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金矿矿物学特征研究进展.pdf
第3 2 卷 2 0 1 2 年0 8 月 矿冶工程 M I N I N GA N DM E T A L L U R G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V o l _ 3 2 A u g u s t2 0 1 2 黔西南金矿矿物学特征研究进展① 姜毛1 ,- ,张覃1 ,2 1 .贵州大学矿业学院,贵州贵阳5 5 0 0 0 3 ;2 .贵州省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 5 0 0 0 3 摘要黔西南金矿床中主要的矿物有黄铁矿、毒砂、石英、水云母和褐铁矿,本文介绍了这些矿物的矿物学特征,分析了矿物的共 伴生组合,总结了普遍存在的规律。 关键词金矿;矿物学特征;黔西南 中图分类号P 5 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 2 5 3 6 0 9 9 2 0 1 2 0 8 0 3 6 5 一0 3 卡林型金矿 C a r l i n T y p eG o l dD e p o s i t ,是2 0 世 纪6 0 年代初期在美国西部内华达州的卡林镇被发现 而得名的,是一种主要产于碳酸盐岩建造中的微细浸 染型金矿床。该类型金矿床具有品位低、规模大、矿体 与围岩界线不明显等特点,金主要呈显微一次显微形式 分散产出,普遍发育中低温热液矿物组合以及A u 、A s 、 H g 等微量元素组合。卡林型金矿主要分布于美国内 华达州、犹他州和中国的滇黔桂、川陕甘两个金三角 内,在东南亚以及南美洲的秘鲁也有分布。而黔西南 地区是我国卡林型矿石的主要密集区之一,因此研究 黔西南金矿物学特征,对于金矿的找矿勘探、研究成矿 模式以及优化选冶流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矿石概况 大多数卡林型金矿床原生矿石中,很少见到明金, 这也是卡林型金矿所独有的特征。卡林型金矿中的金 颗粒非常细小,通常分布在黄铁矿、毒砂和粘土矿物的 表面、粒间或裂隙中,一般只有0 .1 仙m 大小,有的甚 至只有0 .0 1 m 。即使在放大几万倍的电子显微镜 下,也很难观察到,只有通过化学分析才能发现金的存 在,这可能是卡林型金矿迟迟没有被发现的一个重要 原因。 黔西南金矿的一般特点是规模较大,但品位很低, 多为5g /t 左右;金主要呈超显微粒状 0 .2 斗m 分 散包裹于硫化物之中,在原生矿石中包裹于硫化物之 中金占金量的9 0 %以上,在工业上属硫化矿矿石类 型;载金硫化物嵌布粒度多数在数微米至十几微米之 间,呈星散浸染分布于脉石矿物之中;矿石矿物除载金 硫化物之外,还或多或少含有A s 、S b 、H g 、Z n 、C u 等金 属硫化物;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水云母、铁白云石等, 主要脉石矿物嵌布粒度也一般在2 0 3 0 仙m 以下,其 中粒度极其细小的粘土矿物含量可达2 0 %~5 0 %,有 的矿石还含相当数量的炭质J 。 矿石自然类型可分为原生矿、氧化矿及介于二者 之间的混合矿。 原生矿石的构造主要有浸染状、层状、变余胶状、 脉状、角砾状、条带状构造。原生矿石的结构主要有自 形.半自形结构、碎裂结构、填隙结构、环边结构;氧化 矿石的构造尚有胶状、土状、多孔状构造。 原生矿石的矿石矿物组合主要有黄铁矿、毒砂、辉 锑矿、雌黄、方铅矿、白铁矿、辰砂、闪锌矿、雄黄、自然 金;脉石矿物组合主要有石英、水云母、碳质、方解石、 重晶石、高岭石、白云石、地开石、磷灰石。氧化矿石中 还含有褐铁矿、锑华、黄锑华、黄钾铁矾等。主要载金 矿物为黄铁矿 褐铁矿 、毒砂、粘土矿物,这些矿物金 的总占有率大于9 0 %,单项金的占有率大于1 0 %,部 分矿床黄铁矿或粘土矿物金的占有率高达5 2 。6 %~ 9 8 .4 9 %;其他载金矿物金的占有率甚小,合计不超过 7 %[ 2 I 。 2 金矿物 黔西南金矿粒度很细,为超显微粒型金矿,金的赋 存状态非常复杂。根据金矿石物相分析结果,金一般 以胶体吸附金和包体金两种形式存在。 一般来说,金的主要载体矿物有黄铁矿、粘土矿 物、褐铁矿和碳质。