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细粒金红石矿重选富集工艺研究.pdf
某细粒金红石矿重选富集工艺研究 ① 宋翔宇1,2, 邱冠周1, 周娇花2, 周新民2, 李 桔2 (1.中南大学 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2.河南省岩石矿物测试中心,河南 郑州 450012) 摘 要 对河南某地细粒金红石矿进行了矿石性质及重选富集工艺研究。 应用螺旋溜槽、普通矿泥摇床、双曲波摇床、悬振锥面选 矿机和 Falcon 离心选矿机等几种重选设备,对 RTiO2品位为 2.68%的细粒金红石矿进行了抛尾富集试验。 结果表明,新型悬振锥 面选矿机对细粒金红石表现出较好的抛尾富集效果,得到的粗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 9.13%和 80.96%,抛尾产率可以达到 76% 以上。 关键词 金红石; 矿石性质; 重选; 富集 中图分类号 TD922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 j.issn.0253-6099.2014.06.013 文章编号 0253-6099(2014)06-0049-04 Research on Gravity Concentration of Finely⁃disseminated Rutile Ore SONG Xiang⁃yu1,2, QIU Guan⁃zhou1, ZHOU Jiao⁃hua2, ZHOU Xin⁃min2, LI Ju2 (1.School of Minerals Processing & Bio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Hunan, China; 2.Henan Province Rock & Minerals Testing Center, Zhengzhou 450012, Henan, 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process mineralogy study, finely⁃disseminated rutile ore containing 2.68% of RTiO2was processed separately with spiral chute, traditional shaking table, double⁃waving shaking table, suspension vibration cone separator and Falcon centrifugal separator in order to discard tailing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rutile ore can be well enriched when suspension vibration cone separator is used for tailings discarding, resulting in 80.96% TiO2recovery to the rutile concentrate grading 9.13% TiO2, with the yield of discarded tailings excessing 76%. Key words rutile; mineral feature; gravity concentration; beneficiation 细粒金红石由于在矿石中的嵌布粒度细、矿物组 成与嵌布关系复杂,属于难选矿种。 浮选工艺由于具 有较高作业回收率,通常被用于处理细粒金红石 矿[1-3],但金红石浮选工艺的药剂制度复杂,药剂种类 繁多,对矿泥的适应性差,且对环境存在污染,因此,实 际生产中难于应用。 重选工艺在金红石选矿富集中经 常使用[4-7],但普通的重选设备普遍存在对细粒金红 石回收率低的缺点。 因此,探索细粒金红石的绿色高 效富集工艺,对细粒金红石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河南某地区的细粒金红石矿进行了几种重 选抛尾富集工艺的对比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原矿性质 研究用的金红石原矿样品采自河南省某金红石矿 区。 