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磁铁矿球团预还原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pdf
第3 4 卷第3 期 2 0 1 4 年0 6 月 矿冶工程 ~ⅡN Ⅱ畸GA N DM 匮T A L L U R G l C A LE N G 眦E R Ⅱq G V 0 1 .3 4 №3 J u n e2 叭4 钛磁铁矿球团预还原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① 李林1 ’2 ,李永麒1 ,郭汉杰1 1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北京1 0 0 0 8 3 ;2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 0 0 0 4 3 摘要对钛磁铁矿球团预还原进行实验研究,考察实验预还原温度、球团配碳量和球团配料碱度对金属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 表明钛磁铁矿含碳球团配碳量以C /0 为1 .2 最佳,不符合此配比均会导致达到最佳还原速率的时间增加;在钛磁铁矿含碳球团中 加入合适的c a 0 可有效促进其预还原,在丁 13 0 0 ℃、C /0 1 .2 、C a O /s i 0 1 .3 的实验条件下,球团金属化率可在1 5m i n 内达到峰 值,但过量c a 0 会成为预还原阻力;低于9 0 0q C 预还原温度下,钛磁铁矿的煤基直接还原则难以实现。. 关键词高钛磁铁矿;球团;碳氧比;碱度;预还原;金属化率 中图分类号T F 5 6 2文献标识码Ad o i 1 0 .3 9 6 9 /j .i s s n .0 2 5 3 6 0 9 9 .2 0 1 4 .0 3 .0 2 2 文章编号0 2 5 3 6 0 9 9 2 叭4 0 3 一0 0 8 0 0 5 E x p e r i m e n t a lR e s e a r c ho nI I l f l u e n c i n gF a c t o r sf o r P r e - r e d u c t i o no fT i t a n o m a g n e t i t eP e U e t s UL i n l ’- ,L IY o n g .q i l ,G U 0H a n - j i e l 1 . o o f 矿讹£o Z Z M r g 施口f 口凡d &o f o g 幻o ZE n g i 聊e 一凡g ,‰如e 船妙矿.S c 据乃∞肌d 死c 加f o ∥B e 彬增,B e 扰昭1 0 0 0 8 3 , 吼i n Ⅱ;2 .B e 彬增鼢。昭。昭h £e m 口f i o n 口ZE 昭i 聊e r i 昭‰九加锄c 0 厶d ,B e 咖凡g1 0 0 0 4 3 ,劬m A b s t r a c t A ne x p e r i m e n t a lr e s e a r c hw a sc o n d u c t e do np r e r e d u c t i o no ft i t a n o m a g n e t i t ep e l l e t sf o ri n v e s t i g a t i n gt h e i n n u e n c eo fp r e - r e d u c t i o nt e m p e r a t u r e ,C /Or a t i oa n dC a 0 /S i 0 2r a t i oo nt h em e t a l l i z a t i o nr a t eo fp e l l e t s .I ti sf o u n dt h a t t h eo p t i m a lC /Or a t i oi s1 .2f o rt h ec a r b o n - c o n t a i n i n gt i t a n o m a g n e t i t ep e l l e t s ,o t h e m i s ei tw o u l dt a k el o n g e rt i m et o r e a c ht h eb e s