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红滩矿床北带铀矿石搅拌浸出试验研究.pdf
第3 2 卷 2 0 1 2 年0 8 月 矿冶 工 程 M I N I N GA N DM E T A L L U R G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V 0 1 .3 2 A u g u s t2 0 1 2 十红滩矿床北带铀矿石搅拌浸出试验研究① 李于冰,刘金辉 东华理工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抚州3 4 4 0 0 0 摘要由于新疆十红滩矿床北带含矿层地下水中钙、镁、硫酸根等离子含量较高,如用酸法浸出会造成C a S 0 4 等化学沉淀,因此 采用碱法浸出。首先采用比色法对溶浸剂N H 。H C O ,浓度进行了分析。然后采用不同浓度的溶浸液分别对矿石进行了搅拌浸出, 试验结果表明,溶浸液浓度在0 .5 1 .0g /L 之间时浸铀效果较好。同时加入0 .5g /LH 0 作氧化剂后,浸出效果更加明显。 关键词搅拌浸出;溶浸剂 N H .H C 0 3 ;浸出液;氧化剂 H 2 0 2 中图分类号T F l l 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 2 5 3 6 0 9 9 2 0 1 2 0 8 0 4 2 7 0 3 十红滩矿床北带含矿层地下水矿化度高,水中钙、 镁、硫酸根等离子含量较高,如果采用酸法浸出,会产 生大量的C a S O 。沉淀,以至于造成堵塞影响浸出效 果,所以对于北带矿石将采用碱法浸出。在碱法浸出 中,如果溶浸剂浓度及地浸参数控制不好,会对浸出效 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将探讨采用碱法浸铀的方 法,通过比色试验确定适当的溶浸剂N H 。H C O ,浓度, 并在相应溶浸剂浓度下进行搅拌浸出试验,进一步确 定合理的试验工艺参数。最后加入0 .5g /LH 0 作 为氧化剂继续搅拌浸出,验证氧化剂的加入对浸铀的 作用。 1 试验样品情况 1 水样。为使试验结果更接近实际,试验用水采 用十红滩北带含矿含水层中地下水,其p H 值为7 .3 l , 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见表1 。 表l十红滩矿床北带试验区含矿层地下水化学成分/ m g L 。 由表1 可以看出,十红滩北带含矿含水层中的地 下水矿化度为6 .1 3g /L ,其中C a 2 、M 9 2 含量分别为 6 2 5 .9m g /L 和2 2 7 .5m g /L ,如地浸工艺参数控制不好 极易发生沉淀。2J 。 2 矿样。十红滩矿床北带铀矿石样品一J ,岩性为 灰白色粗砂岩、灰白色中砂岩,灰白色细砂岩。其相应 的U T 含量分别为0 .0 3 5 4 %、0 .0 7 5 1 %、0 .0 4 5 1 %。 U “含量分别为0 .0 0 5 7 %、0 .0 3 3 4 %、0 .0 0 7 5 %。 U 6 /U T 的比值分别为0 .1 6 、0 .4 4 、0 .1 7 。可见矿石 样品中U 6 比例较低,化合态的u 4 比例较高,矿石中 的铀相对比较难浸出。所以采用溶浸剂N H 。H C O ,与 化合态U 4 进行化学反应,将铀浸出。结果见表2 。 表2 试验样品特征表 2 溶浸剂浓度的确定 通过比色试验确定溶浸剂浓度。将十红滩矿床北 带地下水分别加入N H 。H C O ,试剂,分别配置成 N H 4 H C 0 3 浓度为0 .1 、0 .2 5 、0 .5 、1 .0 、1 .5 、2 .0 、2 .5 g /L 的溶浸液。然后导入比色管中,观察溶液有无浑浊 出现,见图1 。 图1比色试验 试验表明,在N H 。H C 0 3 浓度为0 .1 、0 .2 5g /L 的 ①收稿日期2 0 1 2 - 0 4 .1 7 作者简介李于冰 1 9 8 6 一 ,男,新疆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溶浸水文地质。 万方数据 矿冶工程 第3 2 卷 比色管中,未观察到浑浊现象。浓度为0 .5 ∥L 的 N H 。H C O ,溶液未见到明显浑浊,但溶液表面漂浮着细 小白色悬浮颗粒。而N H 。H C O ,浓度为1 .0 、1 .5 、2 .0 、 2 .5g /L 的溶液分别在试验开始后7 2 、2 6 、1 2 、9m i n 时 分别出现浑浊现象。具体数据见表3 。 