该矿段金红石储量大、品位稳定,是该矿区的首采 选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该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角闪片岩类和黑云母片岩 类;矿石工艺类型属区域变质⁃细粒嵌布金红石矿石。 主 要由角闪石、黑云母、长石、方解石等矿物组成,含钛矿物 主要为金红石、钛铁矿、锐钛矿及含钛硅酸盐等矿物。 矿石的主要结构类型有鳞片柱状变晶结构、柱状 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柱状鳞片变晶结构等。 矿石 主要构造有浸染状构造和片状构造两种。 经光薄片镜下鉴定、X⁃射线衍射和 MLA 自动检测 分析,原矿的主要矿物成分及含量见表 1,原矿主要化 学成分分析结果见表 2。 表 1 原矿主要矿物成分及含量(质量分数) / % 金红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方解石石英 3322610105 白云石绿泥石褐铁矿榍石磷灰石其它 5430.50.51 ①收稿日期 2014-06-17 作者简介 宋翔宇(1971-),男,河南西平人,博士研究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矿物加工工艺、微生物冶金等。 第 34 卷第 6 期 2014 年 12 月 矿矿 冶冶 工工 程程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Vol.34 №6 December 2014 表 2 原矿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质量分数) / % TTiO2RTiO2SiO2Al2O3 TFeMnCaO 3.832.6837.468.727.020.06511.06 MgONaKPS合计 12.040.821.620.230.00283.147 该矿石中金红石多数呈红褐色、棕褐色、棕色、黄 褐色,多数半自形柱状,少数呈它形粒状,单晶粒径一 般 0.010.02~0.030.22 mm2,主要分布于角闪石、黑 云母晶体间隙中或解理缝隙中,少部分被角闪石、黑云 母、长英矿物包裹。 多数零星分布,少数聚粒分布,定 向排列。 金红石嵌布状态以粒间金红石为主,占 73.63%, 包裹金红石次之,占 26.37%。 粒间金红石以角闪石与 长英矿物粒间、角闪石粒间为主,其它次之或少量,这 部分金红石相对较易单体解离。 包裹金红石以角闪石 包裹为主,其它次之或少量,其中长英矿物和方解石包 裹金红石较难与其载体矿物完全单体解离。 经电子探针分析, 较纯净的金红石 TiO2品位可 达到 97%以上, 部分金红石颗粒因含 Si、Ca、Fe 相对 较高, TiO2品位受到影响。 为了查清该矿粒度组成及金红石分布,寻找合适 的分选粒度, 矿样破碎至 2 mm 以下, 进行了原矿粒 度组成研究, 结果见表 3。 由表 3 可以看出金红石在 各粒级的分布率与产率基本成正比关系,-0.074 mm 粒级分布率达到 42.55%,相对富集,这说明该矿石中 金红石粒度的分布较细,不能采用处理粗粒金红石时 直接筛分后对细粒级抛尾的工艺;选矿过程中应该注 意加强细粒级金红石的回收。 表 3 -2 mm 金红石矿筛析结果 粒度级别 / mm 产率/ % RTiO2品位/ %RTiO2分布率/ % 级别累积级别累积级别累积 +1 10.6010.601.881.887.667.66 -1 +0.518.15 28.752.242.1115.6223.28 -0.5+0.325.92 54.672.202.1521.9145.19 -0.3+0.1512.4167.08 2.052.139.7754.96 -0.15+0.0743.3070.38 1.962.122.4957.45 -0.074+0.04019.0689.44 3.292.3724.1081.55 -0.04010.56 100.004.552.6118.45100.00 合计100.00100.002.612.61100.00100.00 由金红石单体解离度分析可知,矿石中金红石嵌 布粒度较细,要使得金红石完全单体解离比较困难。 但矿石中金红石粒度较均匀,与主要脉石矿物角闪石 和黑云母的镶嵌关系较简单,且二者存在抗风化能力 的差异,故地表矿石的金红石单体解离性较好。 