tr e d u c t i o nr a t e .A l s oa na p p I D p r i a t ea d d i t i o no fC a 0i n t ot h ep e U e t sc a na c c e l e r a t et h ep r e - r e d u c t i o no f p e l l e t s .U n d e rt h ef o l l o w i n ge x p e r i m e n t a lc o n d i t i o n a tat e m p e r a t u r eo f13 0 0 ℃,w i t hC /0r a t i oo f1 .2 ,C a 0 /S i 0 2m t i o o f1 .3 ,t h em e t a U i z a t i o nr a t eo fp e U e tc a nr e a c ht h em a x i m u mi n1 5m i n u t e s .B u ta ne x c e s s i v ea d d i t i o no fC a 0w i l l h i n d e ri t sp r e r e d u c t i o n ,a n dt h ec o a l - b a s e dd i r e c tr e d u c t i o np m c e s si sn o tw o r k a b l ef o rt i t a n o m a g n e t i t ea tat e m p e r a t u r e l e s st h a n9 0 0 ℃. K e yw o r d s t i t a n o m a g n e t i t e ;p e l l e t s ;C /Or a t i 0 ;C a 0 /S i 0 2m t i o ;p r e - r e d u c t i o n ;m e t a l l i z a t i o nr a t e 预还原是直接还原炼铁流程关键步骤,是影响工 艺顺行、工艺能耗、还原时间和产品质量的重要因 素屯。。考察预还原效果的主要指标是球团金属化率 及其成分结构,也会根据工艺用途不同考虑其他因素, 如抗压强度等。以往研究中,提高预还原效果主要手 段是提升温度、添加适宜催化物以及控制原料粒度。 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预还原温度、配碳量、配料碱度等 实验条件下球团金属化率、物相组成随时间的变化规 律,以探讨生石灰为主要添加剂时钛磁铁矿预还原过 程的变化规律。 1 实验 1 .1 实验原料 实验用矿石为经筛选和富集的印尼海砂矿,添加 剂使用活性度高的分析纯氧化钙,采用x R F 及x R D 检测以测定矿石成分及结构。表1 和表2 为钛磁铁矿 和煤粉主要成分,图1 显示矿石物相组成口] 。 表1 钛磁铁矿主要成分 质量分数 /% 表2 煤粉主要成分 质量分数 /% 1 .2 实验设备 使用高温电阻炉和5 0m L 刚玉坩埚完成含碳球团 ①收稿日期2 0 1 3 1 2 0 6 作者简介李林 1 9 7 9 一 ,男,河北涿州人,工程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非高炉炼铁新理论与新工艺。 万方数据 第3 期 李林等钛磁铁矿球团预还原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预还原;球团金属化率及铁块全铁含量测定采用化学 分析的方法;金属化球团各个元素含量测定采用扫描 型x 射线荧光光谱仪;成分结构采用x 射线衍射仪测 定;碳、硫含量测定采用E M I A 一8 2 0 V 碳硫分析仪。图 2 为主要设备高温电阻炉剖面。 2 口/f 。 图1 钛磁铁矿物相组成 图2 高温电阻炉炉膛内部剖面图 1 .3 实验方法 将钛磁铁矿、煤粉和氧化钙等原料按设计配比混 合均匀后使用球磨机进行球磨,球磨过程不仅降低原 料粒度,也使各原料充分混合,确保实验的良好动力学 条件,混合料粒度在0 .0 7 6 ~0 .1m m 的含量达9 9 %,然 后适量加水搅拌,加水量随氧化钙加入量而变化,质量 百分比在1 5 %一2 0 %,待湿料具一定粘度后在压球机 中以4M P a 进行制球,得直径2 7m m 、高1 2 3m m 的 球团,以1 0 0 ℃烘干2h 至球团脱水率超9 0 %。