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某含银铜矿选矿试验研究.pdf
第3 4 卷 2 0 1 4 年0 8 月 矿冶 工程 I V I I N I N GA N D 田E 疆A I .I .I 刀l G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V 0 1 .3 4 A u g u s t2 0 1 4 四川某含银铜矿选矿试验研究① 李广涛1 ,赵锋2 ,侯凯3 1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云南昆明6 5 0 0 0 0 ;2 .广西冶金研究院,广西南宁5 3 0 0 2 3 ;3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6 5 0 0 9 3 摘要四川某含银铜矿含铜0 .7 1 %,银3 1g /t ,主要组分为石英、绿泥石、云母、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赤铁矿和毒砂。采用优先 浮选,经一次粗选、三次精选、一次扫选的工艺流程,捕收剂使用丁基黄药与Z - 2 0 0 组合 1 1 ,用量8 0g /t ;三次精选石灰用量分别 为3 0 0g /t 、2 0 0g /t 、1 0 0g /t ;可得到铜品位2 2 .1 4 %和回收率9 1 .4 4 %,同时铜精矿含银8 0 1 .2 0g /t ,占全部银的8 2 .1 9 %的铜精矿。为 该矿的下一步工业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含银铜矿;浮选 中图分类号T D 9 2 3文献标识码Ad o i 1 0 .3 9 6 9 /j .i s s n .0 2 5 3 6 0 9 9 .2 0 1 4 .0 8 .0 3 3 文章编号0 2 5 3 - 6 0 9 9 2 0 1 4 0 8 0 1 2 8 0 3 四川某含银铜矿,主要组分为石英、绿泥石、云母、 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赤铁矿和毒砂。原矿主要含 黄铜矿和毒砂,银主要赋存于铜矿物中,黄铜矿和毒砂 共生在一起。 1 原矿性质 化学多元素分析是定量查明各种类型矿石中主要 元素及其组分含量,以确定矿石的性质与特点。原矿 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见表1 。 表l 铜矿成分分析结果 质量分数 /% C u S i 0 2 A 9 1 S M g o C a OF eA s 2 选别试验研究 通过对原矿性质的研究可知,矿样主要含有黄铜矿 和毒砂,银主要赋存于铜矿物中,黄铜矿和毒砂共生在 一起。综合考虑铜矿样的性质,试验的原则流程采用铜 优先浮选,银共伴生在铜精矿里,随铜精矿一起富集。 2 .1 探索试验 因主要回收硫化铜矿物,故采用硫化铜矿常用的 丁基黄药为捕收剂J ,并对其进行了浮选探索试验, 试验条件为磨矿细度一7 4 斗m 占7 5 %,捕收剂丁基黄 药用量8 0g /t ,石灰用量5 0 0g /t ,采用“一粗两精一 扫”的试验流程,结果见表3 。 2 .1 95 .8 01 0 .8 0n 3 4 表3 原矿浮选探索试验结果 1 单位为g /t 。 由多元素分析可知,矿石中的主要有价金属为铜 和银,有害物质砷含量较高。 铜物相分析结果见表2 。 表2 铜矿中的铜物相分析 由铜物相分析结果可知,铜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存 在,分布率达到9 0 .6 4 %,其次是结合氧化铜,含量6 .1 0 %。 由探索性试验结果可知,以丁基黄药为捕收剂,经 过一次粗选、两次精选和一次扫选,可以得到品位、回 收率分别为1 2 .1 %和7 9 .5 0 %的铜精矿。同时,尾矿中 铜含量较低,占有率仅为3 .4 8 %。从探索性试验看,目 的矿物铜矿物的富集效果明显,回收率较为理想,从而 说明该铜矿可选性较好,但铜精矿品位较合格精矿还 有较大差距。 2 .2 捕收剂种类试验 为了考察适合该铜矿的捕收剂,有效提高铜精矿 ①收稿日期2 0 1 4 0 7 0 8 作者简介李广涛 1 9 8 3 一 ,男,安徽临泉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选矿技术研究。 万方数据 2 0 1 4 年0 8 月 李广涛等四川某含银铜矿选矿试验研究 1 2 9 品位和回收率㈨,对Z - 2 0 0 、乙基黄药、丁基黄药、戊基 黄药4 种捕收剂的浮选效果进行了考察。在磨矿细度 一7 4 斗m 粒级占7 5 %,捕收剂用量均为8 0g /t ,起泡剂 2 。油用量3 0g /t 时,试验流程采用一次粗选,一次精选, 一次扫选流程 试验流程见图1 ,试验结果见表4 。 