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差爆破实际延迟时间识别方法比较与优选.pdf
第3 2 卷第3 期 2 0 1 2 年0 6 月 矿冶工程 M I N I N GA N DM E T A IL U R G I C A LE N G 矾E 目R 矾G Ⅷ.3 2 №3 J u n e2 0 1 2 微差爆破实际延迟时间识别方法比较与优选① 范作鹏,钱守一,李启月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 1 0 0 8 3 摘要提出了基于瞬时能量谱突变点确定雷管实际延迟时间的H H T 瞬时能量识别法,以微差爆破振动信号H I - I T 变换的H i l b e r t 能量幅值为初值,运用频率积分获取微差爆破振动信号瞬时能垣谱。进而确定雷管实际延迟时问。工程实践表明,H } r r 瞬时能量法 识别结果与小波基函数、变换尺度和L M F 分量的选取无关。此外,该方法还可用于微差时间与频率变化规律的研究。 关键词微差爆破;H H I 变换;瞬时能量;延迟时问 中图分类号T I Y 2 3 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 2 5 3 6 0 9 9 2 0 1 2 0 3 - O 0 0 4 - 0 5 C o m p a r i s o na n dO p t i m i z a t i o no fM e t h o d sf o rR e a lD e l a yT i m e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i nM i l l i s e c o n dB l a s t i n g F A NZ u o p e n g ,Q I A NS h o u y i ,L IQ i y u e S c h o o lo f R e s o u r c e sS a f e t yE n g i n e e r i n g ,C e n t r a lS o u t hU n i v e r s i t y ,C h a n g s h a4 1 0 0 8 3 ,t t u n a n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H H Ti n s t a n t a n e o u se n e r g y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m e t h o dw h i c ha s c e r t a i n st h et e a ld e l a yt i m eo fd e t o n a t o r sb a s e do n t h es a l t a t i o np o i n ti ne n e r g ys p e c t r u mW a Sp u tf o r w a r d .T a k i n gH i l b e r te n e r g ys p e c t r u mo fm i l l i s e c o n db l a s t i n gv i b r a t i o n s i g n a lb yH H T 鹪a ni n i t i a lv a l u e .t h ei n s t a n t a n e o u se n e r g ys l 】e e t m mo f m i l l i s e c o n db l a s t i n gv i b r a t i o ns i g n a lW a s o b t a i n e db yu s i n gf r e q u e n c yi n t e g r a t i o n ,t h u st h er e a ld e l a yt i m eo fd e t o n a t o r sw a ra S c e r t a i n e d .F i e l dt e s t ss h o w e dt h a t r e s u l to b t a i n e df r o mH H Ti n s t a n t a n e o u se n e r g y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m e t h o dW a si n d e p e n d e n to ft h ec h o i c eo fw a v e l e t - b a s e f u n c t i o n s ,s c a l e sa n dI M Fc o m p o n e n t s .T h i sm e t h o dC a l la l s ob eu s e dt os t u d yt h er e l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m i l l i s e c o n dt i m ea n d f r e q u e n c yc h a n g e s . K e yw o r d s m i l l i s e c o n db l a S t i n g ;H H T ;i n s t a n t a n e o u se n e r g y ;d e l a yt i m e 在爆破工程中。