完成 球团的制备与干燥后,将球团置于5 0m L 刚玉坩埚,高 温电阻炉达到设计实验温度后将刚玉坩埚放人,分别达 到设计焙烧预还原时间后,取样快速浸水,生成物因其 自身高温而被迅速冷却,待冷却至室温再次使用球磨机 将样品磨至粉状,分析检测其金属化率及物相组成。 预还原实验考察影响因素包括预还原温度、球团 配碳量和球团配料碱度H j 。实验因素与水平设计如 表3 所示。 表3 实验因素与水平设计 配碳量计算为 设原矿中全铁含量为∞盯。,%;F e O 含量为 ∞F e o ,%;F e 3 0 4 含量为∞F e 他,%;全氧含量为∞o ,%;碳 氧摩尔比 C /O 为n ;已知∞仉和∞n o ,则有 ‰啪m 一F e o 意 1 ∞F e ,o 。2 ∞m 一瓦∞F e 。 i 石 1 盱等‰e 0 筹‰3 0 4 2 ∞o2 瓦∞F e o j 夏∞F e 3 0 4 2 单位质量原矿配碳量 n 蓑∞。 3 C a O 添加量计算为 设原矿中S i 0 2 含量为∞S i o ,%;C a 0 含量为 ∞c a o ,%;碱度为C a O /S i 0 2 ,已知∞s i 0 ,则有 单位质量原矿C a O 添加量 ∞s i o C a O /S i 0 2 刈c a o 4 金属化率 M ,。/T F e 5 式中M h 为球团中金属铁含量,%;T F e 为球团中全铁 含量,%。 2 实验结果及讨论 2 。1 配碳量实验 实验考察在不同配碳量条件下,钛磁铁矿球团金 属化率随预还原时间的变化规律,表4 为配碳量实验 设计方案,图3 为实验结果。 表4 配碳■实验设计方案 注C a O /s i 0 2 1 .5 ,预还原温度为13 0 0 ℃。 由图3 可知,3 条曲线均呈先增后降趋势。 铁氧化物还原反应式为 F e 。O y C F e ;0 y l C O 6 反应速率计算式如下 ㈦。⋯p .翱 ㈩ 万方数据 矿冶工程第3 4 卷 预还原时间/m i I I 图3 等温等碱度条件下钛磁铁矿球团预还原曲线 式中七为还原反应速率常数,m i n ~;k 为指前系数, m i n ~;毋为还原反应的表观活化能,J /m o l ;R 为气体常 数,尺 8 .3 1 4J / m 0 1 .K ;r 为化学反应温度,K 。 在同一温度下,反应表观活化能基本稳定,在还原 剂与铁氧化物充分接触条件下,反应速率相对稳定。 实验在未施加保护性气氛的环境下进行,高温电阻炉 虽具一定气密性,但仍为铁氧化提供足够的氧。在反 应后期,还原剂不断消耗,同时铁氧化物及钛铁氧化物 还原使球团内部结构由紧实变为疏松,孔隙率大幅增 加,便于空气中的氧进入球团内部进行氧化,因此预还 原得到的金属铁再氧化速率反而大于铁氧化物的还原 速率∞。7 。,从而导致金属化率下降。 图3 显示,C /0 1 .2 时,含碳球团在预还原到1 5 m i n 时即达9 3 .9 7 %的最大金属化率;c /O 1 .1 时,球 团最大金属化率为2 0m i n 时的8 7 .9 3 %;c /0 1 .3 时, 最大金属化率8 8 .8 8 %的出现时间推迟到2 5m i n 。因 此c /0 1 .2 为最佳配碳量。 在13 0 0 ℃条件下,碳素与铁氧化物的还原反应 如下 F e 3 0 4 C 叫F e O C O 8 F e 0 C 叫F e C O 9 碳素直接还原铁氧化物时,c /O 1 时即可实现铁 的还原。 C 0 与铁氧化物的还原反应如下 F e 3 0 4 C 0 } F e 0 C 0 2 1 0 F e 0 C O _ F e C 0 2 1 1 图4 为C O 叉势还原曲线。在一定温度下,C 0 产 生即会参与F e ,0 。的还原,在此高温下,c O 浓度需高 达近8 0 %才可还原F e O 。实验提供较充足氧气使还原 生成的c 0 继续迅速燃烧,其浓度始终难达临界点,因 此金属铁仍由碳素的直接还原而产生。氧化物被还原 与否可根据E 1 l i n g h a m 图判断,图中位置低的元素在标 准状态下可将位置高的氧化物还原;再次,虽球团具有 较致密内部结构,还原初期氧气不会进入内部消耗碳 素,但在球团表面的碳素会与空气中的氧发生燃烧反 应,而在还原中期,球团经一定的反应后,其结构开始 变疏松,空气中氧化性气氛会部分进入内部而消耗碳 素;进行配碳量计算时,碳氧比中氧的摩尔数仅计算铁 氧化物中的氧元素;一系列因素使得最佳实验配碳量 高于理论值。 