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煤中钒的赋存状态分析方法及其化学解释.pdf
第3 3 卷第6 期 2 0 1 3 年1 2 月 矿冶工程 M I N I N GA N DM E T A L L U R G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V 0 1 .3 3 №6 D e c e m b e r2 0 1 3 石煤中钒的赋存状态分析方法及其化学解释① 边颖,张一敏,包申旭,赵云良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 3 0 0 8 1 摘要为全面了解石煤中钒的赋存状态,指导石煤提钒工业生产,提出了一种石煤中钒赋存状态的分析检测方法,并通过化学计 算和实例分析验证此方法的合理性。其基本方法和流程是采用分步化学提取的方法,分别添加不同的药剂分步提取石煤中的6 种含钒物相,所提取的含钒溶液用分光光度法测其钒含量。化学计算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每步添加的药剂仅与目的矿物 发生相互作用,所得结果准确、可靠。 关键词含钒石煤;赋存状态;化学解释;分析 中图分类号P 6 1 6文献标识码A d o i 1 0 .3 9 6 9 /j 。i s s n .0 2 5 3 6 0 9 9 .2 0 1 3 .0 6 .0 1 7 文章编号0 2 5 3 - 6 0 9 9 2 0 1 3 0 6 0 0 6 2 一0 6 A n a l y t i c a lM e t h o df o rV a n a d i u mO c c u r r e n c eS t a t ei nS t o n eC o a l a n d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C h e m i c a lE x p l a n a t i o n B I A NY i n g ,Z H A N GY i m i n ,B A OS h e n - X U ,Z H A OY u n l i a n g C o l l e g eo fR e s o u r c e s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W u h a nU n i v e r s i t yo fT e c h n o l o g y ,W u h a n4 3 0 0 81 ,H u b e i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I no r d e rt ou n d e r s t a n dv a n a d i u mo c c u r r e n c es t a t ei ns t o n ec o a lS Oa st op r o v i d et h eg u i d a n c ef o rp r a c t i c a l v a n a d i u me x t r a c t i o nf r o ms t o n ec o a l ,am e t h o di sp r o p o s e dt oa n a l y z ev a n a d i u mo c c u r r e n c es t a t ei ns t o n ec o a l ,w h o s e r a t i o n a l i t yw a st h e r e a f t e rv e r i f i e db yc h e m i c a lc a l c u l a t i o n sa n dap r a c t i c a la p p l i c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 .T h eb a s i ca p p r o a c ha n d f l o w s h e e ta r ca sf o l l o w s b yu s i n gc h e m i c a le x t r a c t i o n ,d i f f e r e n ta g e n t sw e r ea d d e ds t e pb ys t e pt oe x t r a c t6k i n do f v a n a d i u m - b e a r i n gp h a s e i nt h es t o n ec o a l .T h o s ee