延期雷管的正常起爆是实施微差 爆破的关键⋯。由于普通雷管都存在精度问题,这会 造成爆破时起爆顺序混乱,影响爆破效果和爆破安全。 因此,研究和确定雷管的实际起爆时刻及延期误差,对 雷管的设计改进、爆破参数的优化和振动危害的控制 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早期常采用八线示波器和金属拉线的方法来测定 现场爆破雷管的实际起爆时刻,成本高,操作复杂,且 精度难以保证。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信息处理 方法在爆破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用于爆破地震 波特征提取、频谱分析、微差时间识别、波形预测和反 应谱分析等。其中,在识别微差爆破实际延迟时间方 面,有3 种识别方法小波变换时能密度分析法幢.5 J 、 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法H ’7 ’和E M D 识别法“ 4 』。 无论是小波变换时能密度分析法还是小波变换模 极大值法,都存在着最优小波基和变换尺度的选择问 题选择不同的小波基和尺度可能会产生很不一样的 结果o t 0 - t , l 。如果尺度参数选择过小,分析结果受噪声 的影响较大;反之。信号经小波变换后突变点所对应的 幅度衰减得厉害,这将使信号的突变特征不明显甚至 消失3 | 。而E M D 识别法在将爆破振动信号分解成多 个I M F 分量后,同样面临如何选择I M F 分量的问题, 而且分解后也无法保证一定存在合适的分量。针对这 些方法存在的弊端,本文利用新的信号时频分析方法 H H T 变换,提出了H H T 瞬时能量识别法,该方法具有 良好的自适应特点,分辨率和准确性高。 l H H T 瞬时能量识别法 1 .1 H H T 变换的基本原理及优点 N o r d e nEH u a n g 等人经过深入分析和认真总结, 提出了一种比F o u r i e r 变换及小波变换等更具适应性 的时频局部化分析方法m H H T 变换Ⅲ‘1 “。H H T 处 ④收稿日期2 0 1 1 - 1 2 1 2 基金项目教育部新教师基金 2 0 0 9 0 1 6 2 1 2 0 0 8 4 作者简介范作鹏 1 9 6 7 一 .男,山东高密人,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采矿理论与技术研究。 万方数据 第3 期范作鹏等微差爆破实际延迟时问识别方法比较与优选 理非平稳信号的基本过程是首先利用E M D 将给定的 信号分解为若干I M F 分量后,再对每个I M F 分量进行 H i l b e r t 变换,即将每一个I M F 分量表示在联合的时频 域中,最后汇总所有I M F 的H i l b e r t 谱得到原始信号的 H i l b e r t 谱。 与F o u r i e r 变换、G a b o r 变换及小波变换等相比, H H T 变换能够根据信号的局部时变特征进行自适应 地时频分解,消除了人为因素,克服了传统信号处理方 法中用无意义的谐波分量来表示非平稳、非线性信号 的缺陷,可得到极高的时频分辨率,并且H H T 变换不 受H e i s e n b e r g 测不准原理的制约.能够在时间和频率维 度同时达到很高的精度,非常适合分析非线性非平稳 信号。 1 .2 H H T 瞬时能量识别法 因为对信号X t 经H H T 变换得到的铲 ∞,t 具 有能量密度的物理意义,则根据H H T 变换前、后信号 的能量守恒原理有 , ∞l2. ∞, o Jx t ld t JI 酽 山。t d t o d t 1 J 。∞J 一∞J 一蕾 令饱 t I H 2 1 .O ,t d t o 2 J 利用式 2 即可得到信号X t 的瞬时能量随时间 的分布函数,然后提取图中的突峰位置即可确定信号 突变点的时刻。 2 不同微差爆破实际延迟时间识别方 法比较 爆破振动信号是一种典型的非平稳随机信号,具 有短时、突变等特点,因此爆破振动信号分析方法要有 突出的时频局域化功能。图l 为一微差爆破振动信 号,现分别采用小波变换时能密度分析法、小波变换模 极大值法、E M D 识别法和H H T 瞬时能量识别法来识 别该微差爆破中所用雷管的实际延迟时间。 零 量 交 霎 骚 鬈 I - ●l k l I f ,k {_ E I l ,.”.,II IU - .一I 』 1 1 i l l H T _ 旷⋯⋯丁..- - r _ 。一T ● m00 2蜩1 .01 .21 .4l - ‘1 .82 .0 时间/I 圈1 爆破振动时程曲线 2 .1 小波变换时能密度分析法 小波变换时能密度分析法通过分析微差爆破振动 .信号在不同频带内的能量随时间的分布情况来提取信 号突变特征。从而识别出爆破中各段雷管的实际起爆 时刻。其中,信号在不同频带内的能量随时间的分布 是通过改变变换尺度的上下限来实现的。 图2 为选择相同变换尺度l ~1 0 ,小波基函数分 别为d b 7 和m o r l 时对图l 信号进行处理的结果。