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某锂辉石矿浮选试验研究.pdf
四川某锂辉石矿浮选试验研究 ① 梅 志, 孙 伟, 刘若华, 冯 木, 卜勇杰 (中南大学 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3) 摘 要 针对四川某锂辉石矿的矿石性质,采用碱法不脱泥工艺进行了锂辉石与脉石的分离。 探索了调整剂用量和作用时间对锂 辉石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石蜡皂与另外两种阴离子捕收剂组合而成的新型组合捕收剂 OPS-3 对浮选锂辉石具有较好的选 择性和捕收能力。 采用 OPS-3 进行闭路试验,最终得到 Li2O 品位为 5.86%、回收率为 81.30%的锂辉石精矿。 关键词 锂辉石; 浮选; 组合捕收剂 中图分类号 TD923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 j.issn.0253-6099.2015.05.013 文章编号 0253-6099(2015)05-0046-03 Beneficiation Test on Some Spodumene Ore from Sichuan MEI Zhi, SUN Wei, LIU Ruo⁃hua, FENG Mu, BU Yong⁃jie (School of Minerals Processing and Bio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Hunan, China) Abstract After studying the ore properties of a spodumene mine in Sichuan, a direct flotation technology was introduced to separate spodumene and gangues in alkaline pulp without desliming. The effects of regulator dosage and reaction time on spodumene flotation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OPS-3, a new combined collector prepared by mixing oxidized paraffin soap with other two common anionic collectors, shows improved selectivity and collecting capacity. The closed⁃circuit test with OPS-3 as the collector resulted in a spodumene concentrate with Li2O grade and recovery of 5.86% and 81.30%, respectively. Key words spodumene; flotation; combined collector 金属锂用于电池、航空、核工业、陶瓷和润滑等多 个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 我国是锂资源大 国,锂资源主要为盐湖卤水和含锂矿石。 卤水资源主 要分布于青海和西藏,矿石锂资源主要分布于四川、新 疆、湖南、湖北和江西等地[2-5]。 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变 化导致原料成分不稳定、镁离子含量高等因素的影响, 从卤水中提取金属锂的工艺发展受到制约[6],从矿石 中回收锂资源仍然处于重要的地位。 锂辉石是 4 种可用于提取锂的含锂矿石之一,主要 采用浮选使之与脉石分离。 在锂辉石的浮选实践方面 前人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艺,尤 其在药剂制度方面,筛选出了众多的调整剂和捕收剂, 形成了“两碱两皂”(“两碱”为 Na2CO3和 NaOH,“两 皂”为氧化石蜡皂和环烷酸皂)的典型组合。 但针对不同的矿石性质仍需开发不同的工艺条 件,为此,针对四川某锂多金属矿进行了锂辉石浮选试 验研究,着重探索了“两碱”的用量、作用时间以及不 同组合捕收剂对锂辉石浮选的影响。 1 原矿性质 对原矿进行了多元素分析,结果如表 1 所示。 分 析结果显示,原矿中具有回收价值的金属元素主要为 Li,其次是 Ta 和 Nb。 表 1 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质量分数) / % Li2OAl2O3CaOFe2O3Nb2O5Ta2O5BeOK2OMgO Mn3O4 1.4715.6830.8931.657 0.0097 0.0051 0.0332.460.1310.291 Na2OP2O5SiO2NiOCuOCr2O3SO3TiO2ZnOZrO2 3.520.24270.310.0370.0060.0670.1230.040.0220.015 对原矿进行了 X 射线衍射分析,衍射结果显示原 矿中含锂矿物为锂辉石,主要脉石成分为石英、长石和 ①收稿日期 2015-04-11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十二五)(2012BAB10B02);中南大学研究生自主探索创新资助项目(2013zzts262);高等学校学科创新 引智计划资助(B14034) 作者简介 梅 志(1990-),男,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浮选工艺研究。 