x t r a c t e d v a n a d i u m b e a r i n g s o l u t i o nw a st h e nm e a s u r e d b y s p e c t r o p h o t o m e t r yf o rt h ec o n t e n to fv a n a d i u m .B o t hc h e m i c a lc a l c u l a t i o n sa n dp r a c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r e s u l ti n d i c a t et h a tt h e a g e n ta d d e de a c hs t e pj u s tr e a c t e dw i t ht h eo b j e c t i v em i n e r a l s ,l e a d i n gt oa c c u r a t ea n dr e l i a b l er e s u l t . K e yw o r d s v a n a d i u m - b e a r i n gs t o n ec o a l ;o c c u r r e n c e ;c h e m i c a le x p l a n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含钒石煤是我国的一种优势含钒资源,储量极为 丰富,其钒储量占我国钒总量的8 7 %【lJ ,从石煤中提 取五氧化二钒是获得钒的重要途径。从2 0 世纪7 0 年 代开始,我国就开始了从石煤中提取钒的研究和生产 工作,但由于石煤的矿物组成复杂,钒赋存状态多样等 原因,对钒在石煤各矿物中的分布认识不够,导致石煤 提钒工艺针对性不强,钒回收率低,生产成本高。了解 钒在矿物中的分布情况,对石煤提钒工艺的制定和优 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根据已有研究,大致可将石煤中钒的赋存状态分 为4 类,分别是①钒以类质同象取代的形式存在,此 种类型分为两种,一种是钒取代硅酸盐或铝硅酸盐矿 物中的铝存在于其晶格中心。,另一种是钒取代铁氧化 物中的铁存在其晶格中旧o ;②钒以吸附态的形式存 在J ,即钒以离子形式吸附在带有负电荷的粘土类矿 物表面;③钒以独立氧化物的形式存在1 5J ,主要是 V 0 5 或是结晶态的钒酸盐x M 0 V O ,;④钒赋存在 有机质中∞J ,有机质主要包括沥青和卟啉化合物等。 为了解石煤中钒的赋存状态,有科研工作者提出了几 种石煤中钒的化学物相分析方法。靳晓珠。列将石煤 中的含钒物相分为3 类,分别用1m o l /L 的硫酸溶解 游离氧化物,氟化氢铵溶解硅酸盐矿物,残渣灰化后加 入过氧化钠熔融碳质,从而得到三类含钒物相的溶液, 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溶液中的钒含量。该方法只能分 析石煤中游离氧化物、硅酸盐矿物、碳质三种含钒物 相,没有考虑钒以吸附态、独立矿物和有机质结合等存 在形式。麦毅o 将石煤中的含钒物相分为五类,分别 用M g C l 提取吸附态钒,醋酸钠提取碳酸盐,盐酸羟胺 ①收稿日期2 0 1 3 - 0 6 一0 1 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2 0 1 1 B A B 0 5 8 0 1 ;2 0 1 1 B A 0 5 8 0 4 作者简介边颖 1 9 8 7 一 ,男,山东滨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多金属矿分选技术。 万方数据 第6 期边颖等石煤中钒的赋存状态分析方法及其化学解释 提取铁和镁氢氧化物,硝酸和过氧化氢溶液提取有机 质,浓硫酸和浓氢氟酸提取硅酸盐矿物,该方法没有考 虑钒的独立氧化物形式和其它矿物中可能赋存的钒, 且其部分提取原理无法理论解释。 由于石煤中钒的化学物相分析方法存在以上问 题,科研工作者对石煤中钒的赋存状态的研究大部分 局限在采用电子探针等测试手段统计得出钒在石煤中 的分布J 隋况,无法准确判断钒的赋存状态。为解决上 述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一种石煤中钒的化学物相分析 方法,采用分步化学提取法研究石煤中钒的赋存状态, 并通过热力学、化学平衡、电化学、动力学的计算,对此 方法进行了化学解释,最后通过实际分析验证了此方 法的合理性。 