从 图中可以看出,使用d b 7 小波基时,图中出现了4 个明 显的突峰,成功识别4 个起爆时刻;而使用m o r l 小波 基时,相应的图中仅出现2 个明显的突峰,无法识别起 爆时刻2 和4 ,这说明在变换尺度为l 一1 0 时选择m o r l 小波基来分析该信号是不恰当的。 ■ 甩n 0 髂吼 r .7 4 舯 弛0 .5 2 “ r .1 2 .3 4 0 0 m 20 小浊基函截d “ 麦换尺度1 1 0 0 .20 .40 .60 .81 .01 21 .41 .61 .82 .0 时问/s 时间/| 图2 小波变换时能密度曲线 图3 为同取m o r l 小波基函数,尺度分别为1 3 0 和1 一1 0 时对图1 信号处理的结果图。从中可以看 出,当尺度为1 3 0 时,图中有4 个明显的突峰点,说 明该尺度的选取符合要求;当尺度为l 一1 0 时,则无法 识别起爆时刻2 和4 。 由此可见,在使用小波变换时能密度分析法处理 微差爆破振动信号时,必须要选用合适的小波基函数 和尺度,否则会大大降低检测效率,影响工程应用。 2 .2 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法 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法利用小波变换模的局部极大 值和信号奇异点之间的关系来检测信号突变点的位 置,进而确定微差爆破的实际延迟时间。与小渡变换 时能密度分析法不同的是,该方法在编程计算时是在 某一尺度值下对信号进行小波变换取模的。 6 9尉3 l I胁n ■ ,‘lm 硼 I l耻n ■● 鲫 ∞ 舳 加 飞v删翟 万方数据 6矿冶工程第3 2 卷 l ∞ 地伽2 吼, n 稻.5 8 一 甩7 3 2 } n 1 7 - n 小液基函教m o r I 变换R 度l 一加 00 .20 , 40 .60 , 81 .01 .21 , 41 .61 .8 2 .0 时问/- 图3 小波变换时能密度曲线 m o i l 函数 图4 为选用相同小波基函数d b 3 ,变换尺度分别 为1 0 和4 0 时对图1 所示信号进行小波变换取模的结 果。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尺度取4 0 时,图中只有3 个 明显的突峰,无法识别起爆时刻4 ,说明选择尺度4 0 是不恰当的;而当尺度为1 0 时,该方法成功识别4 个 0o - _ I 仉20吐0 .40 .60 .81 .01 .21 .4 1 .61 .82 .0 时间/ 图4 莲续小波变换模值 起爆时刻,这说明小波变换尺度会影响小波变换模极 大值法对爆破振动信号实际微差时间的识别,即在不 同的变换尺度下小波变换突出信号局部特征的能力是 不一样的。 2 .3E M D 识别法 E M D 识别法是将爆破振动信号分解成多个I M F 分量的组合后,再根据I M F 主成分分量的包络幅值来 达到识别爆破实际微差延时的目的。 图1 的微差爆破振动信号经E M D 分解后,共获得 1 2 个I M F 分量,图5 为其中的第3 个和第4 个I M F 分 量的包络图。从图5 可以看出,当选择第4 个I M F 分 量进行分析时,对应的图中只出现了3 个明显的突峰, 即无法识别起爆时刻3 ;而当选择第3 个I M F 分量时, 相应的图中完整地呈现出4 个明显的突峰。成功识别 4 个起爆时刻,这说明在使用E M D 识别方法时必须要 选择合适的I M F 分量,否则影响识别结果。 ’ 暑 暑 趔 馨 瓣 嗣 时间/I 图5E M D 包络图 2 .4 H H T 瞬时能量识别法 图6 为图1 信号对应的H H T 瞬时能量图,图中共 出现了4 个明显的突峰点,其时刻分别为0 .0 3 0s , 0 .5 1 98 ,1 .0 1 4s 和1 .5 4 1s 。另外,图6 中第2 个突峰 位置后有另一明显的突峰,说明了该段位的雷管在起 爆炸药时有一时间差。与其它识别方法相比,该方法 不存在任何的影响因素,其高分辨率和准确性能更好 ~肌化 一船n , ■ 缸蟹 1 l~弛n }●●●P●●●P●●●r●lL n 舯 砷 钟 如 。加 e 埘 嘲罂 I_s;珊、犟馨瓣早 万方数据 第3 期范作鹏等微差爆破实际延迟时间识别方法比较与优选 地突出被分析信号的突变性质。 时间, 图6 爆破振动信号瞬时能■图 2 .5 各识别方法的比较 表l 综合了各种识别方法对图l 爆破振动信号的 处理结果。从表1 以及之前的分析中可以碍出,在使 用E M D 方法时,I M F 分量的选择会影响其识别结果, 并且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使用第3 个I M F 分量识别出 来的起爆时刻l O .0 4 6s 和起爆时刻4 1 .5 6 5s ,与 其他方法得到的0 .0 2 9s 和1 .5 4 6s 有较大出入,说明 E M D 法准确性不高。所以无论是小波变换模极大值 法、时能密度分析法还是E M D 识别法,都存在各自的 问题,而且准确性欠佳,甚至会出现无法识别的情况。 