逞 赵 苔 U r ,℃ 图4 铁氧化物还原平衡曲线 2 .2 碱度实验 表5 为球团碱度实验设计方案。 表5 球团碱度实验方案 注C /0 1 .2 ,预还原温度为13 0 0 ℃。 添加C a 0 主要起以下作用 1 c a 0 作为粘结剂用于成球,在配料中与水 反应 C a 0 H 2 0 一C a O H 2 1 2 c a O H 的粘性保证球团具备一定强度。 2 c a 0 作为反应物参与钛铁晶石、钛铁矿的还原 反应 2 F e 0 T i 0 2 C C a 0 2 F e C a 0 T i 0 2 C △G o 一3 1 8 .7 6 n 2 6 51 6 6 1 3 F e O T i 0 2 C C a 0 一F e C a 0 T i 0 2 C O △G o 一1 6 7 .4 丁 9 87 5 2 1 4 在标准状态下,C 生成反应的反应开始温度为 8 3 2K ,而c 0 生成反应的起始还原温度则为5 9 0K 。 不含C a O 的钛磁铁矿还原反应如下 2 F e O T i 0 2 C F e F e O - T i 0 2 C O △G 8 一1 5 1 .3 5 r 1 6 64 1 4 1 5 万方数据 第3 期 李林等钛磁铁矿球团预还原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量b 0 。’1 1 0 2 C f b ’I 1 0 2 C O △G 8 一1 5 9 .9 9 n 1 8 47 3 7 1 6 在标准状态下,式 1 5 的起始反应温度为11 0 0 K ,式 1 6 的起始温度则达11 5 5K ,C a O 加入可降低 反应发生门槛。与此同时,c a T i O ,的产生有明显作 用首先是钛铁晶石和钛铁矿迅速与氧化钙及碳素发 生还原反应生成新物质,从而避免钛铁矿高温下复合 形成难还原的亚铁板钛矿 F e T i O , ,进一步降低碳素 还原难度;其次是避免高温还原过程中T i O 被还原 在13 0 0 ℃条件下,T i O 会被c 及N 还原形成高弥散 性物质T i c 和T i N ,这两种物质会大大增加渣粘度,不 仅造成不必要的还原剂消耗,且加大渣铁分离难度;再 次则因为C a T i O ,的产生较易,会将矿石中绝大部分钛 元素富集其中,从而避免钛元素分散在渣中,提高回收 率㈣] 。 3 C a 0 进行造渣和脱硫。C a 0 与钛铁化合物和脉 石发生反应为主要造渣过程,从而形成复杂化合物的过 程,具体生成聚合物类型需由相图预判。煤粉中硫含量 高,加入C a O 后发生在渣铁界面的脱硫反应如下 『F e S l C a O 一 F e O 『C a S ] 1 7 图5 为配料碱度实验结果。在预还原反应前期, 球团还原速率随C a 0 加入量增加而增加,证明C a O 在 一定程度上有促进还原反应的作用;但随c a O 加入量 增大,在达到最大金属化率前,c a O 及还原反应生成物 隔断碳与铁氧化物间的直接接触,使直接还原速率降 低。从变化趋势看,碱度为1 .1 和1 .3 的两组球团的最 大金属化率差距较小,但反应前期碱度为1 .3 的球团 还原速率更大,从碱度为1 .3 起,碱度增加对最大金属 化率便产生较大影响,下降速度快;而从后期金属铁再 氧化的曲线观察,碱度与金属化率降低趋势无明显关 系,这是因为在一定实验环境下,再氧化速率仅与球团 中碳素含量有关,同配碳量条件下,反应后期金属化率 变化与球团结构变化相关[ 1 0 。1 1J 。综合考虑c a O 粘结 和造渣脱硫作用,选取碱度为1 .3 。 预还原时间/w n 图5 等温等配碳量条件下钛磁铁矿球团预还原曲线 2 .3 预还原温度实验 表6 为预还原温度实验设计方案。图6 为预还原 温度实验结果。由图6 可知,预还原温度为13 0 0q C 的曲线位于所有曲线的最上方,且最大金属化率接近 9 5 %,说明13 0 0 ℃为最佳预还原温度2 。13 I 。预还原 速率随预还原温度降低而大幅下降,这与温度较低时 动力学条件不足相关,由式 7 也可推断出反应速率, 即温度降低带来反应速率下降。图中显示,矿石在 9 0 0 ℃时金属化率趋近于零。 表6 预还原温度实验设计方案 注C /0 1 .2 ,c a 0 /S i 0 2 1 .3 。 