百脚暇冲黼沸椭蝴出粥h 尚卯札麒⋯⋯ 瓣舟曩瓣㈣撇懈沌 赢产号卯札懒蝴;%腧酸, 提取溶渡{渣f 毅擀毓戮黼眠 热尚⋯加班愀嬲液, 提取黼I渣I 歉落霪制黔嬲阮 。。一⋯离心扮离 繇缝广型] 灰化,氢氧化钠 提取溶液I渣I 露箍霸慕藩蓄 硅酸盐矿物其它矿物 提取溶液提取溶液 图1 分步化学提取法提取石煤中含钒物相流程 1 .2 .2 石煤中钒赋存状态的分析步骤 1 称量称取0 .5 ~1g 石煤。 2 分步提取石煤中的含钒物相 ①吸附态和以氧化物存在的钒将称取的石煤放 入1 5 0m L 锥形瓶中,加入5 0m L 的p H 6 的醋酸与醋 酸钠缓冲溶液,在沸水浴中搅拌浸出2h ,冷却离心,得 到上清液和残渣,残渣用蒸馏水洗涤数次,上清液与洗 涤液合并后转入1 0 0m 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 ②方解石将①中得到的残渣转入1 5 0m L 锥形 瓶中,加入5 0m Lp H 5 的醋酸与醋酸钠的缓冲溶液, 沸水浴搅拌浸出1h ,冷却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残渣,残 渣用蒸馏水洗涤数次,上清液与洗涤液合并后转入 1 0 0m 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 ③有机质将②中得到的残渣转入1 5 0m L 锥形 瓶中,加入5 0m L 体积浓度为1 0 %的过氧化氢溶液, 在6 0 5 ℃下搅拌浸出1h ,冷却离心,得到上清液和 残渣,残渣用蒸馏水洗涤数次,上清液与洗涤液合并后 转入1 0 0m 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 ④铁氧化物将③中得到的残渣转入1 5 0m L 锥 形瓶中,加入5 0m L 体积浓度为5 %的硫酸溶液,室温 下搅拌浸出1h ,离心分离,得到上清液和残渣,残渣用 蒸馏水洗涤数次,上清液与洗涤液合并后转入1 0 0m 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 ⑤硅酸盐矿物将④中得到的残渣转入1 5 0m L 锥形瓶中,加入5 0m L4 0g /L 的氟化氢铵溶液,在沸 水浴中搅拌浸出2h ,冷却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残渣,残 渣用蒸馏水洗涤数次,上清液与洗涤液合并后转入 1 0 0m 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 ⑥其它矿物将⑤中得到的残渣烘干,转入银坩 埚中,在8 1 5o C 下焙烧3 0m i n ,然后加入氢氧化钠3g , 在马弗炉内6 5 0o C 加热2 0m i n ,沸水溶出,冷却后转入 1 0 0m 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 3 溶液钒含量的测定取①、②、③、④、⑤、⑥中 的溶液1 0m L ,分别转入6 支5 0m L 的比色管中,然后 往每支比色管中加入掩蔽剂2m L ,用体积浓度为5 0 % 的磷酸和1 0 0g /L 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其p H 值为o .5 2 ,再依次加入0 .4 ∥L 的5 一B r .P A D A P 溶液2m L ,体 积浓度为3 0 %的过氧化氢溶液1m L ,用蒸馏水定容至 5 0m L ,在水温为7 0 ℃的水中反应1 0r a i n 后,在6 0 0 n m 波长处测量溶液的吸光度。药剂空白做参比溶液。 2 分步化学提取法的化学解释 2 .1 吸附态和以氧化物存在的钒提取的化学解释 钒是一种过渡稀有金属元素,价态变化范围广,以 一1 ~ 5 的形式存在,低价态的 1 、0 、一1 仅出现在某些 万方数据 矿冶工程第3 3 卷 配合物中,溶液中常见的为 2 、 3 、 4 、 5 ,其中最稳 定的氧化态为 5 。有关研究表明HJ ,吸附态的钒主要 是以离子态的V V 的形式吸附在粘土矿物表面,而 钒的游离氧化物主要以V O ,或结晶态x M O y V 。O , 钒酸盐的形式存在。离子态的钒易溶于水,V O ,为两 性氧化物,以酸性为主,微溶于水,易溶于酸和碱。 2 .1 .1 V ,O ,的溶解度 V 2 0 ,的溶解度与溶液p H 的关系见图2 归o 。 p H { 壹 图2V O ,溶解度与溶液p H 的关系 由图2 可看出,当p H 在1 .8 左右时,V O ;的溶解 度最小,约为1 1 0 。