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金矿工艺矿物学研究.pdf
第3 2 卷 2 0 1 2 年0 8 月 矿冶工程 M I N I N GA N DM E T A L L U R G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V o l ,3 2 A u g u s t2 0 1 2 某金矿工艺矿物学研究① 孔汇贤1 ,刘振辉2 ,谢建宏2 ,张崇辉2 1 .瓮福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贵阳5 5 0 5 0 1 ;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与矿资学院,陕西西安7 1 0 0 5 5 摘要对某金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重点研究了主要金属矿物及主要脉石矿物的产出形式及粒度特征。研究表明,该矿物为微 细粒金矿,主要金矿物与脉石矿物之问嵌布关系复杂。根据工艺矿物学研究成果对选金工艺流程提出了建议,推荐采用浮选工艺。 关键词工艺矿物学;金矿;硫化矿;细粒嵌布 一 中图分类号P 5 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 2 5 3 6 0 9 9 2 0 1 2 0 8 ~0 3 1 6 0 2 近年来我国探明的金矿中贫矿越来越多,矿石构 造复杂,嵌布粒度细,赋存状态多样,选矿难度大。近 年来黄金价格一路飙升,国内外黄金需求也日趋扩大。 为此,高效合理地利用这些金矿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某金矿矿石类型为构造岩型金矿石。按原岩性质 可再细分为含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石和含多金 属硫化物正长岩型金矿石,以前者为主。矿石基本未 遭受风化,为原生矿石。金主要为细粒金和微细粒金, 以裸露半裸露金为主,硫化物中的金次之。 1 矿石的矿物组成 矿石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见表1 。 表1 矿石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质量分数 /% S i 0 2A 1 2 0 3M g o T F eM nC a OSCA s 7 3 .8 0 6 .1 00 .7 64 .6 40 .1 01 .6 92 .8 61 .1 10 ,0 2 3 C oN iC rC uP bZ nA u l A 9 1 O .0 0 30 .0 1 l0 .1 30 .0 9 61 .0 10 .0 6 22 .5 51 2 .4 3 1 单位为g /t 。 根据显微镜下观察、x 射线衍射分析和电子探针 分析,该选矿试验样品中共发现矿石矿物8 种,脉石矿 物6 种,列于表2 。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方铅矿、 闪锌矿、黄铜矿金银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钾长 石、绢云母、绿泥石等。 表2 矿石的矿物成分 质量分数 /% 银金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黄铁矿赤铁矿菱铁矿 微量 11 少量 31 少量 褐铁矿石英方解石微斜长石斜长石绿泥石绢云母 微量 7 983 少量 2 少量 2 矿石工艺矿物学特征 2 .1 主要矿物的产出形式 1 石英为两期石英脉的主要成分。早期石英脉 体粗大,组成之石英粒度亦较粗,一般在2 ~5m m ,最 大见达1 7m m 以上,呈他形粒状,普遍具波状消光、变 形带、变形纹、亚颗粒等塑性变形现象。晚期石英脉体 较小,组成之石英粒度亦较细小,一般小于0 .2m m ,他 形粒状,无塑性变形。 2 方解石亦有两期,早期为石英脉的组成矿物, 他形粒状,粒度较粗,一般在1 2m m ,应力双晶极发 育;晚期他形粒状,粒度较细,一般小于0 .2m m ,呈细 脉状和不规则脉状穿插在岩石和矿物的细小裂隙内或 石英长石粒间。 3 微斜长石为钾长岩的主要组成矿物,他形粒 状,粒度粗大,一般在2 .8 4 .2m m ,微斜长石双晶发 育。在后期构造应力作用下常遭碎裂和碎粒化。 4 黄铁矿以单晶、聚晶和团块状集合体存在于 早期石英脉内,多呈他形.半自形粒状,晶形以立方体 为主,粒度较粗,一般在0 .2 ~2m m ,最大见达7m m 。 