坝土量原时间/n w 、 图6 等配碳量等碱度条件下钛磁铁矿预还原曲线 2 。4 实验产物物相分析 通过实验,得出预还原最优实验条件为r 13 0 0 ℃、c /O 1 .2 、C a 0 /s i O , 1 .3 。图6 中最上方r 13 9 0 ℃曲线即为最优实验条件下的预还原曲线。图7 为在 最优实验条件下,不同实验阶段得到产物的物相组成。 由图7 可知,13 0 0 ℃时,球团在预还原1 0m i n 即 得到较多金属铁,同时亦可看出球团中钛铁化合物在 c a 0 参与下进行还原反应,生成部分C a n O ,,但量小 峰弱,可推断球团中仍有F e ,O 。和钛铁化合物还原反 应在进行;1 5m i n 时,原矿中钛铁化合物已基本反应完 蟠蛐龉踟碍加2印弱硼牾加弱蕊峙5 0 零\瓣晕湮始 万方数据 矿冶工程第3 4 卷 全,球团中出现c a T i 0 ,且峰较强,能够定性反应出 C a 0 参与过钛铁化合物的还原,并促进还原反应发生, 球团中含有一定量F e O ,这是单质铁的氧化反应、渣铁 平衡反应及铁氧化物还原反应等化学反应同时进行的 必然结果;2 0m i n 与1 5m i n 时间点的衍射图谱的峰的 位置相近,说明球团物相组成种类相近,但金属铁的峰 相比1 5m i n 时对应的峰有所减弱,F e 0 的峰则有所加 强‘14 | 。 o F eF e o c aT j 0 3 o F e 2T j 0 2 咿协 ..i 片。L j 苴』{ .1 婪瞿洫。.1 .i 山一。L .i . . 三旦粤蟹“。j .&7.j 。⋯。』Z .. . 3 06 09 0 2 一/f 。 图7 最优实验条件下各阶段球团物相组成 图8 为13 0 0 ℃、12 0 0 ℃、1 1 0 0 ℃下最大金属化 率球团的x R D 图谱。各个球团中均有明显的F e 单质 出现,13 0 0 ℃下得到的金属化球团含有明显的 c a T i 0 ,,12 0 0 ℃下还原球团的C a T i 0 3 峰值明显减弱, 而1 1 0 0 ℃下所得球团并无明显c a T i O 。存在。 oF e A C a T i 0 3 P 叩℃一 l 。 止一..k 上。 。i 罂℃L 3 ..。i ~.4 k 』 一 i 幽o 。I I J 。 . ⋯.J 1 3 06 09 0 2 p / 。 图8 各温度条件下最大金属化率球团的物相组成 为进一步验证在c a O 加入后T i 的集中富集程度, 选用酸浸法处理球团。实验采用C /O 1 .2 、C a O /S i O 1 .3 的球团在13 0 0 ℃下还原1 5m i n 所得金属化球 团为样本,实验过程如下称取1 0g 铁渣混合粉末放 入锥形瓶,并加入1 0 0m L 过量盐酸溶液,浓度为4 m o L /L ,用快速滤纸过滤搅拌所得混浊液体,将滤渣烘 干后检测,表7 和图9 为酸洗所得滤渣成分及物相 组成。 表7 酸洗所得滤渣成分 滤渣质量 /g T i 0 2 滤渣成分/% C a 0F e 0m 2 0 3M g oM n 0s i 0 2 理论T i 0 2 钛收得率 ,黾 ,% 3 .2 45 43 64 .73 .41 .10 .70 .31 。7 7 19 8 .8 2 护/fo 图9 酸洗所得滤渣物相组成 T i 收得率等于酸洗滤渣中T i O 含量与金属化粉 末中T i O 含量的比值。从成分分析结果可知酸浸渣 中T i O 含量达到5 4 %,计算可得知在C a T i O ,中c a O 与T i O 的质量比为0 .7 ,而在成分检测中得到C a 0 与 T i 0 质量比为0 .6 7 ,再结合x R D 物相检测所得结果, 可推断所得滤渣中c a T i O ,含量接近9 0 %,绝大部分T i 元素集中富集到C a T i O ,中。 3 结论 1 配碳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球团金属化率变化, 低配碳量导致还原剂量不足,最大还原率和还原速率 下降,还原不充分;配碳量过多时,还原剂量虽充足,但 煤粉灰分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阻碍还原进行,钛磁 铁矿含碳球团配碳量以c /O 1 .2 为最佳,若不符合此 配比均将导致达到最佳还原速率的时间增加。 2 C a O 对钛磁铁矿预还原起到促进作用。