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金佳井田煤岩特征研究.pdf
第3 4 卷第3 期 2 0 1 4 年0 6 月 矿冶 工 程 d 田呵D ●GA N DM 哐T A L L U R G I C A LE N G D m E R D i G V 0 1 .3 4 №3 J u n e2 0 1 4 ’ /\盘水金佳井田煤岩特征研究① 陈玉鲜1 ,张杰2 ’3 ’4 ,叶军建2 ’3 ’4 ,程伟2 ’3 ’4 1 .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六盘水5 5 3 0 0 0 ;2 .贵州大学矿业学院,贵州贵阳5 5 0 0 2 5 ;3 .贵州省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 5 5 0 0 2 5 ;4 .贵州省优势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工程实验室,贵州贵阳5 5 0 0 2 5 摘要通过显微镜鉴定、x 射线衍射 x R D 、等离子发射光谱 I c P A E s 等方法研究了六盘水煤田金佳井田1 号层和3 号层两个 煤样的宏观和显微煤岩特征、煤质特征、x R D 图谱和微量元素特征。结果表明,1 。煤样属于半暗煤,无机矿物质主要为方解石和石 英;3 ”煤样属于半亮煤,主要无机矿物质为石英。两个煤样的有机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3 。煤样的变质程度比1 。煤样大,都属于 低灰、低硫、高热值的烟煤,可作为优质动力煤使用。煤样中微量元素M n 、c d 、B e 、Y 含量高于我国及世界煤的均值,其中B e 和Y 有 一定的综合利用潜能,c d 存在潜在的环境危害,在煤炭加工利用中需要重视。 关键词金佳井田;煤岩学特征;煤质特征;微量元素 中图分类号P 5 7 5文献标识码Ad o i 1 0 .3 9 6 9 /j .i s 8 n .0 2 5 3 6 0 9 9 .2 0 14 _ 0 3 .0 1 7 文章编号0 2 5 3 6 0 9 9 2 0 1 4 0 3 0 0 5 7 0 4 风贼 删l 伽C o a lP e t 】r o l o 出a la 删唧眦r i s t i I 啜i I lJ 嫡i aC o a ln d d0 fU u p 瞰曲u i C H E NY u x i a n l ,Z H A N GJ i e 2 3 ⋯,Y EJ u n _ j i 蛐2 ,3 ⋯,C H E N GW e i 2 3 ,4 1 .£i 印帆s u i %c 口f i o M Zo 以死c 危凡记o Zc 0 Z 跆鲈,血印口瑚 u i5 5 3 0 0 0 ,G u 洗o M ,吼i M ;2 .施n i 凡gc 0 2 如鲈,G u 如加u ‰讹珊渺,G u 咖n g5 5 0 0 2 5 ,G M 洗o u ,现i M ;3 .K 盯如6 0 m 幻可Q 厂C o 唧r e k 瑚妇e 耽i Z 沈渤n 矿ⅣD n 砌删删聊m 2 R ∞D “r c ∞矿G M 拓胁uP 例i 乃c e ,G u 咖昭5 5 0 0 2 5 ,仇洗o u ,饥i M ;4 .E 愕i 凡e e 矗增儿6 0 m 幻可矿助 诟m 耽i Z 玩t 面nQ 厂 脚。凡如m m 尺∞o “r I 船矿G u 如D uP M i 舵e ,仇咖昭5 5 0 0 2 5 ,G M 如幻“,劬i 肥 A b s t r a c t C o a lp e t r o l o 百c a la n dq u a l i t y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c r y s t a ls t m c t u r ea n dt r a c ee l e m e n t so ft w oc o a ls 砌p l e sf 而m №1 a n d №3c o a ls e a mi nJ i n j i ac o a lf i e l dw e r es t u d i e du s i n gm i c r o s c o p i ce x 锄i n a t i o n ,X - m yD i 伍.a c t i o n X