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锌硫化矿浮选分离过程及动力学分析.pdf
第3 3 卷第2 期 2 0 1 3 年0 4 月 矿冶工程 ⅡN 町N GA N DM 匝T A L L U R G I C A LE N G 矾E E R 州G V 0 1 .3 3 №2 A p r i l2 0 1 3 铜锌硫化矿浮选分离过程及动力学分析① 邱廷省1 ,邱仙辉1 ”,尹艳芬1 ,匡敬忠1 1 .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赣州3 4 1 0 0 0 ;2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 0 0 0 8 3 摘要通过纯矿物浮选动力学试验,研究了黄铜矿与闪锌矿在捕收剂Q P J D 2 体系中的浮选动力学行为。研究表明,黄铜矿、闪锌 矿在合适的矿浆体系中,浮选速度差异较明显,可以利用其浮选速度的差异结合流程结构优化实现铜锌高效分离。根据动力学研 究结果对江西某铜锌硫化矿石采用部分黄铜矿快速浮选、铜粗精矿再磨、铜精选尾矿选锌的工艺方案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该分离技术,铜锌分离效果明显,获得了铜品位为2 6 .7 4 %、回收率为9 0 .8 0 %的铜精矿和锌品位为4 5 .2 0 %、回收率为8 1 .5 7 % 的锌精矿。 关键词铜锌分离;动力学;快速浮选;硫化矿;捕收剂;黄铜矿;闪锌矿 中图分类号T D 9 2 3 文献标识码Ad o i l O .3 9 6 9 /j .i s s n .0 2 5 3 硼9 .2 0 1 3 .0 2 .0 1 1 文章编号0 2 5 3 6 0 9 9 2 0 1 3 0 2 0 0 4 4 一0 4 P r o c e s sS t I 岫,锄d Ⅺ玳t i c sA n a l y s i sf o rF l o t a t i o nS e p a r a t i o n o fC h a l c o p y r i t ea I l dS p h a l e r i t e Q I UT i n g s h e n 9 1 ,Q I UX i a n - h u i l ’2 ,Y I NY a I l f e n l ,K U A N GJ i n g z h o n 9 1 1 .&‰Z 妒如o u r c e 口蒯踟i r o ,l 胱,抛ZE n g 妇洲增,胁,移i 跏姚邢妙妒&抬凡c e 口以死以n o 幻g y ,能砒似3 4 1 0 0 0 , 施,彬i ,现i m ;2 .蹴D D Z 旷C 蒯Z 口以E 锄洳n 批砒以凸驴黜一昭,‰跏蚵矿&诧耽e 口以死如加锄&彬,l g , 彬,l g 1 0 0 0 8 3 。饥汛8 A b s ;t 鞠d W i t hQ P 旬2a st I l ec o l l e c t o r ,n o t a t i o nk i n e t i c so fa r t i f i c i a lc h a l c o p y I i t ea n ds p h a l e r i t eh 蠲b e e ni n v e s t i g a t e d . T h er e s u l ts h o w st l l a t ,i naw e U c o n d i t i o n e dp u l p ,t l l en o t a t i o no fc h a l c 叩徊t ei ss i 印i f i c a I l t l y ‰t e rt l I 锄t l l a t0 fs p 蹦e I i t e , w h i c hc a nb eu t i l i z e di nc 0 0 r d i n a t i o nw i t } lt h eo p t i m i z a t i o no ff l o w s h e e ts t m c t u r et oa c t u a l i z et l l eC u /Z ns e p 删t i o n . B 船e do nt } I i ss t u d y ,t e c h n i q u e si n c l u d i n gp a r t i a ln 鹪hn o t a t i o no fc h a l c 叩y r i t e ,r e 鲥n d i n go fc o p p e rr o u g hc o n c e n 妇t e , a n dZ n n o t 撕o n 舶mt a i l i n g so fC u c l e a n i n g ,w e r ea d o p t