预还 原反应前期,碱度为1 _ 3 的球团的还原速率较大,预还 原后期,碱度与金属化率降低趋势无明显关系。综合 考虑C a O 粘结和造渣脱硫作用,碱度选取1 .3 为宜。 3 球团预还原速率随温度提高而加快,在9 0 0 ℃ 及更低预还原温度下,钛磁铁矿的煤基直接还原是难 以实现的。 4 钛磁铁矿球团预还原的最优条件为r l3 0 0 ℃、c /O 1 .2 、c a o /s i 0 2 1 .3 ,球团金属化率可在1 5 m i n 内达到峰值,且大部分钛元素富集到c a T i O ,中。 参考文献 [ 1 ] 郭培民,赵沛,庞建明,等.熔融还原炼铁技术分析[ J ] .钢铁钒 钛,2 0 0 9 ,3 0 3 8 1 0 . 下转第8 9 页 万方数据 第3 期 孔燕等低品位氧化锌矿硫化焙烧回收锌工艺研究 选,经过一次粗选,可以得到锌浮选回收率6 4 .7 %,锌 精矿品位1 4 .3 %。 3 对焙烧产物进行x R D 及S E M 分析,发现矿样 中的z n C 0 ,转变为z n S ;焙烧后矿样疏松多孔,有利于 后续浮选的磨矿作业。 参考文献 [ 1 ] 张俊辉.浅谈氧化铅锌矿的浮选现状[ J ] .四川有色金属,2 0 0 4 4 1 3 1 7 . [ 2 ] 陈爱良,赵中伟,贾希俊,等.氧化锌矿综合利用现状与展望[ J ] . 矿冶工程,2 0 0 8 ,2 8 6 6 2 6 6 . [ 3 ] 张覃,邱跃琴,唐云,等.氧化铅锌矿石工艺特性研究[ J ] .贵 州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0 0 6 4 9 5 3 . [ 4 ] 胡志刚,代淑娟,孟宇群,等.某铅锌氧化矿选矿试验研究[ J ] .中 国矿业,2 0 1 0 ,1 9 8 6 6 6 9 . [ 5 ]罗仙平,罗礼英,杨备,等.四川某难选低品位氧化锌矿选矿工 艺试验研究[ J ] .矿冶工程,2 0 1 2 ,3 2 6 4 0 一4 6 . [ 6 ] 赵晖,张汉平.某高氧化率铅锌矿的选矿试验研究某高[ J ] .矿 业研究与开发,2 0 1 l ,3 1 3 4 5 4 7 . [ 7 ] 谭欣,何发钰,吴卫国,等.某砂岩型低品位氧化铅锌矿选矿工 艺[ J ] .有色金属,2 0 1 0 3 1 1 5 1 2 2 . [ 8 ] 李勇,王吉坤,任占誉,等.氧化锌矿处理的研究现状[ J ] .矿 冶,2 0 0 9 ,1 8 2 5 7 6 3 . [ 9 ] 杨大锦,朱华山,陈加希,等.湿法提锌工艺与技术[ M ] .北京冶 金工业出版社,2 0 0 6 . [ 1 0 ] 李存兄.高硅低品位氧化锌矿氧压酸浸研究[ J ] .矿冶,2 0 0 9 ,1 8 2 4 5 4 9 . [ 1 1 ] 李国民.高硅氧化锌矿浸出脱硅工艺的研究[ J ] .中国有色冶 金,2 0 0 5 4 3 2 3 5 . [ 1 2 ] 覃文庆,唐双华,厉超.高硅低品位氧化锌矿的酸浸动力学 [ J ] .矿冶工程,2 0 0 8 ,2 8 1 6 2 6 6 . [ 1 3 ] 刘三军,欧乐明,冯其明.氧化锌矿的碱法浸出研究[ J ] .矿产保 护与利用,2 0 0 4 ,8 4 3 9 4 3 . [ 1 4 ] 刘亚川,刘述平,李博,等.低品位氧化锌矿的氨一铵盐浸出研 究[ J ] .矿产综合利用,2 0 0 8 2 3 5 . [ 1 5 ] w a n gR u i x i 粕g ,T a l l gM o t a I l g .L e a c h i “gk i n e t i c so fl o wg r a d ez i n c o x i d eo I ei nN H 3 一N H 4 c l H 2 0s y s t e m [ J ] .J o u m a l0 fc e n t r a ls o u t l lu 一 [ 1 6 ] [ 1 7 ] [ 1 8 ] [ 1 9 ] [ 2 0 ] [ 2 1 ] [ 2 2 ] [ 2 3 ] [ 2 4 ] [ 2 5 ] [ 2 6 ] [ 2 7 ] [ 2 8 ] n i v e r s i I yo ft e c h n o l o g y ,2 0 0 8 ,1 5 5 6 7 9 6 8 3 . 张玉梅,李洁,陈启元,等.