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盐源某地金矿浮选实验研究.pdf
第3 4 卷 2 0 1 4 年0 8 月 矿冶工程 M I N I N GA N D Ⅳ匝T A L L U R G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V 0 1 .3 4 A u g u s t2 0 1 4 四川盐源某地金矿浮选实验研究① 王新文1 ,邓伟1 ,胡晓丽2 ,陈万龙2 1 .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四川成都6 1 0 0 6 1 ;2 .四川金核矿业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 1 0 0 1 7 摘要对四川盐源某地金矿进行了选冶实验研究,通过试验确定该金矿的浮选流程为一段粗选、两段精选和两段扫选,可获得产 率为7 .4 5 %、含金4 2 .0 6 ∥t 、回收率为9 6 .7 2 %的浮选金精矿。浮选金精矿含A g1 5 7 .5 0g , /t ,银回收率为9 3 .8 7 %。 关键词金矿;浮选;矿石;回收率 中图分类号T D 9 2 3文献标识码Ad o i 1 0 .3 9 6 9 /j .i s s n .0 2 5 3 6 0 9 9 .2 0 1 4 .0 8 .0 5 6 文章编号0 2 5 3 - 6 0 9 9 2 0 1 4 0 8 - 0 2 1 2 - 0 4 四川盐源某地金矿选冶实验的研究,可促进该地 区优势资源的开发,进而推动四川省民族地区的经济 发展0 1 - 4 ] 。该地区金矿近年呈现出资源枯竭、矿石贫 化、黄金产量逐年下降的趋势,企业生产经营面临新 的挑战,为了延长矿山的服务年限,提高矿产资源的 综合利用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开发利用该地区 金矿势在必行。 1 矿石性质 原矿化学多项分析结果见表1 。混合矿金的化学 物相分析结果见表2 。 表l 原矿化学多项分析结果 质量分数 /% A u l A 9 1 SA s T i m eC uP bZ n 3 .3 20 .0 4 3 9 6 .8 30 .0 2 1 50 .0 0 1 7O .O 1 0 4 1 单位为g /t 。 表2 原矿金的化学物相分析结果 从表1 、表2 可以看出,原矿样品含A u3 .2 4g /t 、 A g1 2 .5e C t 、C u0 .0 2 1 5 %、P b0 .0 0 1 7 %、Z n0 .0 1 0 4 %、A s 0 .0 4 3 9 %、T F e6 .8 3 %、S3 .3 2 %。矿样中含铜、铅、锌、 砷等杂质含量都较低。原矿样品中游离金占8 7 .0 4 %、 碳酸盐中金占2 .1 6 %、褐铁矿中金占1 .5 4 %、硫化物中 金占8 .0 2 %、硅酸盐中金占1 .2 4 %。原矿中金主要以 游离金形式存在,其次分布于硫化物中。 矿石经薄片鉴定主要由白云石、绢云母及粘土质、 黄铁矿等组成。矿石呈鳞片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白云石含量为6 0 %一6 5 %,绢云母占2 0 %,粘土质占 1 0 %,石英含量低于1 %,玉髓含量低于1 %,黄铁矿含 量约为5 %~1 0 %。 白云石呈它形粒状,常呈集晶,彼此紧密嵌生,按 接触线常不规则,有些呈波曲线状或缝合线状。粒径 在0 .1 0 .3m m 。粒间或集结体间为鳞片状绢云母及 粘土质充填。