在后期构造应力作用下多被压碎,沿压碎裂隙和碎粒 间常被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和赤铁矿穿插交代,见 有金矿物的包裹体。在晚期石英脉内的黄铁矿呈半自 形一自形粒状,晶形为五角十二面体和立方体,以五角 十二面体为主,粒度细小,一般小于0 .1m m ,无压碎现 象。见个别立方体黄铁矿被褐铁矿化。 5 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三者常共生在一起, 也可单独存在。呈他形粒状和不规则状,受存在空间 形状控制。以脉状和浸染状分布于岩石裂隙和矿物粒 间。常沿黄铁矿裂隙穿插交代。粒度粗细变化大,一 ①收稿日期2 0 1 2 - 0 5 1 5 作者简介孔汇贤 1 9 8 5 一 ,男,河北涉县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选矿技术工作。 万方数据 2 0 1 2 年0 8 月孔汇贤等某金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般从0 .1 ~3m m 不等,细者0 .0 0 5m m ,标本上见方铅 矿最大聚晶大于2 0m m 。方铅矿可交代黄铜矿和闪锌 矿,闪锌矿中见有黄铜矿的包裹体。 6 赤铁矿以不规则脉状存在于矿石中,呈叶片 状集合体,对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和黄铁矿均有穿 插交代现象,生成晚于它们。 2 .2 金矿物的特征及赋存状态 2 .2 .1金矿物的粒度特征矿石中主要目的矿物的 粒度组成及其分布特征对确定磨矿细度和制定合理的 选矿工艺流程有着直接的影响。本试验在实体显微镜 和反光显微镜下进行粒度测量,共测量数百粒金矿物 的粒度,再根据各类样品的相对比例进行换算,得到最 终结果见表3 。 表3 银金矿粒度特征 粒级 /黻m m繁蜣比慧小‰,甓比嚣 通过表4 可以得出,金矿物粒度较细小,从粒数比 看,绝大部分在细一微粒级,从重量比看,细微粒级达 到4 0 %以上。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银金矿粒度最 细可小于1I , z m 。 2 .2 .2 金的赋存状态金元素的化学物相分析结果 见表4 。由表4 可知,金以裸露半裸露金和硫化物中 的包裹金为主,占8 7 .3 5 %。 表4 金元素的化学物相分析结果 由于绝大多数金在矿石中都是与其他矿物赋存伴 生,明确金在不同矿物中的分配含量对选矿工艺具有重 大意义,可以确定金的选别工艺进而确定金的流向。该 样品中硫化物主要为黄铁矿和方铅矿,为此进行了进一 步试验分析,确定金在其内的分配率,结果见表5 。 表5 金元素在黄铁矿和方铅矿中的分配率 矿物学名等等襞篡骘, 金篇,簏臻金紫率 黄铁矿6 .3 5 5 03 1 7 5 2 .5 5 2 94 6O 9 3 53 4 6 方铅矿 1 20 .7 6 2 1 1 20 .8 5 33 16 如表5 所示,金在黄铁矿和方铅矿中的总分配率 为6 6 .2 %,而据化学物相分析结果,裸露半裸露金和 硫化物中的包裹金为8 7 .3 5 %,据此推算,裸露金只有 2 1 .1 5 %。 3 对选矿的建议 1 矿石中金主要呈裸露及半裸露状态存在,但由 于细粒金占得比重比较大,为此不能采用重选工艺流 程。由于金在矿石中多与硫化物伴生,且本矿石中有 3 3 .8 7 %的金存在于硫化物中,为此推荐采用浮选或氰 化工艺进行提金,考虑到成本及环境因素,推荐浮选工 艺流程。 2 理论上细磨能确保金与其他矿物的充分单体 解离,但磨矿细度过高则会造成严重的泥化现象,对浮 选工艺造成影响,且过高的含泥量、过细的矿物粒度还 会增加浮选药剂的消耗。因此,确定合适的磨矿工艺、 控制适宜的磨矿细度十分重要。 3 通过原矿成分分析铅的品位为1 .0 1 %,达到 回收品位,考虑到经济及资源的综合利用,可在条件允 许的情况下,对铅进行综合回收利用。 4 结语 该含多金属硫化物嵌布粒度细微的石英脉型、正 长岩型金矿石属于较复杂难选矿石,但在目前的选矿 工艺技术条件下,可采用浮选、氰化工艺对其回收,考 虑到环境及社会因素,推荐浮选工艺流程。考虑到资 源的综合利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对矿物中的铅 进行综合回收。 参考文献 [ 1 ]王濮,潘≥&橹,翁玲宝,等.系统矿物学[ M ] .北京地质出版 社,1 9 8 7 . [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所.金属矿物显微镜鉴定[ M ] .北京地质 出版社,1 9 7 8 . [ 3 ]常丽华,陈曼云.透明矿物薄片鉴定手册[ M ] .北京地质出版 社,2 0 0 6 .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