如丫他矿区,黄铁矿中的金占 6 2 .1 2 %,其金的品位达到了8 3 .2g /t ;而板其矿区,金 主要分布在以水云母为主的粘土矿物中,占9 2 .9 9 %, ①收稿日期2 0 1 2 - 0 6 - 2 5 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 2 0 1 2 B A B 0 8 8 0 6 作者简介姜毛 1 9 8 9 一 ,男,湖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难选矿石的选矿技术及资源综合利用。 万方数据 矿冶工程第3 2 卷 金的品位为7 5g /t 旧J 。 原生金矿石中,镜下见不到金矿物,且多以包体金 的形式存在于原生矿石的硫化物和粘土矿物中。氧化 矿石中的金大部分呈游离形式或呈微细粒状被吸附在 褐铁矿、粘土矿物上。金在原生矿石中均为不可见金, 多产在构造破碎带中而具有不同程度构造岩外貌,常 伴有硅化和黄铁矿化。氧化矿石多呈土状或半土状, 由于黄铁矿转化为褐铁矿,而具有铁染外貌,易于 识别。 3 黄铁矿 众多的研究表明,黄铁矿是卡林型金矿矿石中含 量最多的硫化物,一般为3 %一5 %左右,主要以浸染 状分布于矿石中。黄铁矿类型很多,成因也比较复杂。 主要载金黄铁矿一般为具有环带结构的含砷黄铁矿, 此外还存在细粒黄铁矿、毒砂一黄铁矿集合体的黄铁矿 等。①环带状含砷黄铁矿大小不一、晶形多样,一 般为五角十二面体、立方体和不规则球状,环带状结 构在显微镜下大都可见,环带是主要的载金部位。 ②细粒含砷黄铁矿相比环带状含砷黄铁矿,细粒含 砷黄铁矿粒度更小,没有环带结构。③毒砂一黄铁矿 集合体中的黄铁矿这类黄铁矿都在集合体的核部,粒 径较大,多为长椭球状或球状,多数为均质结构,也有 少量具环带结构”J 。 黄铁矿形态为草莓状、他形粒状、胶状、半自形及 自形粒状,晶形为立方体和五角十二面体。草莓状和 胶状黄铁矿属同生沉积形成,常沿层散布,星圆形和椭 圆形的单晶或集合体,常见以层状、似层状、条带状、胶 状、环带状和扁豆状产出,粒度小于0 .0 1m m 。此类黄 铁矿一般不含金,如戈塘、紫木凼的草莓状黄铁矿不含 金,、r 他的草莓状黄铁矿含金为0 .8 5g /t 。具半自形、 自形和他形粒状的黄铁矿为热液期形成,其粒度以 0 .0 1 ~0 .0 5m m 为主,含量约5 0 %,不均匀浸染和条 带状产出∞J 。 黔西南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中,黄铁矿的晶形与 含金性密切相关;革莓状和胶状黄铁矿不含金或含金 极微;他形粒状和立方体黄铁矿含金较低;重结晶作用 形成的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聚晶和碎裂状黄铁矿含 金较高,特别是具环带状、花环状结构的含砷黄铁矿含 金最高。 黄铁矿普遍含砷,砷多围绕早期黄铁矿边缘形成 环带状和花环状。金主要赋存在含砷的环带和花环状 的黄铁矿中。在此黄铁矿中,又普遍含有A g 、A s 、N i 、 P b 、z n 、c u 、s e 、T e 、S b 、c o 、B i 等微量元素。 4 毒砂 矿石中毒砂呈浸染状分布,或围绕黄铁矿呈放射 状、花环状和环带状生长。这种毒砂明显贫A s 、富S 和F e ,具有低温热液形成的特征。在反光镜下可见细 小针状毒砂晶粒围绕黄铁矿或者白铁矿呈骸晶状鱼 刺状、放射状及花环状产出,并经常呈长柱状沿e 轴 延伸,有时呈短柱状沿b 轴延伸,其双晶面为 1 0 0 、 0 0 1 ,呈假斜方状产出,时常沿 1 0 1 呈十字双晶或 沿 0 1 2 呈星状三连晶∞j 。毒砂的颗粒非常细小,多 在0 .0 1 ~0 .0 5m m 之间,其次为0 .0 5 ~0 .1m m ,少数 为0 .1 0 .5m m ,极个别的柱长为1 ~1 .5m m 。均以 其粒度细、自形程度良好为特征。少量比较粗大的颗 粒,具有重结晶现象和大量尘污状包裹体。 根据显微镜下的观察,可将毒砂划分为3 个世 代L 4 1 。第一世代为浸染状分布的毒砂,为自形一半自形 针状、毛发状。该世代毒砂是最主要的,占整个毒砂总 量的9 5 %以上,呈较均匀的浸染状分布于矿石中,为 明显的交代成因。毒砂大多呈单体分布,但也有部分 聚集呈放射状,矿石中还可以见到以黄铁矿为核呈放 射状生长,形成特殊的毒砂一黄铁矿集合体。第二世代 为粒度较粗的脉状毒砂,形状、粒度与第一世代相同, 但产状不同,表现为沿石英脉充填。共生矿物为黄铜 矿。第三世代为粒度较细的脉状毒砂,粒度极细小,呈 脉状充填且切割第二世代的毒砂.石英脉。