e dt 0n ℃a taC u Z ns u l f i d eo r ef 而mJ i a n 弘i ,a n dac 叩p e r c o n c e n t r a t e 埘t l lC u 伊a d eo f2 6 .7 4 %a n dr e c o v e r yo f9 0 .8 0 %,a n daz i n cc o n c e n t r a t e 访t l lZ ng r a d eo f4 5 .2 0 %a n d r e c o v e r yo f8 1 .5 7 %,c 吼b ep r e p a r e d ,s h o w i n gt h a tt h eC u /Z ns e p a r 撕o ni s 幽c i e n tw i 也t h i st e c h n i q u e . K e yw o r d s C u Z ns e p 锄t i o n ;n o t a t i o nk i n e t i c s ;n 嬲hn o t a t i o n ;s u l f i d eo r e ;c o Ⅱe c t o r ;c h a l c o p y 五t e ;s p h a l e r i t e 铜锌分离是目前选矿领域的难题之一,分离的难 易程度主要取决于铜矿石的状况,对于原生硫化铜矿 则铜锌分离相对较容易,对于次生硫化铜矿则分离较 困难。其原因主要是次生铜矿物会溶解在矿浆中,溶 解的铜离子会活化闪锌矿,被活化的闪锌矿与黄铜矿 具有相似的可浮性,使得铜锌难以分离- 。采用新药 剂强化对黄铜矿的捕收和闪锌矿的抑制以及选别工艺 流程及流程内部结构优化是铜锌浮选分离研究的重 点。利用黄铜矿与闪锌矿表面性质的差异,合成与配 制对黄铜矿捕收能力强、对闪锌矿捕收能力弱的高效 捕收剂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黄铜矿捕收剂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运用计算机 软件辅助分子设计和研究黄铜矿与黄铁矿高选择性捕 收剂【2 。3 1 越来越普遍。一系列高选择性捕收剂在黄铜 矿、黄铁矿的分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H ‘8J 。铜锌分离 则主要偏重工艺流程的改进旧。1 1 | 。对黄铜矿、闪锌矿 的浮选动力学研究鲜见报道。本文通过对黄铜矿、闪 锌矿在新捕收剂Q P 旬2 体系下浮选动力学的研究,利 用黄铜矿与闪锌矿浮选特性的差异,制定一种新的浮 选流程,实现复杂铜锌硫化矿高效、清洁的分离。 1 试样及主要研究方法 1 .1 试样 黄铜矿、闪锌矿单矿物试样取自江西、广东某矿 ①收稿日期2 0 1 2 .1 0 1 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 0 6 6 4 0 吆 ;福建省区域科技重大计划项目 2 0 1 0 I { 4 ∞6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 0 嘲髭c 锄o 作者简介邱廷省 1 9 6 2 一 ,男,福建上杭人,教授,博士后,主要从事矿物加工和湿法冶金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 万方数据 第2 期邱廷省等铜锌硫化矿浮选分离过程及动力学分析 山,经手工拣选,并研磨至一0 .0 7 4m m 粒级占7 5 %, 黄铜矿的纯度为9 5 .6 3 %,闪锌矿的纯度为9 3 .6 5 %。 实际矿石取自江西某铜锌矿山。矿石中主要金属 矿物有黄铜矿 C u F e S 、闪锌矿 Z I l s 、黄铁矿 F e S 及少量的方铅矿 P b S 和黑钨矿 M n ,F e W O 。;脉石 矿物主要以石英为主,还有少量绢云母、绿泥石、方解 石等。矿石的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 。 裹1 原铜锌矿多元素分析结果I 质量分数 /% C uz nP bF eSM nC a M g 2 .9 93 .3 00 .3 81 2 .7 91 4 .8 6O .0 1 6O .2 20 .0 2 1 1 .2 浮选试验 纯矿物试验在容积为5 0H 正的挂槽式浮选机中进 行,每次称取矿样5g ,用超声波清洗1 5l l l i n 。取出后 用蒸馏水清洗,静置5 ⅡI i n 后吸取上清液,反复3 次。 然后将单矿物移入浮选槽中进行试验。黄铜矿与闪锌 矿单矿物选取1 0 个不同的浮选点进行分批刮泡。各泡 沫产品经干燥后称重计算累积回收率。人工混合矿则 将泡沫产品及槽内产品分别干燥,化验,计算回收率。 