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县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pdf
第3 3 卷第6 期 2 0 1 3 年1 2 月 矿冶工程 M I N I N GA N DM E T A L L U R G I C A LE N G D 唾您R 矾G V 0 1 .3 3 №6 D e c e m b e r2 0 1 3 石门县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① 文选国 湖南省常德青峰煤矿,湖南石门4 1 5 3 0 0 摘要根据湖南省石门县的地质环境条件、气象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的特点,分析了该地地质灾害的成因,并针对区内地质灾害 的特点提出了几点防治建议。 关键词地质灾害;成因分析;防治对策;石门县 中图分类号P 5 1 2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 0 .3 9 6 9 /j .i s s n .0 2 5 3 6 0 9 9 .2 0 1 3 .0 6 .0 3 0 文章编号0 2 5 3 - 6 0 9 9 2 0 1 3 0 6 0 11 4 0 4 C a u s e so fG e o l o g i c a lH a z a r d si nS h i m e nC o u n t ya n d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P r e v e n t i v eM e a s u r e s W E NX u a n g u o H u n a nP r o v i n c eC h a n g d eQ i n g f e n gC o a lM i n e ,S h i m e n4 1 5 3 0 0 ,H u n a n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A c c o r d i n gt od i s t i n c t i v ef e a t u r e so fl o c a lg e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c o n d i t i o n s ,m 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c o n d i t i o n sa n d h u m a ne n g i n e e r i n ga c t i v i t i e s i nS h i m e nC o u n t yo fH u n a np r o v i n c e ,c a u s e so fg e o l o g i c a lh a z a r d st h e r ew e r ea n a l y z e da n d s u g g e s t e dp r e v e n t i v em e a s u r e sf o rl o c a lp l a c ew a sp u tf o r w a r d . K e yw o r d s g e o l o g i ch a z a r d s ;c a u s e sa n a l y s i s ;p r e v e n t i v em e a s u r e ;S h i m e nC o u n t y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 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 现象 。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 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 害⋯。石门县位于湖南省北部澧水中游,地理坐标为 东径1 1 0 0 2 9 ’0 4 ”~1 10 3 2 ’3 0 ”,北纬2 9 0 1 6 ’0 6 ”~3 0 0 0 8 ’ 4 9 ”。面积39 3 4 .5 6k m 2 ,人口6 9 万,辖1 9 个乡镇,聚 居着汉、土家、苗等1 2 个民族。地势北高南低,西北层 峦叠嶂,高峻多山,东南丘陵起伏,渐趋平坦。矿产资 源丰富,采矿历史悠久。特有的地质环境条件和气候 条件,导致各种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地质环境的恶化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加剧,危害1 3 趋严重。因此,对 该地区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防治对策研究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 1 石门县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与危害 1 .1 主要地质灾害类型 1 .1 .1 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 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 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 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地 形坡度大于1 0 。