R D a n a l y s i s a n di n d u c t i v e l vc o u p l e dp l a s m a .a t o m i ce m i s s i o ns p e c t r o m e t r y I C P A E S .R e s u l t ss h o wt } l a t ,s 啪p l er 牺l i sas e m i d u U c o a lw 汕c a l c i t ea n dq u a r t za sm a j o ri n o 唱a n i cm i n e r a l s ,w h i l es a m p l e №3i sas e m i b r i g h tc o a lw i t hq u a r t z a st h e d o m i n a n ti n o r g a n i cm i n e r a l .B o t } ls a m p l eI №1a n d №3a r ep r e d o m i n a n t l yv i t r i n i t e i nt h eo 唱a n i cm a c e r a l s ,a l t h o u g h s a m p l eI 哂3h a sah i g h e rm e t a m o r p h i cg m d et h a ns 锄p l eI 蜘1 .B o t I ls 锄p l e sa l s o ,b e i n go fl o wa s h ,l o ws u l f .u ra n dh i g h c a l o r i f i cv a l u e 。c a nb eu s e da sh i g h q u a l i t yp o w e rc o a l .T h ec o n t e n t so ft r a c ee l e m e n t sM n ,C d ,B ea n dYi n b o t l l s a m p l e sa r eh i g h e rt h a nt h en a t i o n a la n dw o r l da v e r a g es t a n d a r d ,枷o n gw h i c hB ea n dYm a yb ep o t e n t i a U yu t i l i z e di n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w a v .H o w e v e r ,t r a c ee l e m e n to fC dm a yb r i n gh 唧lt ot } l ee n v i r o n m e n t ,w h i c hs h o u l db ep a i dm o r e a t t e n t i o ni nt 1 1 ec o a lp m c e s s i n ga J l du t i l i z a t i o n . I 【e yw o r d s J i n j i ac o a lf i e l d ;c o a lp e t r o l o g i c a lc h 锄c t e r i s t i c s ;c o a lq u a l i t yp m p e r t i e s ;t r a c ee l e m e n t 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素有“西南煤海”之称,煤 炭工业既是贵州的主要基础工业,也是支柱产业之 一uJ 。六盘水地区是省内最大的炼焦用煤生产基地。 本文从煤岩学、煤质特征、煤的x R D 图谱和微量元素 特征等方面,对六盘水金佳井田1 号层和3 号层的两 个代表性煤样进行了研究,为该地区煤炭资源合理开 发、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重要参数。 1 概述 六盘水煤田金佳井田位于盘关向斜东翼中南段, 由金竹坪井田和佳竹箐井田合拼而成,走向长1 5k m , 倾斜宽2k m ,面积3 0k m 2 旧J 。矿井地质储量5 .6 亿吨, 工业储量5 .4 亿吨,可采储量4 .4 亿吨。含煤地层为二 叠系上统龙潭组,厚2 2 0 3 1 0m ,含煤2 9 ~4 4 层,可采 1 5 层,平均可采煤层总厚2 1 .8 6m 。