1 .3 浮选动力学模型 铜锌浮选动力学过程采用前人的4 种经典浮选动 力学模型2 。1 引进行分析,其表达式分别为 经典一级动力学模型 模型1 占 占。 1 一e 砘 一级矩形分布模型 模型2 占 占。【1 一吉 1 “缸 J 二级动力学模型 模型3 占。2 缸 占2 丌i 忑 二级矩形分布模型 模型4 82 占* 【1 - 亩h 1 眈 J 2 结果与讨论 2 .1 捕收剂种类对闪锌矿和黄铜矿浮选过程的影响 进行了Q P 旬2 、Z .2 0 0 、丁基黄药等3 种捕收剂对 闪锌矿和黄铜矿浮选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1 所示。 从图l 可以看出,丁基黄药、Z - 2 0 0 、Q P 旬2 三种捕 收剂对闪锌矿的捕收能力相差较大,Q P 旬2 对闪锌矿 的捕收能力要小于丁基黄药和Z - 2 0 0 。三种捕收剂对 黄铜矿的捕收能力相当。虽然Q P 旬2 对闪锌矿的捕收 能力弱,但是在铜锌分选中仍须添加抑制剂。 零 \ 褥 擎 国 愫 m 匿 捕收剂浓度/ m g L 1 图1不同捕收剂下闪锌矿和黄铜矿的浮选行为 2 .2 Q P 舵捕收剂体系中黄铜矿、闪锌矿的浮选动力学 在应用Q P 也的实践中,发现Q P 貌作捕收剂时, 黄铜矿与闪锌矿的浮选速度也存在大的差异,为考察黄 铜矿、闪锌矿在Q P 舵捕收剂体系中的浮选动力学行 为,进行了黄铜矿、闪锌矿的动力学浮选试验。Q P 旬2 用量为8 .4 3m g /L ,2 。油用量为2 0 叫L ,浮选机转速 为40 0 0r /I I l i n ,矿浆浓度为1 0 %,试验结果见表2 。 表2Q P 旬2 捕收剂体系中黄铜矿、闪锌矿的累积浮选回收率 浮选时间/8 累计回收率/% 黄铜矿闪锌矿 从表2 可以看出,Q P 也对黄铜矿具有良好的捕 收作用,回收率能达到9 7 .8 1 %。同时在Q P 也捕收 剂浮选体系中,黄铜矿的浮选速度较快,当浮选时间为 1 0 0s 时,黄铜矿的浮选回收率达到了9 0 .5 8 %。在 Q P 旬2 捕收剂浮选体系中,闪锌矿的浮选速度较黄铜 万方数据 矿冶工程 第3 3 卷 矿慢,当浮选时间达到1 8 0s 时,闪锌矿的浮选累计回 收率为8 9 .4 6 %。 将黄铜矿与闪锌矿在Q P D 2 下得到的累积回收率 与浮选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拟合曲线见图2 ,黄铜矿 与闪锌矿的浮选速度差异试验结果见图3 。 l O O 9 0 誉8 0 锝7 0 娶6 0 三5 0 略4 0 墓3 0 瓤2 0 1 0 0 誉 \ 静 擎 国 去 礞 锰 皴 区 浮选时间/s 图2Q P _ 0 2 捕收剂体系中各模型拟合曲线 图3 黄铜矿与闪锌矿浮选速度差异 应用M A T L A B 拟合黄铜矿在Q P 旬2 捕收剂体系 中的浮选动力学模型,从图2 可以看出,其与模型2 拟 合度最高。得到方程为 s 9 9 .9 8 2 7 【1 一打‰ 1 一e m l l l 4 ‘ 】 在Q P 也捕收剂体系中,闪锌矿的浮选行为与各 个模型的模拟情况都很好。从图2 可以看出,拟合最 佳的浮选动力学模型为模型1 。此时其方程为 s 9 8 .6 7 4 8 1 一e 加。0 1 1 5 ‘1 从图3 可以看到,黄铜矿在Q P 旬2 作为捕收剂的 体系中浮选速度最快,与闪锌矿在Q P 舵体系中回收 率差值达到4 0 .4 7 %,而在以丁基黄药为捕收剂的浮 选体系中回收率相差较小。利用Q P 旬2 的这个特点, 可以为铜锌分选工艺的改进提供良好的捕收剂。 2 .3 人工混合矿试验 从黄铜矿、闪锌矿的单矿物试验可以看出,利用它 们浮选速度的差异,可以实现黄铜矿的部分快速浮选。 为了考察黄铜矿、闪锌矿的分离情况,进行了黄铜矿、闪 锌矿人工混合矿试验,黄铜矿与闪锌矿质量比例为1 l , 在自然p H 条件下,2 。油用量2 0m g /L ,由于存在铜离子 对闪锌矿的活化作用,需添加组合抑制剂 N a 2 s O , z n S O 。6 4 0 6 4 0m g /L 。试验结果见图4 ~5 。 图4Q P _ 0 2 用量对人工混合矿的影响 享 \ 碍 擎 国 图5浮选时间对人工混合矿的影响 从图4 5 可以看出,人工混合矿浮选时,黄铜矿与 闪锌矿的试验结果均恶化,可能的情况是由于溶解的铜 离子造成闪锌矿的可浮性及浮选速度变好,可浮性好的 闪锌矿对黄铜矿造成干扰,黄铜矿的浮选指标均有所下 降。从闪锌矿与Q P 旬2 作用前后的红外光谱 图6 也 可以看出,减少捕收剂用量,同时缩短浮选时间,也可 以实现部分黄铜矿的快速浮选,当Q P 旬2 用量减少至 2m g /L ,浮选时间减少至3 0s 时,仍然能够获得铜精 矿品位2 8 .2 6 %、含锌2 .3 5 %,回收率为3 2 .0 3 %的选 别指标。 ∞帅舯加∞蜘加如加m o ∞帅舯加砷鳓∞∞加m o 万方数据 第2 期 邱廷省等铜锌硫化矿浮选分离过程及动力学分析 4 7 2 .4 Q P 旬2 与黄铜矿及闪锌矿作用的红外光谱分析 Q P 旬2 与黄铜矿及闪锌矿作用的红外光谱测试结 果如图6 ~7 所示。 波数/c 吖1 图6 闪锌矿与Q P d 0 2 作用前后光谱图 图7黄铜矿与Q P J 0 2 作用前后红外光谱图 从图6 ~7 可以看出,在黄铜矿与Q P 舵作用后, 出现了波数为l5 2 7c m ‘1 的吸收峰,l5 2 7c m 。1 为 C 岛伸缩振动的吸收峰,由此可知,黄铜矿表面的铜 离子与捕收剂Q P 旬2 发生了化学吸附,Q P 旬2 和黄铜 矿发生化学吸附的活性点是硫代羰基c _ s 。而闪锌 矿与Q P 北作用不强。这是捕收剂Q P 旬2 对黄铜矿、 闪锌矿具有选择性的原因。 2 .5 实际矿石浮选试验 根据黄铜矿、闪锌矿的浮选动力学分析结果,利用 Q P 也捕收剂浮选黄铜矿速度快的特点,在适宜的矿 浆条件下可以实现部分黄铜矿优先浮选。因此,实际 铜锌矿石浮选分离试验方案和流程为采用Q P 旬2 作 为铜选择性捕收剂,先快速选出部分上浮速度快的黄 铜矿得到部分高质量铜精矿,再优先浮铜,铜粗精矿再 磨精选得到合格铜精矿,铜精选尾矿进人选锌流程,减 少中矿返回,经浮选得到合格的锌精矿。试验流程如 图8 所示,试验结果见表3 。 原矿 锌精矿 尾矿 图8 实际矿石的浮选流程 表3 铜锌矿石浮选分离闭路流程试验结果 从表3 可以看出,采用快速优先浮选工艺获得了 铜品位2 6 .7 4 %、回收率9 0 .8 0 %的铜精矿和锌品位 4 5 .2 0 %、回收率为8 1 .5 7 %的锌精矿。说明该矿石采 用部分铜快浮一铜粗精矿再磨再选工艺,无论是铜精矿 和锌精矿的品位还是回收率都取得了较好的指标。 3 结论 1 Q P 旬2 捕收剂体系中黄铜矿、闪锌矿在一定的 时间范围内浮选速度差明显。Q P 舵可以作为黄铜矿 捕收剂实现铜锌高效分离。 2 通过对黄铜矿、闪锌矿浮选动力学的研究,制 定了与其浮选性质相应的回收流程,避免不必要的细 磨、强抑制及强活化,实现了复杂铜锌硫化矿的清洁 分离。 3 充分利用矿物的浮选特性,合成新药剂和优化 选别流程,是实现难分离硫化矿回收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 1 ]s r d j 蛐M .B l l l a t o v i c ,H 蛐d b ∞ko fn o t a t i o nr 龃g e n t [ M ] .E l s e v i e r S c i e n c e &‰h 呐l o 舒B ∞k 8 ,2 0 0 7 . [ 2 ] 邵福国,王福良.黄铜矿和黄铁矿高选择性捕收剂计算机辅助分 子设计[ J ]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 ,2 0 1 0 2 4 1 4 3 . [ 3 ] 孙伟,杨帆,胡岳华,等.前线轨道在黄铜矿捕收剂开发中的 应用[ J ]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 0 0 9 8 1 5 2 4 一1 5 3 2 . 下转第5 1 页 万方数据 第2 期黄保平高压浓密机在梅山尾矿浓缩中的应用 5 l g /‘干矿为宜。 表9 溢流清水层高度试验 H R c _ 2 5m 高压浓密机的最大台时处理能力应不 小于1 2 0t ,并能达到5 5 %的较高浓度。 3 .4 经济效益 以年均处理湿尾矿9 0 万吨来计算,改造前后输出 浓度见表1 0 。 表1 0 湿尾矿年均输送浓度及总体积 经济效益计算如下 1 与改造前相比,减少了矿浆输送量,节约长江 原水补充 2 7 3 一1 6 5 1 0 8 万立方米 。 按1 形t 原水计算,节水1 0 8 万元。 2 与改造前相比,减小隔膜泵开车时间 1 0 8 1 0 4m 3 1 4 0m 3 /h 77 1 4h S G M B l 4 0 /7 隔膜泵流量 1 4 0m 3 /h ,以隔膜泵生产实际负荷每小时1 1 0k w h 、 电单价0 .7 3 形k 矾计算,年节约电费 77 1 4 1 1 0 0 .7 3 6 1 .9 4 万元 3 年消耗药剂量 改造前年均消药剂量 3 0 4 0 0 0 0 /l0 0 0 0 0 0 1 2 t 冬天使用 改造后年均消药剂量 5 0 9 0 0 0 0 /10 0 0 0 0 0 4 5 t 全年使用 按梅山自产絮凝剂1 76 0 0 形t 计算,与改造前相 比,年药剂消耗费用 4 5 1 2 1 76 0 0 5 8 .1 万元 4 与改造前相比,综合年经济效益为 1 0 8 6 1 .9 4 5 8 .1 1 1 1 .8 4 万元 5 随着即将实施的尾矿高浓度长距离输送的投 产,可比效益会更大。 