2 金红石高效抛尾富集试验 经实测,该矿区金红石矿物密度为 4.34 g/ cm3,主 要脉石矿物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方解石、石英、白 云石及绿泥石等矿物密度都在 2.5~3.2 g/ cm3之间, 平均密度约为 2.8 g/ cm3,在水中的重选难度系数为 1 86,属于重选中等可选性矿石。 但由于金红石的嵌 布粒度较细,-0.038 mm 粒级回收效果难以保证。 由于该矿区金红石的嵌布粒度很细,本次试验不 考虑跳汰及重介质选矿工艺。 主要探索采用螺旋溜 槽、普通矿泥摇床、新型双曲波摇床、新型振动悬锥选 矿机及 FALCON 离心选矿机等设备进行重选富集对 比研究。 2.1 螺旋溜槽抛尾试验 选用 Φ600 复合抛物线型螺旋溜槽,对不同磨矿 细度的原矿进行选别,给矿质量浓度 25%,流程结构 为一粗一扫,粗选和扫选精矿合并。 不同磨矿细度下 的试验结果见图 1。 由试验结果可知,用螺旋溜槽进 行粗选时,磨矿细度在-0.074 mm 粒级占 85%左右时, 回收效果较好,此时粗精矿 RTiO2品位可达到4 73%, 回收率达到 80.14%。 图 1 螺旋溜槽选别效果 2.2 普通矿泥摇床抛尾试验 选用 LY-1100 型刻槽矿泥摇床对不同磨矿细度 的原矿进行选别,采用机械搅拌、胶管泵连续给矿(给 矿量 500 mL/ min),给矿质量浓度 20%,冲程 10 mm, 冲次 350 次/ min,补加水量 90 L/ h,流程结构为一粗一 扫,试验结果见图 2。 由试验结果可知,该矿石用摇床 进行粗选抛尾时,磨矿细度在-0.074 mm 粒级占 85% 左右时,回收效果较好,此时粗精矿 RTiO2品位可达到 5.57%,回收率达到 80.77%。 05矿 冶 工 程第 34 卷 图 2 普通摇床选别效果 2.3 双曲波摇床抛尾试验 选用 LS-44501850 工业型刻槽双曲波摇床对不 同磨矿细度的原矿进行选别,采用机械搅拌、胶管泵连 续给矿(给矿量 500 mL/ min),给矿质量浓度 20%,冲 程 10 mm,冲次 350 次/ min,补加水量 90 L/ h,流程结 构为一粗一扫。 试验结果见图 3。 由试验结果可知, 该双曲波摇床选别效果比普通摇床效果略好,磨矿细 度在-0.074 mm 粒级占 85%左右时,回收效果较好,此 时粗精矿 RTiO2品位可以达到 5.71%,回收率达到 81 65%,回收率比普通摇床提高 0 88 个百分点。 图 3 双曲波摇床选别效果 2.4 悬振锥面选矿机抛尾试验 选用 Φ1200 型悬振锥面选矿机,根据金红石解离 度分析和多次对磨矿细度的试验,直接选择磨矿细度 为-0.074 mm 粒级占 85%,分别进行了转动频率和振 动频率条件试验。 采用机械搅拌连续给矿(给矿量 500 mL/ min),给矿质量浓度 20%,补加水量 90 L/ h, 流程结构为一粗一扫。 振动频率和转动频率条件试验 结果见图 4。 由试验结果可知,在磨矿细度-0.074 mm 粒级占 85%、转动频率为 35 r/ min、振动频率 21 Hz 时,回收效果较好,粗精矿 RTiO2品位可达到 9.13%, 回收率达到 80.96%。 抛尾产率可以达到 76%以上。 与螺旋溜槽和摇床相比,该新型悬振锥面选矿机在回 收率基本一致的情况下,精矿品位得到大幅度提高。 图 4 悬振锥面选矿机选别效果 2.5 FALCON 离心选矿机抛尾试验 采用 FALCON 离心选矿机,磨矿细度-0.074 mm 粒级占 85%,给矿质量浓度 15%,工艺水流量 5. 5 L/ min,反冲水压力 20 kPa,进行一次粗选和一次扫选 抛尾试验,结果见图 5。 由试验结果可知,在磨矿细度 -0.074 mm 粒级占 85%、离心力 200g 时,回收效果较 好,粗精矿(粗选+扫选)RTiO2品位可以达到 8.65%, 回收率达到66 15%,抛尾产率近80%。 FALCON 离心 机能有效提高金红石粗精矿的品位,最高可达 9.24%, 但回收率不够理想,只有 66%左右。 图 5 离心选矿机选别结果 2.6 抛尾试验小结 将不同重选设备初步富集的最佳试验结果进行汇 总,详见表 4。 由表 4 可知,螺旋溜槽、普通矿泥摇床 15第 6 期宋翔宇等 某细粒金红石矿重选富集工艺研究 和新型双曲波摇床的精矿回收率均在 80%左右,但品 位较低,均低于 6%;FALCON 离心选矿机的精矿品位 较高,在 8.5%以上,但回收率较低,低于 70%;新型振 动悬锥选矿机表现出较好的对细粒金红石的回收效 果,精矿品位和回 收 率 均 较 高, 分 别 为 9. 13% 和 80 96%。 因此,宜采用新型振动悬锥选矿机进行该矿 区金红石的粗选富集抛尾工艺。 