1 8 g /L ;p H 为6 时,V O ,与溶液中 的H 结合,生成H V O , t - 和H ,V 0 7 - 从而进入溶液中。 2 .1 .2 V H 2 0 体系的E p H 图 钒具有较强的络合性能,具有较大的电荷半径比, 因此其在水溶液中多与氧结合,组成不同的离子化合 物。溶液中的V 5 在溶液中酸化时,其钒酸根阴离子 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水解反应引,如 质子化作用V o } H 兰H V O - ,K 1 0 垃7 K 为反应平衡常数 。 溶液中钒的浓度和p H 值决定钒的存在形式,V 5 的存在形式与其在溶液中的浓度和p H 值的关系见 图3E 1 1 | 。 囝3V 5 的存在形式与溶液中钒的浓度和0 1 “ 4 的关系 从图3 中可以看出,当溶液的p H 值为6 ,V 5 主要 是以V O O H ~和V ,O ,卜的形式存在。因此在p H 6 的溶液中,V O ,会转变成离子形式进去溶液,收集并 检测溶液中的钒便可计算出以吸附态和游离氧化物形 态存在的钒的含量。 2 .2 方解石提取的化学解释 许多研究表明,稀有元素与沉积物中的碳酸盐有 关[ 8 ] ,在沉积过程中可能进入碳酸盐中,因此考察了 钒在方解石中的赋存情况。 2 .2 .1 热力学解释 本研究中采用醋酸溶液来提取方解石中的钒,发 生的反应为 C a C 0 3 2 C H 3 C O O H 一 C H 3 C O O 2 C a C 0 2 H 2 0 查兰氏化学手册可知,该反应的标准生成吉布斯 自由能为△,G 一5 6 .2 9 8k J /m o l 1 0 5 ,反应可以进行完全。 由式 1 可计算出c H 1 .8 x 1 0 一m o l /L ,p H - l g c H 5 .7 4 ,可知,在缓冲溶液的p H 5 ,7 4 时,反 应可自发向正方向进行,而第一步中添加的p H 6 的 溶液则不会与方解石发生反应。 因为p 霹 C H 3 C O O H 4 .7 5 ,所以可配成p H 5 的C H 3 C O O H - - C H 。C O O N a 的缓冲溶液。 设混合前醋酸和醋酸钠的浓度相同都为c m o l /L , 总体积为y 为5 0m L ,醋酸的体积是K ,醋酸钠的体积是 屹,则混合后的c C H 3 C O O H c V /V ,c C H 3 C O O 一 c V 2 /V ,可得 万方数据 第6 期边颖等石煤中钒的赋存状态分析方法及其化学解释 2 .3 有机质提取的化学解释 2 2 .3 .1 反应机理 算得V l 1 8m L ,% 3 2m L 。 分别取0 .1m o ] ./L 的醋酸溶液1 8m L 和0 .1m o l /L 的醋酸钠溶液3 2m L 混合即可得到所需的p H 5 的缓 冲溶液。 2 .2 .3 动力学解释 酸溶液与方解石的反应为液相与固相之间的反应, 是多相反应。这种反应主要是在相界面上进行的,向相 的界面扩散是多相反应的主要特征,属于扩散控制。 根据扩散定律,若距离茗处的县浓度是c 。 m o V L , 浓度梯度为I d c B ,则单位时间扩散通过面积A 。 m z 的 物质日的量为孕,即孥一D A 。孕,对于球形粒子扩 物质日的量为吾,即吾2 一D A s 云,对于球形粒子扩 散系数符合爱因斯坦.斯托克斯公式,D 丢∑,其中 D 个 O /./K 1 叫 D 是扩散系数,%为物质B 的物质的量 t 0 0 1 ,L 是阿 伏加德罗常数,田是粘度 P a s ,r 是球形粒子的半 径 m 。 设缓冲溶液主体及其相界面浓度分别为c 。、c ,,主 体浓度均一,固体表面有层水化膜,使酸在颗粒外层形 成浓度梯度,扩散使H 到达方解石表面,水化膜的厚 度为6 m ,则固体方解石与缓冲溶液反应,扩散速率 方程为 _ d n B 一D A s 挈 3 一 一C I ’l 掣一DAdts 孚 4 6 酸与碱的反应很快,可以认为c , 0 ,过程总速率 由最慢的扩散速率决定,因此总速率是一朋s { ,设溶 液体积为V , c n /V , { 挈 表示单位时间反应物变 化的物质的量,为负值,两边同除一y ,即溶解速率方 程为 一坚d t 竺8 V c ‰ 5 、 / 其中K 为反应速率常数 , ,4詹7 M K 2 8 V2 面蠢 6 采取措施减小6 ,可加快反应速率,因此在试验中 此反应应尽量在搅拌中进行。 过氧化氢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为1 .7 7V ,在溶液中 会产生氧化性极强的羟基自由基O H ,通过提供O H 来氧化有机物。 