表1 各识别方法的分析结果比较 雾罢影响因素选择的参数T j 笋塑塑‰ 择合适的I M F 分量,消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准确性 高,非常适用于爆破实际微差延迟的识别工作。 3 H H T 瞬时能量法的工程应用 利用分辨率和精度较高的加拿大I n s t a n t e l 公司生 产的B l a s t m a t e1 1 I 型测振仪和两台标准三向地震检波 器,对某地下矿山进行多次爆破振动测试,从中抽取一 微差爆破振动信号,见图7 。此次爆破所使用的导爆 管雷管段位分别为1 ,2 , 4 ,5 ,6 ,7 。 时间,| 圈7 实测爆破振动信号蕾线图 现使用H H T 瞬时能量法分析处理图7 所示的实 测爆破振动信号,图8 和图9 分别为处理后得到的爆 破信号瞬时能量图和时频图 其中图9 中的虚线位置 代表各雷管起爆时刻 。图8 曲线中共出现了5 个突 峰,这些突峰点即是爆破中各段雷管的实际起爆时刻。 童 瓤 要 蠢 时间,。 注方法I 为小波变换时璧密度分析法,方法2 .为小波变换模极大值 图8 实测爆破振动信号瞬时能量图 法,方法3 为E M D 识别法,方法4 为H H T 瞬时能量法。 而H I - I T 瞬时能量法识别出的微差时间与其它方 法成功识别出的结果一致,并且该方法能够自适应产 生“基”,即不需要任何先验基函数,这使得它不受其 它影响因素的干扰,保证成功识别,准确性高。 在表I 的识别时刻2 这列中,共出现了两类时问, 即0 .5 1 9s 、0 .5 2 4s 和0 .5 7 7s 、0 .5 7 3s 、0 ,5 7 6s ,说明 此次爆破中该段位的雷管引爆炸药时存在大约5 0 眦 的时间差,这也可以从图6 中的第2 个突峰后又紧跟 另一明显的突峰直观地得出,可见H H T 瞬时能量法的 分辨率较其他方法要高。 显然,与其它方法相比,H H T 瞬时能量法具有自 适应和高效的特点,不需要预设基函数、变换尺度或选 时间/. 离9 实谢爆破振动信号时频图 将爆破振动记录的起始点作为爆破中所采用的最 低段次雷管的起爆时刻,则此次爆破中采用的各雷管 的实际起爆时刻分别为0s , 0 .0 1 3s , 0 .0 5 5 s , O .0 8 9s . 0 .1 5 2s 和0 .2 0 98 ,从而得到1 2 段、2 4 段、4 5 万方数据 矿冶工程第3 2 卷 段、5 6 段和6 7 段雷管的实际段问延迟间隔1 3 m B ,4 2 m s ,3 4I n s ,6 3m s 和5 7m s ,见表2 。从表2 可 知,2 ,4 ,5 段雷管都出现了早爆现象,但其段问延迟间 隔均在设计的精度范围内,没有影响爆破效果。另外, 图9 表明,爆破引起的振动频率均处于2 0 0H z 以内的 变化范围[ 18 | ,并且从其中的虚线可以得出,炸药的每 次起爆都会引起振动频率朝低频化运动,而一般构筑 物的固有频率恰恰处于低频区域,所以在考虑爆破振 动危害时,振动频率是除质点振动速度外的另一重要 判据。 表2雷管的理论延迟与实际延迟的比较 删甏瓣蕊段别理船隔实熙隔 I 1 3 0l 一22 3 51 3 22 5 1 01 32 42 5 7 5 4 2 4 7 5 l O 5 54 50 5 53 4 51 1 0 - t - 1 58 95 61 0 一加6 3 61 5 0 2 01 5 26 7l O 一9 05 7 72 0 0 2 02 0 9 4 结语 1 H H T 瞬时能量识别法可以高效地识别出爆破 中所用雷管的实际起爆时刻,进而确定微差爆破的实 际延迟时间。同时,该方法还能用来研究爆破微差时 间与相应的频率变化之间的关系问题。 2 通过与其它识别方法的比较,发现H H T 瞬时 能量识别法的自适应和分辨率高的特点能够克服其它 方法的弊端,确保该方法不会出现像其他方法无法识 别或不准确的情况。 3 通过识别爆破实际微差时间,可以获知所用雷 管性能的优劣。从而指导雷管的设计和爆破参数的 优化。 参考文献 [ 1 ] 藏俊.爆破工程[ M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 0 0 7 . [ 2 ] D a n b e c h i e sI .T e nl e c t r u r e s ∞W a v e l e t [ M ] .S I A M ,1 9 9 2 . [ 3 ] M a l l a ts .AW a v e l e tT o u ro fS i s , u dP r o c e s s i n g [ M ] .A c a d e m i cP r e s s 。 1 9 9 8 . [ 4 】凌同华,李夕兵,基于小波变换的时能分布确定徽差爆破的实际 延迟时问[ J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 0 0 4 .2 3 1 3 2 2 6 6 2 2 7 0 . [ 5 ] 李启月,刘高.黄志成,等基于小波变换的时能密度法的盲炮 识别研究J ] .矿冶工程.2 0 11 。3 1 2 1 4 . [ 6 ]凌同华。李夕兵.