绢云母呈鳞片状,多为集合体岩粒间空 隙充填,分布不均匀,少数交代白云石嵌入白云石中。 粘土质呈土状,较均匀散布,应为变余成分。黄铁矿状 如“斑晶”,星散分布,其边缘常见石英或玉髓生成。 光片中金属矿物仅见黄铁矿,约为1 0 %,脉石矿 物占9 0 %。金属矿物呈自形晶粒状结构,浸染状构 造。黄铁矿呈自形晶粒状,切面呈规则多边形,晶体为 五角十二面体。晶体粒径为0 .4 ~2 .0m m ,多数在1 .0 m m 左右,稀疏星散状嵌布于脉石粒间。 2 浮选实验 2 .1 磨矿细度条件试验 通过改变矿石磨矿细度的方式考察矿石细度对原 矿的浮选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见表3 。从表3 中可 以看出,随着磨矿细度的增加,粗精矿产率、金品位变 化不大,金回收率先增大后基本保持不变。经综合考 虑选取磨矿细度为一o .0 7 4m m 粒级占6 0 %进行后续 试验。 ①收稿日期2 0 1 4 - 0 4 - 2 1 作者简介王新文 1 9 8 4 一 ,男,甘肃泾川人,工程师,从事地质矿产勘查与评价研究。 万方数据 2 0 1 4 年0 8 月 王新文等四川盐源某地金矿浮选实验研究 2 1 3 表3 磨矿细度试验结果 2 .2 p H 调整剂种类及用量试验 p H 调整剂种类试验结果见表4 。 表4 矿浆p H 值试验结果 从表4 中可以看出,硫酸及碳酸钠的加入皆有利 于该金矿样品中金的选别,调整剂的加入有利于粗精 矿中金回收率的增加,相对而言采用碳酸钠对金回收 率的提高更为明显,且不会对设备产生腐蚀。试验中 后续试验采用碳酸钠作为矿浆p H 调整剂。 考察了碳酸钠用量对原矿的浮选效果的影响,结 果见表5 。 表5 碳酸钠用量试验结果 从表5 中可以看出,随着碳酸钠用量增加,粗精矿 产率逐渐增大,回收率先增大后基本保持稳定,粗精矿 品位基本不变。经综合考虑选取碳酸钠用量为10 0 0 r , /t 进行后续试验。 2 .3 水玻璃用量试验 水玻璃用量试验结果见表6 。 表6 水玻璃用量试验结果 粗精矿 1 0 .8 02 9 .6 79 5 .6 5 15 0 0 尾矿 8 9 .2 00 .1 64 .3 5 堕堑 塑塑 i 塑塑 从表6 中可以看出,随着水玻璃用量增加,粗精矿 产率逐渐降低,回收率先增大后基本保持稳定,粗精矿 品位随水玻璃用量增大先增大后基本保持稳定。经比 较选取水玻璃用量为5 0 0g /t 进行后续试验。 2 .4 捕收剂种类及用量试验 对比了单用丁基黄药和混用丁基黄药与丁铵黑药 对金矿试验样品选别效果的影响,结果见表7 。 表7 捕收剂种类试验结果 从表7 中可以看出,混用丁基黄药与丁铵黑药对 该金矿试验样品金的选别效果较单用丁基黄药好。因 此试验中采用混用丁基黄药与丁铵黑药进行该金矿样 品的选别试验。 采用丁基黄药与丁铵黑药混用作为该金矿样品的 捕收剂并进行捕收剂用量试验,结果见表8 。从表8 中可以看出,随着捕收剂用量增大,粗精矿产率逐渐增 大,金回收率逐渐升高,粗精矿中金含量逐渐降低。经 比较,选取捕收剂用量为粗选丁黄药1 6 0r , /t 、丁铵黑 药8 0g /t ,扫选丁黄药8 0g /t 、丁铵黑药4 0g /t 进行后 万方数据 2 1 4矿冶工程 第3 4 卷 续试验。 表8 捕收剂用量试验结果 2 .5 开路及闭路实验 浮选开路流程试验的工艺条件及流程如图1 所 示,试验结果见表9 。 原矿 - 2 r a m 图1 开路试验流程 表9 开路试验结果 8 0 4 0 0 从表9 中可以看出原矿磨至一0 .0 7 4m m 粒级占 6 0 %,采用碳酸钠分散矿泥及调浆、水玻璃分散矿泥及 抑制硅酸盐脉石矿物、丁黄药和丁铵黑药混合捕收含 金矿物、2 ’油作起泡剂,经一段粗选、两段精选、一段扫 选的浮选开路试验,可获得产率6 .4 6 %,金品位4 5 .3 6 g /t 、金回收率为8 8 .5 3 %的金精矿。 