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某铜矿浮选试验研究.pdf
第3 2 卷 2 0 1 2 年0 8 月 矿冶工程 M I N I N GA N DM [ E T A L L U R G I C A LE N G I N E E R 刑G V 0 1 .3 2 A u g u s t2 0 1 2 云南某铜矿浮选试验研究① 史志新,周兴龙,张小明,孙东阳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 5 0 0 9 3 摘要某铜矿富矿含C u1 .1 3 %,围岩含C u0 .9 5 %,经过混矿后C u 的品位为1 .1 %。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等, 脉石矿物以方解石为主。根据原矿性质及现场流程,采用了“一粗二精一扫”浮选流程,最终获得铜精矿品位2 5 .2 8 %,回收率 9 1 .2 2 %,该指标比较理想。 关键词黄铜矿;磨矿粒度;浮选;闭路试验 中图分类号T D 9 2 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 2 5 3 6 0 9 9 2 0 1 2 0 8 0 2 9 4 0 3 1 原矿矿石性质 较高。 为了解原矿性质,参考昆明冶金研究院的研究报 告,进行了原矿多元素分析,原矿多元素分析和化学物 相分析结果分别见表1 和表2 。 表1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 胆矾 游离C u 0 2 结合C u 0 2 硫化铜及其它 合计 O .O 0 .0 O .0 8 0 .8 8 O .9 6 8 .3 3 9 1 .9 7 1 0 0 从表1 、2 中可知,矿物中的元素主要有T i O ,、M n 、 c u 等;可利用的主要元素为C u ,伴生的主要金属有 A s 、A u 、A g 等,有用元素c u 主要以硫化铜形式存在。 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该矿石是呈灰色、粒度小于 3c m 的碎块。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磁铁 矿等;脉石矿物以方解石为主,其次是微斜长石、石英、 白云石、白云母、角闪石等。镜下观察形状是粒状结 构、局部海绵损铁结构。岩石中黄铁矿形粒状,不均匀 浸染分布,受脉石矿物晶形制约,黄铜矿颗粒边缘呈平 直线状,与脉石矿物规则毗邻镶嵌。局部黄铜矿富集 处呈胶结状,胶结自形的脉石矿物,构成局部海绵损铁 结构。经测定该矿石密度为2 .2 2g /c m 3 ,矿石的硬度 2 浮选工艺研究 原矿共有富矿和围岩2 个矿样,其中富矿c u 品位 为1 .1 3 %,围岩C u 品位为0 .9 5 %。分别将其进行粗、 中、细碎后再筛分,以保证产品的粒度小于2C l I I ,最后 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混合矿样的品位为1 .1 %。 在矿石探索试验的药剂条件下,采用黄药为捕收 剂、2 ”油为起泡剂、石灰为抑制剂,通过一次粗选,两次 扫选,两次精选,获得了比较好的指标。在确定初步的 试验流程条件下,分别从磨矿粒度、捕收剂用量和p H 值的变化三个单因素确定最佳的试验条件。 2 .1 磨矿粒度试验 铜矿单体充分解离是提高铜精矿质量和回收率的 基本条件。磨矿粒度的选择决定了有用矿物与脉石矿 物、同矿物单体能否充分解离。因此,进行了磨矿粒度 试验,磨矿浓度为6 0 %,试验流程为一粗二精一扫开 路流程。药剂制度为丁基黄药1 8 0 ∥t ;2 ’油7 0 ∥t ; 石灰4k g /t ,试验结果见图1 。 琴 \ 褥 擎 凰 奄 婆 器 一0 .0 7 4m i l l 粒级含量/% 图l 磨矿粒度试验结果 ①收稿日期2 0 1 2 - 0 2 - 2 7 作者简介史志新 1 9 8 4 一 ,男,山西泽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难选铜矿的选矿研究。 零 \ 翅 口三 奄 罂 匣 万方数据 2 0 1 2 年0 8 月史志新等云南某铜矿浮选试验研究2 9 5 从图1 可以看出当磨矿粒度为一0 .0 7 4m m 粒级 占8 0 %时,铜的选别指标较好。