,小于4 5 。,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 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1 .1 .2 崩塌崩塌又叫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 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 动、堆积在坡脚 或沟谷 的地质现象。坡体中的裂隙 越发育,越易产生崩塌,与坡体延伸方向近乎平行的陡 倾角构造面,坡度大于4 5 0 的高陡边坡,孤立山嘴或凹 形陡坡均为崩塌形成的有利地形。 1 .1 .3 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 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 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 流。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 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是 泥石流形成的3 个条件。 1 .1 .4 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 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 洞 的一种地质现象。 1 .2 石门县常见地质灾害类型和规模 石门县地处滨湖平原向武陵山地过渡地带,山地 和丘陵面积占7 1 .8 %;西北部属高山,地势中部为高山 与丘陵过渡带,东南部地形起伏舒缓。属于地质灾害 ①收稿日期2 0 1 3 0 6 2 8 作者简介文选国 1 9 6 5 一 ,男 土家族 ,湖南石门人,工商管理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矿井地质技术管理工作。 万方数据 第6 期文选国石门县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 多发区,地质灾害具有种类多、分布广、灾情严重等特 点,已发生的灾害种类有十几种,其中常见的有滑坡、 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滑坡、崩塌、泥石流主要 发生在西北部的壶瓶山、磨市、罗坪等地,而地面塌陷 与地裂缝则与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各类大中型岩土体工 程紧密相关。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已发生滑坡5 6 处, 其中大型3 处,中型2 4 条,小型2 9 条;崩塌4 处;泥石 流1 6 条,其中巨型1 条,大型2 条,中型2 条,小型1 1 条【2J 。境内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 8 9 处,这些灾害隐 患点正在孕育和发展中,一旦条件成熟就会突发成灾; 有些隐患点如果发展成灾害甚至较已发生的灾情更为 严重,直接威胁1 50 0 0 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1 .3 地质灾害的危害情况 1 9 8 1 年7 月1 7 ~3 1 日,渫水支流昌溪河源头九斗 峪,共降雨3 8 2 .6m m ,山洪暴发,发生了罕见的泥石 流,冲走的土、砂、石块约2 0 0 万立方米,使九斗峪溪沟 底约抬高5 ~1 0m ,冲毁耕地9 2 亩,毁掉房屋5 栋,2 人死亡“ J 。2 0 1 1 年6 月,石门全县普降暴雨,1 6 个乡 镇3 0 多万人受灾,倒塌损毁房屋8 0 0 多间,1 8 万亩农 作物受灾,县乡村2 0 0 多公里公路水毁,省道 3 0 3 线 黄虎港段因山体滑坡中断,导致大型山体滑坡多处,冲 毁渠道近百公里,冲毁桥梁1 7 座。部分乡镇电力、通 讯中断,引发的洪灾还导致该县两座小型水库发生严 重险情。2 0 1 2 年5 ~7 月,石门县共遭受4 轮强降雨, 其中6 月2 5 2 7 日强降雨过程中,全县平均降雨超过 2 0 0m m ,蒙泉镇、夹山镇、楚江镇、二都乡、易家渡镇、 白云乡等超过3 0 0m m ,蒙泉镇青玄村、蒙泉水库等地 超过4 0 0m m ,在3 轮强降雨过程中,全县共发生危害 比较严重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沉陷等地质 灾害5 9 起,涉及蒙泉镇、夹山镇、磨市镇、维新镇、三圣 乡、子良乡等1 3 个乡镇,共有5 0 间房屋因地质灾害倒 塌,3 2 0 间房屋受损,30 0 0 余亩农田被毁,3 3 0 余处公 路出现淤塞或垮塌,70 0 0 余人被紧急转移,累计造成 直接经济损失70 0 0 万元。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增加, 地质灾害也有逐渐加剧的趋势。 2 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2 .1 地质环境条件 石门县地形特点是北阔南窄,以山体为主的“倒 葫芦”状地形;南北幅源辽阔,山脉走向呈南西.北东及 北东走向。境内地势西北高峻,东南平缓,从山地、丘 陵到平原的过渡中有梯级降低现象。