通讯作者 孙 伟(1973-),男,河北邯郸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浮选理论及药剂研究。 第 35 卷第 5 期 2015 年 10 月 矿矿 冶冶 工工 程程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Vol.35 №5 October 2015 金云母。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试验方法及流程 锂辉石与脉石分离通常采用正浮选,而反浮选则 常见于锂辉石与绿柱石分离实践中。 根据矿石性质, 确定试验采用碱法不脱泥正浮选流程。 首先采用氧化 石蜡皂 ( 工业 品, 河 北 广 泽) 作 捕 收 剂、 NaOH 和 Na2CO3(均为分析纯试剂,国药基团化学试剂有限公 司)作调整剂。 试验条件探索流程如图 1 所示。 原矿 磨矿Na2CO3 NaOH Na2CO3 氧化石蜡皂 粗 选 钾粗精矿尾矿 10 min 10 min 5 min 3 min 图 1 试验条件探索流程 主要设备及仪器如表 2 所示。 表 2 试验所用主要仪器设备 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家 磨机XMQ-24090武汉探矿机械厂 变频调速调温单槽 浮选机 XFDIII 型 南昌海峰矿机设备 有限公司 电子天平YP1002N 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 有限公司 精密 pH 计PHS-3C上海雷磁仪器厂 多用真空过滤机XTLZ-Φ260/ Φ200 型武汉探矿机械厂 2.2 条件试验 2.2.1 磨矿细度试验 为探索最佳浮选粒度,在 Na2CO3(添入磨机中)用量为 1 000 g/ t、氧化石蜡皂用 量为 1 500 g/ t、NaOH 和 Na2CO3用量分别为 600 g/ t 和 400 g/ t、作用时间均为 10 min 的条件下对锂辉石进 行了磨矿细度浮选试验,结果如图 2 所示。 从图 2 可 知,当磨矿时间为 14 min 时,锂粗精矿中 Li2O 品位达 到最大值,而回收率亦趋于稳定,因此确定磨矿时间为 14 min,磨矿细度为-0.074 mm 粒级占 79.03%。 2.2.2 NaOH 用量试验 NaOH 主要起到调节矿浆 pH 值的作用。 矿浆呈弱碱性时,锂辉石单矿物具有较好 的可浮性,且弱碱性条件下易受 Fe 3+ 活化,可浮性大大 增强[7]。 考察了 NaOH 用量对锂辉石浮选指标的影 响,结果如图 3 所示。 Li2O回收率/ Li2O品位/ 回 回 回 回 回 回 回 回 回 回 7 6 5 4 3 2 1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8 10 12 14 16 磨矿时间/min 图 2 磨矿细度试验结果 Li2O回收率/ Li2O品位/ 回 回 回 回 回 回 回 回 回 回 7 6 5 4 3 2 1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040060080010001200 NaOH用量/g t-1 图 3 NaOH 用量对锂辉石浮选的影响 从图 3 可知,当 NaOH 用量为 700 g/ t 左右时,pH 值为 10,锂辉石粗精矿中 Li2O 品位达到最大值;继续 增加用量,回收率缓慢增加,而 Li2O 品位开始下降。 综合考虑,NaOH 用量以 700 g/ t 为宜。 2.2.3 Na2CO3用量试验 Na2CO3具有提升矿浆分散 性、缓冲矿浆 pH 值的能力,且对受到金属离子活化的 矿物具有一定抑制作用[8],因此考察了其用量对锂辉 石浮选指标的影响,结果如图 4 所示。 Li2O回收率/ Li2O品位/ 回 回 回 回 回 回 回 回 回 回 7 6 5 4 3 2 1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0100200300400500700600 Na2CO3用量/g t-1 图 4 Na2CO3用量对锂辉石浮选的影响 图 4 表明 Na2CO3用量对锂粗精矿中 Li2O 的品位 及回收率均有较大影响,Na2CO3用量 200 g/ t 时品位 较用量 400 g/ t 时低,但回收率明显较高,综合考虑这 两项指标,确定 Na2CO3用量为 200 g/ t。 74第 5 期梅 志等 四川某锂辉石矿浮选试验研究 2.2.4 调整剂作用时间试验 经过碱液浸泡过的锂 辉石单矿物具有更好的可浮性[9]一方面,经碱擦洗 过的锂辉石表面会暴露出更多的金属原子位点以供阴 离子捕收剂吸附[10],另一方面是锂辉石解理面 Si 原 子溶蚀,产生电负性强的 SiO(硅氧断裂键),吸附 金属离子从而被活化[11]。 而这些化学反应都需要一 定的时间,因此考察了调整剂作用时间对锂辉石浮选 指标的影响,结果如表 3 所示。 