属海陆交替相沉 积,以陆相为主,根据沉积特征可将含煤地层划分为 上、中、下三个组。煤层比较稳定至不稳定,一般为薄 煤层至中厚煤层,局部发育厚煤层。本次研究的采样 层为l 号层和3 号层。 1 号煤层为较稳定煤层,基本全井田可采,煤层对 ①收稿日期2 0 1 4 0 卜2 3 作者简介陈玉鲜 1 9 7 0 一 ,女,贵州人,讲师,主要从事煤炭地质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万方数据 矿冶工程 第3 4 卷 比可靠,煤层厚度两极值为O .2 1 1 .7 3m ,平均厚度 1 .1 lm 。井田南部1 9 ~2 0 勘探线夹矸层数增多,出现 不可采现象。夹矸1 ~4 层,一般在煤层中下部夹一层 稳定高岭石水云粘土岩,是煤层对比标志。层厚o .0 5 ~0 .3 0m ,一般厚度0 .1 0m 。 3 号煤层为较稳定煤层,全井田可采,煤层对比可 靠,煤层厚度两极值为0 .8 2 4 .1 4m ,平均厚度1 .8 3 m ,有北薄南厚趋势,井田北部一般厚度1 .5 2 .0m ,井 田南部一般厚度2 3m ,夹矸0 ~2 层,一般在煤层中 下部夹一层稳定炭质高岭石粘土岩,是煤层对比标志 层,厚度为0 .0 6 ~0 .5 1m ,一般厚度0 .1 6m 。 2 样品采集及试验方法 代表性煤样分别采自1 号层1 1 1 5 外运输巷和3 号层1 1 3 7 运输巷,分别编号为1 4 煤样和3 4 煤样。通 过肉眼观察并描述样品的宏观煤岩特征;将煤磨成薄 片,采用B x 一5 1 P 型偏光显微镜在透射光下观察煤样 的显微煤岩特征;将煤样在马弗炉内5 0 0 ℃低温灰化 2h 后获得煤灰,采用x ’P e r tP R 0 型x 射线衍射仪测 定原煤及其煤灰的x R D 图谱;采用M A c 一2 0 0 0 型全自 动工业分析仪对煤样进行工业分析;采用K T Q 一2 0 0 0 A 碳氢测定仪、c L S 一5 A 型微机库仑测硫仪和等离子发射 光谱仪 I C P A E s 测定煤样的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 3 结果与讨论 3 .1 宏观煤岩特征 1 8 煤样一般呈黑色,断口较为平整,具条带状结 构,一般宽5 ~8m m ,镜煤条带层中有大量白色、灰白 色片膜状碳酸盐矿物充填,未穿层,也可见白色矿物质 呈浸染状附着,以暗煤为主,间夹亮煤和镜煤,总体光 泽强度较弱,属于半暗煤。 3 ”煤样呈黑色,具有明显层状结构,镜煤条带层厚 约2 5m m ,见眼球状构造,镜煤层具有细网格状收缩 结构,偶见黄褐色膜状矿物质,参差状断口,裂隙较发 育,易破碎,以镜煤、亮煤为主,问夹暗煤和丝炭,总体 光泽强度较强,属半亮煤。 两个煤样的宏观结构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形,属于 构造煤。1 8 煤样可见木质条带状构造和碎裂结构,3 。 煤样以条带状构造为主,可见碎裂结构和碎粒结构,层 状构造。 3 .2 显微煤岩特征 3 .2 .1 有机显微组分煤样有机显微组分镜下特征 见图1 。由图1 可见,1 4 和3 ”煤样的透光色主要呈黑 色,与矿物质交界处呈少量红色 图1 e 。由于煤 级越高,透光性越差,说明两个煤样总体变质程度较 高,局部变质程度较低。1 。煤样的反光色呈浅灰色,由 于随煤化程度的增高,煤反光色逐渐变浅,也说明1 。 煤样煤化程度较高。 1 ”和3 4 煤样的有机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由于变 质程度较高,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植物的细胞结构,镜 质组以无结构镜质体和碎屑镜质体为主。根据形态特 征不同,无结构镜质体主要为均质镜质体、基质镜质体 和残余结构镜质体,均质镜质体在煤中以透镜状或条带 状产出,透射光下为均一结构,正交偏光镜下呈微粒状 及均匀消光现象,轮廓清楚,成分均一 如图1 b ;基 质镜质体呈基质状态,作为其它各种显微组分的胶结物 出现 如图1 c ;残余结构镜质体是指被变质作用破 坏保留的结构镜质体 如图1 b 和图1 c ;碎屑镜质 体是粒度小于3 0 斗m 的镜质体,当它和其它镜质组的组 分在一起时不易区别开,只有被不同的显微组包围时才 可观察到 如图1 a 和图1 d 。