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钠对典型氟碳铈矿分解行为的影响.pdf
第3 4 卷 2 0 1 4 年0 8 月 矿冶工程 M I N I N GA N DM E T A L L U R G I C A LE N G 矾E E R 矾G V 0 1 .3 4 A u g u s t2 0 1 4 碳酸钠对典型氟碳铈矿分解行为的影响① 刘牡丹,刘勇,刘珍珍 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广东广州5 1 0 6 5 0 摘要采用X R D 、I Y r A T G 及M L A 自动矿物分析仪研究了碳酸钠对氟碳铈精矿分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氟碳铈精矿直接焙 烧,在4 2 0 .8 ℃时开始分解为C e O F ,7 0 0 ℃时转变为镧、铈氧化物I J a .C e .O ,8 0 0 ℃时转变为C e O 。添加2 0 %碳酸钠焙烧,在4 4 5 .4 ℃ 时首先开始分解为c e 0 9 L a 。。O ,5 0 0 ℃时发生N a F 的生成反应,在6 5 3 .6 - 7 0 2 .9 ℃,碳酸钠分别与石英和独居石发生反应,8 0 0 ℃ 时,镧、铈氧化物转变为C e O 。显微结构表明,精矿6 0 0 ℃焙烧,产物中C e O F 颗粒内部出现不规则的细小裂纹,少量与独居石和石 英相互嵌布成包裹体。添加碳酸钠6 0 0 ℃焙烧,产物中氧化铈颗粒内部更疏松,裂纹更明显,有利于稀土的浸出,同时部分石英及 N a C a F 颗粒呈半熔融态,周围开始形成少量结晶反应边。 关键词氟碳铈矿;碳酸钠;分解 中图分类号T F 0 4 6文献标识码A d o i 1 0 .3 9 6 9 /j .i s s n .0 2 5 3 6 0 9 9 .2 0 1 4 .0 8 .1 0 2 文章编号0 2 5 3 6 0 9 9 2 0 1 4 0 8 0 3 7 1 0 4 氟碳铈矿是最具工业应用价值的稀土矿物之一, 在我国白云鄂博、四川冕宁和山东微山等地储量丰富。 从氟碳铈矿中提取稀土的许多工艺都涉及氟碳铈矿的 分解,因此氟碳铈精矿焙烧分解过程的研究对确立正 确的焙烧分解工艺的设备和参数具有重要意义。国内 许多学者采用热分析技术、x 射线衍射技术对氟碳铈 精矿及混合稀土精矿的焙烧分解开展了广泛研究,分 别从动力学、热学、分解助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 获得了大量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理论成果【l 。9J 。在前 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冕宁氟碳铈矿为对象,对氟碳 铈精矿冶金分解热学特性、物相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 研究,同时,深入研究了氟碳铈矿分解过程的微观机制 及主要元素迁移机制,从微观层面揭示了碳酸钠对氟 碳铈精矿分解行为的影响。 1 试验原料 本研究所用原料为四川冕宁的氟碳铈精矿,采用 研钵将精矿研磨至一1 4 0 目 - 0 .1 0 6m m ,对其主要物 化性能及矿物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1 ~2 所示。 从表1 可知,氟碳铈精矿稀土含量为6 3 .7 8 %,主要杂 质元素为硅、钡、铁、氟,其它杂质元素镁、铝、钙含量较 低。从表2 可知,精矿中稀土矿物主要为氟碳铈矿,其 次还有少量独居石和氟碳钙铈矿。脉石矿物主要有重 表l 氟碳铈精矿主要元素含量 质量分数 /% R E OS i 0 2A 1 2 0 3B a O C a O M g O F eF T h 0 2 U 表2 氟碳铈精矿主要矿物组成 晶石,其次是石英、长石、云母等。铁矿物以赤铁矿和 褐铁矿为主,含量较低。