地势自西向东南 倾斜,西北部群山叠翠,东南部平岗交错。南部有十九 峰、观国山、太浮山;中部有燕子山、云落观、八户山;西 部有东山峰、亮垭山、鹅公山;北部有太青山、壶瓶山 等。壶瓶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峰海拔2 0 9 8 .9 m ,为湖南第一高峰,故有“湖南屋脊”之称。区内有海 拔10 0 0m 以上的山峰2 6 6 座和东山峰等总面积近 1 0 0k m 2 的山原4 片,有7 条呈放射状的峡谷深涧汇人 澧水一级支流渫水,山峰与峡谷相对高差大部分在 8 0 0m 以上,相对高差最大达18 4 7 .7m 。峡谷总长度 达2 0 0 多公里,最窄处仅2m 余宽,最宽处10 0 0m 左 右,呈“一线天”绝境的峪谷有数十处,是中国中东部 地区峡谷发育最幽深狭长伟岸的地区。陆地最低处为 蔡家溪与澧水汇合处,海拔4 2 .5m 。全县平均海拔在 5 0 0m 左右。 区内地形复杂多变,北部多呈起伏较大的尖棱状、 锯齿状山脊或山岭,具塔状山、桌状山等形态,山势陡 峻、壁立如削,陡崖、峭壁极为发育,强烈切割的深沟大 川是崩塌滑坡最有利的发生地段;各级阶地和剥夷面 间的斜坡地带,崩塌滑坡也十分发育;上下陡中间缓的 折线山坡,当山坡上部成马蹄形环状地形且汇水面积 大时,易产生沿基岩面滑动的土层。如果遭到滥伐山 林破坏植被,岩土体变得疏松,斜坡的稳定性被破坏, 为泥石流形成提供大量固体物来源。如九斗峪特大型 粘土泥石流,即是由于大量开荒造田所致。 2 .2 水源条件 2 .2 .1 降雨 石门县位于“3 5 .7 ”暴雨中心的南翼 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受四川低凹云团的控制, 易形成强暴雨云团,属于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度的 季风湿润气候区内,雨水丰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5 1 6 m m ,年最大降水量25 6 2m m ,是湖南省的5 大暴雨区 之一;最大3h 降雨量可达1 7 8 .9m m ,E l 降雨量2 5 5 .8 m m 1 9 7 0 年7 月1 3 日皂市站实测资料 。降雨时空 分配不均,水平方向上具有西多东少的分布规律,全县 和地降雨变率为1 l %一1 7 %,雨日为1 2 0 ~2 0 0d ,垂直 方向上具有随地势升高而增加的变化规律,平均海拔 每上升1 0 0m ,降雨量增加3 0 .8m m 。年内分布不均, 全年降水多集中在4 ~9 月,降水量为10 0 7 .2m m ,占全 年降水量的7 3 .7 %,尤其是7 ~8 月降水3 5 0 .4m m ,较 同纬度的其它县 市 偏多。 雨水是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发生的催化剂。雨水 一方面降低了岩土体的抗剪强度,特别是其结构面的 抗滑强度,使其发展成为滑动面;- - 是增加了岩体的自 重,并增大了地下水的动水压力和静水压力,进一步降 低了斜坡的稳定性,从而发生滑坡。已发生的滑坡和 崩塌9 0 %以上发生在雨季里,且绝大多数是在降暴雨 过程中或稍后发生。因此,暴雨是滑坡、崩塌和泥石流 发生最主要的直接诱发因素。据以往的资料表明,一个 降雨过程的降雨量大于1 5 0l n i n ,或日降雨量大于1 0 0 万方数据 1 1 6 矿冶工程第3 3 卷 t o n i ,就容易发生滑崩,降雨量越大,诱发机率也越高。 2 .2 .2 地表水系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致使境内水 资源分布不平衡。据统计,至2 0 0 8 年年底,全县共拥 有各类水类设施3 .5 万余处,其中大型水库1 座,中型 水库7 座,小I 型水库3 8 座,小Ⅱ型水库1 1 7 座,山塘 河坝2 .3 万处,堤防1 0k m ,防渗渠道12 0 0k m ,中型电 排站1 处,小型堤灌站1 5 8 处,全县蓄引提水量达2 .6 7 亿立方米。 地表水系发育,全县境内溪河密布,纵横全境的河 流沟溪有2 3 6 条,发源或流经县境的有澧、渫、沱、澹、 道、黄、涔7 条水,沱水、澧水、道水自西向东,分别贯穿 县境北部、中部、南部,入松滋,临澧,而后汇人洞庭。 渫水从西北往东南纵贯,经泥沙、磨岗隘、袁公渡、新关 等1 4 个乡镇,至三江口注入澧水,长约1 6 5 公里。沱、 渫、道、澧四水域有子良坪、磨香坪、雁池坪、邓家坪、仙 阳坪、古溪坪、二都坪、易家渡、白洋湖等河谷平原,构 成了纵横交错的水网体系。每到汛期来临,受山地地 形的影响,山洪暴发,河水猛涨。 河谷的深切,细小支沟冲刷和侵蚀沟侧及沟底为 泥石流流通提供渠道,斜坡形态上多三面环山、一面开 口的环状地貌,地势起伏较大,前缘岩土体存在顺坡向 临空面,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创造了良好 的临空条件。 水库蓄水对岸坡稳态构成一定的破坏性,主要表 现在水库水位的涨落和波浪冲刷对岸坡的影响。再就 是由于水库蓄水后,使库岸地下水位抬高,使易溶的碳 酸盐岩体、风化岩体及坡积层内部应力的物理、化学性 能发生变化,其凝聚力和抗剪强度大幅下降,特别是库 区内的山坡脚受到水浸泡软化,以及水渗入岩土体内, 使库岸坡上堆积物内含水量增加,进而使库岸质量增 加,摩擦力减小,引起了坡体不稳定,产生一系列的岸 坡地质灾害,如岸坡滑崩、岸坡倾斜变形、边坡塌陷等。 如2 0 1 2 年5 月2 9 日,石门县蒙泉镇青林峪 小Ⅱ 水 库大坝右端发生滑坡。库区地质灾害使滨库地区建筑 物、农田遭到破坏,塌陷的堆积物则成为库区的淤积 物,进而减少库容。 