1 ”煤样的有机显微 组分多存在碳酸盐化,而3 4 煤样未观察到该现象,说明 1 4 煤样中碳酸盐矿物含量可能较高。1 4 煤样可观察到 惰质组和壳质组,可见少量丝质体 如图1 e ,藻类 体、碎屑壳质体等被煤质包裹,含量极低 如图1 d 。 3 。煤样未观察到惰质组和壳质组。 图1煤样有机显微组分镜下特征 a 1e 14 煤样; f 3 。煤样 3 .2 .2 无机显微组分煤样无机显微组分镜下特征 见图2 。由图2 可见,1 。煤样的无机矿物质主要为粘土 万方数据 第3 期 陈玉鲜等六盘水金佳井田煤岩特征研究 矿物 如图2 b 和碳酸盐矿物 如图2 a ,偶而可 见微晶黄铁矿 如图2 c 和石英 如图2 b ,其中 粘土矿物多呈团块状及颗粒状,碳酸盐矿物在镜下呈 高级白,主要为方解石,硅质矿物及黄铁矿均以微细粒 为主。3 4 煤样的无机矿物质含量较少,只见粘土矿物, 混有少量碳酸盐矿物 如图2 d 。另外1 ”煤样主要 见有碳酸盐化 方解石 等,均以微细粒或构成微细脉 状为主。这些无机矿物质与煤紧密共生,有时可用于 鉴别和对比煤层,无机矿物质是煤中灰分的主要来源。 图2 煤样无机显微组分镜下特征 a ~ c 1 ”煤样; d 3 。煤样 3 .3 煤质特征 煤样的工业分析及元素分析结果分别见表1 和表2 。 表1 煤样工业分析结果 注坂d 为空气干燥基水分;A 鲥为空气干燥基灰分;‰为空气干燥基 挥发分;F c 8 d 为空气干燥基固定碳;n a f 为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Q 。。。a d 为空气干燥基低位发热量。 表2 煤样元素分析结果 由表1 和表2 可知,两个煤样的干燥无灰基介于 1 0 %。2 0 %之间,灰分小于1 5 %,计算的低位发热量‘3 1 大 于2 7W k g ,全硫含量小于1 %,根据G B /T 5 7 5 1 2 0 0 9 [ 4 1 和G B /T 1 5 2 2 4 2 0 1 0 ‘53 属于低灰、低硫、高热值 的烟煤,可作为优质动力煤使用。由两个煤样的分析 结果对比可知,1 4 煤样的灰分比3 。煤样高6 .6 4 个百分 点,固定碳和碳元素含量分别低8 .7 2 个百分点和8 .1 3 个百分点,这是由1 。煤样的无机矿物质含量较高导致 的,其它指标如挥发分、水分、发热量以及氢、氧和氮的 含量均相近。 3 .4 原煤及其煤灰X R D 衍射分析 原煤和煤灰x R D 衍射分析结果见图3 。 2 拶“。1 图3 原煤及其煤灰X R D 衍射分析 a 1 。煤样; b 3 ’煤样; c 1 4 煤灰; d 3 。煤灰 对比图3 a 和3 b 的碳原子面网 0 0 2 衍射峰 可知,3 ’煤样的衍射峰比1 4 煤样高,而且尖锐,说明3 。 煤样的变质程度比1 4 煤样高。这是因为随着煤变质 程度的不断提高,煤的结构转变得越来越接近石墨结 构,因而碳原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微晶的延展度 工。和堆砌度£。却不断扩大MJ 。1 4 煤样的矿物组成以 方解石为主,有少量石英,3 。煤样的矿物组成以石英为 主。这与无机显微组分的结果吻合。另外,煤灰的矿 物组成分别与原煤相同。 3 .5 常量和微量元素特征 煤中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见表3 。由表3 可知,1 4 煤样的钙含量是3 ”煤样的2 0 倍,进一步证明了1 。煤 样中方解石含量较高。与我国及世界煤中微量元素的 均值进行比较可知,1 。煤样以具有相对高含量的M n 、 c d 、B e 为特征,B e 含量为1 4 斗g /g ,与中国煤中均值相 比,富集系数为6 .6 4 ,煤灰中B e O 含量将富集到2 7 4 斗g /g ;3 。煤样以具有相对高含量的Y 、C d 为特征,Y 含 量为9 5 斗g /g ,与中国煤中均值相比,富集系数为5 .2 , 煤灰中Y 0 ,含量将富集到32 0 6 g /g ;1 4 煤样的B e 和3 ’煤样的Y 有一定综合利用潜能;l 。和3 ’煤样的C d 含量均为1 斗g /g ,与中国煤中均值相比,富集系数为 4 ,煤灰中c d O 含量将分别富集到8 .0 7 斗∥g 和1 5 .1 9 斗g /g ,在煤炭洗选、加工和转化中存在潜在的环境危 害;但1 4 和3 ”煤样中大部分微量元素的含量都处于我 万方数据 6 0 矿冶工程第3 4 卷 星窭兰慧鞭范酡札r 黼帕髓碟普4 结语 遍高于3 ’煤样。 