超声波辐射对低品位氧化锌矿氨浸 行为的影响[ J ]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 0 0 9 ,1 9 5 9 6 0 一9 6 6 . 滑熠龙,刘清,陈家斌.低品位氧化锌矿的碱法浸出研究进展 [ J ] .四川环境,2 0 1 1 ,3 0 2 1 0 卜1 0 4 . 李玉琼,陈建华,陈晔,等.西藏某氧化锌矿浮选试验研究[ J ] . 矿冶工程,2 0 0 9 ,2 9 4 2 8 3 2 . 穆晓辉.难选氧化铅锌矿选矿工艺研究[ J ] .甘肃冶金,2 0 1 0 ,3 2 1 3 8 4 1 . 孙伟,张祥峰,刘加林,等.云南沧源某氧化铅锌矿浮选工艺研 究[ J ] .金属矿山,2 0 1 2 3 7 8 8 1 . W a n gJ I l I l ,L uJ i n f e n g ,z h a l l gQ i w l l ,e ta 1 .M e c h a I l o c h e m i c a ls u l - f i d i 越t i o no fn o r 血r r o u sm e t a lo x i d e sb y g I i n d i n gw i 山s u h ra r I d i r o n [ J ] .I n d u s t r i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c h e m i s t r yr e s e a r c h ,2 0 0 3 ,4 2 2 3 5 8 1 3 5 8 1 8 . B a l a zP ,0 h t a n iT ,B 踮dZ ,e ta 1 .P r o p e r t i e sa n dr e a c t i v i t y0 f m e c h a n o c h e 皿j c a l l ys y n t h e s j z e dt j ns u 坫d e s [ J ] ,J o u m a l0 f 鲥j ds t a t e C h e m i s t r y ,1 9 9 9 ,1 4 4 卜7 . C H A IL i - y u a I l ,U A N GY a J l _ j i e ,K EY o n g ,e ta 1 .M e c h 锄o - c h e m i c a l s u l 6 d i z a t i ∞o fz i n co 】【i d eb yg I i n d i n gw i 山s u l f h r 卸dr e d u c t i V ea d d i - t i v e s [ J ] .7 I h l s a c t i o n s0 fN o n f e r r o u sm e t a l ss o c i e t yo fc h i n a ,2 0 1 3 , 2 3 1 1 2 9 一1 1 3 8 . UY o n g ,W A N GJ i k u n ,Ⅵ厄IC h a l l g ,e ta 1 .S u l f i d a t i o nm 踮t i n go f l o wg r a d el e a d .z i n c 忉d d eo r ew i 山e l e m e n t a ls u h r [ J ] .M i n e r a l s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1 0 ,2 3 7 5 6 3 5 6 6 . U UJ u n ,M AJ u n f e n g ,U UY e ,e ta 1 .S y I l 山e s i so fZ n Sn 卸叩a n i - c l e s 、r i ah y d m t l l e m a lp r o c e s s ∞s i s t e db y1 1 1 i c r o e m u l s i o nt e c h n i q I l e [ J ] .J o u m 8 lo f A u o y sa I l dc o “P 0 u n d s ,2 0 0 9 ,4 8 6 1 4 0 一4 3 . U A N GY a n ’j i e ,C H A IL i - y u a I l ,M I NX i 舶.b o ,e ta 1 .H y d m 山e 皿a l s u l 6 d a t i o na I l d 丑o a L a t i o nt r e a 咖e n to fh e a v y - m e t a l c o n t a i n i n gs l u d g e f o rr e c o v e r y 衄ds t a b i l i z a t i o n [ J ] .J o u m a lo fH a 盟r d o u sM a t e d a l s , 2 0 1 2 3 3 0 7 3 1 4 . 