2 .3 人类工程活动 2 .3 .1矿产资源开发石门县矿产资源丰富,有“矿 都”之称,以非金属、化工、燃料矿产为主,主要矿种有 煤、石煤、磷矿、石膏、石灰石、白云岩、石英砂、海泡石、 雄黄矿、赤铁矿、钒矿、重晶石、大理石、滑石、方解石、 硫铁矿、硬质粘土、陶土等3 0 多种。有矿床、矿点3 2 0 多处,矿石总量4 6 53 8 2 .3 4 万吨。其中煤炭资源保有贮 量23 8 7 .4 万吨,主要分布在夹山、洛甫、新铺、白云、太 平、江坪等地HJ 。雄黄矿储量居世界之最,有着15 0 0 多年的开采历史,矽砂矿储量居亚洲之首,磷矿储量为 全国之冠。 采矿业自2 0 世纪8 0 年代开始长时间无序开采, 矿山一度达到4 0 0 余处。目前石门县有矿山总数1 5 9 家,其中中型仅有5 家,所占比例仅为3 %,而与之相对 应的是1 5 4 家小型矿山和小矿。矿山废水年排放量 4 4 6 0 .4 6 万立方米,废渣排放量2 1 .4 9 万吨,全县矿山 占用破坏土地面积达到3 .9 2k m 2 。 无序的资源开采,导致区内次生地质灾害较发育。 采空区没有及时回填导致地面塌陷,如2 0 0 6 年8 月 1 9 日蒙泉天德石膏矿老采空区发生大面积塌方。建 筑石料等露天开采,由于切坡过高、过陡,在汛期暴雨 的诱发下产生顺层滑坡。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 渣、尾矿常堆积在山坡或沟谷,缺乏规范管理,在暴雨 的诱发下,产生泥石流;小煤窑滥采乱挖以及其它采坑 或采硐废弃的小煤窑积聚的老窑水引发恶性突水事 故。矿区由于长期疏排地下岩溶水,地下水位下降后 形成一个降落漏斗,使漏斗内岩溶洞穴口上方覆土失 去平衡而发生塌陷。而且矿区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具 有水力联系,强排地下水会导致附近泉、井干涸,地表 水漏失严重,影响农田灌溉及人畜饮水,其次矿山排放 的含泥矿坑水,淤塞山塘、水库等水利设施。煤矸石、 尾矿、废土石等矿业废渣不仅侵占土地、破坏植被,而 且造成对水土的污染。如雄黄矿几十亩土地被雄黄伴 生矿砷污染,导致寸草不生。 2 .3 .2 其它人类工程活动包括修建公路、铁路及水 库等工程挖坡切方,农业垦荒耕种等活动,能快速改变 地形坡度和浅层地下水的补给、迳流和排泄条件,诱发 地质灾害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破坏森林植被, 降低了森林植被的固土能力,水土流失强烈,加剧了岩 石的风化进程,使大气降水得以下渗,加剧山洪泥石流 地质灾害的发生;- - 是工程建设时开挖坡脚,致使坡体 应力失衡导致滑坡、崩塌产生;三是由于水电开发及新 农村建设施工过程中,弃渣的随意处理,容易为泥石流 的发生提供固体物质,引发或加大泥石流灾害。随着 现代化的进程,人类工程活动对斜坡稳定性影响程度 日益增大。 3 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防治条例及国务院关于加 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 提出如下几点防治对策,供有关部门参考。 3 .1 开展地质灾害调查 加大区内地质灾害调查力度,全面查清山洪、泥石 流、滑坡、崩塌等灾害隐患点的基本情况及气象致灾因 万方数据 第6 期 文选国石门县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 子情况,确定灾害隐患点威胁的对象,评价灾害隐患点 在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对当地 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程度;进行区内地质灾害易发程 度区划和风险评价,划定灾害危险等级,编制地质灾害 风险图,在地质灾害防治区,每年开展汛前排查、汛中 检查和汛后核查,及时消除灾害隐患。 3 .2 加强地质灾害评估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要严格按规 定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严防人为活动诱发地质 灾害。强化资源开发中的生态保护与监管,开展易灾 地区生态环境监测评估。 3 .3 专业的地质灾害监测和群防群治相结合 根据区内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危险程度和危害 程度,构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县、乡、村各级 政府成立专业队伍,组织群众建立群测群防监测网络, 对可能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潜在大中型地质灾 害,要安排专人进行定期检查。特别是雨季,要加强巡 查,在重点地段指定专人检测。 3 .4 工程防治措施 1 对于危害、影响较严重,治理难度较大,治理投 入收益不大的地质灾害,采取搬迁、避让的措施。 2 对于崩塌、滑坡,除加强监测外,采取地表排 水、地下排水、削方减载,支挡及植树种草等工程措施。 3 对于泥石流,除加强监测外,采取固坡、拦渣、 排导、生物工程等措施。 4 对于地面塌陷、地裂缝,除加强采空区管理外, 采取回填塌陷坑、充填采空区、填埋地裂缝等工程措 施,防止地面沉陷对建筑物及农田造成破坏。 4 结语 地质灾害是一种严重的人地灾害,工程整治耗资 较大,一旦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社会影响大。