上述3 个 世代的毒砂,形态基本相同,只是粒度、产状不同而已。 毒砂的颜色,用肉眼观察,多为银白、锡白色,常具 有黄的茜色;具参差状断口;条痕为灰黑色,具金属光 泽。镜下观察时具有强非均质性,颜色为微带黄的 白色。 毒砂的化学组成中含有很多的杂质元素,其中 1 0 0g /t 以上的有z n 、S e 、A u 等,1 0g /t 以上的元素有 B i 、T e 、A g 等。空间上砷与金密切相关,在含量上呈明 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毒砂是找金的重要特征。 5 石英 石英是金矿床中重要脉石矿物,各类型金矿床中 都有广泛产出,虽然石英中含金量很少,但它的产出与 金成矿有着密切的关系,金的富集与石英形成世代有 关。早期呈玉髓或微粒状石英,一般不含金或含金甚 微。第二期石英呈他形、网脉状,其颜色呈烟灰色、灰 万方数据 2 0 1 2 年0 8 月姜毛等黔西南金矿矿物学特征研究进展 黑色,具有油脂光泽,一般多含杂质,有较多碳质混入, 是金矿化期的产物,故含金较高,特别是那种微细网脉 状石英发育的矿石,含金最富。第三期由半自形、自形 晶粒,细至中粒石英组成洁净的石英脉,往往伴生少量 辉锑矿、铅锌矿、辰砂、雄黄、铜矿和立方体晶形的黄铁 矿等硫化物,是金主要成矿阶段之后的产物,含金量极 微‘引。 6 水云母 由于热液蚀变作用形成的粘土矿物多呈团块状、 条带状、斑点状和微脉状产于蚀变岩石中,因粘土化蚀 变而呈现褪色化。该矿物颗粒极细,偏光镜和电镜下 观察呈叶片状集合体,粒度一般在2 斗m 以下,经x 光 衍射分析和差热分析,为伊利水云母,为热液蚀变产 物。这种水云母中包含有大量微粒含金黄铁矿和部分 胶体金。 7 褐铁矿 褐铁矿是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中氧化矿石的主要载 金矿物。褐铁矿主要由黄铁矿、毒砂等含铁硫化物氧 化而成,属针铁矿和水针铁矿,具胶状、放射状、肾状、 皮壳状、球状和假象结构,为脉状和不规则团块状构 造,沿裂隙充填。由于氧化矿石的褐铁矿化作用,褐铁 矿凝胶对金微粒具有吸附能力,在褐铁矿中形成金的 次生富集,由超显微金聚集形成显微可见的自然金。 因此,褐铁矿化不仅是金矿次生富集的重要因素,而且 是地表找金的重要标志。所以,由含金的含铁硫化物 氧化形成的褐铁矿是地表找金的标型矿物之一。 8 结语 1 卡林型金矿石中具有典型的A u A s H g S b 一1 f 1 元素组合。 2 黄铁矿结晶程度好,且具环带状结构,其核心 为早期黄铁矿,镶边为含砷黄铁矿,金主要赋存在含砷 高的部位。 3 原生矿石之上常见氧化带,氧化带中金颗粒逐 渐变大,出现明金。 4 金矿富集与粘土质类岩石中的原因,很可能与 粘土矿物对颗粒极细的游离金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有关。 参考文献 [ 1 ] 蒲含科.黔西南金矿选冶研究初探[ J ] .贵州地质,1 9 9 1 ,8 3 2 6 9 2 7 4 . [ 2 ]韦龙明,刘鸾玲.中国卡林型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J ] .地质 与勘探,1 9 9 5 ,3 1 6 3 1 3 5 . [ 3 ] 刘觉生.黔西南地区丫他、板其、戈塘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地质特 征[ M ] .北京地质出版社,1 9 8 9 . [ 4 ] 陈懋弘,毛景文,陈振宇.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含砷黄铁矿 和毒砂的矿物学研究[ J ] .矿床与地质,2 0 0 9 ,2 8 5 5 3 9 - 5 5 7 . [ 5 ] 刘克云.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中表型矿物特征初探[ J ] .矿 床与地质,1 9 9 2 ,6 2 1 3 9 1 4 3 . [ 6 ]姜信顺.黔西南卡林式金矿中含金毒砂特征[ J ] .中国地质科学 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1 9 8 7 1 4 4 1 5 0 .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