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含银铅锌矿选矿试验研究.pdf
第3 2 卷 2 0 1 2 年0 8 月 矿 冶 工 程 M /N I N GA N DM E T A L L U R G I C A LE N G I N E E R 卫q G V o I .3 2 A u g u 8 t2 0 1 2 某含银铅锌矿选矿试验研究① 陈新林 沈阳有色金属研究院,辽宁沈阳1 1 0 1 4 1 摘要某含银铅锌矿中铅、锌、银、硫的品位分别为2 .6 5 %、4 .1 5 %、6 9 .0 7g /t 、5 .2 1 %,其中铅、锌氧化率分别为5 .9 2 %、3 .7 1 %。 采用铅锌硫顺序优先浮选工艺流程,使用新型高效捕收剂S K 9 0 1 1 加强对银矿物的回收,获得了良好的试验指标铅精矿含铅 6 2 .0 4 %,含银13 2 3 .9 3g /t ,铅回收率为9 2 .1 6 %,银回收率为7 5 .3 2 %;锌精矿含锌5 7 .7 0 %,锌回收率9 0 .5 3 %;硫精矿含硫 4 0 .4 3 %,硫回收率5 1 .8 7 %。 关键词优先浮选;新型高效捕收剂;含银铅锌矿 中图分类号T D 9 2 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 2 5 3 6 0 9 9 2 0 1 2 0 8 0 2 3 2 0 4 目前我国铅矿砂及其精矿的对外依存度是3 0 % 左右,锌矿砂及其精矿的对外依存度是1 5 %左右⋯, 加大铅锌资源的开发力度势在必行。我国铅锌资源丰 富,但是铅锌矿贫矿多,富矿少,共伴生元素较多,矿物 组成较为复杂旧J ,因此选矿工作者在制定有关选矿方 案时要充分考虑综合回收问题,以实现资源效益的最 大化。在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对某含银铅 锌矿确定了合适的选矿工艺流程,获得了理想的选矿 技术指标,同时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 1 试样性质 试验矿石矿物组成较简单,矿物种类较少。金属 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 英、碳酸盐矿物,其次为泥质矿物、绿泥石、高岭土及少 量的长石和白云母。试验回收的目的矿物为闪锌矿、 方铅矿,综合回收银和硫。 矿石中的方铅矿、闪锌矿的浸染粒度均以粗粒嵌 布为主,在 0 .0 7 5m m 粒级的分布率分别为8 7 .8 4 % 和8 8 .4 3 %,在一0 .0 3 8m m 粒级的分布率分别为 4 .7 4 %和3 .7 6 %,这部分细小颗粒很难单体解离。 矿石中有2 种银矿物脆银矿和自然银,相对含量 分别为8 4 .1 9 %和1 5 .8 l %。浸染粒度均在一0 .0 3 8 m m 粒级,银矿物很难单体解离。方铅矿和闪锌矿是 银矿物的载体矿物,分布在方铅矿中的银可综合回收, 分布在脉石矿物和闪锌矿中的银,容易造成损失。银 矿物浸染粒度和嵌存状态分别见表1 和表2 。 从表1 和表2 可知,银矿物浸染粒度极细,且脆银 矿主要嵌布在方铅矿中,所以要提高银的回收率,加强 对铅矿物的回收是关键。 表1银矿物浸染粒度统计结果 嵌存状态银矿物1 蕊画尹名蒉篙b 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3 。 表3 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 质量分数 /% 1 单位为g /t 。 表3 分析结果说明,试验矿石中铅锌为目的回收 元素,银和硫可考虑综合回收,同时要采取适当的措施 以防止铅锌精矿中砷超标。 