每个H 0 可产生2 个O H ,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为 H 2 0 2 一2 O H 0 H H 2 0 2 一H 0 0 H 2 0 H 0 0 H 2 0 2 一0 H H 2 0 0 2 形成羟基自由基O H 的时间极短,一般小于 1 x 1 0 ‘1 2s [ 12 1 。O H 对有机物的氧化作用主要是脱氢 反应 R H O H _ H ,O R _ 进一步氧化 2 .3 .2 反应速率 常见有机物与O H 反应的速率常数见表1 3 l 。 表l 常见有机物与O H 的反应速率常数 有机物反应速率常数/ t o o l - L 1 s - 1 林丹 涕灭威 阿特拉津 氯苯 P C B 由表1 可知,O H 与有机物的反应速率常数相差不 大,可以同时氧化溶液中的各种有机物。研究表明,羟基 自由基参与的化学反应是属于游离基反应,化学反应速 度极快,其反应速率常数一般在1 0 { 6 1 0 1 0r n o l / L s n2 | , O H 与含有c c 和C H 的有机物的反应速率常数 几乎都大于1 0 9m o l / L s 。O H 与有机物的反应速 率是由O H 的生成速度决定的,因此用H 0 氧化有 机物时,理论上很短时间就可反应完全。 2 .3 .3 金属卟啉化合物与过氧化氢的反应 金属卟啉化合物可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金属卟啉一 过氧化氢加合物【l4 | ,以铁卟啉为例反应表达式见图4 。 H o Ho H \//盟一k w P m p H O . 。。~。一,一堇。/ l ‘ I /T ““一哪H 删 扎\备 \是型一 w P r o p H O H 图4 铁卟啉与过氧化氢的反应表达式 图4 中所得的两种加合物将发生分解,释放出其 中的金属。据图4 可推测钒卟啉与过氧化氢反应也有 类似的反应过程,在加入过氧化氢后,钒卟啉与其生成 钒卟啉一过氧化氢加合物,加合物分解后,钒进入溶液, 进而检测得到有机物中的钒含量。 y y/一/ %一H C C k 屹 ‰ 邓 K 胡 肚 ,●●●J‘I●●【 ” 一巾 9 9 加“ O O X 吵妒舻⋯H 7”8瑚k姒哪镅 &互⋯们 万方数据 矿冶工程第3 3 卷 2 .4 铁氧化物提取的化学解释 2 .4 .1 热力学解释 石煤中铁氧化物主要是以F e 0 ,为主【3 ] ,因此考 察F e 0 ,与酸的反应。 F e 2 0 3 6 H 一2 F e 3 3 H 2 0 上式△,G 一4 .7 4 6k J /m o l 0 ,可知F e 2 0 3 与酸的 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可以进行。 2 .4 .2 F e 2 0 3 在水中的E .p H 图 不考虑铁离子在水中的水解,应用H S C 软件绘制 的F e H 2 0 体系的E 巾H 图见图5 。 p H { l 堑 图5F e - H 2 0 体系在2 5 ℃时的E - p H 图 由图5 可知,赤铁矿在水中溶解的p H 区间为p H 4 ,体积浓度为5 %的硫酸溶液的p H 为一o .2 7 ,可以溶 解赤铁矿。溶解方解石时的溶液p H 5 ,而1 0 %的过 氧化氢的p H 4 .9 ,均不会与赤铁矿反应,因此前几步 添加的药剂不会对此步提取物产生影响。 2 .5 硅酸盐矿物提取的化学解释 硅酸盐与氟化氢铵的反应可以归结为二氧化硅与 氢氟酸的反应。 2 .5 .1 反应机理 二氧化硅在水溶液中的组分与溶液的p H 值有 关,二氧化硅溶解度与p H 的关系见图6 5 | ,溶液中各 组分与p H 的关系见图7 引。 由图6 和图7 可知,二氧化硅在酸性p H 范围内 溶解度为7m g /L ,溶液在p H 为3 和5 时,溶液主要为 S 莒 遗 嬖 鍪 蕃 洲直 图6 二氧化硅溶解度与p H 值的关系 p H l i f 图7 二氧化硅水溶液的组分与p H 值的关系 H 。S i O 。,而溶液中H 4 S i O 。的浓度在p H 在0 ~1 4 区间 保持不变。由于二氧化硅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低,因 此可以认为上步添加的p H - 0 .2 7 的硫酸溶液对此步 骤的矿物提取不产生影响。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的反应可表示为 S i 0 2 4 H F 一S i F 4 2 H 2 0 上式△,G 一1 0 1 .2 2 9k J /m o l ,反应在标准条件下 可以自发进行。 