4 结语 H R C - 2 5m 高压浓密机在梅山选矿厂的应用,较 大地提高了梅山湿尾矿浓缩处理能力,改变了以前浓 缩能力不足的状况,显著地提高了浓密机底流浓度,并 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即将实施的尾矿高浓度长 距离稳定输送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 2 ] 长沙矿冶研究院.梅山尾矿高浓度浓缩与输送系统研究报告 [ R ] .2 0 0 5 . A 拉什顿,A s 沃德,R C 霍尔迪奇.固液两相过滤及分 离技术[ M ] .朱企新,许莉,谭蔚,等译.北京化学工业出 版社,2 0 0 5 . 上接第4 7 页 [ 4 ] 孙小俊,顾帼华,李建华,等.捕收剂c s u 3 1 对黄铜矿和黄铁矿浮 选的选择性作用[ J ] .中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l O 4 4 0 6 4 1 0 . [ 5 ] 李建华,孙小俊.新型捕收剂D L Z 对黄铜矿和黄铁矿浮选的作用 机理研究[ J ]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 ,2 0 1 0 2 4 5 4 7 . [ 6 ]G u 矾舒i “u ,H o n gz h o n g ,1 酶nD a i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t h ee 任&to fN 一 叫b s t i t u e n t so np e d b r n l a I l c eo ft h i o n o c a r b 枷a t e s 鹊s e l e c t i v ec o Ⅱe c t o r s f o rc o p p e rs u m d e sb ya bi n i t i oc a l c I l l a t i ∞s [ J ] .M i n e r a l sE I l g i n e e r i n g , 2 0 0 8 1 2 1 0 5 0 1 0 5 4 . [ 7 ] 刘广义,钟宏,戴塔根.乙氧羰基硫代氨基甲酸酯弱碱性条件下 优先选铜[ J ]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 0 0 6 1 6 1 1 0 8 1 1 1 3 . [ 8 ]c h 舳d r a p r a b h aMN ,N a t a m j 柚KA .s u 如c ec h e I I l i c a l 锄dn o t a t i o n b e h a v i o I l ro fc h a l c o p 巾t e ∞dp y T i t ei nt l l ep I e s e n c eo fA c i d i t h i o b a c i l l u s t h i 0 0 x i d ∞s [ J ] .H y d m m e t a l l u E 盯,2 0 0 6 ,8 3 1 4 6 1 5 2 . [ 9 ]罗仙平,付中元,陈华强,等.会理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浮选新工 艺研究[ J ] .金属矿山,2 0 0 8 8 4 5 5 0 . [ 1 0 ]袁明华,普仓凤.多金属复杂铜矿铜锌硫分离浮选试验研究[ J ] .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 ,2 0 0 8 1 1 3 . [ 1 1 ] 马晶,任金菊,原连育.某难选多金属硫化矿浮选分离试验研 究[ J ]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 ,2 0 0 8 3 8 1 1 . [ 1 2 ]罗仙平,何丽萍,周晓文,等.浮选动力学研究进展[ J ] .金属矿 山,2 0 0 8 4 7 l 一7 4 . [ 1 3 ] [ 1 4 ] 陶有俊,刘文礼,路迈西.细粒煤浮选数学模型的研究[ J ] .中国 矿业大学学报,1 9 9 9 6 4 2 5 4 2 6 . 陶有俊,路迈西,蔡璋,等.细粒煤浮选动力学特性研究[ J ]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 0 0 3 6 6 9 4 6 9 7 .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