表 3 调整剂作用时间试验结果 作用时间/ min NaOHNa2CO3 产率 / % Li2O 品位 / % Li2O 回收率 / % 10526.153.9873.80 101031.563.8583.23 15528.813.6774.46 151032.343.7577.41 151535.993.6982.36 表 3 数据表明 NaOH 的作用时间增加时,锂粗精 矿 Li2O 品位降低,这是因为,石英等硅质脉石在碱性 溶液中长时间反应也能发生表面溶蚀,受到矿浆中金 属离子的活化而上浮。 Na2CO3作用时间增加时,Li2O 品位也呈降低趋势,但回收率呈上升趋势,这是因为长 时间搅拌,CO3 2- 作用减弱,受金属离子活化的矿物被 抑制的程度降低,表现出锂粗精矿中 Li2O 品位下降而 回收率上升。 2.2.5 组合捕收剂试验 组合捕收剂往往较单一捕 收剂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和捕收能力[12-14]。 以氧化石 蜡皂(下文简称 OPS)1 500 g/ t 作为捕收剂的基础,分 别按比例 15 ∶ 2添加组分 1 或按比例 15 ∶1添加组分 2 以及按上述比例同时添加组分 1 和组分 2(均为工业 品,可直接溶于水,主要有效官能团分别为COO- 和CONHOH),分别构成 3 种新型锂辉石捕收剂 OPS-1、OPS-2 和 OPS-3。 在优化的药剂制度条件下 进行了不同捕收剂的锂辉石浮选试验,结果见表 4。 表 4 不同捕收剂浮选试验结果 捕收剂种类产率/ %Li2O 品位/ %Li2O 回收率/ % OPS30.083.8583.23 OPS-133.243.8687.09 OPS-232.084.0286.35 OPS-337.383.9092.09 表 4 显示,相比单一组分的 OPS,组分 1 在组合捕 收剂 OPS-1 中能保证 OPS 的选择性,同时略微提升 锂粗精矿回收率;而组分 2 在 OPS-2 组合捕收剂中能 改善 OPS 的选择性,明显提升锂辉石粗精矿品位。 因 此,OPS-3 组合捕收剂较其他组合捕收剂具有更好的 选择性和捕收性能。 2.3 闭路试验 综上确定的浮选药剂制度和工艺流程,选择组合 捕收剂 OPS-3 进行浮选闭路试验,采用一粗二精一扫 流程,如图 5 所示。 试验结果如表 5 所示。 最终试验 可获得 Li2O 品位为 5.86%、回收率为 81.30%的锂辉 石精矿。 原矿 磨矿 NaOH Na2CO3 OPS-3 NaOH Na2CO3 OPS-3 精矿尾矿 10 min 10 min 5 min 10 min 700 200 1500 1000 300 100 1000 3 min 3 min 2 min 2 min 3 min搅拌 药剂单位g/t -0.074 mm占79.03 Na2CO3 粗 选 扫选 1 精选 1 精选 2 5 min 3 min搅拌 图 5 浮选闭路流程 表 5 闭路试验结果 名称产率/ %Li2O 品位/ %Li2O 回收率/ % 精矿20.815.8681.30 尾矿79.190.2018.70 原矿100.001.50100.00 3 结 论 1) 碱法不脱泥工艺能够应用于该锂多金属矿浮选 锂辉石,其中调整剂的作用对锂辉石浮选有重要影响。 2) 获得了一种新型锂辉石捕收剂 OPS-3,在选择 性及捕收能力方面均有较大优势。 通过闭路试验能获 得 Li2O 品位为 5.86%、回收率为 81.30%的锂辉石精矿。 3) 在保证精矿回收率的情况下,品位无法较大幅 度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选择性较好的抑制剂。 参考文献 [1] 纪志永,焦朋朋,袁俊生,等. 锂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分析 [J]. 轻金属, 2013(5)1-5. [2] 游清治. 国内外锂工业发展的新动态和对我们的启示[J]. 新疆 有色金属, 2013,36(2)99-102. [3] Zeng X, Li J. Implications for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lithium reserve in China[J].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2013,8058-63. [4] 雪 晶,胡山鹰. 我国锂工业现状及前景分析[J]. 化工进展, 2011,30(4)782-787. [5] U S G S. 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2013[R]. 2013. (下转第 52 页) 84矿 冶 工 程第 35 卷 药剂单位g/t 扫 选 粗 选 尾矿 铜精矿 铂精矿 粗 精选 六偏磷酸钠 阴离子聚丙烯酚胺 YC GH-2 70 14 84 30 六偏磷酸钠 阴离子聚丙烯酚胺 YC GH-2 30 6 36 10 截流矿样原矿 精选 1 精选 2 六偏磷酸钠 SN YC GH-2 100 50000 100 15 图 5 全流程试验流程 表 7 全流程试验结果 产品 名称 产率 / % 品位/ %回收率/ % MoCuMoCu 钼精矿1.3534.402.8873.972.67 铜精矿5.980.56616.835.5567.48 粗精矿7.336.9214.1679.5270.15 尾矿92.670.1290.45420.4829.85 原矿100.000.6101.457100.00100.00 试验结果表明在原矿平均品位为 0.610%的情况 下,钼精尾矿经铜钼混浮粗选及铜钼分离精选后,可得 到含钼 34.40%、含铜 2.88%的钼精矿及含铜 16.83%、 含钼 0.566%的铜精矿,钼精矿和铜精矿回收率分别为 73.97%和 64.48%。 