S i F 。在室温下为气体,在浓氢氟酸溶液中未能及 时完全挥发,与氢氟酸的发生反应为 4 S i F 4 3 H 2 0 2 H F } 3 H 2 S i F 6 H 2 S i 0 3 上面的反应仅为理论反应式,具体反应过程与氢 氟酸的溶解特性有关。 氢氟酸为弱酸,在稀溶液中电离平衡为 H F ≠H F ~ H F F 一, r - - - .- - - - - H F 2 一 氢氟酸溶解二氧化硅的机理众说纷纭,学术界没 有一致的说法,J u d g e 7 。认为氢氟酸浓度小于1m o l /L 时,溶液中包含H 、F 一、H F 2 - 和H F ,与二氧化硅作用的 有效成分为H F 和H F 一;K l i n e [ 18 ] 认为有效成分为H F 分子;苏英引等认为氢氟酸溶液中主要活性成分是二 聚物 H F 和H F 2 - 离子。 K n o t t e r ∞1 的研究认为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过 程是氢氟酸破坏硅氧网络结构,S i F 键取代S i O 键,从而使硅酸盐溶解。过程为H 吸附于S i O 表面, 对氢氟酸与二氧化硅的作用起催化作用;然后溶液中 的 H F 或H F 2 一中的H F 键与S i 原子上的O H 以氢键形成配合体,F 一对s i 产生亲和性攻击;在此作 用下,s i O 断裂形成新的S i F 。 何东升刮将伊利石在酸中的溶解反应表示为 K A l 2 A 1 S i 3 0 ,o O H 2 1 0 H 一 K 3 A 1 3 3 H 4 S i 0 4 标准情况下,△,G 一1 0 2 .3 4 9k J /m o l ,说明伊利石 万方数据 第6 期边颖等石煤中钒的赋存状态分析方法及其化学解释 的溶解反应进行的程度很大。 2 .5 .2 反应动力学 有学者对含有二氧化硅的硅酸盐矿物与氢氟酸反 应中H 的催化作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 H F .S i O 的反应可分为p H 1 时,H 参加的催化反应 部分和无H 参加的非催化反应部分。K l i n e [ 1 引根据 L a n g m u i r .H i n s h e l w o o d 动力学方程提出其总反应速率 公式为 R 篙器堋 生k 0 舞尚㈨,肚再丽引1 一再赤打” 式中k 和巧为反应速率常数,m o l / L s ;k 。为非催 化反应常数;磊。为催化反应参数;K 为氢离子吸附常数。 苏英等人刚的研究表明,二氧化硅与氢氟酸的反 应速度由化学反应控制,其中S i O s i 网络中S i 一0 的断裂决定反应速率,其反应速率方程为 r 罢 k [ H F ] 。n 8 r 一 X Hrl I A 出 。“ 、7 其中A 为样品表面积,m 2 ;k 为表观反应速率常数; [ H F ] 。为总的氢氟酸浓度,m o l /L ;n 为反应级数。影 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反应温度、氢氟酸的活性 成分与浓度。 3 研究实例 采用上述方法对湖北某地含钒石煤进行钒的赋存 状态分析,原矿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分析分别见表 2 、表3 。 表2 原矿的化学成分分析 质■分数 /% V z 0 5S i 0 2A 1 2 0 jF e 2 0 3K 2 0N a 2 0C a OM s O SC 其它 0 .7 14 9 .2 88 .9 14 .9 93 .0 2 0 .3 8 6 .2 62 .1 8 3 .8 61 3 .4 46 .9 7 表3 原矿的矿物组成 质量分数 /% 石英煤方解石 云母 长石黄铁矿高岭石其它 3 71 3l l1 5l O752 由表3 可知,石煤原矿中主要矿物为石英、云母类 矿物、煤、长石、黄铁矿、方解石和高岭石,方解石和黄 铁矿的含量较高。 使用本文方法分析得到的钒的赋存状态结果见表 4 。由表4 可知,湖北某地的含钒石煤,钒主要赋存在 硅酸盐矿物中,占总钒的8 8 .2 %,有机质中钒的含量较 少,有很少量的钒是以吸附态和游离氧化物的形态存 在,方解石和铁氧化物中基本不含钒,此检测结果与该 地区石煤中的钒绝大部分以类质同相形式存在的普遍 观点一致㈨。2 2 J ,说明此方法可以较准确地分析钒在石 煤中的赋存状态。 