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x 射线能谱分析等测 试技术对主要矿物嵌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如图1 所示。 6 3 .7 85 .0 70 .7 54 1 60 .3 4 o 1 11 .7 31 2 6 70 .3 0 6 0 .0 4 3 图1氟碳铈精矿微观形貌结构 ①收稿日期2 0 1 4 - 0 6 2 6 基金项目科技部院所基金 2 0 1 2 E G l l 5 0 0 6 作者简介刘牡丹 1 9 8 2 - ,女,湖南郴州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稀有金属矿综合利用。 万方数据 矿冶工程第3 4 卷 从图中可以看到,精矿中主要矿物氟碳铈矿、独居 石、褐铁矿、重晶石大部分呈单体颗粒分布,如图1 a 所 示,部分氟碳铈矿与铌铁金红石形成包裹体,如图1 b 所 示,部分氟碳铈矿、氟碳钙铈矿与石英连生,如图1 c 所示;石英矿物呈单体分布于精矿中或被氟碳铈矿包 裹,如图1 d 所示。可见,氟碳铈精矿各矿物基本以 单体颗粒形式独立存在,只有少量氟碳铈矿与铌铁金 红石或石英形成包裹体,少量氟碳铈矿与石英形成连 生体。 2 结果与讨论 2 .1 碳酸钠对氟碳铈精矿分解热学特性的影响 为了解碳酸钠对氟碳铈精矿分解过程热学反应特 性的影响,采用热分析技术分别对氟碳铈精矿及氟碳 铈精矿与2 0 %碳酸钠的混合物进行了分析,结果如图 2 所示。 温度/℃ 图2T G - D T A 分析结果 a 氟碳铈精矿; b 氟碳铈精矿 2 0 %N a 2 C 0 3 从图2 可知,氟碳铈精矿在4 2 0 .8 ~5 0 8 .4 ℃范围 出现失重台阶,失重率为1 5 .4 3 %;相应的差热曲线上, 出现了一个吸热峰,峰值为4 8 1 .8 ℃,这是氟碳铈精矿 在焙烧过程中因受热发生分解放出C O 的反应。氟 碳铈精矿与碳酸钠的混合物热重曲线上出现两段失 重,在温度为4 4 5 .4 5 1 8 .3 ℃范围出现了一个明显失 重台阶,失重量为1 5 .0 4 %,相应的差热曲线上出现一 个吸热峰,峰值为4 9 5o C ,这是发生了氟碳铈精矿分解 放出C 0 2 及分解产物R E O F 与N a C O ,生成N a F 的反 应;在温度为6 5 3 .6 7 0 2 .9 ℃范围出现第二个失重台 阶,失重率为3 .5 2 %,相应的差热曲线上出现第二个吸 热峰,峰值为6 6 4 .1 ℃,这是碳酸钠与石英反应生成硅 酸盐及碳酸钠与独居石反应放出C O 所致。 2 .2 碳酸钠对氟碳铈精矿分解过程物相变化规律的影响 为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对氟碳铈精矿焙烧过程中各 矿物的物相变化规律的影响,采用x 射线衍射技术分别 对氟碳铈精矿及氟碳铈精矿与碳酸钠的混合物焙烧1 8 0 m i n 所得的焙烧产物进行分析,结果如图3 4 所示。 图3 氟碳铈精矿不同焙烧温度分解产物X R D 分析结果 图4 氟碳铈精矿添加2 0 %碳酸钠不同焙烧温度分解产 物X R D 分析结果 从图3 可知,随着焙烧温度从4 0 0 ℃升高到6 0 0 ℃,氟碳铈矿首先分解为C e O F ,此时发生了C e C O ,F 0 2 - - * C e O F C O 的反应;随着焙烧温度升高到7 0 0 ℃, 万方数据 2 0 1 4 年0 8 月刘牡丹等碳酸钠对典型氟碳铈矿分解行为的影响 C e 3 继续氧化,C e O F 转变为镧、铈的氧化物C e n B L ‰2 0 2 , 当焙烧温度升高到8 0 0o C 时,氟碳铈矿转变为C e O 。 从图4 可知,氟碳铈精矿添加碳酸钠焙烧,当焙烧 温度为4 0 0 ℃时,稀土的物相主要有C e C O ,F 和C e 们 L a 。.,O ,与氟碳铈精矿在此温度下直接焙烧相比,焙烧 产物中仍然存在未发生分解的C e C O ,F ,同时部分氟碳 铈矿发生分解生成了C e 。.。L a 们O 。随着焙烧温度升高 到5 0 0o C ,C e C O 。