表3比色试验溶浸液比色试验结果 N H 4 H C 0 3 浓度/ g L 。出现浑浊时间/m i n O .1 O .2 5 O .5 1 .O 1 .5 2 .O 2 .5 未见浑浊 未见浑浊 未见明显浑浊 7 2 2 6 1 2 9 通过比色试验,可以看出N H 。H C O ,溶浸液浓度 大于1 .0g /L 时,即会生成沉淀,表明N H 。H C O ,溶浸 液浓度应小于1 .0g /L 。 3 搅拌试验过程 搅拌试验主要分为以下4 个步骤,具体取样情况 见表4 。 表4 搅拌试验取样量表 1 将3 9 b k 2 9 号矿样分为4 份,每份1 0 0g 分别 放入4 个2 0 0 0m L 的烧杯中,同样将3 7 b k l 一3 0 号矿 样也分为4 份,每份1 0 0g ,b z 2 2 4 矿样分为4 份,每 份7 0g 分别放入20 0 0m L 的烧杯中。 2 按照1 0 1 的液固比,向有样品的烧杯中加人 含矿层地下水。 3 将N H 。H C O ,溶液加入到烧杯中配置溶浸液, 使溶液中N H 。H C O ,浓度在不同烧杯中分别为0 .1 、 0 .2 5 、0 .5 、1 .0r , /L 进行搅拌。 4 溶液中的铀浓度稳定后,为论证氧化剂对铀浸 出的作用。在烧杯中加H 0 浓度0 .5g /L 作为氧 化剂继续搅拌,直至铀浓度稳定。 4 试验结果与讨论 4 .1 试验结果 经过对铀矿石进行搅拌浸出,并分别计算出其渣 计与液计浸出率,得出两个浸出率的误差基本保持在 4 - 1 0 %之内,说明搅拌浸出试验具有可靠性。其次从 试验数据可以看出溶浸剂浓度在0 .5 ~1 .0g /L 之间 时,其浸出率较高 均大于7 3 % 。具体数据见表5 。 4 .2 铀浸出规律 4 .2 .1 铀浓度与溶浸剂N H 。H C O ,浓度的关系从 图2 中可以看出,3 9 b k 2 9 号矿样在搅拌浸出过程中 随着溶浸剂N H 。H C O ,浓度越高,浸出液铀浓度也越 高。特别是溶浸剂浓度为0 .5 和1 .0 ∥L 时,其浸出 液的铀浓度峰值达到了8 2 .5 和8 7 .5m g /L 。 同样3 7 b k l 一3 0 与b z 2 2 4 号矿样在浸出中也具 有同样的规律。从图3 可以看出,3 7 b k l 一3 0 号矿样 在溶浸液浓度为0 .1 和0 .2 5g /L 时,铀浓度在达到短 暂峰值后立刻下降,其波动比较大。但在0 .5 和1 .0 ∥L 时,浸出液铀浓度一直很稳定,波峰时持续时间比 较长。而且稳定后的铀浓度为4 0m g /L ,比同期其它 表5 铀液计和渣计浸出率计算表 万方数据 2 0 1 2 年0 8 月 李于冰等十红滩矿床北带铀矿石搅拌浸出试验研究 时间/h 图23 9 b k 2 9 号矿样搅拌试验铀浓度变化曲线 时间/h 图33 7 b k l 一3 0 号矿样搅拌试验铀浓度变化曲线 时间/h 图4b z 2 2 4 号矿样搅拌试验铀浓度变化曲线 两个溶浸液浓度的浸出浓度多出2 0 %。从图4 也可 以看出,b z 2 2 4 号矿样同样在溶浸液浓度0 .5 ~1 .0 g /L 时,浸出效果良好。说明溶浸液浓度在0 .5 1 .0 g /L 之间时,浸出效果较好。 4 .2 .2 铀浓度与氧化荆 H 0 2 的关系 加入溶浸剂 对铀矿石进行搅拌浸出,当铀浓度趋于稳定不再上升 时,加入氧化剂H O 继续搅拌浸出,发现铀浓度有不 同程度的增加,其中铀浓度最大增幅3 1 %。具体数据 见表6 。 表6 加入氧化剂后浸出铀浓度变化表 另外从图2 ~4 中也可以看出,3 个矿样在浸铀浓 度稳定后,加入氧化剂H 0 ,其浸出液铀浓度明显的上 升。因此表明H 0 对铀的浸出具有明显的促进效果。 5 结论 根据十红滩矿床地浸水文地质条件,针对其地下 水矿化度较高,尤其是钙、镁、硫酸根等离子含量较高 的特点,采用溶浸液N H 。H C O ,的浓度在0 .5 ~1 .0 g /L 之间浸出效果较好。另外氧化剂H 0 的使用对 铀的浸出也具有较好的效果,使金属的浸出率较高 7 3 % 。 参考文献 [ 1 ] 张建国,王海峰,姜岩,等.美国碱法地浸采铀工艺技术概况 [ J ] .铀矿石,2 0 0 5 ,6 1 . [ 2 ]胡鄂明,周泉,苏学斌,等.原地浸出采铀元素的迁移与沉淀. 铀矿开采[ J ] .铀矿冶,2 0 0 0 2 . [ 3 ]李保侠,李占双.十红滩铀矿床首采段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 J ] .铀矿地质,2 0 0 3 ,1 9 4 .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