表4 湖北某地石煤串钒赋存状态分析结果 矿物钒占有彰% 钒的吸附态及其游离氧化物 有机质 方解石 铁氧化物 硅酸盐矿物 其它矿物 总钒 1 .2 2 .2 0 .4 O .2 8 8 ,2 7 .8 1 0 0 .0 4 结论 i 本文提出了一种石煤中钒的赋存状态分析方 法,此方法的原理是采用分步化学提取法,分步添加药 剂提取含钒物相,其化学解释表明,每步添加的药剂均 能够与目的矿物发生反应,而不会与下步提取物产生 相互作用,可以分析出石煤中钒的不同赋存状态。 2 实例分析表明,此方法测得的钒赋存状态结果 与该地区石煤中钒绝大部分是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的 观点一致,说明此方法是合理的,可以用于分析检测石 煤中钒的赋存状态。 参考文献 I ] 戴曦,吴永谦,邬建辉,等.含钒石煤富氧焙烧工艺研究[ J ] ,矿 冶工程,2 0 1 3 2 8 8 - 9 0 . [ 2 ] Z h a o Y u n l i a n g ,Z h a n g Y i - r a i n ,L i uT a o ,e t a l .P i e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v a - n a d i u mf r o ms t o n ec o a lb yg r a v i t ys e p a r a t i o n [ J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J o u r n a l o f M i n e r a lP r o c e s s i n g ,2 0 1 3 ,1 2 1 1 5 . [ 3 ] 邓志敢,李存兄.含钒石煤氧压酸浸提钒新工艺研究[ J ] .金属矿 山。2 0 0 8 7 3 0 3 2 . [ 4 ] 许国镇,夏华.江西皈大石煤中钒的价态初步研究[ J ] .矿产综 合利用。1 9 8 3 4 3 9 4 4 . [ 5 ] 许国镇.石煤中钒的价态及物相组成对提钒工艺的指导作用[ J ] .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1 9 8 9 5 5 - 8 , [ 6 ]张爱云,潘治贵.杨家堡含钒石煤的物质成分和钒的赋存状态及 配分的研究[ J ] .地球科学,1 9 8 2 1 1 9 7 1 9 9 . [ 7 ] 靳晓珠.含钒碳质页岩中钒的物相分析[ J ] .分析实验室,2 0 0 0 2 5 0 - 5 2 . [ 8 ] 麦毅.复合浸出剂浸取石煤中的钒及矿物中钒分布研究[ D ] . 昆明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2 0 0 9 . 9 ] R o u q u e r o lF ,R o u q u e m lJ ,S i n gK .A d s o r p t i o nb yP o w d e I sa n dP o r o u s S o l i d s ,P r i n c i p l e sM e t h o d o l o g y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 [ M ] .N e wY o r k A c a - d e m i cP r e s s ,1 9 9 9 . [ 1 0 ] 陈云.碱性体系中铝钒铟的溶渡化学性质及分离技术研究 [ D ] ,长沙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2 0 0 6 . 下转第7 0 页 万方数据 矿冶工程 第3 3 卷 损失,导致氨回收率降低,并使投资费用和运行成本增 加。因此,浸出时间选择8h 较合适。 2 .4 液固比对浸出率的影响 实验条件烟灰2 0 0g ,碳酸铵初始浓度为2m o l /L , 浸出温度6 0 ℃,浸出时间为8h ,加入氧化剂。液固比 对铜浸出率的影响见图4 。 液固比 图4 液固比对铜浸出率的影响 图4 表明,随着液固比的增加,铜浸出率逐渐增 加。当液固比由2 1 增至4 1 时,铜浸出率增长尤为显 著。在保持碳酸铵浓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大液固比,可 促使液固两相充分接触,反应深入进行,铜浸出率逐渐 提高。当液固比大于4 1 时,铜浸出率上升缓慢,但原 料成本随之提高,而且会导致浸出液中铜浓度过低,增 大后续处理的难度,回收成本增加。综合考虑以上因 素,液固比选择4 1 比较合适。 3 最优条件试验 通过以上条件试验,得到碳酸铵溶液浸出烟灰中铜 的优化条件为烟灰2 0 0g ,碳酸铵初始浓度2m o l /L ,液 固比4 1 ,温度6 0 ℃,浸出时间8h ,加入氧化剂。