用小波变换识别微差爆破中的实际延迟时问 [ 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 0 0 4 ,1 9 2 2 1 2 3 . [ 7 ] M n l l mS ,H w a n gW e n l i a n g .s i n g u h r i 叶D e t e c t i o na n dP r o c e s s i n gw i t h W a v e l e t s [ J ] .I E E ET r a n sO nI T ,1 9 9 2 ,3 8 2 6 1 7 6 4 3 . [ 8 ]张义平.李夕兵,赵国彦.爆破锾差延时的E M D 识别法[ J 】.地下 空间与工程学报,2 0 0 6 。2 3 4 8 8 4 9 0 . [ 9 】李夕兵,凌同华,张义平.爆破震动信号分析理论与技术[ M ] .北 京科学出版杜。2 0 0 9 . 1 0 ]何岭松小波函数性质及其对小波分析结果的影响[ J ] .振动工 程学报,2 0 0 0 .1 3 1 1 4 3 1 4 5 . [ 1 1 ] 胡吕华,李国华,周涛.基于M A T L A B 的系统分析与设计一 小波分析[ M ]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 0 0 8 . [ 1 2 ] M a l l a tS .At h e o r y f o rm u l t i r e m l u t l o nt i 训d e c a m p o s l d o n t h e w a v e l e t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 J ] .I E E ET r a n sp s a e mA n a la n dM a c h i n e l n k J l 。1 9 8 9 ,I I 7 6 4 7 6 9 3 . [ 1 3 ]张引红,吴胜举.鼾音信号奇异点检测的小渡变换分析方法 [ J ]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 0 0 8 .4 4 5 2 3 2 2 3 4 . [ 1 4 ] H u a n gNE ,S h e nZ ,L o n gSR ,e lB 1 .T h ee m p i r i c a lm o d ed e e o m p o - l i f i o na n dt h eH i l b e r ts p e c t r u mf o rn o n l i n e a ra n dn o n s t a t i o n m yl i m e s e r i e sa n a l y s i s [ J ] .P mR o yS o cL o n d o n ,1 9 9 8 ,4 5 4 9 0 3 9 9 5 . [ 1 5 ] H a a n gNE 。S h e nz ,L o n gSR .AN e wV i e wo fN o n l i n e a rw 懈 W a v e s H i l b e n .s p ∞I m m [ J ] .A n nR e nF l u i dM e c h ,1 9 9 9 ,3 1 4 1 7 4 5 7 . 【1 6 ] P e nzK ,№WP ,C h uFL .Ac o m p a r i s i o ns t u d y0 fi m p r o v e dH i l - h e n H u a n gt r l m “o n l la n dw a v e l e tt l s n s f o f ] m A p p l i c a t i o nt of a u l td i - a g n a s i sf o rt o i l i n gb e a r i n g [ J ] .M e c h a n i c a ls y a t e ma n dS i g r l a lP r o - c e s s i n g 。2 0 0 5 .1 9 9 7 4 9 8 8 , [ 1 7 ]张义平.爆破震动信号的H I I T 分析与应用研究【D ] .长沙中 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2 0 0 6 . [ 1 8 ] 凌同华,李夕兵.多段微差爆破振动信号频带能量分布特征的小 玻包分析[ J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 0 0 5 ,弘 7 1 1 1 8 1 1 2 2 . 关于检测学术不端的公告 为弘扬良好学术风气,保护知识产权,防止抄袭、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一个学术成果多 篇发表等学术不端行为,本刊与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合作,由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电 子杂志社学术不端文献检测中心对本刊网络版刊登的文章进行系统检测,并按照“中国学术期刊网络 出版总库删除学术不端文献暂行办法”,对出现以上学术不端行为的文章作出严肃处理。 特此公告 矿冶T 程杂志编辑部 2 0 1 2 年0 6 月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