3.5 产品质量及适用性分析 为了解产品质量,确定产品适用性能,对全流程试 验所得低品位钼精矿进行了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 8。 由表 8 可以看出,钼精尾矿再选所得钼精矿品位低、含 杂高,其中钼品位只有 35.75%,铜和铅分别高达 2.11% 和 1.44%,如果用于钼酸铵及钼粉等后续深加工作业, 产品质量低,加工成本高,经济上不划算。 另外,低品 位钼精矿销售价格比普通钼精矿也有所降低[5]品位 10%~13%的低品位钼精矿价格比品位 45%的普通钼 精矿低 370~400 元/ 吨,品位 20%的低品位钼精矿价 格比品位 45%的普通钼精矿低 270~300 元/ 吨,品位 36%~38%的低品位钼精矿价格比品位 45%的普通钼 精矿低 20~40 元/ 吨。 所以,用低品位钼精矿焙烧冶 炼钼铁用氧化钼比较合理。 表 8 钼精矿多元素分析结果(质量分数) / % MoCuPbSiO2CaOK 35.752.111.449.510.950.77 4 结 论 1) 钼精选尾矿属微细粒级矿物,用传统浮选处理 微细粒级不能达到理想的浮选效果。 2) 采用分散⁃选择性絮凝⁃SN 抑铜浮钼工艺技术 及浮选柱分选,可以实现难选微细粒级辉钼矿综合回 收利用。 3) 钼精尾矿采用一粗三精一扫浮选柱工艺选别 后,可得到含钼 34.40%、含铜 2.88%的钼精矿及含铜 16.83%、含钼 0.566%的铜精矿,钼精矿和铜精矿回收 率分别为 73.97%和 64.48%。 4) 半工业试验确定了钼精尾再选工艺技术及最 佳工艺条件,为工业建厂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5) 从技术经济角度考虑,钼精尾矿再选所得低品 位钼精矿可用于焙烧冶炼钼铁用氧化钼。 参考文献 [1] 胡为柏. 浮选[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8. [2] 胡熙庚. 有色金属硫化矿选矿[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2. [3] 黄传兵,陈兴华,兰 叶,等. 选择性絮凝技术及其在矿物分选中 的应用[J]. 矿业工程,2005(3)27-29. [4] 刘炯天. 旋流⁃静态微泡柱分选方法及应用(之一),柱分选技术与 旋流⁃静态微泡柱分选方法[J]. 选煤技术,2000(1)42-44. [5] 张文钲. 从低品位钼精矿或钼中间产品生产工业氧化钼、二钼酸 铵和纯三氧化钼[J]. 中国钼业,2004(4)33-36. �������������������������������������������������������������������������������������������������� (上接第 48 页) [6] 李荣改,宋翔宇,高 志,等. 河南某地低品位含锂粘土矿提锂新 工艺研究[J]. 矿冶工程, 2014(6)81-84. [7] Wang Y, Yu F. Effects of Metallic Ions on the Flotation of Spodumene and Beryl[J].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2007,17(1)35-39. [8] 王毓华,陈兴华,胡业民. 碳酸钠对细粒铝硅酸盐矿物分散行为的 影响[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7(3)292-297. [9] 于福顺. 锂辉石与绿柱石浮选分离工艺及机理的研究[D]. 长沙 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2005. [10] Moon K S, Fuerstenau D W. Surface crystal chemistry in selective flotation of spodumene (LiAl[SiO3]2) from other aluminosilicat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 Processing, 2003,72(1-4)11-24. [11] 孙传尧,印万忠. 不同颜色锂辉石浮游性的差异及晶体化学分析 [J]. 有色金属, 2000,52(4)107-110. [12] 任文斌. 联合捕收剂浮选锂辉石生产实践[J]. 新疆有色金属, 2012,35(3)84-85. [13] 范新斌. 锂辉石浮选中高效浮选剂的联合使用[J]. 新疆有色金 属, 2012,35(3)69-70. [14] 王毓华. 新型捕收剂浮选锂辉石矿的试验研究[J]. 矿产综合利 用, 2002(5)11-13. 25矿 冶 工 程第 35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