原矿 精矿中矿1 中矿2尾矿 图1 试验原则流程 表4 捕收剂种类试验结果 由捕收剂种类试验可知在磨矿细度、药剂用量及 浮选时间等条件相同时,使用Z 一2 0 0 作捕收剂,铜精矿 品位为1 1 .8 3 %,较其它捕收剂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其 铜回收率与捕收能力较强的丁基黄药和B K 3 2 0 相比 却有较大差距。综合药剂价格等因素,试验采用 Z 一2 0 0 与丁黄药进行药剂配比试验,以兼顾其各自的 优点,以便得到更好的选别指标。 2 .3 捕收剂用量试验 对丁基黄药与Z 一2 0 0 组合捕收剂的用量进行了考 察。试验中粗选捕收剂用量 丁基黄药z 一2 0 0 为1 1 分别为6 0g /t 、8 0g /t 和1 0 0g /t 。试验流程见图1 ,结 果见表5 。 表5 组合捕收剂用量试验结果 由组合捕收剂用量试验结果可知,随着组合捕收 剂用量的增加,精矿的品位逐渐降低、回收率逐渐增 加;当捕收剂用量为8 0g /t 时,铜精矿的品位和回收率 达到最佳水平,继续增加药剂用量,铜回收率虽然有所 上升,但铜精矿品位大幅度地降低,同时,考虑尾矿中 铜矿物的品位和占有率,捕收剂用量选用8 0g /t 较为 合适。 2 .4 精选石灰用量试验 在粗选过程中有部分黄铁矿进入铜粗精矿中,在 铜粗精矿精选过程中,铜精矿和黄铁矿能否有效分离 是决定铜精矿品位的核心因素之一,而石灰是常见的 黄铁矿抑制剂,石灰用量是黄铁矿被抑制效果的决定 性因素∞。J 。因此对石灰的用量进行了考察。试验流 程见图l ,结果见表6 。 表6 石灰用量试验结果 由石灰用量试验结果可知,随着石灰用量的增加, 精矿的品位逐渐增加,说明精选时石灰抑制了黄铁矿 万方数据 矿冶工程 第3 4 卷 的上浮;当石灰用量为3 0 0g /t 时,铜精矿的品位和回 收率达到最佳水平,继续增加药剂用量,铜品位虽然有 所上升,但铜精矿回收率大幅度地降低,综合考虑品位 和回收率,石灰用量选用3 0 0g /t 。 2 .5 开路试验 由条件试验可知,采用一次粗选、一次精选、一次 扫选的工艺流程,铜的回收率可达到9 5 %以上,但是 铜的品位只有1 2 %~1 3 %,为了提高精矿品位,进行增 加2 次精选的全开路浮选试验,试验流程见图2 ,结果 见表7 。由表7 可知,采用一次粗选、三次精选、一次 扫选的工艺流程,可将铜品位由1 2 %左右提高至2 5 % 以上,精矿的回收率有7 6 .4 0 %,开路总回收率高达 9 6 .4 8 %,开路试验指标优异,流程结构合理。 原矿 图2 原矿全开路试验流程 表7 原矿全开路试验结果 2 .6 。浮选闭路试验 由开路试验可知,采用一次粗选、三次精选、一次 扫选的工艺流程,精矿的回收率有7 6 .4 %,开路总回收 率达9 6 .4 8 %,同时,增加精选次数有利于铜品位的提 高,经过3 次精选,可将开路试验的铜精矿提高至 2 5 .3 9 %。在开路试验取得的良好浮选指标的基础上, 进行了浮选闭路试验,试验流程见图3 ,结果见表8 。 由闭路试验结果可知,采用一次粗选、三次精选、 一次扫选的工艺流程,可得到铜品位2 2 .1 4 %和回收率 9 1 .4 4 %,同时铜精矿含银8 0 1 .2 0g /t ,占全部银的 8 2 .1 9 %的铜精矿。 原矿 图3 闭路试验流程 表8 闭路试验结果 1 单位为g /t 。 3 结论 1 经过探索性试验可知,四川某含银铜矿较为 好选。 2 针对该矿,采用Z 一2 0 0 与丁黄药进行药剂组 合,可以兼顾其各自的优点,能够得到更好的选别 指标。 3 在铜粗精矿精选中石灰的用量对铜精矿的品 位影响较大,当石灰用量为3 0 0g /t 时,铜精矿的品位 和回收率达到最佳水平。 4 采用一次粗选、三次精选、一次扫选的工艺流 程,可得到铜品位2 2 .1 4 %和回收率9 1 .4 4 %,同时铜精 矿含银8 0 1 .2 0g /t ,占全部银的8 2 .1 9 %的铜精矿。 参考文献 [ 1 ] 陈家模.多金属硫化矿浮选分离[ M ]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2 0 0 1 . [ 2 ] 胡为柏.浮选[ M ]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 9 8 9 . [ 3 ] 叶峰宏,刘全军,邓荣东,等.云南香格里拉高硫铜矿选矿试验研 究[ J ] .矿冶,2 0 1 2 9 2 4 2 7 . [ 4 ] 涂玉国,汤优优,雷霆,等.某高铁铜矿选矿试验研究[ J ] .矿 冶。2 0 1 l 9 4 2 4 6 . [ 5 ] 焦科诚.云南羊拉某低品位细粒级难选铜矿选矿试验研究[ J ] . 有色矿冶,2 0 1 3 2 2 3 2 6 .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