原矿铅、锌物相分析结果见表4 。 ①收稿日期2 0 1 2 - 0 6 2 6 作者简介陈新林 1 9 6 9 一 ,男,湖北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选矿工艺研究和选矿药剂开发。 万方数据 2 0 1 2 年0 8 月陈新林某含银铅锌矿选矿试验研究 表4 原矿铅、锌物相分析结果 铅物相象茅2 磊率 锌物相 戆分布//%率 硫化物巾P b 2 .4 9 39 4 ..0 8 硫化物中Z n 3 .9 9 69 6 .2 9 氧化物中P b 0 .1 5 75 ,9 2 氧化物中Z n 0 .1 5 43 .7 1 合计 2 .6 5 01 0 0 .0 0 合计4 .1 5 0 1 0 0 .0 0 2 试验研究 铅锌矿选矿的原则工艺流程有铅锌优先浮选、铅 锌混合浮选再分离的流程结构旧。1 ,根据工艺矿物学 研究结果,对于本试验矿石宜采取铅锌优先浮选的工 艺流程。 2 .1 磨矿粒度试验 目的矿物的有效回收,取决于该矿物的单体解离 度,采用合适的磨矿粒度是关键。磨矿粒度试验工艺 流程及条件见图1 ,试验结果见表5 。 剂用羹g /t 钳粗耪矿铅尾矿 图1 磨矿粒度试验工艺流程 表5 磨矿粒度试验结果 磨矿粒度试验结果表明,一0 .0 7 5m m 粒级含量 从6 0 %增加到7 5 %时,铅回收率逐渐增加,同时铅粗 精矿中锌含量也逐渐增加,从试验结果看,粗选磨矿粒 度确定为一0 .0 7 5m m 粒级占7 0 %。 2 .2 硫酸锌用量试验. 考虑到原矿含砷0 .1 7 4 %,为加强对砷矿物和闪 锌矿的抑制,采用硫酸锌加亚硫酸钠的组合抑制剂。 硫酸锌用量试验工艺流程见图1 ,试验结果见表6 。 表6 硫酸锌用量试验结果 当硫酸锌用量从10 0 0g /t 增加到2 0 0 0g /t 时,铅 粗精中铅回收率无明显变化,而锌含量从1 9 .9 8 %降到 1 5 .0 9 %,硫酸锌用量再增加时,铅精矿中锌含量减少但 铅回收率也下降,综合考虑硫酸锌用量为20 0 0g /t 。 2 .3 捕收剂种类试验 在选铅时除使用常规捕收剂外,还选用了新型高效 捕收剂S K 9 0 11 。S K 9 0 11 对于铅矿石中的银具有很好的 表7 捕收剂种类试验结果 1 单位为g /t 。 万方数据 矿冶工程 第3 2 卷 捕收剂种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选用丁铵、乙黄、 2 5 8 黑药、s N 一9 。和S K 9 0 1 1 作捕收剂,铅的回收率相近, 但用S K 9 0 1 1 时,铅粗精中锌含量较低,且银的回收率最 高。所以试验选定S K 9 0 1 1 作为铅矿物的捕收剂。 2 .夺- 、.亚硫酸钠用量试验 原矿中含砷叼、1 7 4 %,采用硫酸锌和亚硫酸钠的 组合抑制剂既可以抑制锌矿物,同时也可有效地抑制 砷矿物的上浮。亚硫酸钠用量试验工艺流程及条件见 图1 ,试验结果见表8 。 表8 亚硫酸钠用量试验结果 铅粗精9 .6 42 5 .0 66 .1 3 0 .2 39 1 .1 71 4 .2 0 1 2 .7 4 0 铅尾9 0 .3 60 .2 5 93 .9 50 .1 6 8 8 .8 38 5 .8 0 8 7 .2 6 原矿1 0 0 .0 0 2 .6 54 .1 60 .1 7 41 0 0 .0 0 1 0 0 .0 01 0 0 .0 0 试验结果表明,亚硫酸钠用量超过5 0 0g /t 后,对锌 抑制效果增加不明显,铅回收率却有下降的趋势,同时 亚硫酸钠的加人有效地抑制了砷矿物。确定亚硫酸钠 的用量为5 0 0g /t 。 2 .5 p H 调整剂试验 试验矿石中有一定量的泥质矿物和易泥化矿物,同 时原矿含硫较高,对p H 调整剂需考查碳酸钠、石灰和二 者共用的效果。