闭路试验有中矿返回,要带回一些药剂,故药剂作 了适当调整;在开路流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次扫选作 业。闭路试验流程和药剂条件见图2 。试验共做了6 个循环,到第4 个循环,精矿和尾矿就已经平衡。试验 结果见表1 0 。 原矿 - 2 r a m 图2 闭路试验流程 表1 0 浮选闭路流程试验结果 从表1 0 中可以看出,该金矿样品在磨矿细度为 一0 .0 7 4m m 粒级占6 0 %的条件下,采用碳酸钠调浆,水 玻璃抑制硅酸盐脉石矿物,丁基黄药和丁铵黑药捕收 含金硫化物,2 。油作为起泡剂,经一段粗选、两段精选、 两段扫选、精选中矿和扫选精矿顺次返回的浮选闭路 试验,可获得产率为7 .4 5 %、含金4 2 .0 6g /t 、回收率为 9 6 .7 2 %的浮选金精矿,浮选金精矿含A g1 5 7 .5 0g /t , 银回收率为9 3 .8 7 %。浮选尾矿仅含金0 .1lg /t 。 原矿样品浮选推荐选冶生产工艺流程如图3 所示。 ’ 万方数据 2 0 1 4 年0 8 月 王新文等四川盐源某地金矿浮选实验研究2 1 5 原矿 五 I i ;器蓦2 } 品孺 排入尾矿库J一步处理 环使用J ⋯“⋯⋯~ 图3 原生矿推荐的选冶生产工艺流程 3 结论 1 原矿样品中主要有用元素为金,A u 含量3 .2 4 g /t ,银可作为副产品附带回收 A g1 2 .5g /t 。矿样中 含铜、铅、锌、砷等杂质含量都较低。原矿样品中游离 金占8 7 .0 4 %、碳酸盐中金占2 .1 6 %、褐铁矿中金占 1 .5 4 %、硫化物中金占8 .0 2 %、硅酸盐中金占1 .2 4 %。 原矿中金主要以游离金形式存在,其次分布于硫化 物中。 2 通过系统条件试验确定该金矿样品浮选条件 为磨矿细度为一0 .0 7 4m m 粒级占6 0 %,采用用量为 10 0 0g /t 碳酸钠调节矿浆p H 呈弱碱性,用量为5 0 0 g /t 的水玻璃分散矿泥及抑制硅酸盐脉石矿物,用丁黄 药 粗选用量1 6 0g /t 和丁铵黑药 粗选用量8 0g /t 混合捕收载金硫化物。通过试验确定该金矿浮选流程 为一段粗选、两段精选和两段扫选。经该选别工艺的 闭路试验可获得产率为7 .4 5 %、含金4 2 .0 6g /t 、回收率 为9 6 .7 2 %的浮选金精矿;浮选金精矿含A g1 5 7 .5 0g /t , 银回收率为9 3 .8 7 %。浮选尾矿仅含金0 .1 1g /t 。 3 面对金矿资源的日渐枯竭,结合当前黄金价 格持续上涨的大好形势,开发利用低品位、难选金矿 石是必然选择。本文为同类型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起 到了推动作用和示范效应。 参考文献 [ 1 ]胡为柏.浮选[ M ]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 9 8 2 . [ 2 ]许时.矿石可选性研究[ M ] .北京冶金出版社,2 0 0 7 . [ 3 ]王俊,张全祯.炭浆提金工艺与实践[ M ] .北京冶金工业出 版社,2 0 0 1 . [ 4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成都综合岩矿测试中心.四川盐源某 地金矿选冶实验研究报告[ R ] .2 0 1 2 .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