院,2011. [11] 胡 华,黄玉诚,孙恒虎. 拟膏体充填料浆流变特性及其多因素 影响分析[J].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03,55(3) 4-7. [12] 吕宪俊,金子桥,胡术刚,等. 细粒尾矿充填料浆的流变性及充填 能力研究[J]. 金属矿山,2011(5)32-35. [13] 费祥俊. 浆体与粒状物料输送水力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1994. 9第 2 期冯 武等 自然崩落法矿岩质量三维数字化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