李海燕,张世红.黄铁矿加热过程中的矿相变化研究基于 磁化率随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J ] .地球物理学报,2 0 0 5 ,4 8 6 1 3 8 4 一1 3 9 1 . I a m b e r LJM .s i m k o “c hG ,W 越k e rPL .T h ek i n e t i c s 卸dm e c h a n i s mo f t l l 8p y r i t et op y 丌h o t i t et r a l l s f o Ⅱn 鲥o n [ J ] .M e t a l l u 画c a l 锄d M a t e r i a l sT r a I l s a c t i o n s ,1 9 9 8 ,2 9 2 3 8 5 3 9 6 . 上接第8 4 页 [ 2 ] “nL ,F u m i n gz ,x i a n g l o n gM .F e 鹪i b i l i t ys t u d yo nH I s m e l t7 r e c h n o I o g yi nc h i n a [ c ] ∥A s i as t e e Ic o n f e r e n c e .B e i j i n g ,2 0 1 2 2 6 8 . [ 3 ] 王玉明.钛铁矿碳热还原动力学[ J ] .矿冶工程,2 0 1 1 ,3 1 5 6 6 6 8 . [ 4 ]汪云华.内配碳固态还原钒钛磁铁矿试验研究[ J ] .矿冶工程, 2 0 1 3 ,3 3 4 9 2 9 3 . [ 5 ] T uH ,x u e w e iL ,c h e n g u 锄gB ,e ta 1 .C a r b o t h e 瑚i cR e d u c t i o no fT i t - a n o m a 印e n t ec o n c e n t r a t e sw 油F e ⅡD s i l i c o nA d d i t i 彻[ J ] .I S UI m e 卜 n a t i o n a l ,2 0 1 3 ,5 3 4 5 5 7 5 6 3 . [ 6 ]H a o y a T lS ,x i a J l 商u a I lD ,x u e f e n gS ,e ta 1 .S o l i dS t a t eR e d u c d o no f T i t a I l o m a g n e t i t ec o n c e n t r a t eb yG r a p h i t e [ J ] . I s UI n t e m a n o n a l , 2 0 1 3 ,5 3 4 5 “一5 6 9 . [ 7 ] 庞建明,郭培民,赵沛.煤基直接还原炼铁技术分析[ J ] .鞍钢 技术,2 0 1 1 3 5 9 . [ 8 ]张盟,郭汉杰,丁汝才,等.c a 0 - s i 0 2 M 9 0 一灿2 0 3 炼铁渣系硫化 物容量的热力学模型[ J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 0 1 1 ,3 3 9 1 0 8 2 一1 0 8 4 . [ 9 ] 史成斌,郭汉杰,丁汝才,等.c a 0 - s i 0 2 - M 9 0 A J 2 0 3 渣系和碳饱和 铁液间硫分配比的热力学模型[ J ] .过程工程学报,2 0 1 0 ,l O 1 1 6 0 一1 6 3 . [ 1 0 ] 刘松利,白晨光,胡途,等.钒钛铁精矿内配碳球团直接还原的 动力学[ J ] .钢铁研究学报,2 0 1 1 ,2 3 4 6 9 . [ 1 1 ]曹明明,张建良,薛逊,等.钒钛磁铁矿冷压含碳球团的粘结剂 选择[ J ] .矿冶工程,2 0 1 2 ,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