。 ;口旧 表3 煤中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 女 含量/ g g ‘1 兀素1 丽雨丽磊■百画寿面F 砑丽面活丌 1 单位为%。 1 4 煤样和3 ”煤样的宏观煤岩类型分别是半暗煤和 半亮煤,都以条带状构造为主,存在碎裂和碎粒结构, 层状构造。镜下透射光光性特征表明两个煤样的变质 程度较高,以镜质组为主,1 ”煤样可观察到丝质体和藻 屑壳质组,而3 4 煤样未观察到惰质组和壳质组,3 4 煤样 的变质程度比1 ”煤样高。结合镜下无机组分特征和 x R D 衍射结果,1 8 煤样无机矿物质含量较高,以方解 石和石英为主,3 。煤样仅有少量的石英矿物。两煤样 都属于低灰、低硫、高热值的烟煤,可作为优质动力煤 使用。两煤样中微量元素M n 、c d 、B e 、Y 含量高于我 国及世界煤中均值,B e 和Y 有一定的综合利用潜能, C d 存在潜在的环境危害,在煤炭洗选、加工和转化中 需要重视。1 。煤样中的微量元素普遍高于3 4 煤样,这 可能与1 8 煤样的无机矿物质含量较高、微量元素主要 赋存于无机矿物质中有关。 参考文献 [ 1 ] 唐显贵.贵州省煤炭资源赋存规律[ J ] 4 0 5 卜5 . [ 2 ] 胡仕俸.金佳矿井生产能力浅析[ J ] 2 9 “一6 5 . [ 3 ] 解维伟.煤化学与煤质分析[ M ] .北京 [ 4 ]G B /T 5 7 5 卜2 0 0 9 ,中国煤炭分类[ s ] . [ 5 ] G B /T 1 5 2 2 4 2 0 1 0 ,煤炭质量分级[ s ] . 煤田地质与勘探,2 0 1 2 矿业安全与环保,2 0 0 2 冶金工业出版社,2 0 1 2 [ 6 ] 王丽,张蓬洲.煤的x R D 的结构分析[ J ] .煤炭转化,1 9 9 7 ,2 0 1 5 0 5 3 . [ 7 ] D a isF ,R e nD Y ,c h o uc L ,e ta 1 .G e o c h e m i s t r yo f t r a c ee l e m e t s i n C h i n e s ec o a l s ar e v i e wo fa b u n d 锄c e s , g e n e t i ct y p e s , i m p a c t so n h u m a I lh e a l t h 卸di n d u s t r i a lu 叫z a t i o n [ J ] .e m a t i o n a lJ o u m a l0 f C o a lG e o l o g y ,2 0 1 2 ,9 4 3 2 1 . [ 8 ] K e t r i sMP ,Y u d o v i c hYE .E s t i m a t i o n so fc l a r k e sf o rc a r b o n a c e o u s b j o l i 山e 8 w o r l da v e r a g ef o rt r a c ee l e m e n 【c o n t e n t si nb l a c ks h a l e sa I l d c o a l s [ J ] .I n t e m a t i o n a lJ o u m a lo fc o a lG e o l o g y ,2 0 0 9 ,7 8 1 3 5 ~1 4 8 . ,⋯⋯一V ’’、 ,,r V V V V 、 _ ,,v 、,v v ~~、 ,,v v v ~~~~ ,,v v v 、,v ~、 ,,,_ v v ~~ ,_ - ,v v v ~~ - 一 上接第5 6 页 [ 6 ] 李来顺,刘三军,朱海玲,等.云南某氧化铅锌矿选矿试验研究[ 8 ]孙传尧.当代世界的矿物加工技术与装备第十届选矿年评 [ J ] .矿冶工程,2 0 1 3 3 6 9 7 3 . [ M ] .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0 6 . [ 7 ]刘军.氧化铅锌矿选矿新技术[ J ] .矿业快报,2 0 0 6 1 0 2 6 一[ 9 ] 杨玉珠.石柱难选氧化锌矿石选矿工艺研究[ J ] .有色金属 选矿 2 9 . 部分 ,2 0 0 9 3 5 9 . 万方数据