F 的衍射峰消失,稀土的物相主要以 c e 。.。L a 0 .2 0 存在,同时出现了N a F 的衍射峰,结合图2 b 热重差热分析结果可知,在该温度下,碳酸钠与 C e C O ,F 的分解产物发生反应形成了N a F 。当焙烧温 度为6 0 0 ~7 0 0 ℃时,稀土的物相主要为镧、铈的氧化 物C e 0 9 L a 。J O 或C e o .8 L a 0 .2 0 2 。当焙烧温度为8 0 0 ℃, 焙烧产物主要物相为C e O 。 综上所述,在4 0 0 ~8 0 0 ℃的温度范围,氟碳铈矿 的分解规律为C e C 0 3 F _ C e O F 4 0 0 ~6 0 0 ℃ .C e L a O 7 0 0 ℃ _ C e 0 2 8 0 0o C ;氟碳铈精矿添加碳酸钠的 分解规律为C e C O ,F 4 0 0o C _ c e L a O 5 0 0 7 0 0 ℃ _ C e O 8 0 0o C 。可见,添加碳酸钠焙烧,氟碳铈 矿完全分解为氧化物的温度从7 0 0 ℃降低到5 0 0 ℃, 同时,在5 0 0o C 时,碳酸钠与氟碳铈矿分解产物发生脱 氟反应,为后续稀土的浸出创造了有利条件。 2 .3 碳酸钠对氟碳铈精矿分解过程微观机制的影响 为揭示碳酸钠对氟碳铈精矿焙烧过程微观机制的 影响,采用M L A 矿物自动分析仪对典型焙烧产物显微 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5 ~6 所示。试验条件焙 烧温度6 0 0 ℃,焙烧时间1 8 0m i n 。 图5氟碳铈精矿焙烧产物微观形貌结构 a C e O F 、赤铁矿和重晶石呈单独颗粒分布; b C e O F 、金云母、金红 石、硅钛铈矿呈单体粒状或块状分布; C C e O F 、独居石和石英相互嵌 布成包裹体 图6 氟碳铈精矿添加碳酸钠焙烧产物微观形貌结构 a 氧化铈、赤铁矿、重晶石、石英呈单体粒状或块状分布; b N a C a F 、 氧化铈、重晶石、金云母、C e C a O 呈单体粒状或块状分布; C 独居石、 氧化铈、石英呈单体粒状或块状分布 从图5 可以看到,氟碳铈精矿直接焙烧,产物中各 矿物氟氧化铈 C e O F 、独居石、重晶石、赤铁矿、石英、 云母等基本以单独粒状或块状形式分布,其中C e O F 颗粒内部出现不规则的细小裂纹,少量C e O F 、独居石 和石英相互嵌布成包裹体。整体来看,焙烧产物中各 矿物基本独立分布,矿物嵌布结构较简单。 从图6 可以明显看到,焙烧产物中氧化铈、独居石、 重晶石、赤铁矿主要呈单体粒状或块状分布,氧化铈颗 粒内部出现大量裂纹,与精矿在此温度下直接焙烧相 比,氧化铈颗粒内部变得更疏松,裂纹更明显,显然这种 结构对后续浸出处理更有利。同时从图中可见部分石 英颗粒及N a C a F 颗粒呈半熔融态,周围形成少量结晶反 应边。结合热学研究结果及X R D 结果可知,在此温度 下,碳酸钠已经与氟碳铈矿发生了脱氟反应生成了 N a F ,而且由于碳酸钠的加入,使得精矿中部分脉石矿物 萤石、石英等与碳酸钠、N a F 反应形成了低熔点化合物, 沿着石英及N a C a F 颗粒周围形成结晶反应边。 2 .4 碳酸钠对氟碳铈精矿分解过程元素迁移规律的影响 采用M L A 矿物自动分析仪对氟碳铈精矿直接焙 烧及添加2 0 %碳酸钠焙烧的产物矿物组成及元素分 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3 ~8 所示。试验条件 焙烧温度6 0 0 ℃,焙烧时间1 8 0m i n 。 表3 典型焙烧产物中元素含量 质量分数 /% 焙烧方式 C eI J aN dP rFB aC aS iN a 直接焙烧3 0 .0 92 2 .6 4 4 .6 41 .7 51 5 .7 73 .9 0O .2 32 .3 8/ 碳酸钠焙烧2 8 .9 62 0 .4 8 4 .1 31 .7 21 2 .9 33 .6 4O .1 72 .2 77 .6 7 万方数据 矿冶工程第3 4 卷 表4 氟碳铈精矿直接焙烧产物主要矿物组成 质量分数 /% 表5 氟碳铈精矿添加加%碳酸钠焙烧产物矿物组成 质量分数1 /% 表6 典型焙烧产物中氟元素分布规律 质量分数 /% 表7 氟碳铈矿直接焙烧产物中稀土分布规律 质量分数 /% 表8 氟碳铈矿添加碳酸钠焙烧产物中稀土分布规律 质量分数 /% 从表3 可知,氟碳铈矿直接焙烧和添加2 0 %碳酸 钠焙烧产物相比较,后者增加了钠元素含量,其值为 7 .6 7 %,其余元素含量均较前者稍有降低,不过幅度均 不大;同时,从表3 也可以看出,产物中稀土元素5 0 % 左右为铈,其次是镧,还有少量钕和镨。 