优 化条件下浸出渣成分见表2 。 表2 浸出渣成分分析 质量分数 /% 1 单位为s /t 。 表2 表明,经过碳酸铵溶液浸出回收铜,铜的浸出 率可以达到8 5 %以上,渣中铜含量降低到1 .5 6 %,取得 了较好的浸出效果;同时,铅、铋、金、银等有价金属进 一步富集,可以在炼铅系统进一步回收。 4 结语 采用碳酸铵对烟灰进行浸出,最佳的浸出条件为 碳酸铵初始氨浓度2m o l /L ,液固比4 1 ,浸出温度6 0 ℃,浸出时间8h 。在此条件下烟灰中铜的浸出取得了 较好的效果,铜的浸出率达到8 5 %;同时,铅、铋、金、 银等有价金属进一步富集,可以在炼铅系统进一步 回收。 参考文献 [ 1 ] 彭翠.铜转炉白烟灰的处理工艺研究[ D ] .武汉武汉工程大学 化工与制药学院,2 0 0 8 . [ 2 ] 鲁兴武,邵传兵,易超,等.湿法炼锌副产铜渣的综合利用[ J ] . 有色金属 冶炼部分 ,2 0 1 1 6 1 7 1 8 . 3 ] 刘俊峰.炼铜烟灰酸浸条件对铜、锌浸出率的影响[ j ] .矿产综合 利用,2 0 0 0 2 1 2 1 4 . [ 4 ] 苗则生,刘健.从铜烟灰中回收锌和铜[ J ] .有色矿冶,1 9 9 2 6 3 3 3 6 . [ 5 ]阮胜寿,路永锁.浅议从铜电收尘烟灰中综合回收有价金属[ J ] . 综合利用与环保,2 0 0 3 6 4 1 - 4 4 . [ 6 ] 杨新生.氨浸过程浅析[ J ] .有色矿冶,1 9 9 3 ,9 1 3 4 . 【7 ]宋志鹏,胡国荣,彭忠东,等.碳酸铵溶液浸出非潮氧化铜矿的研 究[ J ] .矿冶工程,2 0 0 8 3 8 4 8 7 . [ 8 ] 华宏全.云铜艾萨熔炼技术应用浅析[ J ] .矿冶工程,2 0 1 1 6 8 8 9 】. 上接第6 7 页 f1 1 ] B a e sCF ,M e s m e rRE .T h eH y d r o l y s i so fC a t i o n s [ M ] .N e wY o r k J o h nW i l e y ,1 9 7 6 . [ 1 2 ] 邓淑芳,白敏冬,白希尧,等.羟基自由基特性及其化学反应[ J ] .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 0 0 4 ,3 0 3 6 2 一“. [ 1 3 ] 董文艺,杜红.过氧化氢氧化法的原理及对有机物的去除【J ]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 0 0 4 2 4 7 - 4 8 . [ 1 4 ] 曹维凑.金属卟啉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葡萄糖反应研究[ D ] .长 沙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 0 0 9 , f1 5 ] I J o r e t t aA ,W i l l i a m s ,D a v i dAC .S i l i c ad i a g e n e s i s1 1 G e n e r a lm e c h a - n i s m s [ J ] .J o u r n a lo fS e d i m e n t a r yR e s e a r c h ,1 9 8 5 ,5 3 3 1 2 3 2 1 . [ 1 6 ]何东升.石煤型钒矿焙烧一浸出过程的理论研究[ D ] .长沙中南 大学资源/j n I 与生物工程学院,2 0 0 9 . [ 1 7 ] [ 1 8 ] [ 1 9 ] [ 2 0 ] [ 2 1 ] [ 2 2 ] J u d g eJS .As t u d yo ft l l ed i s s o l u t i o no fS i O ,i na c i d i cf l u o r i d es o l u - f i n n s [ J ] .JE l e c t r o c h e mS o c ,1 9 7 1 ,1 1 8 1 7 7 2 1 7 7 9 . K l i n eWE ,F o g l e rHS .D i s s o l u t i o nk i n e t i c s c a t a l y s i sb ys t r o n ga c i d s [ J ] .JC o l l o i dI n t e r f a c eS c i ,1 9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