综合考虑,原矿磨矿 粒度以一0 .0 7 4m m 粒级占8 0 %左右为宜。 2 .2 丁基黄药用量试验 在浮选硫化铜矿时采用丁基黄药作为捕收剂,因 此本试验首先考察丁基黄药用量对该矿样中铜矿物选 别指标的影响,试验流程见图2 ,试验结果见图3 。 精矿中矿I中矿2尾矿 图2 试验流程 2 0 图3 丁基黄药用量试验结果 由图3 可以看出丁基黄药从1 8 0g /t 增加到3 8 0 g /t 时,粗精矿中铜的品位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 势,这是因为随着捕收剂用量的增加,不仅让硫化铜矿 上浮,而且硫化铁也会上浮,从而铜的品位有所下降, 由此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综合考虑到铜的品位和回收 率两个因素,确定丁基黄药的用量为1 8 0g /t 。而且还 可以看出,用单一的丁基黄药作为捕收剂,铜精矿的品 位和回收率均能达到很好的指标。 2 .3 p H 值试验 石灰的用量必须严格控制,若石灰过量,黄铁矿等 被抑制的同时,硫化铜也会受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为 此,进行了石灰用量的条件试验,以考察其对浮选指标 的影响。采用一粗二精一扫的开路流程,试验结果见 图4 。 零 \ 静 擎 匾 镰 罄 器 p H 值 图4p H 值试验结果 零 \ 翅 畦 k 罂 器 从图4 可以看出当矿浆中p H 值比较低时,铜精 矿的回收率很低,品位较高,当p H 值逐渐增加时,品 位变化不是很明显,而回收率的变化不是很有规律,呈 现出折线的变化,综合考虑,应该将矿浆的p H 值控制 在1 1 左右,各项指标都比较理想。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确定初选最佳试验条件为丁 基黄药为1 8 0 ∥t 、磨矿粒度为一0 .0 7 4m m 粒级占为 8 0 %,矿浆p H 值1 1 左右。 2 .4 全流程开路试验 根据单因素条件试验得出的最佳条件结果,进行 了全流程开路实验,流程图见图5 ,试验结果见表3 。 图5 开路实验流程 表3 开路实验结果 6 0 2 0 3 结论 1 该矿样中铜矿物嵌布粒度较粗,在磨矿粒度为 %蟾%好s}虬如眇髓盯黼略 蜡“%蝽舛孵s{虬帅船 零\瓣擎宜奄罂器 万方数据 矿冶工程 第3 2 卷 一0 .0 7 4m m 粒级占8 0 %时,绝大部分的铜矿物即可 达到单体解离。 2 采用常规的丁基黄药进行浮选,就可以达到非 常理想的指标。 3 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丁基黄药作为捕收剂、2 8 油为起泡剂、石灰为抑制剂即可达到理想的浮选效果, 最终获得铜精矿品位为2 5 .2 8 %,回收率为9 1 .2 2 %。 参考文献 [ 1 ] 许时.矿石可选性研究[ M ]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 9 8 9 . [ 2 ]朱玉霜,朱建光,浮选药剂的化学原理[ M ] .长沙中南工、世大学 出版社,1 9 8 7 . 胡为柏.浮选[ M ]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 9 8 0 . 艾光华,周源.江西某铜矿南北带混合铜矿石浮选试验研究 [ J ] .矿冶工程,2 0 1 0 ,3 0 5 4 0 4 3 翟爱峰,刘炯天,曹亦俊,等.西南某铜矿浮选柱半工业试验研究 [ J ] .有色金属,2 0 0 8 2 3 4 3 7 . 王少东,乔吉波,李育念,等.云南某氧硫混合铜矿选矿工艺研究 [ J ] .云南冶金。2 0 1 0 6 l O 一1 4 . 刘丹,文书明,陈宇,等.某难选混合铜矿选矿工艺试验研究 [ J ] .矿产综合利用,2 0 1 0 1 1 1 1 4 . 叶国华.云南德钦羊拉难选铜矿浮选工艺研究[ D ] .昆明昆明 理工大学,2 0 0 7 . ]{]i 旧M 瞪 № 一 №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