从表4 5 可知,氟碳铈精矿直接焙烧,产物中主 要矿物为C e O F ,其含量为8 1 .4 9 %,结图2 可知,这是 氟碳铈矿的分解产物,此时氟碳铈矿尚未分解完全,结 合表6 7 可知,产物中9 8 .5 %以上的稀土和氟均分布 在C e O F 中,另外还有1 %的氟分布在萤石中。精矿添 加碳酸钠焙烧,产物中主要矿物为氧化铈和N a F ,含量 分别为5 9 .5 4 %和1 9 .7 %,另外产物中还增加了不定型 化合物C a C e S i O 、N a C a F 等,结合表6 、表8 可知,产物 中9 6 %以上稀土分布在氧化铈中,8 2 .9 %的氟分布在 N a F 中,1 1 .0 5 %的氟分布在氧化铈中。可见,精矿添 加碳酸钠在6 0 0 ℃焙烧,氟碳铈矿已完全分解为氧化 物,并且发生了脱氟反应,可抑制氟的挥发。 3 结论 1 X R D 、D T A T G 研究结果表明,氟碳铈精矿直接 焙烧,在4 2 0 .8 ℃时开始分解为C e O F ,7 0 0o C 时转变为 镧、铈氧化物,8 0 0 ℃时转变为C e O 。添加2 0 %碳酸 钠焙烧,在4 4 5 .4 ℃时首先开始分解为C e ∽L a 。.。O , 5 0 0 ℃时转变为镧、铈氧化物,并发生N a F 的生成反 应,在6 5 3 .6 ~7 0 2 .9 ℃,碳酸钠分别与石英和独居石发 生反应,8 0 0o C 时,镧、铈氧化物转变为C e O 。 2 氟碳铈精矿6 0 0o C 焙烧,产物中C e O F 颗粒内 部出现不规则的细小裂纹,少量与独居石和石英相互 嵌布成包裹体。添加碳酸钠6 0 0c C 焙烧,产物中氧化 铈颗粒内部更疏松,裂纹更明显,有利于稀土的浸出, 同时部分石英及N a C a F 颗粒呈半熔融态,周围开始形 成少量结晶反应边。 参考文献 [ 1 ] 乔军,柳召剐,张存瑞,等.包头稀土精矿添加2 5 %碳酸钠焙烧 反应动力学研究[ J ] .稀土,2 0 0 0 ,2 1 1 6 5 6 9 . [ 2 ] 向军,张成祥,涂赣峰.N 2 气氛中氟碳铈矿焙烧产物的分析 [ J ] .稀土,1 9 9 4 ,1 5 1 6 6 6 8 . [ 3 ] 柳召刚,刘兴旺.氟碳铈精矿碳酸钠焙烧反应机制[ J ] .中国稀土 学报,1 9 9 8 ,1 6 4 3 8 2 3 8 4 . [ 4 ] 柳召刚,魏绪钧.氟碳铈精矿焙烧反应的研究[ J ] .稀土,1 9 9 7 ,1 8 2 1 5 1 8 . [ 5 ] 张世荣,涂赣峰.氟碳铈矿热分解行为的研究[ J ] .稀有金属, 1 9 9 8 ,2 2 3 1 8 5 1 8 9 . [ 6 ]柳召刚.用热分析技术研究氟碳铈精矿碳酸钠焙烧反应动力学 [ J ]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 9 9 8 ,8 2 2 9 9 - 3 0 2 . [ 7 ]向军,张成祥.氟碳铈精矿空气中焙烧的热分解研究[ J ] .稀有 金属,1 9 9 4 ,1 8 4 2 5 8 2 6 1 . [ 8 ] 吴文远,陈杰,孙树臣,等.添加稀土硝酸盐氟碳铈矿的热分解 行为[ J ] .东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0 4 ,2 5 4 3 7 8 3 8 1 . [ 9 ] 边雪,吴文远,杨眉,等.以N a C l 一C a C l 2 为助剂C a O 分解氟碳 铈矿的研究[ J ] .有色矿冶,2 0 0 7 ,2 3 5 3 4 - 3 7 .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