因 此应该提前监测和预防,切实贯彻预防为主、避让与治 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石门县作为 湖南省的重灾区,地质灾害发育有其自身特点,研究其 成因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展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工 作,有利于当地人民安居乐业,有利于社会稳定,避免 地质灾害影响范围内的房屋、桥梁、水库、农田等设施 遭受破坏及附近居民伤亡,从而有利于全县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1 ]周勇,任江,袁江雅,等.基于因子叠加法的滑坡灾害危险性 区划[ J ] .公路工程,2 0 1 2 1 1 2 1 5 . [ 2 ]申旭辉,唐建忠.湖南省石门县主要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形成机 制分析[ J ] .城市建设,2 0 1 2 2 3 .[ E B /O L ] h t t p //d ..g . w a n f a n g d a t a .c o m .c n /P e , 4 0 d i c a lc s j s y s y w d 2 0 1 2 2 3 0 6 3 .a s p x . [ 3 ] 龚佑平.石门县自然灾害情况及防灾减灾措施[ J ] .湖南水利, 1 9 9 4 6 4 1 4 4 . [ 4 ] 杨顺泉,李佐海.湖南省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防治对策[ J ] .湖南 地质,1 9 9 6 6 1 2 8 1 3 6 . 上接第1 1 3 页 参考文献 [ 1 ]A U e I l b yBR ,R i c h a r d sDJ .T h eG r e e n i n go fI n d u s t r i a lE c o s y s t e m s [ M ] .N a t i o n a lA c a d e m yP r e s s ,1 9 9 4 . [ 2 ] H o u s t o nD .5L o n g .- d i s t a n c ec o m m u n i t y an e wa p p r o a c ht om i n i n gi n A u s t r a l i a [ J ] .G e o g r a p h i c a lJ o u r n a l ,1 9 9 3 3 2 8 1 2 9 0 . [ 3 ] A n g r i s t ,P i s e h k e .M o s t l yH a r m l e s sE c o n o m e t r i c s [ M ] .P r i n c e t o n P r i n - c e t o n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C h a p t e r2 ,2 0 0 9 . [ 4 ] L iH o n g b i n ,Z h a n gJ u n s e n ,Z h u y i .T h ee f f e c to ft h eO n e - .C h i l dP o l i c y o nF e r t i l i t yi nc h i n a _ ,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B a s e do n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 - - D i f f e r - e n c e 8 [ C ] //W o r k i n gP a p e r ,D e p a r t m e n to fE c o n o m i c s ,T h eC h i n e s e U n i v e r s i t yo fH o n gK o n g ,2 0 0 5 . [ 5 ]Z h a n g A n m i n g ,Z h a n gY i m i n ,Z h a oR o n a l d .I m p a c to fO w n e r s h i pa n d C o m p e t i t i o no nt h eP r o d u c t i v i t yo fC h i n e s eE n t e r p r i s e [ J ] .J o u r n a lo f C o m p a r a t i v eE c o n o m i c s ,2 0 0 1 2 9 ,3 2 7 3 4 6 . [ 6 ]李楠,乔榛.国有企业改制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基于双 重差分模型的估计[ J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 0 1 0 2 2 3 - 2 9 , [ 7 ] 郝大明.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效率的实证分析[ J ] .经济研究, 2 0 0 6 7 1 3 5 3 8 . [ 8 ]陆挺,刘小玄.企业改制模式和改制绩效基于企业数据调 查的经验分析[ J ] .经济研究,2 0 0 5 6 2 5 2 7 . [ 9 ]白重恩,路江涌,陶志刚.国有企业改制效果的实证研究[ J ] .经济 研究,2 0 0 6 8 3 8 - 4 2 .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