矿浆p H 调整剂试验工艺流程及条件 见图1 ,试验结果见表9 。 根据试验结果,确定p H 调整剂选用碳酸钠用量 5 0 0r , /t ,石灰用量15 0 0g /t 。 表9 矿浆p H 调整剂试验结果 p H 调整剂种类及产品产率 品位/%回收率/% 用量/ g t 叫 名称 /%PbZ nP b Z n 2 .6 捕收剂S K 9 0 1 1 用量试验 S K 9 0 11 用量试验工艺流程及条件见图1 ,试验结果 见表1 0 。 表1 0S K 9 0 1 1 用量试验结果 试验确定S K 9 0 11 用量为9 0g /t 。 2 .7 铅精扫选次数试验 铅精扫选次数试验工艺流程及条件见图2 ,试验结 果见表l l 。 铅精矿 铅精尾4 铅扫精3铅尾矿 图2 铅精选及扫选次数试验工艺流程 万方数据 2 0 1 2 年0 8 月陈新林某含银铅锌矿选矿试验研究2 3 5 表11 铅精选及扫选次数试验结果 产品 名称 产率 /% 品位/%回收率/% P b 个别累计 Z nP b 个别累计个别累计 Z n 个别累计 从试验结果看,经过第四次精选,铅精矿品位可从 6 9 .4 0 %提高到7 1 .2 1 %,但铅精矿含锌还是3 .2 8 %, 回收率却下降了8 .2 9 %,所以铅精选定为三次;第三 次扫选精矿中铅回收率仅为0 .0 9 %,锌回收率占 0 .5 %,而经过两次扫选铅回收率已达到9 6 .2 9 %,保 证了铅的回收。故铅浮选采用一次粗选三次精选二次 扫选的工艺流程。 2 .8 其它试验 对于选锌作业由于是常规工艺和常规药剂,在此不 再赘述。选完铅锌的尾矿中含硫3 .3 0 %,有综合回收价 值,试验采用一次粗选、二次扫选和一次精选的工艺流程 得到了含硫4 0 .4 3 %、硫回收率为5 1 .8 7 %的硫精矿。 2 .9 闭路试验 在完成了铅锌硫条件试验后,进行了闭路试验。 闭路试验工艺流程及条件见图3 ,试验结果见表1 2 。 表1 2 闭路试验结果 1 单位为g /t 。 3 结语 1 某含银铅锌矿最终试验指标为铅精矿含铅 6 2 .0 4 %,含锌4 .8 9 %,含银13 2 3 .9 3g /t ,铅回收率为 9 2 .1 6 %,银回收率为7 5 .3 2 %;锌精矿含锌5 7 .7 0 %, 含铅0 .6 4 %,含银1 4 8 .7 5g /t ,锌回收率9 0 .5 3 %,银 回收率1 4 .0 2 %;硫精矿含硫4 0 .4 3 %,硫回收率 5 1 .8 7 %,银回收率5 .2 3 %。 硫精矿尾矿 图3 闭路试验工艺流程 2 矿石中铅锌的氧化率分别为 和锌的部分氧化和难以解离的连生 获得更高指标的主要原因。 铅 选 3 银矿物的主要载体矿物为方铅矿,同时采用了 对银有较好选择性和捕收力的新型捕收剂S K 9 0 11 ,对 提高银的回收率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 0 0 3 ~2 0 0 7 [ M ] .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2 0 0 7 . [ 2 ]国土资源部储量司.二o o 六年全国矿产资源储量通报[ R ] . 2 0 0 7 . [ 3 ] 熊文良.某高硫铅锌矿选矿工艺研究[ J ] .矿产综合利用,2 0 1 0 5 . [ 4 ]陈经华,赵学中.云南某铅锌矿选矿工艺研究[ J ] .有色金属 选 矿部分 ,2 0 1 0 1 . [ 5 ] 何晓娟,罗传胜,郑少冰,难选富银铅锌矿选矿工艺的研究[ J ] . 材料研究与应用,2 0 0 8 4 .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