表 4 各种重选抛尾方案的最佳试验结果对比 选别 设备 产品 名称 产率 / % RTiO2品位 / % RTiO2回收率 / % 精矿45.534.7380.14 螺旋溜槽尾矿54.470.9819.86 原矿100.002.69100.00 精矿38.215.5780.77 矿泥摇床尾矿61.790.8219.35 原矿100.002.63100.00 精矿37.805.7181.65 双曲波摇床尾矿62.200.7819.35 原矿100.002.64100.00 精矿23.789.1380.96 新型悬振锥面选矿机尾矿76.220.6719.04 原矿100.002.68100.00 精矿22.558.6566.15 FALCON 离心选矿机尾矿77.451.2936.85 原矿100.002.69100.00 3 结 语 1) 该矿石属区域变质⁃细粒嵌布金红石矿石。 该 矿主要由角闪石、黑云母、长石、方解石等矿物组成,含 钛矿物主要为金红石、钛铁矿、锐钛矿及含钛硅酸盐等 矿物。 2) 金 红 石 嵌 布 状 态 以 粒 间 金 红 石 为 主, 占 73 63%,包裹金红石次之,占 26.37%。 粒间金红石以 角闪石与长英矿物粒间、角闪石粒间为主,其它次之或 少量,这部分金红石相对较易单体解离。 包裹金红石 以角闪石包裹为主,其它次之或少量,其中长英矿物和 方解石包裹金红石较难与其载体矿物完全单体解离。 3) 采用螺旋溜槽、普通矿泥摇床和新型双曲波摇 床选别该细粒金红石矿,粗精矿回收率均在 80%左 右,但品位较低,均低于 6%;采用 FALCON 离心选矿 机选别时,粗精矿品位较高,在 8.5%以上,但回收率较 低,低于 70%。 采用新型振动悬锥选矿机选别该细粒 金红石矿,取得较好的效果,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均较 高,分别为 9.13%和 80.96%。 因此,该矿区细粒金红 石的粗选富集抛尾工艺适宜采用新型振动悬锥选矿机 进行。 参考文献 [1] 王雅静, 张宗华. 微细粒金红石浮选捕收剂的研究[J]. 矿业快 报,2008(1)31-33. [2] 任 酶,杨则器,池汝安. 双膦酸捕收铌铁金红石机理研究[J]. 有色金属, 1998,50(3)55-59. [3] 岳铁兵,魏德州,曹进成,等. 细粒金红石矿浮选工艺研究[J]. 化 工矿物与加工,2005(3)1-3. [4] 魏镜弢, 杨 波. 微细粒重选技术研究[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2001(2)46-48. [5] 岳铁兵,曹进成,魏德洲,等. 细粒金红石矿重选抛尾工艺研究 [J]. 化工矿物与加工, 2005(1)15-17. [6] 高利坤,张宗华,李春梅. 河南方城金红石矿选矿试验研究[J]. 矿产综合利用, 2003(3)3-8. [7] 陈秀华,张宗华,杨德坤,等. 会东微细粒金红石矿的矿石可选性 研究新技术[J]. 云南冶金, 1999(6)5-8. (上接第 48 页) 了原矿中铜铅矿物的分离及回收,工艺流程简单、合 理,可为实际工业生产提供参考。 3) 原矿铜、铅品位分别为 0.58%、0.33%,经铜铅 混浮三次精选后,得到铜铅粗精矿,再加入活性碳脱药 后抑铅浮铜,经两次精选后获得铜精矿产品,浮铜尾矿 再经多次精选可得铅精矿,铜精矿含铜 17.05%、含铅 1.95%、含银 5 623.60 g/ t,铜回收率为 77.62%、银回收 率 90.25%的指标,银与铜得到了有效的富集与回收。 参考文献 [1] 周晓文,罗仙平. 江西某含铜多金属矿选矿工艺流程试验研究 [J]. 矿冶工程,2014(1)32-36. [2] 唐志中,李志伟,宋翔宇. 复杂难选铜铅锌多金属矿石的选矿工艺 技术改造与生产实践[J]. 矿冶工程,2013(2)74-77. [3] 李荣改,宋翔宇,张雨田,等. 复杂铜铅锌多金属矿的选矿工艺试 验研究[J]. 矿冶工程,2012(1)42-45. [4] 罗仙平,罗礼英,杨 备,等. 四川某难选低品位氧化锌矿选矿工 艺试验研究[J]. 矿冶工程,2012,32(6)40-43. [5] 黄建平,卢毅屏,徐 斌,等. 某复杂铜铅锌银多金属硫化矿的综 合回收试验研究[J].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13(3)1-5. [6] 米丽平, 孙春宝, 李 青,等. 用组合抑制剂实现铜铅高效分离的 试验研究[J]. 金属矿山,2009(8)53-56. 25矿 冶 工 程第 34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